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oulenophrys(Anura,Megophryidae)from Eastern Guangdong,China
1
作者 Zhaochi ZENG Jian WANG +4 位作者 Honghui CHEN Weiwen XIAO Binbin ZHAN Yuanhang LI Shishi LI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A new horned toad species,Boulenophrys elongata sp.nov.,is described from Mt.Lianhua,Huidong County,eastern Guangdong,China.The new species is phylogenetically closest to B.brachykolos,which is restricted to the east ... A new horned toad species,Boulenophrys elongata sp.nov.,is described from Mt.Lianhua,Huidong County,eastern Guangdong,China.The new species is phylogenetically closest to B.brachykolos,which is restricted to the east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i.e.,Shenzhen City and Hong Kong SAR).The new spe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all recognized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genetic divergences in the combined mitochondrial 16S,12S and CO1 genes.We recommend the new species be listed as Data Deficient(DD)in the IUCN categorization,pend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lenophrys elongata sp.nov. Lianhua Mountains molecular phylogeny morphology taxonomy
原文传递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Medog,China
2
作者 Haoqi YU Yiheng LIN +6 位作者 Yuxi WANG Puyang ZHENG Shengchao SHI Bin WANG Jianping JIANG Zhaobin SONG Feng XIE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iurana is described from Medog,Xizang,China,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gene COI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species rep...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iurana is described from Medog,Xizang,China,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gene COI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species represented an independent evolutionary lineage.In addition,the uncorrected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new species and its closest congener species,L.alpina,was 9.6%-9.8%for COI.The new species,Liurana namchabarwa sp.nov.Yu,Lin,Wang,Jiang and Xie,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its congeners by following characters:(1)relatively large body size in this genus,SVL=21.2-23.1 mm in adult males(n=3);(2)relatively narrow head(HL/HW=100.5%-104.8%(n=3));(3)digital disc not expanded;(4)relatively long hindlimbs,with tibiotarsal articulation reaching tip of snout when adp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urana namchabarwa sp.nov.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MORPHOLOGY TAXONOMY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Revealed One New Species of the Short-legged Toads Brachytarsophrys Tian and Hu,1983(Anura,Megophryidae)from Yunnan,China
3
作者 Yanhong HE Renda AI +5 位作者 Junkai HUANG Xianqi LI Xiaolong LIU Junlin LAN Jinmin CHEN Zhiyong YUA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rachytarsophrys,named Brachytarsophrys wenshanensis sp.nov.,has been identified in southeastern Yunnan,China.This new species can be read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known congeners by both...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rachytarsophrys,named Brachytarsophrys wenshanensis sp.nov.,has been identified in southeastern Yunnan,China.This new species can be read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known congeners by both morphological criterion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ree mitochondrial gene segments:16S,COI,and Cytb.Thi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1)medium body size(SVL 83.8–85.1 mm in two adult males);(2)enormous head,with head width nearly 1.2 times the length;(3)tongue pyriform,feebly notched;(4)non-meeting heels;(5)male lacking nuptial pad;(6)tibiotarsal articulation reaching angle of mouth when hindlimbs are extended forward alongside the body;(7)absence of outer metatarsal tubercle,inner metatarsal tubercle elliptic and approximately equal to first toe;(8)rudimentary toe webbing,webbing formula:Ⅰ(2–)–(2^(++))Ⅱ(2^(–))–(3^(++))Ⅲ(2^(½))–(4)Ⅳ(4^(+))–(2^(⅔))V;(9)lateral fringes narrow;(10)dermal ridge or glandular fold on dorsum absent;(11)pectoral glands distinct and irregular,femoral gland small.Our work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 Brachytarsophrys to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ANS molecular phylogeny species diversity taxonomy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对棘胸蛙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萍 章海鑫 +2 位作者 习宏斌 吴子君 廖再生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为研究江西省棘胸蛙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线粒体COI分子标记对采自江西省内峡江、靖安、金溪、明月山、于都5个棘胸蛙养殖群体14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4条棘胸蛙线粒体COI长度为990bp,共检测出变异位点270个,包括简约信... 为研究江西省棘胸蛙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线粒体COI分子标记对采自江西省内峡江、靖安、金溪、明月山、于都5个棘胸蛙养殖群体14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4条棘胸蛙线粒体COI长度为990bp,共检测出变异位点270个,包括简约信息位点250个,单突变位点20个,2个缺失和插入;共检测到35个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27;核苷酸多样性为0.040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0.018。养殖群体除峡江和于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其余3个群体均较低;群体内发生了极大的分化,群体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7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COI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湖南莽山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分类讨论兼记省新记录三种
5
作者 尚袁凌博 罗堯 +4 位作者 钱天宇 高志伟 李永辉 邓国杏 杨道德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49-360,共12页
准确的物种鉴定和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前提。莽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湘粤交界处,是南岭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具有丰富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湖南动物志两栖纲》记载莽山分布有2种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挂墩角蟾(... 准确的物种鉴定和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前提。莽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湘粤交界处,是南岭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具有丰富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湖南动物志两栖纲》记载莽山分布有2种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挂墩角蟾(B.kuatunensis)和短肢角蟾(B.brachykolos),但随着角蟾亚科(Megophryinae)系统分类研究的深入,目前这2个物种在莽山的分布存在争议。2021年5—6月、7—8月、11月和2022年6—8月,笔者团队对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布角蟾属物种进行了4次实地调查,并采集到20号标本。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这些标本包括南岭角蟾(B.nanlingensis)、雨神角蟾(B.cf.ombrophila)、九连山角蟾(B.jiulianensis)、石门台角蟾(B.shimentaina),并未发现挂墩角蟾和短肢角蟾。其中,雨神角蟾、九连山角蟾、石门台角蟾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调查结果显示,莽山地区的挂墩角蟾和短肢角蟾记录需要对馆藏标本进一步检视研究。此外,石门台角蟾和南岭角蟾在新种发表时缺乏雌性形态特征描述,本文首次对这2个物种的雌性标本进行了补充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蟾科 系统发育分析 挂墩角蟾 短肢角蟾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非洲爪蟾与牛蛙骨骼标本制作及结构比较
6
作者 董志华 赵佳琪 +3 位作者 张亚峰 王敬雅 贺叶青 宁红梅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13-116,123,共5页
为了解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与牛蛙(Rana catesbiana Shaw)骨骼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的差异,制作了非洲爪蟾和牛蛙骨骼标本,研究其各部骨骼结构,探讨骨骼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蛙有锄骨和锄骨齿,非洲爪蟾没有;牛蛙与非洲... 为了解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与牛蛙(Rana catesbiana Shaw)骨骼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的差异,制作了非洲爪蟾和牛蛙骨骼标本,研究其各部骨骼结构,探讨骨骼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蛙有锄骨和锄骨齿,非洲爪蟾没有;牛蛙与非洲爪蟾四肢骨骼组成相同,但牛蛙前肢中各指指骨数目与非洲爪蟾相反;牛蛙与非洲爪蟾脊柱均由8块椎骨构成,但椎弓方向和脊柱形状不同;牛蛙肩带和胸部有肩胛骨、中胸骨和剑胸软骨,但非洲爪蟾没有;牛蛙与非洲爪蟾腰带组成相同但髋臼不同。同一种族的不同物种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都与其长期生长坏境密切相关,揭示了蛙类骨骼形态的环境适应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 牛蛙(Rana catesbiana Shaw) 骨骼构造 标本制作 结构比较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Nanohyla(Anura:Microhylidae)from the lowland forests of southern Vietnam
7
作者 Vladislav A.Gorin Alexey V.Trofimets +2 位作者 Svetlana S.Gogoleva Le Xuan Dac Nikolay A.Poyarkov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32-736,共5页
DEAR EDITOR,We describe a new species of Nanohyla from the Song Hinh Protected Forest in Phu Yen Province,southern Vietnam,based on an integrative taxonomic approach.The new species represents a divergent lineage(16S ... DEAR EDITOR,We describe a new species of Nanohyla from the Song Hinh Protected Forest in Phu Yen Province,southern Vietnam,based on an integrative taxonomic approach.The new species represents a divergent lineage(16S rRNA gene uncorrected P-distance>5.3%),which clearly differs from any other Nanohyla species based on a serie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most notably the presence of white spots on the top of its head.Morphologically,Nanohyla albopunctata sp.nov.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body size(male snout-vent length(SVL)18.2-20.2 mm);moderately slender body habitus;rounded snout;distinct tympanum;rounded canthus rostralis;loreal region slightly concave;skin on dorsum tubercular,ventral surfaces smooth;mid-vertebral skin ridge and dorsomedial stripe absent;superciliary tubercles ab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LOGICAL VIETNAM slightly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我国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学干 王义权 +1 位作者 周开亚 刘中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5-350,共6页
对中国林蛙属动物进行了DNA水平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测定了中国林蛙属 7种 15个样品、侧褶蛙属 2种 2个样品Cytb基因长约 3 60bp片段的序列。对这些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 :①中国林蛙甘肃种群与东北种群序列差异较大 ,但尚难根据序... 对中国林蛙属动物进行了DNA水平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测定了中国林蛙属 7种 15个样品、侧褶蛙属 2种 2个样品Cytb基因长约 3 60bp片段的序列。对这些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 :①中国林蛙甘肃种群与东北种群序列差异较大 ,但尚难根据序列差异来判断它们是不同的亚种还是不同的物种 ;② 7种林蛙中 ,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的亲缘关系最近 ,与桓仁林蛙最远 ;③支持将昭觉林蛙、镇海林蛙、峨眉林蛙和长肢林蛙归入日本林蛙种组Ranajaponica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属 细胞色素B基因 系统发生关系 基因序列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环境水分对中国林蛙幼体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寿兵 屈云芳 +2 位作者 经佐琴 蒋朝光 吴千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3-65,共3页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vid)主要生活于东北地区的森林中。由于过量捕捉和当地生境的破坏,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处于灭绝的边缘[1,2]。因此,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vid)主要生活于东北地区的森林中。由于过量捕捉和当地生境的破坏,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处于灭绝的边缘[1,2]。因此,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积极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幼体 存活 温度 环境水分
下载PDF
宁陕齿突蟾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晓虹 李磊 +2 位作者 江建平 乔梁 杨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653,共7页
对采自河南省伏牛山区的角蟾科成体标本和蝌蚪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并依据分子生物学比较结果,确定该标本为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对其进行再研究发现,宁陕齿突蟾伏牛山居群与模式产地居群的主要特征共同之处为... 对采自河南省伏牛山区的角蟾科成体标本和蝌蚪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并依据分子生物学比较结果,确定该标本为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对其进行再研究发现,宁陕齿突蟾伏牛山居群与模式产地居群的主要特征共同之处为,吻端钝圆;瞳孔纵裂;肩背部前方有长方形深褐色斑,背部大疣粒断续相连形成4条纵行肤褶。补充描述了伏牛山居群的形态学特征和生态习性,伏牛山居群雌雄蟾的胸部均有两对密布角质刺的胸腺;雄蟾前臂粗壮,前臂内侧密布黑色角质刺;第1~3指着生黑色婚刺;雌蟾腋下散布大量白色疣粒;成熟卵径3mm、动物极黄灰色、植物极乳黄色;5月中旬至6月为繁殖季节;蝌蚪发育需越冬。宁陕齿突蟾在河南伏牛山的发现,使角蟾科动物的分布向东延伸了近4个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蟾科 齿突蟾属 宁陕齿突蟾 补充描述
下载PDF
盐度、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及变态幼蛙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富亿 邵庆春 +1 位作者 李景林 陈国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水温 16~ 18℃的野外条件下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 ,研究水环境中盐度、碱度对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蝌蚪及变态幼蛙的毒性效应。在pH为 7 0~ 8 5、总碱度为 1 4 1mmol L时 ,盐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及变态幼蛙的 2 4、4 8... 在水温 16~ 18℃的野外条件下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 ,研究水环境中盐度、碱度对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蝌蚪及变态幼蛙的毒性效应。在pH为 7 0~ 8 5、总碱度为 1 4 1mmol L时 ,盐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及变态幼蛙的 2 4、4 8、72、96h半致死值 (LC50 )分别为 8 2 1、7 2 5、5 17和 3 70g L及 8 84、7 17、6 6 2、6 2 9g L ;零致死值(LC0 )分别为 7 14、6 0 0、2 6 7、2 2 0g L及 6 34、6 16、5 78、5 4 5g L ;全致死值 (LC1 0 0 )分别为 9 98、9 0 0、7 6 7、5 2 0g L及11 34、9 6 7、7 4 5、5 4 5g L ;安全值 (SC)为 1 70g L和 1 4 2g L。在相同pH下 ,盐度为 0 18g L时 ,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及变态幼蛙的 2 4、4 8、72、96hLC50 值分别为 14 36、11 83、10 35和 7 6 8mmol L及 15 0 7、13 72、11 2 3、8 6 5mmol L ;LC0 值分别为 8 76、8 5 1、4 6 5、3 88mmol L及 9 11、7 0 3、6 85、5 17mmol L ;LC1 0 0 值分别为 19 96、15 14、16 0 5、11 4 8mmol L及2 1 0 2、2 0 4 1、15 6 0、12 0 2m mol L ;SC值为 2 4 1mmol L和 3 4 1mmol L。综合我国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建议养殖中国林蛙蝌蚪及变态幼蛙长期生存的盐度上限分别为 2 0g L和 1 5g L ,碱度上限分别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碱度 中国林蛙 蝌蚪 变态幼蛙 毒性
下载PDF
中国林蛙属(无尾目:蛙科)一新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 . nov . 被引量:19
12
作者 沈猷慧 江建平 杨道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1-488,共8页
本文报道两栖纲蛙科一新种,新种具林蛙属(Rana)特征,与昭觉林蛙种组(费梁,1999)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nov.。新种有系列特征与峨眉林蛙(R.omeimont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相似,但又... 本文报道两栖纲蛙科一新种,新种具林蛙属(Rana)特征,与昭觉林蛙种组(费梁,1999)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nov.。新种有系列特征与峨眉林蛙(R.omeimont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相似,但又明显不同于后者,如:1)无雄性线;2)蝌蚪唇齿式为Ⅰ:3+3/1+1:Ⅲ;3)股部背侧黑褐色横斑窄,通常整齐、数目较多;4)繁殖季节在农历寒露节前后。这些特征可以与峨眉林蛙、昭觉林蛙准确区别。新种标本采自湖南省双牌县阳明山,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寒露林蛙新种 湖南省
下载PDF
中华蟾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贤芳 张耀光 +1 位作者 王志坚 郭宪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457,共4页
20 0 1年 1~ 2月、9月对采于重庆北碚的中华蟾蜍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表明 :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 ,但基本结构相同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比真皮薄 ,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 ,真皮分为疏松层、筛层和致密... 20 0 1年 1~ 2月、9月对采于重庆北碚的中华蟾蜍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表明 :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 ,但基本结构相同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比真皮薄 ,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 ,真皮分为疏松层、筛层和致密层。疏松层内有大量腺体分布 ,主要是粘液腺和毒腺。粘液腺在表层分布多 ,并与毒腺相间排列。两种腺体在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上有差别 ,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色素细胞在表皮之下形成色素层 ,呈不规则分支状或块状。皮下组织发达 ,有大的淋巴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蟾蜍 皮肤 组织学 适应性 形态结构 生境
下载PDF
性激素对中国林蛙性腺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霍洪亮 赵显玲 +2 位作者 张君利 李东风 韩旭颖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我国林蛙养殖地区,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十分严重,部分地区雌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抚松林蛙养殖场采用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的方法,诱导性腺分化,... 在我国林蛙养殖地区,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十分严重,部分地区雌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抚松林蛙养殖场采用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的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为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诱导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诱导 性腺分化 中国林蛙 养殖 林蛙
下载PDF
中国林蛙排卵前后血液葡萄糖、血清蛋白质及血红蛋白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汉丽梅 汉丽萍 +3 位作者 刘明春 刘梅 孙长勉 刘玉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8,共2页
中国林蛙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蛙类 ,本研究对中国林蛙产卵前后某些生理生化常值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林蛙血液葡萄糖、血清蛋白质及血红蛋白含量在排卵前后呈现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 血液葡萄糖 血清蛋白质 血红蛋白 测定 分析 中国林蛙 排卵前后
下载PDF
中国蛙科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费梁 叶昌嫒 江建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9-992,共4页
对分布于广西龙胜和湖南宜章的龙胜臭蛙Odorrana(Odorrana)lungshengensis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并将湖南宜章的标本命名为新种──宜章臭蛙Odorrana(Odorrana)yizhangensis sp.nov.。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臭蛙属 宜章臭蛙 新种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galectin-3 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跃 宋敏国 +1 位作者 杨仙玉 袁进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2,共7页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vis同源性最高,为51%,与其他10种动物的同源性在41%~50%之间.SMART分析显示gal-3蛋白在136-259位氨基酸存在保守的半乳糖结合域.Net Phos预测gal-3在Ser-6和Ser-186有潜在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gal-3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符合传统动物分类学特点.经菌落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确认gal-3的ORF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表明原核表达用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研究其蛋白功能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半乳糖凝聚素3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原文传递
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杨亚琴 贾秀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以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离子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u2+>Cd2+>Zn2+,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14、9.... 以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离子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u2+>Cd2+>Zn2+,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14、9.224、33.56 mg L-1;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88、8.142、30.76 mg L-1.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与Zn2+及Zn2+与Cd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Cu2+与Cd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Cu2+、Zn2+与Cd2+三者联合时的毒性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ZN^2+ CD^2+ 联合毒性 蟾蜍 蝌蚪
下载PDF
中国林蛙性腺的发育及温度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新红 赵文阁 +1 位作者 郭玉民 薛建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6,T001-T002,共8页
为探讨幼蛙性别分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培养中国林蛙 (Ranachensinensis)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结果表明 :①胚胎发育到 2 4期时生殖嵴开始出现 ,2 5期个别原始生殖细胞 (PGCs)已迁移到生殖嵴中 ,生殖细胞与生殖嵴共同发育... 为探讨幼蛙性别分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培养中国林蛙 (Ranachensinensis)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结果表明 :①胚胎发育到 2 4期时生殖嵴开始出现 ,2 5期个别原始生殖细胞 (PGCs)已迁移到生殖嵴中 ,生殖细胞与生殖嵴共同发育成生殖腺 ;②胚胎发育到 3 1期生殖腺出现性别分化 ,卵巢分化初期较易识别 ,而精巢分化不明显 ;③卵巢分化完成于 3 7期 ,精巢分化完成于变态之后 ,两侧生殖腺等大 ;④胚胎发育从 3 0期开始 ,性别分化对温度较为敏感 ,低温利于雌性化 ,高温利于雄性化 ;⑤ 15~ 2 5℃为变温培养时性比发生变化的敏感温度区 ,缓慢升温雄性比例显著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性腺发育 性别分化 温度
下载PDF
棘腹蛙肌肉嫩度及营养成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温安祥 曾静康 何涛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4期211-212,共2页
本文对棘腹蛙与牛蛙的肌肉嫩度作了比较 ,并测定了棘腹蛙肌肉的营养成分 ,且与甲鱼和田鸡的相应成分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 ,棘腹蛙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风味较好 。
关键词 棘腹蛙 肌肉嫩度 营养成分 养殖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