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亻革]家人生物人类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龙友国 杨胜荣 +2 位作者 黄文强 龙思方 余跃生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结果:目前,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结论:要对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结果:目前,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结论:要对贵州[亻革]家人进行深入识别,尚需拓展其生物人类学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群体遗传学 生物人类学 [亻革]家人 贵州
下载PDF
贵州蔡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
2
作者 潘开昌 余跃生 +1 位作者 骆文斌 杨小军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贵州蔡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及其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调查方法,对420例(男212例,女208例)生活在贵州大方和织金县的蔡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惯用手、优势足、优势眼、交叉臂、交叉腿、起步类型... 目的:探讨贵州蔡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及其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调查方法,对420例(男212例,女208例)生活在贵州大方和织金县的蔡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惯用手、优势足、优势眼、交叉臂、交叉腿、起步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贵州蔡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右型出现率均高于左型,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惯用手与优势足、优势眼、交叉腿、起步类型,优势足与交叉腿、起步类型,优势眼与交叉臂,交叉臂与起步类型,交叉腿与起步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贵州蔡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均以右型为主,性别间差异不明显,特征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行为特征 相关性 人类群体遗传学 蔡家人 贵州
下载PDF
胎盘病因不明绒毛炎发病关键基因筛选
3
作者 陈义凤 谭丽萍 +3 位作者 杨春雪 陈雪梅 何俊琳 高茹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3,共9页
目的分析胎盘病因不明绒毛炎(Villitis of Unknown Etiology,VUE)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出在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VUE及正常对照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加权基因共... 目的分析胎盘病因不明绒毛炎(Villitis of Unknown Etiology,VUE)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出在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VUE及正常对照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识别关键的VUE基因.使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VUE可能的发病机制.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对关键VUE基因进一步筛选发现VUE核心靶基因;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单因素逻辑回归对核心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了206个VUE核心基因,对其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核心VUE基因主要在跨膜受体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的负调控、细胞结构组织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功能上富集,而富集通路主要包括Hippo信号通路、TGF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利用这206个关键基因构建PPI网络筛选出10个VUE核心靶基因,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均可作为识别VUE的独立因素,且其中9个基因与VUE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发现了几种VUE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且MRPL13,FBN1,CTGF,SLC2A10,SLIRP,CAV1,WNT5A,VAMP7,PPP1CB,VBP1有望成为VUE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病因不明绒毛炎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靶基因
原文传递
云南巍山三鹤洞地点的石制品及年代与环境
4
作者 成楠 夏文婷 +9 位作者 杨青 吉学平 字兴 范斌 邹梓宁 余童 张俞 石林 张吾奇 郑洪波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4,共13页
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史前人类演化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对云南巍山云岭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发现的三鹤洞地点进行试掘,在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动物骨骼,且数量从早到晚有逐渐增多的趋势;AMS ^(14)C测年结果表明,该地点文化... 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史前人类演化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对云南巍山云岭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发现的三鹤洞地点进行试掘,在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动物骨骼,且数量从早到晚有逐渐增多的趋势;AMS ^(14)C测年结果表明,该地点文化层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MIS 3早期以针叶林为主,含有一定量铁杉,林下生长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等蕨类植物晚期植被仍然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物增多,气候温和湿润;对探沟内出土和地表采集的共15件石制品进行分析,表明该地点为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砾石石器传统较为接近。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IS 3阶段气候温和湿润,三鹤洞古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动物性食物是三鹤洞地点古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MIS 2寒冷期人类活动中断,说明末次冰期气候波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古人类活动有较大影响。三鹤洞地点的发现和综合研究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南地区古人类的环境适应策略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云南 三鹤洞 旧石器晚期 孢粉
原文传递
人类股骨头颈处的非测量特征
5
作者 成芷菡 种建荣 +4 位作者 孙战伟 杨磊 靖晓亭 王继红 何嘉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以往研究认为骑马人群股骨头颈处会出现“Poirier’sfacet”这一骨性标志,该特征直译为“波里尔面”,在国内则有时被称为“骑马人小平面”。本文梳理了股骨头颈处前面常见的波里尔面、斑块和艾伦窝三项非测量特征的观察标准,发现这三项... 以往研究认为骑马人群股骨头颈处会出现“Poirier’sfacet”这一骨性标志,该特征直译为“波里尔面”,在国内则有时被称为“骑马人小平面”。本文梳理了股骨头颈处前面常见的波里尔面、斑块和艾伦窝三项非测量特征的观察标准,发现这三项特征均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年龄和人群差异。其中,波里尔面和斑块常见于男性和中老年个体,艾伦窝多见于女性和青壮年个体。结合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古代人群的日常活动,可知波里尔面和斑块的出现可能与髋关节活动或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有关,而与骑马、蹲踞等行为关联性不强;艾伦窝则可能是个体生存压力水平较大导致的。本研究综合波里尔面的研究史和形成原因,认为“骑马人小平面”一词不宜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里尔面 骑马人小平面 非测量特征 股骨颈
原文传递
基于祖先重组图重建古今人类群体遗传系谱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青鑫 王萌鸽 +2 位作者 刘超 袁慧军 何光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859,共11页
随着古今人群大规模基因组资源的公布、计算生物学工具的革新及大数据挖掘相关算力的提升,基因组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些进步和变化不仅显著加深了人们对人类起源、迁徙及混合等复杂演化历程的理解,而且也揭示了这些过程... 随着古今人群大规模基因组资源的公布、计算生物学工具的革新及大数据挖掘相关算力的提升,基因组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些进步和变化不仅显著加深了人们对人类起源、迁徙及混合等复杂演化历程的理解,而且也揭示了这些过程对人类疾病健康状态的影响,加速了人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遗传学基础的研究,还为挖掘人类基因组中记载的群体演化历史及疾病遗传学基础的演化轨迹提供了新的途径。祖先重组图(ancestral recombination graph,ARG)技术,通过分析全基因组中不同区域的重组事件和共祖特征,重建了基因组片段之间的演化关系。ARG记录了所研究基因组序列分歧以来的所有共祖和重组事件,并指明了每个基因组位置的完整系谱,是基因组分析的理想数据结构。本文综述了ARG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法医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演化医学、医学基因组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转化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人类基因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重组图 遗传系谱 演化基因组学
下载PDF
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过去和将来
7
作者 汪洋 张咪 黄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815-1818,共4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得益于Sanger DNA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草图得以产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人类参考基因组不断升级和完善,最新版本为GRCh38.p14。端粒到端粒(Telomere-to-Telomere,T2T)联盟使用大规模并行测序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得益于Sanger DNA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草图得以产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人类参考基因组不断升级和完善,最新版本为GRCh38.p14。端粒到端粒(Telomere-to-Telomere,T2T)联盟使用大规模并行测序和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完成了人类单倍体染色体的测序,这一成果可以作为新的参考依据。中国人完整二倍体基因组(CN1、YAO)的公布标志着参考基因组的进展。本文主要讨论人类参考基因组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个参考基因组版本情况与分析比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基因组 GRCh38 CHM13 CN1 T2T-YAO 泛基因组
下载PDF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
8
作者 周立刚 曹艳朋 +1 位作者 楚小龙 孙蕾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史前人骨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史前先民的食谱特征。仰韶晚期先民(δ^(13)C=-10.2±1.4‰,δ^(15)N=9.4±0.5‰,n=19)以粟黍为主粮,与同时期中原先民相似;石家河文化时期先民(δ^(13)C=-...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史前人骨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史前先民的食谱特征。仰韶晚期先民(δ^(13)C=-10.2±1.4‰,δ^(15)N=9.4±0.5‰,n=19)以粟黍为主粮,与同时期中原先民相似;石家河文化时期先民(δ^(13)C=-13.6±2.1‰,δ^(15)N=9.5±0.9‰,n=28)呈现稻粟黍混合的食谱特征,水稻与旱地作物的氮同位素特征差异导致先民食谱特征内部出现明显差异;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先民δ13C平均值为-9.9±1.2‰(n=21),表明粟黍重新成为当地主粮,食谱特征的内部差异也明显降低。这种现象说明,文化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农作物体系和先民食物结构。粟黍和水稻在先民食谱中的地位变化也反映了黄河流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对该地区的交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下寨 仰韶 石家河 龙山 稳定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2022年云南宾川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报告
9
作者 肖培源 阮齐军 +6 位作者 高玉 贾真秀 张明 杨李靖 刘建辉 李三灵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石器组合中,以刃缘具有层叠状修疤且刃角较陡的基纳型刮削器为特色,其修理特征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和西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基纳修理技术相似。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石制品的原生地层,但通过与周边已测年的天华洞遗址的石器技术进行比较,初步判断宾川盆地调查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的地质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中期,确切年代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考古发掘和测年工作。宾川盆地发现的具有基纳修理技术的石制品,对于认识该类遗存在中国境内的出现和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盆地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中期 基纳型刮削器
原文传递
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赭石及相关遗物的研究方法
10
作者 许竞文 浣发祥 杨石霞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3,共13页
赭石是考古发现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矿物颜料。遗址中的矿物颜料研究对于解读中更新世以来人类行为的演化与发展以及人群的迁徙和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出土和被识别的赭石相关考古发现日益增多,但研究程度还有待深入,旧石器时... 赭石是考古发现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矿物颜料。遗址中的矿物颜料研究对于解读中更新世以来人类行为的演化与发展以及人群的迁徙和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出土和被识别的赭石相关考古发现日益增多,但研究程度还有待深入,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相关材料的识别和解读较为有限。如何综合利用多学科测试分析方法建立起完善的研究方案,深度挖掘赭石颜料利用所指示的人类行为发展模式和民族学意义,还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地总结和思考。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考古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民族学等各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了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赭石及相关遗物的主要研究内容——成分定性、产地溯源和加工技术分析,以及各自适用的分析方法。综合多项研究案例,我们认为在性质、产地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民族学方法、生态环境背景才能更有效地解读和复原史前人类的行为模式及社会学、民族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赭石 理化分析 人类学
原文传递
再探夏尔巴人父系历史
11
作者 洛桑塔杰 朱存世 文少卿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4-11,共8页
夏尔巴人是生活于我国和尼泊尔、印度交界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我国属于未识别民族,其族源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历史学和民族学范畴,缺乏其他学科的新视角。本文根据夏尔巴人的父系17个Y-STR... 夏尔巴人是生活于我国和尼泊尔、印度交界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我国属于未识别民族,其族源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历史学和民族学范畴,缺乏其他学科的新视角。本文根据夏尔巴人的父系17个Y-STR基因座和108个Y-SNP分型数据,整合欧亚大陆人群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夏尔巴人父系历史。分析发现,夏尔巴人的父系遗传成分主要来源于汉藏人群,混入了早期西北以及欧亚草原西部人群的基因流。后因夏尔巴人迁徙到喜马拉雅地区,又与南亚人群发生了基因交流。因此,夏尔巴人的族群记忆可能是在不同阶段混入不同基因流后多次塑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巴人 分子历史 党项羌 Y染色体 遗传谱系分析
下载PDF
基于Y-SNP和Y-STR揭示汉族人群父系遗传关系
12
作者 朱信 金鑫 +5 位作者 刘俊 杨澜 邹丽馨 李彩霞 黄江 江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7,共19页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汉族人群的起源、迁徙、融合等遗传历史,以及局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父系遗传关系,鲜有全局视角下的汉族人群父系遗传结构研究。本研究检测了362份青海、四川和辽宁的汉族无关男性样本,整合已发...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汉族人群的起源、迁徙、融合等遗传历史,以及局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父系遗传关系,鲜有全局视角下的汉族人群父系遗传结构研究。本研究检测了362份青海、四川和辽宁的汉族无关男性样本,整合已发表文献相关数据,最终获得了国内15个省份16个汉族人群1830人份样本,覆盖89个Y-SNP、16个Y-STR的数据。通过统计Y-SNP单倍群频率、Y-STR单倍型多样性,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系统发育树、单倍型网络等分析,综合Y-SNP和Y-STR两个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汉族人群与其周边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单倍群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单倍群O-M175是汉族人群主体单倍群(青海汉族60.53%~广东汉族92.7%),其下游亚单倍群呈现地域差异化分布。单倍群O2-M122高频分布于各地汉族,总体分布趋势北高南低;单倍群O1b-M268分布频率由南向北递减,尤其在岭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分布显著;单倍群O1a-M119在中部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较高。汉族人群遗传结构研究表明,其主要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三个聚类簇,其中青海汉族与其他地区汉族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在合并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研究中,汉族人群彼此之间遗传关系更紧密,但北部汉族与回族遗传关系更近,而南部汉族则与仡佬族、黎族遗传关系更近。总之,本文基于89个Y-SNP和16个Y-STR,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群的单倍群分布、遗传亚结构及其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为群体遗传学、法医遗传学补充理论依据,为Y染色体的法医学应用提供数据支撑。Y-SNP单倍群结合Y-STR单倍型对于分析汉族人群遗传亚结构以及法医学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遗传学 法医遗传学 Y-SNP Y-STR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理分区人群的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咏兰 于会新 +3 位作者 张兴华 宇克莉 包金萍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3-806,共14页
本文对近年来测量的45254例(男19892例,女25362例)中国人的18项头面部测量数据,按地理分区进行统计与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东北、华北人群男性耳较长,两眼外角距离较近、鼻较狭,头、面较宽;华南人群耳较短,眼、鼻较宽,头较狭,面较狭;东... 本文对近年来测量的45254例(男19892例,女25362例)中国人的18项头面部测量数据,按地理分区进行统计与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东北、华北人群男性耳较长,两眼外角距离较近、鼻较狭,头、面较宽;华南人群耳较短,眼、鼻较宽,头较狭,面较狭;东北、华北人群女性面较高,面较宽,两眼距离较大,耳较长;华南、西南人群女性面较低,面较狭,两眼距离较近,耳较短。对中国人群和外国人群头面部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人群男性、女性头面部特征都相对接近于高加索人种的波斯人、北美白人,与尼格罗人种的非裔美国人差距较大,与南亚人差距也较大;中国男性容貌耳长,眼内角间宽、鼻宽、头宽、形态面高值多小于尼格罗人种的4个人群,形态面高值多小于高加索人种的波斯人;中国女性鼻宽、口宽值小于非裔美国人,容貌面高、眼内角间宽、面宽多大于北美白人、伊朗人。中国地理分区人群头面部特征的共性与人群间长期的融合、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有关,环境因素是其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头面部 遗传 环境
原文传递
Ancient DNA Study Reveals Population History of Western Qingzang Plateau
14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Current Biology on May 22,the genetic components of the ancient populations in the western Qingzang Plateau are closest to that of the ancient populations in the southern Qingzang Pla...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Current Biology on May 22,the genetic components of the ancient populations in the western Qingzang Plateau are closest to that of the ancient populations in the southern Qingzang Plateau,and have been maintained over the past 3,500 years.In addition,these ancient populations in the western Qingzang Plateau had complex and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ancient popula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AU QING ANCIENT
下载PDF
Decoding the Genetic Blueprint of Grass Skyscrapers
15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年第1期25-26,共2页
In the lush forests of Asia,towering bamboos stand tall,defying the folk expectations for grassy plants.These woody giants,some reaching the staggering height of nearly 40 meters,are the world’s largest members of th... In the lush forests of Asia,towering bamboos stand tall,defying the folk expectations for grassy plants.These woody giants,some reaching the staggering height of nearly 40 meters,are the world’s largest members of the grass fam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y. GRASS GRASS
下载PDF
颅缝发育与颅缝早闭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叶剑青 胡雪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颅骨的发育依赖于颅缝(cranial suture)正常的骨供给,期间颅缝的间充质干细胞经历系统地增殖和成骨分化以保证骨的正常生长。遗传因素或外界干扰则可能引起干细胞的过度成骨分化,导致颅骨的过早闭合,称为颅缝早闭。颅缝细胞与细胞外基... 颅骨的发育依赖于颅缝(cranial suture)正常的骨供给,期间颅缝的间充质干细胞经历系统地增殖和成骨分化以保证骨的正常生长。遗传因素或外界干扰则可能引起干细胞的过度成骨分化,导致颅骨的过早闭合,称为颅缝早闭。颅缝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骨膜以及脑膜共同构成颅缝微环境(niche)。它们相互调节以保证颅缝的正常发育。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患者都伴有硬脑膜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的异常。许多研究也发现,作用于颅缝的异常外界机械刺激也可能导致颅缝发育的异常。考虑到颅缝发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篇综述将介绍近年来有关颅缝微环境异常,以及机械力在调控颅缝发育中的研究进展,总结颅缝早闭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目前研究方向,旨在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硬脑膜 细胞外基质 机械力
原文传递
四十年来中国人活体测量研究的历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咏兰 于会新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自1980年开始,在吴汝康、吴新智、席焕久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人体测量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四十年来,中国体质人类学工作者对中国各地民族的体质表型做了大量的活体测量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为中国人体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头面部... 自1980年开始,在吴汝康、吴新智、席焕久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人体测量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四十年来,中国体质人类学工作者对中国各地民族的体质表型做了大量的活体测量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为中国人体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头面部特征、体部特征、体质类型、体型、肥胖、体成分等研究方向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后,中国人体测量学工作者须继续开展中国人的活体测量工作,利用体质大数据对活体测量学各个领域开展更加综合的研究,同时初步建成中国人体数据库,使中国人体质数据在医疗卫生、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活体测量 中国 民族
原文传递
范可尼贫血互补群E基本特性及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王道 符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6-88,共13页
范可尼贫血互补群E(FANCE)属于FA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DNA链间交联损伤修复并在某些肿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ANCE的同源性、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蛋白结构、蛋白质互相作用、... 范可尼贫血互补群E(FANCE)属于FA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DNA链间交联损伤修复并在某些肿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ANCE的同源性、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蛋白结构、蛋白质互相作用、B/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以及肿瘤相关性进行预测。FANCE为无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含有2个N-糖基化、9个O-糖基化以及48个磷酸化位点,与FANCM、FANCD2、FANCC等蛋白发生相互作用。FANCE具有多个潜在的B/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17个抗原决定簇,在急性髓性白血病(LAML)和皮肤黑色瘤(SKCM)中低表达,其低表达显著影响患者总生存率。这为深入研究FANCE在肿瘤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使FANCE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E 生物信息学 结构 抗原表位 肿瘤
下载PDF
年龄鉴定的转换分析法及其在月家庄墓地人骨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楠 孙战伟 +4 位作者 赵艺蓬 何嘉宁 凌亮优 成芷菡 冉智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6,共12页
转换分析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人骨年龄鉴定新方法,具有综合多种年龄标志物、不受参考样本影响、适用于老年个体等优势。本文将其用于陕西洛川月家庄墓地人骨年龄鉴定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构建出的人群死亡年龄结... 转换分析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人骨年龄鉴定新方法,具有综合多种年龄标志物、不受参考样本影响、适用于老年个体等优势。本文将其用于陕西洛川月家庄墓地人骨年龄鉴定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构建出的人群死亡年龄结构、生存过程有显著差异:转换分析得到的最高寿命、平均死亡年龄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更多个体可存活至中老年。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年龄差值受样本保存状况、年龄阶段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别。转换分析是人骨年龄鉴定方法的重大创新,使鉴定过程标准化、鉴定误差定量化。未来需使用一些年龄已知的个体开展更多验证研究,以评估该方法对我国人骨样本的适用性及不同软件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 年龄 转换分析 月家庄 墓地
原文传递
我们何以为独一无二的人类: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20
作者 陈至鑫 曾武威 章静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共2页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Svante Pääbo(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的古人类(humanity)基因组和人类(hominin)进化方面的研究与发现。人类从未停止...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Svante Pääbo(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的古人类(humanity)基因组和人类(hominin)进化方面的研究与发现。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身起源的迷茫、追寻和探索。我们从何而来?我们与之前的古人类有何关联?又是什么造就了我们不同于古人类?这些答案似乎遗留在远古的时空中,遥不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罗琳医学院 古人类 独一无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