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5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1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2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5 位作者 刘敏科 王宇 张秋菊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及胆汁酸代谢异常分别与中医“土虚”“木郁”密切相关,并且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角度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 土虚木郁 高血压
下载PDF
降压益肾颗粒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昭祺 林崖 +4 位作者 龙吴坚 邱勋雾 符大鹏 王格 黎培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肾胺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5例原发性高血... 目的探讨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肾胺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中药组患者给予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组患者给予降压益肾颗粒及硝苯地平,连续治疗8周。检测3组患者血压水平,治疗前后血清肾胺酶和HbA1c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rine albumin,U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变化,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70.00%(28/40)、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变异性指标24 h收缩压标准差(spatial standard deviation,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spatial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CV)、dSSD、dSCV均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5),上述指标及nSSD、nSCV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变异性指标24 h舒张压标准差(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SD)、24 h舒张压变系数(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coefficient(DCV)、dDSD、dDCV均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上述指标及nDSD、nDC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UAlb、SCr、BUN、HbA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肾胺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压益肾颗粒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可减轻患者的肾损伤,加强降压疗效,降低血清HbA1c水平、升高肾胺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益肾颗粒 高血压 肾功能 肾胺酶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及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赵鸣一 陈晓喆 符德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对上海地区4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并分析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各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证素频率方面:气虚证(50.8...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对上海地区4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并分析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各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证素频率方面:气虚证(50.83%)>阳亢证(43.75%)>痰浊证(40.42%)>血瘀证(38.13%)>血虚证(36.25%)>阴虚证(22.71%)>气滞证(10.00%)>阳虚证(6.04%);证型分布方面:虚实夹杂证(62.29%)>实证(19.17%)>虚证(18.54%);应证组合方面:双证素(35.42%)>三证素(26.67%)>单证素(20.63%)>四证素(10.42%)。(2)回归分析提示:对于不同中医证素而言,痰证患者容易合并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身体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升高及糖尿病病史;血瘀证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史,且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升高密切相关;阳亢证与TC、TG升高;室间隔增厚密切相关;气滞证患者与吸烟饮酒史、BMI升高相关;阳虚证患者多高血压病程较长且合并TG升高及房颤病史;血虚证患者常伴随高龄、久病等;气虚患者与高龄、久病、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密切相关;阴虚患者与糖尿病、高龄、吸烟史、饮酒史、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密切相关;(3)对虚证组、实证组及虚实夹杂证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久病、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及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易表现为虚证,TG水平、TC水平、室间隔厚度升高患者易表现为实证;而BMI升高、房颤家族史、TG水平、饮酒/吸烟史的患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结论随着高龄、久病及血压的升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大致呈现由实转虚的变化;阳亢、痰浊、血瘀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见实证证素,气虚、阴虚为常见虚证证素,证型以虚实夹杂多见;证型分布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实证与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史相关,虚证证素多与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中医证素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柴松波 杜亚康 +2 位作者 张淑娟 兀江波 王晓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后,最终每组各64例纳入研究。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肝祛... 目的探讨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后,最终每组各64例纳入研究。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肝祛湿同治法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血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不良事件、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和西医总有效率(96.88%、92.19%)均高于对照组(82.52%、7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证候积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56%)与对照组(10.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祛湿同治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肝祛湿同治法 中青年 高血压
下载PDF
从“虚”“郁”论治高血压前期
6
作者 徐晓彤 张磊 戴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运脾胃、理气开郁为原则,化痰、活血、清热多法并用,同时注重日常调护,防治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气郁 高血压前期 正常高值血压 健运脾胃 理气开郁
下载PDF
清热解毒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卢广 张鹏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115-123,共9页
目的:评价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发表的所有使用清热解毒法治疗... 目的:评价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发表的所有使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依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最后结果显示,联合清热解毒法和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比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OR=3.78,95%CI(2.84,5.04),P <0.000 01],其改善收缩压[SMD=-1.17,95%CI(-1.71,-0.64),P <0.000 1]以及舒张压的疗效[SMD=-0.89,95%CI(-1.37,-0.40),P=0.000 3]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要好,能够提高证候疗效[OR=3.76,95%CI(2.56,5.53),P <0.000 01]和降低中医症状积分[MD=-0.78,95%CI(-1.00,-0.57),P <0.00001],并且试验组不良反应更少[OR=0.28,95%CI(0.13,0.59),P=0.000 08]。结论:文章对近年来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表明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能够有效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较单独西药治疗更好。鉴于本次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自身的局限性,临床应用时需持有审慎态度,后续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清热解毒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槲寄生-黄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刘朝阳 吕智敏 姚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背景: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我国老年高血压病存在患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点。益肾降压方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方剂,槲寄生与黄芪药对是组方的精髓,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能够阐明药理作用机制... 背景: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我国老年高血压病存在患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点。益肾降压方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方剂,槲寄生与黄芪药对是组方的精髓,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能够阐明药理作用机制、寻找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靶点。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肾降压方中槲寄生-黄芪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筛选槲寄生、黄芪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信息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老年高血压病相关疾病靶点,在Venny 2.1.0在线平台上制作韦恩图,获得槲寄生、黄芪与疾病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槲寄生-黄芪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等,主要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槲寄生、黄芪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作用,为临床继续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的机制提供了思路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槲寄生 黄芪 老年高血压病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病发病及中医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会林 丁天龙 +1 位作者 王丽蓉 刘凯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不良生活方式、城镇化等原因加速导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我国高血压病患病例数已经超过2.7亿,高血压病的防治急需取得突破性进展。高...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不良生活方式、城镇化等原因加速导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我国高血压病患病例数已经超过2.7亿,高血压病的防治急需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PI3K/Akt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PI3K/Akt信号通路可参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巨噬细胞极化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及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中医药在中成药、汤剂、复方、针灸等各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靶点、多路径的优势,有效干预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本研究整理了大量相关文献,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细胞信号通路 中医药
下载PDF
针灸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概况
10
作者 张艳艳 毕颖斐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针刺疗法、灸法、综合疗法。针刺疗法包括毫针、电针、耳针、埋针、头针等,灸法包括艾条灸、艾炷灸、热敏灸,综合疗法包括毫针结合药物、灸药结合、针刺联合穴位贴敷、针刺配合推拿、皮内针结合药物、腹针结合...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针刺疗法、灸法、综合疗法。针刺疗法包括毫针、电针、耳针、埋针、头针等,灸法包括艾条灸、艾炷灸、热敏灸,综合疗法包括毫针结合药物、灸药结合、针刺联合穴位贴敷、针刺配合推拿、皮内针结合药物、腹针结合药物等。针灸降压的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系统相关酶表达、改善代谢紊乱、抑制迷走神经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与恢复损伤内皮细胞受体等有关。目前,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针对针灸降血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即时和短期疗效,对其远期疗效随访较少涉及,研究中针灸的选穴、作用频次、施术时间、刺激方式等方案差异较大,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灸法 综合疗法
下载PDF
滋阴潜阳汤配合耳穴按压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佳佳 欧阳晓蓉 陈华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的:观察滋阴潜阳汤配合耳穴按压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耳穴按压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滋阴潜阳汤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滋阴潜阳汤配合耳穴按压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耳穴按压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滋阴潜阳汤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血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主动脉内径(aorta,AO)、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峰、A峰、E/A、凝血因子Ⅷ、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压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O、LVEF、E峰、A峰及E/A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因子Ⅷ、抗凝血酶Ⅲ及t-PA等各项凝血纤溶系统指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滋阴潜阳汤配合耳穴按压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滋阴潜阳汤 耳穴按压疗法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杨莹 闫俊 +5 位作者 乔琳 叶楠 高亚亚 郭华 黄家欣 职利琴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联合组61例,基础治疗组给予降压、抗血小板、降脂稳斑、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加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电针组加用电针治疗,联合组同时加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电针治疗。治疗2周、4周后分别对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侧下肢胫后(PT)动脉峰值流速、足背(DP)动脉峰值流速,评估患者下肢神经功能和血流变化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各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感觉功能、PT动脉峰值流速、DP动脉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电针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感觉功能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平衡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PT、DP动脉峰值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下肢动脉峰值流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下肢的神经功能及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 下肢偏瘫 天麻钩藤饮 电针 神经功能 循环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霞 苟福月 +1 位作者 焦华琛 滕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为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借助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为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借助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上炎证、肾气亏虚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主要血清指标水平以及夜间睡眠情况,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结果共纳入363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呈现如下:痰瘀互结证组(40.50%)>阴虚阳亢证组(33.33%)>肾气亏虚证组(15.15%)>肝火上炎证组(11.02%)。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肝火上炎证组、肾气亏虚证组4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入睡开始时间相比,P<0.05,而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得分以及血脂、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相比,P>0.05。入睡开始时间与痰瘀互结证组及肝火上炎证组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呈负相关(痰瘀互结证组:r=-0.286,P<0.001;肝火上炎证组:r=-0.473,P=0.002),与阴虚阳亢证组患者的年龄和BMI呈负相关(年龄:r=-0.416,P<0.001;BMI:r=-0.249,P=0.006)。4种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入睡开始时间在男性和女性中均表现为肝火上炎证组最晚,肾气亏虚证组最早(P<0.05);而在不同文化程度中晚睡更倾向于高学历人群,特别是阴虚阳亢证组和肝火上炎证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以痰瘀互结证和阴虚阳亢证为主,病理发展呈现“由实转虚”的演变规律。入睡开始时间与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年龄及BMI密切相关,阴虚阳亢证及肝火上炎证高学历高血压病患者倾向于晚睡。入睡开始时间与高血压病各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高血压病预测诊断及中医客观化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睡眠 入睡开始时间 年龄
原文传递
新安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丸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hs-CR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岚 朱振鹏 程晓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安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氨氯地平;治疗组选用新安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丸,持... 目的探讨新安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氨氯地平;治疗组选用新安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丸,持续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DS)和生活质量量表(QLICD-HY)。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4/30)低于治疗组96.67%(29/3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等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眩晕、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Cys C和U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Cys C和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23.33%(7/30)与治疗组13.33%(4/30)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安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压丸可以抑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Cys C、UA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名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耳穴压丸 原发性高血压 HS-CRP Cys C UA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从肾论治老年人高血压与免疫学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东娜 杨传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老年人高血压的中医病机为肾气亏虚,当从肾论治。高盐、血管紧张素Ⅱ等诱导固有免疫系统或适应性免疫系统作用的激活,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炎症反应而加剧高血压病程进展,而对其进行干预则可降低血压、减缓靶器官损害。肾藏先天之精,能生... 老年人高血压的中医病机为肾气亏虚,当从肾论治。高盐、血管紧张素Ⅱ等诱导固有免疫系统或适应性免疫系统作用的激活,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炎症反应而加剧高血压病程进展,而对其进行干预则可降低血压、减缓靶器官损害。肾藏先天之精,能生髓,主人体生长发育,为阴阳之宅,推动调节脏腑气化,与人体免疫系统中固有免疫系统及适应性免疫系统对于高血压的作用存在内在一致性。中医药从肾论治老年人高血压、调节免疫功能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气亏虚 老年人 高血压 免疫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下载PDF
温胆汤合平肝潜阳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疗效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萍 阮婴丹 陈彩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合平肝潜阳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疗效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10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湿壅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在常... 目的探讨温胆汤合平肝潜阳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疗效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10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湿壅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温胆汤合平肝潜阳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24 h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24 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BP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BPV)、SBP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血脂代谢水平[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内皮损伤标志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头如裹、心悸、口淡、失眠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59%,50/54)比对照组(77.78%,42/54)高(P<0.05);治疗后,两组DBPV、SBPV、24 h平均DBP及24 h平均SB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TG、LDL-C、TC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ET-1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平肝潜阳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压水平、血脂代谢水平,可减轻内皮损伤,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合平肝潜阳汤 原发性高血压病 痰湿壅盛证 临床疗效 血脂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脑清通汤改善肝热痰瘀型高血压大鼠肾损害作用机制
17
作者 刘伟 宋发萍 +2 位作者 张梅奎 李佳晨 王文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38-42,共5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脑清通汤改善肝热痰瘀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肝热痰瘀型SH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脑清通汤改善肝热痰瘀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肝热痰瘀型SH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卡托普利组(Captopri)(10 mg/kg),脑清通汤低(NQTT-L)、中(NQTT-M)、高(NQTT-H)剂量组(7.45、14.90、29.80 g/kg),每组10只。药物组给予上述剂量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持续21 d。用尾动脉搏动法测大鼠灌胃后第7、14、21天的血压。干预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测大鼠肾组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TLR4 mRNA、NF-κBp65 mRNA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7 d,对比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14 d,与模型组对比,脑清通汤中、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21 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球萎缩,血管硬化扩张,周边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且TLR4mRNA、NF-κBp65 mRNA和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脑清通汤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肾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球萎缩、血管硬化扩张,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不同程度改善,TLR4 mRNA、NF-κBp65 mRNA和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清通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减轻肝热痰瘀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NF-κB信号通路 脑清通汤 高血压肾损害 炎症
原文传递
基于络病理论辨治高血压脑小血管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锐 谢文君 +4 位作者 佘瑞宁 王香元 汤哲雅 胡华 葛金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60-164,共5页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T-CSVD)是一类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小、微动脉/静脉病变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综合征。近年,HT-CSVD的发病率和检出率越来越高,中医辨治可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本文基于络病理论阐述HT-CSVD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认为病...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T-CSVD)是一类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小、微动脉/静脉病变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综合征。近年,HT-CSVD的发病率和检出率越来越高,中医辨治可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本文基于络病理论阐述HT-CSVD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认为病位关键在脑络、心络;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络脉空虚为本,风、痰、瘀、火之邪阻滞络脉为标;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灵活运用补虚通络、祛风通络、祛痰通络、化瘀通络、解毒通络等治法,标本兼顾,方可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国内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昕彤 孙璇 +2 位作者 马腾 杨继 赵英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注册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探讨其分布特点及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ChiCTR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采用Excel去重并提取相...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注册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探讨其分布特点及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ChiCTR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采用Excel去重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对提取数据的注册地区、试验机构、经费来源、研究类型、研究设计进行分析,归纳临床试验特征。结果共纳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86项,其中预注册78项,补注册8项;注册地区分布在13个省级行政区,涉及46家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注册数量地域分布前3位为北京市24项(27.91%)、广东省13项(15.12%)、山东省11项(12.79%),试验机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项,10.47%)注册数量最多;84项注册试验明确提及获得经费资助,经费来源排名前3位依次为国家财政22项(26.19%)、地方财政18项(21.43%)、药厂资助15项(17.86%);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共74项(86.05%),仅25项(29.07%)临床研究应用盲法;研究设计多为随机平行对照,共69项。结论我国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者临床试验注册意识有所提升,但与当前现代医学防治高血压临床试验注册情况仍存在较大差距。已注册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临床试验存在试验注册地域不均衡、注册信息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欠佳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临床试验的注册宣教,完善临床试验注册制度,促进高质量临床试验开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药 临床试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下载PDF
中医药与miRNA调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干预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夕童 陈博 +1 位作者 范吉林 张世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0,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持续增加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作为EH的始发病理要素,二者互为因果。因此,通过靶向调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成为近些年...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持续增加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作为EH的始发病理要素,二者互为因果。因此,通过靶向调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成为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个核糖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在内皮细胞中广泛分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通过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物利用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炎症细胞因子等促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调控,从而影响EH发生发展。此外,中医药是历史悠久的医药学体系,以多靶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研究,总结了有关miRNA靶向调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EH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中医药通过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损伤的理论,还对部分中医药通过逆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挥干预EH病程、阻断靶器官损害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EH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MIRNA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原发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