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2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中国主产区栽培技术差异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英 张胜珍 +4 位作者 段英姿 王向东 马艳芝 客绍英 沈玉龙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为了解当前各产区黄芩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品质和产量的差异,对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等我国黄芩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各主产区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施肥技术、病... 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为了解当前各产区黄芩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品质和产量的差异,对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等我国黄芩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各主产区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建议当前应进行黄芩生态适宜性区分析及各产区适宜栽培技术研究,以便形成黄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为黄芩栽培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主产区 栽培技术 差异性
下载PDF
外源Cd对川芎苓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德林 陈云子 +5 位作者 陈蓉 喻文 袁文洪 苟琰 刘薇 李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46,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 2·2.5 H 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 2·2.5 H 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的增加,株高抑制率、根长抑制率上升;根、叶及节盘Cd含量显著升高;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非酶系统物质(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0.1~2.0 mmol/L 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作用增强,其中川芎幼苗根对Cd胁迫最敏感。Cd胁迫下川芎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整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川芎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系统物质积累,减少膜系统损伤、活性氧蓄积,缓解Cd毒害作用,提高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苓种 CD 胁迫 种子萌发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居群艾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3
作者 许兰杰 杨青 +3 位作者 余永亮 安素妨 董薇 梁慧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以12个艾居群和22条SCoT引物为试材,采用NTSYS-pc2.1、Popegen 1.32等分析方法对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2条SCoT引物共检测出87个主要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条引物3.95个... 以12个艾居群和22条SCoT引物为试材,采用NTSYS-pc2.1、Popegen 1.32等分析方法对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2条SCoT引物共检测出87个主要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条引物3.95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值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690、0.483和0.317,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I和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1.444、1.419、0.349、0.238,以安阳汤阴县艾居群Na、I、H值最高。居群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范围为0.795~0.975和0.025~0.229,平均值为0.909和0.097。其中,济源艾居群和黄冈蕲春艾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遗传距离最近。SCoT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3,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9%遗传差异源自群体间。居群间基因流水平(Nm)值为2.022,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导致居群间的遗传差异小。12个艾居群在0.914处划分4个组群,分别包括8、2、1、1个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群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道地药材云木香GAP研究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实践与展望
4
作者 杨丽云 陈翠 +4 位作者 康平德 戚淑威 程远辉 徐天才 杨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1-15,共5页
云木香原产印度,20世纪30年代初在云南丽江引进种植,并逐渐推广扩展至全省多地,1959年首次出口,誉为“云木香”,为云南省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为规范云南道地药材云木香的栽培措施,以保证其产品质量,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木香原产印度,20世纪30年代初在云南丽江引进种植,并逐渐推广扩展至全省多地,1959年首次出口,誉为“云木香”,为云南省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为规范云南道地药材云木香的栽培措施,以保证其产品质量,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综述云木香的道地沿革与种植历史、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传统初加工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5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云南西北高寒山区该道地药材品种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木香 道地药材 GAP研究 质量 可追溯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高肥力区凹叶厚朴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王湘莹 乔中全 +5 位作者 王晓明 曾慧杰 蔡能 陈艺 李永欣 刘思思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目的]为明晰高肥力区凹叶厚朴树体生长及树皮药用成分含量对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响应,获得氮、磷、钾肥优化的施肥量。[方法]以凹叶厚朴5年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3414”施肥设计进行田间施肥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树高和地径... [目的]为明晰高肥力区凹叶厚朴树体生长及树皮药用成分含量对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响应,获得氮、磷、钾肥优化的施肥量。[方法]以凹叶厚朴5年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3414”施肥设计进行田间施肥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增长量及药用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酚的含量,拟合建立树高增长量的肥料效应模型,采用频次分析方法获得优化施肥量。[结果]凹叶厚朴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的树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厚朴酚、厚朴酚、总酚的含量的平均值比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84.56%、48.74%、3.40%、3.10%、3.21%。氮、磷、钾对树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均是N>P>K,对树皮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酚含量的影响均是K>N>P。氮、磷、钾对树高增长量的单因素效应为正,氮与磷、氮与钾、磷与钾的交互效应也都是正。[结论]高肥力区凹叶厚朴树高最大增长量的施肥量为氮肥128.63克/株、磷肥79.84克/株、钾肥54.63克/株,树高最大增长量为129.91 cm;最优施肥量为氮肥98.12~123.31克/株、磷肥60.23~74.78克/株、钾肥41.62~51.24克/株,预期树高平均增长量121.2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叶厚朴 配方施肥 生长 药用成分 肥料效应
下载PDF
葛根纳米银的制备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高大响 席刚俊 +1 位作者 史俊 杨鹤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目的: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反应原料,制备葛根纳米银材料,考察其特征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微波加热合成纳米银水溶胶,并采用UV-Vis、TEM、FTIR、XRD和EDS对性能进行表征,在MS培养基中添加纳米银,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 目的: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反应原料,制备葛根纳米银材料,考察其特征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微波加热合成纳米银水溶胶,并采用UV-Vis、TEM、FTIR、XRD和EDS对性能进行表征,在MS培养基中添加纳米银,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采用100 mL小烧杯(葛根淀粉液50 mL)的单因子优化实验表明,适宜的条件为:AgNO3浓度4.0 g/L、APG溶液0.4 mL、NaCl浓度0.04 g/L、pH值13、微波加热40 s。根据单因子优化条件,采用1 L大烧杯(葛根淀粉液500 mL)放大制备试验,得到的纳米银水溶胶在396.7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纳米银颗粒为类球形,结晶度较高,含有C、O和Ag元素。在MS+6-BA 0.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 mg/L的纳米银,选择沙藏50 d、GA3100 mg/L处理24 h的多花黄精种子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与未添加纳米银的对照相比,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大大缩短,萌发率显著提高,达79.6%,根茎芽浓绿,根系发达。结论: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类球形、粒径小、结晶度高的纳米银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该纳米银5 mg/L时,能促进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淀粉 纳米银 多花黄精
原文传递
种苗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7
作者 罗敏 邓才富 +2 位作者 朱晓富 徐广 罗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对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MiSeq测序共得到882369条优化序列,其中1年生注释到9926个OTU,2年生注释到7560个OTU。种苗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川党参根际土壤速效养分、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1年生有5个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均大于5%),2年生有7个优势菌群,共有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名前五菌群中只有全噬菌属(Holophaga)与念珠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为共有优势菌群,且1年生有11个独有菌群。PCoA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表明1年生与2年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随生长年限延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明显。结论: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呈递增变化,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呈递减变化。研究为揭示川党参种植和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种苗期
原文传递
γ-氨基丁酸对怀玉山三叶青低温胁迫下试管苗生长及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洪森荣 余锾媛 +3 位作者 彭睿羚 刘雯莉 胡藤鑫 王玉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0,共9页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怀玉山三叶青低温胁迫下试管苗生长及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为其在怀玉山三叶青仿野生栽培中的防冻抗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低温胁迫下GABA处理的怀玉山三叶青试管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测定其生...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怀玉山三叶青低温胁迫下试管苗生长及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为其在怀玉山三叶青仿野生栽培中的防冻抗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低温胁迫下GABA处理的怀玉山三叶青试管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测定其生长指标,植物生理生化法测定其生理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其查尔酮合酶和黄酮醇合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未添加GABA的对照组相比,培养基中添加0.5 g·L^(-1)GABA,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怀玉1号”和“怀玉2号”试管苗的增殖系数、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及组织含水量均达到最高值;可以显著提高其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茉莉酸(J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和查尔酮合酶(CH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RQ值);显著降低其相对电导率、脱落酸(ABA)、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的含量,O_(2)·^(-)产生速率,以及黄酮醇合酶(FL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温胁迫下GABA处理的怀玉山三叶青试管苗的生长与IAA、ZR、GA3、JA、SS、AsA、GSH的含量和CHS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适当浓度的GABA可以调控内源植物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次生代谢物关键基因表达,以促进低温胁迫下怀玉山三叶青试管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丁酸 怀玉山三叶青 低温胁迫 试管苗 生长 生理代谢
原文传递
骨碎补大棚栽培品与野生品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分析
9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2 位作者 李长发 杜长江 袁雪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30-43,共14页
【目的】骨碎补是一种多年生传统中药材,目前药材原料多来源于野生采集,鲜见有人工栽培的报道。因过度采集,骨碎补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导致药材资源锐减,人工种植成为必然趋势。在探索骨碎补设施大棚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开... 【目的】骨碎补是一种多年生传统中药材,目前药材原料多来源于野生采集,鲜见有人工栽培的报道。因过度采集,骨碎补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导致药材资源锐减,人工种植成为必然趋势。在探索骨碎补设施大棚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大棚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的靶向代谢组学比较研究,探讨栽培品与野生品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骨碎补人工栽培技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碎补基源植物槲蕨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分析设施大棚栽培3年的槲蕨根茎与其野生根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开展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种药材检测到的749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00种差异代谢物,且与野生品相比,大棚栽培品中有58种代谢物含量上调、42种含量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在大棚栽培品中,黄酮醇、黄酮碳糖苷、糖及糖类代谢物含量全部上调;而在野生品中,氨基酸及衍生物、酚酸类、溶血磷脂酰胆碱和花青素类代谢物含量上调幅度较大。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100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维生素B6代谢、芪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二芳基庚烷生物合成、姜酚的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半胱氨酸代谢、蛋氨酸代谢、花青素生物合成、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大棚栽培的骨碎补,其黄酮醇、黄酮碳糖苷、糖及糖类代谢物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因总黄酮被公认为主要药效成分,因此大棚栽培的骨碎补比野生品具有主效成分优势,可为骨碎补规模化设施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槲蕨 大棚栽培 野生药材 代谢组学 黄酮
下载PDF
棚栽与瓶栽金线莲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
10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郑武林 李莉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产品提供依据。[方法]以金线莲主栽品种‘红霞’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了组培瓶苗驯化6月龄(瓶栽)与大棚栽培6月龄... [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产品提供依据。[方法]以金线莲主栽品种‘红霞’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了组培瓶苗驯化6月龄(瓶栽)与大棚栽培6月龄(棚栽)的金线莲全草干品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了标识代谢物筛选和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棚栽和瓶栽金线莲平均株高分别为11.37、9.90 cm,叶片数分别为8.75、5.75片,单株干质量分别为0.43、0.23 g,棚栽均极显著高于瓶栽;瓶栽和棚栽金线莲苷含量分别为138.75、144.75 g·kg^(-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9.75、133.13 g·kg^(-1),棚栽略高于瓶栽,但两者差异不显著。(2)在两种干品中共检测到880种代谢物,从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89种,其中棚栽有55种上调表达、34种下调表达。含量较高的标识代谢物中,棚栽金线莲有22种,主要为黄酮醇、酚酸类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合物;瓶栽有10种,主要为酚酸类、生物碱和游离脂肪酸等化合物。(3)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8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布在48条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的有硫胺代谢,VB_(6)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生物素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氰基氨基酸代谢,醚脂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仅检测金线莲苷和蛋白质含量,无法区分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产品。在差异代谢谱中,二者各有上下调表达,差异代谢物数量和含量都以棚栽金线莲具有显著优势,可为两种栽培品的鉴别提供依据。此外,在标识性代谢物中,金线莲的有效成分黄酮类、酚酸类等,也以棚栽具有显著优势,可为金线莲高质量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大棚栽培 驯化瓶苗 代谢组学 标识代谢物
下载PDF
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lncRNA测序鉴定、原核蛋白表达及其序列分析
11
作者 尹明华 郭依瑶 +3 位作者 李启诺 罗泽全 林文龙 熊姿雯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06-113,共8页
本研究对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进行鉴定、原核蛋白表达和序列分析,为信前胡脱毒苗的培育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lncRNA测序和RT-PCR鉴定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基因,利用大肠杆菌重组技术表达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并采用生物信息学... 本研究对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进行鉴定、原核蛋白表达和序列分析,为信前胡脱毒苗的培育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lncRNA测序和RT-PCR鉴定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基因,利用大肠杆菌重组技术表达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基因包括复制酶(ORF1)、运动蛋白(ORF2)和外壳蛋白(ORF3);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复制酶、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均可通过RT-PCR检测到,并可实现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表明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的lncRNA测序结果准确;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复制酶、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基因cDNA总长度分别为3351 bp、807 bp和480 bp;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复制酶、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与烟草花叶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分别为99.64%、98.88%、98.74%。信前胡烟草花叶病毒(Peucedanum praeruptorm tobacco mosaic virus,PpTMV)在江西省上饶市信前胡主产区信州、广信、玉山、广丰、婺源、德兴、弋阳的7个区或县均有发生。这是首次报道在信前胡上检测到PpT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前胡 烟草花叶病毒 lncRNA测序鉴定 RT-PCR 原核蛋白表达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迪帅 程雪梅 +3 位作者 蒋征 瞿城 严辉 吴啟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究芡实-小麦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轮作年限下芡实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研究根部土壤性质、酶活... 目的:探究芡实-小麦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轮作年限下芡实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研究根部土壤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结构的变化。结果:轮作显著提高了芡实的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和有机酸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提升了药材品质。轮作还增加了根部土壤中的有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轮作处理使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使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芡实-小麦轮作能提升土壤营养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芡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芡实-小麦轮作种植体系的科学内涵,并为实现芡实优质高产的生态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 轮作 品质 土壤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丹参常见病害及用药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冰谦 卢恒 +3 位作者 杨国红 王晓 郭兰萍 刘伟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为提高丹参病害防治技术同时为丹参生产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济南、临沂等山东丹参主要生产区域的多个种植基地及农资经营单位走访调查,结合文献调研,对丹参常见病害、发病规律、用药种类、农残现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丹参常见病害... 为提高丹参病害防治技术同时为丹参生产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济南、临沂等山东丹参主要生产区域的多个种植基地及农资经营单位走访调查,结合文献调研,对丹参常见病害、发病规律、用药种类、农残现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丹参常见病害有10种,使用包括生物农药及复合制剂等在内的20类43种农药,用药品种均符合用药规定,但存在缺乏农药登记及防治技术指导、生物防治推广不足等问题。该结果为科学防治丹参病害,促进丹参产业绿色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病害 农药残留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毅 刘红昌 +1 位作者 汪永平 潘发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探讨配方施肥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种子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比,为“黔藿1号”种子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黔藿1号”两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每个因素4水平,... 探讨配方施肥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种子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比,为“黔藿1号”种子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黔藿1号”两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每个因素4水平,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_(2)P_(2)K_(1)处理种子产量最高,N_(3)P_(2)K_(2)处理千粒重最高,N_(2)P_(2)K_(1)处理种子活力最高,N_(2)P_(2)K_(3)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_(2)P_(1)K_(2)处理淀粉含量最高,N_(2)P_(3)K_(2)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N_(1)P_(2)K_(1)处理含水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86.81%、19.65%、12.87%、213.87%、29.93%、210.71%、20%,均差异显著。(2)结合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和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得出,在处理N_(2)P_(2)K_(1)下,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 kg·hm^(-2)、270 kg·hm^(-2)和225 kg·hm^(-2),氮磷钾肥料配比为1∶1.5∶1.25时,“黔藿1号”种子可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优质量。综上得出:在贵州省从江县生产区域“黔藿1号”种子最优氮磷钾肥施用量为180 kg·hm^(-2)、270 kg·hm^(-2)、225 kg·hm^(-2),氮磷钾肥料配比为1∶1.5∶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藿1号 氮磷钾肥 种子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中药材品质形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旭鹏 杨林林 +1 位作者 董诚明 张迪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7,共9页
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近年来中药材需求量日趋增加,由于中药材品质受生态环境(外因)与遗传背景(内因)的综合影响,因此探究中药材品质形成机制对推动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具有重要的现... 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近年来中药材需求量日趋增加,由于中药材品质受生态环境(外因)与遗传背景(内因)的综合影响,因此探究中药材品质形成机制对推动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中药材品质形成及环境调控的文献,阐述中药材“道地性”成因、中药材品质形成机制及环境调控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中药材品质形成相关假说,借此诠释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药材规范化、生态化种植关键技术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道地性 形成机制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滇黄精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翠仙 王灿 +3 位作者 蔡群虎 李玲 张兴恒 陶永宏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为了解3年生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收集滇黄精根际(X)与非根际土壤(CK),基于ITS rDNA对其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排名前... 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为了解3年生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收集滇黄精根际(X)与非根际土壤(CK),基于ITS rDNA对其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排名前三的真菌分别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K45.35%、X 34.48%)、子囊菌门Ascomycota(CK 25.55%、X 36.35%)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CK25.88%、X 23.34%)。多样性分析中处理间Ace和Chao1无显著差异,但在Simpson中X 0.91显著(P=0.037)高于CK 0.86。基于Unweighted Unifrac主坐标分析显示PCoA1(解释度31.43%)将CK和X处理分开,两者存在差异显著相似度较小(R^(2)=0.544,P=0.008)。差异分析显示仅被孢霉门菌Mortierellomycota具有显著差异(P=0.006)X 4.78%显著高于CK 1.13%。LEfSe分析表明被孢霉门菌在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是导致处理间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微生物。土壤EC值、有效N、有效P等和样品中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菌有显著关联(P≤0.05)。其中差异真菌被孢霉门菌与有机质显著正关联,与有效N、P、pH和EC值显著负关联。种植滇黄精显著改变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促进被孢霉门菌等益生菌显著富集。研究结果为筛选、挖掘滇黄精有益微生物及生防菌奠定基础,为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防治滇黄精土传病害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药用植物微生物育种与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真菌群落 多样性 根际土壤 ITS rDNA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和种植地貌青蒿的品质分析
17
作者 覃雅 韦莹 +4 位作者 潘丽梅 李林轩 冯世鑫 张坤 张占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表型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青蒿的最适种植环境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2种地貌上种植的5个采收日期青蒿的表型特征,以及青蒿...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表型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青蒿的最适种植环境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2种地貌上种植的5个采收日期青蒿的表型特征,以及青蒿素、青蒿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同一采收日期,在喀斯特山地上种植的青蒿呈全株矮且宽、根系稀疏且为浅根系的生长状态,而在传统平地种植的青蒿呈枝繁叶茂、株高茎壮、根系茂密且为深根系的生长状态;传统平地种植的青蒿总黄酮、总多酚、青蒿素、青蒿酸含量高于喀斯特山地种植的青蒿。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总黄酮、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均在7月末最高,总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青蒿表型特征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传统平地上种植的青蒿表型特征及青蒿素等成分含量的最高值均优于喀斯特山地上种植的青蒿,7月下旬为青蒿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采收期 喀斯特山地 平地 品质分析
下载PDF
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18
作者 李梦欣 姬冰茹 +4 位作者 刘赛 乔海莉 魏红爽 郭昆 徐常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30-838,共9页
目的:明确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和春季发生蚜型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2022年2月,在田间观察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分布部位,采集虫卵及各蚜型成虫,室内镜检并描述其形态特征;2022年3—6月,在金银花田按五点取样法选取植株,定期... 目的:明确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和春季发生蚜型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2022年2月,在田间观察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分布部位,采集虫卵及各蚜型成虫,室内镜检并描述其形态特征;2022年3—6月,在金银花田按五点取样法选取植株,定期调查各蚜型数量,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动态并分析其与金银花物候的关系。结果:胡萝卜微管蚜虫卵主要分布在金银花植株的芽鳞、树杈和树皮缝等部位。胡萝卜微管蚜春季在金银花上依次发生干母、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3个蚜型,其中干母主要发生于3月9日至4月7日,高峰虫量为29.4只/梢;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在3月28日至5月27日混合发生,分别于4月19日和5月13日到达高峰,峰值分别为75.5只/梢和105.6只/梢。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动态与金银花物候特征密切相关,在金银花萌芽展叶期,蚜虫种群处于初建期和缓慢增长期,种群数量低,最高虫量为29.4只/梢;金银花抽梢期,蚜虫种群处于快速增长期,数量迅速上升;金银花花蕾期,蚜虫种群处于高峰期,数量达到高峰值,为370.5只/梢;在金银花开花期,蚜虫种群处于衰退期,数量迅速下降,至6月初基本消失。结论:金银花越冬期是防控胡萝卜微管蚜虫卵的关键期,萌芽展叶期是防控该蚜虫春季种群爆发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物候期 胡萝卜微管蚜 发生规律 蚜型
下载PDF
不同寄主种类对百蕊草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郑玲玲 程蒙 +2 位作者 陈美兰 姚其盛 周修腾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寄主种类对半寄生植物百蕊草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丹参、夏枯草、截叶铁扫帚、决明、紫花地丁、假蒿、鼠曲草、小麦和假俭草为百蕊草的寄主进行盆栽试验,从百蕊草生长指标叶片数、株高、根长、根粗、... 目的:探究不同寄主种类对半寄生植物百蕊草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丹参、夏枯草、截叶铁扫帚、决明、紫花地丁、假蒿、鼠曲草、小麦和假俭草为百蕊草的寄主进行盆栽试验,从百蕊草生长指标叶片数、株高、根长、根粗、吸器数、吸器大小、全草重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百蕊草叶片数和全草重在小麦寄主组表现最高,分别为43片、0.51 g;百蕊草根长和吸器数在丹参寄主组表现最高,分别为17.4 cm、86.6个;百蕊草的百蕊草素Ⅰ、紫云英苷和5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在丹参寄主组中含量最高,分别为3.99、0.08、7.36 mg/g;小麦寄主组的山柰酚-7-O-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19、3.42 mg/g;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丹参、小麦、决明和假俭草寄主组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0.2263、0.1757、0.1623、0.1558。结论:丹参是最适合百蕊草生长的寄主,其次小麦、决明、假俭草可作为百蕊草的适宜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寄主种类 生长指标 有效成分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中医药文化在药用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晶鑫 张培培 +2 位作者 范开友 何悦 谢国勇 《药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文化展示和表达的有效载体,其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为例,该文阐述高校附属专业性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以及该方法在中医...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文化展示和表达的有效载体,其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为例,该文阐述高校附属专业性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以及该方法在中医药教学和科普中的价值、意义和作用,为高校附属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药用植物园 中医药教学 中医药科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