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姬锋养 赵艳 +2 位作者 陈志 石瑛 李爱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63±0.54)分比(4.01±0.73)分,联合组(1.67±0.49)分比(4.03±0.71)分(P<0.05),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GDNF(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NGF水平(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面瘫Portmann评分(15.31±1.03)分比(6.69±0.68)分、(17.24±1.16)分比(6.72±0.71)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69.16±10.67)分比(36.42±10.17)分、(78.64±11.56)分比(36.17±10.13)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GDNF、NGF水平、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13.33%)(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75.00%)(P<0.05)。结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可改善顽固性面瘫病人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穴位 经筋透刺法 穴位注射 神经生长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开天门治疗脑卒中伴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飞 潘全慧 徐建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开天门在脑卒中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伴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行耳穴贴压联合开天门治疗,4周后比...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开天门在脑卒中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伴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行耳穴贴压联合开天门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分值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PSQI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开天门在脑卒中伴失眠患者中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失眠 脑卒中 耳穴贴压 开天门
下载PDF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崔倩倩 朱才丰 +4 位作者 贺成功 龙红慧 葛侠 蔡圣朝 贾玉梅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House-Brackmann(H-B)...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肌电图、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cyte ratio, PLR)]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额肌肌电图潜伏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额肌患健侧肌电图波幅比值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DI躯体功能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联合艾灸可有效促进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急性期面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药并用 灸法 温灸器灸 面瘫 急性期 炎性因子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 面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徐欣 高丽丽 +3 位作者 洪秀娥 张霖云 朱定钰 李文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持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2 d治疗1次,持续治疗15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抑郁程度、生命质量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肠道菌群、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5-HT水平、粪便标本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粪便标本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抑郁程度,提高生命质量,调节血清5-HT水平及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型 肠道菌群 针刺 俞募配穴 疗效 5-羟色胺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5
作者 杨文佳 赵娜 +4 位作者 于心同 唐琳 高晓林 梁瑞珑 陈云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观察《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R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2例)。治疗组给予“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阳陵泉、膝关... 目的 观察《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R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2例)。治疗组给予“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阳陵泉、膝关、丘墟采用关刺法,伏兔、丰隆、漏谷采用合谷刺法;对照组给予假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国际RLS评定量表(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 syndrome scale, IRLSS)评价患者不宁腿严重程度,采用RLS生活质量量表(RLS quality of Life, RL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价患者的睡眠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P<0.01)。治疗后,治疗组IRLS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RL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ISI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可显著改善RLS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拓展了《内经》五刺法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不宁腿综合征 关刺 合谷刺 国际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 不宁腿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赵鑫 杨环玮 +2 位作者 薛秀娟 王珊珊 赵楠楠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B,TMT-B)结果、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水平以及脑微循环指标(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临界压力、脉搏速度、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和RBMT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MT-B结果以及SAA和Aβ水平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微循环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以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SAA和A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醒脑开窍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7
作者 刘佳 曹阳 +2 位作者 刘金盛 王玉琳 张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32-137,共6页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针灸门诊收治的90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针灸门诊收治的90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对照A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B组行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8周。评价其临床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估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4、8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ADAS-cog、ADL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8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后4周,ADAS-cog、ADL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ADAS-cog、ADL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可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降低血清Hcy水平,且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多奈哌齐和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 阿尔茨海默病 盐酸多奈哌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8
作者 孙美花 李庆玲 +1 位作者 黄芳芳 厉以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中途脱落3例,实际完成57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29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26/29),高于对照组的64.29%(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6.5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急性 针灸 特定电磁波谱照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电针曲池、手三里治疗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9
作者 邵斌 王建斌 +2 位作者 金星 陈麟 陈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手三里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灸操作,电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曲池、手三里穴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手三里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灸操作,电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曲池、手三里穴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Brunnstrom分级上肢部分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治疗前后比较,Brunnstrom分级上肢部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比较,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电针曲池、手三里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卒中 经筋病 手功能障碍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杨乐 黄丽娜 +1 位作者 蒋冰容 杨复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和坐式偏瘫复原操,各30例。4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4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各项评分优于A、B、C组(P<0.05)。结论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择时 穴位贴敷 坐式偏瘫复原操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影响
11
作者 刘波 丁小连 +2 位作者 单昊宇 康玉莹 白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缺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0只7 d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康...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缺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0只7 d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康复训练组(D组)和针康组(E组),再均分为24 d、7 d和14 d 3个时间点。结扎颈总动脉构建HIBD动物模型。C组针刺百会以及左右各旁开2 mm处,1次/d,每次留针2 h;D组进行转笼转棒训练,1次/d,10 min/次;E组在头穴丛刺的基础上进行转笼转棒训练。在各时间点,采用网屏实验评定运动功能缺损,TUNEL+Caspase-1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焦亡的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区NLRP3、Caspase-1和GSDMD-N端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A组,经缺氧缺血造模处理的4组在各时间点网屏实验评分和海马区神经细胞焦亡率均显著升高,NLRP3、Caspase-1和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B组,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网屏实验评分和海马区神经细胞焦亡率均显著减少,NLRP3、Caspase-1和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其中E组的疗效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可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运动功能缺损,且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康复疗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康法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大鼠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电子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海马亚区体积的影响
12
作者 石娇 李星捷 +3 位作者 柳奇奇 刘俊 袁旭 陈尚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76-3181,共6页
背景:目前有研究表明,电子灸可以改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然而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海马体积萎缩和功能连接受损是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像学标志物,电子灸是否可以调节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海马亚区体积... 背景:目前有研究表明,电子灸可以改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然而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海马体积萎缩和功能连接受损是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像学标志物,电子灸是否可以调节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海马亚区体积值得研究。目的:观察电子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海马区体积的影响。方法:于2018-04-01/2019-01-31在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及下属社区服务中心与下属的社区招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接受调神益智电子灸治疗(艾灸温度45℃,每次20 min,1次/d,每周5次),对照组接受安慰灸治疗,持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利用MRI扫描海马亚区体积,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析海马亚区体积与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海马左侧旁下托与左侧海马-杏仁核移行区体积增加,对照组患者海马左侧旁下托与左侧海马-杏仁核移行区体积减少,两组间海马左侧旁下托与左侧海马-杏仁核移行区体积变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RBMT、MMSE、MoCA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3个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RBMT、MMSE、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左侧旁下托体积变化与RBMT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14);④结果表明,电子灸可以改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力,其机制可能是调节海马亚区结构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磁共振 海马亚区 调神益智 电子灸 艾灸
下载PDF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金玉 王非 +3 位作者 张京兰 金海涛 杨晶 姜磊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6),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除基础治疗外加用雷火灸,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疗效、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肢体肿胀积分[(1.43±0.59)分比(1.67±0.41)分、(0.16±0.32)分比(0.31±0.29)分]及血清NSE[(0.31±0.08)μg/L比(0.39±0.10)μg/L、(0.18±0.05)μg/L比(0.25±0.07)μg/L]、S100β蛋白[(21.99±5.67)μg/L比(25.08±6.41)μg/L、(14.34±3.65)μg/L比(18.26±4.70)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FIM评分[(68.54±10.22)分比(62.39±8.49)分、(83.54±15.61)分比(73.37±11.24)分]、BBS评分[(28.54±6.39)分比(25.21±4.70)分、(37.82±8.64)分比(32.87±7.21)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FIM评分及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改善病人平衡能力及肢体肿胀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华佗夹脊穴 雷火灸 中风后偏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肢体肿胀程度
下载PDF
不同频次针刺对恢复期贝尔氏面瘫疗效的影响
14
作者 茅伟 李成龙 +5 位作者 张国庆 张君宇 吴海洋 张利达 韩为 王颖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 观察每日针刺1次与隔日针刺1次治疗恢复期贝尔氏面瘫(Bell’s palsy, 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4例恢复期BP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2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和针刺治疗,A组每次针刺1次,B组隔日针刺1次。治疗4周后,观察... 目的 观察每日针刺1次与隔日针刺1次治疗恢复期贝尔氏面瘫(Bell’s palsy, 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4例恢复期BP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2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和针刺治疗,A组每次针刺1次,B组隔日针刺1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及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量表各项评分[躯体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FDIp)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评分]的变化情况,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及FDIp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FDIs评分均显著下降,H-B面神经功能评级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H-B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量表各项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及FDI量表各项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有效改善恢复期B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每日针刺1次较隔日针刺1次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贝尔麻痹 恢复期 面神经麻痹 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 面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15
作者 张金朋 赵彬 +5 位作者 陈慧杰 李季 关莹 朱路文 李保龙 王亚楠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针康法 中风 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
下载PDF
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张译尹 张健 +4 位作者 王东岩 董旭 冯丽媛 霍宏 张虹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常规组额外给予患肢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丘墟及太冲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额外给予百会、病灶侧运动区和双侧平衡区进行电针治疗,同时给予患肢浮郄、殷门、血海及箕门进行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5次椅子坐立测试(5-TSST)、四阶段平衡测试(4-STB)、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rief-BESTest)、功能性步态评估(FG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及表面肌电信号最大肌电幅值(MAX)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5-TSST评分治疗后降低,4-STB评分、Brief-BESTest评分、FGA评分、SS-QOL评分及表面肌电信号MAX值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联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CVA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上下协同同步刺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电针 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 平衡及步行能力
下载PDF
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
17
作者 伍海庆 杜晓梅 +3 位作者 沈录峰 刘娇 游洋 罗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测法(FMA)、关节活动度、改良巴氏指数(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59.44±5.82)分]、关节活动度[(90.35±13.14)°]、BI[(84.79±8.44)分]均高于对照组[(50.14±5.03)分、(80.52±11.97)°、(65.18±7.21)分],观察组的VAS评分[(1.14±0.22)分]低于对照组[(2.36±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Ⅰ期 针灸 精细化体位管理 应用研究 临床疗效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中医针刺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任小辉 黄杨 +2 位作者 邵雅楠 张曦 肖玉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针刺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恢复期SD患者,根据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 目的:探究中医针刺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恢复期SD患者,根据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舌肌、软腭、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康复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检测患者神经递质水平(血清SP、5-HT),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吞咽情况,同时观察康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患者治疗后5-HT、SP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5-HT、S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SD患者NIHSS、SSA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NIHSS、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8.37%(9/49),12.24%(6/4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联合舌肌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恢复期SD患者的疗效,增加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吞咽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舌肌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张福利教授运用“微苦微辛”法治疗抑郁症思路与经验
19
作者 王春英 常铭熙 +1 位作者 刘雅芳 张福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范畴,多为情志不舒所致,《证治汇补》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张福利教授对抑郁症的辨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临证经...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范畴,多为情志不舒所致,《证治汇补》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张福利教授对抑郁症的辨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临证经验,认为“肝气郁结”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气机郁结、升降失司”是疾病形成的关键,提出“开气畅郁、调复升降”为病的主要治则,治疗时注重性味组方立法的应用,以“微苦微辛”法为基本立法,结合肝木郁旺日久所化之“肝气”“肝阳”“肝火”的不同,处以不同的微苦微辛组合,进而气机畅达、升降得复、形神俱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苦微辛 抑郁症 郁证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宫晓洋 周鸿飞 张炳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抑郁障碍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多发精神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及时规范治疗仍然是治疗的关键。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效果,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其存在不良反应多、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等弊端... 抑郁障碍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多发精神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及时规范治疗仍然是治疗的关键。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效果,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其存在不良反应多、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等弊端,而针刺治疗近年来越来越体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及较低的不良反应。为寻求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文章综合约近10年实验研究及文献,系统阐述中医理论指导下“抑郁症”的特点,并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辨证论治方法、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手法的差异、伴发疾病的不同以及整合疗法的发展等多维度、多视角进行综述。文章通过提供根据患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疾病性质及体质、病位属脏腑、气血之不同、根据患病特点选取特定经络、特定穴位等实施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辨证方法及诊疗手段所得到的真实世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临床疗效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