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mogram模型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肠道定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胡兴 李庆蓉 +4 位作者 李江 何薇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Nomogram模型,用以评估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风险,运用建立的Nomogram模型得出新生儿CRKP具体的定植概率大小,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减少定植的发生,降低新生儿CRKP继发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Nomogram模型,用以评估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风险,运用建立的Nomogram模型得出新生儿CRKP具体的定植概率大小,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减少定植的发生,降低新生儿CRKP继发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入院后48 h新生儿进行直肠拭子/大便培养及药敏鉴定为CRKP定植患者187例,在同期入院的经检测为非CRKP定植患儿中随机抽取187例为非定植组,共37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R语言(R 4.2.1)的caret软件包对374例总样本按建模组∶验证组=3∶1进行随机分组。模型建立:对建模组数据运用R 4.2.1的glmnet包进行LASSO回归分析确定最终用于建模的预测因素,rms软件包进行Nomogram模型的构建。模型验证:R 4.2.1 pROC和rms软件包对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分别进行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Nomogram模型的效能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运用LASSO回归分析,从研究的35个可能影响新生儿CRKP定植的项目中确定了8个预测因子,分别是性别、剖宫产、母乳喂养、鼻胃管、灌肠、碳青霉烯类、益生菌和总住院时间。使用这8个预测变量构建的Nomogram模型显示出中等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建模组0.835、验证组0.80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高度一致(建模组,P=0.678>0.05;验证组,P=0.208>0.05)显示出非常好的拟合度。结论在Nomogram模型中引入性别、剖宫产、母乳喂养、鼻胃管、灌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口服益生菌、总住院时间可以提高其预测新生儿CRKP定植风险的能力。根据Nomogram模型预测的定植概率的大小不同,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减少新生儿CRKP定植的发生,降低新生儿CRKP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定植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OL、OPC细胞凋亡和Nogo-A、OMgp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陈恬恬 谢克功 +2 位作者 马丙祥 张晰 张建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8,I0006,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胎龄<22 d的早产仔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早期药物干预组(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蒲金口服液低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模型组)和晚期药物干预... 目的探讨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胎龄<22 d的早产仔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早期药物干预组(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蒲金口服液低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模型组)和晚期药物干预组。生后21 d龄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并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勿动蛋白-A(Nogo-A)和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的表达,TUNEL法和A2B5、CNPase双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细胞(OPC)凋亡情况。结果LPS组早产仔鼠脑组织Nogo-A和OMgp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蒲金口服液高剂量、低剂量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早期干预组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蒲金口服液高剂量、低剂量和银杏叶提取物均能降低早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Nogo-A、OMg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OL和OPC的凋亡(P<0.05),其中蒲金口服液高剂量早期干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蒲金口服液可以改善早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减少脑组织Nogo-A、OMgp的表达和OL、OPC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早产儿脑损伤 蒲金口服液 NOGO-A OMgp OL OPC
原文传递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方面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李怀营 张世昌 +6 位作者 庄方莉 李征 胡广乐 黄晓展 李萍 刘永兴 贾楠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通过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 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 CPAP)这两种通气模式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无创辅助通气,探... 目的通过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 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 CPAP)这两种通气模式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无创辅助通气,探究初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20.06至2022.06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合并呼吸衰竭的婴幼儿肺炎(14d-3m)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HFOV组)(27例)及对照组(n CPAP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无创呼吸机治疗4-6小时后的相关血气分析数据变化,治疗的成功率,上机时间,二氧化碳变化率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n HFOV组和n CPAP组相比,n HFOV组初始治疗的成功率,呼吸机应用时间,喂养不耐受及心动过速发生率,治疗6小时后PCO_(2)变化率,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中隔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 HFOV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初始无创通气模式,n HFOV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n CPAP,在喂养不耐受及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一种创伤性小的无创通气模式,应用于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重症肺炎 高频振荡通气 并发症
下载PDF
聪脑通络法联合补中益气汤药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影响
4
作者 党举 贺维 王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聪脑通络法联合补中益气汤药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补中益气汤药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予聪脑通络法针刺。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 目的:观察聪脑通络法联合补中益气汤药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补中益气汤药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予聪脑通络法针刺。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精细运动功能(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量表、Ashwon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分及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FMFM评分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CSI、Ashworth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聪脑通络法联合补中益气汤药浴可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肌力,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脑血流速度,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补中益气汤药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聪脑通络法 针灸 补中益气汤 儿童
下载PDF
NICU新生儿输注血液制剂的现状分析
5
作者 刘海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677-681,686,共6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输注血液制剂的现状,为更好地指导新生儿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NICU收治的406例输注血液制剂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及血小...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输注血液制剂的现状,为更好地指导新生儿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NICU收治的406例输注血液制剂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的分布特点以及输注前后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血清钾离子]水平。结果 406例新生儿疾病分布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6例,新生儿黄疸105例,新生儿肺炎67例,新生儿溶血病11例,新生儿贫血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脓毒症3例,其他疾病4例。381例输注红细胞的新生儿中极早早产儿输注例数、次数及输注量均明显高于足月产儿、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和早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输注例数、次数及输注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输注血小板的新生儿中极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输注例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制剂输注后,新生儿血常规指标中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输注前,而MCH、MCV水平均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凝血指标中APTT水平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生化指标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输注前,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制剂输注前后,新生儿各指标中RDW、MCHC、INR、PT、肌酐、血清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输血的主要疾病。极早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新生儿输血的重要高风险人群,临床需严密监测患儿体征,尽早进行患儿血液管理,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输血 红细胞 血浆 冷沉淀 血小板
下载PDF
基于东莞市1,245,243例新生儿PKU筛查及随访结果分析
6
作者 陈国祝 袁薇 +3 位作者 黄小玲 孙志豪 叶立新 刘彦慧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诊断与随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新生儿遗传缺陷的防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东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的数据库中调出2012年至2021年期间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数据,对筛查数量、筛查率、诊... 目的分析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诊断与随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新生儿遗传缺陷的防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东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的数据库中调出2012年至2021年期间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数据,对筛查数量、筛查率、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情况进行全面整理与分析。结果2012年至2021年新生儿PKU筛查1,245,243例,筛查率呈逐年提升趋势,2021年达98.9%,10年间平均筛查率93.32%,确诊PKU患儿29例,阳性率1:42,939,可长期随访者23例,6例失访患儿均为2016年以前确诊患儿。23例可随访者:血Phe值控制理想者16例(69.57%),不理想者7例(30.43%);智力处于中等水平者20例(86.96%),中下水平2例(8.7%),处于临界值者1例(4.34%)。血Phe值控制及智力与治疗依从性呈正比关系。结论东莞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当地政府对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的重视。失访率高提示遗传性疾病防控网络存在改善空间,失访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规范治疗从而危及其生存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筛查 随访 遗传性疾病 出生缺陷防控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cTnI、CK-MB、IL-6及hs-CRP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雷玉琳 冯琴 +3 位作者 熊伶俐 刘翠兰 魏春艳 王泽贞 《西部医学》 2023年第5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HIE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HIE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水平,分析cTnI、CK-MB、IL-6、hs-CRP表达差异及其与HIE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组患儿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nI表达与CK-MB、IL-6及hs-CRP表达呈正相关(P<0.05),CK-MB表达与IL-6、hs-CRP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表达与hs-CRP表达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nI、CK-MB、IL-6、hs-CRP联合预测HIE预后的AUC为0.937高于cTnI的0.702、CK-MB的0.831、IL-6的0.774,hs-CRP的0.743(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随着病情加剧表达升高,可用于预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心肌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归肾丸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朱秀玲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月经过少患者应用归肾丸加减与耳穴贴压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80例月经过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月经过少患者应用归肾丸加减与耳穴贴压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80例月经过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归肾丸加减与耳穴贴压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雌二醇(E,)、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月经过少患者,予以归肾丸加减与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可纠正性激素紊乱,增加月经量,改善月经期不适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少 归肾丸 耳穴贴压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有食管气管瘘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陈 王健俊 +6 位作者 范凯斯 何继贤 陈钦明 路羿 余岱岳 吴凯 杨六成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中山市博爱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的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临床资料,分为开胸组及腔镜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中山市博爱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的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临床资料,分为开胸组及腔镜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家医院共完成135例Ⅲ型食管闭锁手术,排除合并严重畸形、中转开放及死亡病例,共纳入119例病例,其中开胸组68例,腔镜组51例。两组患儿性别、入院年龄、体重、术前上机率、食管闭锁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t=5.414,P<0.001),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漏发生率相当,开胸组伤口感染6例、胸廓畸形1例、食管气管瘘复发3例及贲门失弛缓1例,腔镜组食管气管瘘复发2例,气管憩室1例,胸腔镜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χ2=4.739,P=0.029)。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是安全可行的,胸腔镜手术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但并不会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更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气管食管瘘 胸腔镜手术 新生儿
下载PDF
婴儿湿疹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矗 马珺卓 +2 位作者 郭运帅 葛炼 王占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4期59-64,共6页
湿疹是婴儿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治结合抗组胺药、抗炎药内治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短期好转,但易复发,不良反应居多。近年来,中医诊疗婴儿湿疹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医依据婴儿湿疹的不同病因病机,辨... 湿疹是婴儿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治结合抗组胺药、抗炎药内治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短期好转,但易复发,不良反应居多。近年来,中医诊疗婴儿湿疹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医依据婴儿湿疹的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且简便验廉,不易复发。本文查阅文献,通过对中药内服、外洗、湿敷、脐疗等方法的总结,梳理婴儿湿疹的中医药治疗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湿疹 奶癣 中医药 中药内服 外治法 湿热浸淫 脾虚湿蕴 血虚风燥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母鼠之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及基因差异表达的观察
11
作者 黄婉仪 张又祥 +3 位作者 王丽娜 罗梅娟 刘瑜华 胡家奇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鼠致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异常及其海马组织基因差异的表达。方法雌鼠随机分为GDM组(9只)和对照组(9只),然后将GDM组分为A组和C组,对照组分为B组和D组。GDM组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孕鼠模型,并取其子鼠海马组织,...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鼠致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异常及其海马组织基因差异的表达。方法雌鼠随机分为GDM组(9只)和对照组(9只),然后将GDM组分为A组和C组,对照组分为B组和D组。GDM组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孕鼠模型,并取其子鼠海马组织,一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GDM组新生鼠海马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另外一部分海马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妊娠期糖尿病母鼠之子代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一次性腹腔注射干预次日起,与对照组相比,GDM组空腹血糖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的第3天后,发现GDM组孕鼠随机血糖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分析可知,自E4.5(妊娠早期)起,GDM组孕鼠随机血糖迅速上升至成模水平(≥11.1 mmol/L),并持续上升。(2)两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经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海马细胞形态饱满完整;GDM组小鼠海马组织CA3区细胞排列紊乱,形态欠规则。(3)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糖尿病母鼠所生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结果显示,组织中下调miRNA 11个,无上调miRNA。筛选出miRNA-3473b,运用q-PCR技术验证了其表达下调(P<0.05)。结论miRNA-3473b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糖对子代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的负向影响作用,导致其出现学习、认知能力的下降。初步揭示妊娠期高血糖对子代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分子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子代小鼠 海马组织 miRNA-3473b
下载PDF
从“变蒸学说”探析低出生体重儿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
12
作者 牛苗苗 张效科 +2 位作者 段玉红 张艺馨 屠晓晓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低出生体重儿(LBWI)自出生起即面临身心及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等问题,追赶生长是其达到正常生长发育及代谢的重要方式,但同时亦会引起胰岛素抵抗(IR)及其远期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生。“变蒸学说”作为追赶生... 低出生体重儿(LBWI)自出生起即面临身心及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等问题,追赶生长是其达到正常生长发育及代谢的重要方式,但同时亦会引起胰岛素抵抗(IR)及其远期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生。“变蒸学说”作为追赶生长的中医理论基础,从“变蒸学说”探讨追赶生长发生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对于中医药防治小儿早期发生IR及降低其远期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儿 变蒸学说 追赶生长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洁 赵琳琳 +2 位作者 高伟佳 白相峰 许力飞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构建新生儿出生缺陷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建卡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421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和胎儿基线资料,根据孕期检查结果及分娩结局是否发生新生儿...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构建新生儿出生缺陷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建卡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421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和胎儿基线资料,根据孕期检查结果及分娩结局是否发生新生儿出生缺陷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2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列线图构建新生儿出生缺陷预测模型预测,并绘制决策曲线检验新生儿出生缺陷预测模型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4213名调查对象中,发生新生儿出生缺陷111例2.63%;发生组未做孕前保健、孕早期未服用叶酸、未规律服用叶酸、孕期患病、孕期服用药物、有异常生育史比例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做孕前保健、孕早期未服用叶酸、未规律服用叶酸、孕期患病、孕期服用药物、有异常生育史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0.659,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Y与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0~0.02内,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净受益率基本>0。结论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与孕妇未做孕前保健、孕早期未服用叶酸、未规律性服用叶酸、孕期患病、孕期服用药物、异常生育史有关,根据这些因素建立的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获得较高的净受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孕前保健 叶酸 生育史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
14
作者 岳增文 高尚 +1 位作者 梁佐利 周峰然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8期53-57,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发表的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发表的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对其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其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中药处方67首,中药77种,使用频数≥10的中药共16种,其中茵陈的使用频数最高。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多属肝经,药物功效以清热、利水渗湿为主。药物关联规则中高频药对以茵陈-栀子、茵陈-大黄、栀子-大黄为主。药物聚类分析得到了5个聚类。结论:临床上以湿热郁蒸型胎黄多见,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多以清热利湿退黄的治法为主,方中药物以苦、寒药物居多,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顾护后天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药药浴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荣刚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同时用MGT、MPT技术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对两种技术下所得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血清交叉配血次数为227次,在血清检测及放散液检测方面MPT技术不合格率显著低于MG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试验中,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前用MGT技术检验,其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令人满意,考虑到患儿本身的免疫学及生理特征,通过不同方式联合检查完成抗原抗体排查,全面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及输血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输血前检验
下载PDF
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白光磊 秦玲玲 +1 位作者 赵丽艳 赵云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分析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8例,随机分为蓝光照射组和中药泡浴组,各49例。比较2组疗效、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中医症状积分... 目的分析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8例,随机分为蓝光照射组和中药泡浴组,各49例。比较2组疗效、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胆红素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每日摄奶量、体质量增加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泡浴组总有效率为97.96%,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药泡浴组总有效率高于蓝光照射组(P<0.05);中药泡浴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蓝光照射组(P<0.05);治疗后,2组主症(身目俱黄)及次症(腹部胀满、精神疲倦、乳食不思、尿黄便结、发热)积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中药泡浴组治疗后积分低于蓝光照射组(P<0.05);治疗后,2组TBiL和DBiL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中药泡浴组治疗后TBiL和DBiL均低于蓝光照射组(P<0.05);治疗后,2组IgA和IgG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中药泡浴组治疗后IgA和IgG均高于蓝光照射组(P<0.05);中药泡浴组平均每日摄奶量和体重增加情况均高于蓝光照射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苓健脾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及蓝光治疗可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恢复胆红素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苓健脾退黄汤 双歧杆菌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的效果
17
作者 国丽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促进新生儿治疗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根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 目的 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促进新生儿治疗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根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采取1∶1比例法。对照组(n=40)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亚低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量表(NBNA)、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放射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肌张力、原始放射以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NBNA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显著,但是患儿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有助于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探讨磷酸肌酸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中的作用
18
作者 张媛 徐晶玉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8月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CP合用。对比...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8月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CP合用。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血气指标和阴离子间隙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神经体征消失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血气指标和阴离子间隙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核因子kB、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活性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阴离子间隙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1、10.001、9.713、4.853、10.917、15.095、8.786、7.118、4.451、3.122,P<0.05)。观察组神经体征消失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0、7.015、7.555、8.115、14.057,P<0.05)。结论:在中重度新生儿HIE治疗中使用CP,可降低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和阴离子间隙水平,缩短神经体征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神经体征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指标 血气指标 阴离子间隙
下载PDF
不同孕周及体重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指标的比较
19
作者 李桦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95-96,101,共3页
目的比较对孕周、体重不同的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时相关指标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28175例,根据新生儿情况分组,A组为常规体重组,按孕周分为极早产(28~32w)、早产(32~37w)、足月(37~42w)三组,分析孕... 目的比较对孕周、体重不同的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时相关指标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28175例,根据新生儿情况分组,A组为常规体重组,按孕周分为极早产(28~32w)、早产(32~37w)、足月(37~42w)三组,分析孕周影响;B组为足月分娩组,按体重分为极轻(低于1.5kg)、轻重(1.5~2.5kg)、常规体重(2.5~4.0kg)三组,分析体重影响。结果A组新生儿代谢指标与孕周相关性比较,极早产、早产新生儿苯丙氨酸指标、17-羟孕酮指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指标(P<0.05);B组新生儿代谢指标与体重相关性比较,极轻体重新生儿与轻重新生儿苯丙氨酸指标、17-羟孕酮指标高于正常新生儿指标(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时,胎儿体重和孕周不同,胎儿苯丙氨酸指标不同,医师诊断时可以其为依据,促进遗传代谢病精准筛查。低孕周新生儿、体重偏低新生儿在进行该类检测时可见苯丙氨酸指标较高,可将该指标作为检查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不同孕周 不同体重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病 指标分析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对新生儿穿刺疼痛及睡眠的影响
20
作者 黄凤燕 冯爱 方春兰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究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对新生儿穿刺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94例需进行穿刺治疗的新生儿,通过随机数字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新生儿穿刺时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 目的 探究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对新生儿穿刺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94例需进行穿刺治疗的新生儿,通过随机数字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新生儿穿刺时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新生儿疼痛情况、一次性穿刺依从率、血管机械性损伤、睡眠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结果 试验组平均睡眠时间、夜间最长持续睡眠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每日哭闹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时、穿刺后1min及穿刺后2min的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机械性损伤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进行穿刺治疗的新生儿使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度,提升睡眠质量,同时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 非营养性吸吮 “鸟巢”式襁褓 疼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