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伤寒论》中方剂的特殊煎煮服用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昊哲 常惟智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9-60,共2页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必备环节。《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经典,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迄今中医药学者对《伤寒论》中一整套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但大多侧重其辨证施治原则和经方证...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必备环节。《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经典,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迄今中医药学者对《伤寒论》中一整套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但大多侧重其辨证施治原则和经方证要,忽略了有关药物煎煮和服用方法的论述,而药物煎煮法则又是“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若失其中一环,则有失全局之忧。药物煎煮不当,则每有前功尽弃之患,煎煮和用法的正确与否能直接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仲景之书,辨证精湛,立法组方皆有真意存乎其间,对方药煎煮服法也寓有深意。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汤剂的先煎与后下、泡服、去滓再煎、煎煮用水及服药后的调护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伤寒论》对方剂的煎煮方法论述非常详细,其中蕴涵着诸多科学的认识且经过后世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学者细心研读,必有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剂 煎煮服用方法
下载PDF
吴茱萸汤证探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毛妮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伤寒论》中有关吴茱萸汤证的论述有3条,众医家对其证候及病机属性的认识不尽一致。论文在分析归纳历代医家不同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对该汤证的认识应抓住其病机,而不应拘于表面症状或受其原文所在病篇的左右。从肝胃虚寒立论可为吴茱萸... 《伤寒论》中有关吴茱萸汤证的论述有3条,众医家对其证候及病机属性的认识不尽一致。论文在分析归纳历代医家不同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对该汤证的认识应抓住其病机,而不应拘于表面症状或受其原文所在病篇的左右。从肝胃虚寒立论可为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吴莱萸汤证 肝胃寒凝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护理思想 被引量:5
3
作者 阎艳丽 宋晓宇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8,共2页
《伤寒论》贯穿了丰富的护理学思想。注重对危重病情及药后效果观察 ,以掌握疾病的发展演变、预后良恶 ,及时判断病机转化 ,予以相应处理 ;注重饮食调护 ,以保胃气 ;遵循药物的煎服法度 ,以达预期疗效 ;对病后调摄 ,做到适宜 。
关键词 伤寒论 护理 仲景学说
下载PDF
《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与“心衰”证治 被引量:15
4
作者 谈运良 李培生 梅国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中医学关于心肾功能和病机的有关论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衰”发生发展认识的比较,认为《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体现了“心衰”病理,即心肾虚损、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并且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和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阐... 本文通过中医学关于心肾功能和病机的有关论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衰”发生发展认识的比较,认为《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体现了“心衰”病理,即心肾虚损、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并且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和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阐发了《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及在其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调补心肾方药体现在抗“心衰”临床上,具有“综合治疗”、“多向调节”、“随证治之”等多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心力衰竭 心肾相关
下载PDF
张仲景瘀血致病理论浅探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慧琪 伍喜良 《国医论坛》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瘀血 病机 致病理论 寒冷致瘀 气滞成瘀
下载PDF
略论《伤寒论》心病救疗的主导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贵成 徐承秋 张大荣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30-32,共3页
文章指出,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关救疗心病的方剂,大要可归纳为病重势急、回阳为先,水气凌心、温化并重,脉紊动悸、气血双调三个方面,对现代诊断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用之得当,每多奏效。并对其用药机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 伤寒论 心脏病
下载PDF
《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1)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5-277,共3页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阴病篇 评述 四逆汤 真武汤
下载PDF
花蛭通脉片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杏柳 杨建坤 杜萍格 《河北中医》 2009年第6期840-841,共2页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慢性病 水肿 中医药疗法 下肢
下载PDF
《伤寒论》第279条方中芍药解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鹏 张成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的阐发多以白芍论之,通过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结合《伤寒论》中的其他条文,认为此处芍药应以赤芍为妥。
关键词 伤寒论 第279条 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下载PDF
《伤寒论》四诊特色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70-574,共5页
以《伤寒论》原著为依据,对张仲景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运用特色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认为其脉症一体、脉脉叠见、舌脉并举、重视腹诊、问诊关注过程、强调体质及突出个症等特点彰显了《伤寒论》作为中医诊断学临床运用经典的风采... 以《伤寒论》原著为依据,对张仲景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运用特色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认为其脉症一体、脉脉叠见、舌脉并举、重视腹诊、问诊关注过程、强调体质及突出个症等特点彰显了《伤寒论》作为中医诊断学临床运用经典的风采。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个人见解,呼吁中医后学者熟读中医经典,重视中医四诊过程中信息采集、取舍及辨识,以提高中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四诊特色 文献整理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伤寒杂病论》中咳嗽证治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伟 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3期193-194,共2页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第一书,首创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其论治,必因证设方,因方用药,法度谨严,对中医临床各种疾病辨治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伤杂病寒论》中对不同原因所致的咳嗽,有精辟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本文从饮咳...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第一书,首创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其论治,必因证设方,因方用药,法度谨严,对中医临床各种疾病辨治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伤杂病寒论》中对不同原因所致的咳嗽,有精辟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本文从饮咳、热咳、虚咳三方面阐述其证治规律,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咳嗽 辨证论治 儿童
下载PDF
六经形成三段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华龙 郭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六经概念及实质,认为其形成经过了“名”、“形名结合”、“形、名、用结合”的三个阶段,提出六经既含有脏腑、经络的形质的概念,又含有气化等功能活动的概念,又含有位、量、时、势等认识论的概念,是一个形、名、...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六经概念及实质,认为其形成经过了“名”、“形名结合”、“形、名、用结合”的三个阶段,提出六经既含有脏腑、经络的形质的概念,又含有气化等功能活动的概念,又含有位、量、时、势等认识论的概念,是一个形、名、用结合的多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阴三阳 脏腑 经络 气化
全文增补中
《伤寒论》针灸应用特点举隅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宝珍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2-102,共1页
《伤寒论》针灸应用特点举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安宝珍关键词伤寒论针灸临床应用《伤寒论》将伤寒与杂病共论,汤液与针灸并施,打破了《素问热论》六经只辨伤寒的局限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下面仅就《伤寒... 《伤寒论》针灸应用特点举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安宝珍关键词伤寒论针灸临床应用《伤寒论》将伤寒与杂病共论,汤液与针灸并施,打破了《素问热论》六经只辨伤寒的局限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下面仅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应用特点谈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针灸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议《伤寒论》口不渴的辨证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沁园 庄学仁 丁向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426-427,共2页
口不渴,作为症状,在<伤寒论>中出现了十余次,有"不渴"、"不用水"及"口中和"等不同的提法.口不渴在<伤寒论>中主要是与"口渴"相对照论及,亦包含排他证鉴别诊断的用意,并涉及到疾病... 口不渴,作为症状,在<伤寒论>中出现了十余次,有"不渴"、"不用水"及"口中和"等不同的提法.口不渴在<伤寒论>中主要是与"口渴"相对照论及,亦包含排他证鉴别诊断的用意,并涉及到疾病的预后、治疗等方面.为此,笔者谨就<伤寒论>中口不渴的辨证意义略加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不渴 症状 辨证 伤寒论
下载PDF
试论卫气强弱对太阳病发病、传变及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仁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9-10,共2页
为了把握太阳病的证治规律,本文试就卫气强弱对太阳病发病、传变和治疗的影响作一浅探。谬误之处,祈望同道指正。 一、卫气强弱对太阳病发病的影响 卫气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腠、启闭汗孔、抗御外邪功能。太阳发病,固然与病邪的性质、受... 为了把握太阳病的证治规律,本文试就卫气强弱对太阳病发病、传变和治疗的影响作一浅探。谬误之处,祈望同道指正。 一、卫气强弱对太阳病发病的影响 卫气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腠、启闭汗孔、抗御外邪功能。太阳发病,固然与病邪的性质、受邪轻重、邪入途径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卫气
下载PDF
少阳病刍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仁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17-19,共3页
《伤寒论》少阳病的病位不是半表半里,其病变中主要在胆腑,病机为邪热与正气相搏,致邪恋胆腑,胆失清和。因此,临床上必须围绕胆火上炎、胆火内郁、胆腑热结、胆汁外溢、胆气不宁、胆郁饮结等一系列胆腑病证进行辨治。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阳病
下载PDF
仲景用桂枝非解表作用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付 《国医论坛》 1995年第2期7-8,共2页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扼要地概述:“桂枝本为解肌。”以揭桂枝主风寒表虚证乃其特有效用也,然用其非解表而主多种杂病者常为后人所忽,今略举桂枝疗杂病数端,浅述于次。1 化饮1.1 化肺饮《本草纲目》云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利...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扼要地概述:“桂枝本为解肌。”以揭桂枝主风寒表虚证乃其特有效用也,然用其非解表而主多种杂病者常为后人所忽,今略举桂枝疗杂病数端,浅述于次。1 化饮1.1 化肺饮《本草纲目》云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利肺气”《本草求真》云桂枝“能入肺而利气”,以揭桂枝辛温,辛可宣利肺气以主水之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化饮 化瘀 通脉 通阳 补阳
下载PDF
试析《伤寒论》对衄血论述之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耀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9-9,共1页
《伤寒论》非为鼻科专设,然对鼻衄一症屡有所述,且寓意深刻。本文就有关条文试析于下。 一、暗喻体质。 鼻衄一症,《伤寒论》中仲景未直接与病者的体质挂钩,但透过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仲景的寓意。“衄家”是经常鼻衄者,血属阴,常衄者阴必... 《伤寒论》非为鼻科专设,然对鼻衄一症屡有所述,且寓意深刻。本文就有关条文试析于下。 一、暗喻体质。 鼻衄一症,《伤寒论》中仲景未直接与病者的体质挂钩,但透过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仲景的寓意。“衄家”是经常鼻衄者,血属阴,常衄者阴必亏,而阴亏者也尤易衄,故“衄家”实指那些素体阴血亏虚者。另外在第111条中“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的论述,字面是反映阳盛与衄血、阴虚与小便难的因果关系,但由果及因也可这样认识:衄血提示阳盛,小便难提示阴虚;因此此时之衄血与小便难却反映了患者偏于阳盛或阴虚的体质状态。 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衄血
下载PDF
《伤寒论》176条“里有寒”当为“里有实”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保伟 《国医论坛》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里有寒 里有实 医论 研究
下载PDF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223例混合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凯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分析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23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细菌培养(标本包括患儿血、痰、肺泡灌洗液及胸腔积液),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 目的分析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23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细菌培养(标本包括患儿血、痰、肺泡灌洗液及胸腔积液),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IgM抗体及肺炎衣原体IgM抗体。结果 223例MPP患儿检出其他病原133例(59.6%),其中肺炎衣原体80例(35.9%),病毒43例(19.3%),其中混合2种病毒感染9例(4%),细菌32例(14.3%)。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最高(35.9%),>8岁组更高达58.3%;其次为病毒感染(19.3%),<3岁组合并病毒感染率最高(60%),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腺病毒次之;混合细菌感染率最低(14.3%),肺炎链球菌均占各年龄组细菌感染首位。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半数以上(59.6%)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衣原体最常见,其次为病毒,混合细菌感染率最低;婴幼儿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年长儿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肺炎链球菌均占各年龄组细菌感染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重症 混合感染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