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8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1
作者 吴琴 张亚男 +3 位作者 刘艺璇 蔡昱哲 陈静 邓奕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筛选后获得的方药录入Excel2019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Cytoscape3.9.1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3篇,得到处方140首,涉及中药202味,药物累计使用1387次。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苍术等22味药物为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频用药。常用药物类别为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1组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对有薏苡仁-苍术、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薏苡仁-苍术-土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出7个公因子。结论中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以利水渗湿、健脾益气为法,用药以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苍术为主,可为临床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探讨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和芳娟 杨文媛 +6 位作者 于小刚 苏华 高亮丽 汪国荣 张旻 赵信科 卢玉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2,I0007,共5页
目的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纳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100例,其中高胆固醇血症(TC)组58例,胆固醇水平正常(NC)组42例。两组均接受研... 目的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纳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100例,其中高胆固醇血症(TC)组58例,胆固醇水平正常(NC)组42例。两组均接受研究人员使用“MyEyeD-10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系统”[又称目诊仪(械注准20182160164)]进行对白睛眼象特征的高清采集、特征提取和综合分析,进行数据统计TC组和NC组的中医证型、目络特征形态、目络血脉颜色、目络病变分布区域。结果TC组的中医证型是痰浊内阻(46.55%,27/58)显著高于NC组(23.81%,10/42)(P<0.05);TC组的主要目络形态特征“斑”特征分值(4.24±2.63)显著高于NC组(2.92±1.43)(P<0.05);TC组的“血脉”特征分值(12.88±7.33)显著高于NC组(6.54±3.92)(P<0.05);TC组目络血脉颜色“黯红色”,特征分值(11.21±5.46)显著高于NC组(7.29±7.13)(P<0.05);TC组目络区域特征为“A”区(黑睛下方,对应脏腑区域“脾与胃”),特征分值(12.14±6.87)显著高于NC组(6.86±4.93)(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目络疾病的机制是可能与机体伤于脾胃,脾失运化,久则痰湿浊瘀内生,浮现于目络而出现“斑”“血脉黯红”相关病变有关联,为中医望目辨证的客观化、精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望目辨证 目络特征 发病机制 数字现代化
原文传递
骨坚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3
作者 潘富荣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观察骨坚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运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联合组给予骨坚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观察骨坚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运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联合组给予骨坚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雌二醇(estradiol,E_(2))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脊刺痛、腰膝酸软和下肢痿弱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_(2-4)和股骨颈处骨密度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_2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有效率为75.68%,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坚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水平,调节雌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坚汤 利塞膦酸钠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从中医痰湿相关理论探讨调控自噬干预肥胖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喻松仁 邓逸菲 +6 位作者 张一文 刘彩玲 熊乃鑫 宋楠楠 兰琴 王萍 程绍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138,共4页
通过阅读文献,以细胞自噬与肥胖炎症状态、痰湿困脾与肥胖病机、自噬异常与痰湿困脾,以及化痰祛湿健脾法与代谢炎症性相关疾病等为关键词探讨肥胖的形成与干预机制,认为肥胖的形成与细胞自噬异常所致的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肥胖的... 通过阅读文献,以细胞自噬与肥胖炎症状态、痰湿困脾与肥胖病机、自噬异常与痰湿困脾,以及化痰祛湿健脾法与代谢炎症性相关疾病等为关键词探讨肥胖的形成与干预机制,认为肥胖的形成与细胞自噬异常所致的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肥胖的病机关键为痰湿困脾,并深入阐析了细胞自噬异常与痰湿困脾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从化痰祛湿健脾入手可能是调控细胞自噬改善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这为从细胞自噬的角度阐明肥胖痰湿病机及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细胞自噬 痰湿困脾 机制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痰湿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秀铭 姜红叶 魏华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痰湿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406例辨证为痰湿证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痰湿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406例辨证为痰湿证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最终完成试验3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183例,采用单纯生活方式管理;干预组患者179例,采用清脂茶、清脂饼、腹部按摩操三联中医综合干预,治疗12周。观察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腰围、臀围、血脂、体脂肪、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血脂、体脂肪、体脂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臀围、甘油三酯、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地减轻单纯性肥胖痰湿证患者体质量,降低甘油三酯,减少体脂肪及内脏脂肪面积,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痰湿证 中医 综合疗法 内脏脂肪面积 疗效
下载PDF
揿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血清中脂肪因子LEP、ADP、In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崔耀辉 常陆春 +2 位作者 李彭妮 候云霞 冀来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揿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SO)的效果及对血清中脂肪因子瘦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DP)、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医院诊治的108例脾虚湿阻型SO患者... 目的研究揿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SO)的效果及对血清中脂肪因子瘦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DP)、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医院诊治的108例脾虚湿阻型S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调整和有氧运动干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揿针疗法。两组持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腰臀围与体质量指数、脂肪因子指标、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具有一定疗效,且观察组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5.19%,46/54)(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LEP、ADP、Ins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脾虚湿阻型SO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疗效,降低血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可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脾虚湿阻型 揿针疗法 脂肪因子 瘦素 脂联素 胰岛素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唐斯斯 康徐瑞 +5 位作者 冯馨瑶 罗盈 黄晓颖 杨霄旭 陈伶利 成细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87-192,共6页
随着生活习惯及人口结构改变,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上升。细胞自身生命活动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和外部的损伤因素可对线粒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继而出现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及时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 随着生活习惯及人口结构改变,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上升。细胞自身生命活动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和外部的损伤因素可对线粒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继而出现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及时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线粒体对机体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代谢性疾病 中医药干预 综述
下载PDF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董阳 李敬华 王家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4期170-172,F0003,共4页
高脂血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心、脑等重要靶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理论基础丰富,治疗方式多样,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本文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埋线、食疗、运动疗法方面总结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临... 高脂血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心、脑等重要靶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理论基础丰富,治疗方式多样,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本文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埋线、食疗、运动疗法方面总结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临床研究,为该病临床治疗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药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都户 郭会卿 +1 位作者 曹玉举 孟庆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92-196,共5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运用内外结合方法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小。本文基于单味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中药外敷、针刺疗法,梳理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运用内外结合方法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小。本文基于单味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中药外敷、针刺疗法,梳理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关键作用靶点涉及抑制关键酶活性、增加抑炎因子水平、干预受体信号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加走罐对2型糖尿病前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辉 李月 +2 位作者 王超 李晶 许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71-73,共3页
2型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二者并存。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适时进行积极干预,对阻止或延缓发展... 2型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二者并存。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适时进行积极干预,对阻止或延缓发展成为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内经》“治未病”及背俞穴理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针刺背俞穴加走罐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走罐疗法 背俞穴 2型糖尿病前期
下载PDF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荣东 黄如萍 +1 位作者 张玉辉 姚慧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二甲双胍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证症状的改变、以及血压、降糖、减肥、调节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指标变化,提供代谢综合征相关中医的解释和分型以及治疗思路。方法:随机分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和二甲双胍组,两... 目的:通过比较二甲双胍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证症状的改变、以及血压、降糖、减肥、调节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指标变化,提供代谢综合征相关中医的解释和分型以及治疗思路。方法:随机分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和二甲双胍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两组餐后2h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腹围、空腹血胰岛素、及临床疗效观察表。结果: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降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病人经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有降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有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升高,并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ApoB水平;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中药组在治疗后体重指数有下降;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和治疗前后的病人证候积分显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可降低血压、降糖、减肥、调节脂代谢、对胰岛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还能改善痰湿壅盛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二甲双胍对痰湿壅盛型代谢综合征治疗各有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湿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肥胖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萍 邵岩飞 +6 位作者 林小凤 张梦婷 房盛懿 李丹 许超强 陈继承 高碧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基因(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A/T)与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MS痰证患者199例,MS非痰证患者113例,健康人198名,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各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 目的探讨肥胖基因(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A/T)与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MS痰证患者199例,MS非痰证患者113例,健康人198名,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各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方法检测FT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9939609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结果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的3种基因型频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证组、非痰证组基因型AA与AT频率高于健康组(P<0.01)。FTO基因位点rs9939609健康组、痰证组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非痰证组(P<0.01)。痰证组中,阴虚的TT基因型频率高于非阴虚(P<0.01),AT基因型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AT基因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5,P<0.01)。结论FTO基因与MS形成有关,携带FTO基因多态性位点rs9939609基因型AA、AT和风险等位基因A会增加MS发生风险;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与MS痰证及兼杂病性阴虚的形成相关,FTO是MS痰证易感基因之一;在MS痰证组中,男性更易携带FTO基因多态性位点rs9939609AT基因型;FTO基因多态性位点rs9939609与MS痰证的LDL-C、Cr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痰证 单核苷酸多态性 证素 FTO基因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琳 麦志广 +1 位作者 杨群玉 杨权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及病机特点,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7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正常对照组30例。入院当日测量血压、身高、空腹状态下...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及病机特点,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7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正常对照组30例。入院当日测量血压、身高、空腹状态下测定体重及腰围,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值。结果:①7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症状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肢体麻木、失眠、腰膝酸软等症:舌质以舌红最多见,舌苔以苔黄腻最多见,脉象以细脉最多见;②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和痰瘀阻络型最多,痰浊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次之,阴阳两虚证最少;③中医各证型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其降低程度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痰瘀阻络型<痰浊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证是发病过程中最主要的证型,血瘀、湿邪与热邪是病变过程中主要致病因子和病理产物;ISI可以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证候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师菡 王阶 +1 位作者 李霁 何庆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045-2046,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性。结果:发现MS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 in sensitivity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性。结果:发现MS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 in sensitivity index 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医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的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P<0.05)。结论:ISI可反映MS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ISI 特异性指标
下载PDF
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5
作者 卢承印 王怡璇 +7 位作者 罗志强 陈培 郭张浩 杨雷 伍搏宇 简功辉 齐新宇 熊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57-65,共9页
目的对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A)进行再评价,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 目的对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A)进行再评价,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收录的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SR/MA,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分别采用PRISMA清单、AMSTAR 2量表及GRADE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及纳入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9篇SR/MA,均为中文文献。PRISMA清单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报告等级均为中等质量;AMSTAR 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级;共42个结局指标纳入GRADE系统进行证据等级划分,其中2个为中级,9个为低级,31个为极低级。结论当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及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确有一定优势,但相关SR/MA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及证据可靠度均较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可信度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再评价
下载PDF
钱秋海从“虚气流滞”论治痛风经验
16
作者 曹圣 郭丛丛 +3 位作者 张新颖 李丽 钱卫斌 黄延芹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224-1229,共6页
“虚气流滞”是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中医病机理论,指由于元气亏虚,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经络阻滞的病理过程。钱秋海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与“虚气流滞”理论,指出痛风的病机可分为“虚气”与“流滞”两... “虚气流滞”是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中医病机理论,指由于元气亏虚,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经络阻滞的病理过程。钱秋海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与“虚气流滞”理论,指出痛风的病机可分为“虚气”与“流滞”两端。元气亏虚,推动无力,为发病之本;气血津液流滞局部而运行失常,为发病之标。“虚气”与“流滞”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痛风的病情发展。因此,治疗痛风以补虚通滞为基本治则可获得较好疗效,降低复发率。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虚气流滞 补虚通滞 名医经验 钱秋海
下载PDF
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妍 连凤梅 +2 位作者 仝小林 周强 甄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 ,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糖敏灵丸)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服药12周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 目的观察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 ,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糖敏灵丸)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服药12周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腰围、体重指数、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变化。结果糖敏灵丸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减小患者的腰围,改善HOMA2-IR、HOMA2-S、HOMA2-B水平,但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糖敏灵丸可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敏灵丸 新诊断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功能
下载PDF
基于PPAR信号通路的HIV/AIDS肺脾气虚证脂代谢的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淼 潘万旗 +4 位作者 许前磊 刘飒 王娟 张海燕 马素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54,共3页
脂代谢是三大物质代谢之一,脂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心脑血管病、异常脂血症扩展至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肿瘤等。近年来发现脂代谢异常也常见于艾滋病... 脂代谢是三大物质代谢之一,脂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心脑血管病、异常脂血症扩展至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肿瘤等。近年来发现脂代谢异常也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一方面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另一方面是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方法(HAART)治疗引起的。在前期课题组通过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代谢物,对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代谢物进行了文献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体内脂质代谢有关,与PPAR信号通路有关。初步探讨了HIV/AIDS肺脾气虚证脂代谢的作用机制,为艾滋病脂质异常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脾气虚证 脂代谢 PPA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诸病源候论》“劳狎生痰”探讨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越 贾连群 +6 位作者 宋囡 潘嘉祥 杜莹 邰贺 马艺鑫 吕晓明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82,共4页
就《诸病源候论》"劳狎生痰"理论,脾虚功能失常,痰湿内生,探讨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劳狎"不仅可理解为形体劳倦,亦可有饮食不节,膏粱过厚,劳伤脾胃而致脾虚。脾虚必然导致"运化、升清"功能障碍,... 就《诸病源候论》"劳狎生痰"理论,脾虚功能失常,痰湿内生,探讨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劳狎"不仅可理解为形体劳倦,亦可有饮食不节,膏粱过厚,劳伤脾胃而致脾虚。脾虚必然导致"运化、升清"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运,这与肠道菌群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一致。广义之内痰是"膏脂"的物质基础,脾虚痰湿内滞是基本病机。故从"劳狎生痰"角度再思考肠道菌群失衡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从脾论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狎生痰 脾失健运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雪梅 赵恒侠 夏文阳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568-569,共2页
从病理学角度就胰岛素、瘦素、脂连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本病与瘀、湿、浊有关的观点,对中医学进一步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病理基础 中医证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