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选穴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妮娜 景允南 +1 位作者 胡斯雅 蔡秋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arary收录的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arary收录的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7日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筛选后纳入179篇文献,207首处方,共涉及腧穴75个,总频次为1118次,高频腧穴为曲池、阿是穴、足三里、肺俞、血海、膈俞等16个腧穴;选穴位置主要集中在背部与四肢;高频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阴脾经;特定穴共使用40个,总频次为678次(65.5%)。聚类分析得到4个有效聚类群: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合谷-委中,大椎-灵台,血海-三阴交-曲池-足三里-风市。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曲池、足三里、肺俞、血海、膈俞、大椎、肾俞、三阴交、肝俞、合谷、脾俞、心俞、委中为核心的处方。结论寻常型银屑病选穴集中在背部与四肢,以阳经经穴为主,重视特定穴,选穴与治法紧密相关,针对病机,调和气血,标本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针灸 选穴规律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调治银屑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成雪 刘朝圣 +2 位作者 刘芳榕 程晓 周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调治银屑病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研发、专利保护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3月4日调治银屑病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对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 目的分析调治银屑病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研发、专利保护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3月4日调治银屑病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对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8.0软件对高频药物间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和展示,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复方专利292项,涉及药物830味。最常见的主治证候为血热证(84次,28.77%),常用药物前10位依次为生地黄(121次,41.44%)、白鲜皮(112次,38.36%)、甘草(106次,36.30%)、牡丹皮(99次,33.90%)、赤芍(95次,32.53%)、当归(93次,31.85%)、苦参(88次,30.14%)、土茯苓(85次,29.11%)、金银花(78次,26.71%)、紫草(76次,26.03%),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寒性药物、苦味药物和归肝经药物。得到强关联对药9组,强关联角药7组,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白鲜皮-地肤子→牡丹皮、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等;核心药物为白鲜皮、生地黄等;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有“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牡丹皮、赤芍、生地黄”,“乌梢蛇、蝉蜕、防风、荆芥、薏苡仁”等。结论临床研发调治银屑病中药复方可针对其常见主治证候,活用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利湿、补虚之品,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专利 配伍规律 中药复方
下载PDF
香鳞毛蕨治疗银屑病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沈志滨 金哲雄 +2 位作者 张德连 刘建军 孙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对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 ,研究香鳞毛蕨水提液及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 香鳞毛蕨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较好 (P<0 .0 1)。结论 香鳞毛蕨对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
关键词 香鳞毛蕨 药理学 银屑病 植物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银屑病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香兰 张秉正 +2 位作者 王俊民 彭振辉 庄礼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 3 5例寻常性银屑病按中医辨证分型 ,同步进行动态血液流变学 6项指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血热型 6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真皮毛细血管管腔变大 ;血瘀型血液粘度...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 3 5例寻常性银屑病按中医辨证分型 ,同步进行动态血液流变学 6项指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血热型 6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真皮毛细血管管腔变大 ;血瘀型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 ,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毛细血管管腔狭窄 ;血燥型血沉增快 ,毛细血管减少。结论 银屑病真皮毛细血管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微循环障碍与银屑病发病有关。并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辩证分型 血液流变学 超微结构 中医学
下载PDF
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禾 王萍 +3 位作者 孙丽蕴 蔡念宁 邓丙戌 陈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治疗组口服凉血活血胶囊 ,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并对治疗组 2 5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62 .5 % ,对照组为 46.2 % ,两...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治疗组口服凉血活血胶囊 ,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并对治疗组 2 5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62 .5 % ,对照组为 46.2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皮损及部分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治疗组治疗前NK细胞数较正常人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NK细胞数有上升趋势 ,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凉血活血胶囊为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有效方剂 ,恢复免疫失衡状态可能为凉血活血胶囊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活血胶囊 药物治疗 血热型银屑病 外周血 淋巴细胞亚群 检测
下载PDF
银屑病中医分型血清TGF_βTNFα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彭振辉 张美芳 +2 位作者 张秉正 王俊民 王香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共2页
目的 测定TGFβ、TNFα生物活性,以探讨银屑病中医分型的本质。方法 按中医理论将22 例银屑病患者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组,以培养的敏感细胞株ccL64 、L929 分别与三组患者的血清共孵,并置标准TGFβ、... 目的 测定TGFβ、TNFα生物活性,以探讨银屑病中医分型的本质。方法 按中医理论将22 例银屑病患者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组,以培养的敏感细胞株ccL64 、L929 分别与三组患者的血清共孵,并置标准TGFβ、TNFα对照,比较光密度值。结果 银屑病患者TGFβ、TNFα生物活性皆低于标准对照。血热型TNFα抑制活性最强,与血燥、血瘀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01) 。结论 银屑病患者TGFβ、TNFα活性异常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反应的变化,中医分型更接近于反映病机变化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分型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0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雅娟 董西林 +2 位作者 陈琪 王继红 石景伟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6-797,共2页
目的 :探索 :活血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活血通络汤 (紫草、青黛、土鳖虫、蝉衣、丹皮等 )治疗观察本病 80例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丘疹、鳞屑、瘙痒、PASI积分及血液流变学 ... 目的 :探索 :活血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活血通络汤 (紫草、青黛、土鳖虫、蝉衣、丹皮等 )治疗观察本病 80例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丘疹、鳞屑、瘙痒、PASI积分及血液流变学 ,并以迪银片治疗 72例寻常型银屑病为对照。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显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银屑病各主症积分、PASI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明显变化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汤 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药疗法 凉血药 清热药
下载PDF
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及开玄解毒新思路探索 被引量:26
8
作者 宋坪 吴志奎 +1 位作者 邹忆怀 王永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90-91,共2页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对患者的健康及情绪影响不亚于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且有自杀倾向。迄今,由于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学仍以局部对症治疗及物理治疗为主,因此,...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对患者的健康及情绪影响不亚于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且有自杀倾向。迄今,由于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学仍以局部对症治疗及物理治疗为主,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现基于历代医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银屑病的中医辨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开玄解毒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清热活血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佩军 顾志英 +3 位作者 徐平 李星子 贺旭峰 张慧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脱落10例。治疗组(52例)口服清热活血合剂,对照组(50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皮损...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脱落10例。治疗组(52例)口服清热活血合剂,对照组(50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积分和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测定,并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安全性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积分和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降低(P<0.001),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01),总有效率100%(52/52)。2组治疗后中医各项症状计分均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治疗组皮疹灼热感、瘙痒计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未见检测指标异常。结论清热活血合剂口服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的银屑病皮损,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改善皮疹灼热感、瘙痒症状,降低血清IFN-γ、升高血清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合剂 血热证 寻常型银屑病
下载PDF
凉血解毒汤治疗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志勇 王莒生 +2 位作者 王萍 李萍 王丽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评价凉血解毒汤治疗白疕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41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病人)、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18例)采用凉血解毒汤,对照组(23例)采用医师自拟方,分别治疗8周,进行疗效判定及安全... 目的评价凉血解毒汤治疗白疕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41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病人)、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18例)采用凉血解毒汤,对照组(23例)采用医师自拟方,分别治疗8周,进行疗效判定及安全性检测;采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干扰素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损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均未见确切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6、TNF-α、sIL-2R、IL-8、IFN-γ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2水平均降低,但两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安全有效,而且能够下调IL-6、TNF-α、sIL-2R、IL-8、IFN-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白疕 血热证 细胞因子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凉血解毒汤
下载PDF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冠勇 刘华昌 +1 位作者 尹格平 孙晓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17-418,共2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α-颗粒膜蛋白)及CD63(溶酶体完整膜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 目的:观察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α-颗粒膜蛋白)及CD63(溶酶体完整膜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银屑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63表达量较健康人显著增高(P<0.001);(2)CD62P及CDe3表达量:血瘀型>血燥型>血热型;(3)血燥型患者CD62P及CD63表达量显著高于血热型患者(P<0.001);(4)血瘀型患者CD62P及CD63表达量显著高于血燥型患者(P<0.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可能在血粘度增高、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等方面参与了银屑病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分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凉血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及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伟凡 王萍 娄卫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70-771,共2页
140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服用凉血活血汤治疗,8周为1疗程。结果治愈率53.57%,总有效率86.43%。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 凉血活血汤 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 临床观察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检测
下载PDF
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钟金宝 殷新 +1 位作者 卢传坚 禤国维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12,共2页
禤国维教授认为,银屑病发病多由内外合邪所致,血燥为本,瘀毒为标,而血瘀则贯穿银屑病发病全过程。临床辨治银屑病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为法,自拟银屑灵片(由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紫草、莪术、金粟兰、土茯苓、乌梅、甘... 禤国维教授认为,银屑病发病多由内外合邪所致,血燥为本,瘀毒为标,而血瘀则贯穿银屑病发病全过程。临床辨治银屑病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为法,自拟银屑灵片(由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紫草、莪术、金粟兰、土茯苓、乌梅、甘草等组成)用于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禤国维 银屑病 血虚风燥 银屑灵片 中医药
下载PDF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志波 刘炽 +1 位作者 欧阳恒 钱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34例患者,用银屑灵冲剂治疗30例患者,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检测15例健康人血浆皮质醇、NE水平,用皮肤... 目的: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34例患者,用银屑灵冲剂治疗30例患者,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检测15例健康人血浆皮质醇、NE水平,用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QOLS)、PAS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皮质醇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NE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生活质量下降(49.24%)。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均下降(P<0.001),NE水平均上升(P<0.001),但竹黄组与银屑组比较有差异(P<0.01)。竹黄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48.30%)。结论: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竹黄颗粒剂Ⅱ号可调节这种异常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颗粒剂Ⅱ号 进行期银屑病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熟地黄抑制上皮细胞增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槐三 梁庆昌 +2 位作者 李俊英 王海玉 李红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77,共1页
采用小白鼠动物实验模型探讨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腹腔注射己烯雌酚,使小鼠阴道细胞增殖。熟地黄水提取物、乙亚胺、注射用水分别对三组小白鼠灌胃给药。实验结果表明,熟地黄具有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关键词 熟地黄 银屑病 细胞分裂 实验
下载PDF
紫草活血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雅娟 石景伟 +2 位作者 董西林 陈琪 扬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76,296,共3页
目的 评价紫草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草活血汤治疗92例寻常型银屑病 ,观察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丘疹、鳞屑、瘙痒、PASI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 97.5 %。银屑... 目的 评价紫草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草活血汤治疗92例寻常型银屑病 ,观察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丘疹、鳞屑、瘙痒、PASI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 97.5 %。银屑病各主证积分、PASI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高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 <0 .0 5 )。结论 紫草活血汤能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液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活血汤 中医药治疗 银屑病 疗效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复方青黛胶囊对银屑病表皮角朊细胞中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冯捷 徐汉卿 苏宝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6-148,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服用青黛胶囊治疗前后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12例作对比,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愈后其表达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服用青黛胶囊治疗前后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12例作对比,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愈后其表达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病理改变明显相关。提示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是通过降低表皮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水平发生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青黛胶囊 银屑病 基因表达 c-myc基因治疗
下载PDF
钩吻生物碱治疗银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志睿 黄昌全 +2 位作者 张兰兰 张忠义 林敬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92-893,共2页
近年来药理和实验研究证明钩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这一作用在银屑病的治疗方面已得到证实。本文对钩吻的基本药理作用和银屑病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方面的现状和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银屑病 钩吻生物碱 作用机制 免疫系统 抗炎作用
下载PDF
秦艽丸对银屑病不同血分证患者皮损指数及关键感染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锐 安月鹏 +2 位作者 闫景东 杨素清 周妍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2-117,共6页
目的观察秦艽丸对不同血分证银屑病患者皮损指数及关键感染参数的影响,评价不同证型皮损指数与关键感染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又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 目的观察秦艽丸对不同血分证银屑病患者皮损指数及关键感染参数的影响,评价不同证型皮损指数与关键感染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又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除脱落病例外,最终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4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予秦艽丸,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5项关键感染参数[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提取差异性关键感染参数,统计各证型治疗前后关键感染参数评分差值(Δ关键感染参数)与PASI评分差值(ΔPASI)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3种证型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同证型患者(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证型及对照组血热证、血燥证患者PASI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同证型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证型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前血热证型银屑病患者的5项关键感染参数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热证患者5项关键感染参数明显改善(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燥证和血瘀证患者ESR水平下降(P<0.05)。血热证患者Δ关键感染参数与ΔPASI均有相关性(P<0.01),血燥证和血瘀证患者ΔESR与ΔPASI无相关性(P>0.05)。结论秦艽丸可明显改善银屑病患者皮损状态及关键感染参数,其治疗血热证的机制可能与控制急性期感染和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丸 银屑病 皮损指数 关键感染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心理社会因素与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肖玲 程自立 王高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3-526,共4页
目的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来探讨心理社会应激影响银屑病的可能中介机制。方法 :运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 (TABPQ ,TAS ,SAS ,SDS)测定 40例银屑病患者及 3 8例正常对照组在病前遭遇的人格特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 ;用放射免疫分... 目的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来探讨心理社会应激影响银屑病的可能中介机制。方法 :运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 (TABPQ ,TAS ,SAS ,SDS)测定 40例银屑病患者及 3 8例正常对照组在病前遭遇的人格特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 40例银屑病患者的神经肽Y (NPY)、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皮质醇 (Cortisol)的含量 ,并与 3 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 ;将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 病例组A型行为评分、TAS总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病例组的IL -6、IL -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PY和Cor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抑郁焦虑分、TAS总分与IL -6、IL -8、NPY、Cortisol有显著正相关性 ,TH +CH分与NPY、IL -6有显著正相关性 ,TH +CH分与IL -8、Cor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因素 银屑病 神经内分泌 免疫指标 心理社会应激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