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软骨厚度的影响
1
作者 王琼 李信明 +2 位作者 任正强 朱晓玲 牟建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及股骨内侧和外侧髁软骨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以及平衡功能的横向标准差和前后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的稳定极限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膝关节内外侧髁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横向标准差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极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起效速度优于电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膝关节功能,可改善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电针 骨关节炎 软骨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电针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云 高宇 +1 位作者 文培培 刘益兵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RA患者病情评价(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关节僵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出现咽部梗阻感,疑为甲氨蝶呤所致;有2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观察组2例出现针刺后皮下血肿,1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关节压痛,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功能 关节压痛 类风湿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注射针刀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刘建梁 王苗 +2 位作者 景福权 赵平 周钰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例随机分为注射针刀组、注射组与针刀组各30例,注射针刀组运用注射针刀治疗,注射组给予痛点局部注射治疗,针刀组给予常规小针刀治疗。于...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例随机分为注射针刀组、注射组与针刀组各30例,注射针刀组运用注射针刀治疗,注射组给予痛点局部注射治疗,针刀组给予常规小针刀治疗。于3组治疗1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疼痛直观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疗效评分(JOA)与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对3组治疗后局部疼痛和整体症状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3组抑郁状态,并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六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注射针刀组临床疗效优于注射组和针刀组(P<0.05);与注射组、针刀组比较,注射针刀组VAS、ODI与SD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PGF1α、TNF-α、IL-1β及IL-6炎症因子水平较注射组和针刀组均有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VAS、ODI和SDS评分及血清PGF1α、TNF-α、IL-1β及IL-6水平显著低于针刀组,JOA评分较针刀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针刀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局部注射和单纯小针刀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注射针刀 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倩 袁冬 +3 位作者 孟月婷 尹夏 汪喆 乔卫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对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评测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能力量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K-κB)、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CC趋化因子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4,MCP-4)]水平、骨化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2,TIMP-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1,DKK-1)和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水平以及AKT/PI3K/mTOR信号通路[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及6个月BASDAI和BAS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K-κB、MIF、CCR6、MCP-4、TIMP-2、HMGB1、AKT、PI3K和mT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DKK-1和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督灸可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并可调节AKT/PI3K/mTOR信号通络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督灸 脊柱炎 强直性 炎性因子 蛋白激酶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针刺联合超声引导药物注射治疗急性冈上肌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于秉伦 孟欣 +1 位作者 苏虹 师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超声引导药物注射治疗急性冈上肌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均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药物注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对所有患者评估中...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超声引导药物注射治疗急性冈上肌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均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药物注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对所有患者评估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7、14 d后VAS评分、肩关节ROM评分、FMAU、AD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相比,针刺联合超声引导药物注射治疗急性冈上肌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疗效更佳,能减轻疼痛,改善上肢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超声引导 冈上肌 肩袖损伤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关节功能及ESR、CRP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刘小静 王红 +5 位作者 刘振华 曲萌 张磊 刘旭 郭晓艳 刘洋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另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 DAS-28)评分、关节功能[晨僵时间、28个关节肿胀数(28-swollen joint count, SJC28)、28个关节压痛数(28-tender joint count, TJC28)及双手握力]、炎性细胞因子CRP、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anti-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水平、血液流变学[ESR、D-二聚体(D-Dimer, 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时间、SJC28、TJC28、CRP、anti-CCP抗体、RF、ESR、D-D及FB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甲氨蝶呤对RA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和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功能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邓越 王桂玲 +3 位作者 袁芳 毛雪文 洪秋阳 白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观察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 目的:观察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行病情评估,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颈痛量表(NPQ)评分两组随访时较治疗两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与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PRI、VAS、PPI及SF-MPQ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结论:颈腰经筋温通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腰经筋温通法起效更迅速,在改善疼痛相关的日常功能障碍、调整疼痛相关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疗效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温通法 火针 筋结点 颈腰同治 颈椎病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特点
8
作者 张海宁 陈牮阁 +4 位作者 王晓宇 毛泽芳 李华南 包安 王金贵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穴位选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腧穴条目,并根据纳排标准将腧穴录入数据库,建立古代文献数据库,对其归经、所在部位及特定穴进行梳理,分...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穴位选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腧穴条目,并根据纳排标准将腧穴录入数据库,建立古代文献数据库,对其归经、所在部位及特定穴进行梳理,分析选穴特点,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18.0及Cytoscape3.9.1软件对所得腧穴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得腧穴条目进行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新腧穴处方。结果:共获得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相关条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25部,共包含80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297次。其中《普济方·针灸》中相关条目最多,对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指导意义最大;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风府、风池、承浆、天柱与昆仑;应用最多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且所在部位以头面颈项部和手足部为主,特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交会穴和五腧穴;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组为“风府穴-风池穴”,核心穴组处方为“风府-风池-承浆-天柱-哑门-完骨”;使用树状图进行聚类分析共出现6个有效腧穴聚类群;并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得出两个新腧穴处方。结论: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籍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相关条目进行梳理分析,分析其选穴配伍特点,可得出针灸治疗病症内容丰富,重视将不同经络腧穴配伍应用,以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配伍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数据挖掘 痉挛性斜颈 中华医典 选穴特点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9
作者 彭思可 吴松 +4 位作者 曹静 徐洋洋 刘家辉 程红梅 许辛寅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员利针组、毫针恢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员利针组采用员利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毫针恢刺组采...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员利针组、毫针恢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员利针组采用员利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毫针恢刺组采用毫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常规针刺组采用毫针常规刺法(1次/d,6次/周,共治疗12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两周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员利针组明显低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员利针组明显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员利针组总有效率93.3%(28/30),毫针恢刺组总有效率66.7%(20/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56.7%(17/30),员利针组疗效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员利针及毫针治疗LDH均有疗效,而与常规毫针相比较,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LDH疗效更加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针刺时间短、针刺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利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筋理论 恢刺法
下载PDF
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汪金娇 师建慧 李永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观察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镇痛干预,观... 目的 观察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镇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比较两组的麻醉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胃肠反应分级,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排便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48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胃肠反应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术后5 d两组CD^(+)3、CD^(+)4、NK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8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有利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及术后恢复,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内关穴 足三里 穴位刺激 根治术 麻醉 胃肠功能
原文传递
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陈怡文 刘颖 +5 位作者 邵智愚 郭金依 宋旭辉 杨德鑫 朱海亮 苏秀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及颈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穴压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百会 眩晕 颈性眩晕 项七针 针刺疗法 红外热成像 海特光
下载PDF
原络配穴联合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张婉瑜 邱晓科 +4 位作者 冯大铭 吴波 陈晓辉 蔡晓雯 黄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联合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刺血拔罐组,每组33例。两组在进行基础治疗上,塞来昔布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刺血拔罐组采用原络配穴联合背...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联合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刺血拔罐组,每组33例。两组在进行基础治疗上,塞来昔布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刺血拔罐组采用原络配穴联合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 h、治疗3 d后、治疗5 d后和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和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ne protein, CRP)和尿酸(vridacid, VA)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刺血拔罐组的显效率(74.2%)高于塞来昔布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拔罐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塞来昔布组除首次治疗后1 h外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刺血拔罐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两组治疗后除首次治疗后1 h外各时间点关节肿胀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刺血拔罐组治疗后除首次治疗后1 h外各时间点关节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和U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刺血拔罐组治疗后血清UA水平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两组均未有不良反应发生;刺血拔罐组的复发率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原络配穴联合背俞穴刺血拔罐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减轻关节肿胀程度,降低C反应蛋白和尿酸水平,疗效较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 刺络拔罐疗法 背俞 塞来昔布 疼痛
下载PDF
运动针法配合药物及功能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郭纯良 吴佳 +1 位作者 张伟 严晓琴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配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及功能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腰椎活动度、疼痛及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配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及功能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腰椎活动度、疼痛及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和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及血清galectin-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血清galectin-3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BASDAI评分、VAS评分和BASFI评分及CRP和ESR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血清galectin-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ASDAI评分、VAS评分和BASFI评分及CRP和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4%和10.6%,对照组分别为68.1%和31.9%,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配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及功能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血清galectin-3水平,降低CRP和ESR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运动针法 脊柱炎 强直性 针药并用 功能训练 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罗兆琚针灸诊治中医外科病症特色探析
14
作者 金园 杨舜雪 +1 位作者 张欣 纪军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近代著名针灸学家罗兆琚所著《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收录了当今中医临床分科中的外科病证150余种,详列诊治指南,体现了其针灸学术思想。该文应用中医文献研究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中外科疾病的病因、病... 近代著名针灸学家罗兆琚所著《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收录了当今中医临床分科中的外科病证150余种,详列诊治指南,体现了其针灸学术思想。该文应用中医文献研究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中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状、治疗、助治及附记中所体现的理、法、方、穴、术之规律进行初步归纳与总结。罗兆琚认为针灸外科诊疗特色包括4个方面,即详究辨证,统以八纲;内外同治,平秘阴阳;刺灸放血,相机应变;近治远取,善用奇穴。罗兆琚在针灸治疗外科疾患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现代针灸治疗外科病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 针灸学 中医外科 罗兆琚 经验总结
下载PDF
章薇教授运用《黄帝内经》“解结”理论治疗经筋痹痛撷精
15
作者 徐敏 谭艳 +4 位作者 肖瑶琪 曹露 张恒芬 李佳琦 章薇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经筋痹痛的病机关键是“结筋病灶点”的形成,章薇教授在《黄帝内经》“解结”理论指导下,认为“解结”是治疗的关键,提出“以手扪结”的诊法和“针刺探结”“温针散结”疗法,在经筋痹痛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经筋痹痛 结筋病灶点 解结 黄帝内经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OPG/RANKL及Notch1信号通路探讨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下骨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冯伦冬 黄卫 +1 位作者 李厚臣 杨晓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软骨下骨的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雌雄兔共50只(6个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针灸...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软骨下骨的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雌雄兔共50只(6个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针灸组。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法建立兔KOA模型。经6周实验干预后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软骨下骨形态结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PG、RANKL及Notch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软骨下骨中OPG、RANKL及Notch1 mRN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温针灸组软骨表面相对光滑完整,结构较为清晰,软骨下骨处细胞分布较为整齐均匀。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equesne MG评分、Mankin评分、RANKL mRNA、Notch1 mRNA、RANKL及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温针灸组Lequesne MG评分、Mankin评分、RANKL mRNA、Notch1 mRNA、RANKL及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PG mRNA、OPG蛋白、OPG/RANKL及OPG/Notch1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组Lequesne MG评分及M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PG蛋白、OPG/RANKL及OPG/Notch1水平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可促进OPG表达,抑制RANKL及Notch1表达,通过调控OPG/RANKL及Notch1信号通路,减轻KOA兔软骨下骨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KO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NOTCH1
下载PDF
郭长青教授治疗扳机指学术思想浅析
17
作者 赵莉 朱文婷 郭长青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85-88,共4页
总结郭长青教授治疗扳机指的学术思想。郭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由邪结经筋、关节错缝与隐性粘连等因素所致,治疗需以针刀松解“筋”的粘连,手法纠正“骨”的错缝,穴位点刺祛除“脉”的瘀滞,功能锻炼改善“肉”的萎缩。本研究阐述了超声检... 总结郭长青教授治疗扳机指的学术思想。郭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由邪结经筋、关节错缝与隐性粘连等因素所致,治疗需以针刀松解“筋”的粘连,手法纠正“骨”的错缝,穴位点刺祛除“脉”的瘀滞,功能锻炼改善“肉”的萎缩。本研究阐述了超声检查在扳机指治疗中的意义,针具的选用依据和操作方法,针刀“线型松解”的优势与不足,穴位应用的目的和方法,手法治疗的原则和方式及康复指导中的注意事项。指出了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避免神经血管损伤、针刀过度切割、术后粘连或发生感染和肌腱断裂等问题的方法。本研究讲解了对软组织“隐性粘连”的处理方法,对是否需“刺至骨”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扳机指 治疗方法 学术思想 郭长青
下载PDF
针灸疗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叶香吟 何冬梅 +3 位作者 周园芳 孙宁 熊坚 孙睿睿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是常见的术后不良事件。在PCS的临床治疗中,针灸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的针灸疗法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同针灸疗法在PC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病或进...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是常见的术后不良事件。在PCS的临床治疗中,针灸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的针灸疗法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同针灸疗法在PC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病或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胁痛 痞满 针灸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肝论治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19
作者 冯聆鹤 杨宝钟 +5 位作者 徐孟娇 樊炜静 胡域锋 付常庚 王前 原方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类,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往往疗效不明显,且常伴有副作用,部分中医治疗本病使用大量温补之品,收效甚微。我们综观各家学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临诊中对于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常从...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类,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往往疗效不明显,且常伴有副作用,部分中医治疗本病使用大量温补之品,收效甚微。我们综观各家学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临诊中对于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常从肝进行论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中医治疗 从肝论治 理论探讨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20
作者 庞永强 徐彦龙 +1 位作者 徐秀梅 董春璇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所引起的泌尿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电针可通过调节体内多个信号通路来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环磷酸腺苷/蛋白激...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所引起的泌尿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电针可通过调节体内多个信号通路来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PACAP/cAMP/PKA)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仍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研究多集中在单一信号通路上,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电针可激活体内信号通路,但对于相关通路上下游信号分子及其他相关转录蛋白的表达检测仍缺乏;电针不同穴位对各信号通路和信号分子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电针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