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1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菲 胡思远 +4 位作者 李琳 方格 罗鹏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巨噬细胞外泌体影响心脏炎症微环境,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认识人体生克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辨证施治的重要法则。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从理论依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联系及现代研究方面... 巨噬细胞外泌体影响心脏炎症微环境,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认识人体生克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辨证施治的重要法则。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从理论依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联系及现代研究方面阐述巨噬细胞外泌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运用“扶正调平,祛邪除亢”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外泌体减轻心脏炎症反应,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害承制 慢性心力衰竭 巨噬细胞外泌体 病机
下载PDF
“上守神”思想在早发冠心病中的释义及应用思考
3
作者 王青 漆仲文 +3 位作者 石玉姣 刘艳飞 刘玥 徐凤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7-171,共5页
早发冠心病起病隐匿、发病急骤、预后欠佳。结合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医病机特点,气血失和是发病之基,神不安位是加重因素,迁延心之功用失职。“上守神”思想强调“守脉之神”与“守心之神”两者间的正常维系,其与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医病机高... 早发冠心病起病隐匿、发病急骤、预后欠佳。结合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医病机特点,气血失和是发病之基,神不安位是加重因素,迁延心之功用失职。“上守神”思想强调“守脉之神”与“守心之神”两者间的正常维系,其与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医病机高度契合。本文以中医经典为基,立足临床,通过对“上守神”思想进行经典释义,结合早发冠心病的病机进行理论阐发,提出从“守脉之神,以调气血之失和”和“守心之神,以安神明之正位”的角度辨治早发冠心病。建立“气血同调发伊始,畅心宁神贯始终”的防治理念,形成畅脉宁神经验方,以期在“上守神”思想指导下为早发冠心病的临床诊疗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 上守神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分期诊断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思雨 董国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病程呈渐进性加重,早期诊治HF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医疗支出。为实现HF早期诊治,现代医学将HF分为不同时期,即A期、B期、C期和D期,并制定了相应临床指南。射血分数保留...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病程呈渐进性加重,早期诊治HF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医疗支出。为实现HF早期诊治,现代医学将HF分为不同时期,即A期、B期、C期和D期,并制定了相应临床指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心力衰竭的一种类型,HFpEF早期防治缺乏充分证据支持。中医药在HFpEF的早期防治中具有潜力,但由于缺乏明确分期标准,临床研究发展受到限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发布了《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分期诊断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意见,以病为依托,注重证的发展规律和临床特征,提供了HFpEF分期诊断的指导框架,旨在探讨《共识》的制定动机和突出特点,以帮助各位同仁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共识》,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 共识 分期 诊断 解读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抗心肌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旭勇 赵信科 +3 位作者 蒋虎刚 王春玲 张晓刚 李应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心肌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病理改变,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黄芪甲苷是黄芪主要药理成分之一,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损伤作用。本文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及抑制... 心肌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病理改变,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黄芪甲苷是黄芪主要药理成分之一,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损伤作用。本文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及抑制心肌炎症反应方面对黄芪甲苷抗心肌损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相关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心肌损伤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6
作者 王澳龙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彭广操 李兴渊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7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5 位作者 刘敏科 王宇 张秋菊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及胆汁酸代谢异常分别与中医“土虚”“木郁”密切相关,并且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角度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 土虚木郁 高血压
下载PDF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线粒体稳态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8
作者 刘承鑫 魏佳明 +4 位作者 王子焱 施敏 袁惠 李雅 郭志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线粒体稳态失衡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围绕中医“阴阳理论”及线粒体稳态阐释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线粒体稳态失衡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围绕中医“阴阳理论”及线粒体稳态阐释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以心阳气亏虚为本,阴邪留滞为标,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而线粒体稳态失衡是阴阳失衡在细胞微观层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线粒体动力学失调、线粒体自噬紊乱等,影响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并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故基于“阴阳理论”,以“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为基本治法,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从而维持线粒体稳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防治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稳态 中医药 心力衰竭
下载PDF
1992-2022年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邓俊林 曹芳 +2 位作者 王御震 蔡惠群 曹烨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92年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92年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6.0软件管理、去重,采用Excel2019分析发文量趋势,采用VOSviewer1.6.18.0和CiteSpace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时间线及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095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涉及1915位作者,发文最多的为陈柏楠,形成了以奚九一、曹烨民、葛建立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但各机构间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有动脉硬化、糖尿病、临床疗效、脱疽、血液流变学等,形成气虚血瘀、四妙勇安汤、血管新生等13个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血脉瘀阻证、用药规律、补阳还五汤。结论1992-2022年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热度逐渐升高;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研究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中医内、外治法联合的中医特色综合治疗,以及结合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CITESPACE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
10
作者 孙阳 乔利杰 +2 位作者 彭广操 李彬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4,I0030-I0032,共9页
背景中成药是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该领域临床研究证据的全面把握。目的运用证据图的研究方法对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了解该领域的证据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 背景中成药是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该领域临床研究证据的全面把握。目的运用证据图的研究方法对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了解该领域的证据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2022年9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文字描述和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分布特征。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55篇,包括干预性研究323篇、观察性研究8篇、系统综述24篇。总体发文量比较稳定,近2年有下降趋势。纳入文献对老年、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关注度较高,共涉及36种中成药,以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占比最多。干预疗程以4~12周为主。结局指标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关注度较高,对预后/终点、中医、生活质量、经济学、心理状况指标关注度不足。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大多判断为“未知偏倚风险”,仅1篇文献进行了研究方案的注册,存在设盲不足相关问题。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测量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AMSTAR)评分在3~9分之间,多数研究只能得出“潜在有效”的结论。结论中成药治疗房颤已经开展了大量小样本、短周期研究,但是文献质量偏低,关注人群局限、干预疗程较短、结局指标选择不规范,临床选择应当谨慎,未来应做好顶层设计,以提高研究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中成药 证据图 方法学
原文传递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
11
作者 王睿旖 陈明 吴少波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20-23,52,共5页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并发CVD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并发CVD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证、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证、肾阳亏虚心阳不振证、肾水泛滥凌心射肺证。治疗心肾不交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火肾水上下相交的生理功能,即交通心肾,因此运用交通心肾法,心肾同治,通补皆施,标本兼顾,有助于防治CKD并发C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疾病 心肾相交 心肾不交 交通心肾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载脂蛋白E及其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炯侠 杨宇婷 +5 位作者 白杨 陈亮亮 卫培峰 刘丹 焦晨莉 程玥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综述中医药干预载脂蛋白E(Apo E)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Apo E与冠心病具有密切关系,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但均有较明显的副作用。中药可多靶点地调控NF-κB、NLRP3炎症小体、eNOS/NO、LX... 综述中医药干预载脂蛋白E(Apo E)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Apo E与冠心病具有密切关系,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但均有较明显的副作用。中药可多靶点地调控NF-κB、NLRP3炎症小体、eNOS/NO、LXRα-ABCA1-ApoA-I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调节脂质代谢、稳定斑块、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调节胆固醇逆转运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E 信号通路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13
作者 王群 戴国华 +1 位作者 管慧 高武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的 构建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医案中的知识结构关系及临证思维,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医案,分析中医药诊疗特点及中... 目的 构建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医案中的知识结构关系及临证思维,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医案,分析中医药诊疗特点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特点,梳理并提取概念类型及概念间关系形成知识图谱的模式层;根据模式层的特点,利用Python3.11(PyCharm 2022.3.2)编写规则通过Pandas库、Openpyxl库、Py2neo库实现知识抽取及数据导入,存储于图数据库Neo4j-Community-5.2.0中完成知识图谱的构建,通过Cypher语言实现查询应用。结果 纳入144位名老中医的643则医案数据,导入Neo4j图数据库,在8种概念、10种关系下构建形成包含2 744个节点及23 795条关系的知识图谱,可实现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诊疗过程的可视化呈现及查询应用。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知识图谱可直观展示医案中病-症-证-治-方-药之间的关系,形成便于检索的知识体系,提升了领域知识的可获取性,可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名老中医 医案 Neo4j 知识图谱 方法学
下载PDF
苓桂气化方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早期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刘春秋 李知轩 +5 位作者 石玉姣 乔文博 杨晨光 刘思雨 刘永成 董国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1-156,共6页
目的评价苓桂气化方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早期气化不利证见水饮内停患者运动耐量及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苓桂气化方... 目的评价苓桂气化方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早期气化不利证见水饮内停患者运动耐量及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苓桂气化方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运动负荷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峰值(E)和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速度峰值(A)。监测2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6MWT距离、KCC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E、A值均明显改善(P<0.01),NT-proBNP、LVEDD、LAD、IV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6MWT距离、KCC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E、A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NT-proBNP、LVEDD、LAD、IV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苓桂气化方可改善HFpEF早期气化不利证见水饮内停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脏舒张功能,抑制HFpEF早期心脏重构,延缓HFpEF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苓桂气化方 心脏舒张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降压益肾颗粒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李昭祺 林崖 +4 位作者 龙吴坚 邱勋雾 符大鹏 王格 黎培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肾胺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5例原发性高血... 目的探讨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肾胺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中药组患者给予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组患者给予降压益肾颗粒及硝苯地平,连续治疗8周。检测3组患者血压水平,治疗前后血清肾胺酶和HbA1c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rine albumin,U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变化,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70.00%(28/40)、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变异性指标24 h收缩压标准差(spatial standard deviation,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spatial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CV)、dSSD、dSCV均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5),上述指标及nSSD、nSCV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变异性指标24 h舒张压标准差(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SD)、24 h舒张压变系数(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coefficient(DCV)、dDSD、dDCV均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上述指标及nDSD、nDC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UAlb、SCr、BUN、HbA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肾胺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可减轻患者的肾损伤,加强降压疗效,降低血清HbA1c水平、升高肾胺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益肾颗粒 高血压 肾功能 肾胺酶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及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赵鸣一 陈晓喆 符德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对上海地区4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并分析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各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证素频率方面:气虚证(50.8...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对上海地区4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并分析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各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证素频率方面:气虚证(50.83%)>阳亢证(43.75%)>痰浊证(40.42%)>血瘀证(38.13%)>血虚证(36.25%)>阴虚证(22.71%)>气滞证(10.00%)>阳虚证(6.04%);证型分布方面:虚实夹杂证(62.29%)>实证(19.17%)>虚证(18.54%);应证组合方面:双证素(35.42%)>三证素(26.67%)>单证素(20.63%)>四证素(10.42%)。(2)回归分析提示:对于不同中医证素而言,痰证患者容易合并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身体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升高及糖尿病病史;血瘀证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史,且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升高密切相关;阳亢证与TC、TG升高;室间隔增厚密切相关;气滞证患者与吸烟饮酒史、BMI升高相关;阳虚证患者多高血压病程较长且合并TG升高及房颤病史;血虚证患者常伴随高龄、久病等;气虚患者与高龄、久病、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密切相关;阴虚患者与糖尿病、高龄、吸烟史、饮酒史、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密切相关;(3)对虚证组、实证组及虚实夹杂证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久病、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及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易表现为虚证,TG水平、TC水平、室间隔厚度升高患者易表现为实证;而BMI升高、房颤家族史、TG水平、饮酒/吸烟史的患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结论随着高龄、久病及血压的升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大致呈现由实转虚的变化;阳亢、痰浊、血瘀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见实证证素,气虚、阴虚为常见虚证证素,证型以虚实夹杂多见;证型分布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实证与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史相关,虚证证素多与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中医证素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生脉活血汤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17
作者 谢有鑫 朱美飞 +2 位作者 王晓霞 陈晓飞 夏炎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生脉活血汤联合达格列净运用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5月医院收住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以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汤剂组40例采取生脉活血汤联合达格列净,单药组40例使用达格列净,比较... 目的研究生脉活血汤联合达格列净运用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5月医院收住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以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汤剂组40例采取生脉活血汤联合达格列净,单药组40例使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指标、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长、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前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汤剂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及空腹血糖均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用药前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汤剂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小于单药组,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大于单药组(P<0.05)。两组用药前心绞痛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汤剂组发作频率、发作时长均少于单药组(P<0.05)。两组用药前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汤剂组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小于单药组,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Partial activated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大于单药组(P<0.05)。汤剂组不良反应5.00%(2/40)与单药组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活血汤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更为理想,可促进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同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稳定患者病情,增强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生脉活血汤 冠心病 达格列净
原文传递
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柴松波 杜亚康 +2 位作者 张淑娟 兀江波 王晓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后,最终每组各64例纳入研究。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肝祛... 目的探讨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后,最终每组各64例纳入研究。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肝祛湿同治法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血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不良事件、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和西医总有效率(96.88%、92.19%)均高于对照组(82.52%、7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证候积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56%)与对照组(10.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祛湿同治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肝祛湿同治法 中青年 高血压
下载PDF
从“虚”“郁”论治高血压前期
19
作者 徐晓彤 张磊 戴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运脾胃、理气开郁为原则,化痰、活血、清热多法并用,同时注重日常调护,防治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气郁 高血压前期 正常高值血压 健运脾胃 理气开郁
下载PDF
从营卫理论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探析
20
作者 杨培友 孟昭阳 +2 位作者 侯媛 韩烁 刘骅漫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难经》指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与营卫之间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营卫功能失调可导致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营卫失调是变异型心绞痛的根本病机,卫气逆乱与卫气亏虚是其发作主因,营血瘀阻与营血亏虚是其致病基础,故营卫失... 《难经》指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与营卫之间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营卫功能失调可导致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营卫失调是变异型心绞痛的根本病机,卫气逆乱与卫气亏虚是其发作主因,营血瘀阻与营血亏虚是其致病基础,故营卫失于调和导致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基于营卫理论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应以调和营卫为总则,调营以固本,重视风药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理论 变异型心绞痛 胸痹心痛 营卫失调 调和营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