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4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海城市中药资源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邸学 于雅琳 +4 位作者 王海波 赵焕君 解世全 裴帅龙 姜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海城市中药资源的普查,掌握海城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部分重点品种的蕴藏量,为海城市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为标准制定普查方案,采用传统野外...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海城市中药资源的普查,掌握海城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部分重点品种的蕴藏量,为海城市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为标准制定普查方案,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城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共完成了36个样地、180个样方套、1080个样方的调查,调查到药用植物452种,涉及86科290属;其中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重点调查品种112种,辽宁省新纪录植物2种。结论 海城市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县域内大部分中药物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少数种群呈减少趋势,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动态监测与保护,普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县域内中药文化知识的推广普及,亦为海城市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海城市 药用植物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2
作者 杨雁 金航 +4 位作者 杨斌 王馨 马维思 金鹏程 李林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期55-61,83,共8页
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 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滇龙胆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坚龙胆、龙胆草、苦草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基原植物为滇龙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之一;主产于云南,临沧是其道地产区;滇龙胆一般于秋冬两季采收;加工多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即将滇龙胆清洗后阴干或晒干;历代本草典籍中对其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现代主要以龙胆苦苷含量作为龙胆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结论:考证结果将为今后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品质评价
下载PDF
重构本草——栀子
3
作者 马晶 孙郡 +2 位作者 沈梦菲 胡诗宛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栀子:功效主要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症靶为心烦、黄疸。标靶为高血糖。现代药理发现栀子及...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栀子:功效主要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症靶为心烦、黄疸。标靶为高血糖。现代药理发现栀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解热、保肝利胆、保护神经、降血糖、降血脂、镇痛等作用。栀子具有肝肾毒性,栀子苷是主要的肝毒性成分,临床中应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同时注意合理配伍。临床使用剂量为3~3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栀子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重构本草——白芍
4
作者 赵旌屹 马凯乐 +5 位作者 张伟 苟筱雯 田佳星 宋斌 王涵 李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对古籍文献记载、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学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临床应用经验,归纳出白芍:功效主要为养血敛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症靶为腹痛、肌肉痉挛、胁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白芍及其有... 通过对古籍文献记载、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学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临床应用经验,归纳出白芍:功效主要为养血敛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症靶为腹痛、肌肉痉挛、胁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白芍及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具有抗炎、解痉、镇痛、抑菌、通便、缓解急性肝损伤以及调节免疫等功效。白芍及其主要成分白芍总苷的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安全范围大。临床使用剂量为6~120 g,内服时应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白芍用量与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重构本草——金樱子
5
作者 杨校 刘治彤 +1 位作者 王丽 柯于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金樱子:功效主要为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症靶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腹泻。标靶为蛋白尿。现代药理发现,金...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金樱子:功效主要为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症靶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腹泻。标靶为蛋白尿。现代药理发现,金樱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肾功能、抑菌、抗炎、抗氧化、保肝等作用。本品无毒,但是有实火、邪实者慎服。临床常用剂量为6~4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金樱子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症靶 标靶 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腹泻 蛋白尿 临床回归
下载PDF
重构本草——决明子
6
作者 谢伟楠 段莹莹 +3 位作者 刘珂 王昭博 赵锡艳 李丽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决明子:功效主要为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症靶为肥胖、便秘和目赤肿痛。标靶为血脂升高和血压升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决明子:功效主要为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症靶为肥胖、便秘和目赤肿痛。标靶为血脂升高和血压升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决明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护视网膜、通便、护肝、抗菌等作用。决明子主要化学成分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肝肾毒性,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用量配伍,以免造成或加重肝肾损伤。临床使用剂量为3~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决明子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重构本草——水蛭
7
作者 沈梦菲 黄晓巍 +1 位作者 张伟 赵林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水蛭:功效主要为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症靶为闭经或月经量少或月经血块多,心腹疼痛,肢体感觉异常,跌扑损伤之肿胀、...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水蛭:功效主要为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症靶为闭经或月经量少或月经血块多,心腹疼痛,肢体感觉异常,跌扑损伤之肿胀、疼痛、出血。标靶为腹内结块、肿瘤,恢复期脑卒中,肾纤维化,肝纤维化改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水蛭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凝、抗血栓、抗肿瘤、抗炎、抗纤维化、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神经损伤等作用。水蛭煎剂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高温破坏水蛭素,临床使用应注意冲服法或用量。临床使用水蛭煎服剂量多为1~9 g,打粉吞服剂量为0.3~1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水蛭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重构本草——龙骨
8
作者 沈梦菲 赵林华 +5 位作者 张伟 林潼 张湘苑 金籽杉 胡诗宛 黄晓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龙骨:功效主要为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症靶为汗出过多、遗精、失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骨及其有效成分具...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龙骨:功效主要为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症靶为汗出过多、遗精、失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骨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中枢抑制和骨骼肌松弛作用,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消除溃疡和促进伤口的恢复,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痉厥、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通透性等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5~12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龙骨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过敏体质者慎用龙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下的国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9
作者 王硕 马胜 +5 位作者 程振田 刘志强 潘玉兴 王斌 王丹丹 李祥鹏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索20年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脉络趋势,以期为将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路线参考。方法 通过CNKI检索2003~2023年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将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做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 目的 探索20年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脉络趋势,以期为将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路线参考。方法 通过CNKI检索2003~2023年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将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做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666篇,随国家政策的变化,发文量在2010年后逐年增加,并于2021年迎来高峰,杨忠奇团队近年来发文量较多,且研究课题较为前沿,北京市药品审批中心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且合作机构较多。结论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热点从基本的工艺流程、临床研究、制剂分析向传统工艺中药制剂备案管理、新药孵化、质量控制、传承创新转换,未来长时间内新药孵化、备案管理、质量控制仍将作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院内制剂 CITESPACE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分析
10
作者 乔继琛 崔令花 +2 位作者 唐翔宇 叶敏 王俊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分析其现代临床研究应用情况。方法查阅《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的药物记载,分析治疗疟疾药物的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神农本... 目的探讨分析《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分析其现代临床研究应用情况。方法查阅《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的药物记载,分析治疗疟疾药物的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现代研究应用情况。结果《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总计为23味,在全书占比为6.30%。23味药中,以植物药最多共计18味,动物药5味,无矿物药;在品次上:上品药5味,中品药5味,下品药13味。药物性味以辛温、辛平为主,其中苦味药7味,甘味药1味,辛味药11味,咸味药4味,无酸味药物;性温热药9味、性寒凉5味、平性药9味。功效主治以温疟类药物最多共计16味;治疗痎疟、截疟药物各2味;治疗疟疾、主疟、鬼疟药物各1味。结论《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总计23味、在全书占比相对较高,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多为下品药物;主治以温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治疗 疟疾 药物分析
下载PDF
《红楼梦》蔷薇硝的本草考证
11
作者 韩瑞 朱昊 +4 位作者 林墁怡 蔡泳康 何嘉诚 曹晖 吴孟华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清代中医药文化有不少描写,自拟方多个,涉及内外妇儿多科,其中蔷薇硝为外用制剂之一。尽管已有文献对蔷薇硝的原料和制备等进行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证,与蔷薇硝的真实原料大相径庭。为明确蔷薇硝为何物,该文...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清代中医药文化有不少描写,自拟方多个,涉及内外妇儿多科,其中蔷薇硝为外用制剂之一。尽管已有文献对蔷薇硝的原料和制备等进行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证,与蔷薇硝的真实原料大相径庭。为明确蔷薇硝为何物,该文通过系统的本草文献梳理,对蔷薇的基原、蔷薇液体制剂、硝分别进行考证,并由此推测蔷薇硝的制法与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蔷薇硝所使用的原料系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花所制成的蔷薇露,类似现代的蔷薇花精油,所使用的硝为银硝,类似现代的纳米银。蔷薇硝制备方法简便,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消疮、解毒、去热毒、治疗杏癍癣的功效。该文的考证结果可为蔷薇硝的现代开发提供文献支持,并为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中医药方的发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硝 蔷薇 蔷薇露 银硝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苎麻根本草考证
12
作者 索晓梅 孙婉萍 谢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82-188,共7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中华本草》《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苎麻根以“苎根”为名,首载于《名医别录》;原植物苎麻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古以“山苎”混用之;性味归经为“甘,寒。归心...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中华本草》《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苎麻根以“苎根”为名,首载于《名医别录》;原植物苎麻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古以“山苎”混用之;性味归经为“甘,寒。归心、肝、肾、膀胱经”;功效为清热,安胎,凉血,止血,解毒,主要治疗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消渴,湿热淋证、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外治痈肿疮毒等。古代苎麻根所治疾病较多,有混淆品山苎,现已区分,但苎麻叶与苎麻根依然存在混用。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对苎麻根的名称、产地、基原、药性、功用进行了梳理和考证,探究了苎麻根药物历史演变过程,为中药苎麻根正本清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根 基原 药性 功用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旧学新知:《本草正》中药之“毒”的知识来源研究
13
作者 马凌 石慧 张宗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本草正》是明末审视中药之“毒”的重要本草著作,考虑到《本草纲目》是明以前本草药物知识的集大成者,对二者文本结构与论述细节进行对比后,确认两书在知识书写上确有渊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医学理论,发现该书关于“毒”与气味关系的... 《本草正》是明末审视中药之“毒”的重要本草著作,考虑到《本草纲目》是明以前本草药物知识的集大成者,对二者文本结构与论述细节进行对比后,确认两书在知识书写上确有渊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医学理论,发现该书关于“毒”与气味关系的讨论应另有来源。因此将“毒”与气味的关系作为《本草正》中药之“毒”衍异知识的核心进行考察,得出与金元医学及其后续医家的相关理论存有密切联系,也采录自当时流行之医疗观念,且寒凉时弊的盛行也推动了其衍异知识的形成。这些揭示出《本草正》所含中药之“毒”知识的丰富性与先进性,显示了其与明末现实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介宾 《本草正》 《本草纲目》 中药之“毒”
原文传递
泽漆汤中紫参的基原考证
14
作者 郭柏村 李子颢 张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通过研究历代本草方书、医籍及现代文献,对《金匮要略》泽漆汤中紫参基原进行考证,以期为推进经方原方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据考证结果,历史上对紫参功效的表述较为统一,但植物来源混乱,宋以前对紫参药物形态的记述较为简练,仅能考证... 通过研究历代本草方书、医籍及现代文献,对《金匮要略》泽漆汤中紫参基原进行考证,以期为推进经方原方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据考证结果,历史上对紫参功效的表述较为统一,但植物来源混乱,宋以前对紫参药物形态的记述较为简练,仅能考证为蓼科植物。宋代增设图例,并扩大了紫参植物来源,涉及蓼科、唇形科、毛茛科、百合科、蕨类等多种。明清时期运用紫参组方,而本草方面缺乏开创性成果。近代提出紫参当为重楼、石见穿的观点。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著作中紫参基原应为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或拳蓼Bistorta officinalis。结合现代中药学相关考证,认为泽漆汤所用紫参的基原应为蓼科蓼属植物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汤 紫参 基原考证 珠芽蓼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龙葵的本草考证
15
作者 胡港 俞赟丰 +2 位作者 邓羿駃 曾洁 王孟清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Solanum nigrum),其全国均有产,常在夏秋采收,品质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古代炮制多为阴干或使用鲜品,与现代较为一致,但近现代多加以切段。古今龙葵常以生品入药。古代多认为其味苦性寒且无毒,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用于治疗疮疖肿痛、肿瘤等。古代含龙葵的方剂龙葵膏、龙葵根散、龙葵散主要用于疮疡,而人参散用于吐血;现代含龙葵的方剂白英清喉汤、软坚解毒汤、泄肺逐饮汤、山甲龙葵汤、祛瘀散结汤、龙葵苡仁汤均用于各种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基原 炮制 性味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重构本草——威灵仙
16
作者 郝瑞 赵旌屹 +2 位作者 鲍婷婷 沈梦菲 李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9-261,共3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威灵仙:功效主要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鲠。症靶为骨关节疼痛、咽喉异物感。标靶为高血尿酸、消化道息肉。现代...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威灵仙:功效主要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鲠。症靶为骨关节疼痛、咽喉异物感。标靶为高血尿酸、消化道息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威灵仙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保护软骨、解痉、降低尿酸等作用。大剂量使用威灵仙(>50 g)可能导致变态反应、消化道刺激症状,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以保证用药安全。临床使用剂量为10~4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威灵仙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重构本草——苍耳子
17
作者 翟天纲 谢伟楠 赵锡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梳理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结合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归纳出苍耳子:功效主要为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症靶为鼻塞流涕、皮肤瘙痒、头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苍耳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梳理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结合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归纳出苍耳子:功效主要为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症靶为鼻塞流涕、皮肤瘙痒、头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苍耳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等作用。苍耳子有毒,成人中肝肾功能受损多见。经过高温炮制后,易于去刺,可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临床使用剂量为3~15 g,需严格控制用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满意效果。同时,中病即止,不宜长期续服,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下载PDF
基于糖与甘味的关系分析糖在中医领域的功效与应用
18
作者 秦灵鸽 汤朝晖 +1 位作者 黄勤挽 唐慧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糖不仅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味品,而且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文章对糖在中医领域中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对糖与甘味中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列举了中医用糖的种类并对主要中药所含糖类成分进行了归类,进而指出了... 糖不仅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味品,而且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文章对糖在中医领域中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对糖与甘味中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列举了中医用糖的种类并对主要中药所含糖类成分进行了归类,进而指出了中医用糖的功效及作用,然后通过糖在中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引出了糖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内科、妇科、外科疾病的治疗,并得出中医用“糖”具有补益、缓和、和中、滋润及托毒生肌的重要结论,以期加深“糖”在中医领域的认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种类 功效 应用
下载PDF
《本草图经》药物剂型分析及对现代制剂的启示
19
作者 张晓俊 杨友瑞 +1 位作者 杨红霞 黄泽豪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宋代药物剂型的应用状况,探究我国药物制剂的发展历程。方法:对北宋本草著作《本草图经》中相关中药剂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本草图经》中明确记载的药物剂型,主要有散剂、丸剂、膏剂、丹剂这传统的四大剂型,其中... 目的:通过分析宋代药物剂型的应用状况,探究我国药物制剂的发展历程。方法:对北宋本草著作《本草图经》中相关中药剂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本草图经》中明确记载的药物剂型,主要有散剂、丸剂、膏剂、丹剂这传统的四大剂型,其中散剂最多(总计142种),丸剂其次(总计94种)。剂型的统计还呈现出一些规律:(1)植物药中,草类以丸剂为主,散剂次之;木类以膏剂为主;果部、菜部和米部以散剂为主;本经外草类与本经外木蔓类以散剂为主,其中均出现了贴剂的记载。(2)矿物药中,因其药物特殊性,主要以丹剂为主。(3)动物药中禽兽部和鱼虫部,主要以散剂为主,丸剂次之。(4)部分药物可适用于多种剂型,共有35种药适用于2种以上剂型,3种药适用于3种以上剂型。结论:《本草图经》药物剂型不仅反映了宋代以前中药传统剂型的应用状况,对现代药物制剂的古为今用、临床运用等具有较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药物剂型 中药 现代药物制剂
原文传递
从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与处理看本草学的反思与嬗变
20
作者 陈仁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中国传统本草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与处理,主要包含识毒、用毒、控毒、解毒四个方面。“识毒”意味着中药毒性的发现与了解,象征着本草学的起源与肇始;“用毒”说明对中药毒性理论有了全面认识,并能够恰当利用,标志... 中国传统本草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与处理,主要包含识毒、用毒、控毒、解毒四个方面。“识毒”意味着中药毒性的发现与了解,象征着本草学的起源与肇始;“用毒”说明对中药毒性理论有了全面认识,并能够恰当利用,标志了本草学基本形成,其学术内容逐渐充实;“控毒”即已掌握了对中药毒性的消减与控制方法,标明了本草学发展过程中,对药物学知识不断修正,以求完善;“解毒”是指对中药毒性的清除,以及对中毒后出现毒副反应的治疗,其中还掺入了现代药学的毒理知识与解毒方法,这是对古老本草学术的一种现代反思,从而使本草学内涵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学 认识毒性 毒药使用 中药控毒 中药解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