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1
作者 吴海洋 段冕 +5 位作者 李成龙 张君宇 计海生 王海涛 茅伟 王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11-3818,共8页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通过减轻细胞焦亡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上游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分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通过减轻细胞焦亡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上游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分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取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对电针组大鼠施予电针干预,选取百会、风府、大椎3个穴位,1次/d,20 min/次,连续干预7 d。电针干预结束后,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爬杆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改变,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梗死侧脑皮质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梗死侧脑皮质中Iba-1及活性氧表达,ELISA法检测梗死侧脑皮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梗死侧脑皮质组织中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分析大鼠梗死侧脑皮质组织中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与NLRP3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爬杆实验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均升高(P<0.05),Iba-1、活性氧免疫荧光表达增强(P<0.05),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P<0.05),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梗死侧脑皮质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核出现碎裂溶解及细胞空泡现象;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爬杆实验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均降低(P<0.05),Iba-1、活性氧免疫荧光表达减弱(P<0.05),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P<0.05),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电针组大鼠梗死侧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坏死及空泡现象明显减少;③免疫共沉淀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梗死侧脑皮质组织中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与NLRP3存在相互作用;④结果表明,电针干预可能通过抑制活性氧/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LRP3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来减少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NLRP3 活性氧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近视针刺法联合指针疗法防控儿童低中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商晓娟 谭翊 +3 位作者 张鹏 陈陆泉 杨静 亢泽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 探讨近视针刺法联合指针疗法防控儿童低中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低中度近视儿童86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配镜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近视针刺法联合指针疗法防控儿童低中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低中度近视儿童86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配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近视针刺法联合指针疗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幅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眼轴长度及调节幅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眼轴增长幅度低于对照组,调节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针刺法联合指针疗法防控儿童低中度近视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针刺法 指针疗法 儿童低中度近视 裸眼视力 屈光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冯鑫鑫 刘成勇 +3 位作者 鲍挺峰 张奕 陈雷 秦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66,I0031,I0032,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κB/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激...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κB/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激动剂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前列腺蛋白提取及免疫注射法制备大鼠慢性前列腺模型,于造模后1 d对电针组、抑制剂组及激动剂组大鼠行电针干预,穴取“白环俞”“会阳”,连续波,频率2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基于开野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开展行为学测试;取大鼠前列腺组织,计算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前列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LR4、NF-κB、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而激动剂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前列腺细胞凋亡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下降(P<0.05),前列腺细胞凋亡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下降(P<0.05),而激动剂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抑制剂组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进一步下降(P<0.05),而激动剂组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激动剂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白环俞、会阳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模型大鼠症状,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电针 细胞凋亡 TLR4/NF-κB/NLRP3通路
原文传递
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周文娟 汤小康 +3 位作者 曹越 陈成 周石刊 王琼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2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心综合征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向大鼠尾状核注入,手术操作过程同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不予针刺;针刺组选心俞穴、内关穴、风府穴和水沟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3天。采用原位末端凋亡(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测定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神经功能采用Zea-Longa法评估;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APK、NF-κB、AP-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脑组织AI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心综合征大鼠采用针刺可减轻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大鼠炎症因子,且可下调MAPK/NF-κB/AP-1信号通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心综合征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关元命门序贯针刺激活FSHR/cAMP/PKA通路促进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颗粒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许江虹 陈跃来 +4 位作者 尹平 赵雪丹 郑慧敏 胡俊威 刘璐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65-972,共8页
【目的】观察关元命门序贯针刺方案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针刺组、针刺组各12只。除空白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雷公藤多苷片灌胃制备PO... 【目的】观察关元命门序贯针刺方案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针刺组、针刺组各12只。除空白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雷公藤多苷片灌胃制备POI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捆绑一次;针刺组大鼠在动情间期取关元穴针刺,在动情前期取命门穴针刺;H89+针刺组按照针刺组针刺方案干预,在每次针刺前30 min内腹腔注射H89。连续干预20 d。各组大鼠分别在干预后第1个动情间期和动情前期取材。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动情间期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动情间期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芳香化酶P450(P450arom)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动情间期和动情前期颗粒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情前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H89+针刺组血清FSH水平显著升高(P<0.01),E2水平显著降低(P<0.001);H89+针刺组FSH水平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E2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FSH水平低于模型组和H89+针刺组(P<0.05),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E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H89+针刺组(P<0.01),仍低于空白组(P<0.05)。(2)模型组和H89+针刺组FSHR、P450arom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01);H89+针刺组FSHR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P450arom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FSHR、P450arom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和H89+针刺组(P<0.05),但仍低于空白组(P<0.05)。(3)模型组和H89+针刺组GCs活性和PCNA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空白组(P<0.05);H89+针刺组GCs活性和PCNA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的GCs活性和PCNA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H89+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关元命门序贯针刺方案可通过上调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通路FSHR、P450arom蛋白的表达,调控性激素水平,提高GCs活性和促进GCs细胞增殖,从而改善P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针刺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关元穴 命门穴 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 芳香化酶P450(P450arom) 大鼠
原文传递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损伤处坐骨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形态;取腰3~5脊髓节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PWL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齐刺组改善最为明显。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痛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循经按摩及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郑爽 孙汇慧 +3 位作者 邢秀玲 郭洁丽 王巍 杜美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25-1628,163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36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循经按摩+中药外敷)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36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循经按摩+中药外敷)77例、对照B组(针刺+循经按摩)82例、对照C组(针刺+中药外敷)98例、治疗组(针刺+循经按摩+中药外敷)113例。对照A组患者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对照B组患者针刺+循经按摩治疗,对照C组患者针刺+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患者针刺+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疼痛及体温变化及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granulocyte,NE%)、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8.14%(77/113)明显高于对照A组患者53.25%(41/77)、对照B组患者51.22%(42/82)、对照C组患者53.06(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消退时间、肿块消失时间、皮肤发红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外周血WBC、NE%、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WBC、NE%、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哺乳意愿、哺乳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感,增加哺乳意愿及哺乳行为,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循经按摩 中药外敷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下载PDF
培元固本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曹二梅 王颖 孙善斌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92-295,300,共5页
目的 观察培元固本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基础康复和常规针刺治疗,针刺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固本培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 目的 观察培元固本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基础康复和常规针刺治疗,针刺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固本培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82.50%(33/4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4/40),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87.50%(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23/40),针刺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元固本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9
作者 雷华 王娴 周伟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桂枝加葛根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桂枝加葛根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统计2组疗效,随访1年记录肩周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66/68),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60/6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SES疼痛和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2.94%(2/68),对照组复发率13.23%(9/68),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显著优于单用小针刀治疗,能缓解肩周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肩周炎 中药疗法 小针刀
下载PDF
基于“调神”理论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平衡的影响
10
作者 万敏 周林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83-286,291,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调神”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90例CF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基于“调神”理论指导... 目的观察基于“调神”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90例CF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基于“调神”理论指导的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疲劳评定量表(F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统计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35/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S-14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AI、HA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4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调神”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CFS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疲劳、焦虑状态,促进Th1/Th2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针刺疗法 调神法 焦虑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11
作者 王俊虎 耿泽振 杨晓艳 《河北中医》 2024年第9期1516-151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产后尿潴留(PUR)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8例PU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44例予针刺联合甲硫...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产后尿潴留(PUR)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8例PU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44例予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天。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排尿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尿道疼痛评分、盆底肌张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43/44),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36/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首次尿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2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尿道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PUR,可降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及尿道疼痛评分,改善盆底肌张力,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疾病 尿潴留 针刺疗法 新斯的明
下载PDF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学良 曲阳 +2 位作者 辛贵乐 周海纯 孔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医整合康复 针康法 易筋经 肢体肌力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江 任继晗 许云飞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观察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符合肾虚腰痛诊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酉时(17:00-19:00、17:00-18:30期间开始治疗)。对照组在除酉时以外的时间治疗(17:00-19:00以外的工作时... 目的观察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符合肾虚腰痛诊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酉时(17:00-19:00、17:00-18:30期间开始治疗)。对照组在除酉时以外的时间治疗(17:00-19:00以外的工作时间)。取穴:选择肾俞、白环俞、委中、太溪四穴,配穴选择临床常用的环跳、阳陵泉、大肠俞三穴。疗程为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观察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试验组治疗前评分中位数为8分,治疗后为1分,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中位数为7分,治疗后为2分。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中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20.0%)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试验组显效率(60.0%)高于对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7,P<0.001)。结论试验组治疗肾虚型腰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型腰痛 酉时 针刺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予欣 党伟利 +4 位作者 马丙祥 邢威 周荣易 孔亚敏 荆振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A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进行12周的干预治疗,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12周)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孤独症疗效评价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及DTI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两组间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的差异,继而比较FA有差异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 RD)和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 AD)的不同及量表评分与DTI参数相关性。结果 与假针刺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值两组间在左下纵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SD患儿ATEC评分与右扣带回的FA值呈负相关,与右额枕下束、右下纵束、右扣带回的RD值呈正相关,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CARS评分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P<0.05)。右下纵束的FA值与ASD患儿的语言问题、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RD值与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扣带回的FA值与语言问题、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而RD值与上述临床症状呈正相关,AD值与社交障碍、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双侧额枕下束FA值与感知觉异常存在负相关,右额枕下束RD值与其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上纵束的R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左丘脑前辐射束的A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促进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增强,从而改善ASD患儿临床症状,尤其在言语、社交、感知觉、健康问题等方面,进而说明DTI在评估针刺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神经纤维束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福建 陈堃 +2 位作者 邓家豪 陈浩 高卓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确,优于晚介入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梗死 介入时机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对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凯 刘宇飞 +1 位作者 温博 靳宜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59-262,266,共5页
目的 观察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对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湿热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治疗。2组... 目的 观察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对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湿热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结果 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血清TNF-α、CRP、IL-6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疼痛VAS、AS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可有效缓解湿热型AS患者疼痛感,改善脊柱、胸廓活动度,减轻炎性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 强直性脊柱炎 腰背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弧刃针45°腱鞘切开松解术与传统针刀松解术治疗中重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迎存 孟颖博 +3 位作者 王学昌 张董喆 孙雅丽 程少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4,共7页
目的研究弧刃针治疗中重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1∶1分配至弧刃针组与针刀组,其中弧刃针组31例,采用弧刃针治疗,针刀组31... 目的研究弧刃针治疗中重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1∶1分配至弧刃针组与针刀组,其中弧刃针组31例,采用弧刃针治疗,针刀组31例,给予传统针刀松解术治疗。两组均治疗1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各时期(1周、2周、4周)及24周后随访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umberal rating scale,NRS)、指间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Quinell分级以及疾病的疗效评分(Wangxuechang diease efficacy score,WDE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治疗后24W随访时,两组病人Quinell分级对比,弧刃针组优于针刀组(P<0.05);疾病的疗效评分(WDES)总有效率:弧刃针组96.77%,针刀组83.87%,弧刃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针刀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数字评分(NRS)、关节活动度(ROM)均明显改善,且随时间进展,改善程度越大(P<0.05);且治疗后1周、2周、4周及24周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显示,弧刃针在改善疼痛、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针刀组(P<0.05)。结论弧刃针45°腱鞘切开松解术与传统针刀松解术治疗中重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均有效,但弧刃针45°腱鞘切开松解术在改善疼痛、指间关节活动度和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刃针 针刀 狭窄性腱鞘炎 腱鞘切开松解术
下载PDF
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海鑫 萨仁 +2 位作者 郑全成 宋安华 杨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古法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P、TGF-β1、NF-κB水平、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古法针刺组低于电针组(P<0.05);2组血清β-EP水平、椎-基底动脉Vm、Vs、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及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古法针刺组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采用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古法针刺 电针 夹脊穴 颈椎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晓鹏 李金凤 +4 位作者 张永俊 辜梦月 赵春武 张天瑶 钟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止痛及冰袋冷敷治疗,观察组术...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止痛及冰袋冷敷治疗,观察组术后6 h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内关穴针刺治疗。于术后6 h、24 h、48 h、72 h及第5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状态,于术后6 h、48 h及72 h评价术后胀气情况;于术后6 h、24 h、48 h及72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于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72 h、出院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最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术后48 h观察组VAS评分降至术后6 h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6 h水平(P<0.05);术后24 h、48 h、72 h及第5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腹胀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出现及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PGE2、IL-1β、TNF-α水平最高,术后72 h逐渐降低(P<0.05);术后5 d观察组PGE2、IL-1β、TNF-α水平降至术后6 h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6 h水平(P<0.05);术后24 h、72 h及第5天观察组PGE2、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术后72 h及出院时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可以更好地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同时更好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GE2、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内关穴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血清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揿针在治疗慢性盆腔痛综合征中作用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立平 韩晓通 +1 位作者 劳凯雪 高淑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2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CP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揿针治疗,...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2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CP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揿针治疗,取三阴交、子宫、足三里等穴位,连续治疗4周。盆底肌力牛津分级构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Mc Cormack量表评分分别进行主观、客观疼痛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量表(EHP-30)得分和盆底功能情况。结果(1)盆底肌力:观察组CPP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牛津分级构成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Ⅳ级和Ⅴ级患者比例(76.67%,46/60)高于对照组(46.67%,28/60)。(2)VAS评分与Mc Cormack量表评分:两组CPP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Mc Cormack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Mc Cormack量表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0%(51/60),高于对照组(63.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HP-30问卷评分:观察组CPP患者治疗后EHP-30问卷中的疼痛、控制无力感、情感健康评分以及总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盆底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类型包括膀胱垂落、阴道垂落、盆底陷窝疝、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40.00%(24/60),观察组为36.67%(2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西药治疗CPP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研究可为临床治疗CPP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温针灸 盆底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