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失运化”探讨运脾法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内质网应激作用
1
作者 任雪 潘赐明 +3 位作者 孙畅 李婧 凃庆丽 匡洪影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1,367,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异质性疾病,生殖障碍和代谢异常为本病两大病理特征。内质网应激指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未折叠和(或)蛋白质聚集,通过恢复蛋白质正确的折叠方式的一种真核细胞的适应性反应。通过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古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异质性疾病,生殖障碍和代谢异常为本病两大病理特征。内质网应激指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未折叠和(或)蛋白质聚集,通过恢复蛋白质正确的折叠方式的一种真核细胞的适应性反应。通过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古籍文献梳理发现,脾脏运化水谷,将精微物质布散周身的功能与现代医学中内质网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类似之处,即通过承担蛋白质折叠和钙储存等多项任务,保证细胞能够正常发挥生理功能。若脾失运化,痰湿阻滞是本病的核心病机,现代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能够较好地阐释脾失运化的发生学原理,这与中医学的病机认识相同。因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内质网应激存在相似之处,即其发生发展均与炎症、氧化应激、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异常等相关。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可能在PCOS的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运脾法能够延缓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同时也可有效缓解PCOS的肥胖、胰岛素代偿性增高等相关特征。因此,缓解内质网应激有望成为治疗本病的新思路。健运脾气,补益脾阳为本病治疗大法,从恢复脾运的角度调控内质网应激,以期为改善PCOS相关临床症状提供不同的治疗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失运化 运脾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质网应激 胰岛素抵抗 慢性低度炎症 肥胖 雄激素过多
下载PDF
尤昭玲教授基于“生殖链”假说运用“生殖五论”治疗妇科生殖疾病的经验
2
作者 曾晶 尤昭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43-649,共7页
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生殖疾病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创新性提出“生殖链-生殖链终端-终端效应”临证假说,凝练出以“时空论”为核心的“生殖五论”,指导妇科疾病的诊断... 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生殖疾病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创新性提出“生殖链-生殖链终端-终端效应”临证假说,凝练出以“时空论”为核心的“生殖五论”,指导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围绕“生殖链-生殖链终端-终端效应”临证假说,提出胞宫-内环-外环3条病邪侵袭路径,构成妇科疾病的多元化病因,将生殖链假说融入妇科生殖疾病的认知、诊疗、评估、评价、管理各个环节中。重视生殖链终端结局,总结出以“时空论”为核心的生殖五论,分别应用“巢宫论”“卵膜论”“冰山论”“纳胎论”指导卵巢-子宫疾病、卵泡-子宫内膜疾病、巢衰-泡竭疾病、妊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生殖疾病,关注“巢-泡-宫-膜-带-管-腔”7个部位,综合运用“调泡三部曲”“调泡八法”“调膜十法”等方法指导临床处方用药。评估管理时,结合疾病特点,将生殖疾病分为中医全病程管理、中医全生命周期管理两类,分类管理,维系女性生殖健康、孕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链 生殖五论 中医妇科 生殖疾病 宫腔粘连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3
作者 张兵 刘鹏飞 +2 位作者 王丽 于潇 刘金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因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回顾近10年中医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核转录因...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因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回顾近10年中医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FasL)、Toll样受体(TLRs)等信号通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不同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要点,以期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参考文献5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药 信号通路 非特异性炎症 免疫反应 纤维化 损伤修复
下载PDF
基于血瘀理论探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
4
作者 周志刚 王颖 +3 位作者 辛卉 周平生 徐华 喻松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形态多样性、病变广泛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等致病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对古今文献资料的复习与梳理,基于血瘀相关理论从病名源流、发病机制、证候要素和生物学基础等方面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形态多样性、病变广泛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等致病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对古今文献资料的复习与梳理,基于血瘀相关理论从病名源流、发病机制、证候要素和生物学基础等方面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发现“血瘕”“癥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度契合,认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病机,气滞、寒凝、痰湿、气虚和肾虚等是瘀血阻滞的诱因或后续病机,血瘀证为该病的基础证候,其中细胞增殖或血管形成因子、肿瘤标志物、血管收缩因子和某些差异蛋白等与该病血瘀证具有特异相关性,这些可能为探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瘀理论 证候 物质基础 机制
下载PDF
大青盐热敷联合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痛临床观察
5
作者 方淑芬 熊坚红 刘春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青盐热敷联合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2020年1月—2022年2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塞肛联合... 目的探讨大青盐热敷联合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2020年1月—2022年2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塞肛联合大青盐热敷治疗。获取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疾病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主证评分与次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11.43%(4/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痛应用大青盐热敷联合康妇消炎栓塞肛,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症状与疼痛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慢性盆腔痛 大青盐 热敷 康妇消炎栓塞肛
下载PDF
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黄富娟 王茜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研究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龄ICP产妇分为观察组(给予柴胡芍药甘草汤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 目的 研究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龄ICP产妇分为观察组(给予柴胡芍药甘草汤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产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瘙痒症状评分,随访记录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皮肤瘙痒程度量表(Ribah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血清TBA、TBIL、AST及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例不良妊娠结局,对照组8例,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ICP的效果更好,有助于减轻皮肤瘙痒症状,保护肝功能,安全性良好且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芍药甘草汤 高龄产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基于“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探析妇科生殖疾病的针灸治疗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墨豪 邱玲 +5 位作者 韩文华 鄢天涯 邢艺璇 唐诗 刘未艾 尤昭玲(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尤昭玲教授“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的“生殖十八针”针灸治疗方案。“生殖十八针”以调节妇科生殖疾病中紊乱的生殖轴为目的,选取生殖轴主要脏腑经络上的穴位为主穴,调节相关脏腑气血的穴位为配穴,通过特定操作... 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尤昭玲教授“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的“生殖十八针”针灸治疗方案。“生殖十八针”以调节妇科生殖疾病中紊乱的生殖轴为目的,选取生殖轴主要脏腑经络上的穴位为主穴,调节相关脏腑气血的穴位为配穴,通过特定操作手法,调气血,疏经络,治脏腑,从而养精助孕,为妇科生殖疾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昭玲 “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 生殖十八针
下载PDF
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跃 高慧 +3 位作者 刘玉兰 郝艳红 扈有芹 李青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尤为重要。西医外用药物、消融及手术治疗存在易复发、出血、感染及术后影响生育功能等并发症,中医辨证论治,在病情不同阶段均可提供有效干预,且中药多靶点,与多个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与西医协同治疗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通过综述中西医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的主要方法,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同时综述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实验模型及中医药抗高危型HPV感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中医药 实验模型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基于“以胞宫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诊治绝经前后诸证
9
作者 张紫娟 尤昭玲 +5 位作者 孙梦林 游卉 文乐兮 唐诗 邢艺璇 叶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绝经前后诸证对应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或多种因素致卵巢功能衰竭而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基于《黄帝内经》“五脏一体观”,提出“以胞宫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认为“五脏失调”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机... 绝经前后诸证对应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或多种因素致卵巢功能衰竭而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基于《黄帝内经》“五脏一体观”,提出“以胞宫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认为“五脏失调”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机,以“调和五脏”为治则,创制经验方更年方。以胞宫为中心,顺应胞宫藏泻有序的特点,绝经前分经期、排卵前、排卵后辨证施以耳穴辅助治疗,绝经后顺应胞宫藏而不泻的生理特性,辅以耳穴静养阴阳。分年龄配合药膳养巢煲或养生安神煲,临证中收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昭玲 绝经前后诸证 围绝经期综合征 胞宫 五脏一体观 更年方 耳穴 药膳
下载PDF
银甲丸加减方对衣原体持续性感染输卵管炎模型小鼠输卵管病理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罗梅 宋志华 +4 位作者 田雪莲 张园 周思韵 胡荣静 邹凌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银甲丸加减方对生殖道衣原体(CT)持续性感染输卵管炎小鼠输卵管病理、CT清除率及炎性因子IL-10、IFN-γ和TGF-β的调节作用。方法: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小鼠阴道内均接种衣原体建立CT持续性感染模型... 目的:观察银甲丸加减方对生殖道衣原体(CT)持续性感染输卵管炎小鼠输卵管病理、CT清除率及炎性因子IL-10、IFN-γ和TGF-β的调节作用。方法: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小鼠阴道内均接种衣原体建立CT持续性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给药,第28天处死,HE染色观察小鼠上生殖道组织病理改变,q RT-PCR测定小鼠生殖道CT含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0、IFN-γ和TGF-β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甲丸加减方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阿奇霉素)对照组CT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IL-10、IFN-γ含量显著上调(P<0.05),TGF-β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银甲丸加减方有助于缓解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模型小鼠的输卵管炎病理状态,促进持续性感染CT的清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10、IFN-γ和TGF-β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甲丸加减方 小鼠 输卵管炎 生殖道衣原体持续性感染 IL-10 IFN-Γ TGF-β
下载PDF
基于“毒伏焦膜”理论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
11
作者 袁明慧 张建伟 +1 位作者 张良 荣远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免疫因素为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免疫失衡影响胚胎种植和生长发育。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以中医伏毒理论为基础,结合免疫异常物质在体内动态变化的病理机制,提出伏毒为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关键病因,进... 免疫因素为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免疫失衡影响胚胎种植和生长发育。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以中医伏毒理论为基础,结合免疫异常物质在体内动态变化的病理机制,提出伏毒为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关键病因,进而阐述伏毒具有热瘀互结、蛰伏胞宫,正虚毒伏、胎成诱发的致病特点。认为伏毒滞于焦膜为发病机制,存在伏毒阻滞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等多种病理变化,应以益气养血、补肾固冲、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为中医辨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伏毒 焦膜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补肾养血调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PCOS的真实世界研究
12
作者 张逸 杨丽萍 +1 位作者 陈萍 孙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养血调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真实世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2例经补肾养血调经方治疗的PCO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生育需求及不孕情... 目的观察补肾养血调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真实世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2例经补肾养血调经方治疗的PCO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生育需求及不孕情况,将142例PCOS患者分为3组。A组:无生育需求的PCOS患者;B组:有生育需求非不孕症的PCOS患者;C组:合并不孕症的PCOS患者。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妊娠、分娩及新生儿体质量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16例PCOS患者月经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有效率达81.69%。A组无生育需求的94例PCOS患者中,生化妊娠5例(5.32%),临床妊娠5例(5.32%),持续妊娠5例(5.32%),活产4例,妊娠状态1例;B组有生育需求的29例非不孕症患者中,生化妊娠8例(27.59%),临床妊娠7例(24.14%),持续妊娠6例(20.69%),活产6例(20.69%);C组PCOS合并不孕症者19例,平均不孕病程为(2.36±1.47)年,经治疗,生化妊娠7例(36.84%),异位妊娠1例(14.29%),临床妊娠6例(31.58%),早期流产1例(16.67%),持续妊娠5例(26.32%),晚期流产1例(16.67%),活产2例,妊娠状态2例。3组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妊娠患者中妊娠期糖尿病者3例(15.00%),妊娠期高血压者1例(5.00%),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例(10.00%)。患者均为足月产,新生儿中巨大儿1例,余体质量均在正常范围,随访子代身体状况均良好。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养血调经方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月经情况及生殖结局,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养血调经方 月经失调 不孕 真实世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迟皓南 孙小慧 杨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6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平台检索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疾病靶点,借助Venn在线工具构建药物与两种疾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按Dgree值大于等于平均值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同时实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药物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筛选得到二仙汤有效活性成分104个,预测潜在作用靶点147个;通过筛选得到乳腺增生靶点4153个,围绝经期综合征靶点155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29个,其中IL-6、VEGFA、TNF、TP53、ESR1、CAT、IL-1β等可能是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靶点。活性成分及靶点主要参与DNA模板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胞外间隙、胞外区、类固醇结合、酶结合等;靶基因主要富集在TNF、NOD样体、HIF-1、癌症、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二仙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达到防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二仙汤
下载PDF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高危因素识别及预见性护理
14
作者 梁兰兰 殷丽学 +1 位作者 赵金珠 胡俊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期56-58,共3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由促排卵药物刺激卵巢后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体腔积液、呼吸困难、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甚至死亡。OHSS...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由促排卵药物刺激卵巢后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体腔积液、呼吸困难、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甚至死亡。OHSS缺乏高效的针对性治疗,当前重在预防。因此,尽早识别OHSS高风险人群很关键。通过对OHSS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目前的护理研究现状等进行总结,结合OHSS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旨在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OHSS预见性护理意见,进而提升特殊人群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辅助生殖技术 预见性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药复方组方规律
15
作者 林雪儿 梁怀枫 李道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探析中药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符合纳排标准的中药治疗HR-HPV感染的复方数据,运用Excel 2007、Cytoscape... 目的探析中药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符合纳排标准的中药治疗HR-HPV感染的复方数据,运用Excel 2007、Cytoscape 3.9.1、Rstudio 4.3.2、R 4.3.2等软件对处方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证型分析、用药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探究中药治疗HR-HPV感染的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治疗HR-HPV感染的复方231首,涉及中药225味,药物使用总频次2450次;常见的临床主治证候为脾虚肝郁证(39.39%)和湿热下注证(37.67%);用药频率前10名的中药为黄柏、白术、黄芪、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甘草、薏苡仁、党参、苦参、苍术;进行药物功效类别分析,排名前3位的是清热类(38.98%)、补虚类(23.10%)和利水渗湿类(10.24%);聚类分析共得到7个药物组合,其中可提供临床处方与新药开发的新处方2个,对药3组;中药核心复杂共现网络筛选得到核心药物黄芪-白术-黄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数据37条(对药组合6条、角药组合31条),常用对药组合有白术-党参、黄芪-党参、黄柏-苍术等,常用角药组合有白术-党参-黄芪、白术-黄芪-土茯苓、黄柏-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等。结论HRHPV的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湿热下注,病性属本虚标实,处方多用白术、黄芪、党参等药补益中气以益其虚,防邪深入,再配伍土茯苓、黄柏、白花蛇舌草等清热祛湿药化其标,与临床用药相符。通过多元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所得基础复方及药对组合,可为临床诊治HR-HPV感染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中药复方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黄柏 白术 黄芪
下载PDF
周士源教授运用中药调周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证经验浅析
16
作者 蔡亚平 周士源 吴飞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症的首要因素,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促排卵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常用方法。西医治疗常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进行综合治疗,经多年临床验证,诱导排卵疗效肯定,但... 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症的首要因素,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促排卵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常用方法。西医治疗常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进行综合治疗,经多年临床验证,诱导排卵疗效肯定,但在治疗时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如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子宫内膜增生不良等临床问题。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亦具有较好的疗效,与西医治疗相比,具有妊娠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文章总结周士源教授治疗运用中药调周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证经验。周士源教授认为排卵障碍主要责之于肾中阴阳转化与消长失衡,引发月经不调,故而调理月经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键,巧用中药周期疗法以助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调周法 排卵障碍 不孕症 周士源
下载PDF
中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逆转卵巢癌耐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颜梦宇 刘芳媛 韩凤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化疗耐药是卵巢癌患者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挑战。卵巢癌患者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确诊时多数患者已进展至中晚期,另外卵巢癌复发率高,加之化疗耐药,患者5年生存率低。研发和寻找安全、... 化疗耐药是卵巢癌患者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挑战。卵巢癌患者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确诊时多数患者已进展至中晚期,另外卵巢癌复发率高,加之化疗耐药,患者5年生存率低。研发和寻找安全、疗效佳的化疗增敏剂成为卵巢癌耐药研究中的重点工作。随着中药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增加,中药如何逆转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也在增加,其中Notch信号通路与卵巢癌耐药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探索临床治疗卵巢癌耐药新视角,从多途径、多靶点的角度阐释中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逆转卵巢癌耐药,以期达到缓解肿瘤复发并改善患者预后,明确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机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中药 NOTCH 耐药
下载PDF
基于浊邪理论探讨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修复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结构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郑小挺 马玲 +5 位作者 周玉良 姚文亮 张明亮 熊涌 熊奇 陈胜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浊邪理论的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修复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结构(DF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生殖医院生殖男科门诊收治的符合男性不育症伴有精子DFI偏高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浊邪理论的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修复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结构(DF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生殖医院生殖男科门诊收治的符合男性不育症伴有精子DFI偏高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中药制成膏方,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精子DFI水平、前向运动精子活率、总活率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FI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向运动精子活率、精子总活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方能有效提高不育症患者前向运动精子活率、总活率,修复精子DFI,还能有效缓解中医症状,为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邪 男性不育症 精子DNA完整结构 中药
下载PDF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朱晶晶 占丽芳 洪丽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见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1]。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引发慢性盆腔炎[2]。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愈难度较大...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见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1]。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引发慢性盆腔炎[2]。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愈难度较大。西医通常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盆腔组织对于药物吸收率低,病位局部无法达到治疗需求的药物浓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3]。近些年,中医外治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应用广泛且有显著优势,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4]。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超声药物透入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急性盆腔炎 盆腔组织 慢性盆腔炎 超声药物透入 湿热瘀结型 治疗需求 妇科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