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抗炎作用的蒲公英清热解毒物质基础研究
1
作者 孙洋洋 赵宁 柏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 目的探究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中次生物质木犀草苷、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秦皮乙素5种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中初生物质多糖和蛋白含量的差异;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蒲公英鲜品中的多糖和蛋白类成分,进一步研究其清热解毒的物质基础。结果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组小鼠的耳肿胀率分别为0.59、0.85、0.94,其中蒲公英鲜品匀浆提取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最低,而初生物质多糖和蛋白类成分含量最高,多糖组和蛋白组小鼠的耳肿胀率分别为0.45、0.74。结论蒲公英鲜品的抗炎作用优于干品,而且鲜品和干品中次生物质含量差异较小,初生物质中多糖和蛋白的含量差异大,通过进一步研究分离纯化后多糖和蛋白的抗炎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蒲公英鲜品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发挥清热解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鲜品 成分差异 抗炎 多糖类成分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玄参对大鼠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张宁 李自辉 +4 位作者 叶涛 赵洪伟 庞牧 刘树民 李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9,I0015-I0017,共8页
目的研究玄参干预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玄参干预对大鼠的潜在保护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玄参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玄参组大鼠给予玄参提取物1350 mg·kg-1灌胃,空白组灌胃给予... 目的研究玄参干预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玄参干预对大鼠的潜在保护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玄参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玄参组大鼠给予玄参提取物1350 mg·kg-1灌胃,空白组灌胃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均为1次/d,连续15 d。分别于灌胃15 d后,检测肝脏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通过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筛选具有趋势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玄参组筛选76个DEGs,其中28个上调,48个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无翅型小鼠乳腺肿瘤病毒整合位点(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Wnt)、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催产素(Oxyto-cin)、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NFRSF16)相关蛋白1[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TNFRSF16)associatedprotein 1,Ngfrap1]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neurotrophin receptor associated death domain,Neurotrophin)这9条信号通路,包含Mecom、Amhr2、Pias2、Ticam2、Cyp7a1、Ngfrap1和Nfatc4这7个靶基因。经查阅文献,Mecom可能为表征玄参对大鼠潜在保护作用的靶基因,而另外6种则可能为表征玄参对大鼠潜在毒性作用的靶基因。结论玄参作用的两重性,既可对机体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也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转录组学 大鼠 保护作用 毒性作用
原文传递
雷公藤血液毒性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肖庆 丁樱 +1 位作者 徐闪闪 郭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9,共5页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血液毒性表现特点发现,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重者可能会产生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且大多可逆。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不同成分致血液毒性产生的机制各异。对雷公藤所含有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归类梳理,并从抑制细胞周期、影响转录调节、致突变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总结其血液毒性作用机制,对雷公藤减毒的中西医防治措施进行整理与发掘,总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西药减毒机制,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血液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原文传递
姜黄素调控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褚欣虹 刘亮 +5 位作者 钟敏 孙玉姣 郭琳 葛军 付慧 李英鹏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肿瘤干细胞(CSCs)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关键点,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标志物、干性相关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和免疫趋化因子等方面的特征,与肿瘤起始、复发、转移和耐药高度相关。姜黄素是从姜黄属植物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广泛的... 肿瘤干细胞(CSCs)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关键点,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标志物、干性相关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和免疫趋化因子等方面的特征,与肿瘤起始、复发、转移和耐药高度相关。姜黄素是从姜黄属植物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逆转化疗耐药及调控免疫微环境等,在抑制CSCs干性方面也表现出极大潜力。本文从姜黄素对CSCs干性的调控作用入手,总结了其临床应用潜力及优势,从干性相关信号通路、表观遗传、肿瘤微环境及靶向制剂四个角度,全面综述了姜黄素对CSCs干性的影响,旨在为靶向CSCs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肿瘤干细胞 干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植物药总黄酮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奇 赵晓璐 +1 位作者 高晓阳 马月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4,共5页
植物药总黄酮(total flavones,TF)包含的类型十分复杂,每种植物药所包含的总黄酮各不相同。植物药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ICM)以及抗高血压(hypertension... 植物药总黄酮(total flavones,TF)包含的类型十分复杂,每种植物药所包含的总黄酮各不相同。植物药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ICM)以及抗高血压(hypertension,HBP)。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保护肾功能,另外对癌症和肿瘤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除此之外植物药总黄酮还具有调节代谢的药理学作用。凭借丰富的药理学作用,总黄酮逐渐受到现代药理学人员的重视,是中药方剂的重要成分,能够治疗高血压病以及病毒性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也能够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liver disease,ESLD)及其并发症以及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等肝脏疾病。在癌症的对抗中,能够抗肝癌(liver cancer)、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HCA)以及妇女晚期卵巢癌(advanced ovarian cancer)等多种癌症。在呼吸系统中能够治疗颈淋巴结炎(cervical lymphadenitis)、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等。还能够治疗白癜风(vitiligo)和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等。总结植物药总黄酮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以期能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药理作用机制 应用 心血管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波棱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6
作者 王芳 杭凌宇 +4 位作者 薛玉叶 闫巧 李方琴 王立强 袁海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藏药波棱瓜(Herpetospermumcaudigerum)是重要的中药药源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类、香豆素类、多糖类、木脂素类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肝损伤、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藏药波棱瓜(Herpetospermumcaudigerum)是重要的中药药源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类、香豆素类、多糖类、木脂素类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肝损伤、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系统地对波棱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制剂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核心理念,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性、传统药效、配伍、化学成分可测性、炮制相关及入血成分等方面,对波棱瓜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并预测去氢双松伯醇(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波棱醇(herpetotriol)、波棱内酯A(herpetolide A)、波棱甲素(herpetrione)、波棱素(herpetin)、波棱酮(herpetone)、波棱芴酮(herpetfluorenone)和波棱酚(herpetenol)等可作为波棱瓜的Q-Markers,以期为波棱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棱瓜 化学成分 木脂素类 药理作用 工艺研究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7
作者 刘永林 杨国栋 +2 位作者 马瑜 陈杰 李诒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50,共13页
广东紫珠用药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对广东紫珠研究的深入,其丰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也逐渐被挖掘出来,目前已发现苯乙醇苷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心脏保护等药理作用。其具有良好的疗效,是抗宫炎制剂... 广东紫珠用药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对广东紫珠研究的深入,其丰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也逐渐被挖掘出来,目前已发现苯乙醇苷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心脏保护等药理作用。其具有良好的疗效,是抗宫炎制剂的君药,市场需求大,但其质量控制体系不完整,出现了混用等不利于发展的情况,因此亟须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综述广东紫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从多个角度预测分析其质量标志物,筛选出了4个苯乙醇苷,2个黄酮,2个三萜为质量标志物和质控的重要参考,为完善广东紫珠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新药效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紫珠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分步醇沉法研究酒制黄精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
8
作者 孙婷婷 刘洋 +4 位作者 李卓柯 龚桂萍 王仲孚 黄琳娟 张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6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对酒制黄精水溶性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wine-processed Polygonatum sibiricum.,PSPW)进行分步醇沉,对各醇沉组分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步醇沉法对PSPW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 目的对酒制黄精水溶性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wine-processed Polygonatum sibiricum.,PSPW)进行分步醇沉,对各醇沉组分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步醇沉法对PSPW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各醇沉组分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采用MTT法、中性红吞噬实验及Griess法评价各醇沉组分对RAW 264.7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随分步醇沉中所用乙醇浓度增加,依次获得0~30%、30%~50%、50%~70%及70%~80%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PSPW-1、PSPW-2、PSPW-3及PSPW-4;理化性质结果表明4个醇沉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26×10^(4)、2.24×10^(4)、1.15×10^(4)及6.58×10^(3)u)均为糖蛋白复合物;各醇沉组分单糖组成种类和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均含高比例的半乳糖;免疫活性研究表明各组分均可促进RAW264.7细胞活力、吞噬中性红能力、分泌NO能力及分泌酸性磷酸酶活力,其中组分PSPW-3免疫活性最强。结论分步醇沉法所得PSPW各醇沉组分理化性质和免疫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推测PSPW-3为酒制黄精多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最佳活性组分,本研究为酒制黄精多糖最佳免疫调节活性组分的构效关系及黄精多糖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制黄精 分步醇沉 多糖 理化性质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莱菔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9
作者 贾蔷 阴启明 +1 位作者 李运伦 齐冬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805-811,共7页
莱菔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之功。莱菔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硫苷类、挥发性成分、脂肪酸、黄酮类等,并具有增强胃肠动力、降血压、降血脂、抗癌、化痰、镇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其中最主要... 莱菔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之功。莱菔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硫苷类、挥发性成分、脂肪酸、黄酮类等,并具有增强胃肠动力、降血压、降血脂、抗癌、化痰、镇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芥子碱硫氰酸盐,在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通过检索文献,分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莱菔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以期为莱菔子相关药品及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参考文献8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子 萝卜 化学成分 生物碱类 药理活性 抗氧化 增强胃肠动力 降血压
下载PDF
白芷香豆素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明华 赵二劳 +2 位作者 杨洁 王桂林 范建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4-237,共4页
中药白芷(Angelica Dahurica Radix)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香豆素类成分是其主要功能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2011年后),国内有关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 中药白芷(Angelica Dahurica Radix)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香豆素类成分是其主要功能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2011年后),国内有关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CO_(2)提取法,各种提取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选择,进而发现一种能高效提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方法。近年来(2011年后),国内有关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抑菌和镇痛等,尚不够全面和完善,白芷香豆素药理作用研究极为有限,许多药理作用尚未明晰,有关白芷香豆素量效、作用机制研究还很少,特别是白芷香豆素药理作用研究多为实验室研究,缺乏临床应用研究数据,不足以为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可见,有关白芷香豆素产业化生产和应用还任重道远。以近年来(2011年后)国内发表文献为依据,归纳综述白芷中香豆素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白芷中香豆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香豆素 提取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透骨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丽 郭瑞齐 +3 位作者 管仁伟 焦子麒 林建强 林慧彬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总结归纳透骨草的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以期为透骨草药材规范化使用及全面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透骨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萘醌类、萜类等成分;透骨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杀虫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 透骨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应用
下载PDF
莫诺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毛 杨东东 徐江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75,共6页
目的 对莫诺苷的药理学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深入研究及临床开发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各大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发表的莫诺苷相... 目的 对莫诺苷的药理学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深入研究及临床开发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各大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发表的莫诺苷相关文献,对其药理作用归纳整理。结果 莫诺苷作为山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作用于神经系统,能够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抗氧化应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脑血管新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凝及激活Wnt信号通路,并且具有心脏保护,骨关节保护,以及治疗消化系统炎症与糖尿病肾病等作用。结论 莫诺苷药理学作用较为丰富,但深入研究和人体内药理研究尚显不足,需加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和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天麻对血管阻力和耐缺血缺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2
13
作者 任世兰 于龙顺 赵国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02-304,共3页
关键词 R282.710.5天麻 血管阻力 耐缺血缺
下载PDF
中药红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宇 黄兴琳 +4 位作者 江忠敏 克上阿独玛 韩永春 俞捷 张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中药材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菊科属植物,药用部位为红花的干燥花。红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拥有久远的用药历史。红花首次记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中药材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菊科属植物,药用部位为红花的干燥花。红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拥有久远的用药历史。红花首次记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等病证。目前,研究者们从红花中分离获得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聚炔类、亚精胺类、多糖类及无机元素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黄酮类化合物。红花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药理作用也十分广泛。如羟基红花黄色素作为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保护作用,而且治疗效果明显。而红花多糖红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的药理作用体现在机体多个方面。现代研究表明,红花不仅对心脑血管、免疫系统等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红花不仅拥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而且红花植株具有耐盐、耐旱、耐贫瘠的优良特性,使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合理开发红花资源,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阐述红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期为红花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药黄芪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曹惠妍 何嘉郡 +5 位作者 王盼盼 秦晨 贺廉清 陈丽娟 刘秀波 马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01-106,共6页
肺纤维化是以肺部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为表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命性的纤维化肺间质疾病,其病发率现逐年增高,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寻找新的特效药物是提高肺纤维化疾病临床治愈率的关键。中药黄芪为补气上品,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也证实... 肺纤维化是以肺部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为表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命性的纤维化肺间质疾病,其病发率现逐年增高,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寻找新的特效药物是提高肺纤维化疾病临床治愈率的关键。中药黄芪为补气上品,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也证实黄芪是防治多脏器纤维化的主要中药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药黄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总皂苷、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糖蛋白、黄芪黄酮等在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后续中药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活性成分 肺纤维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牡丹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6
作者 李彦冉 苗艳艳 苗明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牡丹叶是民间常见的观赏性中药材,具有解毒止痢、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总苷类、黄酮类、多酚类以及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丹叶具有抗炎、抗病毒、镇痛、抑菌、抗氧化、抑制酪氨酸活性等药理活性。基于化学成分和药... 牡丹叶是民间常见的观赏性中药材,具有解毒止痢、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总苷类、黄酮类、多酚类以及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丹叶具有抗炎、抗病毒、镇痛、抑菌、抗氧化、抑制酪氨酸活性等药理活性。基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对牡丹叶进行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推测芍药苷、没食子酸、丹皮酚、没食子酸甲酯、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鞣花酸等是牡丹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为牡丹叶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叶 芍药苷 没食子酸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柴胡治疗抑郁症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明远 许二平 +2 位作者 陈毅恒 张楠 白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且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首先与肝气郁结的因素极为密切,柴胡作为代表性的理气类中药,疏肝解郁效果显著,也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用药频率和疗效较高的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且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首先与肝气郁结的因素极为密切,柴胡作为代表性的理气类中药,疏肝解郁效果显著,也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用药频率和疗效较高的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含有皂苷、黄酮、多糖等化学成分,其中,柴胡皂苷既是柴胡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也是柴胡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通过对柴胡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治疗抑郁症的药理机制研究进行分析,梳理柴胡临床抗抑郁常用药对和复方的作用疗效或机制,探讨柴胡的炮制方法对其抗抑郁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柴胡抗抑郁成分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和柴胡总皂苷(total saponins, TS)等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神经炎症、影响免疫平衡、调节蛋白表达、改善肠道菌群等发挥抗抑郁作用。柴胡常见治疗抑郁症的药对为柴胡-白芍、柴胡-黄芩、柴胡-石菖蒲,常见复方有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炮制方法以100℃烘干干燥法为佳,而何种柴胡炮制品抗抑郁效果最佳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些都为柴胡更好地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和深入的药理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抑郁症 药理作用 药对 复方 炮制
原文传递
附子多糖的提取、纯化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萍 吴璇 +1 位作者 吴璐 陈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187,共6页
附子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附子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芳香酸等,主要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和抗衰老等作用。目前附子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研究... 附子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附子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芳香酸等,主要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和抗衰老等作用。目前附子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成分,而对多糖等其他成分研究相对薄弱。附子多糖(Fuzi polysaccharide, FPS)作为附子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促进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等多种功效,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查阅文献,对附子多糖的组成、提取纯化工艺、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展开综述。附子多糖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应用Sevag法、三氯乙酸沉淀法(TCA法)和鞣酸法进一步纯化,目前已分离鉴定出9种不同单糖,但没有诸如单糖的连接点类型、单糖和糖苷键的构型等方面的具体讨论,相关药理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产品发展趋势,以期为附子成分多元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多糖 提取纯化 结构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黄芪有效成分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ESR研究 被引量:126
19
作者 汪德清 沈文梅 +3 位作者 田亚平 孙仲怡 丛建波 吴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了黄芪总黄酮(TFA)、黄芪总皂甙(TSA)和黄芪总多糖(TPA)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H2O2-Fe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这3种成分均有清除... 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了黄芪总黄酮(TFA)、黄芪总皂甙(TSA)和黄芪总多糖(TPA)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H2O2-Fe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这3种成分均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能大于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作用强度依次为TFA>TSA>TPA.结果提示清除氧自由基可能是黄芪抗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TFA和TSA是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芪 电子自旋共振 氧自由基 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8
20
作者 崔承彬 杨明 +4 位作者 姚志伟 蔡兵 罗质璞 徐玉坤 陈玉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从中药巴戟天中,分到5个抗抑郁活性成分。经化学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琥珀酸、耐斯糖、I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以及菊淀粉型六聚糖和七聚糖。以上均首次从巴戟属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 巴戟天 琥珀酸 寡糖 菊淀粉型低聚糖 抗抑郁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