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7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人化石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8,共14页
许家窑人类化石在1976-1979年发现于泥河湾盆地北部许家窑遗址(又名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74703地点。化石包括1件儿童左侧上颌骨、3颗游离臼齿、2块枕骨、1件上颌支残段和13块顶骨碎片,代表约16个个体,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期。对于许家窑... 许家窑人类化石在1976-1979年发现于泥河湾盆地北部许家窑遗址(又名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74703地点。化石包括1件儿童左侧上颌骨、3颗游离臼齿、2块枕骨、1件上颌支残段和13块顶骨碎片,代表约16个个体,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期。对于许家窑人的演化地位,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观点,分别将其归入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或者未知人群。最新研究显示:许家窑人的牙齿、头盖骨和下颌骨的形态都具有原始与进步混合的特征;许家窑个体呈现有罕见的先天巨顶孔缺陷遗传疾病、暴力冲突产生的创伤愈合痕迹、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牙齿釉质发育不良及适应潜水环境产生有耳圆枕结构;许家窑人的颅容量为1700 mL以上,其上颌骨内鼻底、颞骨内耳迷路和枕圆枕的形态类似尼安德特人,牙齿生长发育模式接近现代人。许家窑人特殊的形态特征,特别是低而宽的头盖部和巨大的颅容量,与许昌人头骨形态相近,二者可能代表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境内生存的一种新型古老型人类——巨颅人,可能是欧洲先驱人或者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向东亚扩散,与东亚直立人杂交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窑 人类化石 中更新世晚期 东亚 巨颅人
原文传递
科技新闻
2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9期8-8,共1页
中国科研团队联合揭示早期象类取食方式和有关器官独特演变过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与邓涛,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李春晓、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骥等,探讨了长鼻类下颌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以及其与象鼻的共... 中国科研团队联合揭示早期象类取食方式和有关器官独特演变过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与邓涛,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李春晓、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骥等,探讨了长鼻类下颌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以及其与象鼻的共同演变,揭示了早期象类的取食方式和有关器官的独特演变过程。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Life上。研究表明,早在1700—1500万年的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早期象类中的明星物种即具有铲子状下颌的铲齿象(Platybelodon),已发展出用鼻子卷住植物配合下颌切断植物的进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 大学博士后 科研团队 演化历程 华中科技大学 长鼻类
下载PDF
山西吕梁后石墓地东周居民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3
作者 白彩霞 赵辉 +2 位作者 赵永生 王欣 刘洋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后石墓地是一处位于吕梁地区的东周时期墓地。本文对东周时期后石墓地古代居民的种系纯度以及与周边地区古代人群的交流与融合进行探讨。在没有利用DNA的情况下,通过对该墓地出土个体的颅骨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种系纯度检验,并与现代... 后石墓地是一处位于吕梁地区的东周时期墓地。本文对东周时期后石墓地古代居民的种系纯度以及与周边地区古代人群的交流与融合进行探讨。在没有利用DNA的情况下,通过对该墓地出土个体的颅骨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种系纯度检验,并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各区域类型进行比较,同时与其他相关古代人群对比分析可知:该墓地男性居民可能为同种系人群,而女性人群则有很大的异种系可能性。后石墓地古代居民同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较为接近。后石组与同处吕梁地区的高红组距离最近,人种构成较为复杂,可能包括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石墓地 颅骨形态特征 种系类型
下载PDF
重庆武隆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巨猿化石
4
作者 胡海虔 黄万波 +4 位作者 魏光飚 代辉 熊璨 何树兴 姜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梅子湾大洞是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的一处水平溶洞,新近发现了9枚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大量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研究,梅子湾大洞巨猿的牙齿化石尺寸偏小、龋齿率高、中老年个体比例大,属于早期的步氏巨猿类型。伴... 梅子湾大洞是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的一处水平溶洞,新近发现了9枚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大量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研究,梅子湾大洞巨猿的牙齿化石尺寸偏小、龋齿率高、中老年个体比例大,属于早期的步氏巨猿类型。伴生动物群的多个物种也曾在重庆巫山龙骨坡、广西柳城巨猿洞、贵州毕节扒耳岩和广西崇左百孔洞及布兵盆地吹风洞等产地出现,表明梅子湾大洞巨猿动物群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该地点为重庆地区继巫山龙骨坡遗址以来的第2个巨猿化石点,其发现扩大了长江中上游流域巨猿化石的分布范围,增添了早更新世巨猿地理分布点,在南北纵向分布上填补了重庆巫山龙骨坡与贵州毕节扒耳岩之间的地理分布空白。长江中上游巨猿化石的再次发现,对巨猿及其动物群的演化、绝灭、地理分布和环境背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氏巨猿 哺乳动物群 早更新世早期 梅子湾大洞 重庆
原文传递
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哲学问题
5
作者 倪喜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20,共12页
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会触及很多哲学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古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概述了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大历史,对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神创与演化、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推... 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会触及很多哲学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古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概述了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大历史,对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神创与演化、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推动力、劳动的性质和作用、偶然性和必然性等方面的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灵长类起源开始算起,人类演化至少有5600万年的历史,如果从演化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猿分异算起,也有700~800万年的历史。人类作为一类生物有机体,作为人类主观世界的承载体,人类存在的本质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甚至不可能有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答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存在本质上即是自然的存在,人类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的存在。人类不同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特征,即是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质特征。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应该从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不同角度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加以研究。哲学层面上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都不是科学问题,不存在科学研究上的检验标准。如果说人类的存在有目的和意义,那么这个目的和意义就是“存在”。虽然传统的神创论已经不再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但是以智能设计论为代表的思想,仍然在试图回答超自然力量和智慧事物是否发生和发生的原因。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其自身的起源与发展与其他生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驱使人类演化的动力是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劳动”在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曾有过激烈的讨论。从现代古生物学、考古学、动物学、行为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实证出发,无法给“劳动”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的劳动本身就是人类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状态。对偶然事件的积累加以记录,即得到量变的过程,当量变积累到可识别出秩序和层级的程度,就可以把这个变化定义为质变。人类演化过程中的质变,也是在无数偶然性变化积累到可定义的程度才出现的。自我意识和思维,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宇宙中复杂系统发展出可以思维的能力是物质发展的必然,但是具体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哪种事物中,则受偶然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人类起源 哲学 劳动
原文传递
从木乃伊到古基因组学: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
6
作者 沈曲 王传超 《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46-50,4,共6页
从古人类遗骸中提取DNA并进行测序——古基因组学,为人类解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终极之问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关键词 诺贝尔奖 古基因组学 人类演化 尼安德特人 丹尼索瓦人
下载PDF
基于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风化脆弱骨质文物加固保护研究
7
作者 刘妍 张宇帆 +6 位作者 王茜蔓 李婷 马文婷 杨富巍 陈靓 赵东月 严小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5-1354,共10页
考古发掘出土的风化骨质文物通常疏松多孔、力学强度低、质地脆弱,易出现翘曲、开裂、酥粉化等现象,亟需探索脆弱骨质文物加固保护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羟基磷灰石前驱材料氧化钙–磷酸氢钙的醇分散液渗入脆弱骨质内部,再用蒸馏水渗入... 考古发掘出土的风化骨质文物通常疏松多孔、力学强度低、质地脆弱,易出现翘曲、开裂、酥粉化等现象,亟需探索脆弱骨质文物加固保护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羟基磷灰石前驱材料氧化钙–磷酸氢钙的醇分散液渗入脆弱骨质内部,再用蒸馏水渗入引发氧化钙与磷酸氢钙反应而生成羟基磷灰石连续相。该连续相能填充脆弱骨内部的孔隙和裂缝,并通过桥连黏接而加固骨质。利用电镜、能谱、XRD、色差、质量、孔隙率、密度和断面强度等研究考察了悬浮分散液中氧化钙与磷酸氢钙的质量配比(1:1、1:3、1:4、1:5、1:6、1:7)和施加方式(刷涂、滴渗和浸泡)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分散液中氧化钙和磷酸氢钙的质量配比为1:3,且施加方式为刷涂时,加固处理效果最佳。经加固处理后,脆弱骨的孔隙率下降了17.3%,质量、密度和表面强度分别提高了38.39%、34.49%和16.32%,且其色差ΔE也小于3.0,符合文物保护要求。本研究为脆弱骨质文物的加固保护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考古骨 加固保护 加固剂 加固方式 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中国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和理论探索(1922—2009)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靖 吴新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13,共12页
文中简要回顾和总结近9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脉络,重在梳理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解剖特征、年代测定,以及建立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主要理论学说,收尾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之论争。对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形态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文中简要回顾和总结近9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脉络,重在梳理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解剖特征、年代测定,以及建立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主要理论学说,收尾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之论争。对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形态学特征的比较研究导致为中国的人类进化提出新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这个假说同样获得古文化和古环境丰富信息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人类学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 取代说
下载PDF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无颈鬃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被引量:11
9
作者 同号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50,共16页
周口店田园洞位于北京猿人遗址西南6km处,是新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地点。该地点是迄今我国北方地区第四纪化石地点中含豪猪材料最丰富的。从头骨、牙齿、头后骨骼的形态特征及大小判断,田园洞的豪猪应归入我国现生无颈鬃豪猪(Hystrixsubc... 周口店田园洞位于北京猿人遗址西南6km处,是新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地点。该地点是迄今我国北方地区第四纪化石地点中含豪猪材料最丰富的。从头骨、牙齿、头后骨骼的形态特征及大小判断,田园洞的豪猪应归入我国现生无颈鬃豪猪(Hystrixsubcristata)。14C测年表明,含豪猪化石的地层时代为3.05~0.467万年,为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中期,是目前所知豪猪化石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最晚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洞 周口店 古人类化石 豪猪 北京猿人遗址 北方地区 全新世中期 形态特征 ^14C 地层时代 地点 人化石 第四纪 更新世 头骨 骨骼
下载PDF
周口店5号直立人额骨眶上圆枕处的创伤痕迹
10
作者 陈逸迎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732,共12页
1966年在周口店第1地点发现的5号(ZKD-5)额顶骨和顶枕骨碎片是迄今唯一保存下来的周口店直立人头盖骨化石。以往研究发现,ZKD-5眶上圆枕处存在食肉类齿痕,该个体生前可能遭遇过鬣狗的捕食;虽资料记载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化石存在暴力冲突... 1966年在周口店第1地点发现的5号(ZKD-5)额顶骨和顶枕骨碎片是迄今唯一保存下来的周口店直立人头盖骨化石。以往研究发现,ZKD-5眶上圆枕处存在食肉类齿痕,该个体生前可能遭遇过鬣狗的捕食;虽资料记载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化石存在暴力冲突导致的创伤痕迹,但原始化石丢失,难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以ZKD-5额顶骨化石为研究材料,通过肉眼、体视显微镜和CT技术,对其表面痕迹及骨骼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ZKD-5额顶骨化石上除食肉类齿痕外,右侧眶上圆枕前侧及上侧存在多处不规则的创伤愈合痕迹,可能是暴力冲突过程中钝器击打所致的非致命伤,但不排除意外摔伤的可能性。ZKD-5的创伤痕迹是继南京人、马坝人及和县人之后,东亚地区中更新世古人类头骨创伤的新发现,为世界范围内中更新世古人类创伤记录增加了新的案例,为探讨周口店直立人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店 直立人 头骨 创伤
原文传递
猿人洞的溶洞演化和堆积旋回与北京猿人生活环境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培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猿人洞的溶洞演化过程按岩溶洞穴发生发展规律可划分为6个阶段.在洞穴发育的填充过程中,依据堆积物的成因类型,猿人洞中的中更新世洞穴堆积层可分为7个堆积旋回.每个堆积旋回可与年代相当的黄土堆积旋回和深海气候旋回—一对应.... 猿人洞的溶洞演化过程按岩溶洞穴发生发展规律可划分为6个阶段.在洞穴发育的填充过程中,依据堆积物的成因类型,猿人洞中的中更新世洞穴堆积层可分为7个堆积旋回.每个堆积旋回可与年代相当的黄土堆积旋回和深海气候旋回—一对应.堆积旋回所显示的气候和洞穴环境变化均与北京猿人生活环境及其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猿人洞 溶洞演化 堆积旋回 生活环境 北京直立人
下载PDF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为古人类学增添大量具体资料,并且促进了人类进化理论的发展。北京直立人化石的研究将人类的化石记录肯定地推前到0.50MaB.P。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将中国人类进化归纳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这是对近年古人类...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为古人类学增添大量具体资料,并且促进了人类进化理论的发展。北京直立人化石的研究将人类的化石记录肯定地推前到0.50MaB.P。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将中国人类进化归纳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这是对近年古人类学两大热点之一的现代人起源争论中关于东亚现代人来源的一项重要的贡献。此外,中国人类化石的研究还揭示在各个时期中中国的古人类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石 古人类学 人类进化
下载PDF
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研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武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9-796,共8页
近20年国际古人类学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研究与争论引发了对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的关注,学术界就此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文中在介绍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术界近年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就中国更新... 近20年国际古人类学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研究与争论引发了对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的关注,学术界就此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文中在介绍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术界近年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就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晚期 人类演化 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 古人类学
下载PDF
人类探源:谁是我们的祖先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淳 《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2,共5页
自1871年达尔文提出人类可能起源于旧大陆一种古猿之后.探究人类起源的摇篮和远祖成为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战略性课题之一。一个多世纪来,这一探索过程充满了传奇、轰动和曲折。虽然目前对早期人类起源、演化和迁徙过程的了解要比达尔... 自1871年达尔文提出人类可能起源于旧大陆一种古猿之后.探究人类起源的摇篮和远祖成为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战略性课题之一。一个多世纪来,这一探索过程充满了传奇、轰动和曲折。虽然目前对早期人类起源、演化和迁徙过程的了解要比达尔文时代有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一个新的发现往往不是有助于解开原有的谜团,而是带来更多的迷惑和更大的挑战。最近几年来许多早期人科化石的发现.使得人类起源的图像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谱系演化 走出非洲
下载PDF
生命表法在古人口学中的应用误区
15
作者 侯侃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700,共14页
生命表是古人口学发展早期的常用方法,但历来受到许多质疑。其问题主要有:死亡率误区和队列假设的影响,静止人口假设或稳定人口假设问题,模型生命表存在的问题,人骨年龄估计问题和抽样缺陷问题。生命表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可以直观展示古... 生命表是古人口学发展早期的常用方法,但历来受到许多质疑。其问题主要有:死亡率误区和队列假设的影响,静止人口假设或稳定人口假设问题,模型生命表存在的问题,人骨年龄估计问题和抽样缺陷问题。生命表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可以直观展示古人口的死亡过程和计算古人口的预期寿命。目前在古人口学中,生命表已逐渐趋于淘汰,而以风险模型为代表的其他方法成为了研究古人口死亡模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口学 生命表 死亡模型
原文传递
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的年代测定及其岩面艺术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典 王蕾彬 +6 位作者 程海 张海伟 张盛达 李腾 张悦 苏佳佳 陈诗敏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青藏高原中部海拔超过4000 m的中更世古人类手脚印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古环境、考古、人类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予以很高评价。众多评论文章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上有一篇题为《西藏邱桑温泉手脚印遗迹及相关问题》... 青藏高原中部海拔超过4000 m的中更世古人类手脚印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古环境、考古、人类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予以很高评价。众多评论文章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上有一篇题为《西藏邱桑温泉手脚印遗迹及相关问题》的文章,对手脚印研究中的“年代”和“岩面艺术如何界定”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因此特撰写此文,对这两个方面的质疑做出回应。本文将系统梳理Zhang et al.(2021)所发表的手脚印“岩面艺术”中有关“年代学”和“艺术界定”这两方面的内容,从U-Th测年在碳酸盐沉积中的应用和史前艺术的特征等方面来解答部分学者对此研究存在的疑虑和误导,并提出本文的看法:U-Th法是目前对邱桑温泉方解石泉华进行年龄测定的最合适方法,所测的年代是可靠的,并且“岩面艺术”一词是这些手脚印组合最适合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面艺术 手脚印 质疑 年代学 邱桑温泉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考古信息集锦
17
作者 彭思聪 王春 +6 位作者 张梦然 刘蓉蓉 史孝文 袁指挥 李永斌 肖维波 《大众考古》 2023年第9期90-92,共3页
穷物理93万年前人类祖先曾有一次大灭绝?距今93万年前,人类祖先可能遭遇剧烈气候变化,在短期内丧失了约98.7%的成员个体,几乎灭绝。9月1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 穷物理93万年前人类祖先曾有一次大灭绝?距今93万年前,人类祖先可能遭遇剧烈气候变化,在短期内丧失了约98.7%的成员个体,几乎灭绝。9月1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为准确估算百万年前人类群体历史,研究团队创建了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新理论——Fit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考古信息 计算生物学 群体遗传学 人类群体 功能基因组学 营养与健康 最新研究成果
下载PDF
我国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政 刘梅 +6 位作者 周聃 罗凯 练青平 邹松保 陈光美 许巧情 原居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目的】综述4种主要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时空特征、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增温潜势,提出相应减排措施,为助力农业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总... 【目的】综述4种主要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时空特征、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增温潜势,提出相应减排措施,为助力农业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总结不同系统的时空排放特征,估算我国内陆不同增养殖系统的排放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个省份区域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年排放量与增温潜势。【结果】除集约化养殖外,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半集约化养殖温室气体排放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以秦岭淮河为分界,不同模式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南北差异,各养殖水域内部也存在较高的空间变异性;时间排放特征主要受温度影响,在夏秋高温季节CH_(4)、CO_(2)和N2O的排放强度更大,同时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其中N2O排放系数依次为集约化(产量系数26.10 g·kg^(-1),面积系数157.67 g·m^(-2))>稻渔综合种养(4.11 g·kg^(-1),0.40 g·m^(-2))>大水面增殖和半集约化(0.43 g·kg^(-1),0.19 g·m^(-2)),CH_(4)的排放系数最高出现在大水面增殖(189.02 g·kg^(-1),76.37 g·m^(-2)),CO_(2)的排放系数最高出现在稻渔综合种养(3357.24 g·kg^(-1),1079.36 g·m^(-2))。【结论】我国淡水增养殖系统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准确编制淡水增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增养殖 温室气体 增温潜势 时空特征 排放通量
下载PDF
古人类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及其与古代食谱的关联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曜 张照健 +2 位作者 黄郁芳 王轶华 陈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376,共3页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三峡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古墓中的人体骨骼中的微量元素Zn、Sr、Ba、Ca进行了分析,并与原子吸收光谱(AAS)对照,结果表明ICPMS是骨化学微量元素分析很好的方法,它相对FAAS,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快...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三峡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古墓中的人体骨骼中的微量元素Zn、Sr、Ba、Ca进行了分析,并与原子吸收光谱(AAS)对照,结果表明ICPMS是骨化学微量元素分析很好的方法,它相对FAAS,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快速进行多元素检测等优点,对溶液中元素的检出限可达到ng/L数量级,对元素的高含量和低含量都能进行准确测量。本实验以Zn、Sr、Ba、Ca为指示剂,根据其测量结果,还对上述两地区的古人类食谱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骨骼 骨化 对照 食谱 微量元素 初步探讨 FAAS ICP-MS 检出限 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06
20
作者 莫多闻 李非 +1 位作者 李水城 孔昭宸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9,共11页
本文对甘肃葫芦河流域第一级阶地剖面的地层进行了观察,并对秦安大地湾附近第一级阶地沉积剖面的沉积相、粘土矿物、碳酸钙、孢粉等古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据此初步恢复了该地区大约距今8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环境演变过程。并... 本文对甘肃葫芦河流域第一级阶地剖面的地层进行了观察,并对秦安大地湾附近第一级阶地沉积剖面的沉积相、粘土矿物、碳酸钙、孢粉等古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据此初步恢复了该地区大约距今8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环境演变过程。并讨论了该地区古环境变化与古人类活动规模和古文化特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河流域 中全新世 环境演变 古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