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婺州书院文化对丹溪学派的影响
1
作者 李露芳 胡滨 王延隆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区域文化与医派的发展与嬗变密切相关。婺学是浙学^(①)之源,婺州(金华)是宋元书院文化的高地,质疑问难、经世致用、兼取其长构成婺州书院文化的主要内涵,对朱丹溪学术思想和医学观影响深刻。梳理丹溪医学的发展传承脉络,探讨宋元婺州... 区域文化与医派的发展与嬗变密切相关。婺学是浙学^(①)之源,婺州(金华)是宋元书院文化的高地,质疑问难、经世致用、兼取其长构成婺州书院文化的主要内涵,对朱丹溪学术思想和医学观影响深刻。梳理丹溪医学的发展传承脉络,探讨宋元婺州书院文化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思想对丹溪医派的深远影响,解码丹溪医学世代流传、广泛传播的基因,为新时代中医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学派 婺州 金华 书院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下载PDF
曾国藩病证与养生观点浅析
2
作者 潘志强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以《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为蓝本,从医学视角梳理困扰曾国藩一生的主要病证及其养生理念。研究发现,曾国藩素体怕热、易疲倦、不寐、盗汗,其体质倾向于阴虚质或气虚质或气阴两虚质。皮肤疮癣是困扰曾国藩一生的最主要病证;青年... 以《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为蓝本,从医学视角梳理困扰曾国藩一生的主要病证及其养生理念。研究发现,曾国藩素体怕热、易疲倦、不寐、盗汗,其体质倾向于阴虚质或气虚质或气阴两虚质。皮肤疮癣是困扰曾国藩一生的最主要病证;青年时期因身心压力诱发了耳鸣;中老年后深受目疾与早衰的影响,突出表现为疲乏、目蒙、尿频、眩晕等肝肾精血亏虚证。养生方面,其主张规律性饮食与作息、调节情绪的自然法道养生观,反对以药补体、以药养生的方式。曾国藩一生的病证与养生观点可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中医药 养生 病证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日记》
下载PDF
近代中医药期刊视角下的带下病研究——以《杏林医学月报》(1929—1937)为例
3
作者 朱凌凌 陈文炎 袁开惠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以近代中医药期刊《杏林医学月报》为研究主体,旁参《苏州国医杂志》《针灸杂志》《医界春秋》等,通过比较分析,探讨新文化运动时代背景下,中医学界内部受西学东渐思想影响后,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预防方法等变化,勾勒、还原其... 以近代中医药期刊《杏林医学月报》为研究主体,旁参《苏州国医杂志》《针灸杂志》《医界春秋》等,通过比较分析,探讨新文化运动时代背景下,中医学界内部受西学东渐思想影响后,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预防方法等变化,勾勒、还原其历史样貌,概括、分析其特征和意义,客观分析时代背景对医学理论的具体影响,呈现近代医学知识、医学观念及医疗技术的嬗变,以期对中医近代疾病史的研究、医案和临证经验的整理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医药期刊 《杏林医学月报》 带下 中医科学化
下载PDF
陈实功与王维德寒温分治乳岩对比研究
4
作者 彭博文 李董男 +2 位作者 刘泳锌 黄辉 李凯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对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与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论治乳岩的内容进行梳理,辨析其诊疗特色,比较其学术思想异同。陈实功和王维德都认同情志内伤是乳岩的病因,主张内外并治,认为早治疗预后较好。陈实功认为乳岩病性为火,病机为... 对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与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论治乳岩的内容进行梳理,辨析其诊疗特色,比较其学术思想异同。陈实功和王维德都认同情志内伤是乳岩的病因,主张内外并治,认为早治疗预后较好。陈实功认为乳岩病性为火,病机为痰阻气滞,病位主要在肝,主张分期治疗,内用消、托、补,外用灸、针、膏,创清肝解郁汤、益气养荣汤。而王维德认为乳岩病性为寒,病机为阴寒结痰,病位主要在肾,提倡重用消法,慎用托法,忌用刀针,慎用膏贴。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中医乳岩诊治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岩 陈实功 王维德 外科正宗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下载PDF
融媒体视域下旴江医学特色图书馆设想研究
5
作者 王蕻博 彭恩胜 +1 位作者 吴海波 彭贵珍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融媒体环境下,中医药图书馆特色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旴江医学文化,旴江医学特色图书馆可以通过融媒体进行创新:主体维度上,深挖旴江流派“元宇宙”传播;客体维度上,加强旴江文化活态传承推广;介体维度上,整合旴江古籍... 融媒体环境下,中医药图书馆特色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旴江医学文化,旴江医学特色图书馆可以通过融媒体进行创新:主体维度上,深挖旴江流派“元宇宙”传播;客体维度上,加强旴江文化活态传承推广;介体维度上,整合旴江古籍数字化交互平台;环体维度上,营造“红医精神”文化传播氛围。通过以上对以上4个维度的设想,以期为旴江医学特色图书馆向智慧化、全民化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旴江医学 特色图书馆
下载PDF
旴江名医龚信《古今医鉴》痹病诊治思路初探
6
作者 李润洲 危安澜 +1 位作者 喻建平 罗红梅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旴江名医龚信博览众长,所著的《古今医鉴》涉及临床诸科。其中《古今医鉴·卷十·痹痛》关于痹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治思想和临床用药特点的阐述,内容详细,法理贯通,充分展现了龚信的学术思想。龚信治痹以脉诊为先、细论证型,巧... 旴江名医龚信博览众长,所著的《古今医鉴》涉及临床诸科。其中《古今医鉴·卷十·痹痛》关于痹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治思想和临床用药特点的阐述,内容详细,法理贯通,充分展现了龚信的学术思想。龚信治痹以脉诊为先、细论证型,巧妙施治,提出辛温散寒利湿、温阳养血补虚的治疗大法,并根据病位不同、病因有别灵活遣药以对症治痹,还巧用苍术,随证配伍,足见其深谙药性,在明辨病性的基础上,使苍术或与祛风清热等药相伍,或与益气养血等药共用,相辅相成,以增疗效,并在方药之外,重视饮食调摄。本文通过归纳分析龚信的诊治经验,望为后世医家治疗痹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信 古今医鉴 痹病 诊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典籍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白冰 阎莉 王珊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目的对中医药典籍翻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明晰其热点话题,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为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人工筛选数据,并运用CiteSpace进行历史发文、作... 目的对中医药典籍翻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明晰其热点话题,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为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人工筛选数据,并运用CiteSpace进行历史发文、作者发文、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等6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年发文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核心作者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发文机构以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为主;关键词以代表性中医药典籍、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为主;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形成25个突现词。结论现阶段该领域研究热点为代表性典籍的英译、翻译策略与方法、译者研究等。未来可以增加史学脉络、特色中医药典籍、小语种翻译、翻译参与者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典籍 典籍翻译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计量分析
下载PDF
必要的张力--近百年来中西医之辨
8
作者 龚鹏 才清华 江岩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导下贯穿于中医近代史中。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间的张力让中医学持续受到关注,在批评中螺旋式进步。中医学最终经受住了冲击,找到了平衡,逐步完成了近代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体西用 古今之辨 中西之辨 新旧之辨
下载PDF
谢强自拟药对经验举隅
9
作者 张文静 李丛 谢强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旴江现代名医谢强临证擅长针药并用,在用药方面喜用药对。自拟3组药对运用于五官科疾病,包括肿节风-生甘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菊花-牛膝养肝明目、降火聪耳利鼻,杏仁-辛夷宣肺通窍、升降相宜。自拟药对的使用体现了其临床用药灵活、重... 旴江现代名医谢强临证擅长针药并用,在用药方面喜用药对。自拟3组药对运用于五官科疾病,包括肿节风-生甘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菊花-牛膝养肝明目、降火聪耳利鼻,杏仁-辛夷宣肺通窍、升降相宜。自拟药对的使用体现了其临床用药灵活、重视归经、详察病机、不拘泥成方的学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强 自拟药对 名医经验 旴江医派
下载PDF
万全《幼科发挥》小儿惊风辨治探析
10
作者 钟莹莹 杨一民 +1 位作者 熊儒君 蔡文津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5,共3页
《幼科发挥》是明代旴江医家万全的代表著作,为《育婴家秘》之遗意而作,当中有关小儿惊风的理论对后世中医儿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书中小儿惊风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以期求古鉴今,为当今小儿惊风的理论研... 《幼科发挥》是明代旴江医家万全的代表著作,为《育婴家秘》之遗意而作,当中有关小儿惊风的理论对后世中医儿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书中小儿惊风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以期求古鉴今,为当今小儿惊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全 幼科发挥 小儿惊风 旴江医学
下载PDF
新安医家汪文琦治疗疫病经验探微
11
作者 韦利梅 李泽庚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8,共3页
新安医家汪文琦立足固本培元理论,提出养阴泻热法治疗疫病,寓解热毒于扶正之中。受吴又可理论的影响,汪文琦认为疫病同伤寒初起之证似同实异,在传变规律上似异实同。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创新制救疫汤、乾一老人汤等方,效如桴鼓。另汪... 新安医家汪文琦立足固本培元理论,提出养阴泻热法治疗疫病,寓解热毒于扶正之中。受吴又可理论的影响,汪文琦认为疫病同伤寒初起之证似同实异,在传变规律上似异实同。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创新制救疫汤、乾一老人汤等方,效如桴鼓。另汪氏治疗疫病强调先补正气,驱邪达表,对临床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 汪文琦 疫病
下载PDF
旴医谢强应用升阳祛霾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经验
12
作者 季诗雨 杨淑荣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8,共3页
介绍谢强运用升阳祛霾法针药结合治疗气虚失运型分泌性中耳炎经验。谢强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机多为耳窍虚寒、阴霾蒙蔽,治疗需以升阳、祛霾、通窍之法。运用升阳祛霾法可激发督脉元阳,促进炎症吸收消退。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升阳祛霾法 谢强
下载PDF
医食相彰:明清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
13
作者 鄢梁裕 崔为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中国重要的饮食文化阵地,名医、名家辈出。在饮食视域下对明清江南医家的著作和医案进行研究,明清医籍中关于江南饮食的记载十分丰富,影响着当时医家的日常食养、病时食治和治疗忌宜。同时,基于明清江南医学的繁荣,江...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中国重要的饮食文化阵地,名医、名家辈出。在饮食视域下对明清江南医家的著作和医案进行研究,明清医籍中关于江南饮食的记载十分丰富,影响着当时医家的日常食养、病时食治和治疗忌宜。同时,基于明清江南医学的繁荣,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呈现出一极多元化的理论指导、积极探求适宜江南气候的养生实践、江南土产食材的临床运用以及传统“象”思维指导下以食为引的4个主要特色。总览古今,研究明清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对中医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地域文化三者间的交融和中医药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明清 江南 中医药文化 食养 食治
下载PDF
清代寒温论辩视野下江南“感证”的医学知识生产与调适
14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张星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明清时期,医家针对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展开了一系列学理论争。清代江南医家为应对寒温之辩,针对南方多湿热、温热气候所导致的疾病谱特点,以“感证”论四时六气之外感热病,但仍多在伤寒的学理体系下探讨。清中期以来,新感温病学说广泛传... 明清时期,医家针对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展开了一系列学理论争。清代江南医家为应对寒温之辩,针对南方多湿热、温热气候所导致的疾病谱特点,以“感证”论四时六气之外感热病,但仍多在伤寒的学理体系下探讨。清中期以来,新感温病学说广泛传播,医家在原有“感证”理论体系基础上,以不同方式吸收新兴的温病学知识,实现知识再生产,体现了清代伤寒与温病学说之间继承、转化与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 伤寒学说 温病学说 感证
下载PDF
旅日针灸学者的回归对澄江针灸学派形成的意义
15
作者 黄玥滢 徐天成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63-74,共12页
20世纪中期,源于中国的针灸经历了在日本的改造后以全新面貌输入到国内,逐步成为了推行现代卫生事业的重要工具,在这一过程中,承淡安、邱茂良、杨甲三、邵经明、高镇五、谢锡亮等人形成的澄江针灸学派与创办的《针灸杂志》成为接纳针灸... 20世纪中期,源于中国的针灸经历了在日本的改造后以全新面貌输入到国内,逐步成为了推行现代卫生事业的重要工具,在这一过程中,承淡安、邱茂良、杨甲三、邵经明、高镇五、谢锡亮等人形成的澄江针灸学派与创办的《针灸杂志》成为接纳针灸科学化思想的重要理论据点。承淡安东渡日本回国后,承门医家开始对重新厘定针灸疗效的现代科学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主动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医疗体系的初步构建。全球视野下,西洋医学的引进引起了中日医学知识与医疗制度的变革,而从学派本身的历史现象来看,中国医家透露出与日本不相类似的医疗创新与理性,即学派门人大都幼承庭训,主动成为沟通国际学术理论与传统针灸实践的纽带;坚持以疗效立命,将学术成果结合现实以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针灸学派 西学东渐 承淡安 日本 针灸
下载PDF
清代吴门医家沈平舟生平考述
16
作者 王婧琳 张明锐 李鸿涛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沈平舟是清嘉道年间吴门名医,当前少有对其生平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仅于吴门医派或士材学派传承及治验中有所提及。经考证,其父沈文英,早卒;母,陆氏;弟,沈师竹。沈平舟幼随祖父沈心伯精习岐黄,又深得其师徐锦真传,精于温病,博采诸家,治病... 沈平舟是清嘉道年间吴门名医,当前少有对其生平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仅于吴门医派或士材学派传承及治验中有所提及。经考证,其父沈文英,早卒;母,陆氏;弟,沈师竹。沈平舟幼随祖父沈心伯精习岐黄,又深得其师徐锦真传,精于温病,博采诸家,治病多奇中。著有《紫来堂方案》四卷,今存钞本。前人研究多认为沈平舟师从尤在泾,为士材学派第五代传承人。通过对相关人物传记、地方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详细考察,可知沈平舟虽充分吸收了尤在泾辨治精华,深谙温补学派思想,但实际上并未亲炙于尤在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平舟 吴门医家 生平 医学著述
下载PDF
中医药用酒史述要
17
作者 李文丽 刘红宁 张高传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酒与中医药关系密切,二者渊源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随着酿酒技术的提升和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历代医家对酒的认识和利用愈加全面,用酒成为中医药一大特色,主要分为制作药酒和中药酒制两方面。通过汇总历代医家对不同酒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认... 酒与中医药关系密切,二者渊源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随着酿酒技术的提升和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历代医家对酒的认识和利用愈加全面,用酒成为中医药一大特色,主要分为制作药酒和中药酒制两方面。通过汇总历代医家对不同酒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认识,归纳历代本草方书中收录的药酒制备方法及其功效主治,整理各类中药酒制法的出现时期和炮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中医药如何古为今用、守正创新、科学用酒提出思考与建议,为发挥酒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酒 中药酒制 历史沿革
下载PDF
《金匮要略》利小便法治疗痹证的应用浅析
18
作者 申敏 袁雪梅 +4 位作者 罗丰 熊鸿 周勇 杨孝余 姚血明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利小便法适用于水湿之邪停滞机体部位趋于下、偏于里的疾病,以小便利、湿邪除为治疗目标。在运用利小便法治疗痹证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体质、病因和病势的不同辨证施治,正确掌握利小便的应用要点,使邪尽去而津液不伤。基于张仲景相关理... 利小便法适用于水湿之邪停滞机体部位趋于下、偏于里的疾病,以小便利、湿邪除为治疗目标。在运用利小便法治疗痹证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体质、病因和病势的不同辨证施治,正确掌握利小便的应用要点,使邪尽去而津液不伤。基于张仲景相关理论,结合既往临床现实经验,总结出《金匮要略》利小便法治疗痹证的应用,并附医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小便法 痹证 张仲景 金匮要略
下载PDF
《霉疮秘录》辨治梅毒学术特点撷菁
19
作者 席佩佩 杨鹏斐 李廷保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0,25,共3页
《霉疮秘录》是明代医家陈司成于1632年编撰而成的一部辨治霉疮病的专著。通过总结其探究传播源头,明确传染途径;辨五脏审脉象,讲究标本兼治;首创砷汞制剂,慎用药重验案;剂型选用多样,内外相参辨治;创化毒十干丸,祛邪兼顾扶正的五大学... 《霉疮秘录》是明代医家陈司成于1632年编撰而成的一部辨治霉疮病的专著。通过总结其探究传播源头,明确传染途径;辨五脏审脉象,讲究标本兼治;首创砷汞制剂,慎用药重验案;剂型选用多样,内外相参辨治;创化毒十干丸,祛邪兼顾扶正的五大学术思想特点,以期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疮秘录 陈司成 梅毒 学术价值
下载PDF
略论旴江医学之“文质”风格
20
作者 刘晓庄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文质”是对文字精美、内容朴实的文章语言的概括,文质概念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旴江医家的著作学说中能总结出很多“文质”风格,包括心系苍生的“德行文学”;与“道法方术”呼应的理法... “文质”是对文字精美、内容朴实的文章语言的概括,文质概念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旴江医家的著作学说中能总结出很多“文质”风格,包括心系苍生的“德行文学”;与“道法方术”呼应的理法方药治病层次;“简便验廉”,行之有效的医理论述;天人合一,仁心立业的治病原则。旴江医学文质彬彬的整体风格既是对历史文化的美好传承,也是后人竭力前行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旴江医家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