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体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被引量:
14
1
作者
吴兴兵
朱永久
+3 位作者
陈建武
赵建华
刘文成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7,共7页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胚胎发育
积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颖
刘晓勇
+1 位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大杂交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动功能相关的中华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侧视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屈艺
庄平
+3 位作者
严娟
冯广朋
刘鉴毅
章龙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西伯利亚鲟(A
baerii)
侧视形态
主成分分析
相对扭曲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体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被引量:
14
1
作者
吴兴兵
朱永久
陈建武
赵建华
刘文成
杨德国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7BAD37B0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No.201003055)
文摘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胚胎发育
积温
Keywords
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embryonic development
acumulative temperature
分类号
S965.215.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Q959.463.0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颖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3086-0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01)
文摘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大杂交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Keywords
Huso dauricus , Acipenser schrenckii , H. dauricus ( ♀) × A. schrenckii ( ♂ ),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discriminatory analysis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Q959.463.0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动功能相关的中华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侧视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屈艺
庄平
严娟
冯广朋
刘鉴毅
章龙珍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基金
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55-07)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研专项(2012)
文摘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西伯利亚鲟(A
baerii)
侧视形态
主成分分析
相对扭曲分析
Keywords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Siberian sturgeon (Acipenser baerii)
lateral morpholog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lative warp analysis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Q959.463.0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体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吴兴兵
朱永久
陈建武
赵建华
刘文成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张颖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运动功能相关的中华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侧视形态比较研究
屈艺
庄平
严娟
冯广朋
刘鉴毅
章龙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