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4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上游2种近缘龙蜥物种逃逸行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凌 向以华 +4 位作者 刘帆 文宇浩 郭鹏 董丙君 吴亚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9,共9页
逃逸行为是野生动物反捕食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逃逸行为研究对评估人类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雌雄两性由于生理和繁殖角色的差异,逃逸行为可能表现出差异性。本研究选择金沙江上游2种近缘龙蜥物种(巴塘龙蜥Diploderma ... 逃逸行为是野生动物反捕食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逃逸行为研究对评估人类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雌雄两性由于生理和繁殖角色的差异,逃逸行为可能表现出差异性。本研究选择金沙江上游2种近缘龙蜥物种(巴塘龙蜥Diploderma batangense和丽喉龙蜥D.formosgulae)为研究对象,从种内(两性)和种间2个层次对其逃逸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种龙蜥的逃逸行为模式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探视-姿势变化-逃逸”;丽喉龙蜥雄性的逃逸距离显著大于雌性,而逃逸起始距离和避难所使用比例未表现出差异性;巴塘龙蜥雌雄两性的逃逸起始距离、逃逸距离和避难所使用比例均未表现出差异性;从种间比较来看,2种龙蜥逃逸行为也未表现出差异性,表明近缘物种的逃逸行为可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此外,2种龙蜥社会交流过程中频繁使用的动作信号均不具有反捕食功能。本研究可为横断山区龙蜥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行为 近缘物种 两性差异 横断山区 龙蜥属
下载PDF
急性温度胁迫对红耳龟消化、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维生素E的干预效应
2
作者 朱天生 李亦婷 +1 位作者 傅丽容 史海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8-507,共10页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饲料添加维生素E(VE)的干预效应。选取健康2龄红耳龟112只,分成未添加VE组和添加VE组(250 mg·kg^(−1)),每组设室温(30℃)、低温(17℃)和高温(35℃),于...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饲料添加维生素E(VE)的干预效应。选取健康2龄红耳龟112只,分成未添加VE组和添加VE组(250 mg·kg^(−1)),每组设室温(30℃)、低温(17℃)和高温(35℃),于胁迫0 h、6 h、12 h取血液和肠道组织,检测血清抗氧化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未添加VE组低温下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上升,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高温下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下降;添加VE组急性温度胁迫下的SOD活性升幅减小,GSH含量升高,低温下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高温下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本研究初步阐释了急性温度胁迫对红耳龟的损伤机制,同时发现饲料添加VE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为生产中应对急性温度应激探索了一条绿色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温度胁迫 维生素E 消化酶 抗氧化指标 红耳龟
下载PDF
周氏睑虎繁殖生物学研究
3
作者 陈波 翟晓飞 +1 位作者 王同亮 汪继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前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命名、分类、系统进化、种群资源等方面,而繁殖生物学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2020年7月—2021年8月对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的周氏睑虎Goniurosaurus zhou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命名、分类、系统进化、种群资源等方面,而繁殖生物学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2020年7月—2021年8月对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的周氏睑虎Goniurosaurus zhou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周氏睑虎繁殖期为3—10月,窝卵数1~2枚,每年产卵4~5窝。卵质量、卵长径、卵短径与母体体长和腋跨距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窝卵数、窝卵重、繁殖投入、相对窝卵重1、相对窝卵重2与母体体长和腋跨距无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周氏睑虎卵大小可能受到雌性的生理限制。孵化的平均温度26℃,平均湿度80%,孵化周期61~75 d,出壳时间34~106 min。此外,于2020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周氏睑虎的雌雄比、怀卵率等进行了调查,发现雌雄比为1∶1.3,怀卵率为50%。同时发现,雄性的体长、头高、头宽显著大于雌性,头长、吻长、眼耳距、腋跨距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且头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更明显,推测周氏睑虎两性异形的原因偏向于性选择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睑虎 繁殖生物学 两性异形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壁虎的种群和繁殖生态研究
4
作者 商乃演 林之雪 +2 位作者 谭淯婷 邹志强 肖繁荣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海南壁虎Gekko similignum为海南特有种,具有独特的遗传和保护价值。为了解海南壁虎的种群现状和繁殖生态,采用样线法于2021年7月—2022年8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上山公路3 km长的路段(海拔790~917 m)对其开展调查。结果表... 海南壁虎Gekko similignum为海南特有种,具有独特的遗传和保护价值。为了解海南壁虎的种群现状和繁殖生态,采用样线法于2021年7月—2022年8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上山公路3 km长的路段(海拔790~917 m)对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壁虎种群密度高(月均29只/km)、雌雄比例平衡、成幼数量相当,旱季种群数量显著高于雨季。雌性产卵巢址主要选择在公路一侧铁质护栏的接缝和反光灯处,每月均能产卵,高峰期在4—9月,窝卵数多为2枚(80.29%),少数为1枚。卵为刚性卵,呈椭圆形,卵长径和短径均与卵重呈正相关。卵在野外的受精率为83.93%,受精卵在室内的孵化率为65.22%,孵化期为69.5 d。本研究首次发现海南壁虎全年均能繁殖。研究结果为了解海南壁虎的种群现状和生活史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评估海南特有种的濒危状况、制定保护策略和开展科普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壁虎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性比 窝卵数 繁殖期
下载PDF
云南发现细白环蛇和黑背白环蛇
5
作者 黎诗敏 饶定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6-684,共9页
2014—2017年,在对云南省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监测中,采集到6号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经形态鉴定,4号为细白环蛇L. subcinctus,2号为黑背白环蛇L. ruhstrati。进一步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来自云南的... 2014—2017年,在对云南省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监测中,采集到6号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经形态鉴定,4号为细白环蛇L. subcinctus,2号为黑背白环蛇L. ruhstrati。进一步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来自云南的细白环蛇与广东、海南种群聚为一支,贝叶斯和最大似然支持率分别为1.00和100,遗传距离为0.2%~0.5%;来自云南的黑背白环蛇与广西、福建种群聚为一支,贝叶斯和最大似然支持率分别为1.00和100,遗传距离1.0%~1.3%。本研究首次提供了来自云南省的细白环蛇和黑背白环蛇标本的形态描述和详细分布地点,为后续的研究和物种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环蛇属 COⅠ 描述 分布 云南
下载PDF
绿安乐蜥微皮纹和皮肤感受器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6
作者 崔慧海 陈旭 梁爱萍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1-649,共9页
运用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显微拍照等实验方法对绿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背部未蜕皮和蜕皮皮肤微皮纹及皮肤感受器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未蜕皮和蜕皮皮肤的微皮纹和皮肤感受器特征、大小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蜕皮组织是研究这... 运用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显微拍照等实验方法对绿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背部未蜕皮和蜕皮皮肤微皮纹及皮肤感受器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未蜕皮和蜕皮皮肤的微皮纹和皮肤感受器特征、大小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蜕皮组织是研究这类结构的理想实验材料;鳞片表面的棘突与支柱构成了网状的三维结构,凹窝处有1~2个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真皮层内有真皮小体,绞合区域和皮肤感受器β-角质层和中层明显变薄。这些特点表明,绿安乐蜥背部表皮结构与栖息地及变色能力密切相关,在保护皮肤、实现自身伪装和调节体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变色机理,能够为开发自主变色材料提供生物学依据,对于研究珍稀物种皮肤微观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安乐蜥 蜕皮 微皮纹 皮肤感受器
下载PDF
基于刺突蛋白(S)和核衣壳蛋白(N)的冠状病毒进化关系分析
7
作者 任青燕 陆子鑫 +2 位作者 涂盈颖 韦力 乔芬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5-44,共10页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是一种具有球形颗粒和包膜结构的单链RNA病毒。从2003年在中国暴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到2012年在沙特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再到2019...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是一种具有球形颗粒和包膜结构的单链RNA病毒。从2003年在中国暴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到2012年在沙特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再到2019年开始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19-nCoV),21世纪冠状病毒已经3次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对冠状病毒的序列特征与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对病毒的起源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中筛选到30条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核衣壳蛋白(N)的蛋白序列,用邻接法构建进化树,分析冠状病毒进化关系,并对蛋白保守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与从云南省的中菊头蝠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分离株RaTG13进化关系最近,并且与SARS-CoV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其他哺乳类和禽类动物感染的冠状病毒遗传进化关系较远。同时发现,相比S蛋白,N蛋白更适合用于构建冠状病毒进化树。保守基序分析表明:N蛋白中,选择的30个蛋白中有9个只含有2个保守元件,21个成员含有3个保守元件,保守元件在蛋白中的分布相对均匀;S蛋白中,选择的30个蛋白均含有3个保守元件,且集中在C端。本研究结果将为冠状病毒的进化关系及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进化关系 S蛋白 N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浙江丽水皮氏菊头蝠回声定位叫声特征
8
作者 龚笑飞 陈新 +2 位作者 潘军 张东升 韦力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3-26,共4页
蝙蝠回声定位叫声信号特征具有种属特异性。文章分析了浙江丽水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i)回声定位叫声信号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皮氏菊头蝠发出长的FM-CF-FM型的声波。在两性体型和声波参数比较中发现:雌性的体重比雄性的... 蝙蝠回声定位叫声信号特征具有种属特异性。文章分析了浙江丽水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i)回声定位叫声信号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皮氏菊头蝠发出长的FM-CF-FM型的声波。在两性体型和声波参数比较中发现:雌性的体重比雄性的大,前臂长比雄性的长;在声波参数方面,除了脉冲时程(t=0.357,P>0.05)外,脉冲间隔(t=-2.836,P<0.05)、主频率(t=-26.556,P<0.05)和能率环(t=2.138,P<0.05)在两性的比较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与江西种群和贵州种群的比较中,发现皮氏菊头蝠发出的声波结构相似(均为长的FM-CF-FM型),体型在不同种群中较为接近,但在回声定位声波参数特征比较中,发现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主频率、脉冲时程和脉冲间隔)。本研究结果将为皮氏菊头蝠的基础生态学及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 皮氏菊头蝠 回声定位叫声 种群比较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中华鳖SSR和SNP特征分析及性别标记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雷骆 祝骏贤 +7 位作者 陈辰 王亚坤 刘晓莉 洪孝友 于凌云 魏成清 李伟 朱新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挖掘更多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分子标记,为中华鳖保护、繁育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中华鳖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和GATK挖掘中华鳖转录本中SSR和SNP位点信息,开发与中华鳖性别紧密... 【目的】挖掘更多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分子标记,为中华鳖保护、繁育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中华鳖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和GATK挖掘中华鳖转录本中SSR和SNP位点信息,开发与中华鳖性别紧密相关的SNP标记。【结果和结论】共组装获得341632条Unigenes,识别到14804个SSR位点,含有SSR位点的Unigenes序列数量为13904条,占总序列的4.1%。中华鳖转录组中SSR位点类型较为丰富,共识别到6种不同核苷酸重复类型,单核苷酸串联重复基元类型的含量最多(10981个),占总位点数的74.18%。SSR位点以重复11~15次为主(6173个),占总位点数的41.70%。转录组SSR的片段长度大部分集中在10~14 bp,占SSR总数的50.01%。搜索到32299个SNP位点,SNP的分布密度为1/1339 bp。SNP变异类型以转换类型为主,转换类型占70.05%,颠换类型占29.95%。SNP测序深度统计发现,在31~100范围内,SNP数目最多,占43.68%。初步筛选并鉴定出位于Ptpn11基因上与性别紧密关联的SNP位点(29144910),为中华鳖性别分子标记提供候选基因和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转录组 SSR SNP 性别相关标记
下载PDF
人工饲养环境下眼斑水龟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美丽 胡丽金 +1 位作者 史海涛 林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302,共9页
濒危物种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是中国特有种,受过度捕猎、宠物贸易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采用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人工饲养环境下眼斑水龟的活动进行观测与分析,记录了眼斑水龟在2种环境中的14种姿势和73种动作... 濒危物种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是中国特有种,受过度捕猎、宠物贸易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采用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人工饲养环境下眼斑水龟的活动进行观测与分析,记录了眼斑水龟在2种环境中的14种姿势和73种动作,采用PAE编码系统对记录到的姿势、动作和环境进行编码,最终为眼斑水龟建立了包括运动、休息、摄食、排遗、警戒、冲突、求偶交配、产卵和其他在内的9大类共66种行为的行为谱,并使用中性化的语言对观察到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定义,其中求偶交配行为10种,产卵行为分为4个过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眼斑水龟生态功能和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眼斑水龟人工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水龟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保育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ebius Thompson,1913(Serpentes:Natricidae)from Yunnan,China
11
作者 Shun MA Shengchao SHI +1 位作者 Budian AYI Jianping JIANG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212-226,共15页
A new keelback snake of the genus Hebius,H.jingdongensis sp.nov.,is reported from Jingdong in Yunnan,China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Although closest to H.khasiensis and H.boulenge... A new keelback snake of the genus Hebius,H.jingdongensis sp.nov.,is reported from Jingdong in Yunnan,China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Although closest to H.khasiensis and H.boulengeri phylogenetically,this new species is genetically distinct amongst congeners with the mitochondrial Cyt b uncorrected p-distance ranging from 9.5%(vs.H.octolineatus)to 14.8%(vs.H.andreae).In addition,this new spe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its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1)body cylindrical,tail relatively short,TaL/TL 0.235–0.243;(2)dorsal scale rows 19-19-17;(3)ventrals 163–166,cloacal plate divided,subcaudals 71–74 pairs;(4)supralabials 8,the first two contact with the nasals;(5)infralabials 9 or 10,preocular 1,postoculars 3;(6)body dorsum sandy beige with the sides yellowish-brown decorated with two brick-red stripes on the dorsolateral scale rows in life;(7)sutures between the labials brick-red in life and taupe in preservative;(8)ventral light yellow with the outer part of each scale brick-red in life;(9)ventrolateral stripes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bius jingdongensis sp.nov. molecular phylogeny morphology taxonomy Yunnan province
原文传递
四川发现云开脊蛇
12
作者 张佳琦 李科 +3 位作者 王朝英 吴亚勇 舒国成 时磊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0-567,共8页
2022年6月,在四川泸州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条蛇类标本,其与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形态学鉴别特征较为一致;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重建的分子系统关系显示与云开脊蛇聚为一支,基于未校正距离模型估算的遗传距离显示,... 2022年6月,在四川泸州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条蛇类标本,其与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形态学鉴别特征较为一致;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重建的分子系统关系显示与云开脊蛇聚为一支,基于未校正距离模型估算的遗传距离显示,新采集标本与云开脊蛇其他个体间遗传距离为3.1%~3.3%,小于脊蛇属Achalinus种间遗传距离。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采集的标本为云开脊蛇,系四川蛇类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 形态比较 云开脊蛇 四川 新记录
下载PDF
镜面环境下吐鲁番沙虎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13
作者 蒙冬柳 高为震 时磊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9-667,共9页
基于“姿势-动作-环境(PAE)”编码系统对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记录并构建其在独立个体环境、镜像环境及同类个体存在3种情境下的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在3种情境下共描述了吐鲁番沙虎7种姿势、50种动作、8种环境和29种行... 基于“姿势-动作-环境(PAE)”编码系统对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记录并构建其在独立个体环境、镜像环境及同类个体存在3种情境下的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在3种情境下共描述了吐鲁番沙虎7种姿势、50种动作、8种环境和29种行为,按照功能分为运动行为、警戒行为、冲突行为、展示行为和杂类行为5大类。研究结果显示,吐鲁番沙虎在面对镜子和同类时具有类似的反应,即引起相同的警戒行为,如翘尾、拱腰、抖尾、压头俯身和压头拱尾接近等,但对镜像的反应更强烈(频繁在镜前徘徊、长时间盯着镜子等)。实验结果中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为下一步的镜面测试实验奠定了基础,并有助于了解吐鲁番沙虎的行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沙虎 行为谱 镜像刺激 PAE编码系统
下载PDF
贵州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分类修订及群落相似性
14
作者 冉辉 杨天友 +1 位作者 米小其 梅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3-630,共8页
依据文献资料和铜仁学院近10年的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野外调查结果对3个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修订,修订后3个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77种(含5个贵州省新纪录种),占中国爬行动物物种数的15.07%,隶属2目17科43属。梵净山、雷公山爬... 依据文献资料和铜仁学院近10年的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野外调查结果对3个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修订,修订后3个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77种(含5个贵州省新纪录种),占中国爬行动物物种数的15.07%,隶属2目17科43属。梵净山、雷公山爬行动物各有5类分布型,佛顶山有4类分布型。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爬行动物区系主要为东洋界成分,分别占92.00%、93.44%和91.11%,另有少量古北界种类。Jaccard指数和S?renson指数表明,雷公山与佛顶山爬行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梵净山与佛顶山次之,梵净山与雷公山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贵州 分类修订 群落相似性 梵净山 雷公山 佛顶山
下载PDF
三港雨蛙的两性异形
15
作者 苏海龙 罗艳 +3 位作者 汤艳青 林心昀 尤锡静 马力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两栖动物的两性异形是反映两栖类两性异形进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丽水地区的46只(♀♀/♂♂=12/34)成体三港雨蛙(Hyla sanchiangensis)为实验动物,通过测量头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体质量等7个形态特征指标,... 两栖动物的两性异形是反映两栖类两性异形进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丽水地区的46只(♀♀/♂♂=12/34)成体三港雨蛙(Hyla sanchiangensis)为实验动物,通过测量头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体质量等7个形态特征指标,研究该物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探究该物种的两性异形及其进化。结果表明:除头长外,雌性其他形态特征均显著大于雄性。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两性异形显著,且雌性体型更大。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三港雨蛙的6个形态特征的负载系数(Eigenvalue≥1),2个主成分共解释73.9%的变异,其中:在第一主成分中,体质量、后肢长和足长具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50.8%的变异);在第二主成分中,头长具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前肢长具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3.1%的变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 两性异形 三港雨蛙
下载PDF
沙蜥属一有效种贵德沙蜥及红原沙蜥的分类研究(蜥蜴亚目:鬣蜥科)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跃招 曾晓茂 +4 位作者 方自力 吴贯夫 刘志君 Theodore J.Papenfuss Robert J.Macey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沙蜥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前者的尾长大于吻肛长 ,后者的尾短 ,小于吻肛长 ,前者背鳞 10 0枚以上 ,后者背鳞不到 10 0枚。红原沙蜥Phryno cephalushongyuanensis与青海沙蜥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相似 ,应归隶青海沙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蜥属 蜥蜴亚目 鬣蜥科 青海沙蜥 贵德沙蜥 红原沙蜥 分类
下载PDF
外源性牛重组瘦蛋白(Leptin)对初生小牛脂肪细胞形态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牛淑玲 张才 +2 位作者 王哲 夏成 高露露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试验将5mg/L外源性牛重组瘦蛋白(Leptin)添加到培养6d的从初生小牛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培养液中,观察Leptin对脂肪细胞形态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Leptin后4h,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体... 试验将5mg/L外源性牛重组瘦蛋白(Leptin)添加到培养6d的从初生小牛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培养液中,观察Leptin对脂肪细胞形态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Leptin后4h,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内的脂肪滴减少。同时,细胞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了32.96%(P<0.05)。结果说明,Leptin可促进体外原代培养的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的分解和脂肪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形态 酯含量 瘦蛋白 外源性 初生 重组 牛脂肪 LEPTIN 脂肪细胞分化 甘油三酯 细胞培养液 形态发生 细胞体积 含量降低 脂肪代谢 原代培养 细胞内 培养基 小牛
下载PDF
湖北省爬行动物的区系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戴宗兴 杨其仁 +4 位作者 张如松 张铭 何定富 吴发清 方文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2-95,共4页
从区系成分、垂直分布、区系从属关系、省内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爬行动物的区系特点.湖北爬行类共记录有3目13科58种(亚种),其中东洋种占77.6%,东洋种中64.4%为华中-华南区种;湖北爬行类在鄂西南分布种类最... 从区系成分、垂直分布、区系从属关系、省内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爬行动物的区系特点.湖北爬行类共记录有3目13科58种(亚种),其中东洋种占77.6%,东洋种中64.4%为华中-华南区种;湖北爬行类在鄂西南分布种类最多.以湖北爬行类为性状,与其它10省区的聚类分析表明:湖北爬行类与四川最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区系 湖北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体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病理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1 位作者 熊静 关瑞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499,共6页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肾小球坏死脱落;鳗鲡肝脏则主要表现为严重充血,肠道偶见肠粘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分布在鳗鲡肾脏内,肝脏和肠道也有感染细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嗜水气单胞菌 人工感染 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河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瞿文元 路纪琪 +3 位作者 陈晓虹 牛红星 吕九全 牛瑶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 4种 ,即双全白环蛇、赤峰锦蛇、黄链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区系 地理区划 河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