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3
1
作者 刘瑜 余春涛 +1 位作者 董宗祈 吴家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6-87,共2页
对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1140例住院患儿中4个年龄组的MP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小于3岁年龄组的CP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 对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1140例住院患儿中4个年龄组的MP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小于3岁年龄组的CP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Mp+CP的阳性检出率3~7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三者的男女之比分别为1.67:1、2:1和1.76:1。结论:MP和CP感染的年龄有明显提前趋势,男性儿童感染机会明显多于女性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 儿童 肺炎衣原体
下载PDF
中国北方5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40
2
作者 宋淑静 何忠平 +2 位作者 庄辉 闫杰 董庆鸣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 了解中国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中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根据GenBank中 18株HBVS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共同的外引物及其因型特异性内引物 ,对中国北方 5个城市 5 95例CHB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 ,并对A、B、C及B、C混合型各一株... 目的 了解中国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中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根据GenBank中 18株HBVS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共同的外引物及其因型特异性内引物 ,对中国北方 5个城市 5 95例CHB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 ,并对A、B、C及B、C混合型各一株进行测序。结果  5 95例血清标本中 ,A型 8例 ,占 1 4 % ;B型 5 3例 ,占 8 9% ;C型 36 0例 ,占 6 0 5 % ;B、混合型 112例 ,占 18 8% ;A、C混合型 14例 ,占 2 4 % ;A、B混合型 15例 ,占 2 5 % ;A、B、C混合型 6例 ,占 1 0 % ;未分型者 2 7例 ,占 4 5 %。 5城市间在B、C及B、C混合型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份测序结果与PCR基因分型法一致。结论 在 5个城市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 ,B型次之 ,并见各种混合基因型感染 ,各地区在主要基因型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3 649例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广玲 黄林锋 +2 位作者 林少晖 林美珊 陈小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 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 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 3 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HIV 梅毒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广东不同人群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史小楚 刘家璧 +7 位作者 曹志威 谭丽霞 陈添胜 杨念生 李美霞 刘津成 刘连昌 温社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共2页
对广东不同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抗-HCV阳性率正常人群为1.45%(22/1520)。血液透析病人中有输血史的抗-HCV阳性率为89.16%(74/83),无输血史者为60... 对广东不同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抗-HCV阳性率正常人群为1.45%(22/1520)。血液透析病人中有输血史的抗-HCV阳性率为89.16%(74/83),无输血史者为60.71%(17/2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228例吸毒者中,静脉吸毒者的抗-HCV阳性率为65.29%,显著高于非静脉吸毒者(21.50%)。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2.21%(21/172),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卖淫妇女的抗-HCV阳性率为2.38%,略高于正常人群,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显示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吸毒者、职业献血员感染HCV的危险性极高,与国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血途径是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 血清流行病学 调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江苏省2006年新发现感染者的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羊海涛 徐晓琴 +3 位作者 邱涛 还锡萍 胡海洋 郭宏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6-980,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江苏省的亚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传播途径与病毒亚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新发现HIV-1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用EDTA-K3抗凝的全血,提取病毒RNA,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env基因的C2-V3区和gag基因。先用Clustal...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江苏省的亚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传播途径与病毒亚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新发现HIV-1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用EDTA-K3抗凝的全血,提取病毒RNA,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env基因的C2-V3区和gag基因。先用ClustalX对所得序列和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3.1构建进化树和亚型分析。结果:江苏省共发现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C、CRF02_AG、A17种亚型,其中主要流行的亚型是CRF01_AE,占31.6%(24/76);其次为CRF07_BC,占25%(19/76);B亚型占19.7%(15/76)。在异性性传播途径中,共发现CRF07_BC、B、CRF01_AE、C、CRF08_BC5种亚型,其中CRF07_BC、B、CRF01_AE分别占32.6%、23.3%、20.9%。在同性性传播途径中,共存在CRF01_AE、CRF07_BC、B、CRF08_BC4种亚型,主要流行株均为CRF01_AE,占63.6%。在静脉吸毒者中,共发现CRF07_BC、B、CRF01_AE、A1、CRF02_AG5种亚型,CRF01_AE是该类人群的主要流行株,占58.4%。结论:流行于江苏省的HIV-1亚型种类较多;除CRF02_AG和A1亚型外,其余5种亚型均存在于性传播途径中;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1可能是我省HIV-1亚型日趋复杂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新发现的感染者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我国6城市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晓洁 庄辉 +8 位作者 朱万孚 马为民 许诚 徐德忠 鲁晓岚 陈亚洁 魏保勋 娄国强 马廷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8-60,共3页
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对深圳、西安、长春、青岛、杭州和大同6个城市共计1338名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其中甲型占50.4%,乙型、丙型和戊型分别占24.6%、4.4%和8.8%,... 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对深圳、西安、长春、青岛、杭州和大同6个城市共计1338名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其中甲型占50.4%,乙型、丙型和戊型分别占24.6%、4.4%和8.8%,以甲型肝炎所占比重最高.平均发病年龄以甲型最小(23.92岁),依次为乙型(30.05岁)、丙型(33.66岁)和戊型(40.33岁)。甲型和戊型肝炎有—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乙型和丙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甲型和戊型肝炎有肠道暴露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8.5%和31.4%;乙型和丙型肝炎(尤其丙型肝炎)有输血、手术或不洁注射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8.9%和44.1%。甲型肝炎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较高,戊型类似甲型,丙型则类似乙型;戊型肝炎病死率最高(2.5%),依次为乙型(0.9%)、甲型(0.1%)和丙型(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城市
下载PDF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余忠清 胡丽华 刘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 探讨受血者受血前 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方法 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 - HCV、血清抗 - HIV,用 RPR及 TPPA检测受血者受血前梅毒感染。结果  1980 0例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 H... 目的 探讨受血者受血前 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方法 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 - HCV、血清抗 - HIV,用 RPR及 TPPA检测受血者受血前梅毒感染。结果  1980 0例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 HBs Ag阳性者 2 136例 ( 10 .79% ) ,血清抗 - HCV阳性者 5 76例 ( 2 .91% ) ,血清梅毒 ( RPR法及 TPPA )阳性者 16例 ( 0 .0 8% ) ,血清抗 - HIV阳性者 14例 ( 0 .0 7% ) ,其中 HBV、HCV重叠感染 74例 ( 0 .375 % ) ;14例抗 - HIV阳性病例中 ,HIV重叠感染 HCV4例 ( 2 8.5 % ) ,HIV重叠感染 HBV2例 ( 14 .2 8% ) ,HIV和 HCV、HBV三重感染 2例 ( 14 .2 8% )。结论 在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 HIV感染者与 HCV、HBV重叠感染率较高 ,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血者 重叠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重庆地区献血者RhD阴性血型抗原分布调查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芳 黄霞 +5 位作者 毛伟 程磊 黄红莉 林丽芝 夏代全 宋正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99-199,203,共2页
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血型所占比例仅为0.2%~0.5%,属于稀有血型,RhD阴性血型的分布因种族、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了解本地区RhD阴性血型分布,掌握分布规律,有利于及时为临床提供合适的RhD阴性血液,重庆市血液中心自1998年... 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血型所占比例仅为0.2%~0.5%,属于稀有血型,RhD阴性血型的分布因种族、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了解本地区RhD阴性血型分布,掌握分布规律,有利于及时为临床提供合适的RhD阴性血液,重庆市血液中心自1998年以来对志愿无偿献血者开展了RhD抗原的筛查及鉴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HR血型系统 表型 数据收集 重庆
下载PDF
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静 宁桂军 +3 位作者 毛德强 贺园园 颜朝阳 江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5年,三峡库区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 目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5年,三峡库区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7.96%;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PYLL合计为20406.43人年。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河南新乡县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代丽萍 宋春花 +3 位作者 吕全军 聂轶飞 许存州 王凯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2-823,共2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lip)的感染情况,为预防Hp感染和Hp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有上消化道症状或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者及其家庭成员1057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lip)的感染情况,为预防Hp感染和Hp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有上消化道症状或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者及其家庭成员1057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p-IgG抗体。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为77.22%,其中男性为78.16%,女性为76.5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Hp感染率经趋势Y0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25岁~组感染率最高(85.21%)。195对配偶中,一方Hp阳性,其配偶Hp阳性率为92.81%;一方Hp阴性,另一方Hp阳性率为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335,P〈0.01)。结论 新乡县农村居民Hp感染率很高,且有家庭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清流行病学 家庭聚集性
下载PDF
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伟 汤嵩 +1 位作者 罗引珍 蔡振荣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800-802,共3页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血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疆哈汉两民族血脂、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AI和B水平的比较与相关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邹阳春 何秉贤 +7 位作者 胡大一 杨新春 赵新国 李新立 黄定 孟竹 沙根德克 邹高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为了探讨和了解各种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在我国民族间是否也存在差异 ,对新疆地区的汉族居民 911人 (男性 46 6人 ,女性 44 5人 )及哈萨克族居民 773人 (男性 36 0人 ,女性 413人 )随机个体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 /低密度脂... 为了探讨和了解各种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在我国民族间是否也存在差异 ,对新疆地区的汉族居民 911人 (男性 46 6人 ,女性 44 5人 )及哈萨克族居民 773人 (男性 36 0人 ,女性 413人 )随机个体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 (a)及载脂蛋白AI和B进行测定。结果发现 ,与汉族人群比较 ,哈萨克族人群男女均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 <0 .0 0 1)和载脂蛋白AI (P <0 .0 0 1)水平与较低的甘油三酯 (P <0 .0 1,P <0 .0 0 1)、脂蛋白 (a) (均P <0 .0 0 5 )、载脂蛋白B (P <0 .0 0 5 ,P <0 .0 0 1)水平及较低水平的载脂蛋白B/AI值 (P <0 .0 1,P <0 .0 0 1) ;汉族人群有 2 0 .7%的个体载脂蛋白AI低于 1.2g/L ,而哈萨克族人群中只有 9.8%的个体载脂蛋白AI低于 1.2g/L ,汉族人群有 18.6 %的个体载脂蛋白B高于 1.2g/L ,而哈萨克族人群中只有 14.3%的个体载脂蛋白B超过 1.2g/L ;多因素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 :脂蛋白 (a)、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AI值在两民族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血脂、脂蛋白 (a)、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水平存在显著的民族间的差异 ,推测遗传因素可能控制和影响着个体脂代谢过程 ,以致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脂代谢方式并最终影响其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谱 民族 差异 脂蛋白(a) 载脂蛋白AI
下载PDF
重庆地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捷 王永红 +3 位作者 罗蓉 赵庆华 张明军 谢微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和人群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Hp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筛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 ...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和人群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Hp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筛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 912例体检者Hp的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Hp感染的差异;收集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1)通过对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同时,感染组的血清白蛋白低于未感染组。(2)Hp的人群感染率为34.37%(3 750/10 912),其中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33.75%和35.05%(χ~2=2.030,P=0.154)。(3)通过年龄和性别分层,结果显示:60岁之前,男女性别间感染无差异;60岁以后,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0);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和空腹血糖与Hp感染显著相关(P<0.05)。其中,年龄增长和高血糖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浆高水平白蛋白是预防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重庆地区普通体检人群Hp的感染率较高,且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增长的年龄、血浆高水平白蛋白(白蛋白≥48 g/L)和高血糖症与Hp感染显著相关。应开展针对性措施预防Hp感染并进行根治,减少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庄贵华 王学良 +2 位作者 徐慧文 翟样军 吴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8-779,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无 /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 严格筛选无 /弱应答者 40名 ,分肌肉和皮内接种 ,用 3针加倍剂量 (每次 1 0 μg或 2 μg) ,以 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 ,完成 30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 无 /弱应答者复种后...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无 /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 严格筛选无 /弱应答者 40名 ,分肌肉和皮内接种 ,用 3针加倍剂量 (每次 1 0 μg或 2 μg) ,以 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 ,完成 30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 无 /弱应答者复种后 39人产生抗体应答 ;第 30个月 ,肌肉与皮内组仍有 64 7%和 34 8%维持抗体阳性。但无 /弱应答者抗 -HBs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GMT均明显低于正常应答对照 (P <0 0 1 )。无 /弱应答者HBV累积感染率 (单项抗 -HBc阳性 )为 2 5 0 % (肌肉组 1 7 6 % ,皮内组 30 4% ) ,显著高于正常应答对照 2 6 % (P <0 0 1 )。结论 肌肉接种好于皮内接种。无 /弱应答者复种确实能起到改善应答 ,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维持抗体水平的作用 ,但效果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无/弱应答者 复种
下载PDF
ZJU指数筛查对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预测的价值评估:一项基于重庆市体检人群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捷 王永红 +3 位作者 罗蓉 赵庆华 张明军 谢微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通过ZJU指数筛查我院30 826例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及人群分布特点。方法:对体检人群的人体测量学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计算ZJU指数数值。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分组,基于ZJ... 目的:通过ZJU指数筛查我院30 826例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及人群分布特点。方法:对体检人群的人体测量学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计算ZJU指数数值。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分组,基于ZJU指数筛查各组体检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比较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患病率的差异。结果:130 826例研究对象中,基于ZJU指数计算所得NAFLD的患病率为34.83%,其中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40.53%vs.29.26%,χ~2=431.440,P=0.000);2在男性人群中,NAFLD最低患病率为21.67%,分布于<30岁年龄段;最高患病率为49.90%,分布于50~59岁年龄段,总体患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_(trend)=0.000);3在女性体检人群中,NAFLD最低患病率为8.86%,分布于<30岁年龄段,最高患病率为58.70%,分布于≥70岁年龄段,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P_(trend)=0.000)。结论:我院体检人群NAFLD的总体患病率为34.83%。其中,男性人群为40.53%,女性人群为29.26%,且患病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U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肝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抗体反应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争论 李河民 +7 位作者 荆庆 吴小音 钟熙 王佑春 时景璞 尹爱红 杨超美 张华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25-1426,共2页
目的 观察多批次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儿童的抗体反应。方法  1994~ 1999年 ,按 0 ,1,6月和 0 ,1,2月免疫程序 ,分别应用 10批和 3批国产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 12 10和 3 54名 6~ 12岁儿童 ,观察免后 1年抗体反应 ,... 目的 观察多批次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儿童的抗体反应。方法  1994~ 1999年 ,按 0 ,1,6月和 0 ,1,2月免疫程序 ,分别应用 10批和 3批国产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 12 10和 3 54名 6~ 12岁儿童 ,观察免后 1年抗体反应 ,并分别进行 2~ 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按 2种免疫程序、应用 10批疫苗免疫的 17组儿童在完成全程免疫后 1个月 (T7)时 ,抗体阳转率均高于 90 % ,抗体滴度范围在 96 0 4~ 619 0 1U /L之间 ,0 ,1,6和 0 ,1,2组抗 -HBs阳转率均值分别为 97 3 4 %和 99 13 % ,无、低应答率为 2 66%和 0 87%。免后抗体阳转率下降速率慢 ,抗体滴度下降快 ,但均在首针免后 3~ 5年保持一个稳定水平。 0 ,1,6组抗体峰值几何均值(GMT)显著高于 0 ,1,2组 (3 0 5 2 7;115 0 5U/L ,P <0 0 1) ,但免后 3~ 4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 0 ,1,6组抗体持久性优于 0 ,1,2组 (P >0 0 5)。结论 国产酵母乙肝疫苗生产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疫苗 乙型肝炎 抗体滴度
下载PDF
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成果 罗兴建 +1 位作者 肖邦忠 罗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94-2596,共3页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血清学特征,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三峡库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血吸虫血清感染情况。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 416人,其血...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血清学特征,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三峡库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血吸虫血清感染情况。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 416人,其血清学阳性率为3.04%,返乡人员阳性率(4.04%)高于疫区来渝人员(1.76%)(χ2=6.15,P<0.05);区县阳性率以云阳、万州、开县为最高,超过4%。血清阳性率以50岁以上组最高,为5.38%。来自非流行省未发现阳性,传播阻断省血清阳性率(1.33%)低于流行省(3.60%)(χ2=4.05,P<0.05)。流动人员主要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分别占33.40%、17.44%、10.52%;血清阳性率以江西、江苏、湖北最高,均超过4%。结论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存在血吸虫感染情况,主要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流动人口 血吸虫 血清流行病学
下载PDF
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体内抗核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志刚 秦江梅 +4 位作者 陈波 杨军 周婷 李宏 周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分析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探讨自身抗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及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ed immunofluorescence IIF)检测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 目的:分析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探讨自身抗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及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ed immunofluorescence IIF)检测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ANA。结果: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与对照组比较:AN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28.91,P<0.05;χ2=17.25,P<0.05)。哈萨克族对照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对照组(χ2=5.71,P<0.05)。两民族ANA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各组女性ANA阳性率均高于男性。两民族病例组比对照组在ANA荧光模型、靶抗原细胞定位上显示出更加丰富的荧光模式,食管癌组抗核仁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组(χ2=4.68,P<0.05;χ2=9.32,P<0.05)。结论: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血清的ANA与正常人生理性ANA不同。两民族正常人的ANA也不同,存在民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哈萨克族 食管癌 抗核抗体
下载PDF
广东省不同人群SARS病毒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晖 黄吉城 +5 位作者 方苓 李杰 刁丽梅 颜瑾 鄢心革 邓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 对不同人群进行SARS IgG抗体水平检测 ,分析SARS流行规模和特征 ,评价暴露的危险性 ,了解人数中是否存在SARS病毒隐性感染 ,为寻找SARS病毒传染源提供线索。方法 抽取 770 8份不同人群标本 ,按临床症状和暴露因素分为临床确诊SAR... 目的 对不同人群进行SARS IgG抗体水平检测 ,分析SARS流行规模和特征 ,评价暴露的危险性 ,了解人数中是否存在SARS病毒隐性感染 ,为寻找SARS病毒传染源提供线索。方法 抽取 770 8份不同人群标本 ,按临床症状和暴露因素分为临床确诊SARS病人、病人或污染物的接触者、普通健康人群和动物销售人员 4类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进行SARS IgG抗体检测 ,用免疫荧光法 (IFA)复核 ,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2 7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抗体阳性率为 6 6 9% ;密切接触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SARS病人或其污染物的密切接触者抗体阳性率为 0 88% ;动物销售人员为 13 4 % ;野生哺乳动物销售者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动物销售者 ,普通健康人群未检出抗体阳性。低年龄健康人群ELISA检测阳性率为 2 0 6 % ,高于总体水平。结论 人群总体抗体水平很低 ,普通健康人群无SARS冠状病毒抗体 ,但可能存在某种可与SARS冠状病毒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有无接触史是影响抗体阳性率的重要因素 ;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抗体 影响因素 隐性感染
下载PDF
江苏省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亮 刘社兰 +2 位作者 朱凤才 鲍倡俊 梁祁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阳性率 血清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