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火罐在改善寒湿痹阻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春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在改善寒湿痹阻所致腰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寒湿痹阻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单纯拔火罐法及平衡火罐法(具体包括:闪罐法、走罐法、揉罐法、抖罐法及留罐法)两种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在改善寒湿痹阻所致腰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寒湿痹阻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单纯拔火罐法及平衡火罐法(具体包括:闪罐法、走罐法、揉罐法、抖罐法及留罐法)两种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以治疗前,治疗后立刻,治疗后3、7及14 d为结点,采用腰痛病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压痛(1.76±1.82)及腰部疼痛(0.75±0.29)评分较对照组压痛(3.41±1.73)及腰部疼痛(1.06±0.13)明显降低(P<0.05)。结论平衡火罐较单纯拔火罐更能够有效缓解寒湿痹阻所致腰痛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火罐 护理 腰痛
原文传递
拔罐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欧阳旭 倪夕秀 +6 位作者 赵凌 林德智 冯成郅 吴可欣 李思梦 余阳 赵煜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该文总结分析近10年拔罐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发现拔罐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即时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以期为拔罐治疗偏头痛提供指导。
关键词 偏头痛 头风 拔罐 刺络拔罐 壮医药拔罐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刮痧对拔罐罐印的影响
3
作者 彭婉莹 丁梦 +4 位作者 吴端懿 蒋昕 甘沛艳 叶少剑 朱青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刮痧对拔罐罐印的影响。方法:选择21名健康大学生受试者,于前臂刮痧,在刮痧前及刮痧1周后,分别进行左前臂改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点及右前臂拔罐罐印出血点检测。结果:刮痧前改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点和拔罐罐印出血点具... 目的:观察刮痧对拔罐罐印的影响。方法:选择21名健康大学生受试者,于前臂刮痧,在刮痧前及刮痧1周后,分别进行左前臂改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点及右前臂拔罐罐印出血点检测。结果:刮痧前改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点和拔罐罐印出血点具有相关性(P<0.01)。刮痧后,受试者改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点从10.00(7.00,14.50)个降至8.00(4.00,12.50)个(P<0.01),拔罐罐印出血点从34.00(20.00,54.00)个减少到10.00(4.50,16.50)个(P<0.01),且二者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拔罐罐印出血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毛细血管脆性,刮痧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少拔罐罐印出血点,影响拔罐罐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拔罐 罐印 毛细血管脆性
下载PDF
开阖枢罐法理论及其基本应用
4
作者 肖勇洪 赵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文章基于《内经》开阖枢理论及经络学说展开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针灸、罐法理论同源于经络学说,并将中医学三因制宜思想融入罐法应用方案,在此基础上创立开阖枢罐法理论体系,丰富罐法操作方案,扩大罐法临床适应症,进一步完善罐法理... 文章基于《内经》开阖枢理论及经络学说展开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针灸、罐法理论同源于经络学说,并将中医学三因制宜思想融入罐法应用方案,在此基础上创立开阖枢罐法理论体系,丰富罐法操作方案,扩大罐法临床适应症,进一步完善罐法理论与应用方案,充实罐法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 罐法 罐法补泻 开阖枢 灸罐法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药物罐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徐玲玲 秦军丽 丛榕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药物罐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敏灸联合药物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药物罐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敏灸联合药物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药物罐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关节炎 骨痹 热敏灸 药物罐 洛索洛芬钠片 疼痛 炎症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刺络拔罐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Meta分析
6
作者 杨晓敏 刘竹韵 +2 位作者 魏琳 林满秋 张小培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目的:评价刺络拔罐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 目的:评价刺络拔罐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刺络拔罐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到2022年9月。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发表偏倚分析采用STATA软件。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753例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D=6.76,95%CI(2.77,10.75),P<0.000 90],上肢痉挛程度(M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0.64,95%CI(-0.79,-0.50),P<0.000 01],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低于对照组[MD=-4.79,95%CI(-6.62,-2.97),P<0.000 01],肘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MD=19.20,95%CI(13.55,24.86),P<0.000 01],肱三头肌IEMG高于对照组[MD=3.63,95%CI(1.75,5.50),P<0.000 1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高于对照组[MD=5.42,95%CI(2.56,8.27),P=0.000 20]。结论:刺络拔罐有助于改善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但由于本研究选取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需要更大样本和高质量的RCT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痉挛 痉证 筋病 刺络拔罐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早期运用火针结合拔罐疗法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7
作者 万潇潇 吴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25-0128,共4页
探究带状疱疹患者早期运用火针结合拔罐疗法对于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予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试验,即以常规西药为主的参照组(n=38),以火针、拔罐联合治疗为主... 探究带状疱疹患者早期运用火针结合拔罐疗法对于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予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试验,即以常规西药为主的参照组(n=38),以火针、拔罐联合治疗为主的探究组(n=38),比较两组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疼痛控制满意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后遗神经痛发生例数比较?。结果 探究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疼痛控制满意度、BDNF、IL-6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并且探究组只有1例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其发生例数远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采取火针结合拔罐疗法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疼痛,优化生活品质,降低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拔罐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走闪罐治疗髂胫束综合征临床观察
8
作者 陈雄杰 来明 +3 位作者 袁兴 叶贵双 余友池 高雪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47-749,共3页
目的:观察走闪罐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走闪罐治疗,对照组予以局部封闭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及下肢功能均改善(P<0.05),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闪罐治疗髂... 目的:观察走闪罐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走闪罐治疗,对照组予以局部封闭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及下肢功能均改善(P<0.05),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闪罐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胫束综合征 走闪罐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传统电针仪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9
作者 陶雅文 席强 +2 位作者 郭义 杨卓欣 刘保延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电针仪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特色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电针仪在产品设计和临床使用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电针疗法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针灸服务能力的提升。该文总结了近10年电针仪在设计、应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 电针仪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特色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电针仪在产品设计和临床使用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电针疗法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针灸服务能力的提升。该文总结了近10年电针仪在设计、应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电针仪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携化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电针仪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提升针灸器械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器械 电针仪 发展 综述
下载PDF
火龙罐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赞 任肖敬 +3 位作者 钟远 张岩 王羽乔琳 秦元梅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1期2224-2227,共4页
火龙罐疗法是刘伟承老师基于中医整体理论开创的一种新兴综合性技术,集点穴、推拿、烫熨、刮痧、按摩、艾灸、拔罐等10余种手法于一体,目前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脊柱骨伤类疾病、妇产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较... 火龙罐疗法是刘伟承老师基于中医整体理论开创的一种新兴综合性技术,集点穴、推拿、烫熨、刮痧、按摩、艾灸、拔罐等10余种手法于一体,目前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脊柱骨伤类疾病、妇产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此文从火龙罐疗法的概念、适应病种等方面概述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为促进该疗法的临床规范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疗法 特色分析 综述
下载PDF
火龙罐治疗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房华瑞 乔双 +2 位作者 沈晓明 宋建英 董丹丹 《光明中医》 2023年第9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 了解患者接受火龙罐治疗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更好地发挥火龙罐的治疗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甲综合性中医院就诊且接受火龙罐治疗的12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 目的 了解患者接受火龙罐治疗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更好地发挥火龙罐的治疗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甲综合性中医院就诊且接受火龙罐治疗的12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火龙罐综合疗法应用于临床优势突出;患者对疗效存在疑虑;火龙罐疗法在临床使用中遇到的瓶颈;对火龙罐疗法前景的美好展望(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操作)。结论 随着火龙罐治疗供需矛盾的增加,亟需寻求一条将传统的中医特色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疗法 质性研究 中医外治疗法
下载PDF
火龙罐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丹丹 张展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 观察火龙罐疗法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按照1∶1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研究组实施火龙罐疗法,1个月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对2组睡眠状况的指标进行... 目的 观察火龙罐疗法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按照1∶1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研究组实施火龙罐疗法,1个月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对2组睡眠状况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患者应用火龙罐治疗能有效提升自身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拔罐疗法 心肾不交证
下载PDF
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万丽 杨绮云 +2 位作者 陈惠冰 何石燃 黄婷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观察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睡眠专科及中医护理门诊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 目的:观察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睡眠专科及中医护理门诊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采用火龙罐疗法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6.9%,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火龙罐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对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心脾两虚型 失眠
下载PDF
皮内针联合易罐运动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纪少丰 刘少灿 佘坤源 《河北中医》 2023年第2期287-290,295,共5页
目的观察皮内针联合易罐运动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易罐运动疗法,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目的观察皮内针联合易罐运动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易罐运动疗法,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关节活动度及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1、3个疗程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疗程均较本组治疗1个疗程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3个疗程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疗程均较本组治疗1个疗程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颈椎左侧屈、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肩综合征患者实施皮内针联合易罐运动疗法治疗,可缓解肩颈部疼痛感,改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综合征 拔罐疗法 运动疗法 皮内针疗法
下载PDF
近5年拔罐疗法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涛 侯春光 武峻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94-1298,共5页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近年来在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留罐、闪罐、走罐、刺络拔罐、药罐、针罐、温针罐、水罐等,并联合应用火针、针刺、针刀、艾灸、刺络等外治方法,协同治疗带状疱疹、湿疹、银屑病、神...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近年来在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留罐、闪罐、走罐、刺络拔罐、药罐、针罐、温针罐、水罐等,并联合应用火针、针刺、针刀、艾灸、刺络等外治方法,协同治疗带状疱疹、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痛阈等相关。但研究方面尚存在缺乏系统的量效评价标准、疗法名称欠规范、动物实验研究较少等问题。要想继承和发扬拔罐疗法,我们必须进行更加严谨和合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制定规范的临床操作标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 皮肤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银屑病患者p38MAPK/Th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熊佳玫 涂罕灯 +2 位作者 戴品 邱礼国 欧阳庆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银屑病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江西...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银屑病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就诊的90例气滞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对照1组患者口服消银汤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走罐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p38MAPK基因相对表达量、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后红斑、鳞屑、浸润、瘙痒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后p38MAPK基因相对表达量、IL-17、IL-22、IL-23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可抑制气滞血瘀型银屑病患者p38MAPK/Th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同时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汤 走罐疗法 气滞血瘀型银屑病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 辅助性T细胞17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ricking-cupping therapy
17
作者 Jiaji LI Jingjin XU +3 位作者 Jing ZHANG Ling TANG Hong CHEN Ye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202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Pricking-cupping therap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nursing technology that can adjust the viscera of the human body,make the meridians smooth,and Yin and Yang balanced mainly by means of relieving heat and... Pricking-cupping therap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nursing technology that can adjust the viscera of the human body,make the meridians smooth,and Yin and Yang balanced mainly by means of relieving heat and detoxification,harmonizing Qi and blood,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dredging meridians and activating collaterals,reducing swelling and pain,purging heat and calming shock,clearing heat,and opening orifices.Pricking-cupping therap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wide application.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i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They are widely used to treat lumbar disc herniation,herpes zoster,acute arthritis,migraine,and other diseases in China.Through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physicians of past dynasties,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pricking-cupping therapy have been greatly enriched.Modern TCM practitione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es on the operation norms of th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ancients,hoping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disease more accurately and make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ope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letting puncture CUPPING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perating procedures pricking-cupping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火龙罐治疗联合易筋经导引法对高血压合并颈性眩晕患者血压水平及症状改善的影响
18
作者 邹美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性眩晕患者采用火龙罐治疗联合易筋经导引法治疗对血压水平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8月~2023年03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颈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性眩晕患者采用火龙罐治疗联合易筋经导引法治疗对血压水平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8月~2023年03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颈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龙罐联合易筋经导引法治疗,对两组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眩晕、头痛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易筋经导引法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颈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可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眩晕、头痛症状,降低眩晕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易筋经 高血压 颈性眩晕 血压水平
下载PDF
拔罐与经络刮痧联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疼痛的影响
19
作者 黄亚勇 高仁坤 陈文月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拔罐与经络刮痧联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采用经络刮痧治疗,... 目的:研究拔罐与经络刮痧联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采用经络刮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复发率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次、4次后,两组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功能受损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与经络刮痧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联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络刮痧 拔罐疗法 疼痛
下载PDF
刺血拔罐对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意义研究
20
作者 尹华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7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刺血拔罐对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意义。方法60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刺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情况,上肢被动牵拉力评分及上... 目的研究刺血拔罐对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意义。方法60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刺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情况,上肢被动牵拉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上肢痉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45,P<0.05)。试验组患者的上肢被动牵拉力评分(6.22±0.33)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73.02±7.6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4±0.14)、(51.09±4.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拔罐对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拔罐 脑出血 肢体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