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粪便分析的大型食肉动物食性研究方法概述
1
作者 赵筱涛 刘文静 窦海龙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基于粪便分析的大型陆生食肉动物食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对食性研究揭示及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型食肉动物 食性 粪便
下载PDF
亚成体与老年体圈养大熊猫的口腔菌群多样性及潜在致病菌分析
2
作者 王承东 李根 +6 位作者 姜尧章 杨超 李德生 何鸣 凌珊珊 古玉 马晓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只亚成体和老年体的圈养大熊猫口腔唾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圈养大熊猫口腔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及其在2组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口腔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只亚成体和老年体的圈养大熊猫口腔唾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圈养大熊猫口腔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及其在2组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口腔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70.4%、13.4%,在属水平上主要有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劳特罗普氏菌属(Lautrop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等,相对丰度分别为10.5%、5.4%、3.9%、3.8%;亚成体大熊猫口腔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老年体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组大熊猫口腔菌群结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发现2组之间的差异细菌在亚成体组中有Niveispirillum、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与根瘤菌属(Rhizobium),在老年体组中则有气单胞菌属(Arenimonas)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但它们的相对丰度均不高;圈养大熊猫口腔中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放线菌属(Actinomyces)、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致病菌,其中与龋齿相关的菌群相对丰度较高,这可能与圈养大熊猫摄入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 口腔菌群 潜在致病菌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分析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 被引量:37
3
作者 鲁海峰 魏桂芳 +6 位作者 李仲逵 李红 王爱善 顾建萍 金会宇 孙强 赵立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 目的 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ERIC- 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比较各DNA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 除国庆(大熊猫)的第1次采集的样品(当时处于腹泻状态) ,其他各DNA样品的ERIC- PCR及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都达到85 %~10 0 % ;佳斯及川川(大熊猫) 2个个体2次采集的样品之间ERIC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87% ,而国庆腹泻时的样品与健康时的样品之间则为71%。结论 大熊猫不同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相似,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比较高的稳定性,但当个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肠道优势菌菌群结构有一定波动。所采用的DNA提取方法、ERIC- 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高度重复性证明了之一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群结构 Southern杂交 技术分析 分子杂交 肠道菌 ERIC-PCR 微生物群落结构 DNA提取方法 肠道微生物区系 指纹图谱 DNA样品 群落结构特征 野生动物园 相似性指数 生态学技术 区系结构 健康状况 总DNA 结构比较 不同时期
下载PDF
乌龟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新平 杜合军 +2 位作者 周莉 李名友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运用RAPD技术对乌龟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 2 4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 ,一共扩增出 32 88条DNA片段 ,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 137条带。在检测到的 137个位点中 ,多态位点数为 119个 ,占 86 9% ,标记的分子... 运用RAPD技术对乌龟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 2 4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 ,一共扩增出 32 88条DNA片段 ,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 137条带。在检测到的 137个位点中 ,多态位点数为 119个 ,占 86 9% ,标记的分子量在 0 .2kb— 3kb之间。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 0 4 6 7,个体间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 16 8。 2 4个个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32 4 +0 0 6 31。表明乌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构建了 2 4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支图。 2 4个个体被分为几个类群 ,显示种内遗传差异较大 ,可能存在不同种群。本研究为乌龟的种质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选择育种提供了新的分析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RAPD分析 选择育种 种质 个体 种内遗传 DNA片段 基因组DNA
下载PDF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88
5
作者 魏辅文 周昂 +2 位作者 胡锦矗 王维 杨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东、南坡向,坡度平缓(...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东、南坡向,坡度平缓(小于10°),上层乔木郁闭度较大(大于50%)的大叶筇竹林中觅食,并且对于基径较粗(大于10mm)、幼竹比例较高(大于5%)、密度适中(10~30株/m2)的大叶筇竹林更加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山系 大熊猫 生境选择 微生境
下载PDF
吉林省东北虎的调查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彤 蒋劲松 +3 位作者 吴志刚 韩晓东 吴景才 杨兴家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经过 8年的调查研究 ,确定了东北虎在吉林省的分布区有 3处 ,数量为 7~ 9只。即大龙岭分布区 3~ 5只 ,哈尔巴岭分布区 1只 ,张广才岭分布区 3只。东北虎的适宜生境为海拔80 0~ 110 0m的中低山 ;人口压力在 15人 /km2 以下 ,被捕食动... 经过 8年的调查研究 ,确定了东北虎在吉林省的分布区有 3处 ,数量为 7~ 9只。即大龙岭分布区 3~ 5只 ,哈尔巴岭分布区 1只 ,张广才岭分布区 3只。东北虎的适宜生境为海拔80 0~ 110 0m的中低山 ;人口压力在 15人 /km2 以下 ,被捕食动物野猪、狍、马鹿的密度在2 5只 /km2 以上。林型为以柞木为主的阔叶混交林 ,林龄为中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分布区 种群数量 吉林
下载PDF
大熊猫生殖生物学研究:Ⅰ.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曾国庆 蒋广泰 +3 位作者 杨克勤 刘维新 谢钟 刘农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3-69,共7页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对4只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的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在发情高峰期均出现雌二醇和促黄体素高峰;LH峰值出现在E_2峰值之后。根据雌兽在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这二...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对4只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的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在发情高峰期均出现雌二醇和促黄体素高峰;LH峰值出现在E_2峰值之后。根据雌兽在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这二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为选择人工授精的最佳时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生物测定 LH 孕酮 E2
下载PDF
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生境利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冉江洪 曾宗永 +3 位作者 王昊 刘少英 王鸿加 刘世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4,共7页
在四川省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中调查了 12种生态因子的 5 8种生境类型 ,利用Forageratio指数对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原始林 2 0 82个样方中发现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4 31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 在四川省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中调查了 12种生态因子的 5 8种生境类型 ,利用Forageratio指数对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原始林 2 0 82个样方中发现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4 31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2 0 7% ;在 15 82个次生林样方中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15 2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9 6 % .研究结果表明 :①原始林中大熊猫回避大于坡度 4 0°的生境类型 ,而在次生林生境中对坡度没有表现明显的偏好 .②坡向和乔木郁闭度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没有明显影响 .③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大熊猫都偏好针阔混交林 ,但在次生林中还把选择范围扩大到针叶林和阔叶林 .④原始林中大熊猫偏好乔木胸径 30~ 5 0cm的生境 ,次生林中降至 2 0cm以上 .⑤大熊猫在原始林中回避竹类植物盖度低于 5 0 %的生境 ,在次生林则随机选择这类生境 .⑥大熊猫明显偏好原始林 .在全部 12个生态因子中 ,大熊猫对 11个因子的选择发生了改变 ,改变程度各不相同 .大熊猫在原始林中要回避的 9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随机选择 ;在原始林中随机选择的 6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偏好 .上述结果说明 ,对于原始林中回避或随机选择的生境特征 ,次生林中的大熊猫变成随机选择或偏好 .因此 ,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原始林 次生林 生境选择 竹类植物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23
9
作者 雍严格 魏辅文 +2 位作者 叶新平 张泽钧 李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6-349,共4页
On March 26 and 27, 2003, we observed six and five giant pandas assembled together respectively in Huodiba and Lijiagou districts of Sanguanmiao, Foping Nature Reserve,Shaanxi Province,China. The mating sites were loc... On March 26 and 27, 2003, we observed six and five giant pandas assembled together respectively in Huodiba and Lijiagou districts of Sanguanmiao, Foping Nature Reserve,Shaanxi Province,China. The mating sites were located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 and mixed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forest, with steep slope and sparse shrubs and bamboos. Wind power was estimated over 3rd category in those two days. The competition and fighting among male pandas were observed, and the mating right with the female panda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ordering. However, not all the winners during competition can be access to mating with the female panda. For wild giant panda, its mating system is maybe plastic, which perhaps i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time and panda population itself. Cubs or sub-adults are observed occurring at the mating sit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linked with the learning of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ur results maybe provide a useful guideline to the management and breeding of giant pandas in the cap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大熊猫 交配行为
下载PDF
相岭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83
10
作者 魏辅文 冯祚建 王祖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63,共7页
1994年至 1 996年 ,作者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 ,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生境利用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 ,但是其微生境利用方式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如... 1994年至 1 996年 ,作者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 ,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生境利用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 ,但是其微生境利用方式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如下 :大熊猫喜欢选择坡度平缓的山坡 ,小熊猫则喜欢选择较陡的山坡 ;大熊猫喜欢选择密度适中的竹林 ,小熊猫则选择较密的竹林 ;大熊猫常选择竹子基径较粗、老笋或幼竹比例较高的竹林 ,小熊猫则选择竹子较矮且较细的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 生境选择 微生境 相岭山系
下载PDF
大熊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峰 杨玉华 +5 位作者 张义正 陈红卫 费立松 宋云芳 何光昕 张安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5-99,80,共5页
参照人BDNF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引物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首次从大熊猫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到BDNF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序列分析表明,大熊猫和人的BDN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 参照人BDNF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引物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首次从大熊猫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到BDNF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序列分析表明,大熊猫和人的BDN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在推导的多肽序列中,除在前导肽区有两个氨基酸的差异外,大熊猫BDNF的成熟区与人和其它已报道的哺乳动物BDNF成熟区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显示了极高的保守性。本文首次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大熊猫核基因组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果为深入开展大熊猫的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神经生理以及分子进化,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 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申国珍 李俊清 +1 位作者 任艳林 马宇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该文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因子和主食竹因子 3方面 ,建立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与恢复的指标体系 .地形因子指标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 ;森林群落指标主要包括 :林木高度、灌木高度、灌木株数、林木株数、灌木种类、云冷杉林木组成比... 该文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因子和主食竹因子 3方面 ,建立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与恢复的指标体系 .地形因子指标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 ;森林群落指标主要包括 :林木高度、灌木高度、灌木株数、林木株数、灌木种类、云冷杉林木组成比例、灌木盖度和森林郁闭度 .竹子密度、竹子基径、幼竹比例和竹子高度则是衡量主食竹质和量的主要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标准是 :生长在海拔 2 6 0 0~ 30 0 0m之间、坡度为 2 5°~ 4 5°的西坡、西南坡和西北坡的中坡部位的森林 .这种森林的林木高度 <15m ,灌木高度 <2m ,灌木株数 >5 0 0 0株 hm2 ,林木株数 <30 0株 hm2 ,灌木种类 >5种以上 ,云冷杉林木组成 >5 0 %以上 ,灌木盖度 80 %~10 0 % ,森林郁闭度 <5 0 % ,竹子密度为 35~ 10 2株 m2 ,竹干基径 >4 4mm ,幼竹比例 >2 5 % ,竹子高度为 1 8~ 2 8m的森林环境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保护、恢复和修复 3种恢复大熊猫栖息地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恢复 大熊猫 栖息地 栖息地退化
下载PDF
大熊猫微卫星DNA的筛选及其应用 被引量:71
13
作者 张亚平 王文 +4 位作者 宿兵 范志勇 张和民 何廷美 Oliver A.Ryder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经DpnⅡ限制酶消化大熊猫基因组DNA后,选取150-500bp大小的片段构建了DNA文库。用合成的(CA)(15)探针从这一文库中克隆筛选了10个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座位。在测定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 经DpnⅡ限制酶消化大熊猫基因组DNA后,选取150-500bp大小的片段构建了DNA文库。用合成的(CA)(15)探针从这一文库中克隆筛选了10个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座位。在测定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0个座位特异的引物,以PCR技术扩增了7份抽提自组织细胞和6份抽提自毛发的大熊猫DNA样品。发现除座位g(007)外,其余9个座位均呈多态性,而且所有座位均为偶数碱基的长度变异。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家系的研究结果证明,这10个微卫星DNA座位严格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因而这些座位能有效地应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从而为建立各地大熊猫谱系和制定有效的繁殖计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遗传学手段。根据这10个微卫星座位的分析,我们澄清了两组未知的父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微卫星DNA 亲子鉴定 筛选
下载PDF
鲤、鲫肌肉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銮光 吕宪禹 +1 位作者 鲍建国 陈雄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本文是对天津地区的两种重要的经济淡水鱼鲤、鲫肌肉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测定,并初步分析比较的结果。
关键词 肌肉 水解氨基酸 初步研究 游离氨基酸 分析比较 天津地区 淡水鱼
下载PDF
应用RAPD技术对大熊猫分类地位的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林峰 杨玉华 +5 位作者 张义正 陈红卫 费立松 宋云芳 何光昕 张安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4,77,共4页
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大熊猫与小熊猫、马来熊、浣熊等共有的一条1.3kb的RAPD产物片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大熊猫的此共有片段可能为一重复序列,并且其内部含有多个随机引物AB1-0... 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大熊猫与小熊猫、马来熊、浣熊等共有的一条1.3kb的RAPD产物片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大熊猫的此共有片段可能为一重复序列,并且其内部含有多个随机引物AB1-08的结合位点。以此来自于大熊猫的1.3kb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发现马来熊RAPD产物中的对应片段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而小熊猫和浣熊RAPD产物则无相应的杂交带。这暗示,从分类地位上来看,大熊猫与熊科马来熊的亲缘关系应更近于与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应与马来熊一样划分为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RAPD分析 分类学 杂交
下载PDF
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志和 何光昕 +3 位作者 王行亮 钟顺隆 张安居 李光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0-175,共6页
对圈养的13头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发现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与其他动物有较显著差异,厌氧菌的检出率及检出量相对较低,其优势菌为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其次为乳杆菌及粪链球菌。同时,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上述... 对圈养的13头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发现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与其他动物有较显著差异,厌氧菌的检出率及检出量相对较低,其优势菌为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其次为乳杆菌及粪链球菌。同时,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上述结果在大熊猫疾病防治及消化生理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肠道 正常菌群
下载PDF
大熊猫父权认定的DNA指纹图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方盛国 冯文和 +4 位作者 张安居 李绍昌 余建秋 何光昕 费立松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2-99,17-20+79,共8页
本文以大熊猫14胎次,19只幼子,25只次雄兽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福尔马林固定的器官组织、粪和尿等为材料作了DNA指纹检测。(1)同一大熊猫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固定组织及粪、尿检测,其DNA指纹图完全一致。(... 本文以大熊猫14胎次,19只幼子,25只次雄兽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福尔马林固定的器官组织、粪和尿等为材料作了DNA指纹检测。(1)同一大熊猫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固定组织及粪、尿检测,其DNA指纹图完全一致。(2)大熊猫无论1雄配1雌,2雄配1雌、3雄配1雌,甚至4雄配1雌,受配雌兽所产任一子代个体的DNA指纹图谱中,杂交谱带均分别来自父亲、母亲,以及父母双亲,没有新带出现,无误地认定了19只幼子的真正父亲,排除了非父。(3)3只大熊猫雌兽的5个双胞胎,即10只子代个体的DNA指纹图谱,均具有个体特异性,表明为异卵双生,其中4个双生子为异卵异父双生,为大熊猫在一个发情期不一定同时排卵提供了佐证,亦为圈养雌兽发情高峰期用多只雄兽作多次配种或输精,能提高受孕产仔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4)DNA指纹技术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灵敏稳定,准确无误,为圈养大熊猫多雄配1雌,增加受配雌兽的受孕机会,提高产子率提供了鉴别手段,解除了多雄配1雌,其子代的父亲是谁的后顾之忧。(5)应用寡核苷酸探针LZF-1作大熊猫亲子鉴定较JH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DNA指纹 亲子鉴定 异卵双生
下载PDF
GIS在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德怀 叶新平 +4 位作者 雍严格 阮英琴 赵纳勋 于长青 金学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68-173,共6页
应用GIS技术对佛坪自然保护区1998-2002年的大熊猫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利用以ArcView3.2(a)为平台开发的佛坪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了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和密度、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和密度等多种分析图层.结果显示,通过GIS分... 应用GIS技术对佛坪自然保护区1998-2002年的大熊猫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利用以ArcView3.2(a)为平台开发的佛坪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了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和密度、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和密度等多种分析图层.结果显示,通过GIS分析,可得到的大熊猫分布和密度,且结果与传统调查分析方法一致.在人类活动干扰监测的分析中,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技术,使得管理者易于做出科学及时地判断和决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监测 大熊猫 佛坪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延龄 李俊生 +1 位作者 曾治高 张津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6-392,共7页
本文对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 6种生境中进行了定量调查和采集 ,共获 13种标本 ,隶于 6 (亚 )科 9属 ,其中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6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在 0 .6 ... 本文对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 6种生境中进行了定量调查和采集 ,共获 13种标本 ,隶于 6 (亚 )科 9属 ,其中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6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在 0 .6 139~ 1.96 89之间 ,Shannon Wiener指数 (H′)为 1.0 6 95~ 1.5 6 0 7,Pielou指数 (J′)和Simpson指数 (D)分别为 0 .72 4 2~ 0 .9735和 0 .2 76 8~ 0 .4 6 83,不同生境的丰富种数量 (N1)变化趋势与H′相似 ,而非常丰富种数量 (N2 )的变化趋势为 :半荒漠灌丛生境 >山地草原生境 >戈壁荒漠生境 >农田生境 >森林生境 >山地半荒漠灌丛生境。降水对不同生境类型中鼠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起直接的限制作用 ,同时海拔和人类干扰也是影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走廊 生境 鼠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猎物种类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淑斐 武予清 +4 位作者 段云 蒋月丽 申小卫 刘顺通 高新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0-905,共6页
【目的】寻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规模化饲养的饲料来源。【方法】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在17.5、22.5、27.5℃,RH70%下饲养东亚小花蝽,并组建生命表。【结果】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若虫70%-80%能发育为成虫,与桃蚜饲养没... 【目的】寻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规模化饲养的饲料来源。【方法】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在17.5、22.5、27.5℃,RH70%下饲养东亚小花蝽,并组建生命表。【结果】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若虫70%-80%能发育为成虫,与桃蚜饲养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朱砂叶螨饲养的(低于50%);在17.5℃下,该猎物饲养的东亚小花蝽没有产卵,净生殖率Ro为0,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时其净生殖率Ro分别为1.18和1.09;在22.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12.86、15.93和6.11,三种猎物均可完成小花蝽的世代增殖;在27.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0.88、3.02和21.70,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内禀增长率为负数。【结论】腐食酪螨可以作为东亚小花蝽若虫阶段的规模化饲养的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饲料 增殖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