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4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应对偏好及基于“动静结合”理念的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琰 王枫 +2 位作者 杜丽红 王林军 谭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遇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偏好,并基于中医动静结合理念提出应对方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32个省50多家医院的3688名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问题应...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遇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偏好,并基于中医动静结合理念提出应对方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32个省50多家医院的3688名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问题应对偏好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688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436份,有效回收率93.16%。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应对偏好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职称方面存在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文化程度上应对偏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别的医护人员寻求心理应对偏好不同,应依据个人体质、日常行为风格及季节特点等多维辨证,灵活选用合适的干预策略,以维持“动静平衡”的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心理问题 应对偏好 动静结合
下载PDF
从五体痹和五脏痹分层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慧萍 陈薇薇 +1 位作者 朱博玉 刘智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35-93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麻木、痿软不利(肌痹)应健脾固本;关节表现(骨痹)重视平补肝肾;肝脏受累(肝痹)需辨虚实,实则疏肝,虚则养肝;心脏受累(心痹)养心同时不忘疏肝;消化系统受累(脾痹)全程注意固护后天之本;肺脏受累(肺痹)应根据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分别施以祛风散寒、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养阴润肺之法;肾脏受累(肾痹)注意分期辨治,早期清肾益肾,后期补肾填精兼祛痰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痹 五脏痹 分层论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基层推广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辉 张毅 +3 位作者 田源 苏文莉 郭亮 吴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84-387,共4页
中医有“简、便、验、廉”的优势特点,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可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经济问题。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 中医有“简、便、验、廉”的优势特点,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可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经济问题。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推广安全、有效、低廉的适宜技术更利于解决这类问题,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医疗服务水平 卫生服务体系 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健康产业 社会经济问题
下载PDF
梁希曾内外兼治——扶正潜消法治疗瘰疬学术特色浅析
4
作者 陈广坤 张宇 +4 位作者 高雅蓓 王程 邓景鹏 李鸿涛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古代医家将瘰疬视为难治之病,且未有系统论述。《疬科全书》成书于1909年,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治疗瘰疬的专著,是作者梁希曾数十年临证心得之精华。梁希曾精心研究医术,兼修医德,在疬证方面研究颇有心得,名扬中外。梁希曾认为瘰疬病位在肝... 古代医家将瘰疬视为难治之病,且未有系统论述。《疬科全书》成书于1909年,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治疗瘰疬的专著,是作者梁希曾数十年临证心得之精华。梁希曾精心研究医术,兼修医德,在疬证方面研究颇有心得,名扬中外。梁希曾认为瘰疬病位在肝脾肾,病因为情志不遂、外感、熬夜劳神、饮食燥火生痰之味等因素造成阴火内生,痰凝气滞血瘀而成。疬核之痰有虚实寒热之辨,以病因病机辨分15种疬证,形成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案治疗体系,扭转时医“十疬九死”现状,变“十疬十愈”之神奇。治疬重在内外兼治,内治重在攻补兼施、潜消默化和勿伤脏腑,并结合饮食生活调理为善法,即消核须无损患者之形质,且顾人之元气的学术思想。载内服方药有35种,有名有组成方剂29首,涉及药物91味,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为茯苓、煅牡蛎、半夏和炙甘草。组方少而精,配伍多以软坚散结、燥湿化痰、疏肝理气、调补气血为主,体现攻补兼施,兼顾人之气血根本学术特色。梁希曾研制多种疬证外治法,更是和盘托出点疬之药,围绕制法、用法等进行详述。在饮食禁忌和食疗方面,认为宜食清解痰火,勿食生痰燥火之物。梁希曾治疬经验特色,可为肺结核、梅毒、肿瘤等属于疬证范畴的现代疾病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疠科全书》 瘰疬 疬科 梁希曾
下载PDF
从升降散的形成管窥中医疫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5
作者 李楠 马晓北 +4 位作者 高飞 钱琳琳 包瑜 祁钰涵 何雨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45-1648,共4页
升降散为中医治疗疫病的经典名方,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早期治疫经验的积累,从金元时期开始在民间流传由僵蚕、大黄组成的治大头瘟“无名仙方”。其后该方收录于《御药院方》(五痹散)、《普济方》(夺命丹)当中,广为流传。... 升降散为中医治疗疫病的经典名方,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早期治疫经验的积累,从金元时期开始在民间流传由僵蚕、大黄组成的治大头瘟“无名仙方”。其后该方收录于《御药院方》(五痹散)、《普济方》(夺命丹)当中,广为流传。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记载“内府仙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确定了升降散的药物组成。清代陈良佐则进一步调整方中药量比例,改丹为散,名“陪赈散”,广泛应用于各种“热疫”。在此基础上,杨栗山以升清降浊为治疗温热疫病的核心,提出“轻则清之,重则泻之”的总原则,将“陪赈散”更名为“升降散”,并以“升降散”为核心,增损古方,创立治疗温热疫病的系列方剂14首,使疫病理论体系得到极大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瘟疫条辨》 升降散 中医疫病理论
下载PDF
国内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6
作者 孙璇 王哲 +6 位作者 田春颖 王东军 关媛媛 田之魁 朱青青 周宗慧 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讨国内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方法、干预措施及目前研究热点分布领域,为日后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定性系统综述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文献,应用Note Expres... [目的]探讨国内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方法、干预措施及目前研究热点分布领域,为日后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定性系统综述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文献,应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结合人工阅读文章的方式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分别从文献研究方法、干预措施、有效率、受试人群、发表时间、核心作者、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等方面进行定性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纳入141篇文献,近5年发文量明显降低,可见近几年国内对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临床试验研究方法以随机对照试验居多,占总文献的78.72%,但阐明随机化方法的仅占32.43%,且样本含量普遍较低,以致文章可信度低;共有38种结局指标,累计频次279次,说明中医临床试验已有较成熟体系;涉及作者389位,根据普赖斯定律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涉及期刊67种,尚未形成核心期刊;省级基金项目最多,国家级次之;高频关键词分析,亚健康仍为热点词,其次为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受试人群有25种,较为广泛。干预措施以中药治疗者居多,其次为中医综合疗法、中医推拿法,由此可见,中药在本研究所提及的众多干预措施中是认可度最高的。[结论]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研究热度有所降低,但受试人群比较广,相对具有代表性,现亚健康人群较多,应重视亚健康状态临床试验的研究及研究的严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 中医临床试验 文献计量学 共词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心身健康观
7
作者 徐蕊 王果 王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97-1202,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不同流派的思想碰撞,对心身健康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自然观、人文观和人生观三个层面,剖析了道家、儒家和释家对于心身健康观的精辟论述。同时,本文还梳理古代先贤对于世界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不同流派的思想碰撞,对心身健康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自然观、人文观和人生观三个层面,剖析了道家、儒家和释家对于心身健康观的精辟论述。同时,本文还梳理古代先贤对于世界的起源、生命的实质、“心”的功能、疾病的来源等哲学问题的阐述,分析了他们对影响心身健康的关键性问题的探究,包括人与万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连接、神与形的交融,以及价值观与健康的关联等。最后,本文探讨了道家的“道”、儒家的“仁”和释家的“佛”对中医学心身观的影响及观点的异同。这些思想对于构建适用于中华民族的现代心身医学体系和促进人类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释家 身体 心理 心身医学
下载PDF
论目之形气神
8
作者 张明明 亢泽峰 +2 位作者 李维义 邢凯 李书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274-1276,共3页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是指三者相互结合、相互统一,总体归属于中医整体观念的范畴。五脏中有形气神,目中亦有形气神。目形的主要成分是真精,目气内含真气,目神泛指目的视瞻功能,三者生理上密不可分,病理上互为影响。具体表现在目气...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是指三者相互结合、相互统一,总体归属于中医整体观念的范畴。五脏中有形气神,目中亦有形气神。目形的主要成分是真精,目气内含真气,目神泛指目的视瞻功能,三者生理上密不可分,病理上互为影响。具体表现在目气、目神依附于目体而发挥作用,目气是目形与目神保持正常活动的动力源泉,目神对目形与目气起到支配和协调作用,若任何一方出现异常,均会导致另外两者出现病理性变化而产生疾病。治疗应遵守“守形”“守气”“守神”的原则,保证气机畅达,精血调畅,神机健旺,最终实现形与气神俱,维持目与脏腑之间新的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形 目气 目神 生理 病理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运气学说推测性研究的评述与启示
9
作者 孟庆岩 刘圆圆 +1 位作者 郭松伟 张其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43-947,共5页
本研究对新冠疫情下的运气学说推测性研究进行评述,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推测逻辑不统一、推测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对或然性因素的把握有待加强、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及统计学分析。运气学说的实质是一种理论模型,具有局限性,其实际作用... 本研究对新冠疫情下的运气学说推测性研究进行评述,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推测逻辑不统一、推测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对或然性因素的把握有待加强、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及统计学分析。运气学说的实质是一种理论模型,具有局限性,其实际作用是根据具体气象变化设计疾病防治方案,要以辩证的态度审视运气学说。运气学说的研究应该继承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进行系统的发生学及诠释学研究,临床研究应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不应过度关注运气推测。同时应批判性继承运气理论,充分借助现代多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更广范围的协同研究,才能促进运气学说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干支推演 评述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朱肱《南阳活人书》伤寒辨治体系研究
10
作者 汤尔群 黄玉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756-759,共4页
《南阳活人书》是宋代医家朱肱研究伤寒的专著。该书在阐发张仲景之学,发展伤寒辨治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颇受后世推崇。笔者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辨病位、辨证候、辨主症、辨变证坏病、鉴别他病他证、论治法、类方证、辨妇人小儿... 《南阳活人书》是宋代医家朱肱研究伤寒的专著。该书在阐发张仲景之学,发展伤寒辨治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颇受后世推崇。笔者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辨病位、辨证候、辨主症、辨变证坏病、鉴别他病他证、论治法、类方证、辨妇人小儿伤寒等方面阐述其伤寒辨治体系。对于伤寒病,朱肱通过问诊识经络,通过经络辨病位;结合症状、脉诊识表里,辨析证候识阴阳;临床重视抓主症,鉴别他病与他证;治法重视汗、下与和解;提出药(方)证之说,重视类方;遣方用药注意妇人、小儿的特殊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肱 《南阳活人书》 伤寒 方证 六经
下载PDF
基于多方法的中医体质动态变化因素分析
11
作者 罗悦 鲁建富 +2 位作者 郑运松 包蕾 温川飙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目的基于一般统计学、Apriori-DEMATEL算法、DoWhy因果推理框架等方法探究中医体质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对18-60岁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识别数据的动态采集,包括采集时间、体质类型以及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 目的基于一般统计学、Apriori-DEMATEL算法、DoWhy因果推理框架等方法探究中医体质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对18-60岁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识别数据的动态采集,包括采集时间、体质类型以及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压力情况、生活环境、工作/生活变故、家庭氛围、出差频次、加班情况11个体质影响因素。采用一般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体质变化对应影响因素的相对百分比,采用Apriori-DEMATEL算法分析饮食习惯等11种体质影响因素与体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采用DoWhy因果推理框架分析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压力情况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构成类型转换变化因素的频率,确定构成类型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经过预处理后形成13536条有效数据,基于Apriori-DEMATEL算法将因素划分成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和压力情况这6个原因因素及居住环境、工作/生活变故、家庭氛围、出差频次和加班情况这5个结果因素。结合一般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原因因素中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和压力情况这4个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在体质调摄过程中,应对上述4个因素重点关注,保持体质的平衡;在5个结果因素里面,工作/生活变故和家庭氛围这两个因素的数值绝对值较大,说明这两个因素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和压力情况这六个因素变化的中心度较高,说明这六个因素的变化是体质发生改变的重要性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应体质变化频数统计发现以上六个因素的变化在气虚质、平和质和特禀质间的体质转变频数占比较大,说明这六个因素的改变对这三种体质类型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结合Apriori-DEMATEL算法和DoWhy因果推理框架分析的结果,推断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间接导致体质变化。结论本文从动态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入手,探讨了中医体质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和压力情况的变化对气虚质、平和质和特秉质的转化有较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六个因素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减少转化为偏体质的概率。本研究也为中医体质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客观化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ATEL 中医体质类型改变 影响因素 动态数据 DoWhy因果推断框架
下载PDF
文化与医学视域下对当代中医情志学说研究的思考
12
作者 严灿 吴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15-2620,共6页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是中医情志学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医情志学说的“形神一体观”“以心神为主导的五脏藏神论”“人格体质论”等核心理论及其中医情志病防治的“...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是中医情志学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医情志学说的“形神一体观”“以心神为主导的五脏藏神论”“人格体质论”等核心理论及其中医情志病防治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意象思维”等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于现代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独特理论体系。该文通过剖析中医情志学说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与医学视域下,探讨当代中医情志学说的继承与创新,认为当代情志学说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领域:不同人格体质的情志病发病及防治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不同人格体质情志病的证候规范化判别模式研究;跨文化的情志学说研究;当代社会文化对情志病发病影响的研究;加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情志病防治研究。在文化和医学视域下研究中医情志学说,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其特色和优势,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精神心理理论和实践体系,且在当前医学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理论和技术的交流,实现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情志学说 中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与创新
原文传递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探析及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13
作者 胡妮娜 杜松 +2 位作者 蔡秋杰 徐惠 王星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22-724,共3页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病机十九条之一,是关于五脏病机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属“心”的病机探析,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用来指导治疗具有“痛”“痒”“疮”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疾病。临证治疗时,除了从...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病机十九条之一,是关于五脏病机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属“心”的病机探析,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用来指导治疗具有“痛”“痒”“疮”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疾病。临证治疗时,除了从所属脏腑论治外,更要重视养心血、温心阳、通心脉、安心神等“从心论治”,为难治性皮肤疾病的辨治寻求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难治性皮肤病 从心论治 银屑病
下载PDF
明代《古今医鉴》版本、订补及学术贡献
14
作者 朱克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新刊刻,名《重刻古今医鉴》,仍为八卷,此本显示出由王肯堂校注修改的痕迹,其成书时间当在初刻本与周庭槐本之后王肯堂十六卷本之前。王肯堂之后又对《古今医鉴》重新进行了全面修订整理,勘误补漏,阐释医理,调整方药,加工润色,并改成十六卷本重新刊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万历十七年(1589)由叶华生刊印完成《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尚见“姑苏文台沈公本”,是以初刻本为底本刻印的活字本,刻印时间为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4)。本书对临床各科百余种病证进行阐述,荟萃古今诸家之论,完整保存了确有效验的官府、民间验方及父子二人所创方剂,在诸多方面具有创新,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鉴》 版本 学术贡献 龚信 龚廷贤
下载PDF
中医心理学术语规范化及术语字典构建研究
15
作者 周霞继 张润顺 +1 位作者 卢粤霞 汪卫东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5期23-27,共5页
构建《中医心理学术语字典》,为中医心理学临床诊疗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可参考的规范化术语。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方式获得心理学相关标准,选取其中对症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有明确定义的10部书籍作为原始术语的来源... 构建《中医心理学术语字典》,为中医心理学临床诊疗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可参考的规范化术语。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方式获得心理学相关标准,选取其中对症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有明确定义的10部书籍作为原始术语的来源,确定《中医心理学术语字典》分类框架,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及相关国家标准、教材等权威文献整理并规范每类术语,并构建各类术语的首选术语与其他术语的映射。结果显示,形成了由2类15个子类3 056条术语组成的《中医心理学术语字典》,实现了术语编码,其中独特的心理学术语有1 030条,如“百合病”“脏躁病”等。每类术语形成以首选术语为核心,每个术语包括原始术语来源、原始术语、规范后术语、首选术语、首选术语定义、首选术语定义来源6个属性,具有支持数据采集、数据检索、挖掘模型形成、病历模板生成等功能。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分类比较全面的中医心理学相关术语字典,包括中医及现代医学术语,可满足临床数据向科研数据转化的实际需求,并用于支撑临床电子病历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分析、新知识发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术语规范化 术语字典
下载PDF
0~3岁婴幼儿中医体质辨识及调护初探
16
作者 盛晓静 曾慧 +1 位作者 孙蕾 殷勤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婴幼儿喂养中加入中医体质辨识元素,并进行相应调护。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健康体检的0~3岁婴幼儿进行体质辨识,并提出针对性喂养指导和体质调护方案。... 目的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婴幼儿喂养中加入中医体质辨识元素,并进行相应调护。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健康体检的0~3岁婴幼儿进行体质辨识,并提出针对性喂养指导和体质调护方案。结果在292名婴幼儿中,平和质165人,占比56.5%;偏颇体质127人,占比43.5%。在偏颇体质的婴幼儿中,痰湿质、积滞质和异禀质(主要是过敏体质)的婴幼儿较多,而气虚质、心肝火旺质和阳盛质的婴幼儿相对较少。对偏颇体质婴幼儿进行相应的喂养指导和体质调护。结论0~3岁婴幼儿以平和质为主。对偏颇体质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喂养指导和脾胃调护,对其亚健康干预和管理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喂养指导 体质调护 婴幼儿
下载PDF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汉籍善本医书考略
17
作者 张君 川尻秋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20-1024,共5页
创建于公元701年的“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949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皇家藏书机构,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境外一个特殊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极其丰富,其中许多在中国国内已经佚失。本文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对所藏医书进... 创建于公元701年的“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949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皇家藏书机构,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境外一个特殊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极其丰富,其中许多在中国国内已经佚失。本文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对所藏医书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图书著录书名、卷数、册数、撰者、版本、行款和印记的梳理,简明扼要地揭示所藏图书的特征,为当下发掘、整理海外中医善本古籍,进而深入进行中日传统医药知识的交流研究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宫内厅书陵部 汉籍善本 医学文献
下载PDF
痰湿体质概述
18
作者 景彩 张昌云 +3 位作者 张昕 于慧娟 焦凤丽 谭奇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635-641,共7页
王琦院士提出,体质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基于体质可分,痰湿质临床模型较丰富,动物模型较少;基于体病相关,痰湿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相关;基于体质可调,痰湿质的调理中药以二陈... 王琦院士提出,体质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基于体质可分,痰湿质临床模型较丰富,动物模型较少;基于体病相关,痰湿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相关;基于体质可调,痰湿质的调理中药以二陈汤为主,针灸多选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原异生等有关。目前,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1)有的研究没有说明体质的疾病情况,有的研究甚至没有痰湿质重要的基线资料,如腰围、体重等,这样会影响后期的系统评价等研究质量;(2)部分研究混淆了痰湿质和痰湿证,甚至混淆了痰湿质积分和痰湿证候积分;(3)目前只有较少的临床研究有伦理和临床注册,不同研究样本量差距较大,在观察性研究中,混杂因素较多,多为相关性分析;部分试验研究缺乏系统设计,非随机的对照研究较多,干预后缺乏随访。今后,还应渐进式深入研究痰湿体质,在临床中辨体与辨病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中定性与定量相融合;合理计算或适当增加样本量,同时构建痰湿体质动态生物数据库,多领域交叉融合分析,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运用多维组学,构建深度学习的多维动态模型,观察痰湿质的指标和靶标与相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综合比较中药或适宜技术各方面优势,为痰湿质的防病调体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体质可分 体病相关 体质可调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儿童感觉统合障碍治疗:中医与心理疗法的结合
19
作者 冯璐 马宁 +1 位作者 董鹤婷 王钰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96-99,共4页
随着具有感觉统合障碍儿童数量的增加,社会越来越关注感觉统合障碍的问题。研究表明,感觉统合障碍儿童是可以通过及时的、科学的干预治疗得到良好恢复的。因此为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儿童感觉统合障碍治疗,深入探讨了中医与心理疗法相结... 随着具有感觉统合障碍儿童数量的增加,社会越来越关注感觉统合障碍的问题。研究表明,感觉统合障碍儿童是可以通过及时的、科学的干预治疗得到良好恢复的。因此为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儿童感觉统合障碍治疗,深入探讨了中医与心理疗法相结合的创新治疗模式。首先,根据东西方文化差异探讨跨文化认知背景下儿童感觉统合障碍的差异;其次,从理论及应用等方面阐述中医诊疗和心理疗法诊疗的各自作用,从综合诊断和综合干预的角度阐述中医与心理疗法结合的可行性;最后,从跨学科合作、个性化治疗、社区化服务角度出发,展望中医与心理疗法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文章围绕中医与心理疗法的结合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 儿童感觉统合障碍 中医 心理疗法 中医与心理疗法结合
原文传递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与中医实践
20
作者 陶飞宝 施维群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不良影响等特点,发病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将MAFLD命名为“肝癖”,认为因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等,最终出现痰瘀互结,阻滞肝脏经络最终导致MAFLD。“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是目前治疗MAFLD的新思路,通畅肠腑、降浊升清,可协调肠腑、肝脏气机,从而辅助提高MAFLD治疗效果。遂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内涵、应用及医案举例等入手,剖析“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临床治疗MAFLD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 辨治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应用 中医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