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以林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项痹经验
1
作者 谭雄 郭睿 +2 位作者 董朝阳 宾晓芳 毛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64-668,共5页
经络辨证是中医学辨证理论体系中重要的辨证方法。毛以林教授临床善于运用经络辨证治疗各种复杂病证,认为项痹的经络辨证多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及督脉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主要有寒侵太... 经络辨证是中医学辨证理论体系中重要的辨证方法。毛以林教授临床善于运用经络辨证治疗各种复杂病证,认为项痹的经络辨证多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及督脉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主要有寒侵太阳、营卫凝遏;少阳气郁、气血失和;肾虚失养、髓减骨空;督阳不振,筋懈骨惰。治疗上以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和解气郁、疏利经气;补肾壮骨、填精益髓;温振督阳、益肾补督。随证治之,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 经络辨证 祛风散寒 和解气郁 填精益髓 温振督阳 毛以林
下载PDF
基于“三才思想”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洪 蒋家统 +5 位作者 张任攀 曾伟毅 张良志 修忠标 刘晶 张泽升 《国医论坛》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三才思想”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与松解层次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颈椎病患者按1∶2∶1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天才组(皮层)、人才组(肌层)、地才组(骨膜层),在相同的治疗选点(两侧天柱次、完骨次,C2、C5~7棘突,两侧肩井... 目的:探讨“三才思想”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与松解层次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颈椎病患者按1∶2∶1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天才组(皮层)、人才组(肌层)、地才组(骨膜层),在相同的治疗选点(两侧天柱次、完骨次,C2、C5~7棘突,两侧肩井次、巨骨次),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至皮层、肌层、骨膜层3个层次,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颈后组织肌骨超声弹性成像剪切波值测定。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地才组VAS评分较天才组、人才组降低更明显(P<0.05);在颈后组织硬度方面,地才组较天才组、人才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松解至骨膜层能更显著地减轻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刀 超声 三才思想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陈登铠“内外一统”发病观与痿证理论钩玄
3
作者 金丽 王尊旺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189-192,共4页
探讨陈登铠《华医病理学》“内外一统”的病因和发病观,以及在伤寒、风论、痹论、痿论中的体现。其中痹论和痿论并论,主要表现为病因的“内外感召”和传变的“内外气化枢转”,并从“肺热叶焦”转向“痿疾取之阳明”的机制、悲哀太甚胞... 探讨陈登铠《华医病理学》“内外一统”的病因和发病观,以及在伤寒、风论、痹论、痿论中的体现。其中痹论和痿论并论,主要表现为病因的“内外感召”和传变的“内外气化枢转”,并从“肺热叶焦”转向“痿疾取之阳明”的机制、悲哀太甚胞络绝致大经空虚、思虑过度与类“二阳之病发心脾”、治痿重视阳明4个方面探讨阳明在痿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一统 痿痹合论 华医病理学 发病观 陈登铠
下载PDF
辨证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剂分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4
作者 苏小军 王海东 +6 位作者 田雪梅 张延昌 可易弘 马正忠 马维明 朱文菊 沈海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武威汉代医简》成书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年间,其学术价值宝贵,是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重要的参考文献,有13枚简牍论及痹证,至今仍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结合医案阐释《武威汉代医简》系列方剂辨证分期治疗类风... 《武威汉代医简》成书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年间,其学术价值宝贵,是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重要的参考文献,有13枚简牍论及痹证,至今仍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结合医案阐释《武威汉代医简》系列方剂辨证分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寒、热、湿、瘀、虚,临床诊治中将其分为三期:急性期、迁延期、恢复期;急性发病期从寒湿、湿热论治,寒湿阻络证应用伤寒逐风方,湿热阻络证选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迁延期病邪以痰瘀为主,选“瘀方”治疗;恢复期肝肾亏虚,使用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类风湿关节炎 武威汉代医简 辨证分期论治
原文传递
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硕 孙玄静 +1 位作者 顾向浩 陈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并配合独活寄生汤+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AI评分和SDA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并且能够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中药外洗 类风湿关节炎 肝肾亏虚证 活血通络
原文传递
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何伟 赵铸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颈椎功能评分,测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项痹舒汤 温针灸 疼痛介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田培良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脐针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脐针组采用脐针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 目的:探讨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脐针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脐针组采用脐针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与康复评测法(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低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雷水解”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肩痛症状及上肢运动协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痛 脐针 雷水解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
8
作者 李桂锦 陈小刚 +2 位作者 陈智能 谢跃鹏 姚新苗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46-49,54,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浙派中医”骨伤医家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8年8月姚新苗名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医案,经过筛选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为基础,建立数据库...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浙派中医”骨伤医家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8年8月姚新苗名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医案,经过筛选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膝痹病患者的有效处方192则,药物193味。姚新苗治疗膝痹病善于使用经方,最常用的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频数分析得出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牛膝、桂枝、土茯苓、甘草、生地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归肝、脾、肾经为主。结论:姚教授治疗膝痹病注重使用经方,主张标本兼治,肝、脾、肾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姚新苗教授 膝痹病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Th17/Treg平衡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林治国 兰小雨 +3 位作者 陆燕 吴婷婷 王丽 纪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纠正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抑制RA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本文总结与分析了近5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RA中Th17/Treg轴的干预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RA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治疗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 TH17/TREG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三焦理论辨治痛风
10
作者 刘佳 马宝东 +1 位作者 莫成荣 李中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痛风主要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严重者可发生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其病程长,易反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痛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 痛风主要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严重者可发生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其病程长,易反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痛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文基于痛风的生理病理以及三焦功能特点,总结痛风发病的主要病机是三焦功能失司,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湿、热、浊毒、痰、瘀等内流五脏六腑,外阻关节经络,从而引起痛风的发生。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三焦并治,从整体出发,根据疾病的主证和兼证,结合患者临床病情变化,辨别上、中、下三焦的主次,以辨证论治来调整脏腑,通利三焦,以此指导临床不同阶段的治疗,为临床痛风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辨证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理论 痛风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韦贵康“3+X”疗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浅析
11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4 位作者 韦贵康 曾禹铭 覃鸿图 刘柏杰 侯喜安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通过跟师记录、诊治经验访谈从病-证-机-治-案几方面总结分析韦贵康教授辨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证经验,发现韦贵康教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以虚、瘀、湿为辨证要点,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瘀血不去,肾气难扶,督脉难复”的治疗思想... 本文通过跟师记录、诊治经验访谈从病-证-机-治-案几方面总结分析韦贵康教授辨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证经验,发现韦贵康教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以虚、瘀、湿为辨证要点,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瘀血不去,肾气难扶,督脉难复”的治疗思想,针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构建了手法、中药、锻炼三位一体的“3+X”的综合疗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国医经验 “3+X”疗法
下载PDF
吴生元教授论治痹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12
作者 杜时雨 彭昭蓉 +3 位作者 孟凡雨 粟荣 彭江云 汤小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如同自然界的太阳,普照万物,生机勃勃,阳气的温煦作用是人体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脏腑、经络、气血保持稳定的源泉。吴生元教授根据多年的临...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如同自然界的太阳,普照万物,生机勃勃,阳气的温煦作用是人体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脏腑、经络、气血保持稳定的源泉。吴生元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总结痹证的病因以正虚与风寒湿热痰瘀同时存在,正气旺盛,感邪后不易发病;正气不足,气血两虚,感邪后易发为痹证,所以治疗以“温扶阳气”为主,同时结合八纲辨证中阴阳、虚实、寒热、体质及舌脉综合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生元 痹证 病因病机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后溪穴治疗颈肩腰腿痛机理发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星兰 顾梦宇 +1 位作者 彭新 吴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后溪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亦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后溪穴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对于颈肩腰腿痛证的治疗尤为有效。知其源,悟其理,守其则,方能践其行。文章从穴性(小肠经穴、五输穴之腧穴、八脉交会穴... 后溪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亦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后溪穴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对于颈肩腰腿痛证的治疗尤为有效。知其源,悟其理,守其则,方能践其行。文章从穴性(小肠经穴、五输穴之腧穴、八脉交会穴)与同名经脉、董氏奇穴、第二掌骨全息理论几个角度探讨后溪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应用原理,以期为后溪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溪穴 临床运用 痛证 董氏奇穴 第二掌骨全息理论
原文传递
激痛点与穴位敏化的内涵及关系探析
14
作者 吴长乐 张利 +9 位作者 袁懿芸 崔艺敏 何轶帆 唐娅妮 邢文文 苗玉清 张宁 乔海法 杨晓航 刘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穴位敏化”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激痛点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不断深入,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激痛点与穴位敏化在理论来源、临床表现、分布特征、产生机制、功能等方面存在高度相关性,证实激痛点是穴位敏化现象的一种... 随着“穴位敏化”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激痛点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不断深入,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激痛点与穴位敏化在理论来源、临床表现、分布特征、产生机制、功能等方面存在高度相关性,证实激痛点是穴位敏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相关性可以为激痛点的穴位敏化现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为基础性研究新发现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提供科学依据。但激痛点与穴位敏化仍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可以为二者的区分提供依据,为二者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痛点 穴位敏化 相关性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证治准绳》治疗痹证用药规律
15
作者 杰东 黄林丽 +1 位作者 张莹 吴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证治准绳》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及王肯堂论治痹证的学术特色。方法 收集《证治准绳》痹、行痹、痛痹、着痹中所包含的内服中药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规范中药处方,应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 目的 探讨《证治准绳》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及王肯堂论治痹证的学术特色。方法 收集《证治准绳》痹、行痹、痛痹、着痹中所包含的内服中药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规范中药处方,应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112首,涉及中药194味,高频药物包括当归、防风、炙甘草、生甘草、羌活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寒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肝、肺、肾四经为主,治疗痹证的主要药对包括苍术-黄柏、防风-独活、升麻-柴胡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核心药组,C1:柴胡、升麻、黄芪;C2:苍术、黄柏、陈皮、白芍、生甘草;C3:白术、人参;C4:茯苓、炙甘草、半夏;C5:防风、羌活;C6:川芎、当归、肉桂、麻黄;C7:黄芩。结论 王肯堂治疗痹证注重温补脾肾,善用风药,同时佐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调和营卫之法,体现了王肯堂在痹证辨治中强调因虚致痹,重视扶正祛邪的学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治准绳 数据挖掘 痹证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瑞 杨宇 +3 位作者 赵彦宇 宁子锋 李建男 徐杰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独活寄生汤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风寒湿痹的经典名方,其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较好。药理学研究已证实独活寄生汤不仅可以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干预氧化应激、促进骨代谢,在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肿瘤、扩张血管,改善... 独活寄生汤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风寒湿痹的经典名方,其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较好。药理学研究已证实独活寄生汤不仅可以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干预氧化应激、促进骨代谢,在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肿瘤、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疗效。古代医家多用该方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正虚邪实者。现代医家已将该方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骨折、腰背痛、神经根型颈椎病等骨伤科疾病。同时有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手法、艾灸、中药熏洗等,疗效更为显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后世医家的不断探究,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的地位和发展进程不断受到认可和推进。多项实验研究已证实,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现从药理作用及该方在痹症中的临床应用对近十年独活寄生汤相关37篇文献进行梳理,研究探讨独活寄生汤的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骨伤科疾病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中医疗法 痹证
下载PDF
仙灵骨葆胶囊针对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17
作者 商岚清 周广智 +3 位作者 程鑫雨 于欣格 刘永智 邰东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目的评估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XLGBC)与常规药物相比的益处和危害,为临床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有关仙灵骨葆胶囊... 目的评估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XLGBC)与常规药物相比的益处和危害,为临床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有关仙灵骨葆胶囊与非甾体抗炎药、透明质酸、葡萄糖胺或中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员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4.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39项研究,共计4236例患者。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或中医治疗的治愈率[RR:1.48;95%置信区间(95%Cl):1.36,1.61;P=0.02,I 2=38%]、有效率(RR:1.18;95%Cl:1.14,1.21;P=0.07,I 2=28%)、Lequesne评分(MD:-2.22,95%CI:-2.38,-2.05;P<0.0001,I 2=91%)、JOA评分(MD:5.63,95%CI:0.92,10.33;P<0.0001,I 2=97%)均显著高于单纯常规治疗,并且能降低VAS评分(MD:-1.41,95%CI:-1.78,-1.05;P<0.00001,I 2=98%)、WOMAC评分(MD:-10.46,95%CI:-16.54,-4.37;P<0.0001,I 2=97%)以及Lysholm评分(MD:16.07,95%CI:11.58,20.57;P<0.0001,I 2=98%),提高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MD:8.66,95%CI:4.11,13.20;P=0.13,I 2=57%),下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SMD:-2.00,95%CI:-3.31,-0.70;P<0.00001,I 2=9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R:0.52;95%Cl:0.38,0.72;P=0.01,I 2=49%)。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疗法均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膝骨关节炎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证素及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马纪长 徐梦娇 +2 位作者 冯文烨 何彤 高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到30对匹配病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检验检查结果、中医证素及四诊信息的差异。相关危险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四诊信息与证素,血气、炎症指标与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发生DVT者32例(占9.41%),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时间≥3 d及AECOPD严重程度属Ⅱ、Ⅲ级的患者明显增多,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降低更显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显著,出现乏力、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舌下络脉色黯/迂曲、舌质黯红表现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P<0.01)。非DVT组病位单纯在肺者更多,DVT组病位及心,病性要素属“血瘀”“气虚”者更多(P<0.05,P<0.01),DVT组以痰热血瘀兼气虚占比最高(36.67%),明显高于非DVT组(6.6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卧床时间≥3 d(OR=45.535,P=0.002)、D-二聚体升高(OR=13.095,P=0.037)、痰热血瘀兼气虚(OR=8.832,P=0.048)是AECOPD住院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乏力、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色黯/迂曲、舌质黯红与痰热血瘀兼气虚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NEUT%、PaCO_(2)与D-二聚体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PaO_(2)与D-二聚体存在负向相关性(-1<r<0,P<0.05)。结论AECOPD合并DVT的发生率较高,对存在卧床时间长、D-二聚体升高、痰热血瘀兼气虚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回顾性研究 痰热血瘀兼气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从“络病-风药”理论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9
作者 张楠 郑碧如 辛小红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痹病”范畴,其发生、发展、转归与络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微小血管新生的病理状态与络脉生理和络病病机特点,以络脉为其邪伏、邪发、邪伤及邪阻之所展开论述,可认为“络病”是其病理基础,络虚...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痹病”范畴,其发生、发展、转归与络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微小血管新生的病理状态与络脉生理和络病病机特点,以络脉为其邪伏、邪发、邪伤及邪阻之所展开论述,可认为“络病”是其病理基础,络虚是其根本病机,风挟寒湿之邪内侵络脉为发病关键。基于“络病”理论和“风药”理论相关认识,从独活寄生汤为治风之剂视角认识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并提出病变早期络脉郁滞、风药先行,中期络脉瘀塞、健脾化瘀,晚期络脉空虚、风引入肾,探讨独活寄生汤在病变不同时期风药与他药的组方原理,丰富独活寄生汤的组方配伍理论,扩展独活寄生汤的临床指导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痹病 独活寄生汤 络病 风药
下载PDF
吴童论治痛风经验
20
作者 陈馨月 傅建忠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以皮肤发热、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关节性疾病,与尿酸水平升高直接相关。其病程通常较长,且易复发,难以治愈。吴童教授秉承辨证论治原则,将痛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肺脾气虚、脾肾...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以皮肤发热、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关节性疾病,与尿酸水平升高直接相关。其病程通常较长,且易复发,难以治愈。吴童教授秉承辨证论治原则,将痛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5个证型,分别采用清热除湿、祛瘀化痰、补肺健脾、温补脾肾、滋养肝肾治法,并外敷以四黄散,将中药内服与外敷综合运用于整个诊疗过程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证型分类 四黄散 临床经验 吴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