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义齿修复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王舒 王春雪 +2 位作者 周亚威 班琳 董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7,共16页
义齿修复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在人类口腔医学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义齿修复的信息史料匮乏,相关的实物研究更是十分稀少。相比较而言,国外公布的案例具有周期长、范围广、数量多、信息完备等特点。考虑到国内尚未有学者对世界范围... 义齿修复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在人类口腔医学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义齿修复的信息史料匮乏,相关的实物研究更是十分稀少。相比较而言,国外公布的案例具有周期长、范围广、数量多、信息完备等特点。考虑到国内尚未有学者对世界范围内的古代义齿修复案例作出综合论述,本文对已公布的案例进行区域性的梳理回顾,阐述相关修复器具的制作用途、齿冠或植入物的形态及原料、配套矫治器的材质及构造、相关研究成果及争议等;并结合地中海周边民族的历史背景与相关文献资料,厘清修复技术的起源及区域间可能的传播路线,从具体构造和修复技巧的角度比较不同人群修复器具的异同,探讨地中海区域古代义齿修复技术的内在演化规律及古今演化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医学 义齿 修复
原文传递
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陶大卫 邹慧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牙结石本质上是正在矿化或已经完全矿化的牙菌斑,由于其易保存、可获得性和无污染等特征为生物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从古人类食谱精细化重建、早期... 牙结石本质上是正在矿化或已经完全矿化的牙菌斑,由于其易保存、可获得性和无污染等特征为生物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从古人类食谱精细化重建、早期农业演进与传播、早期东西方资源流通、特定资源消费与利用等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古代牙结石残留物分析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并对牙结石残留物分析在国内考古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结石 残留物 饮食 早期农业
原文传递
广西敢造遗址史前居民口腔的健康状况
3
作者 陈晓颖 游海杰 +3 位作者 宋美玲 郭明晓 肖雨妮 曾雯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广西扶绥敢造遗址是华南新石器时代一处典型的河岸贝丘遗址,其人骨测年结果的上限为8488 BC,下限为6492 BC。本文对敢造遗址2014年出土的108例个体的999枚恒齿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居民的饮食结构应是以肉食为主并辅以富含淀粉的块茎... 广西扶绥敢造遗址是华南新石器时代一处典型的河岸贝丘遗址,其人骨测年结果的上限为8488 BC,下限为6492 BC。本文对敢造遗址2014年出土的108例个体的999枚恒齿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居民的饮食结构应是以肉食为主并辅以富含淀粉的块茎类植物。该遗址居民的龋齿率高于部分农业人群,但远低于同为华南渔猎—采集经济的鲤鱼墩、甑皮岩和顶蛳山遗址,其原因应与食用块茎类植物的多寡有关。较高的牙结石罹患率(89.86%)可能与鱼类、贝类等高蛋白饮食有关。相比农业、游牧或狩猎人群,该遗址居民偏重的牙齿磨耗可能与食用含沙量较大的螺类、贝类等有关;肉类食物的食用导致该遗址居民上颌前部牙齿磨耗重于后部牙齿,而“上颌前部牙齿舌侧过度磨耗”现象的出现则与食用块茎类植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敢造 龋病 牙齿 结石 磨耗
原文传递
新疆及内蒙古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武 张全超 +1 位作者 吴秀杰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53,共22页
对从新疆、内蒙古和内地7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居民牙齿磨耗、牙齿疾病、牙齿生前脱落及咀嚼肌发育情况进行的观察和对比发现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平均磨耗与内地新石器时代居民大体接近。在磨耗方式上,新疆和内... 对从新疆、内蒙古和内地7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居民牙齿磨耗、牙齿疾病、牙齿生前脱落及咀嚼肌发育情况进行的观察和对比发现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平均磨耗与内地新石器时代居民大体接近。在磨耗方式上,新疆和内蒙古居民呈现出一些可能反映其生活或行为方式的特殊磨耗。龋齿病和牙齿生前脱落的出现率在边疆和内地居民具有明显的差别,表现为内地居民龋齿发病率高,而边疆居民牙齿生前脱落更普遍。另外,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上下颌骨出现有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作者认为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与同时期,甚至时代更早的内地居民相比,食物更为粗糙坚硬、含颗粒成分高;出现在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的局部或特殊磨耗、牙齿生前脱落、颌骨骨质隆起等现象说明边疆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经常需要用牙齿啃咬坚硬的物品,或将牙齿作为工具使用。此外,龋齿病出现率的明显差别说明边疆居民谷物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比例较内地居民为低。本文的发现进一步提示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狩猎—采集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 食物构成 考古学 体质人类学 新疆 内蒙古 磨耗方式 青铜—铁器时代
下载PDF
北京地区青少年恒牙先天数目异常的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续美如 霍益亮 吕冰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本文调查了北京地区青少年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的发生率、好发部位 ,探讨先天牙齿数目异常与人类进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 4 2 9名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 ,年龄为 12— 2 3岁 ,均无恒牙拔牙史或牙齿损伤史。结果表明先天缺失牙 (包括第... 本文调查了北京地区青少年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的发生率、好发部位 ,探讨先天牙齿数目异常与人类进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 4 2 9名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 ,年龄为 12— 2 3岁 ,均无恒牙拔牙史或牙齿损伤史。结果表明先天缺失牙 (包括第三磨牙 )的发生率为 4 2 19% ,第三磨牙的缺失发生率为 35 4 3% ,缺失牙的好发部位依次为 :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下颌中切牙、上颌第二双尖牙等 ;多生牙发生率为 3 5 0 % ,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区。牙齿先天缺失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生牙 ,缺失牙主要发生在功能相对弱的牙位上 ;遗传因素对牙齿数目异常起主导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 ,缺失某些牙齿是咀嚼器官退化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牙 多生牙 青少年 北京地区 恒牙 先天数目异常 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
下载PDF
湖北郧县青龙泉新石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蜜 潘雷 +1 位作者 邢松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0-344,共15页
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的青龙泉遗址出土有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不同文化类型遗存,被认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有关学者通过考古发现和同位素测试分析认为,生活在青龙泉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已经具有发达的农业、... 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的青龙泉遗址出土有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不同文化类型遗存,被认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有关学者通过考古发现和同位素测试分析认为,生活在青龙泉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已经具有发达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渔猎,稻粟农业和肉类对居民的食物构成都有贡献,但并不确定农业或渔猎是否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87例个体1075枚青龙泉新石器时代居民牙齿的磨耗、龋齿病、牙齿生前脱落、颌骨粗壮程度的观察、分析和对比,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提供当时居民食物构成和经济模式的信息。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青龙泉居民的牙齿磨耗程度总体偏轻、臼齿磨耗角度多呈倾斜状、龋齿病出现率高、与生活状态相关的牙齿生前脱落出现率低、颌骨粗壮程度不明显。这些发现提示居民的食物较精细,加工程度高,富含碳水化合物。基于本文发现,作者认为农业经济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长江中游地区已经比较发达,在居民食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居民可能已经具有较高的食物制作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磨耗 龋齿 食物构成 新石器时代 青龙泉
下载PDF
中国人牙齿形态测量分析--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齿冠轮廓形状及其变异 被引量:15
7
作者 邢松 周蜜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49,共18页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291颗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P1=72;P2=72;P1=73;P2=74)齿冠轮廓形状(包括外轮廓及内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突出...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291颗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P1=72;P2=72;P1=73;P2=74)齿冠轮廓形状(包括外轮廓及内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突出;齿尖夹角区呈不规则狭长菱形,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P2齿冠轮廓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齿尖夹角区由于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重叠范围。P1齿冠轮廓不对称,齿冠近中舌侧部分内缩;齿尖区靠近近中舌侧,近似方形。P2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齿尖区靠近齿冠中央,因近中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狭长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重叠范围很小。P1、P2齿冠和齿尖夹角区各个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变异大小、方式基本相同;依据齿尖与齿冠基底边缘的距离大小可以将P1分为两种类型,依据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可以将P2分为两类。P1、P2变异相对于上颌两颗前臼齿来说较大,且变异主要集中在齿冠的近远中舌侧、齿尖夹角区的后凹点和舌侧尖;两者的变异大小范围稍有差别;P1和P2主要分为三类,区别在于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的大小比例、齿尖区后凹点和舌侧尖的位置上。异速生长分析显示所有四颗前臼齿的大小变化对轮廓形状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臼齿 齿冠形状 几何形态测量 现代中国人
下载PDF
第三臼齿退化及其在人类演化上的意义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武 曾祥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5-199,共15页
对第三臼齿退化在世界范围内各人类群体分布数据的分析表明:人类第三臼齿先天缺失足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牙齿退化现象的一部分。这一特征在居住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人类始发的时间及增加的速率不尽一致。结果造成了种族群体之间的... 对第三臼齿退化在世界范围内各人类群体分布数据的分析表明:人类第三臼齿先天缺失足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牙齿退化现象的一部分。这一特征在居住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人类始发的时间及增加的速率不尽一致。结果造成了种族群体之间的差异。而第三臼齿阻生则是退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影响第三臼齿阻生的因素更为复杂。本研究揭示: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中国境内人类群体的分布呈明显的时代连续性特征,而蓝田人和柳江人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则为这一连续性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东亚地区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地区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第三臼齿退化 牙齿人类学 人类进化
下载PDF
新疆于田流水墓地青铜时代人类牙齿非测量性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旭 朱泓 +1 位作者 王明辉 巫新华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0-470,共11页
我国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即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摇篮,以往的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内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早在我国青铜-早期铁器时代便已经发生。关于这种交流与融合产生的原因,目前学术界仍未有定论。新疆于田流水墓地(... 我国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即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摇篮,以往的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内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早在我国青铜-早期铁器时代便已经发生。关于这种交流与融合产生的原因,目前学术界仍未有定论。新疆于田流水墓地(2950±50 BP)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3-2005年主持发掘的青铜时代墓葬群,该墓地共发掘墓葬65座,被视为是昆仑山北麓发现的最早人类文化遗存。本文从采集自流水墓地108例人骨标本的19项牙齿非测量性状研究入手,将其与欧亚大陆范围内的古今人群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史密斯生物学距离的计算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在新疆流水地区的古代人类与南西伯利亚地区、日本绳纹、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姜家梁地区人群之间在牙齿非测量性状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这或许可以说明至少在3000年前,我国新疆西南部地区可能已经存在了东西方的人群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墓地 青铜时代 牙齿非测量性状
下载PDF
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的错[牙合]畸形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全超 刘政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1-327,共7页
本文选择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错畸形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我国魏晋十六国时期古代居民中错畸形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错畸形的患病率为42 53%;在... 本文选择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错畸形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我国魏晋十六国时期古代居民中错畸形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错畸形的患病率为42 53%;在错个体中,前牙拥挤所占比例最大,为56 76%;在Angle氏错分类中,AngleⅠ类所占比例最大,为70 27%;2)错畸形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人类经济类型所决定的饮食结构的改变与错畸形的发病原因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魏晋十六国时期 喇嘛洞墓地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的磨耗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全超 张雯欣 +2 位作者 王龙 肖国强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8-456,共19页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市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牙齿磨耗、口腔疾病和骨质隆起等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加依墓地居民的牙齿磨耗较重,但前后部牙齿的磨耗程度差异不大,臼齿偏斜式磨耗现象显著,龋齿罹患率偏低。生前脱落...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市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牙齿磨耗、口腔疾病和骨质隆起等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加依墓地居民的牙齿磨耗较重,但前后部牙齿的磨耗程度差异不大,臼齿偏斜式磨耗现象显著,龋齿罹患率偏低。生前脱落、牙结石等口腔疾病在该人群中普遍流行,部分个体的下颌存在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现象。本文还通过臼齿磨耗方向指数(Wear Orientation)对加依墓地居民的偏斜式磨耗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参考相关民族学调查、考古发现以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加依墓地居民复杂的牙齿磨耗形态和口腔疾病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推测加依墓地居民的食物结构应以肉类为主,谷类亦占有一定地位;此外可能是受到恶劣生活环境及特殊谷物加工技术的影响,日常食物较为坚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加依墓地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 牙齿磨耗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居民的口腔健康与饮食 被引量:12
12
作者 贺乐天 朱泓 +1 位作者 李文瑛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9,共13页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的统计,以期从古病理学的角度获取当时居民的口腔健康、食物类型和饮食习惯等信息。本研究发现:1)小河人群的牙齿磨耗程度远远高于对比组的古代居民,其上腭圆枕及颞下颌关节炎出现率较高,存在牙齿崩裂现象,且其前后部牙齿磨耗差异不大。这一方面说明其食物加工技术比较落后,食物粗糙坚硬;另一方面小河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和食物构成都比较复杂,不同的食物对前部和后部牙齿磨耗的程度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此外,小河人群风沙肆虐的生活环境也对其严重牙齿磨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2)小河人群异常严重的牙结石沉积归功于其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以及生活用水的水质。3)统计分析发现两性存在上、下颌犬齿的磨耗差异,而这一情况可能暗示了在家庭手工业方面存在男女分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磨耗 牙结石 饮食 古病理学 小河墓地
下载PDF
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非测量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武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20,共13页
本文采用Turner建立的人类牙齿形态特征分类标准观察研究了内蒙古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的非测量特征并采用由非测量特征的出现率计算人群间生物学距离的MMD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比了庙子沟与东亚地区其他人群之间... 本文采用Turner建立的人类牙齿形态特征分类标准观察研究了内蒙古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的非测量特征并采用由非测量特征的出现率计算人群间生物学距离的MMD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比了庙子沟与东亚地区其他人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牙齿形态特征上与包括安阳殷墟青铜时代人类在内的亚洲东北部人类相近,而与东南亚人群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 齿科人类学 非测量特征 庙子沟
下载PDF
中国近代人群上颌前臼齿釉质-齿质连接面形状的三维几何形态测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蜜 崔娅铭 邢松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5-597,共13页
牙齿的釉质-齿质连接面(EDJ或Enamel-dentine junction)是釉质表面(OES或Outer enamel surface)形态的发生基础,其形态特征在牙齿发育早期形成,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为探讨EDJ形状在近代人群中的变异特点,本文使用显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 牙齿的釉质-齿质连接面(EDJ或Enamel-dentine junction)是釉质表面(OES或Outer enamel surface)形态的发生基础,其形态特征在牙齿发育早期形成,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为探讨EDJ形状在近代人群中的变异特点,本文使用显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或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了100例采自华中地区近代农业人群的上颌前臼齿(P^3和P^4各50例),并复原了EDJ表面三维结构。采用基于30个标志点(landmark)和半标志点(semi-landmark)的三维几何形态测量量化了上颌前臼齿EDJ表面形状。结果显示,牙齿内部舌侧尖区域变异程度较颊侧尖大。在人群内部,上颌前臼齿的变异方式主要表现在1)颊舌尖相互靠近或远离造成的咬合面深浅的差别;2)颊舌尖齿质最高点(dentine horn)相对高度的差异;3)舌侧尖近远中方向尺寸的变化;4)P^3颊侧尖近中脊的内收与外扩造成的整个轮廓形状的对称性变化;5)P^4整个咬合面轮廓MD/BL比值的大小差别。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上颌前臼齿EDJ形状在两性或不同时代标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平均形状的比较发现男性上颌前臼齿的舌尖相对较宽,颊侧尖近中脊相对较低。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显示两性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样,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样本组之间在EDJ形状上的差别也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这一结果提示中国近代人群上颌前臼齿EDJ表面形状的变异特点至少可以追溯到全新世早期(本文使用标本最早来自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阶段)。未来EDJ的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可通过扩大标本数量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人群、不同演化阶段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人 牙齿 齿质 形态测量 三维
下载PDF
陕西陇县战国时代人类牙齿形态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武 曾祥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2-314,共13页
本文记述了陕西陇县出土的战国时代人类牙齿形态特征.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显示:与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相比,陇县人类牙齿形态特征除具有典型蒙古人种的共同特点外,与现代华北人更为接近。作者认为在近一万年内华北地区人类在体质特征... 本文记述了陕西陇县出土的战国时代人类牙齿形态特征.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显示:与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相比,陇县人类牙齿形态特征除具有典型蒙古人种的共同特点外,与现代华北人更为接近。作者认为在近一万年内华北地区人类在体质特征上经历了某种规律性的演化过程,其表现特点是朝向现代华北人的方向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东北亚地区人类在这一特定时间内体质特征的微观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牙齿 形态特征 陕西陇县
下载PDF
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厚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mm,下颌(1.61±0.27)mm...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mm,下颌(1.61±0.27)mm;牙本质:上颌(4.13±0.40)mm,下颌(4.2±0.47)mm大于各自牙合面凹形结构上颌(0.92±0.42)mm,下颌(1.12±0.38)mm;牙本质:上颌(3.15±0.42)mm,下颌(3.32±0.30)mm,P<0.05),下颌牙釉质厚度多大于上颌(P<0.01),但牙本质厚度无此差异(P>0.05)。结论:上下颌第一磨牙硬组织厚度在合面不同结构之间以及上下牙同名部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 牙釉质 牙本质 牙测量学 厚度
下载PDF
沂源人牙冠的几何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承凯 周蜜 邢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44,共13页
采用形态测量分析方法对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山东沂源的6枚人类牙齿化石齿冠外轮廓形状进行了研究,并与亚洲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以及现代人进行了对比。本文发现:沂源人既保留了部分原始特征,也表现出许... 采用形态测量分析方法对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山东沂源的6枚人类牙齿化石齿冠外轮廓形状进行了研究,并与亚洲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以及现代人进行了对比。本文发现:沂源人既保留了部分原始特征,也表现出许多进步特征。颊侧尖基底轮廓原始特征主要表现在P3和P4近似蚕豆形的外轮廓及M1近中轮廓线的平直;进步特征主要体现在:P3向近远中方向的明显扩展、颊侧尖向颊侧的突出程度减弱,P4外轮廓形状处于现代人分布范围的边缘,M1前后尖比例增大,M1颊侧外轮廓的圆隆以及下后尖的相对内缩等。中国更新世的古人类牙齿表现出很多一致性,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牙齿齿冠轮廓形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沂源人也体现出了与这些古人类的一致性,但是在这一组标本中,沂源人齿冠形状处于比较进步的一端。此外,沂源人上、下M1的颊舌径非常大,这一特殊性状可能具有进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测量分析 沂源 牙齿形状 直立人 早期智人
下载PDF
华中地区近代人群上、下颌第一臼齿齿冠及齿尖面积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蜜 邢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4,共8页
目的通过对282枚华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距今5 000~200年)人类上、下颌骨第一臼齿(M1和M1)齿冠和齿尖面积的测量和分析,取得华中地区近代人群牙齿尺寸的准确数据和变异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标准对每颗牙齿咬合面行高分辨率摄片。... 目的通过对282枚华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距今5 000~200年)人类上、下颌骨第一臼齿(M1和M1)齿冠和齿尖面积的测量和分析,取得华中地区近代人群牙齿尺寸的准确数据和变异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标准对每颗牙齿咬合面行高分辨率摄片。运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形态测量方法获取每颗牙齿的齿冠绝对面积和单个齿尖相对面积。结果齿尖相对面积大小顺序为:M1:原尖>前尖>后尖>次尖;M1:原尖>后尖>下次尖>内尖>下次小尖;M1齿尖相对面积的变异总体上大于M1;从大约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华中地区人类M1和M1齿冠绝对面积分别缩小了6.57%和6.15%。结论食物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臼齿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M1和M1相对齿尖面积一直保持稳定,提示现代人类相对齿尖大小比例至少在距今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冠面积 齿尖相对面积 变异 演化 形态测量 华中地区近代人群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莹 张郁 金岩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和对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牙胚发育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Ⅲ型受体(TβR-Ⅲ)在牙胚发育中...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和对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牙胚发育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Ⅲ型受体(TβR-Ⅲ)在牙胚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Ⅱ型受体在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以及硬组织形成期均有表达,且随着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逐渐成熟,表达增加,其中Ⅰ型受体比Ⅱ型受体表达量多,Ⅲ型受体仅在蕾状期的成釉器上皮和钟状期的内外釉上皮、牙囊有弱表达。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与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胚发育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在古代人类遗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海军 黄玉清 +2 位作者 方璐瑜 陈峰 戴成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6-312,共7页
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基于对样本标志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近10年来该方法在国内人类遗骸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古人类化石研究取得的很多进展中,都应用到了几何形态测量方法。本文中我们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简要梳理了几何形态测量方法... 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基于对样本标志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近10年来该方法在国内人类遗骸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古人类化石研究取得的很多进展中,都应用到了几何形态测量方法。本文中我们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简要梳理了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在人类遗骸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方法在古代儿童体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测量 人类遗骸 体质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