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8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希曾内外兼治——扶正潜消法治疗瘰疬学术特色浅析
1
作者 陈广坤 张宇 +4 位作者 高雅蓓 王程 邓景鹏 李鸿涛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古代医家将瘰疬视为难治之病,且未有系统论述。《疬科全书》成书于1909年,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治疗瘰疬的专著,是作者梁希曾数十年临证心得之精华。梁希曾精心研究医术,兼修医德,在疬证方面研究颇有心得,名扬中外。梁希曾认为瘰疬病位在肝... 古代医家将瘰疬视为难治之病,且未有系统论述。《疬科全书》成书于1909年,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治疗瘰疬的专著,是作者梁希曾数十年临证心得之精华。梁希曾精心研究医术,兼修医德,在疬证方面研究颇有心得,名扬中外。梁希曾认为瘰疬病位在肝脾肾,病因为情志不遂、外感、熬夜劳神、饮食燥火生痰之味等因素造成阴火内生,痰凝气滞血瘀而成。疬核之痰有虚实寒热之辨,以病因病机辨分15种疬证,形成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案治疗体系,扭转时医“十疬九死”现状,变“十疬十愈”之神奇。治疬重在内外兼治,内治重在攻补兼施、潜消默化和勿伤脏腑,并结合饮食生活调理为善法,即消核须无损患者之形质,且顾人之元气的学术思想。载内服方药有35种,有名有组成方剂29首,涉及药物91味,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为茯苓、煅牡蛎、半夏和炙甘草。组方少而精,配伍多以软坚散结、燥湿化痰、疏肝理气、调补气血为主,体现攻补兼施,兼顾人之气血根本学术特色。梁希曾研制多种疬证外治法,更是和盘托出点疬之药,围绕制法、用法等进行详述。在饮食禁忌和食疗方面,认为宜食清解痰火,勿食生痰燥火之物。梁希曾治疬经验特色,可为肺结核、梅毒、肿瘤等属于疬证范畴的现代疾病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疠科全书》 瘰疬 疬科 梁希曾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应对偏好及基于“动静结合”理念的干预策略研究
2
作者 刘琰 王枫 +2 位作者 杜丽红 王林军 谭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遇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偏好,并基于中医动静结合理念提出应对方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32个省50多家医院的3688名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问题应...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遇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偏好,并基于中医动静结合理念提出应对方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32个省50多家医院的3688名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问题应对偏好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688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436份,有效回收率93.16%。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应对偏好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职称方面存在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文化程度上应对偏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别的医护人员寻求心理应对偏好不同,应依据个人体质、日常行为风格及季节特点等多维辨证,灵活选用合适的干预策略,以维持“动静平衡”的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心理问题 应对偏好 动静结合
下载PDF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探析及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妮娜 杜松 +2 位作者 蔡秋杰 徐惠 王星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22-724,共3页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病机十九条之一,是关于五脏病机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属“心”的病机探析,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用来指导治疗具有“痛”“痒”“疮”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疾病。临证治疗时,除了从...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病机十九条之一,是关于五脏病机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属“心”的病机探析,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用来指导治疗具有“痛”“痒”“疮”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疾病。临证治疗时,除了从所属脏腑论治外,更要重视养心血、温心阳、通心脉、安心神等“从心论治”,为难治性皮肤疾病的辨治寻求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难治性皮肤病 从心论治 银屑病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基层推广探究
4
作者 谢辉 张毅 +3 位作者 田源 苏文莉 郭亮 吴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84-387,共4页
中医有“简、便、验、廉”的优势特点,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可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经济问题。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 中医有“简、便、验、廉”的优势特点,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可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经济问题。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推广安全、有效、低廉的适宜技术更利于解决这类问题,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医疗服务水平 卫生服务体系 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健康产业 社会经济问题
下载PDF
影响阳虚体质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作者 韩燕 周扬 +5 位作者 史默怡 刘玉 王羽 邓逸辰 倪俊磊 吴勇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阳虚体质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中医体质调查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V3.0实施,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 目的:研究影响阳虚体质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中医体质调查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V3.0实施,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影响阳虚体质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纳入811例研究对象,其中阳虚质211例(2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女性,男性阳虚质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37~0.81),P=0.002];相对年龄<50岁,年龄≥50岁者阳虚质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83,95%CI(1.26~2.65),P=0.001];体质量超重、肥胖人群阳虚质比例高于体质量正常及偏低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9,95%CI(0.38~0.91),P=0.018];高脂血症患者阳虚质比例高于血脂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44~0.90),P=0.011];脂肪性肝病患者阳虚质比例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7~0.87),P=0.010];功能性胃肠病阳虚质比例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77,95%CI(1.05~2.99),P=0.032]。结论:年龄、性别、超重/肥胖、功能性胃肠病、脂肪性肝病、高脂血症是影响阳虚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质 中医体质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方证相应”思路辨析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病机演变
6
作者 李露 岳广欣 +4 位作者 李东影 任星 张继丹 刘爽 王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89-591,共3页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进展期和恢复期,所用基本方分别为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麦门冬汤。从“方证相应”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克雷伯杆菌肺炎初期属于外感风热袭肺证,以风邪为主;若失治...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进展期和恢复期,所用基本方分别为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麦门冬汤。从“方证相应”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克雷伯杆菌肺炎初期属于外感风热袭肺证,以风邪为主;若失治或误治,则转为内陷痰热壅肺证,以热邪为主;后期则以正气亏虚为主,出现气阴两虚等虚证。因此邪实正虚是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的基本特点,其主要涉及的中医因素有风、热、痰、毒、瘀、虚等。临床治疗方面,要根据方证的变化而选用相应的方剂,适时调整,综合施治。“方证相应”是指根据患者的症状而选用与之相符的方剂,不受病名或病因的限制,重视抓住主证,是中医药治疗耐药克雷伯杆菌肺炎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相应 克雷伯杆菌肺炎 病机演变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明代《古今医鉴》版本、订补及学术贡献
7
作者 朱克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新刊刻,名《重刻古今医鉴》,仍为八卷,此本显示出由王肯堂校注修改的痕迹,其成书时间当在初刻本与周庭槐本之后王肯堂十六卷本之前。王肯堂之后又对《古今医鉴》重新进行了全面修订整理,勘误补漏,阐释医理,调整方药,加工润色,并改成十六卷本重新刊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万历十七年(1589)由叶华生刊印完成《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尚见“姑苏文台沈公本”,是以初刻本为底本刻印的活字本,刻印时间为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4)。本书对临床各科百余种病证进行阐述,荟萃古今诸家之论,完整保存了确有效验的官府、民间验方及父子二人所创方剂,在诸多方面具有创新,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鉴》 版本 学术贡献 龚信 龚廷贤
下载PDF
甘苦合化法的理论探讨
8
作者 宫鸣 余秋慧 +1 位作者 于峥 杜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甘苦合化法,又称甘苦化阴气法,为温病学治法之一,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五味学说,由温病大家吴鞠通结合张仲景、叶天士等医家治疗思想所创。其含义是指在治疗中选用苦寒与甘寒的药物搭配,且甘寒养阴药物比例远大于苦寒清热药物,共奏... 甘苦合化法,又称甘苦化阴气法,为温病学治法之一,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五味学说,由温病大家吴鞠通结合张仲景、叶天士等医家治疗思想所创。其含义是指在治疗中选用苦寒与甘寒的药物搭配,且甘寒养阴药物比例远大于苦寒清热药物,共奏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之功效,达到清热而不伤阴之目的。文章从甘苦合化法的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和后世发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明晰其理论内涵,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苦合化法 理论内涵 源流 温病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基于伏邪学说探讨暴聋的辨治
9
作者 郭萄 贾国兵 +2 位作者 谢慧 杨成军 熊大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29-331,共3页
伏邪是指伏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之邪,而暴聋发病与伏邪的致病规律亦是有着契合之处。文章基于伏邪学说,并结合暴聋的疾病特点,从邪伏部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探讨暴聋的发生与辨治。认为少阳三焦为暴聋伏邪的匿藏之所;风动伏... 伏邪是指伏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之邪,而暴聋发病与伏邪的致病规律亦是有着契合之处。文章基于伏邪学说,并结合暴聋的疾病特点,从邪伏部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探讨暴聋的发生与辨治。认为少阳三焦为暴聋伏邪的匿藏之所;风动伏湿,厥乱少阳则是暴聋的关键病机;治疗上以和解少阳、疏利三焦为基本治法,常施以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另外,还强调灵活加减化裁,临床上常合用风药、达原饮、蒿芩清胆汤、升降散及虫药等进行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暴聋 湿伏三焦 少阳之厥 和解少阳
下载PDF
《妇人大全良方》从“风”论治妇人血证
10
作者 丁宁 徐世杰 +3 位作者 张逸雯 尚慧玲 董巨浪 范冠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妇人血证种类繁杂、症状多样,是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主要观点在于陈自明强调妇人血证的常见致病因素为风、寒、热三者,且与现代普遍认可的寒、热、湿邪致病有所不同。本文以风邪致病理... 妇人血证种类繁杂、症状多样,是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主要观点在于陈自明强调妇人血证的常见致病因素为风、寒、热三者,且与现代普遍认可的寒、热、湿邪致病有所不同。本文以风邪致病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陈自明辨治妇人血证特点。研究发现,外风致病,或直接损伤,或兼夹他邪,皆可导致妇人血证的发生;日久常伴血虚不濡以生风,即内风致病表现。在治疗时,根据内外风邪的不同,多应用荆芥散、独圣散、加减四物汤为基础方,配合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之品以疗内、外风邪,达到抗炎、增免,治疗妇人血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血证 风邪 风药
下载PDF
中医取嚏法的形成与机理探微
11
作者 钱苏海 项莎特 +2 位作者 金艺波 钱俊华 丁兴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5-368,共4页
本文在广泛收集与喷嚏有关的古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来分析喷嚏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性现象,深入探讨了被动的喷嚏转变为人为的主动喷嚏的意义,并结合所治病证来揭示中医取嚏法的作用机理,即喷嚏一般是阳气由抑郁转为通畅的征兆... 本文在广泛收集与喷嚏有关的古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来分析喷嚏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性现象,深入探讨了被动的喷嚏转变为人为的主动喷嚏的意义,并结合所治病证来揭示中医取嚏法的作用机理,即喷嚏一般是阳气由抑郁转为通畅的征兆,是正气抗邪或正气胜邪的表现;人为取嚏能激发人体阳气、宣降肺气、通利气机、抗御外邪,其具体作用体现在11个方面,即未病先防、开窍醒神、升阳举陷、降气止逆、开上启下、开发腠理、疏理气机、通络止痛、托毒排脓、整骨复位、排除异物。通过与其他中医疗法相比,本文认为取嚏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它在多种疾病的防治上和人体养生保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疗法 取嚏法 作用机理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之补法特色探颐
12
作者 刘正中 王利锋 +1 位作者 徐方易 苏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5-378,共4页
《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为明代吴有性原撰,清代孔以立、龚绍林评注,清代李砚庄重订于清道光十二年。该著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温疫之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其中,吴有性、孔以立及龚绍林对于各种温疫伴随虚证的辨证论治之论述颇具特点,文... 《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为明代吴有性原撰,清代孔以立、龚绍林评注,清代李砚庄重订于清道光十二年。该著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温疫之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其中,吴有性、孔以立及龚绍林对于各种温疫伴随虚证的辨证论治之论述颇具特点,文中强调了逐邪固然重要,补虚亦不可忽视的温疫治疗原则。本文从论温疫扶正总纲、论温疫正伤成因与治法、述温疫妄补之危害三个方面对《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之补法特色予以阐述,对于现今临床祛邪兼用补以治疗温疫类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有性 《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 补法
下载PDF
李东垣内伤病辨治思路探析及思辨
13
作者 赵妍婕 刘世威 宋素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阴火上冲,时令主气也会改变内伤病的主要矛盾。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机,李东垣立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等法,又有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方随于后,形成了完整的内伤病辨治体系。李东垣理法十分精妙,多脱胎于先贤经典,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甘温除热、按而收之、风药升阳三点,思辨推敲其本义,以便灵活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 时令 气机升降 甘温 生发
下载PDF
基于“木郁达之”探析勃起功能障碍辨治思路
14
作者 张超 高兆旺 +2 位作者 史卓卓 王永 仲崇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32-335,共4页
勃起功能障碍基本病机为气血不布宗筋,致阴茎痿而难立。“木郁达之”提出木气郁结及“达之”的治法。盖肝者木也,肝以畅达、通条为顺,而恶抑郁,勃起功能障碍即是一种被“郁”的状态,并常伴有焦虑、紧张的“郁”的精神特性。木郁则肝之... 勃起功能障碍基本病机为气血不布宗筋,致阴茎痿而难立。“木郁达之”提出木气郁结及“达之”的治法。盖肝者木也,肝以畅达、通条为顺,而恶抑郁,勃起功能障碍即是一种被“郁”的状态,并常伴有焦虑、紧张的“郁”的精神特性。木郁则肝之脏腑功能失衡、经络运行受阻,因此需使木性“达之”,重点应从肝郁论治,平衡肝之气血虚实,协同肾、脾、心辨证施治,施以行气解郁、泻肝清热、健脾荣筋、调心疏肝、补肾柔肝的治法,从而“达”其“郁”,复其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郁达之 勃起功能障碍 宗筋 阳痿 肝郁
下载PDF
雍正、乾隆年间官修通志中的清代地方医者与医学初探
15
作者 任锦烨 韩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清代雍正、乾隆两朝为修全国一统志,各地方奉命编纂了大量的地方志,其中收载了大量地方医者与地方医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通过对《钦定四库全书》行省通志中相关史料记录的整理、统计与分析,探究清初省级类官修方志中记载的地方医者之时... 清代雍正、乾隆两朝为修全国一统志,各地方奉命编纂了大量的地方志,其中收载了大量地方医者与地方医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通过对《钦定四库全书》行省通志中相关史料记录的整理、统计与分析,探究清初省级类官修方志中记载的地方医者之时空分布、身份来源、撰述情况、疾病诊疗、文化水平、学术思想、习医原因,梳理清初地方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变化,进而揭示方志著作记载医学知识的特点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 地方医者 地方医学
下载PDF
北宋儒医史堪为医之道探析
16
作者 尹沫淋 唐雪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北宋儒医史堪在仕途之余致力于医学,因深感为医之任重大,故在著作《史载之方·为医总论》和相关篇章中论述了为医之源、诊病之道、救治之法、养生之用、为医四失和为医须知变通等内容。史堪认为医道与天道同源而异流,为医之道便在... 北宋儒医史堪在仕途之余致力于医学,因深感为医之任重大,故在著作《史载之方·为医总论》和相关篇章中论述了为医之源、诊病之道、救治之法、养生之用、为医四失和为医须知变通等内容。史堪认为医道与天道同源而异流,为医之道便在于领悟天道,明乎天理便可明乎医理。在诊病之时重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在救治之法中强调明理施救,养生之用以恬淡精神为要,并提出医者诊治的四种过失以警醒医者深研医道,同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推衍痢疾的各种病机示人以权变之法。梳理总结史堪的为医之道,对于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提高医德素养等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堪 中医学 医德 儒医 医道
下载PDF
《傅青主女科·种子》填精药应用探析
17
作者 丰子仪 王兰 +2 位作者 刘家骏 陈婉莹 黄洁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75-578,共4页
《傅青主女科·种子》对治疗妇女疾病有独到见解,在种子篇中尤重视填精药的应用,具有鲜明特色。文章对填精药进行整理归类,总结种子填精药的用药特点,将种子填精药分为补血填精、温润填精、健脾填精、固涩填精四大类,以拟方的证候... 《傅青主女科·种子》对治疗妇女疾病有独到见解,在种子篇中尤重视填精药的应用,具有鲜明特色。文章对填精药进行整理归类,总结种子填精药的用药特点,将种子填精药分为补血填精、温润填精、健脾填精、固涩填精四大类,以拟方的证候作为依据,分析种子诸方的君臣佐使及填精药的配伍原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期对妇科疾病甚或内伤杂病临床用药有所启发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青主女科》 种子 填精 用药特点 健脾
下载PDF
从《四圣心源》之“木气下陷”探究黄元御治疗崩漏的思想
18
作者 张金枫 任苏妍 +2 位作者 张荧 曹雨露 胡荣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72-574,共3页
《四圣心源》是清代御医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黄元御认为“木气下陷”是“一气周流”重要的发病节点之一,可影响气机圆运动运行及脏腑功能藏泻,亦是崩漏的致病成因关键。本文从《四圣心源》“木气下陷”的理论内涵出发,... 《四圣心源》是清代御医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黄元御认为“木气下陷”是“一气周流”重要的发病节点之一,可影响气机圆运动运行及脏腑功能藏泻,亦是崩漏的致病成因关键。本文从《四圣心源》“木气下陷”的理论内涵出发,剖析了“木气下陷”与崩漏的病机关联性,辨证施治总体以“疏肝达郁、升阳止血”为纲,并以条文梳理和举方例证的方式归纳提炼了崩漏的具体治法,希望能为崩漏的辨治提供新的思维角度,丰富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圣心源》 黄元御 木气下陷 崩漏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基于“络病学说”温水疏木法探讨男子少弱精子症的治疗
19
作者 韩水军 曹继刚 +1 位作者 刘祺 王利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络脉紧密相关,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男子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浊瘀阻络是少弱精子症的病因,肾虚肝实是其基本病机,探索运用象思维路径采用温水疏木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并取得较好效果。将络...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络脉紧密相关,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男子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浊瘀阻络是少弱精子症的病因,肾虚肝实是其基本病机,探索运用象思维路径采用温水疏木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并取得较好效果。将络病学说应用于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具有一定前景,应用象思维使用“温水疏木”法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学说 象思维 中医药疗法 少弱精子症
下载PDF
情志失调与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20
作者 张思 韩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抽动障碍患儿所伴有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问题属于中医情志失调的范畴。情志失调不仅促进抽动障碍的发生,还是加重其病情进展的中心环节,抽动障碍与情志失调的相关性体现在患儿生物脆弱、心理脆弱和社会脆弱的交互影响。调理情志是临床... 抽动障碍患儿所伴有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问题属于中医情志失调的范畴。情志失调不仅促进抽动障碍的发生,还是加重其病情进展的中心环节,抽动障碍与情志失调的相关性体现在患儿生物脆弱、心理脆弱和社会脆弱的交互影响。调理情志是临床治疗抽动障碍的思路之一,包括疏导患儿、家长情志,运用中药调理心、肝、脾、肺,由此阻断情志刺激→抽动障碍→异常情志→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相互作用角度认识本病,为抽动障碍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失调 抽动障碍 儿童 易感易伤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