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软骨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琼 李信明 +2 位作者 任正强 朱晓玲 牟建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及股骨内侧和外侧髁软骨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以及平衡功能的横向标准差和前后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的稳定极限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膝关节内外侧髁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横向标准差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极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起效速度优于电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膝关节功能,可改善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电针 骨关节炎 软骨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疼痛的针刺干预 被引量:1
2
作者 支芳 朱满华 +1 位作者 熊伟 林星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6-941,共6页
背景:针灸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 背景:针灸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针刺+激动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激动剂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构建L5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造模3 d后,针刺组开始进行针刺治疗(作用于阳陵泉、肾俞、环跳、大肠俞等穴位),针刺+激动剂组造模后第6,12,18天针刺治疗前向L4/L5椎间隙鞘内注射JAK2激动剂香豆霉素A1,针刺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15 d。造模前及造模后3,6,9,12,15,18 d,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造模后18 d,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L5-L6组织形态,RT-PCR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激动剂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针刺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递质P物质、脑部神经肽Y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激动剂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明显,针刺组与针刺+激动剂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减轻,针刺组减轻更明显;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激动剂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⑤结果表明,针刺干预可通过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理性疼痛 机械缩足阈值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针刺对肩周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及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少卿 金鹰 +2 位作者 赵钰琦 许嘉隆 许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后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后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经络别通法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疼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安全事件,仅少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分值、疼痛程度、简化生活质量量表(ADL)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MS分值、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状况(PPI)分值、视觉模拟疼痛(VAS)分值、疼痛分级指数(PRI)分值、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别通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肩关节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别通法 针刺 肩周炎 肩关节功能 生存质量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对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卫平 于建伟 +1 位作者 史鹏博 孙明帅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4例。两组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口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4例。两组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疼痛数字评估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简明生存质量量表(Chinese osteoporosis quality of life short questionnaire,COQOL)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骨折椎体的椎形态及骨密度检测结果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P物质(substance P,SP)、皮质醇(cortisol,Cor)、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osteocalcin n-terminal molecular fragment,N-MID)、网膜素-1(omentin-1)、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 C-terminal peptide,CTX-1)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HMGB-1、CRP、SP、Corh和CTX-1水平以及随访结束时伤椎楔变角、Cobb角、ODI评分、NRS评分和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N-MID、Omentin-1和BMP-7水平以及随访结束时骨折椎体椎前缘高度和B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降低疼痛介质指标水平,改善骨性标志物及骨代谢水平,促进椎体愈合,提高腰椎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补肾活血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骨代谢
下载PDF
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雪君 田广芳 +3 位作者 倪角角 可易弘 李伟青 魏欣研 《甘肃医药》 2024年第7期593-595,共3页
目前,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常见和高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其重要分型之一,发病率高,病情反复。当下临床治疗仍以中、西医保守为主,包括针灸、针刀、... 目前,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常见和高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其重要分型之一,发病率高,病情反复。当下临床治疗仍以中、西医保守为主,包括针灸、针刀、颈椎牵引固定等物理治疗以及抗炎止痛药物等,但是病情易复发加重且长期服药不耐受等,所以在应用以上方法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艾灸刮痧罐和冲击波作为近年来新型治疗手段,操作简便,起效快,副作用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年来艾灸刮痧罐和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刮痧罐 冲击波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基于肌骨超声观察经筋排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周立晨 黄勇 +7 位作者 张宁霞 李美莺 胡诚 张彬彬 徐秋信 胡凡 张芳芳 刘桂珍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目的基于肌骨超声观察经筋排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经筋排刺组,每组68例。常规针刺组行常规针刺治疗,经筋排刺组行经筋排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 目的基于肌骨超声观察经筋排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经筋排刺组,每组68例。常规针刺组行常规针刺治疗,经筋排刺组行经筋排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 scale,VAS)评分以及肌骨超声静息状态和最大等长收缩状态多裂肌厚度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JOA、ODI和VAS评分以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多裂肌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经筋排针刺组静息状态多裂肌厚度优于治疗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多裂肌厚度与治疗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静息状态多裂肌厚度与随访时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筋排刺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经筋排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有效缓解疼痛。肌骨超声多裂肌厚度可以作为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疗效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筋排针刺 腰背痛 肌骨超声 镇痛
下载PDF
拨针疗法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水肿时间、疼痛介质及血清miR-141-3p的影响
7
作者 吴三兵 刘德春 宋阳春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 观察拨针疗法联合消髓化核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臭氧射频消融术后神经根水肿时间、疼痛介质及血清mi R-141-3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消髓化核汤组和拨针联合组,每组46... 目的 观察拨针疗法联合消髓化核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臭氧射频消融术后神经根水肿时间、疼痛介质及血清mi R-141-3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消髓化核汤组和拨针联合组,每组46例。消髓化核汤组予消髓化核汤治疗,拨针联合组在消髓化核汤组基础上予拨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神经根水肿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炎症指标[微小核糖核酸-141-3p(miRNA-141-3p, miR-141-3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Ⅰ, sTNFRⅠ)、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和疼痛介质指标[甲硫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t-EnK)、缓激肽(bradykinin,BK)、 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 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rostaglandin E1α, 6-keto-PGE1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拨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消髓化核汤组的82.6%(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拨针联合组患者神经根水肿消失时间短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PLA2、miR-141-3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两组血清s TNFRⅠ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拨针联合组高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et-En K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拨针联合组高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两组血清6-keto-PGE1α、5-HT、BK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结论 拨针疗法联合消髓化核汤治疗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清IL-17、PLA2、miR-141-3p水平,改善疼痛介质指标,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针疗法 针药并用 拔罐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射频消融术 术后 炎症 疼痛介质 神经根水肿
下载PDF
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云霞 祁龙 +4 位作者 陈赟琪 陈伟峰 许泽昱 侯为林 吕志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 目的:探讨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和岐黄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血清疼痛物质和炎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JOA评分、屈曲、伸展和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SP、NPY、NGF、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JOA评分、屈曲、伸展和侧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更显著改善疼痛症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岐黄针 朱氏正骨手法 腰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电针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王晓云 高宇 +1 位作者 文培培 刘益兵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RA患者病情评价(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关节僵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出现咽部梗阻感,疑为甲氨蝶呤所致;有2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观察组2例出现针刺后皮下血肿,1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关节压痛,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功能 关节压痛 类风湿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马幸福 朱俊琛 +8 位作者 贺业霖 聂勇 李迎春 苏毅 熊应宗 郑智文 李富有 王超 王怀泽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粘连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常规注射联合... 目的:观察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粘连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常规注射联合针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在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在前屈、外展及外旋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肩关节内旋活动度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在近远期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多点注射 紧张位针刀松解
下载PDF
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11
作者 苏毅 王怀泽 +2 位作者 王超 熊应宗 朱俊琛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红外偏振光采用振荡模式照射针刺部位,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红外偏振光采用振荡模式照射针刺部位,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八髎穴齐刺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指地距离(FFD)评价腰部主动前屈受限程度,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和FFD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八髎穴齐刺针刺法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腰部前屈活动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八髎穴 齐刺法 红外偏振光
下载PDF
注射针刀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刘建梁 王苗 +2 位作者 景福权 赵平 周钰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例随机分为注射针刀组、注射组与针刀组各30例,注射针刀组运用注射针刀治疗,注射组给予痛点局部注射治疗,针刀组给予常规小针刀治疗。于...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例随机分为注射针刀组、注射组与针刀组各30例,注射针刀组运用注射针刀治疗,注射组给予痛点局部注射治疗,针刀组给予常规小针刀治疗。于3组治疗1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疼痛直观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疗效评分(JOA)与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对3组治疗后局部疼痛和整体症状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3组抑郁状态,并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六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注射针刀组临床疗效优于注射组和针刀组(P<0.05);与注射组、针刀组比较,注射针刀组VAS、ODI与SD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PGF1α、TNF-α、IL-1β及IL-6炎症因子水平较注射组和针刀组均有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VAS、ODI和SDS评分及血清PGF1α、TNF-α、IL-1β及IL-6水平显著低于针刀组,JOA评分较针刀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针刀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局部注射和单纯小针刀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注射针刀 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对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规律分析
13
作者 崔灿 卢宇畅 +1 位作者 周亮 王振宜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83-88,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特点。方法:以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针刺、针灸、灸法与电针为主题词,检索2000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VIP)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混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特点。方法:以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针刺、针灸、灸法与电针为主题词,检索2000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VIP)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所有文献,共69篇,针灸处方69个,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针刺选穴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水道和神阙等;经脉以任脉、脾经、胃经和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腹部、下肢及腰背腧穴最多;特定穴以募穴、原穴、合穴及背俞穴最常用;关联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穴位组合:三阴交-阴陵泉、中极-阴陵泉、中极-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中极-气海、关元-气海、关元-中极-气海和中极-关元;对高频主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群,分别为中极-关元-气海、承山-二白-水道-膀胱俞和血海-太溪-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穴位选择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近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符合临床选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尿潴留 数据挖掘 取穴 针灸
下载PDF
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李倩 袁冬 +3 位作者 孟月婷 尹夏 汪喆 乔卫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评测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能力量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K-κB)、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CC趋化因子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4,MCP-4)]水平、骨化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2,TIMP-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1,DKK-1)和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水平以及AKT/PI3K/mTOR信号通路[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及6个月BASDAI和BAS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K-κB、MIF、CCR6、MCP-4、TIMP-2、HMGB1、AKT、PI3K和mT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DKK-1和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督灸可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并可调节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督灸 脊柱炎 强直性 炎性因子 蛋白激酶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15
作者 张喜娟 王希琳 +2 位作者 吴乙忠 钟山 杨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观察在CT定位基础上行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在CT... 目的观察在CT定位基础上行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在CT定位基础上采用输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颈椎活动度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降低(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增大(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率提高(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和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定位基础上行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缓解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肌电图F波出现率和传导速度,有较好的神经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输刺 颈椎病 颈痛 肢体麻木 感觉减退 镇痛
下载PDF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巨刺法治疗手太阳经证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任燕 江旭 +3 位作者 韩菲 张健 朱成慧 朱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以“同气相求”理论为基础巨刺法治疗手太阳经证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太阳经证急性期肩周炎9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针刺法)和观察组(以“同气相求”理... 目的:分析以“同气相求”理论为基础巨刺法治疗手太阳经证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太阳经证急性期肩周炎9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针刺法)和观察组(以“同气相求”理论为基础巨刺法)各4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肩关节功能评分、血清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比容、血浆黏附、全血低切以及高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外展、后伸、前屈和外旋时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展、后伸、前屈和外旋时的肩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2周,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附、全血低切和全血高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附、全血低切及全血高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同气相求”理论为基础巨刺法对手太阳经证急性期肩周炎疗效理想,能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其疼痛感及炎症反应,改善其肩关节功能及局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同气相求 巨刺法 手太阳经证 疼痛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针刺四关穴缓解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疗效观察
17
作者 钟玉婷 田克钧 +1 位作者 李盈 赖露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 基于“气逆动膈”理论,观察针刺四关穴缓解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 目的 基于“气逆动膈”理论,观察针刺四关穴缓解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呃逆持续时间、胃镜治疗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同时间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_(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和48.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呃逆持续时间、胃镜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呃逆开始时SPO_(2)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施针后5 min和10 min SPO_(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四关穴治疗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患者呃逆持续时间和胃镜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呃逆 合谷 太冲 手术后并发症 胃镜
下载PDF
毫火针联合TD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雪 曲一诺 谭奇纹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TDP)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毫火针组,每组47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毫火针组采用...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TDP)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毫火针组,每组47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毫火针组采用毫火针点刺治疗,3组均联合TDP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红细胞沉积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水平,骨关节功能恢复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和MMP-9/TIMP-1]水平,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NRS评分、WOMAC总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毫火针组NRS评分和WOMAC总分低于电针组和针刺组(P<0.05),电针组NRS评分和WOMAC总分低于针刺组(P<0.05),毫火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电针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IL-1、TNF-α和ES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毫火针组血清CRP、IL-1、TNF-α和ESR水平低于电针组和针刺组(P<0.05),电针组血清CRP、IL-1、TNF-α和ESR水平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MMP-3、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低于治疗前(P<0.05),毫火针组血清MMP-3、MMP-9和TIMP-1水平低于电针组和针刺组(P<0.05),电针组血清MMP-3、MMP-9和TIMP-1水平低于针刺组(P<0.05),毫火针组MMP-9/TIMP-1水平低于针刺组和电针组(P<0.05)。毫火针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针刺和电针治疗,毫火针联合TDP治疗KOA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火针疗法 TDP 骨关节炎
下载PDF
颈七针联合红光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邓薇 高珊 +2 位作者 方芳 李敏 周婷婷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颈七针联合红光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颈七针治疗)和研究组(颈七针联合红光治疗治疗)各48例,治疗14d后,比... 目的:研究颈七针联合红光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颈七针治疗)和研究组(颈七针联合红光治疗治疗)各48例,治疗14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程度指数(NDI)、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NDI评分的组间、时间以及组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7d、14d时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研究组各项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SV、SCV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MSV、SC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七针联合红光治疗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颈椎活动度和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七针 红光治疗 颈椎活动度 颈椎功能
原文传递
关刺法不同针刺频率及留针时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FGF-2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刘欣 赵莹 +3 位作者 王冠军 张月亮 王娜 吕笑星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关刺法不同针刺频率及留针时效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关刺1组(50例,治疗时需留针40 min, 3 d/次)与关刺2组(50例,治疗... 目的:探究关刺法不同针刺频率及留针时效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关刺1组(50例,治疗时需留针40 min, 3 d/次)与关刺2组(50例,治疗时需留针30 min, 2 d/次),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血清FGF-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关刺1组总有效率(45/50,90.00%),关刺2组总有效率(48/50,9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刺1组、关刺2组KOA患者的疼痛评分和WOMAC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僵硬评分、疼痛评分与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刺2组KOA患者的疼痛评分、WOMAC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僵硬评分、疼痛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关刺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刺1组、关刺2组KOA患者的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血清FGF-2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刺2组KOA患者的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血清FGF-2表达水平均高于关刺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关刺法留针30 min, 2 d 1次的方法治疗KOA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血清FGF-2水平,并能改善患者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关刺法 针刺 频率 关节活动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