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3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白腹鼠属(啮齿目:鼠科)一新分布记录及其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明坤 索郎夺尔基 +4 位作者 王旭明 刘莹洵 廖锐 王新 刘少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分布有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川西白腹鼠N.excelsior、北社鼠N.confucianus、华南针毛鼠N.huang和海南社鼠5种;(2)安氏白腹鼠为同属体型最大,背毛颜色最暗淡,腹毛纯白色,前后足背呈饱满的浅灰棕褐色,尾上部末端约1/3或1/2截然变白;(3)川西白腹鼠腹毛纯白色,前足背白色,后足背中央具长条状深色纵斑,尾上下二色具白色尾梢,尾尖毛簇明显;(4)北社鼠与海南社鼠17项度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背毛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但北社鼠前后足背浅棕色至白色,尾上下二色明显,尾尖毛短而显稀疏,而海南社鼠前后足背颜色更深近与体背同色,尾仅后半段呈上下二色;(5)华南针毛鼠背毛呈鲜亮的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前后足背白色,后足腕部有金色斑块,尾上下二色直至尾梢,尾尖毛极短,眶间宽均值最大。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四川省白腹鼠属物种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鼠属 海南社鼠 形态学 cyt b 检索表
下载PDF
一株大熊猫源唾液联合乳杆菌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研究
2
作者 杨宇 张沁荣 +5 位作者 谢佶芹 谢军金 王黎明 郑丽君 张文平 岳碧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9-525,共7页
目的为了评估唾液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103对小鼠结肠炎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7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空白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模型组和唾液联合乳杆菌处理组,每笼3只,采用菌悬液灌胃14 d、自由饮用DSS溶液7 d... 目的为了评估唾液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103对小鼠结肠炎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7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空白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模型组和唾液联合乳杆菌处理组,每笼3只,采用菌悬液灌胃14 d、自由饮用DSS溶液7 d的方法诱导小鼠结肠炎。结果唾液联合乳杆菌处理组小鼠症状轻微,结肠缩短程度与病理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炎症因子(IL-6、TNF-α、MPO)的水平也明显低于DSS模型组。结论唾液联合乳杆菌103能够保护结肠,降低小鼠肠道IL-6、TNF-α、MPO的浓度,缓解炎症症状,有效预防小鼠结肠炎的发生,为其在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唾液联合乳杆菌 结肠炎 DSS诱导 预防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郭聪 王勇 +3 位作者 陈安国 李波 张美文 武正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9-286,共8页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上的芦苇+荻或薹草沼泽为最适栖息地,枯水季节,多在其上生长、繁殖。汛期,随着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东方田鼠在拥挤的的压力下或直接被洪水所迫,越过防洪堤迁入垸内。东方田鼠在湖滩及农田间的迁移主要...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上的芦苇+荻或薹草沼泽为最适栖息地,枯水季节,多在其上生长、繁殖。汛期,随着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东方田鼠在拥挤的的压力下或直接被洪水所迫,越过防洪堤迁入垸内。东方田鼠在湖滩及农田间的迁移主要取决于湖水水位及种群密度,无固定的迁移时间。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主要分布于靠近防洪堤一带,其捕获率随着与防洪堤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个体较大的东方田鼠迁移距离较远。在迁移期,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的性比在不同的距离上无显著差异。湖水回落时,东方田鼠随湖滩出露而迁回沼泽草地。回迁时,个体较大的雄性首先回迁的比例较高。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栖息在荒坡地的种群密度大于在农田中的种群密度;东方田鼠不在农田越冬,小部分可在岗地荒坡中越冬,但少有增殖。按迁移动因看,此种迁移乃洪水逼迫所至,而由逼迫外迁和自动回迁构成循环,保证了种群对湖区特殊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迁移 种群密度 性比 年龄
下载PDF
我国黄胸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美文 郭聪 +2 位作者 王勇 胡忠军 陈安国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7-497,共11页
全面综述了对黄胸鼠 (Rattusflavipectus)的研究进展。①黄胸鼠是我国三大家栖鼠种之一 ,体型中等 ,属东洋界种类。在我国已由主要栖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扩展到广大的北方地区 ,并在北方部分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发达的交通是其由... 全面综述了对黄胸鼠 (Rattusflavipectus)的研究进展。①黄胸鼠是我国三大家栖鼠种之一 ,体型中等 ,属东洋界种类。在我国已由主要栖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扩展到广大的北方地区 ,并在北方部分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发达的交通是其由南方扩展至北方的重要途径 ,全球变暖为其在北方种群增长提供了条件。在南方部分地区 ,黄胸鼠的优势地位则被其他鼠所取代。住房结构的改变使黄胸鼠适生环境改变 ,是其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②西南地区黄胸鼠大量栖息野外 ,在野外的比例南方比北方要大。一般仍以家栖为主 ,在野外栖息数量较少。③黄胸鼠的食量较大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主要在夜间活动和取食。④黄胸鼠在南方可终年繁殖 ,在北方冬季基本不繁殖。随着纬度的增高 ,黄胸鼠的繁殖高峰由双峰逐渐变为单峰 ,这一趋势决定了其种群波动也有相似的规律。⑤黄胸鼠具 2 1对染色体 ,分别为 13对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7对中着丝粒染色体 ,和 1对端着丝粒性染色体。⑥已知人类有 10多种传染疾病的传播与黄胸鼠有关。⑦化学防治黄胸鼠应选择抗凝血灭鼠剂 ,并讲究投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生物学特性 中国 形态分类学 栖息习性
下载PDF
灌喂大豆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小军 左伟勇 +1 位作者 陈伟华 邹思湘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经碱提酸沉法制备大豆蛋白,胃蛋白酶水解,茚三酮法测定水解液水解度,系统观察了灌喂1mL的5mg/mL的大豆蛋白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水解液含氮量为(2.15±0104)mg/mL,水解度为14.49%,平均肽链长度为6.9。灌喂... 经碱提酸沉法制备大豆蛋白,胃蛋白酶水解,茚三酮法测定水解液水解度,系统观察了灌喂1mL的5mg/mL的大豆蛋白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水解液含氮量为(2.15±0104)mg/mL,水解度为14.49%,平均肽链长度为6.9。灌喂21d后,发现胸腺、脾脏指数较对照组分别上升了24%(P<0101)和32%(P<0101);灌喂大豆蛋白酶解物能显著促进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该组比对照组A570上升67%(P<0101);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明显增强,试验组较对照组上升了82.8%。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抗体的血凝抑制效价(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iter,HI),试验组比对照组HI值上升了33.3%,差异极显著(P<0101);试验组的肠腔sIgA水平较对照组上升了34.3%,差异极显著(P<0101);灌喂大豆蛋白酶解物能极显著提高血液IL22和Leptin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灌喂大豆蛋白酶解物能增强大鼠免疫功能,主要是酶解肽的生物活性的作用结果,并非营养调节作用的结果,酶解物对大鼠消化代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大鼠 胃蛋白酶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 蛋白酶解物 大豆蛋白水解液 腹腔巨噬细胞 Leptin 碱提酸沉法 蛋白酶水解 试验组 系统观察 脾脏指数 吞噬活性 血凝抑制 血清抗体 sIgA IL-2 试验结果 生物活性 调节作用 代谢影响
下载PDF
梭梭光合生理生态过程与干旱环境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30
6
作者 鞠强 贡璐 +1 位作者 杨金龙 潘晓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4,共4页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表征类群。基于测得自然条件下梭梭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梭对干旱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具光合午睡、蒸腾...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表征类群。基于测得自然条件下梭梭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梭对干旱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具光合午睡、蒸腾午休现象。这种适应可能是通过气孔的部分关闭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环境 生理生态过程 梭梭 相互关系 西北干旱地区 光合生理生态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曲线 自然条件 适应能力 蒸腾速率 双峰型 类群 午休
下载PDF
熟悉性对棕色田鼠和根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亚军 邰发道 +2 位作者 王廷正 赵新全 李保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 ,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 :(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 ;(2 )在根田鼠中 ,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 ,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 :(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 ;(2 )在根田鼠中 ,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 ,雄鼠无明确的选择取向 ;(3)每种雌性田鼠对 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 ,而每种雄性田鼠对 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 :(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 ;(2 )嗅舔时间差异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 ,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 ;(3) 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 ,提示这 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 ,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交配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 ;(4 )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 ,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根田鼠 共居 熟悉性 择偶行为 配偶识别 单配制 一雄多雌制
下载PDF
α-氯代醇对雄性大鼠的不育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知彬 王淑卿 +2 位作者 郝守身 曹小平 王福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23-225,共3页
α氯代醇对雄性大鼠的不育效果研究THESTERILEEFFECTSOFALPHACHLOROHYDRINONMALERATS关键词α氯代醇不育剂大鼠KeywordsAlphachlorohydrin,Sterilan... α氯代醇对雄性大鼠的不育效果研究THESTERILEEFFECTSOFALPHACHLOROHYDRINONMALERATS关键词α氯代醇不育剂大鼠KeywordsAlphachlorohydrin,Sterilant,Rat采取灌胃法和隔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氯代醇 不育剂 大鼠 灭鼠
下载PDF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小白鼠热应激模型ACTH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德峰 胡美华 +5 位作者 黄建晖 翁顺太 李金明 池雪林 颜文卿 刘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奶牛夏季抗热应激缓冲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奶牛血液中的皮质醇指标.试验还采用高温法制作小白鼠热应激模型.结果表明,饲喂中草药的试验组能提高小白鼠的存活率,也能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由...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奶牛夏季抗热应激缓冲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奶牛血液中的皮质醇指标.试验还采用高温法制作小白鼠热应激模型.结果表明,饲喂中草药的试验组能提高小白鼠的存活率,也能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由此证明了中草药抗热应激缓冲剂对奶牛夏季热应激有可能是通过提高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而显示出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热应激 小白鼠 血液生化指标 中草药添加剂 奶牛 ACTH 模型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缓冲剂 皮质醇 产奶量 高温法 存活率 试验组 夏季 分泌 饲喂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小嵩草草甸的破坏及其防治 被引量:49
10
作者 刘伟 王溪 +1 位作者 周立 周华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9,共6页
1997~ 2 0 0 0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 1997~ 2 0 0 0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应升高 ,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降低 ,是由食物资源不足引起。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 (t未退化与轻度 =2 5 36 97,t未退化与中度 =2 5 5 5 ,t未退化与重度 =36 4 0 6 0 ,t轻度与中度 =2 3 2 794 ,t轻度与重度 =14 3439,t中度与重度 =2 0 1785 ,df =3,p<0 0 0 1)。高原鼠兔对草地的破坏面积与平均单坑面积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F =2 2 0 4 6 ,df=3,P <0 0 0 1)。在草地达到重度退化以前 ,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升高 ,对草地的危害则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 ,当植物群落高度增加时 ,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反之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小嵩草草甸 破坏 防治
下载PDF
广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易建荣 林立丰 +5 位作者 伍任初 何伯新 梁练 段金花 张世炎 阴伟雄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区内捕获的130只褐家鼠、31只黄胸鼠、1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8.5%、45.2%和27.8%,...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区内捕获的130只褐家鼠、31只黄胸鼠、1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8.5%、45.2%和27.8%,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7.72、278.46和1164.24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栖鼠 黄胸鼠 抗凝血灭鼠剂 抗药性监测 小家鼠 褐家鼠 合理用药 优势种 药剂量 抗性
下载PDF
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董维惠 侯希贤 +2 位作者 林小泉 杨玉平 周延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0-305,共6页
1984—1991年3—10月,每月中旬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试验场的不同牧草和作物地进行调查,1984—1991年共捕获鼠4093只,其中黑线仓鼠2920只(♂♂1675,♀♀1245)占71.34%。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季节和年度变化明显。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黑线仓... 1984—1991年3—10月,每月中旬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试验场的不同牧草和作物地进行调查,1984—1991年共捕获鼠4093只,其中黑线仓鼠2920只(♂♂1675,♀♀1245)占71.34%。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季节和年度变化明显。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黑线仓鼠种群数量进行分析,提出种群数量繁殖指数和动态模型以及短、中、长期预测公式,预测准确率为90.0%。并对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仓鼠 预测 种群密度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卵龄和脉冲持续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谭景和 周琪 +4 位作者 杨婵云 孙兴参 贺桂馨 初振辉 秦鹏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实验研究了相同电场强度,一次脉冲条件下,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和不同卵龄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1)在场强0.45KV/cm,一次脉冲持续时间为10、20和40s时,卵母细胞活化率很低,仅为9.8%、5... 实验研究了相同电场强度,一次脉冲条件下,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和不同卵龄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1)在场强0.45KV/cm,一次脉冲持续时间为10、20和40s时,卵母细胞活化率很低,仅为9.8%、5. 5%和12%;当脉冲持续80、160、320、640和1280s时,活化率明显升高,分别为36.5%、53.3%、59.7%,51.2%和39.4%;脉冲持续时间对卵母细胞碎裂率影响不明显,但死亡率随脉冲持续时间延长有增加趋势。(2)在脉冲持续时间为160—640范围内,注射hCG后19和17小时卵母细胞活化率(平均分别为67.7%和56.4%)明显高于注射hCG后13和15小时卵母细胞活化率(平均32.8%和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卵母细胞 卵龄 脉冲持续时间 电活化
下载PDF
不同季节长爪沙鼠同生群的繁殖特征及其在生活史对策中的意义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伟 宛新荣 +2 位作者 王广和 刘文东 钟文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通过剪趾和染毛双重标志的重捕跟踪途径,结合行为观测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长爪沙鼠种群繁殖格局。按同生群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春季(4~5月)出生的雄鼠当年能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仅占34 6%,性成熟发育历期为3个月,其繁... 通过剪趾和染毛双重标志的重捕跟踪途径,结合行为观测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长爪沙鼠种群繁殖格局。按同生群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春季(4~5月)出生的雄鼠当年能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仅占34 6%,性成熟发育历期为3个月,其繁殖平均结束时间比越冬鼠早近1个月。6月以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在繁殖期结束前多数又转入性休止状态。当年雌鼠性成熟历期约2 5月龄,初次产仔时间在3 5月龄左右。6月份以后出生的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各同生群雌鼠1年中最多产仔次数有差异,越冬鼠可产3~4窝。4~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可产1窝。长爪沙鼠当年生雌、雄鼠非同步发育以及由性成熟的当年鼠与越冬鼠构成的繁殖格局有利于维持家群个体的适合度,是该鼠生活史对策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长爪沙鼠 同生群 野外种群 性成熟 繁殖格局
下载PDF
高原鼢鼠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权业 张堰铭 +1 位作者 魏万红 边疆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在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两种栖息地中捕获高原鼢鼠 1 44只 ,将 92只鼢鼠的胃内容物对照已知植物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 ,但是高原鼢鼠的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 在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两种栖息地中捕获高原鼢鼠 1 44只 ,将 92只鼢鼠的胃内容物对照已知植物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 ,但是高原鼢鼠的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地之间和性别之间均无明显的不同 ,不同植物出现的频次却有明显的差异。禾本科植物在高原鼢鼠的胃内容物中基本没有发现 ,对莎草科植物也只取食两个物种 ,高原鼢鼠所取食的植物主要是杂类草。在两种栖息地中高原鼢鼠喜食度指数最高的 9种植物均为鹅绒委陵菜、直立梗唐松草、丽江风毛菊、雪白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细叶亚菊、异叶米口袋、磨岭草和棘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食性 栖息地 食草动物
下载PDF
大豆黄酮对大鼠乳腺发育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荣庆 韩正康 +1 位作者 陈杰 张崇理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32-338,共7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黄酮对大鼠乳腺发育及其对垂体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分泌的影 响,结果表明:1)胃饲或皮下注射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或正常处女大鼠乳腺重量和乳 腺DNA,RNA含量;2)胃饲或皮下注射大豆... 本文研究了大豆黄酮对大鼠乳腺发育及其对垂体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分泌的影 响,结果表明:1)胃饲或皮下注射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或正常处女大鼠乳腺重量和乳 腺DNA,RNA含量;2)胃饲或皮下注射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正常处女大鼠血清GH和PRL含量; 3)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大鼠乳腺、垂体和下丘脑胞浆雌二醇受体的数目;并显著提高乳腺孕酮受 体的数目;体外受体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与大鼠乳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胞浆雌二醇受 体具有明显的竞争结合力。本实验结果提示:大豆黄酮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乳腺雌二 醇、孕酮受体,促进垂体GH、PRL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乳腺 发育 大豆黄酮
下载PDF
中缅树鼩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政昆 孙儒泳 +1 位作者 李庆芬 房继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408-414,共7页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云南高原的中缅树(Tupaiabelangeri)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静止代射率(每小时每克体重的耗氧量,YRMR)和体温调节能力.T.belangeri的体温为(37.6±0.15)℃(冬)和(3...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云南高原的中缅树(Tupaiabelangeri)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静止代射率(每小时每克体重的耗氧量,YRMR)和体温调节能力.T.belangeri的体温为(37.6±0.15)℃(冬)和(38.7±0.13)℃(夏);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冬夏2季的下临界温度分别为27.5和30.0℃;热中性区内的静止代谢率(YBMR)是(1.56±0.03)mL·h-1·g-1(冬)和(1.94±0.09)mL·h-1·g-1(夏)为体重预期值的155.3%和182.6%.2季的YBMR没有显著差异;冷压下最低平均热传导(Cmin)冬夏2季分别为(0.1449±0,002)和(0.1860±0.01)mL·h-1·g-1·℃-1,为预期值的176.9%和199.9%,夏季显著高于冬季.T.belangeri在热能代谢和体温调节方面具有热带小型哺乳动物的特征,同时,又显示出某些适应于高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树QU 静止代谢率 热传导 体温调节 代谢
下载PDF
大绒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被引量:37
18
作者 王政昆 刘璐 +2 位作者 梁子卿 李庆芬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 1 5~ 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 2 71± 0 1 3mlO2 /g h,为其体重预期值的 2 0 3 2±1 0 1 3 % ;F -值 { (RMR/Me) /(Cm/C’) }为 0 ...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 1 5~ 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 2 71± 0 1 3mlO2 /g h,为其体重预期值的 2 0 3 2±1 0 1 3 % ;F -值 { (RMR/Me) /(Cm/C’) }为 0 99± 0 0 5 ;在 2 5℃的NSTmax为 5 1 8± 0 1 9mlO2 /g h ;BAT重量为 0 33± 0 0 5g,为体重的 0 84% ,BAT细胞线粒体的产热活性较高 ;肝脏也具有较强的产热活性。大绒鼠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产热 体温调节 啮齿动物
下载PDF
大豆黄酮对大鼠肌肉生长和几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6
19
作者 王国杰 韩正康 陈伟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3-29,共7页
给雄性、雌性和雄性去势大鼠皮下注射大豆黄酮[3mg/(100g体重·天)]16天。结果:雄性大鼠日增重提高14.7%(P<0.05),耗料与增重比降低12.0%,后腿肌重和后腿肌总RNA含量显著增加,而总DNA含... 给雄性、雌性和雄性去势大鼠皮下注射大豆黄酮[3mg/(100g体重·天)]16天。结果:雄性大鼠日增重提高14.7%(P<0.05),耗料与增重比降低12.0%,后腿肌重和后腿肌总RNA含量显著增加,而总DNA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脲氮水平显著下降,血清睾酮、雌二醇、生长激素和β-内啡肽含量显著提高。雄性去势大鼠日增重、后腿肌重无显著变化,血清睾酮、生长激素和β-内啡肽水平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睾酮水平仅为同等条件下完整大鼠的8%左右。雌性大鼠日增重降低19.0%(P<0.01),耗料与增重比提高17.8%,血清睾酮、雌二醇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对大鼠肌肉生长和几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呈现性别差异,对雄性大鼠肌肉生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睾丸的内分泌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 大鼠 肌肉 生长 激素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甾醇酯预防小鼠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茂彬 黄琴 吴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2,88,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种植物甾醇酯,灌胃量相当于小鼠100mg/kg体重,观察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期28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减小水平动脉硬化指标(AI),降低高血脂小鼠的肝重、肝脏TC和TG,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其中,甾醇油酸酯与甾醇乙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明显好于甾醇硬脂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高脂血症 小鼠 低密度脂蛋白 血清总胆固醇 预防作用 动脉硬化 构效关系 脂肪酸酯 基础饲料 脂质代谢 预防效果 醇乙酸酯 硬脂酸酯 模型组 SPF 实验期 高血脂 实验性 油酸酯 灌胃 水平 肝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