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1
作者 农朝雷 谭文澜 +6 位作者 张永全 覃辉 欧俐羽 黄金媚 覃旭胜 徐文丽 唐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脂必泰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联合脂必泰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疗程... 目的 探讨脂必泰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联合脂必泰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面积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ow densith lipoprotein, LDL-C)、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斑块面积、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改善中医临床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脂必泰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原文传递
针灸不同穴位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疗效研究
2
作者 梁艳桂 吴海科 +6 位作者 黄耀渠 黄婷婷 黄强 刘亚丽 张明霞 黎力生 胡泳端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分析针灸不同穴位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项针组、舌针组,每组30例,治疗14 d。比较各组治疗14 d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梗死灶多... 目的:分析针灸不同穴位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项针组、舌针组,每组30例,治疗14 d。比较各组治疗14 d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梗死灶多模态磁共振参数、吞咽功能相关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舌针组总有效率高于项针组、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D)、血红蛋白(Hb)、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胆碱+肌酸)比值、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舌诊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Cho/Cr、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A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舌诊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或项针治疗相比,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梗死灶多模态磁共振参数、吞咽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针灸 项针 舌针 多模态磁共振
下载PDF
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
3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赵国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方法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医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 目的探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方法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医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化痰通遂汤治疗,试验组予以化痰通遂汤治疗的同时采用督脉三针治疗,密切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NPAS4、PARK7水平,NIHSS评分、FMA评分、SSA评分及SIS评分。结果应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治疗后的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化痰通遂汤治疗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OD、iso-PGs指标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SOD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iso-PGs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MDA指标治疗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SSA评分、FMA评分及S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及S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PAS4、PARK7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患者血清NPAS4、PARK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极佳,联用能够改善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指标,降低血清NPAS4、PARK7水平,提高患者生存水平,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宽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遂汤 督脉三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脂质过氧化 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 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
4
作者 崔俊波 穆超超 陈宝贵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数据库、煎煮法数据库3个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引入衡量标准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物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药物及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共31首方,药65种,药味共使用259次,其中平性与寒性药物比例均占25%,归肝经、脾经的药物均占19%,苦味药为40%,甘味药为39%;出现频次前3位药物依次为:白芍、牛膝、赭石。高频项中,药材之间置信度为100%的规则中,单味药有19项,多味药有2项。结合支持度、置信度与Euclidean距离,最有价值的药对组合为:中风(脑充血)为白芍、牛膝、赭石;中风(脑贫血)为当归、黄芪。结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整体用药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经为多。药量方面,虽龙骨与牡蛎、乳香与没药、牛膝五味药用量规律明显,但其他药物用量规律不显著。治疗中风(脑充血,即脑出血)时,首取白芍生肝血以柔肝之效,次重牛膝引气血下行之力,继以赭石重镇下达收工;常配伍龙骨、牡蛎,取象肝木,柔缓脉象;以浓铁锈水煎煮为其点睛之处。治疗中风(脑贫血)时,首取当归、黄芪阴阳互制、气血双生之力,托举下陷大气;妙用乳香、没药,理气以透窍,理血以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中风 脑充血 脑贫血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态靶结合”探讨中风病的辨治策略
5
作者 黄燕 王睿弘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态靶结合”辨治是将中医传统宏观理念与现代研究的微观标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风病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型,根据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缺血中风可分为“郁”-“闭”-“虚”三个阶段,出血中风... “态靶结合”辨治是将中医传统宏观理念与现代研究的微观标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风病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型,根据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缺血中风可分为“郁”-“闭”-“虚”三个阶段,出血中风可分为“亢”-“火”-“虚”三个阶段。在明确各阶段的“态”后可结合临床证候、中医证型、药理学研究成果找到“态靶同调”的方药,实现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结合 中风病 缺血中风 出血中风
下载PDF
三乌胶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王红星 陈磊 +1 位作者 周利琴 文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三乌胶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53例。西药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中药组使用阿司匹... 目的探讨三乌胶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53例。西药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中药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三乌胶丸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90.57%,48/53)高于西药组(75.47%,40/5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得分、血清S100-β水平、红细胞积压(HCT)、血浆比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降低,联合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一氧化氮(NO)水平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联合中药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三乌胶丸可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三乌胶丸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雷火灸热敏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徐倩 杜静 +1 位作者 余红 翁雪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热敏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和冰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雷火灸热敏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雷火灸热敏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和冰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雷火灸热敏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评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PA、ALB、TRF水平均较治疗前后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热敏穴可促进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热敏穴 中风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下载PDF
蔡妙珊教授运用“通补之法”治疗脑卒中的学术思想浅析
8
作者 林妙君 黄文豪 +2 位作者 吴文锋 凌翠敏 李婷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近年来中医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蔡妙珊教授(以下尊称“蔡老”)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蔡老基于张锡纯“脑病当从五脏论治”的...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近年来中医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蔡妙珊教授(以下尊称“蔡老”)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蔡老基于张锡纯“脑病当从五脏论治”的思想,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从脑卒中“风、火、痰、气、瘀、虚”六端病因病机中总结出“通补之法”治疗法则,强调通而不破、通而达补、补而不滞、补中有通、不偏不倚、以和为贵,以求在“和养”中建功,在“通补”中奏效。现对蔡老运用“通补之法”治疗脑卒中的学术思想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妙珊 通补之法 脑卒中
下载PDF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婷 署文杰 孙西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作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作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卒中复发和焦虑、认知能力下降等精神障碍的风险。目前西医治疗SSD主要是运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见效快的同时存在成瘾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中医药作为治疗SSD的一种有效手段,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西医联合治疗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章就近年文献中对SSD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论述,为临床SSD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中西医治疗 诊疗 进展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
10
作者 杨晓鸿 邹敏刚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有效率为96.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语言能力、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改善患者语言能力及吞咽障碍,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言语障碍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针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气血理论”探析针灸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晶晶 任路 陈海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中医学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血阴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这与线粒体自噬的生理特点和作用功效颇为相似。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病机特点是“气虚血瘀”,而研究发现自噬是机体转化、消除内生痰浊、瘀血的重要机制。针灸作为治疗缺... 中医学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血阴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这与线粒体自噬的生理特点和作用功效颇为相似。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病机特点是“气虚血瘀”,而研究发现自噬是机体转化、消除内生痰浊、瘀血的重要机制。针灸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针刺腧穴发挥双向调节气血作用,在恢复自噬平衡,促进缺血半暗带再灌注等方面具有重大潜力。该文就线粒体自噬与气血理论、线粒体自噬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机相关性、针灸多途径调节自噬等作以综述,探析针灸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理论 线粒体自噬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血脂异常合并脑卒中
12
作者 陈怡然 冯秀芝 +8 位作者 宋囡 张小卿 李记泉 李思佳 赵曦彤 吴琼 李凯煜 马铁明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5,共4页
血脂异常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血脂异常和脑卒中在中医学中分别属于“肥人”和“中风”范畴,二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膏脂运化失常,聚生痰浊血瘀等实邪阻滞络脉导致中风。“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诊治疾病的重... 血脂异常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血脂异常和脑卒中在中医学中分别属于“肥人”和“中风”范畴,二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膏脂运化失常,聚生痰浊血瘀等实邪阻滞络脉导致中风。“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诊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基于该理论,认为血脂异常合并中风的病程分为络脉空虚、风痰侵袭、络脉不通,痰火瘀闭、络脉虚损,毒邪肆虐3个阶段,对应治则分别为补肺脾肾,益气通络、泻火化痰、祛瘀通络、解毒通络、醒神固脱。围绕络病理论概述、从络病理论诠释分析血脂异常合并中风的病机和治疗3个方面展开,以期为临床改善血脂异常治疗中风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脉 血脂异常 中风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13
作者 金海涛 王非 张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量表(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以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组不同时期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VFSS评分、FO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的78.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口腔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口腔准备期、口腔期(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快速减轻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口腔前期患者的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针刺 脑卒中 吞咽康复训练 动脉血流速度 口腔前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期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ADL评分的影响
14
作者 周灿富 杨保生 +1 位作者 区志明 梁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基于阿... 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基于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持续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白介素(IL)-6、D二聚体表达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5.31±0.48)分低于对照组(7.96±0.57)分,ADL评分(76.52±8.46)分高于对照组(65.89±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6.51±1.46)ng/L、D-D(2.51±0.31)mg/L低于对照组IL-6(8.36±1.51)ng/L、D-D(3.96±0.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缺损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日常生活能力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陈景河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15
作者 黄丽娜 杨毅 +2 位作者 王博 李斌 蒋希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探讨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该平台筛选方剂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基于方剂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匹配结果筛选方剂-疾病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生物过程(Reactome)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虚拟验证其结合能力并分析其结合模式。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40种,关键靶点18个,包括了APP、PIK3CA等,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对凋亡的调控上,Reactome信号通路涉及了凋亡途径、炎症途径、基因调控、血管通路、神经再生、突触传导、细胞自噬等多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具有结合力,川芎的萘呋内酯结合能力最强。结论益脑通络方中的萘呋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APP、PIK3CA等多靶点、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激活的PI3K等多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主要发挥抗凋亡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6
作者 郭明迪 刘姿瑶 +1 位作者 张小倩 阎丽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在此... 目的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窍活血汤,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00%(34/40)]低于观察组[97.50%(39/4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升高,阻力指数(RI)降低;而且观察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Vm、Vs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而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25.00%(11/40)]与观察组[15.00%(6/4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久病入络”理论使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病入络 通窍活血汤 继发性癫痫 脑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家属参与早期活动干预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取栓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陈澄 鲍婉茹 +1 位作者 谢婧 王雪梅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44-649,共6页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早期活动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取栓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取栓术后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西...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早期活动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取栓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取栓术后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西医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家属参与早期活动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方案干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情康复[采用Fl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价]、家庭环境[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进行评价,包含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方面]、心理弹性[采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评价,包括控制、能力、接受变化、忍受消极情感及精神影响5个方面]及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中的生活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进行评价]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ACESⅡ-CV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D-RISC控制、能力、接受变化、忍受消极情感、精神影响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RIS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F-36生活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F-36生活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早期活动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取栓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改善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度,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中风 介入疗法 中医疗法 中风康复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梅紧紧 李婧雯 +3 位作者 王艺莹 任彬彬 冯晓东 李瑞青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概述其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变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0年至2020年穴位注射应用于脑卒中领域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别绘制机构、作者、关键词的相关知识图谱。... 目的:通过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概述其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变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0年至2020年穴位注射应用于脑卒中领域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别绘制机构、作者、关键词的相关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686篇,周开斌为高产作者,为5篇文献,机构发文数最多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谱共有94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有24个关键词在该领域研究发文量≥10篇。结论:运用CiteSpace脑卒中穴位注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直观清晰、全面的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可视化分析 穴位注射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脑梗死动物模型分析
19
作者 周以皓 王东岩 +4 位作者 董旭 韩沂晓 杨思宇 蔡绍杰 刘一畅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该文参考中西医诊断标准,基于脑梗死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动物模型的优势特点及临床吻合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有脑梗死动物模型虽制备方...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该文参考中西医诊断标准,基于脑梗死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动物模型的优势特点及临床吻合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有脑梗死动物模型虽制备方法多样,但综合吻合度均处于中低水平,都未能全面反映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且中医吻合度普遍低于西医吻合度。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联合中医致病因素充分还原中医证候发病机制,完善模型评价体系,建立综合吻合度高的病证结合模型,进一步满足中医药实验研究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物模型 临床病症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