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柏山山地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海鹏 刘冰许 +6 位作者 田举鹏 刘继华 韩露 陈天恩 李茁 张伟伟 许乾增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保护河南桐柏山野生动物,查明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在桐柏山地区(地理单元Ma02-1),设立39个10 km×10 km标准化调查样区,应用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对该地区的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保护河南桐柏山野生动物,查明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在桐柏山地区(地理单元Ma02-1),设立39个10 km×10 km标准化调查样区,应用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对该地区的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4大类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鸟类139种(隶属于15目43科)、哺乳动物7种(隶属于4目7科)、两栖动物6种(隶属1目4科)、爬行动物9种(隶属1目4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种(鸟类8种,兽类3种)。野生动物栖息地整体质量较好;野生动物种群主要受经济利益和农业生产影响引起的猎捕威胁,森林覆盖率下降是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保护野生动物应采取综合治理和全面保护,注重维护和改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加强法律监管和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山 野生动物 陆生 资源调查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鮡科鱼类分类整理及三新种和中国一新记录种
2
作者 陈咏霞 谭慧敏 +3 位作者 林鹏程 张驰 王琳 何德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0-949,共30页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1974、2019—2023年间采自雅鲁藏布江下游(我国实际控制区内,下同)的403尾鮡科鱼类标本进行分类整理。标本检视结果及结合历史记录表明,雅鲁藏布江下游共分布有鮡科鱼类6属10种,即黑斑原鮡Glyptosternon m...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1974、2019—2023年间采自雅鲁藏布江下游(我国实际控制区内,下同)的403尾鮡科鱼类标本进行分类整理。标本检视结果及结合历史记录表明,雅鲁藏布江下游共分布有鮡科鱼类6属10种,即黑斑原鮡Glyptosternon maculatum(Regan 1905)、穴形纹胸鮡Glyptothorax cavia(Hamilton1822)、墨脱纹胸鮡G.medogensis Chen&He sp.nov.、疑似细体纹胸鮡G.cf.gracilis(Günther 1864)、稀有纹胸鮡G.rara Chen&He sp.nov.、西仁褶鮡Pseudecheneis sirenica Vishwanath&Darshan 2007、扁头异鮡Cret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Jayaram 1966)、细尾鰋Exostoma tenuicaudatum Tamang,Sinha&Gurumayun2015、西藏鰋E.tibetanum Gong,Lin,Liu&Liu 2018和无斑平唇鮡Parachiloglanis immaculata Chen&He sp.nov.。新种墨脱纹胸鮡是安氏纹胸鮡G.annandalei Hora 1923种名的修订,其偶鳍具羽状皮褶,项背骨前突与上枕骨棘相离,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缘垂直下方之后,腹鳍末端远离臀鳍起点,更细的尾柄,以及更长的头长等联合特征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新种稀有纹胸鮡其偶鳍腹面光滑,无羽状皮褶;胸部吸着器心形,皮纹向前延伸至咽部,附着器后缘中部微陷、开放,皮纹不明显;臀鳍不分枝鳍条11根;项背骨前突与上枕骨棘间隔距离远;上颌须延伸超过胸鳍基末端,达胸鳍长的1/2处,其长为头长的134.2%等特征区别于同属其他种。新种无斑平唇鮡是霍氏平唇鮡P.hodgarti(Hora 1923)种名修订,其上颌齿带两侧向后延伸,内侧内凹,呈弯月形,横向宽约为纵向深的2倍;下颌齿带前缘和后缘中部微凹,左右两块紧靠,无明显间隔;鳃孔下角限于胸鳍基前1/3处;脂鳍末端游离,与尾鳍起点有一缺刻;胸鳍分枝鳍条16—17根;尾鳍末端明显内凹;侧线明显,侧线孔周围具白色稀疏圆点,体表和各鳍无明显的斑纹等特征有别于同属其他物种。穴形纹胸鮡为我国新记录种。西仁褶鮡为黄斑褶鮡P.sulcata(McClelland 1842)种名的修订。文章对10种鮡科鱼类的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属种分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喜马拉雅地区 鮡科 种名修订 鉴别特征 新种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3
作者 朱峰跃 李钊 +4 位作者 王起 段辛斌 陈大庆 刘绍平 刘明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了解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基础生物学概况,研究其繁殖生物学,为评估热裸裂尻鱼生态适应性规律、进行资源管理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9月、2018年7月和10月在怒江源头那曲河采集309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 了解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基础生物学概况,研究其繁殖生物学,为评估热裸裂尻鱼生态适应性规律、进行资源管理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9月、2018年7月和10月在怒江源头那曲河采集309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进行了生物学参数测定,包括年龄、体长、体重、繁殖力等,计算了性比、性腺成熟系数,评估了性成熟年龄,预测了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热裸裂尻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943~16657粒,平均(7685±3527)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_(L))为10.15~52.71粒/mm,平均(25.00±10.57)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_(W))为10.68~48.01粒/g,平均(23.91±8.21)粒/g。个体繁殖力与各基础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F、F_(L)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年龄和丰满度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性腺成熟系数相关性不显著(F>0.05),F_(W)仅与卵巢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0.01<P<0.05)。雌雄比为2.78:1,性腺成熟系数范围为0.39%~11.75%,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6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4龄。根据热裸裂尻鱼卵径频率分布特征,推测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型一次性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裸裂尻鱼 繁殖力 怒江源头 那曲河
下载PDF
耳螺在中国海的北扩:三种耳螺在我国黄海的报道(腹足纲:耳螺科)
4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张均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2020~2023年,作者在我国黄海沿岸潮间带进行软体动物多样性调查时获取到多个耳螺科标本,通过形态学比较和研究,鉴定为3属3种,分别为:中国耳螺Ellobium chinense(Pfeiffer,1855)、赛氏女教士螺Pythia cecillii(R.A.Philippi,1847)和教徒... 2020~2023年,作者在我国黄海沿岸潮间带进行软体动物多样性调查时获取到多个耳螺科标本,通过形态学比较和研究,鉴定为3属3种,分别为:中国耳螺Ellobium chinense(Pfeiffer,1855)、赛氏女教士螺Pythia cecillii(R.A.Philippi,1847)和教徒肋耳螺Laemodonta exaratoides Kawabe,1992。中国耳螺和赛氏女教士螺采自江苏盐城,教徒肋耳螺采自青岛和大连。作者对这3种耳螺进行了分类学描述和报道,其中教徒肋耳螺在我国沿海系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基于COⅠ、16S rRNA和H3基因对教徒肋耳螺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该种在耳螺科中的分类地位。耳螺科是典型的暖水性类群,在我国主要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之前仅有中国耳螺可向北扩散至黄海南部。该研究中3种耳螺在黄海的发现表明该海域内的耳螺种类在不断增多,且出现了明显的北扩现象。这种现象很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黄海水温持续升高有关。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内容,也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软体动物的扩布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螺科 肋耳螺属 黄海 印太交汇区 新记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广东省雷州市捕获鼠的物种鉴定及抗性水平评估
5
作者 孙婷 姚丹丹 +7 位作者 乔妍婷 闫浩杰 李彤彤 徐建婷 应亚奇 王大伟 刘晓辉 宋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抗凝血灭鼠剂在广东已使用40多年,评估不同鼠类种群的抗药性对于科学合理使用抗凝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基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1)上的错义突变可以导致鼠类对抗凝剂的抗性... 抗凝血灭鼠剂在广东已使用40多年,评估不同鼠类种群的抗药性对于科学合理使用抗凝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基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1)上的错义突变可以导致鼠类对抗凝剂的抗性。本研究首先根据鼠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y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对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捕获的91只鼠进行物种鉴定,然后根据不同鼠类种群内的Vkorc1错义突变频率,评估当地种群对抗凝剂是否产生抗性。结果表明,COⅠ基因支持形态分类的结果,捕获的鼠种包括黑缘齿鼠Rattus andamanensis、黄毛鼠R.losea、黄胸鼠R.tanezumi和褐家鼠R.norvegicus。Vkorc1多态性分析显示,22只黑缘齿鼠中检测到1种沉默突变Ala18Ala,52只黄胸鼠中检测到2种沉默突变Ala18Ala和Ala41Ala,16只褐家鼠中检测到2种沉默突变His68His和Ile82Ile。目前乌石镇的鼠类种群没有产生与抗性相关的Vkorc1错义突变,表明当地种群对抗凝血剂的抗性水平较低,第一代抗凝剂仍可用于当地鼠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属 Vkorc1多态性 DNA条形码 抗药性
下载PDF
宁夏的鸟类资源
6
作者 张大治 杨贵军 +1 位作者 赵红雪 杨英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9-86,共18页
鸟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完整的鸟类资源名录对于理解地区生物多样性及资源分布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宁夏脊椎动物志》出版至今的30余年里,陆续有宁夏鸟类分布新记录报道,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新的现... 鸟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完整的鸟类资源名录对于理解地区生物多样性及资源分布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宁夏脊椎动物志》出版至今的30余年里,陆续有宁夏鸟类分布新记录报道,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新的现代鸟类分类系统下,宁夏的鸟类资源缺乏最新的资源名录,这给相关研究工作带来不便.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分类系统,以《宁夏脊椎动物志》中鸟类种类统计为基础,结合宁夏鸟类新记录文献资料,对宁夏的鸟类资源进行重新整理统计,形成最新的宁夏鸟类资源名录.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6月底,宁夏现有野生鸟类21目68科204属419种(446种及亚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9种.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种鸟类有290种(占总种数的69.21%)、东洋种鸟类有45种(占总种数的10.74%)、广布种有84种(占总种数的20.05%),古北种鸟类占绝对优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评估列入红色濒危物种名录的极危(CR)有2种、濒危(EN)有5种、易危(VU)有13种、近危(NT)有14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附录I的有7种、附录II的有21种.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中属间的多样性(G指数)为4.9731,科间的多样性(F指数)为39.3543,G-F指数为0.8736,显示出宁夏鸟类的物种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新记录 资源现状 宁夏
下载PDF
我国裸胸鳝属鱼类新记录种——奥迪萨裸胸鳝(Gymnothorax odishi)形态与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7
作者 梁日深 何浩斌 +6 位作者 郜梓涵 张景琪 朱梓锋 陈厚桦 周萌 黄燕华 张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为完善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研究报道了采集于海南省陵水县裸胸鳝属鱼类新记录种——奥迪萨裸胸鳝(Gymnothorax odishi)。该物种仅于2018年在东印度孟加拉湾首次发现,目前世界其他海域均无记录。针对采集的奥迪萨裸胸鳝进行详细的... 为完善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研究报道了采集于海南省陵水县裸胸鳝属鱼类新记录种——奥迪萨裸胸鳝(Gymnothorax odishi)。该物种仅于2018年在东印度孟加拉湾首次发现,目前世界其他海域均无记录。针对采集的奥迪萨裸胸鳝进行详细的外部形态特征分析,并从分子水平对该裸胸鳝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奥迪萨裸胸鳝主要特征为体型粗壮,体棕褐色,吻端至鳃孔区域分布橘黄色斑点,眼睛后缘存在黑色斑块,鳃孔边缘黑色,身体无其他条带或斑纹;上颌齿、中央齿均单行,下颌齿两行,椎骨式为4-52-135。线粒体基因组方面,奥迪萨裸胸鳝线粒体全长为16580 bp,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组成,基因组结构特征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海鳝科鱼类分子系统进化树上,奥迪萨裸胸鳝与匀斑裸胸鳝(Gymnothorax reevesii)、淡网纹裸胸鳝(Gymnothorax pseudothyrsoideus)、疏条纹裸胸鳝(Gymnothorax reticularis)及小裸胸鳝(Gymnothorax minor)聚在一起;基于COI基因构建的裸胸鳝属鱼类分子系统进化树,奥迪萨裸胸鳝与匀斑裸胸鳝、淡网纹裸胸鳝、肝色裸胸鳝(Gymnothoraxhepaticus)及黄纹裸胸鳝(Gymnothoraxmonochrous)等聚为一支。遗传距离方面,奥迪萨裸胸鳝与目前世界上其他裸胸鳝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82~0.263,均大于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0.020,揭示奥迪萨裸胸鳝在形态与分子水平均为区别于其他裸胸鳝的独立物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域也有奥迪萨裸胸鳝分布,为新记录种,为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更新提供分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迪萨裸胸鳝 新记录种 形态特征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
8
作者 宋霖 陈小江 +1 位作者 高鹏 符江涵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3,共10页
为探究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特征并比较各部分功能及食性异同,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方法对体长(5.18±0.11)cm的四川华吸鳅和体长(4.96±0.25)cm的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观察... 为探究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特征并比较各部分功能及食性异同,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方法对体长(5.18±0.11)cm的四川华吸鳅和体长(4.96±0.25)cm的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1)二者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口裂小,胃U型。四川华吸鳅肠道折叠2回,比肠长1.43±0.08;汉水后平鳅肠道呈螺旋状盘旋,比肠长2.46±0.21,差异显著。胰腺分布于肝脏中。消化系统均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2)口咽腔均分布4种黏液细胞;食道黏膜上皮中堆叠Ⅰ、Ⅲ型黏液细胞多层;胃仅贲门部具胃腺,胃黏膜中无杯状细胞,黏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自前肠至后肠,黏膜褶高度、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度均逐渐变小,杯状细胞密度逐渐增大,前肠具4种黏液细胞,中、后肠未见Ⅰ型黏液细胞。(3)二者相比,四川华吸鳅胃腺较发达,胃部黏液细胞丰富,口咽腔4种黏液细胞密度,盲囊和幽门Ⅲ型黏液细胞密度,幽门肌层及后肠黏膜下层厚度均显著大于汉水后平鳅,肝组织肝门管区明显;汉水后平鳅后肠杯状细胞密度显著大于四川华吸鳅。推测四川华吸鳅具备摄食动物性饵料的能力,汉水后平鳅则表现为杂食性更偏植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吸鳅 汉水后平鳅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邹芹 章蜜 +7 位作者 罗伟 吴诗宝 沈玲 彭松立 李乐寰 张健霆 隗群英 刘雨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1-238,共8页
历史资料记载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种鸟兽,但实证数据缺乏,而且年代已久,已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状况。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庐山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记录到鸟类7目22科46种、兽类7目11科14种... 历史资料记载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种鸟兽,但实证数据缺乏,而且年代已久,已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状况。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庐山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记录到鸟类7目22科46种、兽类7目11科14种。发现鸟类新记录2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日本歌鸲(Erithacus akahige);曾经认为可能绝迹、极度濒危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仍有分布;野猪(Sus scrof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显著增长,相对多度指数(RAI)在记录到的鸟兽中最高,分别达到43.73和84.35;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地区记录到的鸟兽种数最多(50种)。本研究实证了庐山保护区部分鸟兽名录的有效性,丰富了庐山保护区鸟兽多样性数据库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监测
下载PDF
贵州北部乌江光唇鱼属一新种——芙蓉江光唇鱼
10
作者 肖贵榜 陆武军 +5 位作者 廖丽 毛茜 王礼节 张浩然 周林 鲍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报道了2020年10月在贵州北部乌江流域芙蓉江支流芙蓉江水系采集到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样本,经鉴别为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一新种,命名为芙蓉江光唇鱼A. furongjiangensis sp. nov.。新种体细长而侧扁,尾柄细;头短小;须2对。肠道有4... 报道了2020年10月在贵州北部乌江流域芙蓉江支流芙蓉江水系采集到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样本,经鉴别为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一新种,命名为芙蓉江光唇鱼A. furongjiangensis sp. nov.。新种体细长而侧扁,尾柄细;头短小;须2对。肠道有4道弯曲。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中点或略偏后;胸鳍末端伸达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中部或稍后;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几乎相对;臀鳍起点位于腹鳍和尾鳍基的中点;尾鳍叉形。侧线完全。背鳍ⅲ-8;胸鳍ⅱ-15;腹鳍ⅲ-8;臀鳍ⅲ-5。该新种与云南光唇鱼A. yunnanensis外形相似,但新种躯体更细长、头更短、尾柄更细长、眼更大、两眼更靠近。新种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有17~20个锐利锯齿。鳔后室长超过前室长的2倍,前室椭圆前端有凹陷。体色自幼鱼至成鱼体侧均无不规则黑色斑点。上颌须长,向后延伸超过眼外缘。眼中点水平延伸线与鳃盖外缘近中部相接。新种与分布于贵州水域的同属种如吉首光唇鱼A. jishouensis、虹彩光唇鱼A. iridescens在体高、头长、头高、尾柄高和眼径上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 光唇鱼属 新种 芙蓉江 乌江流域 贵州北部
下载PDF
山西省鸟类新记录——黄腿渔鸮
11
作者 李敏 李康瑜 于晓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8-458,共1页
2024年5月4日,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泉头村河谷附近(111°51′44"E,35°35′19"N,海拔950 m)的树上观察并拍摄到1只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图1)。发现地生境为针阔混交林,林下生有稀疏灌丛及其他草本植物,同域还记... 2024年5月4日,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泉头村河谷附近(111°51′44"E,35°35′19"N,海拔950 m)的树上观察并拍摄到1只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图1)。发现地生境为针阔混交林,林下生有稀疏灌丛及其他草本植物,同域还记录到大山雀Parus minor、黄腹山雀Pardaliparus venustulus、绿背姬鹟Ficedula elisae等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本次观察到的这只鸮类体型较大,通体橙棕色,具深褐色纵纹,飞羽和尾羽具橙棕色横斑和端斑,具耳羽束,喉部覆羽蓬松,虹膜黄色,喙角质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山雀 雀形目 鸮形目 横斑 耳羽 飞羽 纵纹 大山雀
下载PDF
基于遗传多样性匮乏的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
12
作者 刘波 涂文姬 +1 位作者 陆琳 王怡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2-135,209,共5页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影响了繁殖适合度,绿孔雀繁殖力及卵孵化力弱,出雏率低。基于这一现实,为快速建立并扩大人工种群,重点探索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包括及时收集和处理卵,及时入孵,充分翻卵等,在充分利用当前珍贵的种质资源探索最佳孵化温湿度的同时,尽量避免人工孵化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的额外损失,提高出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人工孵化 遗传多样性 繁殖适合度 人工种群 就地保护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输水明渠野生动物通道监测研究
13
作者 夏霖 许玉 +2 位作者 程继龙 温知新 杨奇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6-703,716,共9页
2018年8月—2023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触发陷阱技术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输水明渠166 km范围内的13座跨渠野生动物通道进行了5年的持续监测。15台红外相机总有效拍摄工作日为19 946 d,获得独立有效照片57 333张,鉴别出兽类5目8科12种,包括... 2018年8月—2023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触发陷阱技术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输水明渠166 km范围内的13座跨渠野生动物通道进行了5年的持续监测。15台红外相机总有效拍摄工作日为19 946 d,获得独立有效照片57 333张,鉴别出兽类5目8科1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二级6种。在水源极度匮乏的沙漠腹地,渠道输水对周边动物具有吸引和聚集作用,渠道上记录到的兽类物种数(不包括啮齿目Rodentia)占渠道两侧分布兽类物种数的85.71%。赤狐Vulpes vulpes的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达到80.90%,其次为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15.50%)和蒙古兔Lepus tola(i4.37%);渠道输水期间,除蒙古兔、兔狲Otocolobus manul、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和偶见种野猪Sus scrofa外,其他8种兽类的RAI均高于停水期,且月相对多度指数高峰亦出现于输水的4—9月。通道的相对利用率分析显示,鹅喉羚和蒙古野驴对S7、S9和S12的利用率最高。本研究首次对水利工程中野生动物通道有效性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未来水利工程相关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设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明渠 野生动物通道 红外相机 监测
下载PDF
重庆市兽类新记录——锡金小鼠
14
作者 周城鑫 杨思雨 +4 位作者 张宗云 王旭明 王琼 刘少英 陈顺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9-600,共2页
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 Clerck,1757全世界有41种(Wilson et al.,2018),中国记录5种。锡金小鼠M.pahari,Thomas,1916模式产地为印度锡金,国外分布于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国内分布于四川、西藏、广... 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 Clerck,1757全世界有41种(Wilson et al.,2018),中国记录5种。锡金小鼠M.pahari,Thomas,1916模式产地为印度锡金,国外分布于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国内分布于四川、西藏、广西、云南和贵州(Allen,1927;王酉之,1987;魏辅文,2022)。2022年7月,采用铗夜法于重庆市江津区(104°50′17″E,27°54′14″N,海拔1392 m)采集到3号小鼠属标本(标本号:SAF220160、SAF220161、SAF220177),标本保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江津区 模式产地 SAF 小鼠属 柬埔寨
下载PDF
江苏蛇类新记录——原矛头蝮
15
作者 叶琳 章铁睿 +2 位作者 崔勇华 高国富 包浩然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为蝰科Viperidae中至大型的管牙类毒蛇,目前描述有15种(Sumontha et al.,2020),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地区(赵尔宓,2006),国内分布有10种(黄松,2021;Ji et al.,2023)。2021年9月12日,在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南... 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为蝰科Viperidae中至大型的管牙类毒蛇,目前描述有15种(Sumontha et al.,2020),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地区(赵尔宓,2006),国内分布有10种(黄松,2021;Ji et al.,2023)。2021年9月12日,在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南山竹海(119.528258°E,31.176544°N,海拔163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采集到原矛头蝮属雌性成体标本1号,结合形态特征(图1)和系统发生关系(图2),确定为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Can‐tor,1839),系江苏省蛇类属、种新记录,也是其在华东长江以南区域的最北分布记录(Guo et al.,2019)。标本现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号:NAUP210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生命科学学院 赵尔宓 蝰科 长江以南 江苏省溧阳市 原矛头蝮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云南发现海南原指树蛙
16
作者 张栋儒 唐尚婧 +2 位作者 沈文菁 李琪 韦新葵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 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均具有顶端白色的锯齿状缘膜;背面深褐色为主,四肢有深褐色横斑,两眼间有三角形黑斑;后背有一瓶形斑纹,腹面满布深色大斑点;单咽下内声囊。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构建的原指树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这些标本为海南原指树蛙K. hainanus,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本研究扩展了对海南原指树蛙的分布范围的认知,为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管理,以及利用积累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原指树蛙 云南省 新记录
下载PDF
黑龙江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加拿大雁
17
作者 徐卓 侯佳音 +7 位作者 朱井丽 刘骅峻 高歌 张剑飞 贾宝东 杜微 王凯 吴庆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13,共2页
2023年3月29日6时许,扎龙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与管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草甸与农田生境交接处(47°1’43.82’’N,124°23’32.70’’E)记录到1只加拿大雁(Branta canadensis)与9只豆雁(Anser fabal... 2023年3月29日6时许,扎龙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与管护中心工作人员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草甸与农田生境交接处(47°1’43.82’’N,124°23’32.70’’E)记录到1只加拿大雁(Branta canadensis)与9只豆雁(Anser fabalis)混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雁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保护区 宣教中心 分布新纪录 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鳅科(Cobitidae)鱼类进化关系分析
18
作者 王熙尧 陈生熬 +5 位作者 李瑶瑶 刘一萌 隋智海 全先庆 崔东 刘云国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为了解鳅科(Cobitidae)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知的40种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鳅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553~16937... 为了解鳅科(Cobitidae)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知的40种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鳅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553~16937 bp之间,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硬骨鱼类一致。(2)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一致序列长度为17483 bp,变异位点数为8039(45.9%),Kimura双参数平均遗传距离为0.19。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D2的变异程度(58.9%)和平均遗传距离(0.28)最大,变异程度最小的是12S rRNA(30.5%),tRNA拼接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07)。(3)Cox1、ND5、Cytb基因是进行鳅科鱼类系统发育分析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NJ系统发育树显示,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枝群系,位于祖先位置,沙鳅亚科(Botiinae)和花鳅亚科(Cobitinae)亲缘关系更近,互为姐妹群系。本研究为鳅科鱼类进化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鳅科鱼类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鸟类新记录——白头鹤和花脸鸭
19
作者 郭子良 赵永健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5,共1页
2023年3—12月开展2023年度海流水库湿地鸟类监测时,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海流水库湿地(111°24′19.29″E,40°40′4.42″N,海拔1 012 m)观测到2只花脸鸭Sibirionetta formosa和1只白头鹤Grus monacha。... 2023年3—12月开展2023年度海流水库湿地鸟类监测时,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海流水库湿地(111°24′19.29″E,40°40′4.42″N,海拔1 012 m)观测到2只花脸鸭Sibirionetta formosa和1只白头鹤Grus monacha。3月11日观测到2只花脸鸭(1雌1雄)在湿地水面游弋觅食(图1),与绿翅鸭Anas crecca、罗纹鸭Mareca falcat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等混群。2只花脸鸭疑为成体,雄鸟脸部自眼后有一绿色金属带延伸至后颈下部,绿色金属带与头颈部黑褐色之间有白色狭纹,尾羽褐色,具细狭的棕白色羽缘;雌鸟上体暗褐色,羽缘稍淡,头侧和颈侧为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脸鸭 白头鹤 绿翅鸭 罗纹鸭 鸟类监测 雌鸟 雄鸟 内蒙古中西部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湿地蜘蛛及其昆虫猎物多样性季节变化与群落功能分析
20
作者 陈连水 袁凤辉 +2 位作者 饶军 张针针 周雅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研究旨在探讨蜘蛛及其昆虫猎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及能量与物质循环的指示作用,为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结合景观生态原理,采用群落样点设置与观察、关联标本采集与鉴定等生态定量调... 研究旨在探讨蜘蛛及其昆虫猎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及能量与物质循环的指示作用,为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结合景观生态原理,采用群落样点设置与观察、关联标本采集与鉴定等生态定量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本次调查共采得蜘蛛16科50属73种,得到的结论如下:1)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表明,南矶灌丛为蜘蛛繁育发生提供了庇护所,充当蛛库;南矶草甸是蜘蛛捕食行为实战与演化的平台,南矶林地是各类蜘蛛限时汇聚、适时飞航的踏板;在春夏季,南矶草甸中的水生或地栖昆虫是蜘蛛的主要偏好猎物或潜在捕食对象,进入秋冬季,南矶灌丛或林地成为不常见昆虫的汇集地;它们分别主导着南矶蜘蛛及其昆虫猎物群落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的高低起伏。2)聚类分析表明,南矶湿地各蜘蛛群落间的交流频率与连续性程度受地域异质性和空间距离的限制较为明显,群落类型的内聚作用和发散功能稳定;各昆虫猎物群落间的交流频率与连续性程度受时域同质化和季节物候的影响较为明显,群落类型的边缘差异与斑块功能稳定。3)相关分析表明,蜘蛛及其昆虫猎物群落在春夏季、秋冬季和总体上的各项多样性指数互有关联,且部分时空指数存在交错相关现象,地域与季节性温湿度等物候条件的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蜘蛛和昆虫是食物链中两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它们共同维持着南矶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南矶湿地 蜘蛛 昆虫猎物 多样性 季节变化 群落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