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氏温通法联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
1
作者 邓越 王桂玲 +2 位作者 李嘉慧 沈凌宇 毛雪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观察贺氏温通法联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加用贺氏温通法。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P<0.05),随访时两组简式McGill疼... 目的:观察贺氏温通法联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加用贺氏温通法。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P<0.05),随访时两组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及子宫肌瘤症状量表(UFS)评分与治疗2个疗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子宫肌瘤体积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SF-MPQ、UF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贺氏温通法联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贺氏温通法 常规针刺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菟丝子杜仲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春花 李静 +5 位作者 王文第 李亚梅 王剑 王燕侠 金玉霞 陈丽娜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的菟丝子杜仲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的菟丝子杜仲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菟丝子杜仲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保胎疗效。结果:观察组用药及治疗依从性为88.24%(30/34),优于对照组的55.88%(19/3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32/34),优于对照组的70.59%(24/34)(P<0.05);观察组保胎有效率为94.44%(32/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P<0.05)。结论:应用菟丝子杜仲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用药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穴位贴敷 菟丝子杜仲膏 护理
下载PDF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明慧 柳春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61-762,共2页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法联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常规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常规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调任通督针法联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评分均降...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法联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常规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常规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调任通督针法联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法联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心肾不交型失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肾不交型 老年 调任通督针法 磁珠耳穴贴
下载PDF
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疗效观察
4
作者 田瑞 郝军 王宗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83-585,共3页
目的:观察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的疗效。方法: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通督五线针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脊柱OD... 目的:观察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的疗效。方法: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通督五线针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脊柱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UHBE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五线针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退变性脊柱不稳定 通督五线针法 核心稳定训练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冉 《中医研究》 2023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给予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2 mL/次,...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给予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2 mL/次,1次/d,关节腔注入;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0.1 g/次,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1次/d,治疗期间每6 d休息1 d, 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穴位(取穴:内膝眼、外膝眼、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贴敷,每次取6穴,于上午11时至下午1时贴敷,2 d治疗1次,治疗3次,休息1 d, 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2 d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关节功能、疾病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关节活动度、步态等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痊愈5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24%(80/84);对照组痊愈35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82.14%(69/8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疾病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局部痛点压痛值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关节活动度升高、步长加长、步速加快(P<0.01),且治疗组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电针疗法可明显改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步态,增加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风寒湿痹型 电针 穴位贴敷 关节疼痛 骨质代谢
下载PDF
清肺化痰活血方经皮穴位透入治疗老年非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雨 田园 李国勤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活血方经皮穴位透入治疗老年非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非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化痰活血方经皮穴位透...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活血方经皮穴位透入治疗老年非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非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化痰活血方经皮穴位透入治疗,2组均治疗10天。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CMSS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48/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CT、CRP、WB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CT、CRP、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CMSSS、CPIS、PS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CMSSS、CPIS、P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活血方经皮穴位透入治疗老年非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可减轻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辨证分型 中医疗法 经皮吸收 穴位
下载PDF
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兔髓核组织IL-6和血清MMP-3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陈欲攀 封迎帅 +3 位作者 阳大为 李俊 张子怡 肖瑶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模型家兔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髓核组织中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自制造模穿刺针造模。造模后,... 目的:观察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模型家兔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髓核组织中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自制造模穿刺针造模。造模后,对穴位组和对照组家兔行电针干预,连续10 d,穴位组选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对照组取肾俞对照点(第2、第3腰椎棘突间旁开2 cm)、大肠俞对照点(第4、第5腰椎棘突间旁开2 cm)、环跳对照点(环跳穴上2 cm)、委中对照点(委中穴内侧旁开1 cm)。造模前后、干预后均对各组家兔综合反应能力进行评分,干预后测定各组家兔血清中MMP-3及髓核组织中IL-6含量。结果:(1)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各组家兔综合反应能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家兔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活动减少,对外界的触觉刺激反应较迟钝,综合反应能力下降。干预后穴位组综合反应能力评分及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电针能改善家兔的综合反应能力。(2)模型组家兔髓核组织IL-6、血清MMP-3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穴位组家兔髓核组织IL-6、血清MM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说明电针能下调髓核组织IL-6、血清MMP-3水平。结论:电针可改善LDH家兔综合反应能力,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IL-6 MMP-3
下载PDF
基于络病学说论治臁疮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珍珍 周毅平 《河北中医》 2023年第4期635-638,共4页
臁疮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其病变部位、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特点与络病相似,与络病密切相关。臁疮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脉络失养为本,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痹阻脉络为标。根据叶天士... 臁疮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其病变部位、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特点与络病相似,与络病密切相关。臁疮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脉络失养为本,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痹阻脉络为标。根据叶天士“络以通为用”基本治则,臁疮治疗之关键在于“通”,应以通络法作为治疗之总则。中医内治从清热祛湿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荣养以通络,中医外治以中药外敷、熏洗、刺络放血、艾灸等方法以通络,内外并举,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臁疮 静脉曲张溃疡 络病学说 通络
下载PDF
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洁 吴强 +2 位作者 林栋 陈传江 黄冬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均较前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物的四气对其疗效无显著作用,提示穴位贴敷疗法与内服药物不同,不应将四气作为选药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中医药疗法 痛经/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法 四气(中药)
下载PDF
“心俞”-“厥阴俞”穴位贴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症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俊岭 罗明富 +5 位作者 王友京 陈淑萍 高永辉 董晓彤 王双昆 于长水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目的 :观察“心俞” “厥阴俞”贴敷强心卡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家兔共 4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模型组 (n =13 ) ,2 .5月实验组 (n =19)和 3 .5月实验组 (n =10 )... 目的 :观察“心俞” “厥阴俞”贴敷强心卡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家兔共 4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模型组 (n =13 ) ,2 .5月实验组 (n =19)和 3 .5月实验组 (n =10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2~ 3个月造成。测量股动脉平均血压 (MAP) ,显微镜下测量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心肌血管中外膜及内膜的厚度 ;观察心脏大、中小冠脉血管分支堵塞情况 ;生化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含量。喂养上述特化饲料前两周 ,开始将强心帖贴敷于“心俞” “厥阴俞”、心前区 ,共贴敷 2 .5~ 3 .5个月。结果 :①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 (3 .5月 )MAP值相比组间虽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组的值低于模型组的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 ;②贴敷强心帖 2 .5个月时 ,实验组主动脉、腹主动脉内膜的厚度低于模型组 ;实验组血清LDL C含量略低于模型组 ;③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腹主动脉和心肌冠脉血管内膜均低于模型组 ,对照组心肌冠脉血管分支的结构绝大多数为正常 ,模型组半数或半数以上发生血管严重堵塞 ,而实验组半数以上为轻度堵塞 ;④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血清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俞 厥阴俞 穴位贴敷 实验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症 MAP 血管内膜
下载PDF
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静 景静 +3 位作者 谢晓磊 赵楠 宋丽波 廖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86-2091,共6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住院的新冠肺炎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62例。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耳穴选择...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住院的新冠肺炎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62例。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耳穴选择单侧耳,取心、神门、交感、神经衰弱区、上肺、下肺、平喘穴等穴位。每周两次,共观察14天。经失眠量表总分测评失眠疗效,焦虑自评量表探索性观察。结果患者一般资料中氧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12.579,P=0.000);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2,P=0.000),根据氧疗进行分层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7,P=0.000),试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47,P=0.000);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总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3,P=0.008)。结论耳穴贴压技术能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其因失眠导致的焦虑情绪,耳穴贴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新冠肺炎 失眠 疗效
下载PDF
电针频率对大鼠脊髓灌流液中SOM和CGR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田津斌 沈上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下大鼠脊髓灌流液中生长抑素(SOM)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放免活性(ir)的变化。电针频率选择2,15和100H7;分别收集电针前、中、后各30min脊髓灌流液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下大鼠脊髓灌流液中生长抑素(SOM)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放免活性(ir)的变化。电针频率选择2,15和100H7;分别收集电针前、中、后各30min脊髓灌流液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1)低频(2Hz)电计使脊髓灌流液中SOM-ir水平升高39%(P<0.05),CGRP-ir降低47%(P<0.05);(2)中频电针(15Hz)则相反,使SOM-ri水平下降37%(P<00.5),CGRP-ir水平增高92%(P<0..5);(3)高频电针(100Hz)使SOM-ir水平减少30%(P<0.01),但不影响CGRP-ir的水平。上述结果提示:特定频率的外周刺激可选择性地引起脊髓中SOM和CGRP释放的增强或抑制。这一发现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放免活性 CGRP 电针 脊髓
下载PDF
针刺血清降低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4 位作者 张金铃 郭莹 陈淑萍 刘俊岭 李瑞午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Ca2+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Ca2+含量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Ca2+的含量(P<0.01)。结论:针刺腧穴后的大鼠血清可使心肌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为针刺效应的血清学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培养的/针灸效应 心肌/病理学 钙/代谢
下载PDF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力学信号传导机制探讨 被引量:26
14
作者 金晓飞 郭长青 刘福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3-1364,1370,共3页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危害较大的疾病,针刀治疗有一定优势。本文从针刀疗法力学平衡理论和经筋"束骨利关节"的作用入手,分析韧带力学变化在膝骨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韧带力学变化引起关节软骨细胞力学信号传导,最终调控细胞内...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危害较大的疾病,针刀治疗有一定优势。本文从针刀疗法力学平衡理论和经筋"束骨利关节"的作用入手,分析韧带力学变化在膝骨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韧带力学变化引起关节软骨细胞力学信号传导,最终调控细胞内部基因表达,一步步分析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力学信号传导机制,为针刀基础研究、膝部经筋理论和膝骨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膝骨关节炎 经筋 力学平衡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穴位刺血对变应性鼻炎大鼠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永红 吕琳 +4 位作者 陈红 曾振东 韦金育 李延 韦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讨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机理。方法 :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穴位刺血治疗前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鼻黏膜P物质含量 ,并设立中药穴位敷贴、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治... 目的 :探讨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机理。方法 :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穴位刺血治疗前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鼻黏膜P物质含量 ,并设立中药穴位敷贴、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治疗和正常健康对照。结果 :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P物质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穴位刺血治疗后鼻黏膜P物质明显下降 ,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内P物质升高 (P <0 0 5 ) ,与阳性治疗对照组结果相似 (P >0 0 5 )。结论 :穴位刺血疗法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和鼻黏膜异常的P物质水平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穴位刺血疗法 P物质 放射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维军 朱莹 赵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安慰贴、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后观察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的变化。结果 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宁膏 穴位贴敷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莹 李红 +1 位作者 陈玉婷 吕绍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的疗效及其机制,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41例,结合经脉循行规律对患者行耳穴贴压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的疗效及其机制,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41例,结合经脉循行规律对患者行耳穴贴压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肝郁证素辨证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变。结果 41例患者耳穴贴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98%。治疗后PSQI、肝郁证素辨证积分、血清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结合经脉循行规律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能减轻其肝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其可能的机制之一与耳穴贴压治疗能调节睡眠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 肝郁证 耳穴贴压
下载PDF
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与皮肤过敏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小寅 郭秀君 +4 位作者 孟亚慧 严鑫 左勤 吴琼 张惠玲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肾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与皮肤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89例COPD肺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从7月份入伏天开始,每伏天(初伏、中伏、末伏)的前3d每天贴敷1次... 目的:探讨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肾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与皮肤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89例COPD肺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从7月份入伏天开始,每伏天(初伏、中伏、末伏)的前3d每天贴敷1次,根据组别分别贴敷2h、4h、6h,连续贴敷3d,3d为1个疗程,至末伏结束,全三伏天共贴敷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积分、BODE指数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与皮肤过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3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BODE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且治疗2组、治疗3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5,P<0.01);治疗1组无皮肤过敏反应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者及治疗2组、治疗3组轻度与中重度皮肤过敏反应者,肺功能、临床症状积分、BODE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伏贴贴敷治疗能有效改善COPD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贴敷时间为4h、6h较2h疗效更优;贴敷时间由2h延长至4h甚至6h,皮肤过敏反应者会逐渐增加,程度亦会逐渐加重,但无论有无发生皮肤反应或发生皮肤反应后的轻重程度,与治疗效果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皮肤过敏反应 肺肾气虚 穴伍贴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耳穴按压对术后切口疼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浆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沈通一 毕联阳 +2 位作者 张静喆 朱培庭 顾宏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对照观察留行子耳穴按压对术后切口疼痛的疗效 ,并探讨其镇痛机理。 方法 :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0例采用留行子按压耳穴 ,对照组 30例应用吗啡类镇痛药 ,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用荧光分... 目的 :对照观察留行子耳穴按压对术后切口疼痛的疗效 ,并探讨其镇痛机理。 方法 :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0例采用留行子按压耳穴 ,对照组 30例应用吗啡类镇痛药 ,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6h、2 4h的血浆 5 HT浓度变化。 结果 :(1 )治疗组镇痛疗效略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 (肺部感染 ,尿潴留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3)治疗组治疗后 6h、治疗后 2 4h血浆 5 H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4)治疗组治疗后 6h血浆 5 HT显著高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血浆 5 HT显著高于治疗后 6h(P <0 .0 1 )。 结论 :留行子耳穴按压疗法对术后切口疼痛有确切的镇痛作用 ,可与吗啡类相比拟 ,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治疗后血浆 5 HT水平显著升高 ,可能是耳穴按压止痛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疼痛 耳穴按压 吗啡 止痛 5-HT 手术后
下载PDF
针刺与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姬晓兰 李东 +1 位作者 霍则军 程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与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名,对照组行针刺治疗,研究组行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个月、3个月... 目的:比较针刺与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名,对照组行针刺治疗,研究组行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个月、3个月疼痛评分、腰部活动度和压痛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均较治疗前减轻,研究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改善更为显著,研究组腰部活动度和压痛评价观察指标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采用针刀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针刀 针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