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
1
作者 叶春荣 何友成 +1 位作者 汤水华 严锦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AG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瑞巴派特片,0.1 g/次,每日3次,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益胃宁胶囊,2 g/次,每日3... 目的观察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AG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瑞巴派特片,0.1 g/次,每日3次,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益胃宁胶囊,2 g/次,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监测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均无病例脱落。研究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研究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82.5%)优于对照组(67.5%),研究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表现及黏膜病变程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胃宁胶囊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气虚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2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3 位作者 李敬华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报道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医案,对医案的中医病名、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中医治法等术语进行数据规范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9篇,收录医案228则,涉及患者228例,累计诊次361次,平均年龄(53.17±11.11)岁,以50~60岁患者最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症状为胃痛、脘痞、嗳气,舌象常见舌黯红、苔白、苔薄或腻,脉象常见弦滑、弦细和弦,高频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证素多为气虚、气滞、血瘀、热、湿等,复合病性多于单一病性,其中二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最常见,治法以补益法、理气法、理血法最为常用。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胃、脾、肝论治,核心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治疗多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调气和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陈永灿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3
作者 黄瑶 马凤岐 +2 位作者 王恒苍 白钰 陈永灿(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过程。通过“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本病的病机进行探析,临床治疗首先辨别阴阳状态,提出扶阳气、祛阴浊的治疗原则,以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扶阳气 祛阴浊 陈永灿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涛 薛春丽 +1 位作者 张菡 张士金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311-316,共6页
中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性慢性胃炎(以下简称Hp胃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为本,湿邪阻滞为标。中医药治疗Hp胃炎的实验研究包括抗Hp的机制、单药和复方研究,临床研究包括抗Hp的中药复方、中成药和联合疗法... 中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性慢性胃炎(以下简称Hp胃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为本,湿邪阻滞为标。中医药治疗Hp胃炎的实验研究包括抗Hp的机制、单药和复方研究,临床研究包括抗Hp的中药复方、中成药和联合疗法研究。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中医辨证证型及疗效评估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2)治疗方法多为医家自拟方药或经验总结,难以形成统一、确切的诊疗标准;(3)现有研究多为临床对照试验,存在样本量小、随机对照不严格等弊端;(4)缺少高质量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且存在菌株选择、实验方法混乱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考虑:(1)继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2)严格设计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并需提前确立实验标准;(3)在复方研究的同时,完善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及分析,进一步明确中药的药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经方 中成药 联合疗法
下载PDF
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5
作者 范普雨 金先红 周志文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71-575,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连朴泻心汤。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连朴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清除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分级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Hp阳性12例,转阴3例,清除率为25%;观察组Hp阳性12例,转阴6例,清除率为40%,两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轻度患者例数多于本组治疗前,重度患者少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胸脘部胀满、胃脘部热痛、口苦、口黏、头身重着、纳呆嘈杂等不适症状,并能修复损伤的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连朴泻心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二军 邢亚情 +2 位作者 张伟玲 任首臣 郭庆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08,共5页
目的对比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传统汤... 目的对比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传统汤剂,研究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效果。记录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镜检查评分、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炎症因子、药物安全性及用药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胃镜检查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镜检查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6%(47/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7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6、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有5例出现不良事件,两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安全性相当,但患者对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配方颗粒 汤剂 疗效 安全性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基于“龙虎回环”理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成 王永森 曹志群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肝升肺降之“龙虎回环”是维持人体气机条达顺畅的关键,肝肺两脏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人体气机紊乱,百病由生。通过探讨肺、肝及肝肺气机升降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性,总结GERD的病机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致脾胃不和、胃气上逆。因此... 肝升肺降之“龙虎回环”是维持人体气机条达顺畅的关键,肝肺两脏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人体气机紊乱,百病由生。通过探讨肺、肝及肝肺气机升降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性,总结GERD的病机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致脾胃不和、胃气上逆。因此,治疗GERD应以平肝降肺、健脾和胃为原则,处方可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肝升肺降 龙虎回环 枳实薤白桂枝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防治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韦熔煌 蒙华莹 +3 位作者 李超 秦艳琴 谭金晶 谢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4,共5页
胃肠激素是从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释放的肽,又称胃肠肽,对胃肠运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自1902年第1种胃肠激素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关注只增不减。迄今为止,已有超过40种胃肠激素和活性肽为科学家所发现和鉴定,极大促进了相关学科... 胃肠激素是从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释放的肽,又称胃肠肽,对胃肠运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自1902年第1种胃肠激素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关注只增不减。迄今为止,已有超过40种胃肠激素和活性肽为科学家所发现和鉴定,极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功能性胃肠病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表明,胃肠激素对功能性胃肠病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将从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胃肠激素 功能性胃肠病
原文传递
石斛消萎汤结合西药常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9
作者 胡颖 王鸿 +1 位作者 赖华梅 沈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目的评价石斛消萎汤结合西药常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石斛消萎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 目的评价石斛消萎汤结合西药常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石斛消萎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组织评分、胃镜黏膜征象、消化不良症状和结局指标(PRO)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76%,48/58)(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萎缩程度、肠化程度、HP感染、慢性炎性反应和活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镜黏膜征象、消化不良症状和PR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斛消萎汤结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体内相关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进而改善病理组织学病变,促进黏膜修复,提高治疗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消萎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西药常规 血管内皮因子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雯 黄干荣 +3 位作者 廖丽娟 覃艳春 覃洪含 黄衍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7-191,共5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因抗生素广泛使用,Hp耐药严重,在治疗方面遇到巨大的挑战。中药治疗Hp相对于化学药物具有根除率高、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不容易耐药等优势,但由...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因抗生素广泛使用,Hp耐药严重,在治疗方面遇到巨大的挑战。中药治疗Hp相对于化学药物具有根除率高、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不容易耐药等优势,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患者接受度有限,探索中药作用机制是打破局限性的关键。根据Hp的致病过程涉及的黏附、侵入、扩散、释放毒性物质、生物膜形成等致病因素及免疫炎症反应,从中药能降低Hp黏附力和运动能力、能抑制脲酶活性、能抑制CagA和VacA毒力因子的表达与释放、能抑制Hp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调节相关免疫反应、能抑制Hp生物膜的形成、能抑制ROS的生成等6个方面分门别类地分析了不同中药的作用机制,并按照抗Hp机制归纳列举了对应的中药,明确了牛蒡子等部分中药及中药成分的作用机制,列举了中药因成分复杂、靶点多从而不容易产生耐药的优势等,提出根据Hp致病机制研发中药,阻断Hp的致病,充分发挥不同中药的抗菌作用,为缓解耐药、提高Hp根除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机制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亚楠 袁莉 +4 位作者 汪莉 徐志远 阮华 程向东 董昌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8-163,共6页
目的基于图像数据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6例,辨证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脾胃湿热证(63例)、肝胃不和证(56例)、脾胃虚弱证(51... 目的基于图像数据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6例,辨证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脾胃湿热证(63例)、肝胃不和证(56例)、脾胃虚弱证(51例)、胃阴不足证(44例)、胃络瘀阻证(42例)。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患者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下络脉颜色RGB、HSV值,以及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等舌下络脉形态特征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胃络瘀阻证R、G、B、V值低于其他证型,但积分值高于其他证型。经相关性分析,舌下脉络颜色与其参数R、G、B、V值均呈负相关(P<0.05)。胃络瘀阻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较高,脾胃虚弱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比其他各证型低。结论舌下络脉客观化指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应灵敏,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结论基本一致,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型 参数 客观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脾胃培源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疗效及对胃黏膜三叶因子2、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裴蓓 刘云 +3 位作者 宋标 梅语 郑艳敏 李学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脾胃培源方颗粒,每日1剂,每日2次,... 目的观察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脾胃培源方颗粒,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叶酸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镜及病理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及胃黏膜TFF2、NF-κB水平。监测2组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1%(55/62),对照组为72.58%(45/6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除大便不爽评分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胃镜评分、病理评分均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胃镜黏膜色泽评分、黏膜质地评分及各项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上升,胃黏膜TFF2、NF-κB表达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实验室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脾胃培源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理程度,促进胃黏膜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培源方 临床治疗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ROB和CONSORT-CHM Formulas 2017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冉 张雯 王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3-50,共8页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偏倚风险和报告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偏倚风险和报告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1年12月24日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RCT文献,基于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ROB)和CONSORT-CHM Formulas 2017分别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报告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确定CONSORT-CHM Formulas 2017的发布与报告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15篇。ROB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纳入文献各方面偏倚存在不确定风险。CONSORT-CHM Formulas 2017评价结果显示,19项条目的报告率达到60%,18项条目的报告率低于10%,一些重要条目的报告率较低。CONSORT-CHM Formulas 2017的发布对总体报告质量的提升无显著影响。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RCT的质量普遍较低,建议研究者学习RCT的方法学及其报告规范,以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复方 ROB CONSORT-CHM Formulas 2017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志华 王少丽 +5 位作者 陈丁铭 罗楠 李萌 于靖文 夏晨曦 刘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0-10,11-14,共5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胃黏膜呈免疫失衡状态。“脾为之卫”指脾通过卫气及自身运化作用发挥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的根本病因。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卫气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免... 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胃黏膜呈免疫失衡状态。“脾为之卫”指脾通过卫气及自身运化作用发挥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的根本病因。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卫气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脾功能异常多有免疫失衡的表现,免疫失衡与“脾为之卫”功能失常相契合。本文基于“脾为之卫”理论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机,为中医药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研究及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之卫 免疫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卫气
下载PDF
徐经世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15
作者 陶永 张国梁 +4 位作者 卓思远 徐松龄 韩林宁 丰广宁 徐经世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徐经世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基本病机的调气降逆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鑫 韩静 +5 位作者 杨倩 孙云霞 李晓林 靳晓华 张晓雅 常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基本病机的调气降逆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调气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 目的探讨基于基本病机的调气降逆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调气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及心理状态、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FDDQ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基本病机的调气降逆汤加减治疗可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调气降逆汤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中医证素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莹莹 林雪娟 +2 位作者 李星慧 黄琰钰 黄伟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47-154,共8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胃炎中医证素与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中医证素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Hp感染患者中医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共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80例(Hp阳性组50例、Hp阴性组130例)及健康人30名(健康组)。采集四诊信息,运用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胃炎中医证素与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中医证素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Hp感染患者中医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共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80例(Hp阳性组50例、Hp阴性组130例)及健康人30名(健康组)。采集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方法获取慢性胃炎患者证素分布情况;采集受试者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证素分布情况:Hp阳性组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胃、脾和肝。Hp阴性组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胃、肝和脾。Hp阳性组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气滞、湿、热、痰、阴虚、阳虚和气虚。Hp阴性组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热、阴虚、气滞、湿、痰、气虚和阳虚。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情况:Hp阳性组、Hp阴性组及健康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变形菌门丰度高于健康组(P>0.05),梭杆菌门丰度低于健康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Hp阳性组巴斯德菌科未知菌属丰度明显减低(P<0.01),拟杆菌目未知菌属、厚壁菌门未知菌属和考拉杆菌属丰度减低(P<0.05)。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经黏液真杆菌属丰度明显减低(P<0.01),毛螺菌属和萨特氏菌属丰度减低(P<0.05)。Hp阳性组毛旋螺菌科UCG-010群丰度低于Hp阴性组(P<0.05)、健康组(P<0.01)。LEfSe分析共获得39个差异标记物,Hp阳性组12个,Hp阴性组27个。肠道菌群与证素的相关性:Hp阳性组毛螺菌属与肝呈正相关,与痰呈负相关;萨特氏菌属与阴虚呈正相关。Hp阴性组萨特氏菌属与肝和气滞呈正相关,与热呈负相关。结论Hp感染对脾的影响较大,易出现气滞、湿、热和痰等实性证素。Hp感染影响正常肠道菌群的构成,降低中性菌及有益菌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证素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庆国“扶正祛邪、调枢守神”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思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威 马小娜 +3 位作者 邵奇 赵京博 王晓慧 王庆国(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78-181,共4页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属于临床疑难疾病,目前对PLGC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中医药对PLGC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王庆国教授认为,PLGC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枢...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属于临床疑难疾病,目前对PLGC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中医药对PLGC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王庆国教授认为,PLGC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枢机不利,临床应坚持“扶正祛邪、调枢守神”法,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养阴,并针对病理因素“湿热”“瘀血”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同时调畅肝胆之枢、脾胃之枢,调和阴阳,形神同治。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柴胡桂枝汤 半夏泻心汤 名医经验 王庆国
下载PDF
迟莉丽基于“既病防变”理论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彤 王帅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633-636,共4页
迟莉丽教授认为脾气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本,久病及肾;湿热邪毒为其致病之标,瘀毒阻络贯穿疾病始终,情志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治疗上主张分期(早期、中期、晚期)论治,基于“既病防变”理论,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 迟莉丽教授认为脾气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本,久病及肾;湿热邪毒为其致病之标,瘀毒阻络贯穿疾病始终,情志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治疗上主张分期(早期、中期、晚期)论治,基于“既病防变”理论,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确定相应治则,以求及早阻断疾病演变和进展:早期清热祛湿为主,兼以行气化瘀,中期健脾补气与活血化瘀并重,晚期重视脾肾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既病防变 分期论治 脾气亏虚 湿热邪毒 情志失调 迟莉丽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证与HP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厉兰娜 孔繁智 +4 位作者 沈金美 李端阳 周蕙萌 朱有法 方平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0-221,共2页
325例慢性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证组发病率最高(36.3%),而HP感染阳性率也以该证组最高(96例,占81.4%)。二项与余各证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造成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等症... 325例慢性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证组发病率最高(36.3%),而HP感染阳性率也以该证组最高(96例,占81.4%)。二项与余各证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造成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等症状之“邪”,与HP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中医药疗法 经方 胃病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