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2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中国主产区栽培技术差异性调查分析
1
作者 王晓英 张胜珍 +4 位作者 段英姿 王向东 马艳芝 客绍英 沈玉龙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为了解当前各产区黄芩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品质和产量的差异,对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等我国黄芩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各主产区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施肥技术、病... 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为了解当前各产区黄芩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品质和产量的差异,对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等我国黄芩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各主产区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建议当前应进行黄芩生态适宜性区分析及各产区适宜栽培技术研究,以便形成黄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为黄芩栽培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主产区 栽培技术 差异性
下载PDF
种苗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2
作者 罗敏 邓才富 +2 位作者 朱晓富 徐广 罗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对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MiSeq测序共得到882369条优化序列,其中1年生注释到9926个OTU,2年生注释到7560个OTU。种苗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川党参根际土壤速效养分、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1年生有5个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均大于5%),2年生有7个优势菌群,共有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名前五菌群中只有全噬菌属(Holophaga)与念珠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为共有优势菌群,且1年生有11个独有菌群。PCoA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表明1年生与2年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随生长年限延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明显。结论: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呈递增变化,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呈递减变化。研究为揭示川党参种植和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种苗期
原文传递
乌天麻外观性状与特征性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尚涛 张悦 +5 位作者 郭怡博 张远帆 张铮茹 吴浩忠 张伟 孙志蓉 《广西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为探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外观性状与特征性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采集贵州、陕西两地天麻主产区的乌天麻鲜品,测定其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指标,利用电子感官仪测定样品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采用高效液相... 为探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外观性状与特征性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采集贵州、陕西两地天麻主产区的乌天麻鲜品,测定其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指标,利用电子感官仪测定样品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进一步探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天麻形、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与其主要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厚度与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类含量的关联性最强,呈正相关;颜色值a与天麻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L、E ab与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与电子舌CTS(咸)、ANS(甜)响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子鼻LY型响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T型和P型响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乌天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天麻 性状特征 有效成分 颜色 电子舌 电子鼻
下载PDF
北京延庆山区紫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4
作者 满孜拉·吐吉达 宋鑫宇 +3 位作者 李涵秋 龙洋 姚霞 田晔林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明北京山区老龄化村庄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典型的老龄化村庄—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作为试验地点,中药材紫苏作为试验材料,在板栗林下进行生态种植,设置不同的播种量和有机菌肥用量,收获后统... 【目的】探明北京山区老龄化村庄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典型的老龄化村庄—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作为试验地点,中药材紫苏作为试验材料,在板栗林下进行生态种植,设置不同的播种量和有机菌肥用量,收获后统计分析紫苏产量、品质及收益,与大田和四旁地种植的紫苏进行比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并测定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梗和紫苏子中迷迭香酸含量。【结果】采用生态种植技术,紫苏药材品质达到且优于《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不同种植环境的收益达9 585.00~10 350.00元/hm^(2);郁闭度为0.20板栗林下,播种量22.50 kg/hm^(2),有机菌施肥量1 800.00 kg/hm^(2)的条件下紫苏药材产量高、品质优、收益好。【结论】紫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山区农村的自然禀赋,在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投入,非常适合在山区老龄化农村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生态种植 栽培措施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熊毅 刘红昌 +1 位作者 汪永平 潘发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探讨配方施肥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种子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比,为“黔藿1号”种子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黔藿1号”两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每个因素4水平,... 探讨配方施肥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种子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比,为“黔藿1号”种子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黔藿1号”两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每个因素4水平,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黔藿1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_(2)P_(2)K_(1)处理种子产量最高,N_(3)P_(2)K_(2)处理千粒重最高,N_(2)P_(2)K_(1)处理种子活力最高,N_(2)P_(2)K_(3)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_(2)P_(1)K_(2)处理淀粉含量最高,N_(2)P_(3)K_(2)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N_(1)P_(2)K_(1)处理含水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86.81%、19.65%、12.87%、213.87%、29.93%、210.71%、20%,均差异显著。(2)结合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和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得出,在处理N_(2)P_(2)K_(1)下,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 kg·hm^(-2)、270 kg·hm^(-2)和225 kg·hm^(-2),氮磷钾肥料配比为1∶1.5∶1.25时,“黔藿1号”种子可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优质量。综上得出:在贵州省从江县生产区域“黔藿1号”种子最优氮磷钾肥施用量为180 kg·hm^(-2)、270 kg·hm^(-2)、225 kg·hm^(-2),氮磷钾肥料配比为1∶1.5∶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藿1号 氮磷钾肥 种子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滇黄精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彭翠仙 王灿 +3 位作者 蔡群虎 李玲 张兴恒 陶永宏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为了解3年生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收集滇黄精根际(X)与非根际土壤(CK),基于ITS rDNA对其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排名前... 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为了解3年生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收集滇黄精根际(X)与非根际土壤(CK),基于ITS rDNA对其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排名前三的真菌分别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K45.35%、X 34.48%)、子囊菌门Ascomycota(CK 25.55%、X 36.35%)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CK25.88%、X 23.34%)。多样性分析中处理间Ace和Chao1无显著差异,但在Simpson中X 0.91显著(P=0.037)高于CK 0.86。基于Unweighted Unifrac主坐标分析显示PCoA1(解释度31.43%)将CK和X处理分开,两者存在差异显著相似度较小(R^(2)=0.544,P=0.008)。差异分析显示仅被孢霉门菌Mortierellomycota具有显著差异(P=0.006)X 4.78%显著高于CK 1.13%。LEfSe分析表明被孢霉门菌在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是导致处理间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微生物。土壤EC值、有效N、有效P等和样品中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菌有显著关联(P≤0.05)。其中差异真菌被孢霉门菌与有机质显著正关联,与有效N、P、pH和EC值显著负关联。种植滇黄精显著改变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促进被孢霉门菌等益生菌显著富集。研究结果为筛选、挖掘滇黄精有益微生物及生防菌奠定基础,为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防治滇黄精土传病害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药用植物微生物育种与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真菌群落 多样性 根际土壤 ITS rDNA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独一味幼苗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李廷菊 李灿琳 +3 位作者 李瑞兰 樊锦雅 古锐 钟世红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初步探究不同育苗基质配比对独一味幼苗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影响,选择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作为育苗基质进行正交试验,测定不同比例基质对出苗率、成活率、真叶比例、生长参数及地上部分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最适育苗基质配比。结果表明:蛭石... 初步探究不同育苗基质配比对独一味幼苗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影响,选择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作为育苗基质进行正交试验,测定不同比例基质对出苗率、成活率、真叶比例、生长参数及地上部分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最适育苗基质配比。结果表明:蛭石比例对出苗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比例为4∶3∶3时适宜种子萌发;种子出苗后,幼苗在35~40 d开始长真叶,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比例为6∶1∶3时对幼苗真叶生长有利;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比例为5∶3∶1时有利于地上、地下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积累;提高草炭土和蛭石比例可提高8-O-乙酰山栀苷甲酯、绿原酸、麦角甾苷、连翘酯苷B的含量。模糊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播种的最佳育苗基质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比例为5∶3∶1,此结果可为独一味育苗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基质配比 无土育苗 生长发育 药用成分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焦松林(综述) 欧阳湖 +2 位作者 刘浪 祝钲洋 周东海(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316-320,共5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的有益细菌,其能通过多重促生效应改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降低生产中化肥和农药长期施用引发的负面影响。该文从PGPR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用植物的...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的有益细菌,其能通过多重促生效应改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降低生产中化肥和农药长期施用引发的负面影响。该文从PGPR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药用植物 抗逆性 综述
下载PDF
低温沙藏及外源激素添加对唐古特瑞香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9
作者 贾袭伟 久西加 +5 位作者 郭晓霞 徐宠然 马潇 曾翠云 陈红刚 杜弢 《中成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79-683,共5页
目的 通过沙藏处理揭示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种子在沙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为其种苗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唐古特瑞香种子进行基础生物学指标测定,沙藏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外源... 目的 通过沙藏处理揭示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种子在沙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为其种苗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唐古特瑞香种子进行基础生物学指标测定,沙藏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外源激素处理后测定其发芽指标。结果 唐古特瑞香种子千粒重为59.40 g,种皮硬度为3.66 kgf,未去皮种子可在22 h吸水饱和;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分别在沙藏60 d、120 d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9.33、1.27 mg/g;GA含量在沙藏120 d时达到最大值116.66 ng/g, GA/ABA值在40 d时急剧上升,60 d和80 d时均保持在较高值,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21.33%、17.33%。结论 唐古特瑞香种子种胚形态健全,吸水率良好,不存在形态休眠和吸水障碍;GA3与ABA含量的比例关系可能是解除唐古特瑞香种子休眠的关键。4℃沙藏60 d时以20 mg/L 6-BA浸种24 h或沙藏80 d时以300 mg/L GA浸种24 h可有效破除生理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瑞香 低温沙藏 种子休眠 内含物 内源激素 发芽率
下载PDF
QuPPe-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种根茎类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量
10
作者 杜梓萱 曹佳音 +3 位作者 李雯婷 周逸凡 苗水 季申 《中成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3种根茎类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的方法。方法 以1%甲酸甲醇-水(1∶1)为提取溶剂、以分散固相萃取粉末PXA为净化材料的改良QuPPe方法,对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进行充分提取并对...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3种根茎类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的方法。方法 以1%甲酸甲醇-水(1∶1)为提取溶剂、以分散固相萃取粉末PXA为净化材料的改良QuPPe方法,对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进行充分提取并对提取液进行净化;采用正离子的质谱扫描模式对待测物实现单次进样的同时监测,并引入同位素内标辅助定量。结果 新建方法按照欧盟标准SANTE 11312/2021进行方法学验证,2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20μg/kg,检出限10μg/kg;加样回收率在76.7%~105.0%之间,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满足欧盟方法学考察相关要求。结论 新建方法可用于3种根茎类药材中矮壮素和甲哌鎓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PPe LC-MS/MS 矮壮素 甲哌鎓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和底肥对山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李莹 孔维军 +2 位作者 李先恩 贺超 周立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或配方的肥料对山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田间实验获取不同叶面肥和底肥处理的山药样品。随机抽样获得山药单株重量、直径和长度的数据,将所有山药称重得到产量数据。采用烘干法、蒽酮-硫酸法、凯氏定氮法...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或配方的肥料对山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田间实验获取不同叶面肥和底肥处理的山药样品。随机抽样获得山药单株重量、直径和长度的数据,将所有山药称重得到产量数据。采用烘干法、蒽酮-硫酸法、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样品中水分、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通过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尿囊素、尿嘧啶和腺苷的含量。结果:叶面肥处理的山药产量较高,而底肥处理的山药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尿囊素含量较高。结论:叶面肥YY3、YY4和YY6处理可显著提高山药的产量,但在提高山药营养成分的含量方面效果不佳。底肥也可以提高山药的产量,虽然增产作用弱于叶面肥,但能同时显著提高氨基酸、蛋白质、尿囊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叶面肥 底肥 产量 质量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诱导结香作用研究
12
作者 黄颖 何欣 +6 位作者 李浩凌 孟慧 陈旭玉 魏建和 陈德力 王斌 杨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34-341,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经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的白木香木质部真菌,筛选能够高效促进白木香产生优质沉香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将真菌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4个月后进... 目的:分离、纯化经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的白木香木质部真菌,筛选能够高效促进白木香产生优质沉香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将真菌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4个月后进行功能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沉香项下薄层色谱、浸出物含量测定、沉香四醇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方法分析菌株诱导效果。结果:从白木香木质部中分离出48株真菌,优势菌株为镰刀菌;经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渐进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viridescens诱导的沉香薄层色谱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经镰刀菌属(Fusarium sp.)、黑曲霉、渐进绿木霉诱导的沉香浸出物质量分数均大于1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可可毛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黑曲霉、渐进绿木霉等6株菌诱导的沉香特征图谱与对照药材一致,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均大于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白木香木质部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可诱导沉香形成,其中黑曲霉和渐进绿木霉能够较快速诱导白木香结香,结香所得的树脂品质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真菌 诱导结香 沉香四醇
下载PDF
不同AM真菌处理滇重楼中9种核苷和碱基含量分析
13
作者 张兰胜 郭冬琴 +1 位作者 黄小兰 周浓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58-63,9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滇重楼的优良AM真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对滇重楼新鲜根茎与28种AM真菌共同培养后采样,选取浸泡于FAA固定液中滇重楼根系30条,采...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滇重楼的优良AM真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对滇重楼新鲜根茎与28种AM真菌共同培养后采样,选取浸泡于FAA固定液中滇重楼根系30条,采用Philips J M等的方法染色、制片、镜检,根据Trouvelot等的方法统计菌根侵染率,以及用HPLC测定和比较分析各处理组滇重楼根茎中核苷(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和碱基(尿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的含量。结果:多数处理组滇重楼AM真菌侵染率均有所提高,其中Ga、Asc和Asp处理组的浸染率最显著(P<0.05);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核苷和碱基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滇重楼根茎中核苷和碱基的积累可能同时存在协同和竞争2种效应。结论:施加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内AM真菌的侵染率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在人工栽培过程中接种Sde、Gd、Sca、Spe、Svi、Pb等6种优势AM真菌,能有效促进滇重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AM真菌 侵染率 核苷 碱基
下载PDF
川南“直播稻+泽泻”稻药轮作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
14
作者 何林 李恩 +2 位作者 罗涛 李小艳 蒋李何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52-154,157,共4页
结合川南的地貌和生态特点,开展了“直播稻+泽泻”稻药轮作研究,从品种选择、轮作茬口问题、栽培轻简化等方面,集成了稻药轮作轻简化种植技术,以供川南地区稻药轮作种植参考。
关键词 直播稻 泽泻 轮作 轻简化 川南地区
下载PDF
不同生态种植区黄精形态指标与品质特性分析
15
作者 王海 程云 张远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从贵州铜仁5个黄精主产区的6个黄精种植基地采集黄精样品,比较分析黄精根茎品质特性(折干率、浸出物、多糖和总灰分)和植株形态特性(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固形物含量、须根数、根长、须根粗和根系固形物含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从贵州铜仁5个黄精主产区的6个黄精种植基地采集黄精样品,比较分析黄精根茎品质特性(折干率、浸出物、多糖和总灰分)和植株形态特性(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固形物含量、须根数、根长、须根粗和根系固形物含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种植区黄精根茎品质指标均符合规定的限量值,黄精植株的形态指标差异较大,影响黄精根茎品质特性的植株形态指标主要有根长、须根粗、株高、茎粗、根数和根系固形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生态种植区 形态指标
下载PDF
防风枯萎病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妍 张福军 +6 位作者 孙卓 马锋敏 韩忠明 赵淑杰 王云贺 韩梅 杨利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9,共7页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土曲霉 尖孢镰刀菌 生物防治 促生作用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湘丹 陈勋 +5 位作者 龙雨青 王志辉 刘笑蓉 王朝晖 童巧珍 周日宝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15-1224,共10页
目的分别克隆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以揭示HQT2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中的可能功能。方法多糖多酚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花总RNA,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QT2基因的... 目的分别克隆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以揭示HQT2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中的可能功能。方法多糖多酚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花总RNA,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QT2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运用相关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别测定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并结合表达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克隆得到LmHQT2(MH196564)和LjHQT2(MK294639),其开放阅读框长度均为1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亲水性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样结构域超家族;qRT-PCR结果显示,HQT2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器官中表达存在差异;绿原酸含量与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并探索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推测HQT2基因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不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探究灰毡毛忍冬和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忍冬 HQT2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优化施肥效应模型对佛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建海 王向平 +1 位作者 冯彬彬 潘声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3,共7页
本研究以适宜在万州种植的佛手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N、P、K三因子施肥试验,选取最优施肥效应模型进行验证,并以佛手的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P、K肥对佛手单果干重和佛手中橙皮... 本研究以适宜在万州种植的佛手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N、P、K三因子施肥试验,选取最优施肥效应模型进行验证,并以佛手的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P、K肥对佛手单果干重和佛手中橙皮苷含量有影响,在不同施肥处理中N2P2K2(N为40 g/株、P为40 g/株、K为45 g/株)的处理效果最佳,不施或者少施肥均不同程度导致万州佛手的品质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氮、磷和钾施肥量的提高,佛手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当N、P、K肥任一因素处于2水平时,随着另外2个因素施肥量的增加,佛手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任意2个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相互作用,N、P、K三因子中两因子存在着交互效应,对万州种植佛手产量和橙皮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施肥模型优化结果表明,万州佛手栽培N、P、K肥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8.78~51.25、35.67~42.35、48.17~60.37 g/株。在最优施肥效应模型中间值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佛手单果干重产量较“3414”组的最高组高出8.14%,橙皮苷含量较“3414”的最高组高出1.94%。说明最优配方施肥模型合理,这对佛手的大田栽培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施肥效应模型 “3414”设计方案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浙麦冬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植株的获得
19
作者 俞春英 徐建中 +1 位作者 王志安 江建铭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65-1869,共5页
目的:建立浙麦冬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浙麦冬1号’嫩叶基部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炼苗与移栽。结果:‘浙麦冬1号’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 目的:建立浙麦冬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浙麦冬1号’嫩叶基部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炼苗与移栽。结果:‘浙麦冬1号’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KT 2.0 mg/L+NAA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2.5 g/L+活性炭2.0 g/L,诱导率为92.22%;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最适培养基为MS+KT 4.0 mg/L+NAA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2.5 g/L+活性炭2.0 g/L,不定芽分化率达88.8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2.5 g/L,生根率为96.67%;组培苗经驯化,移栽2周后成活率为89.00%。结论:建立了‘浙麦冬1号’组织培养快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麦冬 快繁 无菌苗 组织培养
原文传递
栽培方式对前胡生长状况及其品质影响研究
20
作者 徐攀 张国安 +5 位作者 俞叶飞 梁卫青 陈如兵 吴晓俊 楼柯浪 浦锦宝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559-567,共9页
目的:考察生态种植模式下前胡生长状况和品质影响,优化生态种植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成熟度种子、播种时间、海拔、摘薹、遮阴条件对前胡出苗率、抽薹率、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 目的:考察生态种植模式下前胡生长状况和品质影响,优化生态种植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成熟度种子、播种时间、海拔、摘薹、遮阴条件对前胡出苗率、抽薹率、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含量,进行前胡品质表征。结果:建立了前胡生态种植模式下质优高产的栽培方法,其要点可概括为选择1年生青黄色种子,在12月中下旬、海拔较高、遮阴度达到60%的地块条播,待3—5月抽薹时摘薹,同时进行必要的田间维护与管理。结论:本栽培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前胡抽薹,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提升前胡栽培药材的品质,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生态种植模式 出苗率 抽薹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