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研究进展
1
作者 金梁 李慧杰 齐元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癌性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热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治则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目前癌性发热的治疗进展,指出可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将抗癌中药合理组方并配合中药...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癌性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热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治则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目前癌性发热的治疗进展,指出可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将抗癌中药合理组方并配合中药外治等,可在治疗癌性发热的同时控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肿瘤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西医 综述
下载PDF
福州苍霞洲李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论治小儿高热特色
2
作者 郑泳冰 李学麟 +4 位作者 林龄 陈文玲 闫超 林万庆 刘思宇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发热病因病机复杂,临证以外感热病多见。小儿发热严重会对患儿的神经发育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影响语言沟通及自主行动能力。现代医学主要采取物理降温、抗病毒、抗感染等方法治疗该病,但长期应用上述方法会使患儿神经发育受损,影响患儿... 发热病因病机复杂,临证以外感热病多见。小儿发热严重会对患儿的神经发育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影响语言沟通及自主行动能力。现代医学主要采取物理降温、抗病毒、抗感染等方法治疗该病,但长期应用上述方法会使患儿神经发育受损,影响患儿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对智力的影响有可能持续到成年,故其临床应用有限。中医药在治疗小儿高热方面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文章通过整理福州李氏中医儿科历史书籍,主要探讨福州李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论治小儿高热的经验。福州李氏儿科流派始于清末,一脉相承,近百年已传六代,是福州中医儿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儿科流派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福州李氏儿科学术流派针药结合,继承并创新,弥补不足,结合现代技术及地域特点,在长期与小儿高热的抗争中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小儿高热用药经验和诊疗技术:重外感,以疏为要截病邪,以清为要通腑热,以下为要。治高热时善用药对荆芥、薄荷、豆豉;黄连、连翘、栀子;大黄、石膏、瓜蒌等。李氏流派医家尤为重视内外兼治,擅长运用小儿飞针特色治法,临床中疗效颇丰,为流派的积淀、继承、发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同道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李氏儿科流派 小儿高热 药对 小儿飞针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合小承气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练海燕 梁景华 余浩彬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中枢性高热采用化痰通腑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遴选2021年7月—2023年8月我院32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化痰通腑中药,观察两组日最高... 目的:观察中枢性高热采用化痰通腑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遴选2021年7月—2023年8月我院32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化痰通腑中药,观察两组日最高体温,大便情况,退热起效时间,体温反弹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前、用药5 d后日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 d后、用药3 d后日最高体温对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有大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有大便且第5日最高体温低于37℃对比,治疗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在常规退热治疗过程中,通过辨证论治使用黄连温胆汤合小承气汤,有助于体温恢复正常,降温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 黄连温胆汤 小承气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洁 梁平 +1 位作者 李建波 赵伟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癌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7 d,观察退热效果、治疗前血清总NF-κB p65蛋白及活性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变化。结果 观察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总NF-κB p65蛋白及活性NF-κB p65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9/50)、对照组为14.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退热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癌性发热 疗效 NF-κB p65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探讨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李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37-0140,共4页
分析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 选取小儿发热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分析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 选取小儿发热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发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建议在临床实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应用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进娜 张婵娟 李娜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水平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Ach、cAMP水平以及cAMP/cGMP降低,cGMP水平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负性调控p-JAK2、p-STAT3蛋白表达,改善气虚发热大鼠的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JAK2/STAT3信号通路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神经功能 气虚发热证
下载PDF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治疗阳虚发热证经验浅析
7
作者 周瑞彬 吴文笛 +4 位作者 姜莉云 杨翼豪 许云姣 蔡悦青 李兴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3期69-72,共4页
阳虚发热多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以扶阳学术流派及温补学派论述较多。在扶阳学术流派为阳虚发热,治疗以辛温法为主,温肾水以引火归元,甘入脾、辛走窜,且主药附子可通行十二经脉,力在少阴,以白通汤、大回阳饮、潜阳封髓汤为主方;而在温补学... 阳虚发热多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以扶阳学术流派及温补学派论述较多。在扶阳学术流派为阳虚发热,治疗以辛温法为主,温肾水以引火归元,甘入脾、辛走窜,且主药附子可通行十二经脉,力在少阴,以白通汤、大回阳饮、潜阳封髓汤为主方;而在温补学派为气虚发热,治疗以甘温除大热为主,病位在脾,力在太阴,以健脾益气之补中益气汤为主方。临证论治阳虚发热,仍有诸多同道尚在概念定义、中西差异、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发面存在疑惑,文章对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治疗阳虚发热证经验进行简要剖析,以期为临床论治该证提供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发热 阴阳辨证 密阳法
下载PDF
柴胡类方治疗发热性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付競颖 张云 胡东鹏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8期41-47,共7页
目的:评价柴胡类方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调节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收录的柴胡类方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多为... 目的:评价柴胡类方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调节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收录的柴胡类方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多为解热抗炎等常规西药,治疗组采用柴胡类方加西药治疗。观察指标主要是临床总有效率、体温调节指标[降温时间,降温幅度)和免疫学相关指标[治疗前后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水平的变化]。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2115例患者。柴胡类方和西药比较,显著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OR=4.40),显著缩短了体温下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MD=-22.19),增加了48h体温下降幅度(MD=0.58),提高了CD4+细胞百分比(MD=5.21),增加了抗炎因子IFN-γ水平(MD=5.94),减少了炎症因子IL-4水平(MD=-3.99),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柴胡类方治疗发热性疾病较西药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退热效果优于西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类方 发热性疾病 免疫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伏邪”辨治癌性发热的临床思考
9
作者 屈子怡 张雨田 +2 位作者 张桂星 周盈盈 田菲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8期29-31,共3页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的病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续治疗,目前并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该文从伏邪的角度分析,认为癌性发热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毒、痰、瘀、...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的病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续治疗,目前并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该文从伏邪的角度分析,认为癌性发热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毒、痰、瘀、虚,病机为邪实而正虚,以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紊乱为本,以湿、痰、瘀、毒相互胶结为标,主要治法为化痰逐瘀、滋阴清热、甘温除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内伤发热 伏邪 化痰逐瘀 滋阴清热 甘温除热
下载PDF
奚肇庆教授“三点论”辨治内伤发热临证经验
10
作者 张旸 朱媛媛 余豹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2期2221-2224,共4页
奚肇庆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擅长肺系疾病的诊治,对于各种发热及疑难杂症有着独特见解,其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因以气虚为主,尤以脾气虚为甚,其病机关键为机体各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失调,中焦枢机不利。在临床辨治思路与方法上,提出了... 奚肇庆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擅长肺系疾病的诊治,对于各种发热及疑难杂症有着独特见解,其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因以气虚为主,尤以脾气虚为甚,其病机关键为机体各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失调,中焦枢机不利。在临床辨治思路与方法上,提出了内伤发热辨治“三点论”,具体为:细询病史,审证求因,循根索隐;分类辨治,慎选方药,有的放矢;紧扣病机,调节枢机,顾护脾胃。临证治疗内伤发热须谨守两个关键点,一是健脾益气,一是和解退热,合理运用及把握上述辨治思路与方法,方可收桴鼓相应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热 辨治 名医经验 奚肇庆
下载PDF
清热化湿方对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更新 劳绍贤 +6 位作者 胡玲 黄志新 匡中生 刘泳冬 周正 黄列平 罗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俄语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俄语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 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 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 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免疫学 胃黏膜/免疫学 脾胃湿热证 清热化湿方 AQP4 胃黏膜 患者 蛋白表达 正常对照组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下载PDF
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夏子茗 王润生 +3 位作者 徐敏 黄承军 苏正义 薛鸿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4期136-141,共6页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退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热峰值出现在术后第2天,此后各组体温均值逐渐下降,治疗组体温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退热疗效相比,治疗组为84.8%(28/33)、对照组为50.00%(17/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对照组为67.6%(23/3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降低体温峰值、缩短术后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寒热错杂的临床症状,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麻黄升麻汤 内伤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金芝 周国平 +3 位作者 王清勇 刘玉泉 刘小卫 王敬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治疗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恢复期 针刺疗法 全经针刺法 平衡功能
下载PDF
癌热宁栓剂直肠给药对癌性发热内源性致热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贾英杰 孙一予 +4 位作者 章伟 张莹 李小江 陈亮 陈立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21-221,共1页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占癌症并发症死亡人数的70%,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国内对此有许多的研究报道,但缺乏深入、细致化,所以,它仍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癌热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责之于痰、热、瘀、毒...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占癌症并发症死亡人数的70%,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国内对此有许多的研究报道,但缺乏深入、细致化,所以,它仍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癌热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责之于痰、热、瘀、毒停聚所致,由于久积体内,经络、脏腑气机阻滞,郁而生毒化热。热毒蕴结体内而致发热。故立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法治之。癌热宁栓剂由银柴胡、地骨皮、虎杖、白花蛇舌草等组成。方中银柴胡、地骨皮为君,以清热解毒,凉血生津;伍以白花蛇舌草增强君药清热解毒之力;佐以虎杖加强白花蛇舌草化瘀解毒散结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热宁栓剂 直肠给药 癌性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
下载PDF
内伤发热中医用药思路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晶 赵红兵 +3 位作者 邵铭 陈广梅 万凌峰 陆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论述了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内伤发热病因主要是内伤饮食、劳倦、情志、病后续发等。其病机主要是痰湿、气滞、瘀结、气血阴阳亏虚。治疗不外乎清化痰(湿)热、行气、活血、补气、补血、养阴、补阳。
关键词 内伤发热 病因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实热证、虚热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群 徐志伟 刘亚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与中医实热证、虚热证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对中医辨证属实热证患者27例、虚热证患者35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虚热证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升高... [目的]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与中医实热证、虚热证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对中医辨证属实热证患者27例、虚热证患者35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虚热证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升高,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有所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而实热证组T3、T4、r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虚热证患者与实热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热证 虚热证 血清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放射免疫法 垂体-甲状腺机能 垂体-肾上腺系统
下载PDF
热毒平的解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邓文龙 徐嘉红 +2 位作者 刘家玉 王文烈 陈东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18,共7页
对于内毒素、类脂A、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鹿角菜胶、酵母或2.4-二硝基酚引致家兔或大鼠的实验性发热,热毒平灌服有显著的解热作用,量效关系明显。对内毒素或类脂A所致发热,热毒平作用尤强,1g/kg的作用与100mg/... 对于内毒素、类脂A、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鹿角菜胶、酵母或2.4-二硝基酚引致家兔或大鼠的实验性发热,热毒平灌服有显著的解热作用,量效关系明显。对内毒素或类脂A所致发热,热毒平作用尤强,1g/kg的作用与100mg/kg阿斯匹林相当;对于鹿角菜胶、酵母及2.4-二硝基酚性发热,2g/kg的热毒平的作用与100mg/kg阿斯匹林相当。本文还对七种发热模型的病因、过程和特声、与中医临床证候的比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平 解热作用 药理学 发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小陷胸汤对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体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利民 冯德勇 +3 位作者 邹莲霞 巫祖强 张学英 谭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对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质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体质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一般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陷胸汤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干预治疗...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对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质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体质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一般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陷胸汤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观察2组干预前后FBG、PBG、痰湿蕴热体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FBG、PBG、痰湿蕴热质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更好,干预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陷胸汤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纠正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偏颇的体质,达到逆转和阻止疾病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痰湿蕴热体质 小陷胸汤 黄连
下载PDF
青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悦晨 梁林 +4 位作者 臧照辉 董化江 杨德慧 李伯森 单云官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青蒿素低、中、高浓度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复制局灶性脑I/R损伤...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青蒿素低、中、高浓度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复制局灶性脑I/R损伤大鼠模型。制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胃30ml生理盐水,青蒿素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由腹腔注射青蒿素200、300、400mg/kg,均每日1次,连续60d。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TNF—α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关节软骨组织TNF—O/.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青蒿素各浓度组血清TNF—α含量和组织TNF—α.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青蓠素各浓度组血清TNF—α含量及组织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5),以青蒿素高浓度组下降更显著[血清TNF-α(μg/L):51.9±9.4比88.3±9.7,TNF—dmRNA:0.20±0.14比0.77±0.31,TNF—α蛋白:0.19±0.08比0.76±0.09,均P〈0.05]。结论青蒿素可降低脑I/R损伤大鼠TNF—d的表达,有效控制炎症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8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传华 孙华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慢性咽炎 疗效观察 患者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