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6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心颗粒通过调控Apelin通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动脉偶联的影响
1
作者 欧阳秋芳 游涛 +5 位作者 许荣 林晴 严锦贤 陈永忠 李滨 郭进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健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主动脉结构与功能、心室-动脉偶联(VAC)、胸主动脉Apelin、APJ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心颗粒组(3.2 g/kg)、Apelin组(200μg/kg[Pyr^(1)]-Apelin-13)、健心颗粒+F13A组(3.2 g/kg+200... 目的探讨健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主动脉结构与功能、心室-动脉偶联(VAC)、胸主动脉Apelin、APJ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心颗粒组(3.2 g/kg)、Apelin组(200μg/kg[Pyr^(1)]-Apelin-13)、健心颗粒+F13A组(3.2 g/kg+200μg/kg),另设假手术组,前降支结扎建立心力衰竭模型。给药干预12周后,检测左室血流动力学,超声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压力-容积曲线分析VAC,动脉环压力分析胸主动脉舒缩功能,Masson染色和Verhoeff染色观察主动脉胶原和弹力纤维构建,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Apelin、APJ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WV、心脏指数、VAC指数、胸主动脉胶原含量升高(P<0.05),主动脉Apelin、APJ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心颗粒组大鼠左室功能改善,VAC指数、PWV、胸主动脉胶原含量降低(P<0.05),Apelin、APJ蛋白表达升高(P<0.05)。健心颗粒与外源性补充Apelin作用类似,APJ拮抗剂能部分逆转健心颗粒的抗心力衰竭作用。结论健心颗粒通过增加Apelin、APJ表达,调节大动脉结构与功能,改进VAC关系,从而改善心功能,可为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心颗粒 心力衰竭 心室-动脉偶联 动脉结构与功能 APELIN APJ
下载PDF
炎症因子在糖尿病溃疡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前景
2
作者 张玉昌 陈翔 +5 位作者 何波 李盛华 慕向前 孙维强 张莉 陈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544-5551,共8页
背景: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足部溃疡合并感染,治疗周期长,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作用机制和最新治疗进展,为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 背景: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足部溃疡合并感染,治疗周期长,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作用机制和最新治疗进展,为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糖尿病溃疡,中药,炎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英文检索词为“Diabetes Ulcer,Medicinal herb,Inflammation,interleukin-1β,interleukin-6,tumor necrosis factor,hyper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γ-interferon,Interleukin-4,interleukin-10”,最终纳入75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机体的高糖环境会提高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使糖尿病溃疡创面长期处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2)中医在与糖尿病溃疡的长期斗争中总结出许多经验,目前不仅将糖尿病溃疡分湿热毒盛证、血脉瘀阻证、热毒伤阴证和气血两虚证4个证型以及治疗的代表方剂,还根据糖尿病溃疡的临床特点将糖尿病溃疡分为初、中、后3期并提出“清法”“温清并用”和“养法”三期不同治法。在中医辨证分型和分期的指导下,中药单体、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和(或)上调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溃疡的愈合。与现代医学相比,中药物优价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在治疗糖尿病溃疡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3)治疗糖尿病溃疡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中药复方众多,如白芷、姜黄素、改良冲和膏、三黄血竭方和疮疡Ⅰ号方等,归纳后发现治疗糖尿病溃疡的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敛疮生肌药为主,且中药复方的使用频率、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药单体和提取物,其中最常用的是治疗湿热毒盛证的三黄血竭方和疮疡Ⅰ号方以及治疗非缺血型糖尿病溃疡的紫朱软膏。(4)然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目前关于糖尿病溃疡的临床证候学研究较少;其次,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和复方种类繁多,研究不够深入;最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机制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5)未来应加强中药药理学和糖尿病溃疡的临床证候学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通路、多层次及多系统的治疗优势,研制出疗效显著、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明确的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中药 炎症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射干止咳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初探
3
作者 陈贺 秦文艳 +4 位作者 葛兴森 吴怡 范英兰 武晓琳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高抑制率为11.86%,提示在攻毒剂量为100TCID_(50)的条件下,射干止咳胶囊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小鼠滴鼻感染5LD_(50)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射干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30%、10%、30%,死亡保护率达50%、70%、50%,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3 d、14 d、13 d,说明各给药组对攻毒小鼠具有较好的死亡保护作用。结论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不显著,但射干止咳胶囊各剂量组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攻毒致小鼠死亡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止咳胶囊 抗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体内 体外
原文传递
泄浊解毒方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和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4
作者 康欣 刘建平 +4 位作者 任杰 杜明民 赵源 胡博乾 郎晓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胺吡啶干预)和低、中、高剂量组(泄浊解毒方干预)。干预14 ... 目的探讨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胺吡啶干预)和低、中、高剂量组(泄浊解毒方干预)。干预14 d后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评分(colon mucosa damage index,CDMI)评价大鼠的状态;HE染色观察病变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1、M2巨噬细胞含量,RT-PCR检测iNOS、CD206及β-catenin/FOSL2/ARID5A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1)低中高剂量组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可见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损伤与炎症浸润轻于模型组。3)低、中、高剂量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和iNOS 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M2型巨噬细胞比例和CD206 mRNA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4)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中β-catenin和FOS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ARID5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泄浊解毒方能有效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下调β-catenin/FOSL2/ARID5A分子的表达,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浊解毒方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平衡 巨噬细胞 FOS样抗原2
原文传递
腹部推拿对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肥大细胞、TRPV1的影响
5
作者 李华南 王毓岩 +4 位作者 张小凡 张玮 马菲 董桦 王金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5,I0008,共6页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肠道肥大细胞(mastcell,MC)及TRPV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腹部推拿调控内脏高敏感IBS-D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肠道肥大细胞(mastcell,MC)及TRPV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腹部推拿调控内脏高敏感IBS-D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腹部推拿组、MC阻断剂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离法+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应用粪便性状(Bristol)评分、旷场试验评价干预效果,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MC变化,定量PCR检测TRPV1 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阳性细胞数。结果(1)Bristol评分: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ristol评分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MC阻断剂组评分降低(P<0.01)。(2)旷场试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行方格次数、中央停留次数、中央停留时间和站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MC阻断剂组各评分升高(P<0.05,P<0.01);与MC阻断剂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在站立次数方面低于MC阻断剂组(P<0.01)。(3)透射电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肠道MC微绒毛形态不规则,呈脱颗粒状态;腹部推拿组较模型组MC形态规整,脱颗粒程度不明显。MC阻断剂组形态规则与空白组近似。(4)TRPV1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和MC阻断剂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MC阻断剂组比较,腹部推拿组TRPV1 mRNA的表达略高(P<0.05)。(5)免疫荧光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RPV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且荧光强度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和MC阻断剂组模型组TRPV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论腹部推拿可能借助调控肠道MC脱颗粒,降低TRPV1表达,从而对内脏高敏感IBS-D大鼠起到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纤细薯蓣皂苷诱导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李燕 李亚梅 +4 位作者 雷歌燕 康佳兰 刘明轩 张敏鸿 杨建琼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吉祥草中纤细薯蓣皂苷(gracillin)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A549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1、2、4μmol/L)gracillin作用不同时间(12、24、48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不加药... 目的探讨吉祥草中纤细薯蓣皂苷(gracillin)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A549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1、2、4μmol/L)gracillin作用不同时间(12、24、48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racillin(2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通过GFP-LC3质粒转染实验检测gracillin(0.25、0.5、1、2μmol/L)作用24 h后GFP-LC3在细胞自噬小体膜上的聚集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acillin(0.25、0.5、1、2μmol/L)作用24 h后A549细胞中序列相似性家族102成员A(FAM102A)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又名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racillin对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其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55μmol/L。gracillin作用24 h后,细胞胞浆内可见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自噬小体膜上可见明显的GFP-LC3绿色荧光斑点,且有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多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gracillin不同浓度组细胞中FAM10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0.5、1、2μmol/L组)、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1、2μmol/L组)和LC3B-Ⅱ/LC3B-Ⅰ比值(2μmol/L组)均显著升高,p62蛋白的表达水平(1、2μmol/L组)和Akt蛋白(1、2μmol/L组)、PI3K蛋白(2μmol/L组)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gracillin可能通过上调FAM102A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A549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草 纤细薯蓣皂苷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自噬 FAM102A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甘肃产不同品种松针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刘东彦 石晓峰 +2 位作者 王信 马趣环 沈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以甘肃产白皮松、雪松、油松、落叶松、樟子松和华山松6个树种的松针为研究对象,采用DPPH法、ABTS法和铜离子还原能力测定其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遴选出抗氧化活性强的松针资源,为松针的进一步开发... 以甘肃产白皮松、雪松、油松、落叶松、樟子松和华山松6个树种的松针为研究对象,采用DPPH法、ABTS法和铜离子还原能力测定其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遴选出抗氧化活性强的松针资源,为松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时,4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不同品种松针中,雪松松针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其中天水产雪松松针40%乙醇提取物的评分最高达99.52%,表明其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松针抗衰老研究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熵值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李光淳 李高峰 +4 位作者 张兆琦 玄锋学 杜彦辉 吴东辉 张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炎症反应及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联合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及氨甲蝶呤组,另设正常组(不...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炎症反应及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联合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及氨甲蝶呤组,另设正常组(不建模),每组10只。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灌胃200、400 mg/kg的枸杞多糖,氨甲蝶呤组灌胃3.8 mg/kg氨甲蝶呤,1次/d,持续28 d。记录足趾肿胀度、关节炎评分、机械性痛阈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及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p-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趾肿胀度、关节炎评分明显升高,机械性痛阈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降低,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明显,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增加,足关节滑膜组织TNF-α、IL-1β、IL-6 mRNA及TLR4、MyD88、p-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足趾肿胀度、关节炎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机械性痛阈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升高,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明显减轻,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足关节滑膜组织TNF-α、IL-1β、IL-6 mRNA及TLR4、MyD88、p-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枸杞多糖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RA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炎症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四逆汤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9
作者 缪萍 裘福荣 +6 位作者 曾金 贺敏 王猛猛 陈文文 沈淑娇 符胜光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09,I0008,共6页
目的研究四逆汤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SD大鼠灌服四逆汤水煎液(4 g·kg^(-1)),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目的研究四逆汤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SD大鼠灌服四逆汤水煎液(4 g·kg^(-1)),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日内、日间RSD均<12%,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08±0.38)h、(1.08±0.38)h、(0.61±0.35)h、(1.32±0.76)h、(1.67±0.29)h、(0.25±0.12)h、(2.50±1.32)h和(10.67±2.31)h;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2.68±0.78)h、(2.61±1.68)h、(5.56±3.15)h、(2.47±1.25)h、(9.12±4.89)h、(0.89±0.22)h、(10.50±6.84)h和(7.20±2.97)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0.03±0.01)ng·mL^(-1)、(0.02±0.003)ng·mL^(-1)、(1.11±0.15)ng·mL^(-1)、(0.21±0.07)ng·mL^(-1)、(0.06±0.03)ng·mL^(-1)、(14.87±3.84)ng·mL^(-1)、(72.60±35.06)ng·mL^(-1)和(249.83±130.32)ng·mL^(-1);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0.09±0.02)ng·h·mL^(-1)、(0.05±0.009)ng·h·mL^(-1)、(4.09±0.67)ng·h·mL^(-1)、(0.99±0.06)ng·h·mL^(-1)、(0.42±0.03)ng·h·mL^(-1)、(19.04±2.77)ng·h·mL^(-1)、(376.23±48.35)ng·h·mL^(-1)和(2726.65±1172.56)ng·h·mL^(-1)。结论本方法方便、快速,可用于四逆汤各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药代动力学 LC-MS/MS
原文传递
基于TNF-α/NF-κB通路探讨四君子汤对快速衰老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调节自噬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旭东 王松楠 +2 位作者 马丹 单德红 任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ZD)对快速衰老型(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32只SAMP8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Done...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ZD)对快速衰老型(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32只SAMP8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Donepezil)、SJZD低、高剂量治疗组。采用Y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记忆功能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β蛋白、caspse-1、beclin-1、LC3-II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总进臂次数减少、交替次数减少,TNF-α、IL-1β、IL-6含量升高,Aβ蛋白、caspse-1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及LC3-II蛋白表达下调;Donepezil与模型组比较,总进臂次数增加,交替次数增加,IL-6含量减少,Aβ蛋白表达下调。SJZD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总进臂次数增加,交替次数增加;TNF-α、IL-1β、IL-6、Aβ蛋白、caspase-1含量降低;beclin-1、LC3-II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四君子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纠正中枢海马相关炎症因子及自噬功能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阿尔茨海默 炎症因子 自噬
原文传递
益气小复方通过下调lncRNA HCP5表达增强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对顺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吴晶晶 王铮 +4 位作者 马丽娜 王冰 仲芫沅 叶媚娜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探讨益气小复方增强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顺铂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顺铂(0、2、4、8、16、32、64 mg/L)分别作用于MDA-MB-231野生、耐药细胞株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鉴定耐药细胞... 目的探讨益气小复方增强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顺铂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顺铂(0、2、4、8、16、32、64 mg/L)分别作用于MDA-MB-231野生、耐药细胞株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鉴定耐药细胞株的顺铂耐药性。上述梯度浓度的顺铂及顺铂加固定浓度(5mg/L)益气小复方分别作用于野生、耐药细胞株及长链非编码RNA人源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复合物P5(LncRNAHCP5)基因过表达、敲减的野生、耐药细胞株,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HCP5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DA-MB-231耐药细胞株较野生细胞株顺铂耐药指数为42.4。益气小复方同顺铂联用较单独使用顺铂,对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及诱导细胞凋亡比率均有提高(P<0.05)。MDA-MB-231耐药细胞株较野生细胞株,lncRNAHCP5、p-Akt蛋白表达升高,PTEN蛋白表达降低(P<0.05);益气小复方可降低MDA-MB-231耐药细胞株lncRNA HCP5、p-Akt蛋白表达,提高PTEN蛋白表达(P<0.05)。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下调lncRNAHCP5表达而升高PTEN蛋白表达、降低p-Akt蛋白表达,进而增强MDA-MB-231耐药细胞株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益气小复方 顺铂耐药 中药 黄芪多糖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右归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杨涛 赵鹏 +3 位作者 张光宇 姜泳 慈元 于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右归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出右归丸中药组成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得强直性脊柱炎的靶点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右归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出右归丸中药组成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得强直性脊柱炎的靶点基因,通过VENNY 2.1.0获得右归丸组成中药与强直性脊柱炎的交集基因,借助String在线平台与Cytoscape 3.7.2软件获得PPI网络,在DAVID数据库完成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药物有效成分79个,有效基因靶点500个,疾病靶点基因767个,交集基因98个,PPI网络分析得到关键靶点基因是IL1B、IL6和TNF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BP条目535条、GOMF条目88条和GOCC条目53条。KEGG富集分析得到121条通路,主要信号通路为IL-17、HIF-1和TNF等。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右归丸的中药组成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进而起到调节免疫反应、调控炎症因子、保护软骨、延缓骨破坏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强直性脊柱炎 网络药理学 IL-17信号通路 TN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免疫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洋 宋志前 +4 位作者 鲁欣悦 王淳 彭诗涛 张婷 宁张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8-175,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 Treg)失衡与UC肠道免疫稳态息息相关,而Th17/Treg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与UC相关的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内多种免疫因素、Th17/Treg细胞代谢重编程以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UC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UC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免疫 TH17细胞 TREG细胞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加味百合地黄汤通过调控SDF-1/CXCR4轴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
14
作者 刘洋 李翎熙 +3 位作者 周密 吴敏学 王宇红 赵洪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5,共6页
目的探究加味百合地黄汤对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大鼠下丘脑神经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89 mg/kg)和加味百合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16.2、8.1、4.0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 目的探究加味百合地黄汤对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大鼠下丘脑神经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89 mg/kg)和加味百合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16.2、8.1、4.0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卵巢摘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建立PDD模型,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21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及SDF-1/CXCR4轴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抑郁样行为改善(P<0.01);下丘脑胞体肿胀、间隙增加、炎性浸润等病理损伤缓解;脑脊液中促炎因子IL-1β、IL-6水平降低(P<0.05),抗炎因子IL-4、IL-10、IGF-1水平升高(P<0.01),Iba-1、SDF-1、CXCR4表达降低(P<0.05),PSD-95、BDNF、NGF表达升高(P<0.05)。结论加味百合地黄汤抗PDD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SDF-1/CXCR4轴进而改善下丘脑神经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百合地黄汤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 SDF-1/CXCR4轴 小胶质细胞 下丘脑 脑脊液
下载PDF
女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逆转铁过载促进骨形成相互作用研究
15
作者 何丹丹 赵白秀 +3 位作者 汪华君 蒋俊 沈袁佳怡 何津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92,共6页
目的评价女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逆转铁过载促进骨形成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效应,并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建立柠檬酸铁铵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分别评估红景天苷(1、5、25、50... 目的评价女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逆转铁过载促进骨形成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效应,并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建立柠檬酸铁铵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分别评估红景天苷(1、5、25、50、100μmol/L)、特女贞苷(1、5、25、50、100μmol/L)及其两种成分混合溶液(1∶1)对骨矿化的影响;茜素红染色后以骨骼染色面积和累积光密度评价其骨矿化程度,并运用等效线法和等辐射分析法评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抗PMOP的相互作用。结果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及其混合溶液均有较好地逆转铁过载所致的骨形成抑制作用,且在1~100μmol/L内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在等效线法中,经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得混合组γ>1,表明二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在等辐射分析法中,混合组中相应成分的EC50比值分数总和为1.16,其复合点落在95%可信限内(P>0.05),表明两者呈相加作用关系,且未见明显协同作用。结论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均可逆转铁过载诱导的骨形成抑制,且当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联合使用时,两者呈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红景天苷 特女贞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周红 张亚维 +1 位作者 张堃 白登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阳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灌服(每周6.25 mg/kg),实验组给予人参皂苷Rg3[80 mg/(kg·d)]灌胃治疗,连续干预治疗12周。检测各组股骨、胫骨骨密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I)含量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纤维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rapid response steroid-binding,1,25-D3-MARRS)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造模后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下降,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变化(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变,组织纤维化增强,细胞凋亡程度增加;肠黏膜组织1,25-D3-MARRS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阳性组及实验组大鼠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改善(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善,纤维化降低,细胞凋亡程度降低;肠黏膜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够提高OP大鼠骨密度,减轻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组织纤维化,增加肠黏膜1,25D3-MARRS蛋白表达,改善肠道钙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人参皂苷RG3 肠钙吸收 骨密度 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茯苓酸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唐虹 李林霞 +3 位作者 华宇 蒋晓梅 章仕雯 付金荣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茯苓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PCOS组、茯苓酸低剂量组(8.33 mg/kg)、茯苓酸高剂量组(33.32 mg/kg)、炔雌醇环丙孕酮组(阳性对照组,0.34 mg/kg... 目的研究茯苓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PCOS组、茯苓酸低剂量组(8.33 mg/kg)、茯苓酸高剂量组(33.32 mg/kg)、炔雌醇环丙孕酮组(阳性对照组,0.34 mg/kg)、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蛋白(rHMGB1)组(8μg/kg)和茯苓酸高剂量+rHMGB1组(33.32 mg/kg茯苓酸+8μg/kg rHMGB1),每组1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灌胃来曲唑混悬液的方式构建PCOS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天给药1次,持续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大鼠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及卵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大鼠卵巢系数,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COS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卵巢系数升高,血清中LH和T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HMGB1、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OS组比较,茯苓酸低、高剂量组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卵巢系数降低,血清中LH和T水平降低、FSH水平升高,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HMGB1、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MGB1组大鼠对应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上述给药组相反(P<0.05)。与茯苓酸高剂量组比较,茯苓酸高剂量+rHMGB1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变化均被显著逆转(P<0.05)。结论茯苓酸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并抑制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通路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寇静 史琳娜 +2 位作者 吕瑞华 马添翼 环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8,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Turicibacter的丰度。LefSe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酵 肥胖 肠道菌群 菌群分析
下载PDF
桑辛素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改善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蓄积
19
作者 李艳 李子雯 +2 位作者 李利民 胡胜全 吴正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4,I0004,I0005,共7页
目的观察桑辛素对油酸(oleic acid,O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300μM OA处理HepG2细胞24 h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2.5、5、10μM的桑辛素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 目的观察桑辛素对油酸(oleic acid,O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300μM OA处理HepG2细胞24 h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2.5、5、10μM的桑辛素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含量情况,DiI-LDL检测细胞脂质摄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桑辛素对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α)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将桑辛素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PPARα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OA刺激HepG2细胞导致细胞内脂滴颗粒明显增加,脂质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桑辛素可明显改善模型组肝细胞脂质蓄积,并降低脂质含量(P<0.05)。桑辛素可抑制HepG2细胞对DiI-LDL的摄取,上调细胞中PPARα和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分子对接显示桑辛素与LDLR和PPARα受体表现出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桑辛素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辛素 HEPG2细胞 油酸 PPARΑ 脂质蓄积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芪遂逐水膏敷贴剂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刘茵 邱华 +5 位作者 毛德文 王明刚 余钰娟 宋振恒 周晓云 黄永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8-303,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芪遂逐水膏敷贴剂调控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芪遂逐水膏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分析,GeneCards数据库查找肝硬化腹水相关靶点,对芪遂逐水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芪遂逐水膏敷贴剂调控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芪遂逐水膏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分析,GeneCards数据库查找肝硬化腹水相关靶点,对芪遂逐水膏和肝硬化腹水的共有靶点进行PPI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共有靶点的核心基因。构建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给予高、低剂量芪遂逐水膏敷贴治疗(1 cm×1 cm、2 cm×2 cm),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BIL、ALB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A、CASP3、MAPK8、AKT1、TP53蛋白表达。结果收集得到芪遂逐水膏13种活性成分和240个预测靶点,参与药物反应、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过程,芪遂逐水膏与肝硬化腹水共同靶点86个,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化等通路。肝硬化腹水大鼠肝脏有大量炎性细胞,血清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P<0.05,P<0.01);芪遂逐水膏能改善肝脏病理变化,降低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升高ALB水平(P<0.05,P<0.01),同时能下调VEGFA、CASP3、MAPK8、AKT1、TP53蛋白在肝硬化腹水中的表达。结论芪遂逐水膏调控肝硬化腹水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能与VEGFA、CASP3、MAPK8、AKT1、TP53相关靶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遂逐水膏敷贴剂 肝硬化腹水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