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8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科普在青少年育人体系中的成效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李国辉 王新慧 +3 位作者 何烜 胡菲桐 魏子烨 李天祥 《天津科技》 2024年第S01期14-17,共4页
中医药科普是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途径。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植物园科普基地的中医药科普工作,分析工作中的困境与思考,从统筹推动中医药科普、加强中医药院校核心引领作用、构建课程体系、共建... 中医药科普是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途径。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植物园科普基地的中医药科普工作,分析工作中的困境与思考,从统筹推动中医药科普、加强中医药院校核心引领作用、构建课程体系、共建多元师资、助建实践阵地等方面提出契合青少年群体成长的科普应对策略,探索落实“双减”政策和丰富青少年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科普 青少年育人体系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照护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孔夏 孟娣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86-791,共6页
目的 对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照护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1-2023年发表的老年人慢性病照护领域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 目的 对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照护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1-2023年发表的老年人慢性病照护领域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文献676篇,年度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共形成5个主要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为各高校及其附属机构,合作分散;关键词突现和聚类分析显示,高频关键词主要为照顾者、慢性病、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等,较大的聚类分别为失能老人、脑卒中、影响因素、医养结合、长期照料等。结论 老年人慢性病照护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团队与机构的合作有待加强,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老年慢性病照护者群体照护负担和患者长期照护需求,创新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水平能力提升将是未来学者们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照护 CITESPACE 老年人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3
作者 王钦 孙金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健康管理与国家思想政治内容密切相关。作为医学院校,政治合格在人才培养上占首要地位。分别从思政内容融入“健康管理学”课程的需求与特点、思政内容融入“健康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思路、“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构建、课程思... 健康管理与国家思想政治内容密切相关。作为医学院校,政治合格在人才培养上占首要地位。分别从思政内容融入“健康管理学”课程的需求与特点、思政内容融入“健康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思路、“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探讨“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引导学生在健康管理实践过程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中医药健康科普信念模式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教亦 孙世运 何富乐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推动建设适合于当代社会现状和公民特征的中医药科普环境,有助于中医药科学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道路上发挥更关键的作用。文章在深度剖析当前中医药科普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从政府部门、媒体平台、医疗机构、社会群众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反... 推动建设适合于当代社会现状和公民特征的中医药科普环境,有助于中医药科学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道路上发挥更关键的作用。文章在深度剖析当前中医药科普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从政府部门、媒体平台、医疗机构、社会群众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反思,提出适应当下社会情况的中医药科普模式应当以“健康信念模型”为核心,以获取真知、以知化信、知行合一为渐进阶段,运用知识-信念-行为模式,通过以意识建立、态度培养、信念形成为中心思想的具体措施,对人们接受科普教育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和改变,最终使中医药科普走近公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科普 健康信念 知信行模式 健康促进
下载PDF
高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探讨——以重庆医科大学众创空间团队教育实践为例
5
作者 赵勇 苏雨 +4 位作者 徐旗 胡志川 黄琪 程聪 张帆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高校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方面可以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3个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同时搭建多种健康教育平台,为促进高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条件。本文基于... 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高校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方面可以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3个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同时搭建多种健康教育平台,为促进高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条件。本文基于国家政策需求和前期工作经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健康教育 探讨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医院管理创新宣传工作实践及探讨
6
作者 包丽娟 蔡钰 刘耀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8期247-251,共5页
医院的宣传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展医院的业务,还能够向社会传播科学、合理的日常医疗护理知识。医院作为传播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核心阵地,其宣传工作也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由此,本... 医院的宣传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展医院的业务,还能够向社会传播科学、合理的日常医疗护理知识。医院作为传播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核心阵地,其宣传工作也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由此,本文讨论了新媒体时代医院管理工作中,创新宣传工作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医院 管理 宣传 实践分析
下载PDF
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诊断分析
7
作者 赵开栋 沈宇峰 +1 位作者 张郦贇 龚敏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社区需优先解决的卫生健康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现况资料和居民健康资料,分析社区卫生健康问题。结果 :静安寺街道的人口老龄化率达到35.... 目的 :分析社区需优先解决的卫生健康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现况资料和居民健康资料,分析社区卫生健康问题。结果 :静安寺街道的人口老龄化率达到35.2%,在全区14个街镇中处于高位,且高于全市23.4%的比例(P <0.05)。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四大类疾病是静安寺街道社区居民前四位的死因疾病。静安寺街道医疗卫生资源丰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千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0.95,高于本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2025年达到0.45左右的目标(P <0.05)。静安寺商圈楼宇林立,数量庞大的白领人群的医疗卫生需求,成为社区主要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结论 :静安寺街道社区结构呈现多元化,既是一个人口深度老龄化社区,又是楼宇林立、白领人群众多的城市核心商圈。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卫生健康需求,要充分发挥街道内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全专结合”医疗服务和“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运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白领等重点人群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向机关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功能社区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诊断 老龄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下载PDF
军队某医院十年体检总检工作中的风险防控
8
作者 张文秀 张冉 +4 位作者 刘敏 司海瑞 常晓琳 冯敏娟 张亚娟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30-633,共4页
为了防范大批量人员体检中漏诊和误诊的风险,总检把关至关重要,把好高危人群的筛查关、危急值管理关、各分科数据核对关、穿插批量体检质量关,做到各个体检环节的无缝衔接,进而形成在体检工作运行中由总检正向带动和疑点反馈纠错的机制... 为了防范大批量人员体检中漏诊和误诊的风险,总检把关至关重要,把好高危人群的筛查关、危急值管理关、各分科数据核对关、穿插批量体检质量关,做到各个体检环节的无缝衔接,进而形成在体检工作运行中由总检正向带动和疑点反馈纠错的机制,促进整个体检质量和精准度的提高,有效防止和化解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总检 风险
下载PDF
重新评估献血者ALT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95
9
作者 季阳 王迅 +1 位作者 郑忠伟 蔡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检测 肝炎 替代试验 献血者
原文传递
浅析体检总检工作中的风险防控
10
作者 张文秀 张冉 +2 位作者 常晓琳 冯敏娟 张亚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6期110-113,共4页
为了防范在大批量体检中漏诊和误诊的风险,总检把关至关重要。把好系统性的分析关、复杂性的甄别关、准确性的核对关和紧急时的质量关,做到各个体检环节的无缝衔接,进而形成在体检工作运行中由总检正向带动和疑点反馈纠错的机制,促进整... 为了防范在大批量体检中漏诊和误诊的风险,总检把关至关重要。把好系统性的分析关、复杂性的甄别关、准确性的核对关和紧急时的质量关,做到各个体检环节的无缝衔接,进而形成在体检工作运行中由总检正向带动和疑点反馈纠错的机制,促进整个体检精准度的提高,有效地防止和化解漏诊和误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总检 风险防控 反馈机制
下载PDF
新时期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要求
11
作者 周子越 《中国农村卫生》 2023年第6期38-41,共4页
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是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升能力的建设工作,能力建设一直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国内与国际上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现状和能力标准研究,综述了健康中国建设对健康教育提出新要求后,根据出台的政策和... 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是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升能力的建设工作,能力建设一直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国内与国际上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现状和能力标准研究,综述了健康中国建设对健康教育提出新要求后,根据出台的政策和我国对健康教育专业能力领域界定的标准,对我国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进行阐述,分析并总结了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最后,结合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下一步加强能力建设的工作建议,为工作中提高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的人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新时期 能力建设 健康中国
下载PDF
临床供血急剧上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肖洁 朱国标 +2 位作者 彭涛 甘新宇 宋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8-1069,共2页
2004年以来,血液预警信号在全国多个地区频繁出现,并逐渐加重,部分地区临床用血持续紧张。为抑制用血量过快上涨,各地相继出台了多种限制用血的措施,但仍难满足用血需求。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血液管理 血荒
原文传递
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和ELIS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林诗雅 王淏 +4 位作者 李仲平 梁浩坚 谢君谋 肖韶英 郑优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分析2015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和ELISA的筛查结果,探讨NAT和ELISA并行的血液筛查模式下,两种检测方法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平行应用的血液筛查模式... 目的分析2015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和ELISA的筛查结果,探讨NAT和ELISA并行的血液筛查模式下,两种检测方法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平行应用的血液筛查模式,对2015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病毒核酸进行筛查。核酸初检阳性标本取其血袋血浆进一步做核酸鉴别实验。对HIV-1 RNA鉴别阳性、ELISA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中心2015年核酸检测标本合计300 250例,其中初检阳性2 874例,总阳性率0.96%;核酸初检单阳性628例,单阳性率0.21%;鉴别阳性数129例,总阳性率20.58%,鉴别阳性中127例HBV、2例HIV,未发现HCV阳性,其中1例HIV-1 RNA单阳性随访标本送广州市疾控中心经确证为阳性。酶免HBV、HCV和HIV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显示:核酸与酶免HBV、HCV和HIV检测均为阳性共2 204例,2 333例HB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78%(1 829/2 333)核酸阳性;343例HC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66%(226/343)核酸阳性;92例HI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全部为核酸阳性。酶免单试剂阳性标本中6%(57/901)为核酸阳性,94%(844/901)为核酸阴性。酶免双试剂阳性中核酸阳性比例大于酶免单试剂阳性(P<0.05)。结论核酸检测能更进一步缩短输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发现隐匿性病毒感染,核酸和酶免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检 隐匿性HBV感染 窗口期 无偿献血
下载PDF
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怡巍 周萍 +3 位作者 熊倩 黄彬洋 刘晓瑞 何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预住院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15例和观察组2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处理,观察组实施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诊疗流程、微信教育、术前准备的无... 目的探讨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预住院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15例和观察组2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处理,观察组实施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诊疗流程、微信教育、术前准备的无缝隙管理。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缺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预住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前准备缺失率,提高术前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手术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手术患者 预住院 微信无缝隙管理 院前管理 术前准备
下载PDF
全国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终期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建国 王立英 +3 位作者 李江虹 郝阳 李雨波 李方波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4期210-216,共7页
目的 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健康教育干预 ,提高目标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减少目标人群因生产和生活性接触疫水的行为 ,促进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在项目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随机抽样调查的方... 目的 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健康教育干预 ,提高目标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减少目标人群因生产和生活性接触疫水的行为 ,促进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在项目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基线调查比较干预后目标人群知识、态度等指标 ,疫水接触行为采用追踪记录法和现场观察法。结果  1998年黄陂县全国试点目标人群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等指标均达到85 %以上 ,≤ 15岁低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查病阳性率明显比高年龄组人群低 ;1998年项目省试点县终期评估抽样调查人群相关知识及格率明显提高 ,人群减少接触疫水行为正确率显著增加。结论 以健康教育广泛传播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不仅能增强目标人群的血防意识 ,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 ,还能有效地促进实施周期性化疗 ,环境局部灭螺、安全供水和粪便管理等防治血吸虫病综合措施。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控制血吸虫病的一种主要措施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终期评价 中国 试点干预模式
下载PDF
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0
16
作者 高勇 王黎 +2 位作者 马杰 范亚欣 梁晓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和改进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唐山启奥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2011~2015年在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和改进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唐山启奥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2011~2015年在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地区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男性献血者始终多于女性,且男女献血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63.2%VS 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平均年龄增加2.5岁(P<0.01)。在2011~2015年,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呈逐渐降低趋势(49.2%VS 38.7%,P<0.01);>25~35岁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VS25.9%,P>0.05);>35~45岁和>45岁2个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均逐渐升高(17.2%VS 21.6%,P<0.01;7.5%VS 13.8%,P<0.01)。街头献血者比例逐年下降(82.4%V S 72.8%,P<0.01),团体献血者比例逐年上升(17.6%V S 27.2%,P<0.01)。结论大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应根据无偿献血人群的特征,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教育,制定合理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性别 年龄 街头献血 团体献血
下载PDF
2010~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黎世杰 冯凡凡 +5 位作者 陈锦艳 梁燕梅 邓学成 吴蕾 蓝琴 戎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2010~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充足、安全的血液招募和保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NAT法对1 553 37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筛查,二者均为阳性的标本送CDC确认,经确认试验为阳性者即...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2010~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充足、安全的血液招募和保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NAT法对1 553 37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筛查,二者均为阳性的标本送CDC确认,经确认试验为阳性者即为HIV阳性,对此部分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1 553 378份标本中,共检出460例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29.6/10万。感染数及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男性感染率(42.0/10万)远高于女性感染率(5.2/10万)。不同年龄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6~35岁、18~25岁、36~45岁、46~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其他感染者共有103例,占比22.4%,其中以合并梅毒、丙肝、乙肝为主。初次献血人群阳性率32.9/10万高于再次献血阳性率24.6/10万;且再次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递增趋势。个体献血人群感染率49.0/10万高于团体献血人群感染率8.6/10万。全血献血人群感染率31.2/10万高于成分献血人群感染率3.4/10万。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以男性、个体、初次及全血献血者感染率较高。为降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应针对不同献血者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感染 再次献血者 合并感染
下载PDF
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酶免联合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林俊填 刘知华 +3 位作者 何其通 杨富燕 余玉婷 伍伟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分析2014~2016年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和血液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联合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对2014~2016年... 目的分析2014~2016年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和血液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联合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对2014~2016年佛山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血液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不合格率为3.74%,其中常规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97%)、HBs Ag(0.91%)、抗-TP(0.35%)、抗-HCV(0.34%)和抗-HIV(0.18%);NAT不合格率为0.25%,呈逐年减少的趋势,6人份混样的NAT试剂筛查效率明显高于24人份混样检测。结论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ALT和HBsAg,梅毒、HCV等感染人群各占一定比例,抗-HIV阳性率呈逐年递增态势。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加强献血前健康检查与咨询,并选用更灵敏、特异的血液筛查技术,最大限度防止传染病经血传播,确保输血安全;同时血站应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酶联免疫法 核酸检测技术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欣欣 蒋奔 +1 位作者 宁一明 骆群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 观察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以保证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 分别检测观察组(连续固定采集血小板时间大于1年,每次间隔15~20d)与对照组(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 目的 观察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以保证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 分别检测观察组(连续固定采集血小板时间大于1年,每次间隔15~20d)与对照组(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超过1年)采血前后的血常规、TEG常规指标(R值、K值、α角、MA值)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采血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PV、PDW均增大(P〈0.05),而PLT及TEG各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PDW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对照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结论 频采献血者MPV、PDW均增大,但其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即频采不会损害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可以保证血小板输注疗效,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 血常规
下载PDF
上海地区抗-HCV反应性献血者随访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谢云峥 杨军 +3 位作者 周国平 赵勤英 张影仁 郑岚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对抗-HCV反应性献血者进行随访以分析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途径。方法随机对上海地区52名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献血间隔6个月后随访,使用4种采供血机构常用的抗-HCV ELISA试剂检测,对于抗-HCV反应性标本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 目的对抗-HCV反应性献血者进行随访以分析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途径。方法随机对上海地区52名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献血间隔6个月后随访,使用4种采供血机构常用的抗-HCV ELISA试剂检测,对于抗-HCV反应性标本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同时使用罗氏cobas Taqscreen MPX核酸检测试剂(NAT)单人份检测;3~6个月后进行第2次随访,开展相同实验。结果 2次随访研究发现,52名献血者中,39名(75%)献血者4种抗-HCV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名(25%)献血者4种抗-HCV试剂至少有1种试剂检测结果为反应性,与原抗-HCV试剂检测结果相同,且S/CO数值保持基本一致,13名抗-HCV反应性献血者中有1名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为阳性;52名献血者NAT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献血者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经过至少6个月间隔,使用包含原抗-HCV在内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阴性,同时NAT检测阴性者可恢复献血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CV 随访研究 假阳性 献血者归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