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光照射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气虚血瘀型臁疮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陈海东 陈德轩 +3 位作者 方勇 杨旭 李逸梅 龚旭初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红光照射治疗联合去腐生新膏外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臁疮患者,中医证属气虚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入院后均行清创治疗,清创后两组均采用红光照射治疗,其中... 目的:观察应用红光照射治疗联合去腐生新膏外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臁疮患者,中医证属气虚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入院后均行清创治疗,清创后两组均采用红光照射治疗,其中试验组配合外用去腐生新膏,对照组配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肢临床疗效(疼痛、肿胀、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相关因素[创面细菌阳性率、患肢经皮氧分压(tcpO_(2))、皮肤不良反应率]、血清炎症及相关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肿胀、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及tcpO_(2)、CRP、IL-6、VEGF指标均较前改善。试验组治疗7 d后疼痛、肿胀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4 d后肿胀、CRP较对照组改善(P <0.05),溃疡面积、溃疡深度、tcpO_(2)、IL-6、VEG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1)。治疗后,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皮肤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气虚血瘀型臁疮临床疗效显著,其能改善创面炎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且不增加创面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照射 去腐生新膏 气虚血瘀型臁疮 溃疡
下载PDF
调和营卫法治疗脉管病探讨
2
作者 朱朝军 张朝晖 《国医论坛》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互滋养,共生共行,互渗气血;营卫双向流动,满溢贯注,互根互用;营卫调和,阴平阳秘。生理状态下,营卫相滋,脉管是营卫相滋的部位;病理状态下,外感、内生邪气阻滞营卫,营壅卫伤,影响脉管结构或功能,营卫相滋异常,...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互滋养,共生共行,互渗气血;营卫双向流动,满溢贯注,互根互用;营卫调和,阴平阳秘。生理状态下,营卫相滋,脉管是营卫相滋的部位;病理状态下,外感、内生邪气阻滞营卫,营壅卫伤,影响脉管结构或功能,营卫相滋异常,形成脉管病。营卫相滞是脉管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调和营卫是其治疗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相滋 营卫相滞 脉管病 络脉 调和营卫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苏筋通络方结合“行气活血”针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
3
作者 汪维 曹欣宇 +4 位作者 李旭 盛文博 李群峰 赵勇 马伟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苏筋通络方结合“行气活血”针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创伤骨科门急诊就诊的10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2020年5月—2022年7月)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 目的观察苏筋通络方结合“行气活血”针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创伤骨科门急诊就诊的10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2020年5月—2022年7月)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同时结合苏筋通络方及“行气活血”针刺法治疗。数据比较: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踝关节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等)积分变化、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与背伸活动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血清疼痛物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肽、P物质)水平变化、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8.04%(50/51)vs86.27%(44/51)],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踝关节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等)积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与背伸活动度、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肽、P物质、IL-6、IL-1β、hs-CRP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踝关节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等)积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与背伸活动度、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肽、P物质、IL-6、IL-1β、hs-CRP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苏筋通络方结合“行气活血”针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疼痛缓解,踝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扭伤 苏筋通络方 “行气活血”针刺法 治疗效果 血清疼痛物质 血清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在脓毒症诊治中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付晨菲 梁群 +3 位作者 潘郭海容 丛迪迪 赵佳瑶 王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前,机器学习在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集成算法、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监督学习法在患者紧急入院时脓毒症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监督学习算法要求所有数据进行标记,具有困难性;聚类... 目前,机器学习在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集成算法、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监督学习法在患者紧急入院时脓毒症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监督学习算法要求所有数据进行标记,具有困难性;聚类算法和数据降维一类半监督学算法在脓毒症预测、脓毒症预后因素分析等方面应用较为常见,但算法相对简单,在多分类任务的处理上得出结果不理想;半监督学习算法结合了前两者,在现实世界更为实用,鉴于半监督学习算法的数据特征,在脓毒症诊疗的决策支持应用方面有待统筹。作者从脓毒症预测及诊断中常见模型的角度总结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在脓毒症预测及诊断中的应用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脓毒症 模型
原文传递
简帛医书所载皮肤病及治疗方法探略
5
作者 龙荣芬 周祖亮 李娜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简帛医书记载了较多皮肤病类型及治疗方药,其所载皮肤病可分为感染性、物理性、动物性、过敏性、色素性等五类,包含了“■、螟、肤疽、夕下、大风、大带、白?、爒”等古病名。皮肤病治疗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祝由法三类,其中以外治... 简帛医书记载了较多皮肤病类型及治疗方药,其所载皮肤病可分为感染性、物理性、动物性、过敏性、色素性等五类,包含了“■、螟、肤疽、夕下、大风、大带、白?、爒”等古病名。皮肤病治疗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祝由法三类,其中以外治法为主。外治法重在清外邪,内治法重在补正气。系统梳理简帛医书皮肤病及其治疗方法,可以管窥秦汉时期皮肤病的诊治水平,有助于完善早期皮肤病病史研究,也可为现代临床治疗皮肤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简帛医书 皮肤病 秦汉时期 外治法 内治法 祝由法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联合筋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杨晓琴 何勇 +1 位作者 唐润科 江崛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联合筋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收治的KOA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筋针疗...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联合筋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收治的KOA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筋针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步态参数、肌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步速、步长及伸膝、屈膝肌群峰力矩(P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筋针疗法治疗KOA患者效果较佳,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步态参数及肌力情况,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正清风痛宁 筋针疗法 膝关节功能 步态参数
下载PDF
褥疮源流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德友 蒋钱福 +1 位作者 李文昊 穆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褥疮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除患者自身痛苦外,其治疗费用和护理难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章通过对褥疮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对褥疮源流进行考证,分析历代医家对褥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褥疮的... 褥疮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除患者自身痛苦外,其治疗费用和护理难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章通过对褥疮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对褥疮源流进行考证,分析历代医家对褥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褥疮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冀为当代临床认识、诊治和护理褥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病名 病因病机 治法 源流
原文传递
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干预P38MAPK/CyclinD1-CDK4通路促进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亮 程炜 +1 位作者 阙华发 王云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干预P38MAPK/CyclinD1-CDK4通路促进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右下肢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四君子汤组、川牛膝方组,各组分... 目的:探讨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干预P38MAPK/CyclinD1-CDK4通路促进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右下肢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四君子汤组、川牛膝方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中药灌胃处理。在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取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及血液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检测标本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水平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四君子汤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P38MAPK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川牛膝方组与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君子汤组与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第14天,4组间P38MAPK浓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4组间CyclinD1、CDK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可调控P38MAPK/CyclinD1-CDK4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及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溃疡 难愈性创面 四君子汤 川牛膝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
下载PDF
臁疮的古文献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明 林鸿国 +2 位作者 何宜斌 黄亚兰 蔡炳勤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203-205,共3页
通过查阅古籍,总结古代文献对“臁疮”这一疾病病名、临床表现描述、病因病机特点、辨证论治处理,发现古代医家认为臁疮的主要病因为“风、湿、热、毒、虚、瘀”,多为湿热下注、热毒瘀滞,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通,日久溃烂,诱发成疮,久则... 通过查阅古籍,总结古代文献对“臁疮”这一疾病病名、临床表现描述、病因病机特点、辨证论治处理,发现古代医家认为臁疮的主要病因为“风、湿、热、毒、虚、瘀”,多为湿热下注、热毒瘀滞,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通,日久溃烂,诱发成疮,久则损及肝肾。古文献对臁疮的外治法记录十分丰富,有成方,也有单方,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臁疮 古籍 综述
原文传递
ESA模式结合DOPS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张春霞 杜娟娇 +3 位作者 宁鑫 覃锋 狄钾琪 孙平良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74-3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投入-学习-运用(ESA)模式结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试验组采用ESA模式结合DOPS的方法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对照组... 目的探讨投入-学习-运用(ESA)模式结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试验组采用ESA模式结合DOPS的方法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中医外治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包括具体操作流程、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整体表现)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学生的实践操作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的具体操作流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学生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整体表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超过85%的试验组学生认为ESA模式结合DOPS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且能培养人文素养。结论采用ESA模式结合DOPS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能够改善教学效果,其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实训教学 投入-学习-运用模式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黄芪联合川芎嗪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杨欧欧 罗华 +3 位作者 陈慧 杨慧芬 詹晨妮 徐海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联合川芎嗪在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探索最佳的辅助用药方案。方法:将80只雌性SD大鼠腹部的游离真皮脂肪瓣移植到胸部,成功建模。随后将大鼠分成4组(每组20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联合川芎嗪在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探索最佳的辅助用药方案。方法:将80只雌性SD大鼠腹部的游离真皮脂肪瓣移植到胸部,成功建模。随后将大鼠分成4组(每组20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 g/mL);川芎嗪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4 mg/mL);黄芪+川芎嗪组,每天腹腔注射含有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1:1的混合液,持续4周。每组在术后即刻、1周、2周和4周取出移植物,测定各时间点真皮脂肪瓣的重量和厚度、氧化损伤程度,并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的表达。结果:所有给药组都能增加游离真皮脂肪瓣的重量和厚度(P<0.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真皮脂肪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所有给药组在第4周都显著增加了游离真皮脂肪瓣组织VEGF的表达,其中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显著增加了CD34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有助于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延缓真皮游离脂肪萎缩。在体积维持上,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川芎嗪 游离真皮脂肪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D34
下载PDF
超声清创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陈海东 陈德轩 +3 位作者 方勇 李逸梅 杨旭 龚旭初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清创技术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方式设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配合超声清创仪清理创面,研... 目的:观察超声清创技术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方式设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配合超声清创仪清理创面,研究组清创后予去腐生新膏外用,对照组清创后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扶济复)外用。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新鲜肉芽出现时间、愈合天数、创面细菌清除率、疼痛、肿胀、皮肤不良反应率、溃疡面积、溃疡深度)、炎症及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踝肱指数(ABI)、下肢经皮氧分压(tcpO_(2))及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新鲜肉芽出现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肿胀范围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疼痛评分、肿胀范围、ABI、创面细菌清除率及皮肤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CRP、VEGF、HIF-α、tcpO2及V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清创联合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缓解溃疡临床症状,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改善创面微环境及下肢循环,且不增加皮肤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 去腐生新膏 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
下载PDF
痔疮手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按摩临床观察
13
作者 罗文兵 李英 王安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429-431,共3页
目的:观察痔疮手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方法: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按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观察痔疮手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方法: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按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创缘水肿、创面渗液、创面形态、肉芽生长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坠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疮手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按摩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术后 中药熏洗坐浴 穴位按摩
下载PDF
火针密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芳 周淼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究火针密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阴市中医院接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究火针密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阴市中医院接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火针密刺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关节炎症指数评分(WOMA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WOMAC评分、血清MMP-3、COM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0),与对照组的0%(0/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密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更有助于保护患者膝关节软骨功能,临床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瘀血阻络型 火针密刺法 中药熏蒸法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膏摩疗法研究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伟兴 谌祖江 李义凯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探讨膏摩疗法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探讨膏摩疗法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文献类型、期刊分布、高频关键词、研究质量和适应证等特点。结果:共检索获得226篇文献,膏摩疗法的相关研究在2019年达到高峰,共分布于115种期刊上,以《中国民间疗法》载文量最多,无基金支持的论文近2/3。研究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研究名称以“膏摩”“膏摩法”和“膏摩疗法”居多,适应证包括十余个系统疾病,涵盖上百种疾病,其中运动系统疾病占近1/2,儿科疾病占1/5。结论:近30 a来,膏摩疗法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膏药质量控制研究等还非常缺乏,同时还存在文章投稿期刊分散、相关学术团体少、研究基金支持率不高、层级较低等问题,膏摩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命名多而混乱,建议采用“膏摩疗法”,简称膏摩。在膏摩疗法的镇痛与抗炎、护理与儿科推广、疾病预防保健、透皮机制与促渗剂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处理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摩疗法 中药膏摩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文献计量学 运动系统疾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基祥 齐璐瑶 +2 位作者 杨毅 袁月松 孙小慧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C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乳移平-成分-靶点-TNBC”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 Chem、Chem3D、PDB等网址和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化合物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乳移平共得到14个有效化学成分,72个中药靶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靶点4423个,取交集靶点共55个,关键靶点为NOS3、PTGS2、JUN等。KEGG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中较为突出的是蛋白质结合;细胞组成中质膜和细胞核为关键。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成分有较高结合性。结论: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能与β-谷甾醇、豆甾醇、常春藤皂苷等活性成分有关,NOS3、JUN、PTGS2等关键靶点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钙信号通路、血清素突触等通路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三阴性乳腺癌 中医药
下载PDF
导引加速中医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道、法、术
17
作者 赖素玉 马华根 +4 位作者 王晓锋 智建文 贾菲 杨祎 唐元瑜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2期2082-2085,共4页
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华先哲判断世事变化的基本预设。阴阳之理,极则必变,故围绕“至极生变”论,以顺势思维为指导,循《道德经》“道”“法”“象”“极”“动”“止”“时”等哲学理念,汲取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论知识,创新性地提... 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华先哲判断世事变化的基本预设。阴阳之理,极则必变,故围绕“至极生变”论,以顺势思维为指导,循《道德经》“道”“法”“象”“极”“动”“止”“时”等哲学理念,汲取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论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胃肠形神欲醒将动之势”是中医肛肠外科术后胃肠脏腑的自然之道;“惟道是从,顺势而治”是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法;“调息动形,静心宁神”为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术;而“应时”与“醒脾”则是加速其胃肠功能康复之机。全文旨在运用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法,阐释中医加速康复肛肠外科学之生命观、疾病观及防治观,为探索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至极生变 惟道是从 导引术 以人为本 中医肛肠外科术后 胃肠功能康复
下载PDF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18
作者 高霞 王林恒 孟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99-60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搜集关于中药高位...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搜集关于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预防PEP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的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通过Stata 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的6项RCTs共包含样本量579例。Meta分析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可以降低PEP发生率(OR=0.27,95%CI[0.13,0.54],P<0.00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H)发生率(OR=0.29,95%CI[0.19,0.44],P<0.001),降低术后3 h(SMD=-0.51,95%CI[-0.85,-0.17],P=0.003)、6 h(SMD=-1.15,95%CI[-1.72,-0.59],P<0.001)、12 h(SMD=-0.69,95%CI[-0.98,-0.40],P=0.003)、24 h(SMD=-1.91,95%CI[-3.16,-0.66],P=0.003)血清淀粉酶(AMS)水平,降低术后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SMD=-1.26,95%CI[-1.61,-0.91],P<0.001),缩短住院时间(SMD=-1.13,95%CI[-1.70,-0.56],P<0.001),节约住院费用(SMD=-0.41,95%CI[-0.75,-0.07],P=0.017)。结论: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在预防PEP方面总体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灌肠 META分析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涂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围手术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圣典 李华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促进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湿热下注型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手术方式、压力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促进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湿热下注型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手术方式、压力治疗,观察组围手术期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敷溃疡面,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外用。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溃疡面面积、溃疡面症状量化评分(溃疡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组织形态评分)、溃疡面细菌培养阳性率、血清EGF、VE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面积、溃疡面症状量化评分、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EGF、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干预湿热下注型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围手术期溃疡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涂剂 湿热下注型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 溃疡面愈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膏摩疗法的手法分析
20
作者 钟伟兴 谌祖江 李义凯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手法研究现状,探讨膏摩手法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手法研究现状,探讨膏摩手法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手法种类、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和作用力等关键性参数与手法工具、经络腧穴运用和联合疗法等特点。结果:①初检获得1354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共获得226篇文献;②膏摩疗法的手法种类共22种,其中前6种手法摩法、按法、揉法、擦法、推法、点法共6种手法占77.49%,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和摆动类手法三类手法占96.39%;③手法操作未涉及作用频率占68.18%,描述“透热为度”占25.25%,明确作用频率仅有13篇;④手法操作中做明确了手法持续时间占71.30%(0.25 min~60 min),其中10 min~30 min占66.88%;⑤手法操作未涉及作用力占97.47%,仅有5篇相关论文描述了作用力(0.25 N~19.6 N);⑥所有文献未使用膏摩工具,手操操作中涉及经络腧穴占37.88%;⑦超2/3的研究采用了联合疗法(共42种),包括各类中医传统外治法和理疗方法、药物内服等。结论:目前,膏摩疗法并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手法治疗体系,其临床研究证据力度不足,缺乏在手法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作用力等关键参数的基础研究。研究多采用模糊的半定性指标,不利于手法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多数膏摩疗法研究涉及联合疗法,不利于体现膏摩疗法的确切疗法及探究生物学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膏摩疗法 手法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