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参治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
1
作者 袁晨越 刘湘君 +3 位作者 刘怡 黄人可 陆鑫熠 任建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I0004,共5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从“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角度探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2
作者 姜洪宇 陈萌 +3 位作者 关露春 于永铎 谢良卓 卜思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热泻热痢的经典方剂,具有清肠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效,被后世誉为治痢之先方。现代临床上黄芩汤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目前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道黏膜完整性的破坏有关。黄芩汤能够保...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热泻热痢的经典方剂,具有清肠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效,被后世誉为治痢之先方。现代临床上黄芩汤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目前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道黏膜完整性的破坏有关。黄芩汤能够保护肠道黏膜机械屏障、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调节生物屏障、缓解氧化应激进而调控化学屏障、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及维持肠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而保护免疫屏障等。黄芩汤可通过上述多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肠道黏膜屏障角度出发,从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细胞信号通路(IL-6/JAK/STAT3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通路、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多方面对黄芩汤调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屏障保护的作用机制予以论述。中医学方面,营卫是人体的营养与防御系统,起到维护人体的生命活动与防御外来病邪方面的重要作用。肠道黏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可以防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与肠道黏膜具有相似性,从调和营卫角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为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汤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黏膜屏障 信号通路 营卫
原文传递
秦之桢“食滞为病”学术特色探析
3
作者 李扬 孙萌萌 +1 位作者 耿雪梅 张沁园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以清代名医秦之桢所撰《伤寒大白》为底本,系统归纳秦之桢辨治食滞的临床经验,并与《伤寒论》论治食滞相比较。秦之桢指出食滞容易化热,常以望唇之润、燥、枯推断里热的程度。胃有食滞可出现经气不利、表邪不解、阳气失布、神志失常、... 以清代名医秦之桢所撰《伤寒大白》为底本,系统归纳秦之桢辨治食滞的临床经验,并与《伤寒论》论治食滞相比较。秦之桢指出食滞容易化热,常以望唇之润、燥、枯推断里热的程度。胃有食滞可出现经气不利、表邪不解、阳气失布、神志失常、气机不通5种衍生病理变化。在治疗方面,秦氏善用朱丹溪之保和丸,常改丸剂为散、汤剂速去食滞,若食滞日久化热者用保和散冲服竹沥、萝卜汁润燥消食,并根据谷食、肉食、面食等不同病因加减。在治疗禁忌方面,指出消食法不可用于因虚致实证,防止体虚不耐攻伐。因食物赖于胃阳腐熟消化,故不宜用寒凉下法损伤胃阳,较《伤寒论》补充了“胃宜温消,肠宜寒下”的胃肠分治原则。认为夹食伤寒应消食与发表并举。并提出病中、病后顾护胃气对疾病痊愈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大白》 秦之桢 秦皇士 食滞 《伤寒论》 胃气 保和丸
下载PDF
肛周难愈性创面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申 凡会霞 +3 位作者 刘思琦 刘世举 杨会举 刘佃温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时间长,难度大,疗效差,患者依从性低,发生在肛周的难愈性创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也比较严重,病程日久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是临床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 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时间长,难度大,疗效差,患者依从性低,发生在肛周的难愈性创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也比较严重,病程日久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是临床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新的治疗技术的应用,中医和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逐步提高和加深。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内治和外治不同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西医对本病的形成机制和微观物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及药物或现代治疗手段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中医主要从阴阳、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等理论知识对难愈性创面发病机制进行阐述,通过内治和外治药物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西医主要分析各类细胞因子、酶类及细菌生物膜等对创面愈合的影响,通过运用各种医疗技术、生长因子、新型生物材料和创面修复敷料来促进创面的愈合。通过中医和西医各自对本病的认知,期望对了解本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能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及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带来启发,达到全面而又有针对性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难愈性创面 中医 西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肠黏膜屏障探讨炎症性肠病从脾论治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李姣 文颖娟 +1 位作者 彭高强 赵欢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从肠黏膜屏障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脾与IBD的相关性,中医脾与肠黏膜屏障具有相同的功能基础,治脾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4个方面入手综述基于肠黏膜屏障的IBD从脾论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指出肠黏膜作为防止IB... 从肠黏膜屏障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脾与IBD的相关性,中医脾与肠黏膜屏障具有相同的功能基础,治脾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4个方面入手综述基于肠黏膜屏障的IBD从脾论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指出肠黏膜作为防止IBD发病的第一道屏障,与中医脾为之卫的功能密切相关,实验表明脾虚会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健脾行气法可对IBD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屏障 综述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和相关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甘会平 姜华 +3 位作者 冯文哲 林璐 严昌林 石鹏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88-93,共6页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在使用地奥司明基础上辅助治疗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和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在使用地奥司明基础上辅助治疗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和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肌玉红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创口愈合情况、症状积分、疗效及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生长因子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记录术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预后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渗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创口面积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弱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7d治疗组渗液情况、肉芽生长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疗效情况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al squeeze pressure,AMCP)、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各炎症因子水平、RRP、ARP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生长因子水平、SF-36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各生长因子水平、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1/4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76%(4/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在使用地奥司明基础上辅助治疗可促进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口的愈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膏 地奥司明 复杂性肛瘘 术后创面愈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清下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内毒素、PCT、IL-6、IL-10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孔婧 周秉舵 +6 位作者 汤瑾 何聪 唐义爽 王晓素 潘旭娣 刘霞 季晶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清下化瘀方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内毒素、PCT、IL-6、IL-10的影响,明确其抗炎效果。方法将60例MSAP或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两组均治疗7天后,通过内毒素... 目的观察清下化瘀方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内毒素、PCT、IL-6、IL-10的影响,明确其抗炎效果。方法将60例MSAP或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两组均治疗7天后,通过内毒素、PCT、细胞因子(如IL-6、IL-10)等检测指标,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显著降低AP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降钙素原水平、IL-6水平(P<0.01),两组对IL-10水平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清下化瘀方鼻饲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SIRS,降低MOD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清下化瘀方 内毒素 降钙素原 炎症介质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及其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楷 宋玮 +4 位作者 侯雨君 陈颖 廖晨希 谭玉 周思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5-611,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疫失调、慢性低度炎症、脑肠互动异常等有关。现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参与IBS发病的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其分泌的组胺、类胰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影响IBS的发生与发展;靶向肥大细胞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中医药调控IBS的机制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肥大细胞在IBS发病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结合肥大细胞在中医药治疗IBS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肠易激综合征 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清热消痈汤内服结合消炎散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艳春 苏莉 刘晓梅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消痈汤内服结合消炎散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肛周皮下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接受清热消痈汤内服、消炎散外敷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降钙素原... 目的:观察清热消痈汤内服结合消炎散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肛周皮下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接受清热消痈汤内服、消炎散外敷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证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及中西医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肛周疼痛(t=6.941)、便秘(t=9.312)、肛周红肿(t=5.524)、肛门灼热(t=8.065)评分与CRP(t=11.028)、PCT(t=8.58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7.80%(χ^(2)=6.79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7.95%,对照组为1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4,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热消痈汤内服及消炎散外敷可有效改善肛周皮下脓肿患者肛门周围炎症,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早期 清热消痈汤 消炎散 中西医结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法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钟玥 吴煜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95-97,共3页
通过验案1则探讨健脾化痰法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治疗中的应用,指出CRC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下焦气机失常,实邪积聚,而健脾化痰法可调气机、健脾气、除痰实,其主要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和六君子汤。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本虚标实 气机升降理论 健脾化痰法
下载PDF
肠痈源流考
11
作者 钟晴 张蓉 +3 位作者 姜德友 刘春红 孙许涛 宋运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1期2035-2037,2068,共4页
通过对历代医籍中关于肠痈的论述进行整合,考释肠痈病的源流,分析“肠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历代医家对肠痈认识的发展,清其脉络,溯其本源。肠痈发病急骤,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特点,纵览历代医家对肠痈病因病机之论述,虽颇为复... 通过对历代医籍中关于肠痈的论述进行整合,考释肠痈病的源流,分析“肠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历代医家对肠痈认识的发展,清其脉络,溯其本源。肠痈发病急骤,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特点,纵览历代医家对肠痈病因病机之论述,虽颇为复杂,然不出内外两因,内因由饮食偏嗜壅阻肠道,情志所伤、脏器郁结等因素导致气血瘀阻,以致肠道失养受累发为肠痈;外因则寒热失调、客于肠中,湿热郁阻、瘀滞经络等邪气侵扰,血气蕴结发为肠痈。临床论治应从整体出发,分清标本缓急:初起脓未成者,当行以去壅之消法;脓已成或溃后脓出不畅者,行以疏通痈滞、调理气血之托法;脓未成或痈脓破溃后期者,行以固本生肌之补法,并剖析了消痈散结的灸法、脱腐新生的切开排脓法等外治法,以期为肠痈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痈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源流
下载PDF
方明治教授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辨治肺癌相关性厌食经验
12
作者 邵驰运 方明治 +1 位作者 贡涛 李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36-1239,1243,共5页
肺癌相关性厌食是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并发症,急性期可致恶病质综合征、呼吸困难、休克状态。方明治教授认为,“虚气留滞”是肺癌相关性厌食的病机关键,“虚气”即患者肺胃之气虚惫,痹而不通,失于斡旋;“留滞”指津血不得气机推... 肺癌相关性厌食是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并发症,急性期可致恶病质综合征、呼吸困难、休克状态。方明治教授认为,“虚气留滞”是肺癌相关性厌食的病机关键,“虚气”即患者肺胃之气虚惫,痹而不通,失于斡旋;“留滞”指津血不得气机推动,凝滞不化,酿生痰饮。“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贯穿始终。所谓“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临床辨治需分清主次缓急,急性期以经方外台茯苓饮治之,药简效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相关性厌食 虚气留滞 温药和之 外台茯苓饮
下载PDF
胡国恒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用方
13
作者 齐梦欣 邹敏 +1 位作者 朴美虹 胡国恒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因为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尚无根治的特效疗法,仍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作用明确,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但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在缓解溃...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因为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尚无根治的特效疗法,仍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作用明确,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但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在缓解溃疡疼痛、减少复发频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绝大多数患者达到临床症状缓解,部分患者半年随访中表示未再复发。将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辨证分型为胃火上炎证、心脾积热证、脾虚湿困、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分型论治,临床收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口疮 胃火上炎 清胃散
下载PDF
基于膏浊理论浅析小肠在肥胖治疗中的作用
14
作者 任美玲 喻松仁 +1 位作者 宋楠楠 王萍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7-10,共4页
已有学者提出膏浊在肥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厘清膏浊形成机理以及小肠在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作用,现从小肠的泻而不藏、受盛化物、泌别清浊3个方面探讨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肥胖发生的源头场所,过食肥甘厚味使小肠化生较多脂膏... 已有学者提出膏浊在肥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厘清膏浊形成机理以及小肠在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作用,现从小肠的泻而不藏、受盛化物、泌别清浊3个方面探讨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肥胖发生的源头场所,过食肥甘厚味使小肠化生较多脂膏精微,是形成膏浊的重要环节,并提出通腑降浊消脂的治疗方法,为防治肥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浊理论 肥胖 小肠生理功能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笑 范郁山 +2 位作者 李珍娟 黄梓欣 何就杰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指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内镜下将其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等基本类型,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2]。发病原...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指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内镜下将其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等基本类型,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2]。发病原因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密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上腹部疼痛、胀闷、反酸、呕吐等症状。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反复发作可导致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胃炎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金凤 吴业辉 +2 位作者 杨瑞玲 冯少欢 颜丽斯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5期529-535,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病因。对Hp感染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伏邪理论与Hp感染的相关性及基于伏邪理论论治Hp感染进行了概述。提出正气不足、脾胃湿热、同气感召均为Hp感染的内在原因;伏气留滞于胃,是诱发相关性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病因。对Hp感染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伏邪理论与Hp感染的相关性及基于伏邪理论论治Hp感染进行了概述。提出正气不足、脾胃湿热、同气感召均为Hp感染的内在原因;伏气留滞于胃,是诱发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物质基础。Hp的感染定植、细胞毒素、免疫反应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损伤致病的过程,与伏邪致病的规律相契合。提出了益气扶正、驱邪解毒,清泄湿热、逐邪防伏,托毒化瘀、截断传变的治则,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参考文献6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伏邪 慢性胃炎 正气不足 脾胃湿热 同气感召
下载PDF
基于“中焦膜系理论”治疗脾胃病
17
作者 赵佳琪 白光 宋研博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493-496,共4页
中焦膜系属于三焦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宣上导下、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脾胃疾病的发生与中焦膜系的状态密切相关,当邪气怫郁、内外因叠加,会导致膜系功能紊乱,出现中焦膜系的拘挛、纵缓、破损、瘀阻、津气不利,进而导... 中焦膜系属于三焦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宣上导下、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脾胃疾病的发生与中焦膜系的状态密切相关,当邪气怫郁、内外因叠加,会导致膜系功能紊乱,出现中焦膜系的拘挛、纵缓、破损、瘀阻、津气不利,进而导致中焦脾胃通降失常、润燥纳运失司等病理状态。因此,对中焦膜系的疏通、补养、固护,能纠正膜系状态,使中焦脾胃健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焦膜系 脾胃观
下载PDF
冯五金治疗功能性腹胀经验浅析
18
作者 窦亚玲 杨钊茹 +2 位作者 张芷蓓 张晨晨 冯五金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期4-5,共2页
冯五金系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注重中医现代研究,主张建立整体医学模式,培养现代中国医生,形成了独特的“六位一体”理念治胃肠病的... 冯五金系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注重中医现代研究,主张建立整体医学模式,培养现代中国医生,形成了独特的“六位一体”理念治胃肠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笔者幸得冯师教导,不揣浅薄,现将冯师治疗功能性腹胀经验总结如下。1基本病机冯师集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气机升降失常为功能性腹胀基本病机,病位主要在胃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升胃降,二者相济,一升一降,相反相成,升降维序,气机恒衡。病理状态下,脾胃升清降浊失常,浊气在上而胀满生。善治脾胃者,莫不精于升降,脏腑之气,清升浊降,回环转输相序,则生生不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五金 功能性腹胀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潘丽贞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宫腔粘连不孕的经验分析
19
作者 许丽珊 王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4期177-180,共4页
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疗效差且易复发的一种宫腔疾病。不孕是其严重的危害之一。此病患者术后易发生再粘连,容易陷入粘连-手术分离-再粘连-再分离的死循环中。因此,如何使内膜再生,恢复粘连前状态,防止术后再粘连... 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疗效差且易复发的一种宫腔疾病。不孕是其严重的危害之一。此病患者术后易发生再粘连,容易陷入粘连-手术分离-再粘连-再分离的死循环中。因此,如何使内膜再生,恢复粘连前状态,防止术后再粘连,促进受孕、顺利分娩成为临床诊治的难题。单纯西医治疗此病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中医讲究治病求本,认为此病病机为肾虚血瘀,故从肾论治,标本兼治,再结合不同的月经周期,分期而治。潘教授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宫腔粘连方面,有着独特的临床思路,其通过制定中西医结合多途径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通过研究潘教授治疗宫腔粘连的病案,总结其经验与方法。现浅述一则潘教授治疗宫腔粘连不孕病案,以供临床辨治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不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国医大师辨治胃癌经验采撷
20
作者 刘玲 陈玉超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归属于中医“噎膈”“反胃”等范畴。徐景藩、周仲瑛、张镜人等当代国医大师认为胃癌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基本病因为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兼有阴虚、血瘀、气滞、痰浊等其他因素;治疗上注重正邪...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归属于中医“噎膈”“反胃”等范畴。徐景藩、周仲瑛、张镜人等当代国医大师认为胃癌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基本病因为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兼有阴虚、血瘀、气滞、痰浊等其他因素;治疗上注重正邪兼顾,同时各自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文通过整理、总结各位国医大师辨治胃癌的经验,为胃癌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胃癌 经验 徐景藩 周仲瑛 张镜人 徐经世 刘尚义 刘嘉湘 李佃贵 张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