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研究现状及其对社区失眠患者健康管理的启示
1
作者 王源循 徐霄 +2 位作者 朱卫星 杨小龙 姚君伊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社区老年群体健康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深入,慢性病健康管理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失眠是社区老年群体常见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足... 社区老年群体健康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深入,慢性病健康管理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失眠是社区老年群体常见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足,诊疗效果欠佳。通过对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发现,体质辨识是诊断老年失眠症的基础辩证之一。服务包模式是近年来医疗政策改革与发展后提出并开展的新模式。如何将体质辨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体质辨识在失眠患者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以中医体质为基础的失眠服务包,以期为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为失眠症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体质辨识 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下载PDF
基于Toll样受体通路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炎症机制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干预作用
2
作者 李军 姜春云 +1 位作者 解紫从 王雪娇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0期1725-1727,1731,共4页
随着Toll样受体(TLRs)通路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分子炎症机制研究深入,其对炎性反应、自我免疫等人体生理代谢活动所需路径产生影响等证据表明,心肌炎性活动与此有关。炎症是防御机体内外病原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TLRs通路可... 随着Toll样受体(TLRs)通路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分子炎症机制研究深入,其对炎性反应、自我免疫等人体生理代谢活动所需路径产生影响等证据表明,心肌炎性活动与此有关。炎症是防御机体内外病原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TLRs通路可通过炎性反应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脏肥大及心肌纤维化;DAMPs分子可促使心脏组织产生慢性炎性反应,从而导致心脏组织损伤、修复。近几年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而炎症机制可成为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新靶点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DAMPS 心肌病 扩张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的关系
3
作者 田永明 武士锋 赵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94-2999,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70例T2DN患者。比较T2DN患者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70例T2DN患者。比较T2DN患者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包括T2DN患者的中医本证和中医兼证。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对应性。结果早期T2DN、临床T2DN、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别为气阴两虚挟瘀证(38.46%)、气滞痰瘀证(37.88%)、气滞痰瘀证(50.00%)。截取聚类图的不同位置,证型分型不同,其中,D点截取分为5个证型:肝肾阴虚证、心肾两虚证、肝胃火盛证、气阴两虚挟瘀证及气滞痰瘀证。在170例T2DN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0例(23.53%),心肾两虚证26例(15.29%),肝胃火盛证29例(17.06%),气阴两虚挟瘀证20例(11.76%),气滞痰瘀证55例(32.35%)。气阴两虚挟瘀证和气滞痰瘀证在二维投影图中间,并未偏向T2DN病变程度某一分级;肝胃火盛证偏向Ⅴ期,心肾两虚证偏向Ⅳ期,肝肾阴虚证偏向Ⅰ~Ⅲ期。结论T2DN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肝肾两阴、心肾两虚、肝胃火盛、气阴两虚挟瘀及气滞痰瘀。且随着T2DN发展,中医证型逐渐由肝肾两阴到心肾两虚到肝胃火盛,而气阴两虚挟瘀及气滞痰瘀伴随T2DN患者的各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 疾病分期
下载PDF
从朱丹溪“六郁”学说探讨中风病因病机
4
作者 赵哲 丁玉洁 +3 位作者 陈哲 赵丽丽 黄鑫磊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朱丹溪基于《黄帝内经》“五郁”理论,首创“气、湿、痰、热、血、食”之“六郁”学说,提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郁为六郁之先”“凡郁皆在中焦”等观点。笔者通过系统梳理“六郁”学说,提出中风病因病机与“六郁”密切相关。指出... 朱丹溪基于《黄帝内经》“五郁”理论,首创“气、湿、痰、热、血、食”之“六郁”学说,提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郁为六郁之先”“凡郁皆在中焦”等观点。笔者通过系统梳理“六郁”学说,提出中风病因病机与“六郁”密切相关。指出六郁皆为中风常见病理因素,气郁为先,诸郁相合,损伤营卫气血津液进而累及血脉,损脑毁神,与中风气机逆乱、病在血脉、脑髓神机受损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故六郁能完满解释临床所观察到的各项危险因素导致中风的发病机制。将“六郁”学说与血脉理论相结合,指导中风病因病机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干预诸郁形成与致病过程,是保护血脉、预防中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六郁 气郁为先 郁在中焦 中风 血脉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高职医学生失眠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分析
5
作者 欧阳云帆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486-1488,1491,共4页
目的:探究高职医学生失眠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医学生进行失眠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分析。结果:高职医学生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生... 目的:探究高职医学生失眠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医学生进行失眠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分析。结果:高职医学生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就业竞争等引起,失眠发生率为15.5%,女生高于男生;失眠中医证型分布多见肝郁化火型、阴虚火旺型和痰热内扰型。结论:失眠已成为困扰高职医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需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积极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失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医学生 失眠因素 中医证型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沈毅 张继东 +2 位作者 胡连海 乔云 武传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HI)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病的4种证型及对照组各选30例,测定空腹血中胰岛素(INS)、C肽及血糖(B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EH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空腹INS...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HI)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病的4种证型及对照组各选30例,测定空腹血中胰岛素(INS)、C肽及血糖(B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EH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空腹INS、C肽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EH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与对照组相比,空腹INS、C肽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这两型与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型相比,INS、C肽及ISI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患者常伴IR及HI,IR(HI)主要体现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辨证分型 胰岛素 C反应蛋白质 血糖
下载PDF
2115例手足口病患者病因病机和分期辨证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洪可 朱清静 +4 位作者 聂凡 李慧涓 袁虹 李秀慧 聂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证候学的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模式。方法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住院病例2 115份,按照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统计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获...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证候学的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模式。方法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住院病例2 115份,按照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统计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获得不同分型的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进而总结手足口病的传变发展规律,依据其规律进行分期辨证。结果证素分析发现普通型和重型都以湿(87.97%,96.75%)和热(98.66%,97.93%)为主要证素,并且贯穿整个病程。普通型患者病邪在表而解,外以邪盛为主,内以正气亏虚(43.06%)和气机逆乱(19.22%)为次;重型为疫毒循经入里,其证素除邪盛外,内风也成为主要证素(73.26%),邪盛正虚,正气亏虚(73.26%)进一步加重,气机逆乱(37.07%)仍然为较常见的次要病机;危重型以亡阳、气脱、厥证和内风占优势地位。结论依据各型手足口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分期辨证,表证期主要病机为邪犯太阴,湿热兼夹;里证期为内热郁蒸、气机逆乱,或兼肝风内动,或热扰心神,阴阳离绝。此法更能体现手足口病发展规律,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更高层次的结合,更符合中医临床,值得推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分期论治 证素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试探肝郁证的临床规律——附146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郑吉民 罗仁 +2 位作者 陈健 陈宝田 吴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39-40,共2页
本文属于肝郁证的宏观临床研究,以整群抽样680份内科病历为对象,对照分析肝郁证146例与非肝郁证534例。分析结果认为,肝郁证具有三个临床特点:一是肝郁证以女性、中年为多见;二是肝郁证多见于多种中西医病证中;三是肝郁证以呈现复合病... 本文属于肝郁证的宏观临床研究,以整群抽样680份内科病历为对象,对照分析肝郁证146例与非肝郁证534例。分析结果认为,肝郁证具有三个临床特点:一是肝郁证以女性、中年为多见;二是肝郁证多见于多种中西医病证中;三是肝郁证以呈现复合病证者为多见。统计表明,肝郁证多见于内分泌、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中;中医辨证以兼有脾虚、血瘀、化热为多见。作者建议将胸胁腹部胀闷/疼痛、病势波动性大、脉弦,列为肝郁证临床辨证的简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 临床辨证 复合病证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亮 陈守强 +2 位作者 侯建辉 毕文霞 袁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以气虚证辨证模型为例,探讨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684例名老中医医案录入电子病历中,利用其统计功能,创建验案症状表;将验案症状表导入Matlab软件中;利用BP神经网络程序,随机将669例医案作为训练数据,剩余15份病例作为测... 目的:以气虚证辨证模型为例,探讨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684例名老中医医案录入电子病历中,利用其统计功能,创建验案症状表;将验案症状表导入Matlab软件中;利用BP神经网络程序,随机将669例医案作为训练数据,剩余15份病例作为测试数据。结果:测试数据与模型数据之间的绝对误差中,有3例大于0.6,其余12例小于0.3;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77.8%,预测一致性为80%。结论:本文以气虚证为例,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创建了一种中医辨证模型,准确率较高,并为挖掘名老中医辨证经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模型 BP神经网络 气虚 中医
下载PDF
量表方法在瘀热病因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勉华 李国春 +4 位作者 周学平 周仲瑛 过伟峰 金妙文 叶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阐述了瘀热病因临床测定量表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基于中医学病因病机特点,结合现代生存质量量表和心理学量表的制定方法,分析了瘀热病因全病域测量量表和具体疾病特异性量表(共性和个性量表)研制思路,瘀热存在于出血性疾病、流行性... 阐述了瘀热病因临床测定量表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基于中医学病因病机特点,结合现代生存质量量表和心理学量表的制定方法,分析了瘀热病因全病域测量量表和具体疾病特异性量表(共性和个性量表)研制思路,瘀热存在于出血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扩张、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多种内科难治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并且在某一特定疾病中又以特异性子证候表现出来,这种瘀热所显示的证候层次性和多维性,反应了中医瘀热量表制定的层次性和多维特性。在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为主的专家组成员指导下,首次采用量表的方法探讨瘀热的定量的测量,为瘀热病因的具体化、客观化作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 病因 量表 中医学
下载PDF
浅析“肝络病”概念与特点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司远 车念聪 +3 位作者 杜宇琼 李文新 王金光 刘晔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本文从"肝络"的定义与特点出发,重新定义了"肝络病",认为"肝络病"指自发病起即为肝络功能和(或)结构异常,整个病程中均以肝络的功能或结构病变为中心的一类疾病。探讨了肝络病的内涵、外延,认为肝络病的... 本文从"肝络"的定义与特点出发,重新定义了"肝络病",认为"肝络病"指自发病起即为肝络功能和(或)结构异常,整个病程中均以肝络的功能或结构病变为中心的一类疾病。探讨了肝络病的内涵、外延,认为肝络病的核心是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以肝络的异常为中心,而由其他疾病波及肝络而导致异常的疾病不属于肝络病的范畴。阐述了"肝络病"自身的独特特点,即"肝络病"是气络病变与血络病变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络病 肝络 病机特点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从“瘀血”理论辨识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8
12
作者 徐传毅 何伟 李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瘀血 股骨头坏死 中医学 骨科
下载PDF
浅议四川人的“外湿内燥”与西北人的“外燥内湿”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呼永河 钟梁 +13 位作者 李静 孙薏 匡红 田卫卫 李硕 周龙甫 钟国成 沈涛 杨宇 谢春光 高永翔 黄秀深 由凤鸣 张丰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995-997,共3页
地理环境和气象物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食,由此造成不同的体质变化。干燥的西北地区和位于西南高湿环境中的四川具有截然不同的地域及气候条件,笔者从气候、地域、饮食以及病因病机等多角度比较了四川人与西北人的不同,提出西北... 地理环境和气象物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食,由此造成不同的体质变化。干燥的西北地区和位于西南高湿环境中的四川具有截然不同的地域及气候条件,笔者从气候、地域、饮食以及病因病机等多角度比较了四川人与西北人的不同,提出西北地区多"外燥内湿",四川地区多"外湿内燥"及"燥湿同病"的观点,为部队官兵更好的适应驻地环境,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湿内燥 外燥内湿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瘀热病机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学平 吴勉华 +1 位作者 潘裕辉 叶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瘀热属中医学病机概念范畴。其致病范围较广,可见于临床各科病证。近20年来已由一些医家关注"瘀热"的致病作用,从瘀热辨治临床各科疾病,但大多仅为零星、初步的临床报道。迄今为止,以周仲瑛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报道最早、最多,对... 瘀热属中医学病机概念范畴。其致病范围较广,可见于临床各科病证。近20年来已由一些医家关注"瘀热"的致病作用,从瘀热辨治临床各科疾病,但大多仅为零星、初步的临床报道。迄今为止,以周仲瑛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报道最早、最多,对"瘀热"理论的阐发较为系统、深入。今后拟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冀形成系统的"瘀热"病机学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 临床各科疾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情志病证病机规律的古医案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丽萍 武丽 +2 位作者 张曼 臧知明 夏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1-1542,共2页
目的探讨情志病证古医案的病机规律。方法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病种分布、病因、症状、病位、辨证及证候分布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病机理论... 目的探讨情志病证古医案的病机规律。方法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病种分布、病因、症状、病位、辨证及证候分布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病机理论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病因以情志诱发为多,单一情志因素则以怒最多;症状中常见20种,其中8种为躯体症状;病位在脏以心、肝、脾为多,在腑则多为胃和胆,奇恒之府则以脑多见;证候类型出现频次最多是肝郁脾虚证(53次),其余依次为:肝火犯胃证、肝火炽盛证、惊恐伤神证、肝脾气血两虚证、肝脾气滞证、痰气互结证、忧伤神气证、肝旺脾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结论情志致病以气机不畅为中介,导致脏腑损伤,其中以肝、心、脾三脏损害为多,病变初期多见实证,而后渐延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的病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证 古病案 病机 数理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 被引量:30
16
作者 汪南玥 陈家旭 吴晓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5Z期82-83,共2页
目的:系统分析、统计黄褐斑近年来的辨治方法,以期找出一定规律指导临床。方法: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近十年的报道,将临床使用经方(非自拟方)治疗的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在黄褐斑的临床分型中,肝气郁滞、肾水(阳)不... 目的:系统分析、统计黄褐斑近年来的辨治方法,以期找出一定规律指导临床。方法: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近十年的报道,将临床使用经方(非自拟方)治疗的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在黄褐斑的临床分型中,肝气郁滞、肾水(阳)不足和血瘀内阻最为多见,最常用的方剂是逍遥散,最常用的药物是当归。结论:肝气郁滞证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瘀、脾虚等证是现代黄褐斑临床的主要证型,治疗时可以首先考虑采用舒肝解郁兼顾活血、健脾、补肾的方法治疗,方剂以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和桃红四物汤为首选,药物包括当归、茯苓、川芎、白芍、柴胡、红花、熟地、白术、桃仁、丹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辨证分型 治疗方药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药膳食疗标准化的思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青萍 蔡光先 +1 位作者 晏峻峰 谢梦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32-133,共2页
药膳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医学的一个重的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等经典医书中就有记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门独特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 药膳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医学的一个重的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等经典医书中就有记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门独特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中医非常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内在联系,认为通过药膳食疗可以达到治愈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膳 食疗 标准化 养生 保健
下载PDF
微量元素铜、铁、锌与中医血虚证和气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柴琳 张俊 +2 位作者 杨海燕 刘荣均 李云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人体微量元素(铜、铁、锌)与中医辨证血虚证、气虚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中医确诊为血虚证和气虚证的患者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全血,用全血七元素分析仪检测人体全血微量元素铜、铁、锌的水平。... 目的探讨人体微量元素(铜、铁、锌)与中医辨证血虚证、气虚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中医确诊为血虚证和气虚证的患者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全血,用全血七元素分析仪检测人体全血微量元素铜、铁、锌的水平。结果血虚证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铁、锌均较对照组低(P<0.05);气虚证患者铁、铜、锌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证患者铜、铁水平均较血虚证高(P<0.05),血虚证与气虚证患者全血中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铜比值,气虚证组<血虚证组<对照组;铜/铁比值,气虚证组>血虚证组>对照组;锌/铁比值,血虚证组>气虚证组>对照组。结论血虚证和气虚证患者全血中微量元素铁、锌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气虚证患者铜较对照组增高,血虚证患者铜较对照组降低,其规律可循,对于血虚证和气虚证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血虚 气虚
下载PDF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杜以宽 马民 唐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阐述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病因病机 本虚标实
下载PDF
虚寒证病因学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冬梅 杜惠兰 +4 位作者 苏健 刘京芳 陈景伟 刘艳芹 张汝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18-1620,共3页
目的:研究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探讨虚寒证的病因特点及其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家庄市以及周边地区年龄在18~65岁的常住人口250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背景资料、人口学项目以及... 目的:研究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探讨虚寒证的病因特点及其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家庄市以及周边地区年龄在18~65岁的常住人口250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背景资料、人口学项目以及与虚寒证形成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等.调查结果经过筛选,按性别、年龄等因素将虚寒证患者和非虚寒证者配比成1∶1的病例-对照资料,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虚寒证的相关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回收合格问卷2403例,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9.95%.虚寒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致病有关,其中房劳多产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虚寒体质、感受寒邪、饮食失宜、情志所伤、过度劳累等因素.结论: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95%.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病为虚寒证的病因特点,房劳多产为其主要的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学 虚寒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