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科达Infinity直线加速器配置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祥 刘娟 +2 位作者 吕小平 王文保 闫婧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本文分析了医科达infinity直线加速器XVI、多叶光栅及治疗床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探讨了其维修方法,为直线加速器的维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医科达infinity直线加速器 故障维修 XVI MLC 治疗床
下载PDF
集中管理模式下排队论M/M/C模型输入数据精度对监护仪配置数量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2
作者 谢峰 王宇坤 +3 位作者 王晓龙 侯艺威 郭米嘉 白玫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4期97-101,150,共6页
目的研究集中管理模式下排队论M/M/C模型输入数据选取精度对监护仪合理配置数量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医嘱时长作为监护仪实际使用时长,按照11个病区合并计算(组别1)、内外科分别合并计算(组别2)、... 目的研究集中管理模式下排队论M/M/C模型输入数据选取精度对监护仪合理配置数量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医嘱时长作为监护仪实际使用时长,按照11个病区合并计算(组别1)、内外科分别合并计算(组别2)、各病区独立计算(组别3)设立对比组别,建立排队论M/M/C预测模型,结合护理要求和排队系统等待时长曲线推测监护仪配置数量预测区间,分别对比3个组别的预测区间与实际配置数量差异值。结果组别1模型预测差值最大(最大差值为7.84台,最小差值为2.45台),组别2模型预测差值次之(最大差值为6.73台,最小差值为2.27台),组别3模型预测差值最小(仅有4个病区存在差异,差值为1或3台)。3组差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768,P<0.001),组别3模型预测差值与组别1和2的模型预测差值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别1和2模型预测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输入数据选取精度因素对排队论M/M/C模型预测准确性具有一定影响,各医疗机构在利用排队论模型测算配置数量时,应尽量提高数据选取精度,按最小病区单元选取输入数据,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浮动实际配置数量,提升配置数量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管理 数据选取精度 排队论 M/M/C模型 合理配置数量 监护仪 预测差异
下载PDF
磁性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设计及动物实验
3
作者 张莉 张苗苗 +4 位作者 万嘉辉 湛启瑞 吕欣 吕毅 严小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为提高港针穿刺成功率,设计磁性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Magnetic Total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MTIVAP),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根据磁锚定技术原理,通过在静脉输液港的港体中嵌入磁环,设计与之匹配的磁性定位装... 目的为提高港针穿刺成功率,设计磁性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Magnetic Total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MTIVAP),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根据磁锚定技术原理,通过在静脉输液港的港体中嵌入磁环,设计与之匹配的磁性定位装置,并完成MTIVAP的产品雏形设计。以4只比格犬为动物模型,在其颈部植入MTIVAP,5名实验人员分别在每只实验犬中进行港针穿刺10次,统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验证MTIVAP在定位穿刺中的可行性。结果借助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了MTIVAP的产品雏形制备。4只比格犬颈部均顺利植入MTIVAP。采用磁性定位装置后,在200次的穿刺过程中,港针一次性插入成功率达99.5%,操作体验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MTIVAP的磁锚定设计方案能简化并显著改善港针的穿刺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锚定技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港针 穿刺 磁环 比格犬
下载PDF
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及评价方法探索
4
作者 吴萍 荣瑶 +4 位作者 李东 董硕 张文龙 花城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2期96-100,112,共6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探索该类设备的临床可用性评价方法。方法基于操作任务以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专家权威...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探索该类设备的临床可用性评价方法。方法基于操作任务以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专家权威系数和评价指标权重获得各评价指标的量化评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临床实操技师或医师对PET/CT可用性的评价打分。结果完成可用性问卷评分67份,总体可用性评分为93.99分,最高得分为PET无源质控指标,得分94.66分,最低为球管预热接口指标,得分92.84分,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备可用性良好。结论基于设备主要操作任务及使用场景建立的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评价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通过建立专家库、计算专家权威系数、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方式获得的调查问卷评分为探索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提供了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临床可用性 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医疗设备
下载PDF
手持式绳驱动微创手术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夹持力估计
5
作者 冯庆敏 陈钰 +4 位作者 李帅 胡樱子 刘永志 谢勤岚 刘胜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针对微创手术机器人末端器械进入人体后接收由钢丝绳传递的电机动力时,其动力学模型较难获取的问题,对绳驱动微创手术机器人动力学进行建模和仿真。方法首先对手持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绳驱动结构进行绳轮传动系统的分析,得到驱动轮力... 目的针对微创手术机器人末端器械进入人体后接收由钢丝绳传递的电机动力时,其动力学模型较难获取的问题,对绳驱动微创手术机器人动力学进行建模和仿真。方法首先对手持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绳驱动结构进行绳轮传动系统的分析,得到驱动轮力矩与从动轮力矩之间的关系,再对微创手术机器人的末端关节结构进行简化并进行动力学建模。针对建立的绳驱动微创手术机器人完整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对绳驱动微创手术机器人进行仿真分析和夹持力测试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理论驱动力矩与仿真的驱动力矩基本相同。在夹持力测试实验中,将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得出模型的最大误差为0.265 N(1.5%),表明本研究模型在提高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本研究模型解决了绳驱动手术机器人由于钢丝绳的特殊性质导致的建模困难等问题,为主从一体式手持手术机器人夹持力感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手术 手持式手术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仿真分析 绳驱动 夹持力估计
下载PDF
便携式负压隔离舱的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任章霞 钱亮 +4 位作者 陈静 杨发毅 黄松涛 杨宁 杨景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2期13-18,23,共7页
目的设计研发一种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便携式负压隔离舱,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患者转运和野外救护。方法以透明聚氯乙烯(PVC)为材料,以充气气肋作为舱壁支撑结构并与充气睡垫形成拱形隧道舱体,以气密拉链控制开闭;将集成控制器与舱... 目的设计研发一种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便携式负压隔离舱,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患者转运和野外救护。方法以透明聚氯乙烯(PVC)为材料,以充气气肋作为舱壁支撑结构并与充气睡垫形成拱形隧道舱体,以气密拉链控制开闭;将集成控制器与舱内压力传感器、排气管和进气管相连,使实时压力检测数据反馈到集成控制器,调节进气量与排气量以维持负压。空气过滤器对舱内排出气进行高效空气过滤。结果舱内负压范围为-20~-30 Pa,生成工作负压耗时32 s,经空气高效过滤后排出气体中≤0.3μm粒子的过滤率为99.97%,舱内最大噪音为52.9 dB,锂电池续航时间为12.6 h。结论本装置具有重量轻、操作简单、启动快速、携带方便、射线可穿透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应急状态下的患者转运、大型物理检查和战场单兵救治场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负压隔离舱 充气式 呼吸道传染病 高效空气过滤器 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注射泵临床使用有效性评价研究
7
作者 董晶 马海红 +3 位作者 代洪然 秦龙 张玉琪 王华枝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对注射泵的主要有效性评价功能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反映其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性能表现,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3种品牌(M、F、L)注射泵共计37台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对注射泵的主要有效性评价功能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反映其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性能表现,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3种品牌(M、F、L)注射泵共计37台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立的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分别在5、25和50 mL/h 3种流速下,获得注射泵出第1滴液的时间和响应时间来测试注射泵快速启动的性能差异,计算流速平均值、相对示值误差和示值重复性来测试注射泵注射精度的性能差异;分别在5、10和15 mL/h 3种流速下,获得注射泵的流速波动下限和间歇时间来测试注射泵联机中继的性能差异。结果在快速启动功能方面,设定流速越大,注射泵出第1滴液的时间和响应时间越短,且在3种流速下,M品牌注射泵出第1滴液的时间和响应时间都最短(P<0.05)。在注射精度功能方面,在3种流速下,M和L品牌的流速控制性能和示值稳定性都显著优于F品牌(P<0.05)。在联机中继功能方面,人工模拟联机中继功能导致的流速波动下限和间歇时间差异显著(P<0.05),且设定流速越大,实时流速从下降到恢复设定值需要的间歇时间就越短。另外,M品牌的自动联机中继功能可有效解决前序泵与后序泵中继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流量抖动或间断,但有瞬时流速上升,相对能够保证药物流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结论使用正确的基于RWD的注射泵临床使用评价方法不仅能够规范临床应用行为,还能够为注射泵的评价、准入/淘汰和集中采购/价格谈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 注射泵 临床使用有效性评价 快速启动 注射精度 联机中继
下载PDF
预警控制措施在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武艳云 王平 +1 位作者 庄海峰 张琦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预警控制措施在手外伤移植再植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8例手外伤行游离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患者,通过标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外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预警控制措施在手外伤移植再植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8例手外伤行游离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患者,通过标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外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预警控制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血管危象发生率、手外伤移植再植成活率、生活质量等的变化。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移植再植成活率较高,SF-36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警控制措施在降低手外伤移植再植术后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应用中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最大限度避免血管危象发生,提升移植再植成活率,对促进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再植 血管危象 发生率 预警控制 手外伤
下载PDF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动态调整管理研究
9
作者 华婷 沈云明 +4 位作者 苏畅 鲍莉 孟羽飞 张林灵 郑焜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构建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动态调整管理体系,以实现医用耗材合理合规使用的精细化监管。方法:分析医用耗材管理现存问题,从制度建立、分级管理、细化分类、公告管理、强化试用和规范合同6个维度构建医用... 目的: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构建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动态调整管理体系,以实现医用耗材合理合规使用的精细化监管。方法:分析医用耗材管理现存问题,从制度建立、分级管理、细化分类、公告管理、强化试用和规范合同6个维度构建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动态调整管理体系。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在用的149大类医用耗材,采用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动态调整管理体系对医用耗材供应调整前后的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和卫生材料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动态调整后,149大类医用耗材根据试用流程有32大类(占21.48%)进行了调整;根据分类目录有14大类(占9.40%)进行了二级目录优化,有85大类(占57.05%)缩减了产品品牌,有8大类(占5.37%)涉及停用处理。2023年在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均增加的前提下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由2022年的8.02%降至7.29%,卫生材料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由2022年的15.38%降至14.17%,累计降低医用耗材成本737万元,占医用耗材支出的4.1%。2022年和2023年医用耗材的线上采购率分别为93.05%和94.34%,呈上升趋势。结论: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动态调整管理体系应用能够降低医院耗占比,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效率,降低医用耗材采购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 医用耗材 供应目录 动态调整 耗占比
下载PDF
一种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雷娟 柯丹 +6 位作者 陈飞 梁文丽 蒋敏 张莹 张倩 来娟 张亚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比较传统经验式消毒方法 (对照组)和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消毒方法 (观察组)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消毒... 目的 探讨使用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比较传统经验式消毒方法 (对照组)和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消毒方法 (观察组)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消毒范围规范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消毒范围规范率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消毒范围规范、安全性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消毒 校准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下载PDF
物联网及临床服务的DSA设备使用合理化探索
11
作者 杨捷 任晓敏 张金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使用合理化平台建设实践,解决DSA设备使用中的配置不合理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采用物联网和数据集成技术,实现DSA设备运行使用数据与临床...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使用合理化平台建设实践,解决DSA设备使用中的配置不合理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采用物联网和数据集成技术,实现DSA设备运行使用数据与临床数据的深度融合,构建DSA设备合理使用知识库。同时,利用软件工程技术开发知识库,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结果经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发现南北院区DSA设备存在使用不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实施成效显著,不仅有效缓解了南院区的DSA设备使用的压力,也提高了北院区的DSA设备使用率(日均工作时长由原来的4.64 h提升至7.19 h),有效缩短了患者预约时长(南院区预约时长同比下降21.86%,北院区预约时长同比下降20.51%)。结论该研究通过基于物联网的DSA设备使用合理化平台建设实践,不仅成功探索了DSA设备使用合理化的方法,也为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医疗设备管理 知识库
下载PDF
江苏省某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策略研究
12
作者 唐茜 李坤 +1 位作者 韦芳 张玲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国考”评价指标的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的策略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基于“国考”评价指标的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的策略实施前,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和投诉事件发生率(2023年1月... 目的:研究基于“国考”评价指标的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的策略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基于“国考”评价指标的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的策略实施前,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和投诉事件发生率(2023年1月至6月)和实施后(2024年1月至6月)的差异。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均与策略实施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国考”评价指标的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策略的实施可提高门诊预约诊疗率,缩短预约后等待时间,促进门诊服务效率的提升,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服务 评价指标 流程优化 国考
下载PDF
住院≥30天的出院患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陶源 狄佳 +1 位作者 杨彧 曹玲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1期53-58,62,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30天出院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住院天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全部出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对其中7 294例住院≥30天患者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单因... 目的: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30天出院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住院天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全部出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对其中7 294例住院≥30天患者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住院≥30天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男性、年龄、疑难或危重、转科、院内感染、急诊入院、医嘱转院和下转是患者住院≥30天的共同危险因素,非医嘱离院、医保病人和完成临床路径是住院≥30天的共同保护因素。对于手术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医嘱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也是危险因素。对于非手术患者,抢救、其他医疗机构转入也是危险因素。结论:医疗机构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全流程管控、优化诊治流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时间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机接口研究的知识组成与趋势分析
14
作者 严舒 陈娟 +1 位作者 卢岩 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学科与知识组成及变化趋势,为领域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跨领域合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计算领域学科交叉指标,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趋势判断。结果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学科丰富度持... 目的通过分析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学科与知识组成及变化趋势,为领域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跨领域合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计算领域学科交叉指标,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趋势判断。结果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学科丰富度持续上升,不同学科的知识浓度不同。医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工程技术和生理学是知识组成的主要来源学科,其中医学和心理学占比有所下降,而计算机科学的占比显著上升,人文社科学科知识内容涉及较少。结论受人工智能等方面技术突破的影响,脑机接口的研究已从基础机理研究向技术开发与算法迭代转变,计算机学科和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在本阶段凸显,是跨学科知识架构的关键。在未来随着技术向临床转化与产品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临床科学与社会学或将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学科交叉 人工智能 跨领域合作 引文分析
下载PDF
入院服务中心在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中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宋慧 周静 +4 位作者 赵曼 林华 郑瑞强 李小芳 石函宁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估入院服务中心对减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减少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 目的:评估入院服务中心对减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减少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入院服务中心成立前后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入院服务中心功能拓展前,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略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003天/月(P=0.800);功能拓展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立即下降0.173天(P=0.263),9个月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每月下降0.048天(P=0.002)。结论:开设入院服务中心并拓展其服务功能,可优化患者入院前就医流程,有效缩短外科科室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服务中心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体系在生命支持设备中的管理价值研究
16
作者 王旭 钟杰 +1 位作者 龚敏 刘麒麟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目的:基于医疗卫生技术评估(HB-HTA)理论构建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指标体系,探讨其在生命支持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HB-HTA理论从设备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和经济性4个维度建立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灰... 目的:基于医疗卫生技术评估(HB-HTA)理论构建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指标体系,探讨其在生命支持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HB-HTA理论从设备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和经济性4个维度建立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进行数据量化处理和决策优化评估,对设备进行配置决策评估与管理。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在用的149台生命支持设备,将2022年1月至12月配置管理的138台设备采用专家评审配置管理模式开展配置决策,2023年1月至12月配置管理的143台设备(含专家评审配置管理模式132台)采用HB-HTA理论的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指标体系(HB-HTA配置管理模式)开展设备配置决策管理。对比两种配置管理模式的设备配置项目目标预测评估值、HB-HTA绩效达成比率以及参与设备管理的46名临床科室人员、15名设备科人员和11名其他科室人员管理水平考核成绩。结果:采用HB-HTA配置管理模式进行配置决策的心脏支持设备、呼吸支持设备、麻醉支持设备及其他支持设备配置项目的目标预测评估值分别为0.65±0.22、0.68±0.16、0.70±0.15和0.58±0.20,均高于专家评审配置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3.585、4.152、3.247,P<0.05);配置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和经济性平均绩效达成率均值分别为(97.29±1.65)%、(96.19±2.08)%、(95.82±2.29)%和(94.92±2.29)%,均高于专家评审配置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2.377,2.753,2.951,P<0.05)。参与设备管理的72名科室人员对采用HB-HTA配置管理模式进行配置决策的生命支持设备配置项目管理水平考核成绩分别为(93.24±3.12)、(95.35±3.22)和(95.78±1.82)分,均高于专家评审配置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0、2.435、2.404,P<0.05)。结论:HB-HTA理论的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决策指标体系应用,能够全面分析设备配置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和经济性,提高生命支持设备配置项目申报的科学性,改善生命支持设备配置项目实施的目标达成度,提升生命支持设备配置项目管理队伍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技术评估(HB-HTA) 生命支持设备 配置决策 耦合加权 目标绩效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实践
17
作者 王娟 刘晓晔 +3 位作者 张春丽 徐枝楼 杜娟娟 王艳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强化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以降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方法:以2023年1月至12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手术器械采取常规手术...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强化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以降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方法:以2023年1月至12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手术器械采取常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52例患者(观察组)使用的手术器械采取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下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所需器械清洗后外观情况、清洗达标率、湿包发生率以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洗后外观光亮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外观有血渍、污渍、锈斑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达标率和灭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下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可以改善手术器械清洗后外观情况,提高清洗达标率、灭菌合格率,降低湿包发生率和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结构-过程-结果 手术器械 清洗质量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一款新型国产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18
作者 孙亚萍 戴天然 +5 位作者 甘丰 赵忠 杨霄霄 赵丽君 于洋 韩洪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目的通过进一步开展新型国产体外膜肺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上市后临床研究,评价该国产ECMO设备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入选具有ECMO支持适应证的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共2例,应用新型国产ECMO设... 目的通过进一步开展新型国产体外膜肺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上市后临床研究,评价该国产ECMO设备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入选具有ECMO支持适应证的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共2例,应用新型国产ECMO设备的配套进口的国际主流产品MAQUET Rotaflow套包建立ECMO系统进行体外生命支持。通过实时监测转速、流量、泵前压力、膜肺前压力、膜肺后压力等器械运行参数,并动态监测受试者血流动力学、血气、血常规及凝血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管路和氧合器使用情况、不良事件(包含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同时记录研究期间观察到的器械缺陷,进一步评价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终点为ECMO脱机后24h仍然存活或者ECMO辅助支持满7天。结果2例患者临床研究均达到研究终点。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1应用国产ECMO设备行VA-ECMO辅助支持满7天;研究对象2应用国产ECMO设备行VA-ECMO辅助支持43.7h后顺利脱机,脱机后31天病情稳定转出ICU。研究期间病例平均动脉压和氧合达标,血色素及血小板呈下降趋势,纤维蛋白原有一定波动。ECMO泵转速和流量匹配,泵前压、膜前压、膜后压、泵压差和膜压差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未出现设备相关的严重出血、溶血、血栓等不良情况及器械缺陷。结论新型国产ECMO设备(辉昇-I型ECMO)配套进口MAQUET Rotaflow套包建立的ECMO系统可有效提供体外生命支持,保证患者脏器灌注,器械运行稳定、安全,达到目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体外膜肺氧合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效率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及价值研究
19
作者 吴朝霞 蔡饶兴 +1 位作者 李广 雷振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CSI)模型的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效率满意度评价体系,分析其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CCSI模型构建要求,结合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应用情况,从设备操作人员满意度、忠诚度、设备形象、感知价... 目的:构建基于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CSI)模型的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效率满意度评价体系,分析其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CCSI模型构建要求,结合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应用情况,从设备操作人员满意度、忠诚度、设备形象、感知价值、预期质量和感知质量6个变量构建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效率CCSI模型(LS-CCSI),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效率满意度评价体系。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在用的100台医疗设备,对比基于CCSI模型的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效率满意度评价体系(简称LS-CCSI模型评价体系)应用前后,设备工程师、设备运维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科管理人员对设备维护维修的满意度和设备应用质量满意度。结果:设备工程师、运维人员、操作人员和设备科管理人员对LS-CCSI模型评价体系应用后的设备维修维护满意度评分别为(90.36±3.26)、(92.65±4.36)、(93.14±2.98)和(93.14±4.69)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9、12.249、17.283、10.348,P<0.05);LS-CCSI模型评价体系应用后设备维修及时性、维护及时性、应急管理及时性、故障检测及时性满意度评分和总评分分别为(22.14±1.36)、(23.11±1.25)、(22.14±1.36)、(23.45±1.36)和(90.84±5.33)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2、13.476、11.340、13.179、13.284,P<0.05)。结论:基于CCSI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效率满意度评价体系在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满意度评价中应用,可提高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设备维护维修的满意度,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设备管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CSI) 维修维护 满意度 评价体系 设备运行效率
下载PDF
新生儿监护仪灌注指数值的稳定性与血氧饱和度报警关系研究
20
作者 张飚瑞 薛阳 +1 位作者 刘宏程 王彦飞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仪中脉搏灌注指数(PI)值的稳定性与血氧饱和度(SpO_(2))报警的关系,以期降低误报警率。方法:使用双血氧模块(模块1和模块2)监护仪同时监测新生儿身体的不同部位,以两个模块同时报警时认定为有效报警,而仅1个模块报警...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仪中脉搏灌注指数(PI)值的稳定性与血氧饱和度(SpO_(2))报警的关系,以期降低误报警率。方法:使用双血氧模块(模块1和模块2)监护仪同时监测新生儿身体的不同部位,以两个模块同时报警时认定为有效报警,而仅1个模块报警时,则认为无效报警。通过计算PI值的方差将PI值分为A类(数据无更新)、B类(数据变换更新)和C类(无数据),统计有效报警在3类情况中的分布情况。选取2023年5月11日至19日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18例新生儿进行监测,每例患儿平均监测7.3 h,对比双血氧模块监测的A类、B类和C类误报警率以及PI值与SpO_(2)报警的相关性。结果:模块1和模块2两个无创血氧模块监测到的有效警次数为41次,A类和C类误报警率均明显高于B类。模块1和模块2监测的PI值A、B、C类次数分别为6、34、1和8、30、3次,与SpO_(2)有效报警次数均呈弱相关(r=0.230、0.259,P<0.05),单因素二项逻辑回归SpO_(2)报警时PI值分类无法预测SpO_(2)报警。结论:PI值能够反映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不稳定时影响SpO_(2)的报警正确性,使用单SpO_(2)传感器采集到的PI值能够间接反映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不稳定时会影响SpO_(2)的报警正确性,而采用双血氧模块监护仪同时监测新生儿能够提高SpO_(2)报警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仪 灌注指数(PI)稳定性 血氧饱和度(SPO2)误报警 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