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润肺止咳方”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丁宁 张浩琳 +4 位作者 辛喜艳 申洪波 李赛 叶阳 李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评价2022年冬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润肺止咳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108例,其中包括观察组68例... 目的:评价2022年冬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润肺止咳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108例,其中包括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润肺止咳方”治疗,对照组对为未采用中医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患者,但可能有西医对症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证候和用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体温复常时间、核酸转阴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体温复常时间和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P=0.967)。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52.9%(36/68)、总有效率为88.2%(60/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12.5%(5/40)、总有效率47.5%(19/40)(均P<0.01)。结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润肺止咳方”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咳嗽症状,提高了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咳嗽后遗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肺止咳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医药 咳嗽 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 体质学说
下载PDF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余梦瑶 李芳 +2 位作者 苏琛 雷勇 罗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25-733,共9页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检索了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CVA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总结了中药代表性有效成分、中成药、方剂在改善气道...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检索了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CVA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总结了中药代表性有效成分、中成药、方剂在改善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改善气道重塑、降低咳嗽敏感性、保护肺损伤、增加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了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完善不同病程作用机制研究、完善“功效-物质-靶标”系统诠释的建议,以期为中药治疗CVA的临床推广应用和创新中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药 作用机制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 气道重塑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3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苏琴 陈光华 +1 位作者 吴云翔 贺应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白头翁汤治疗,研究组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较对照组(74.4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乳酸(D-LA)、内毒素(B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益脾祛湿理肠汤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崔俊波 穆超超 陈宝贵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数据库、煎煮法数据库3个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引入衡量标准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物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药物及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共31首方,药65种,药味共使用259次,其中平性与寒性药物比例均占25%,归肝经、脾经的药物均占19%,苦味药为40%,甘味药为39%;出现频次前3位药物依次为:白芍、牛膝、赭石。高频项中,药材之间置信度为100%的规则中,单味药有19项,多味药有2项。结合支持度、置信度与Euclidean距离,最有价值的药对组合为:中风(脑充血)为白芍、牛膝、赭石;中风(脑贫血)为当归、黄芪。结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整体用药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经为多。药量方面,虽龙骨与牡蛎、乳香与没药、牛膝五味药用量规律明显,但其他药物用量规律不显著。治疗中风(脑充血,即脑出血)时,首取白芍生肝血以柔肝之效,次重牛膝引气血下行之力,继以赭石重镇下达收工;常配伍龙骨、牡蛎,取象肝木,柔缓脉象;以浓铁锈水煎煮为其点睛之处。治疗中风(脑贫血)时,首取当归、黄芪阴阳互制、气血双生之力,托举下陷大气;妙用乳香、没药,理气以透窍,理血以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中风 脑充血 脑贫血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马晓燕撷经典方剂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浅谈
6
作者 回世洋 马晓燕 倪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郁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抑郁不宁、心胸满闷、胸部以及胁肋部胀痛,或有善哭易怒,亦或咽中如有炙脔等不适。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常因喜怒忧思,郁滞不舒,而导致肝疏泄功能失职,脾脏失其健运之功,心失其养,脏... 郁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抑郁不宁、心胸满闷、胸部以及胁肋部胀痛,或有善哭易怒,亦或咽中如有炙脔等不适。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常因喜怒忧思,郁滞不舒,而导致肝疏泄功能失职,脾脏失其健运之功,心失其养,脏腑、气血、阴阳功能紊乱;而消渴常因禀赋不足亦或是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以及形体消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马教授投身于对于郁证和消渴的证候及治疗的研究,熟读经典、精求古训,并且在长期的诊疗疾病过程中,对于使用经典方剂加减化裁辨治郁证和消渴等内科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撷马教授以经典方剂治疗郁证和消渴等内科杂病的经验作总结与探析。其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方剂 内科杂病 马晓燕 经验 中医
原文传递
唐蜀华以“苦甘合化”立法治疗高血压之经验
7
作者 沈乐 谢海涛 +1 位作者 俞鹏 唐蜀华(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14,共4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重不良后果,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由于本病常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等肝火上炎、肝风上扰之象,故多数医家使用苦寒药物以直折热势,清热泻下。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认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重不良后果,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由于本病常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等肝火上炎、肝风上扰之象,故多数医家使用苦寒药物以直折热势,清热泻下。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认为,高血压辨证要把握虚实两端,即肝风上扰、肝肾不足,病机关键在阴虚阳亢。唐教授认为治疗高血压若纯用大量苦寒药物,阳亢虽平却忘顾阴液之虚,降压效果不稳且难以长期维持。唐教授基于“苦甘合化”立法组方,苦、甘药物合用,以苦寒制阳亢,用甘寒补阴虚,并自拟“苦尽甘来饮”,清肝泻火息风的同时顾护阴液,其中甘寒之甜叶菊可防苦寒化燥伤阴。全方泻实补虚并重,治疗高血压收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五味 苦甘合化 苦尽甘来饮 唐蜀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王宏坤教授运用经方处理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经验
8
作者 任博文 杜旭召 +2 位作者 史栋梁 郭中华 邓素玲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2期36-39,47,共5页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的骨骼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而关注度和治疗率较低,唑来膦酸是抗骨质疏松药理活性最强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但存在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流感样反应、消化道反应、低血钙表现、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的骨骼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而关注度和治疗率较低,唑来膦酸是抗骨质疏松药理活性最强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但存在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流感样反应、消化道反应、低血钙表现、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等,且多数反应偏急促和峻猛。结合王宏坤教授的经验,总结通过中医辨证应用经方处理诸类不良反应,以期弥补中医药干预临床上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缺失,为中医药治疗诸类不良反应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不良反应 经方 经验 王宏坤
下载PDF
小青龙汤足部熏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外寒内饮证40例临床研究
9
作者 李冰石 奚肇庆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口服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足部熏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外寒内饮证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口服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足部熏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外寒内饮证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小青龙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足部熏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_(1)/FVC)]、炎症指标[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哮鸣、紫绀等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O_(2)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_(2)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EV_(1)、FEV_(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口服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足部熏洗,能显著改善AE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中医证候、肺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反应,中药汤剂熏洗足部治疗内科疾病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外寒内饮证 小青龙汤 中药熏洗 肺功能
下载PDF
从阴虚燥毒探析甘酸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10
作者 刘瑞林 王济华 +2 位作者 李纪高 杜明瑞 周全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临床症状以口干眼干为主。中医学认为,阴虚是其主要病机,但对后续病机演变和治疗,各家的认识却各有不同。通过论述阴虚内热-燥热蕴毒的病机演变,将阴虚燥毒概括为本病发生...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临床症状以口干眼干为主。中医学认为,阴虚是其主要病机,但对后续病机演变和治疗,各家的认识却各有不同。通过论述阴虚内热-燥热蕴毒的病机演变,将阴虚燥毒概括为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讨论甘酸化阴和辛以润之合用配伍指导临床用药治疗燥痹的合理性,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阴虚燥毒 甘酸化阴 辛以润之
下载PDF
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内涵探讨
11
作者 吴瑞 赵祎 +3 位作者 周松飞 安然 王竹风 朱文增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肥胖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阳气亏虚与痰湿内停相互影响,构成肥胖的核心病机,益气温阳化湿法是中医治疗肥胖的重要治法之一。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相关中医理论依据,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其分... 肥胖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阳气亏虚与痰湿内停相互影响,构成肥胖的核心病机,益气温阳化湿法是中医治疗肥胖的重要治法之一。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相关中医理论依据,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与靶点,从肠道微生物调控、白色脂肪棕色化及线粒体调控、炎症反应与炎症因子等方面总结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机制,为后续相关研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阳化湿 肥胖 肠道菌群 脂肪棕色化 炎症 机制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核心用药规律探索
12
作者 李兰兰 朱玉蓉 +4 位作者 张睿 杨涛 代伟 曹婧 虎亚光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收集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提取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结果共纳入183首治疗方和52首预防方,涉及证型3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收集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提取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结果共纳入183首治疗方和52首预防方,涉及证型34种,中药272味。针对不同分期不同证型,高频药物整体药性以温、平为主,归经肺、脾;预防方案均起补肺健脾的作用。结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药方案均针对湿毒壅肺的病机,以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驱除侵袭之湿毒为核心治法,要制定更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案,还需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医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的风湿骨病理论体系的探讨
13
作者 周淑娟 刘保恒 +1 位作者 张子扬 辛凯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娄多峰教授一生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并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通过学习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的筋膜理论、三焦理论等和自身临床实践,对风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位进行探讨... 娄多峰教授一生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并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通过学习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的筋膜理论、三焦理论等和自身临床实践,对风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位进行探讨,得出风湿病无论是发病机制(多为自身免疫性)、发病部位(多系统损伤)、临床特点(多见筋骨关节的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纤维化)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都符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与常规意义上的内科系统疾病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娄多峰教授的学术思想,可以形成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风湿骨病理论体系,丰富了中医风湿病的诊疗思维模式,为复杂疑难风湿病注入新的内涵,为风湿病晚期筋挛骨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骨病 “虚邪瘀”理论 风湿骨病理论体系 娄多峰
下载PDF
名中医丰广魁基于核心病机 核心主症治疗情志病经验
14
作者 杜青 顾宝东 +3 位作者 王英超 徐栋 丰广魁(指导) 马先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1000-1003,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亘古不变的命脉,在特殊历史时期孕育出诸多中医流派,丰富的流派思想给中医诊治添砖加瓦,也为中医的获效立下汗马功劳,但有时却难以择优。情志病属当今临床常见但又较为棘手的一大类疾病,以症状纷杂著称,包括了“不寐、郁... 辨证论治是中医亘古不变的命脉,在特殊历史时期孕育出诸多中医流派,丰富的流派思想给中医诊治添砖加瓦,也为中医的获效立下汗马功劳,但有时却难以择优。情志病属当今临床常见但又较为棘手的一大类疾病,以症状纷杂著称,包括了“不寐、郁证、癫狂病、惊悸病、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等。易在诊治中因舍取不当导致疗效不佳。丰广魁教授在前人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优化既往病机和主症理论,指出核心病机是病证发展的根本机制,是透过核心主症产生的;而核心主症是证候的标志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提出抓“核心病机、核心主症”对情志病进行诊治,通过“核心”思维,将病机、主症精准化,做到一矢中的,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核心病机 核心主症 丰广魁
下载PDF
李乾构从肝脾论治“喉痹病”临证经验
15
作者 盖建青 艾建伟 王俊阁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70-171,共2页
李乾构教授临证近50载,在脾胃病的治疗上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对于脾胃相关性疾病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上亦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其认为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病机多为肝脾同病,临床证候以肝郁脾虚为主,治疗以肝脾为中心,多以四君子汤为... 李乾构教授临证近50载,在脾胃病的治疗上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对于脾胃相关性疾病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上亦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其认为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病机多为肝脾同病,临床证候以肝郁脾虚为主,治疗以肝脾为中心,多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乾构 喉痹病 肝脾论治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杨韶华教授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16
作者 李洪翠 李连会 杨韶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属于一种癌前疾病,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炎性反应,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杨韶华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脾胃系统疾病,其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属于一种癌前疾病,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炎性反应,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杨韶华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脾胃系统疾病,其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法,疗效确切。此文主要从辨证分型及临证要点等方面总结其思想与经验,以期共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杨韶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
17
作者 黄丹 穆炳霞 王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脉弦涩、舌质暗、胸闷喜太息、嗳气频繁、胃脘痛、胃脘胀满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脉弦涩、舌质暗、胸闷喜太息、嗳气频繁、胃脘痛、胃脘胀满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动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活动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可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Hp根除率,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相关症状,减轻活动性炎症反应及慢性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四联疗法 慢性胃炎 效果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18
作者 汪建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临床相关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神经细胞因子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93.42%(71/76)vs 81.58%(62/76),P<0.05)]。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improv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Rv)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Qm)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8%(5/76),与对照组(9.21%,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减轻机体炎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并可平衡脑血流动力学,进而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注射用血栓通 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血流动力学 炎症 神经细胞因子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多发性硬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19
作者 樊永平 仝延萍 杨涛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程中常呈波动性复发缓解,临床表现多以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二便障碍等为特征。根据其主症特点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痿证”“视瞻昏渺”“麻...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程中常呈波动性复发缓解,临床表现多以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二便障碍等为特征。根据其主症特点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痿证”“视瞻昏渺”“麻木不仁”范畴。本文对MS进行概述,总结中医临床特点,归纳其中医临床证候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湿热证与气虚血瘀证,总结其治法为补益肝肾、温补脾肾、清热化痰与补气活血。本方案结合西医诊断方法与治疗,对西医及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梳理,规范疗效评定标准,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MS提供规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分型 中西医结合 诊疗
原文传递
朱永康运用“运脾法”治疗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之经验
20
作者 朱宏 朱永康(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外科腹部手术后由于疾病本身、术前肠道准备、麻醉等多种因素,常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对此缺乏针对性强且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是创新之举,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是现代医学治疗的有力补充。朱永康教授长... 外科腹部手术后由于疾病本身、术前肠道准备、麻醉等多种因素,常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对此缺乏针对性强且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是创新之举,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是现代医学治疗的有力补充。朱永康教授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实践,认为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属于虚实夹杂之证,病机重点是“滞”,治法核心在“运”,擅长采用“运脾”之法,并随证予以灵活变化。针对脾气阻滞证,使用理气运脾法,予木香槟榔丸加减;针对湿困气滞证,使用化湿运脾法,予参苓白术散加减;针对食积气滞证,使用和胃运脾法,予保和丸加减;针对脾虚气滞证,使用益气运脾法,予异功散加减。四种运脾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运脾法 木香槟榔丸 参苓白术散 保和丸 异功散 朱永康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