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2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芪知甘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付佳 唐承杰 +2 位作者 杜丹 贾军峰 李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参芪知甘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复位内固定术,且术后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 目的:分析参芪知甘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复位内固定术,且术后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8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炎镇痛治疗,中药组给予参芪知甘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肢周径、术后恢复状况、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药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3 d、5 d及7 d,中药组VAS评分及患肢最大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患肢消肿及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5.68%vs 1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芪知甘汤联合中药熏洗可缓解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与疼痛,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深静脉血栓(DVT)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知甘汤 肱骨髁间骨折 患肢肿胀 疼痛程度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临床研究
2
作者 冯伟利 楚利涛 周洪保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对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血液流变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2例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对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血液流变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2例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相关指标(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D-二聚体(D-dimer,D-D)]、骨折愈合相关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腕关节背伸、屈曲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EAI、WBV、HCT、D-D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FGF-2、IGF-1、TGF-β1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9%,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能改善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这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干骨折 手法复位 中药熏蒸 血液流变学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分析优质护理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杨晶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29-431,共3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脊柱压缩骨折入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脊柱压缩骨折入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个案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感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前、术后3 d及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骨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优质护理用于微创手术治疗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可实现有效镇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有效降低再骨折发生风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微创手术 脊柱压缩骨折 睡眠质量 不良事件 骨折再发生率
下载PDF
骨伤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陈 董林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骨伤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骨伤消肿方,分别在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骨伤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骨伤消肿方,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3天、治疗5天,观测肿胀值、肿胀分度、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胀值、肿胀分度、VAS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消肿方能够有效减轻桡骨远端骨折(C型)术前患者的肿胀,缓解疼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伤消肿方 肿胀疼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手法复位加中药敷贴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旭明 李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2-0035,共4页
探讨分析中医手法复位加中药敷贴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 开始和截止时间:2022.10-2023.11;科室: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四科;疾病:尺桡骨骨折患者;病例数目:98例;分组形式:数字抽签法——单双;组别称谓:复位组、一般组,各49例。复... 探讨分析中医手法复位加中药敷贴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 开始和截止时间:2022.10-2023.11;科室: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四科;疾病:尺桡骨骨折患者;病例数目:98例;分组形式:数字抽签法——单双;组别称谓:复位组、一般组,各49例。复位组行中医手法复位加中药敷贴治疗,一般组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比较组间关节活动情况、生存状况、炎症水平、中医症候分值、治疗成果。结果 当尺桡骨发生骨折后,局部的骨关节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P>0.05);试验之后,复位组的骨折愈合状况均较好,关节活动限制有所缓解,(P<0.05)。骨折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协调性,甚至无法自行完成正常的自理活动,所以生存水平有下降,(P>0.05);治疗方案实施后,复位组的康复进程很快,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P<0.05)。尺桡骨骨折之后,骨折部位的组织有炎症反应,(P>0.05);实施之后,复位组的局部炎症下降很多,可以避免感染等风险的发生,(P<0.05)。患者发病后,骨折的相关表现症状的严重程度都在同一限度,(P>0.05);实验开始后,复位组的各个骨折表现症状均减轻显著,(P<0.05)。复位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大多数的病症都得到显著的疗效,(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加中药敷贴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康复进程更快,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复位 中药敷贴 治疗 尺桡骨骨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胡明娟 赵锦芳 李永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入室时(T_(0))、手术开始10 min(T_(1))、切皮时(T_(2))、手术开始30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镇静评分、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_(2)、T_(3)、T_(4)Ramsay镇静评分低于T_(1),但研究组T_(2)、T_(3)、T_(4)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心率、血压低于T_(0),但研究组T_(3)、T_(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镇静效果,具有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上肢骨折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补肾通络汤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
7
作者 罗杰 袁尚锋 +4 位作者 彭真灵 朱莹莹 罗娟 万文渊 袁赞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汤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汤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络汤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血清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骨密度水平,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骨钙素、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及骨密度水平、掌倾角、尺偏角角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通络汤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汤 仙灵骨葆胶囊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比较钢板和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李奥赢 詹万达 +1 位作者 董辉 孙浩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94-99,106,共7页
目的比较钢板和髓内钉2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钢板和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文献。时限为各... 目的比较钢板和髓内钉2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钢板和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文献。时限为各库建库至2023年2月7日,通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临床对照研究,共668例患者,其中用钢板进行治疗的患者为336例,用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患者为33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运用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在术中出血量(MD=5.51,95%CI 3.17~7.85,P<0.00001)、骨折时间愈合(MD=32.22,95%CI 11.32~53.12,P=0.003)、术后并发症(MD=2.96,95%CI 1.71~5.12,P=0.0001)、术后感染(OR=4.10,95%CI 1.84~9.13,P=0.0005)优于运用钢板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术后桡神经损伤、术后关节活动受限及术后再次骨折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比钢板治疗治疗成人肱骨骨折骨不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髓内钉 内固定 肱骨骨折 骨不连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薛晓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超声阻滞复合全麻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5 d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全麻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睡眠状况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萧庆瑞 叶若凡 王振盛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55-57,61,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两组患...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情况,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统计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率为100.00%(20/20),高于对照组的80.00%(16/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肌力、疼痛、主动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5.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肩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下载PDF
智能气囊夹板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培军 刘锌 魏成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通过单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究智能气囊夹板相比普通夹板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57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127例使用普通夹板,治疗组30例使用智能气囊夹板。随访6周,... 目的通过单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究智能气囊夹板相比普通夹板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57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127例使用普通夹板,治疗组30例使用智能气囊夹板。随访6周,观察对比2组掌倾角和尺偏角、Lidstrom影像学评分、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夹板调整次数和骨折再复位次数等指标,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第28、42天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气囊夹板再调整次数和骨折再复位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2组尺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和Lidstrom影像学评分、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和软组织并发症区域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气囊夹板在减轻Colles骨折断端疼痛、减少夹板调整次数与骨折再复位次数方面优于普通夹板,且其压力智能调节显著降低了固定局部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尝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夹板 COLLES骨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黄春梅 郑臣校 凌宇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钙剂补充(碳酸钙D3片,6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培元壮骨方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部位骨密度和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显著提高(90.00%vs 70.00%,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INP、CTX-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手法复位后应用培元壮骨方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培元壮骨方 骨折愈合 骨代谢
原文传递
观察保守治疗辅助家庭干预护理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沈妙芬 谢伟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00-503,共4页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辅助家庭干预护理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辅助家庭干预护理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2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应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估2组干预前、后肩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比较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红肿、伤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GSES)评分、肩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PSQ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护理不仅可以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肩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干预护理 肱骨近端骨折 自我效能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肩功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匡建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用药规律分析
14
作者 刘科 汤祖宇 +3 位作者 华盛 熊逸啸 赵浩茗 匡建军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108-113,118,共7页
目的:探究匡建军教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匡建军教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诊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处方,建立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对中药数量、频数、性味归经、... 目的:探究匡建军教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匡建军教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诊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处方,建立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对中药数量、频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统计,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的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绘制关联规则展示图,采用Origin 2022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处方335份,涉及中药206味,中药累积频数为3676。频数较高的中药依次为当归、红花、续断、骨碎补、川芎等,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药味以苦为主,其次为辛、甘;归经多为肝经、脾经、心经、肾经。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为主。中药复方中当归与红花、续断、骨碎补、川芎、赤芍等呈强关联,聚类分析结果共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结果共提取公因子6项。结论:匡建军教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善用活血药与补益药相配,多用行气通经药、消肿疗伤药、续筋接骨药等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匡建军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应用活血通络方熏洗联合手功能训练临床观察
15
作者 夏菁 李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用活血通络方熏洗联合手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行手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活血通络方熏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RWE评分、Gartland-W...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用活血通络方熏洗联合手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行手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活血通络方熏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RWE评分、Gartland-We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距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行手功能训练联合活血通络方熏洗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症状,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术 活血通络方 手功能训练
下载PDF
复方续断接骨丸内服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伟逸 张霆 +1 位作者 林越 严寅杰 《河北中医》 2023年第5期783-787,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续断接骨丸内服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复方续断接骨丸内服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续断接骨丸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骨痂生长状况评分、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记录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肿胀、淤斑消失时间,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36/39),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31/39),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肿胀、淤斑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1、2个月骨痂生长状况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2个月均高于本组治疗后1个月(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1、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血清BMP-2、IGF-1、IGF-2、VEG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续断接骨丸内服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及疼痛、肿胀、淤斑等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可能与激活生长因子及骨形成蛋白等因子表达,加速骨折部位组织生长及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质疏松性 中药疗法 夹板固定 老年
下载PDF
早期和延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德华 刘小舟 +4 位作者 吴成林 许洋 曾志奎 夏自成 张国福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61-63,共3页
目的:比较早期和延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受伤至手术≤7 d,n=57)和延期组... 目的:比较早期和延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受伤至手术≤7 d,n=57)和延期组(受伤至手术>7 d,n=29)。收集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等围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CM)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结果:早期组输血率少于延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延期组(P<0.05);术后1、2、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切口感染、肱骨内翻畸形、螺钉切出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2组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升高,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延期组(P<0.05)。结论:早期和延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手术时输血率低,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肩关节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利用肩部CT图像和后处理技术优化的肩胛骨受限侧位X线摄影体位
18
作者 李婷 王诗鸣 +1 位作者 龚水根 陆云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55-157,共3页
目的借助肩部CT图像和图像后处理技术优化肩胛骨骨折等体位受限患者肩胛骨侧位X线摄影体位。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肩部CT平扫病例影像,借助肩胛骨的容积重组(volume reformation,VR)与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 目的借助肩部CT图像和图像后处理技术优化肩胛骨骨折等体位受限患者肩胛骨侧位X线摄影体位。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肩部CT平扫病例影像,借助肩胛骨的容积重组(volume reformation,VR)与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找出肩胛骨侧位显示最佳的位置、测出其相较于标准后前位时绕躯体的旋转角度值,并对性别和年龄段与该角度测量值的关系进行分析,设计出针对体位受限患者的肩胛骨侧位X线成像体位,并以临床实践进行验证。结果体位受限患者最佳的肩胛骨侧位体位设计为患者面向探测器,患侧贴近探测器并使身体正中冠状面与探测器成约(59.70±6.26)°夹角;年龄段和性别对该角度的测量值均无影响,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实践显示该体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肩胛骨侧位均能得到较好的显示。结论肩部CT图像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用于肩胛骨骨折等体位受限患者的肩胛骨侧位X线检查体位的优化,使摄取的肩胛骨侧位平片影像质量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后处理 肩胛骨 体位受限 侧位 X线摄影
下载PDF
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刚 余利军 吴华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老年D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手法的不同分成常规复位组(n=51,常规手法复位)、...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老年D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手法的不同分成常规复位组(n=51,常规手法复位)、中医复位组(n=52,平乐郭氏正骨手法复位),两组复位后均予以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减小(P<0.05),尺偏角的组间与时点无交互作用(P>0.05),掌倾角的组间与时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中医复位组治疗后即刻、6周及12周的尺偏角、掌倾角均明显大于常规复位组(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后时的AROM均大于治疗前,且中医复位组均明显大于常规复位组(P<0.05);中医复位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复位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DRF患者实施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复位骨折,并确保长久复位,明显提高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增大腕关节A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郭氏正骨 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基于认知-心理-疼痛维度的专项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97-80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心理-疼痛维度的专项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心理-疼痛维度的专项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认知-心理-疼痛维度的专项护理干预。比较术后2 h时、术后12 h时、术后1 d时,两组患者疼痛状况[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记录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UIS量表)]、训练依从性(康复训练依从性量表),比较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量表)]。结果术后12 h时、术后1 d时较术后2 h时,两组患者NRS量表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MUIS量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量表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Harris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认知-心理-疼痛维度的专项护理可帮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缓解术后疼痛,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训练依从性,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认知-心理-疼痛维度的专项护理 股骨颈骨 疾病不确定感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