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协日嘎-4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
1
作者 刘萨仁 佟玉清 +1 位作者 玉晓 张春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 探讨蒙药协日嘎-4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协日嘎-4汤低、中、高剂量组等6组,每组10只。治疗8 w后观察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 目的 探讨蒙药协日嘎-4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协日嘎-4汤低、中、高剂量组等6组,每组10只。治疗8 w后观察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和单核细胞趋化(MCP)-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协日嘎-4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BUN、Scr、TNF-α、IL-6、CRP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P<0.05),协日嘎-4汤高剂量组更显著(P<0.01);各治疗组肾小管空泡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增生改变明显减轻;肾组织MCP-1表达不同程度明显减少(P<0.05),协日嘎-4汤高剂量组更显著(P<0.01)。结论 蒙药协日嘎-4汤可通过下调DN大鼠肾组织MCP-1表达、降低炎症因子分泌,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协日嘎-4汤 糖尿病肾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生姜两种提取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
作者 孙洋洋 赵宁 柏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比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差异,从而研究生姜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为指导生姜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酵母致热的大鼠模型,比较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的解热作用差异;采用二甲苯致... 目的 通过对比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差异,从而研究生姜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为指导生姜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酵母致热的大鼠模型,比较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的解热作用差异;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差异;通过对比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大小,从而比较其抗氧化作用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中总多糖的含量;采用BCA蛋白浓度检测法(bicinchoninic acid)测定生姜水提和绞汁两种提取物中总蛋白的含量。结果 生姜水提物对酵母致热的大鼠模型体温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而生姜绞汁提取物能显著改善酵母致热的大鼠模型(P<0.05);生姜水提物对二甲苯导致小鼠耳肿胀的模型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而生姜绞汁提取物的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阳性对照药物维生素C、生姜水提物和生姜绞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9.68%、78.36%和76.52%;生姜水提物中的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分别为0.259 6 mg/g, 0.027 18 mg/g和0.026 79 mg/g,生姜绞汁中的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分别为0.161 3 mg/g、0.020 82 mg/g和0.034 99 mg/g;生姜水提物和生姜绞汁提取物中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790 mg/g和1.390 mg/g;生姜水提物和生姜绞汁提取物中总蛋白含量分别为9.90 mg/g和7.840 mg/g。结论 生姜水提物的解热作用不及生姜绞汁提取物,但生姜水提物的抗炎作用要明显优于生姜绞汁提取物,生姜水提物和生姜绞汁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因此,生姜临床应用时,发挥其解热作用时应选用其绞汁提取物,发挥其抗炎作用时可选用其水提物,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时两种提取物均可。生姜水提物中6-姜酚、8-姜酚、总多糖和总蛋白的含量比生姜绞汁提取物相对较多,而10-姜酚的含量比生姜绞汁提取物相对较少,两种提取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是其不同临床应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 抗炎 抗氧化 6-姜酚 8-姜酚 10-姜酚 生姜总多糖 生姜总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破血逐瘀理论探讨中药水蛭及其复方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兴文 王小强 +7 位作者 徐世红 李楷 赵军 李鼎鹏 刘佳 丁聚贤 柳博 姜朝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肿瘤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疗的疾病,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遗传毒性低等优点,可以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同时对机体功能从根本上进行调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破血逐瘀药物... 肿瘤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疗的疾病,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遗传毒性低等优点,可以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同时对机体功能从根本上进行调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破血逐瘀药物,如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等用于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基于此,从破血逐瘀理论出发,分析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破血逐瘀治则,总结水蛭临床治疗肿瘤的部分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诊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血逐瘀 肿瘤 水蛭 带瘤生存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口服尖吻蝮蛇毒降纤酶对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4
作者 陶秀珍 张学荣 +4 位作者 廖明 李牡艳 孔露平 张昊 罗小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降纤酶(DF)灌胃给药后在SD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尖吻蝮蛇毒DF后观察大鼠体征,检测DF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降纤酶(DF)灌胃给药后在SD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尖吻蝮蛇毒DF后观察大鼠体征,检测DF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尖吻蝮蛇毒DF在大鼠胃肠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大鼠纤维蛋白原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灌胃尖吻蝮蛇毒DF(1000 U/kg)后大鼠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DF口服毒性很低;大鼠灌胃DF 3 h后,DF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肠、胃和空肠组织内;在量效关系实验中,大鼠灌胃DF(200 U/kg)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时效关系实验中,灌胃第5、第6、第7天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口服尖吻蝮蛇毒DF可以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胃、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内;口服适量DF可以有效降低大鼠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连续给药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降纤酶 纤维蛋白原 口服给药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定量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
5
作者 吕振国 赵鹏 +2 位作者 武恬恬 欧阳慧子 何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 [目的]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6批桑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不同产地桑叶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桑叶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通过比对标准对照品,指认出其中8个,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紫云英苷;16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62,主成分分析将16批桑叶药材分为三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1号峰(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14号峰>11号峰。[结论]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2022年某院10969张膏方处方临床使用分析
6
作者 黄丽娟 徐诚 +1 位作者 袁娟娟 黄豫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26-129,189,共5页
目的通过对昆山市中医医院2022年全年的膏方(包括四季膏方和冬令进补膏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昆山地区吴门医派膏方的组方运用特色以及使用情况和受众人群比例。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的膏方处方共计10969张,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O... 目的通过对昆山市中医医院2022年全年的膏方(包括四季膏方和冬令进补膏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昆山地区吴门医派膏方的组方运用特色以及使用情况和受众人群比例。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的膏方处方共计10969张,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2和SPSS 25.0统计学软件中,对处方中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诊断、单张膏方中药味数、不同中药饮片使用频率和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膏方广泛应用于多个科室,膏方患者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41.83%)。妇科、推拿科、治未病科膏方数量排名前3。膏方中使用的中药以补气、活血、补血、补阳、安神药占主体;药性偏温,偏平,甘味药占比较大。结论本院膏方在不同科室、病种、年龄层均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女性患者对膏方需求量更大。30~39岁人群已经成为使用膏方主体。昆山市中医医院传承的吴门医派膏方用药补攻兼施,以甘味药,补为主,顺应地区人群气虚为主的体质特点而注重扶正益气,调补肝脾,调节气血不足,是以固本补虚,佐以攻邪,非常符合叶天士“甘平补虚”“顾护脾胃”等使用膏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方 处方分析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吴门医派 四季膏方 妇科膏方
下载PDF
冬虫夏草及其成分在生殖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玲玲 方兰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CS)是东方社会历史悠久的强壮滋补类草药,可以增强生殖活动并恢复受损的生殖功能。CS成分复杂,其主要提取成分包括虫草素、异黄酮(isoflavones obtained from Cordyceps sinensis, CSIF),以及CS水提取成分...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CS)是东方社会历史悠久的强壮滋补类草药,可以增强生殖活动并恢复受损的生殖功能。CS成分复杂,其主要提取成分包括虫草素、异黄酮(isoflavones obtained from Cordyceps sinensis, CSIF),以及CS水提取成分F1(水溶性多糖)、F2(水溶性蛋白质)和F3(水溶性较差的多糖和蛋白质)。截至目前,关于CS及其成分在生殖功能中的作用、具体机制及临床应用尚无系统阐述。首次综述CS及其成分对雌性及雄性生殖类固醇激素生成的体内外作用及机制。在雌性生殖系统中,CS通过上调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esis acute regulator protein, StAR)和芳香化酶(aromatase, AROM)的表达促进人颗粒黄体细胞(granulosa luteal cell, GLC)中雌二醇(estradiol, E2)的生成,此外,口服从CS中提取的CSIF对去卵巢(ovariectomized, OVX)大鼠具有显著的雌激素作用;在雄性生殖系统中,CS及其不同成分不仅对原代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睾酮及小鼠睾丸间质肿瘤细胞(MA-10细胞)中孕酮生成有积极作用,还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浆睾酮水平。不仅为研究CS调节生殖功能及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提供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生殖功能 生殖类固醇激素 体内作用 体外作用
原文传递
雷公藤制剂及其提取物在肾移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俊雷 王锁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肾移植术后管理取得了阶段性发展,然而移植患者/肾的长期存活率尚未有效延长,与肾移植术后诸多并发症密切相关。肾移植后急慢性肾损伤,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排斥反应、蛋白尿和免疫抑制毒性等均显著... 肾移植术后管理取得了阶段性发展,然而移植患者/肾的长期存活率尚未有效延长,与肾移植术后诸多并发症密切相关。肾移植后急慢性肾损伤,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排斥反应、蛋白尿和免疫抑制毒性等均显著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及预后。传统中药材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及活血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活性。现今诸多学者将雷公藤制剂及其提取物用于肾移植术后的管理方案中,虽初见成效,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雷公藤制剂及其提取物在肾移植领域的用药方案为基础,总结其发挥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进而明确雷公藤制剂及其提取物在肾移植领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前景,为提升移植患者/肾的长期存活率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内酯醇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及其7种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张海霞 宋肖桦 +5 位作者 李千 程水清 文佳 王璇 王旭星 李向日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实证模型,再分别给予热性药、寒性药、生莪术、醋莪术、生郁金的水煎液治疗。通过观测比较大鼠在造模和给药的全过程中体质量、肛温、进食量、大便粒数和质地的变化,比较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结果:温莪术醋制前后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明显;温莪术挥发油中1,8-桉叶素、樟脑、龙脑、吉马酮、莪术二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上述成分的含量(P<0.01)。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对胃寒导致的腹泻治疗效果弱于热性药的治疗效果,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表现为脾胃温性,温郁金的生品会加重腹泻,但致泻效果较寒性药致泻效果弱,温郁金表现为脾胃弱寒性。结论:1,8-桉叶素、樟脑、吉马酮、莪术二酮4种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温热药作用一致,且其含量高低与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寒热药性变化一致,推测这4种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发挥寒热药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温莪术 挥发油 寒热药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欧前胡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马畅 侯婷予 +1 位作者 王雪莹 刘琰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欧前胡素治疗宫颈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欧前胡素药用成分和疾病宫颈癌靶点并进行相关的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查找欧前胡素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对... 目的探讨欧前胡素治疗宫颈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欧前胡素药用成分和疾病宫颈癌靶点并进行相关的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查找欧前胡素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对宫颈癌相关的目标基因进行交叉筛选,Cytoscape软件分析宫颈癌和欧前胡素的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分析并建构PPI网络分析,Rstudo 4.0软件分析并绘图,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统计,GO富集、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使用AutoDock分析。结果PPI网络结果显示TERT、ESR1、PTGS2、PGR、PPARG、CA9、ESR2、AR、CASP9、ALPL、CLK1可能为欧前胡素和宫颈癌的核心靶点。GO富集得到26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得到6条主要通路,包括Chemical cancer recep⁃tor activation、Estrogen、Breast cancer、VEGF、Prolactin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YS-243、ARG-240和GLU-272等化合物能与宫颈癌的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欧前胡素可能通过与ESR1、PGR、PTGS2、ESR2、CASP9等结合,在VEGE、雌激素、孕激素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治疗宫颈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前胡素 宫颈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从古今角度探析半夏附子配伍应用
11
作者 胡勋 陈启兰 金如意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变了附子的品性,使得附子烈性减缓,毒性减弱;此外,饮片炮制技术的改进以及减毒中药的配伍应用,使得半夏附子配伍变得更加具备可能性与安全性。半夏附子配伍时需注意煎煮时间、剂量与比例等用药安全性因素。医者结合众多医家的用药经验,抓住“阳虚”及“湿盛”的核心病机,在脾胃、肾系、癌痛、妇科、心系、肺系等各系病症中配伍半夏附子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为附子半夏药对临床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半夏 附子 应用 配伍
下载PDF
鱼腥草破壁饮片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12
作者 雷夏凌 邓雯 +6 位作者 陈炜璇 戴锦龙 郭健敏 黄远铿 张前亮 成金乐 杨威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9-23,3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单次和重复给予鱼腥草破壁饮片后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鱼腥草破壁饮片和鱼腥草饮片均以7.2 g·kg^(-1)的最大给药量单次灌胃给予大鼠观察毒性反应,并持续观察2周;鱼腥草破壁饮片以1.35、2.7... 目的研究大鼠单次和重复给予鱼腥草破壁饮片后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鱼腥草破壁饮片和鱼腥草饮片均以7.2 g·kg^(-1)的最大给药量单次灌胃给予大鼠观察毒性反应,并持续观察2周;鱼腥草破壁饮片以1.35、2.70、5.40 g·kg^(-1),鱼腥草饮片1.35、5.40 g·kg^(-1),连续3个月对SD大鼠灌胃给药,恢复期4周,进行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学、血液学、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及病理学等各项检查。结果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以7.2 g·kg^(-1)对SD大鼠单次灌胃给药,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鱼腥草破壁饮片及鱼腥草饮片重复给药3个月,各剂量组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单次经口给药对SD大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7.2 g·kg^(-1)。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对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的无毒作用剂量(NOAEL)为6.4 g·kg^(-1)。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在相同给药剂量下,SD大鼠毒性反应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破壁饮片 鱼腥草饮片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肾脏毒性
下载PDF
全三七片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评价研究
13
作者 谭莹 廖伟 +6 位作者 廖文平 李勇 那敏 郭湘楠 杨露 朱兆云 王京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目的 在GLP条件下开展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实验,观察全三七片的毒性作用和可逆性,推测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临床试验的安全剂量范围,为全三七片的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SD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观察一般临床体征,称量体质量... 目的 在GLP条件下开展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实验,观察全三七片的毒性作用和可逆性,推测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临床试验的安全剂量范围,为全三七片的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SD大鼠为实验系统,通过观察一般临床体征,称量体质量,评价摄食、饮量,检测血液学、血凝、血清生化学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称量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及对主要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全三七片24 h内大剂量给药和连续13周持续给药对动物可能产生的毒性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1)全三七片24 h内2次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20.0 g·kg^(-1),给药后动物体质量正常增长,观察期内未见动物死亡和出现异常体征。(2)分别以1.5、2.6、6.8 g·kg^(-1)(简称:低、中、高剂量组)重复灌胃给予全三七片13周,可使SD大鼠出现稀便和/或软便及周平均摄食量和饮水量增加,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略缓慢,高剂量组雌鼠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和雄鼠的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ic)计数及百分比、甘油三酯(TG)轻微降低,高剂量组雌鼠肝系数(脏体比)和中、高剂量组雄鼠肝、肾系数(脏体比)增大,上述指标停药后均能恢复正常或呈恢复趋势。结论 (1)全三七片24 h内大剂量给药(相当于临床最大拟用剂量的665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全三七片重复给药13周的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1.5 g·kg^(-1)(相当于临床最大拟用剂量的50倍),提示受试物具有较宽的安全剂量范围,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胃肠系统功能并避免与有类似不良反应的药物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三七片 SD大鼠片 单次给药毒性 重复给药毒性
原文传递
基于归经理论指导下川芎治疗头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新 柴军红 +4 位作者 孔祥文 梁军 白晨曦 匡海学 夏永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临床“遣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川芎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历代典籍与中外文献,从川芎归经的本草考证与配伍应用来阐明川芎作为归经药存在的必然性,并从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两个方...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临床“遣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川芎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历代典籍与中外文献,从川芎归经的本草考证与配伍应用来阐明川芎作为归经药存在的必然性,并从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来论述川芎归肝经而治头痛的合理性。以期为川芎的归经治疗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更好地指导川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 川芎 本草考证 配伍应用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配伍中不合理应用情况及改进策略分析
15
作者 吴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2-0095,共4页
经过大量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已经被批准可生产及临床运用的中药注射剂达到100种以上,在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起到关键性的效用。但是在运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70%都是因为临床不合理使用所致。所以,本次就为临床... 经过大量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已经被批准可生产及临床运用的中药注射剂达到100种以上,在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起到关键性的效用。但是在运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70%都是因为临床不合理使用所致。所以,本次就为临床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方法:此次根据要求进行了病例的筛选,全部8000例患者都是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到院就医的患者,因为疾病均选择中药注射剂干预,主要对此次选入的患者的各项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评估,对此次出现不合理用药类型、科室用药状况做详细记录,比较各小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所有的全部患者当中,有66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合理用药状况;在此次调研当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达到328例,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为皮肤、附件损害及消化系统表现;对此次用药期间出现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显示手足外科、心血管病科两科室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最为严重。结论:在给患者实施中药注射剂治疗期间,需对临床配伍不合理情况做全面评估与分析,根据具体状况制定科学的改进方案,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可靠性,能够给临床用药安全性方面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配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南天竹根对抗肿瘤药As_(2)O_(3)减毒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小梅 吴志瑰 +6 位作者 黄潇 阚瑞 刘婧 彭财英 裴建国 刘应蛟 毛喜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5,I0011-I0014,共9页
目的研究南天竹根不同萃取部位对As_(2)O_(3)所致肝、肾毒性的保护作用,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探寻其减毒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在As_(2)O_(3)致大鼠急性肝、肾损伤模型上,南天竹根70%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物灌胃后,... 目的研究南天竹根不同萃取部位对As_(2)O_(3)所致肝、肾毒性的保护作用,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探寻其减毒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在As_(2)O_(3)致大鼠急性肝、肾损伤模型上,南天竹根70%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物灌胃后,记录各组大鼠体征变化,测定各组大鼠组织中肾脏系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HE染色检测大鼠肝、肾组织病理变化,以此筛选南天竹根的拮抗毒性部位,并采用UPLC-Q-TOF-MS/MS对拮抗毒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别。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体征均呈现恢复趋势,肾脏系数、SOD、CAT、MDA、AST、ALT、Ccr、BUN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缓解,肝、肾病理损伤程度有所改善,其中以氯仿部位拮抗毒性效果最为明显。经LC-MS对氯仿部位分析鉴定发现,该部位共鉴定得到25个化合物,包括18个生物碱类成分。同时氯仿部位与主要单体成分——小檗碱对As_(2)O_(3)所致肝、肾毒性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表明南天竹根不同萃取部位对As_(2)O_(3)所致肝、肾毒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拮抗毒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竹根 As_(2)O_(3) 减毒部位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热敏通道的辛味中药止痛原理探析
17
作者 陈香云 刘珍洪 +5 位作者 蔡明阳 谭雯 孙艺凡 丁薇 陈丹妮 杨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一些辛味中药具有止痛功效,具有寒温之分,用于治疗热痛或寒痛。热敏通道(thermoTRP channels)是寒温感受器,也是伤害感受器,在感觉神经中表达。超出生理范围的寒热以疼痛方式报警,这是热痛与寒痛的分子见解。辛味是植物对动物的驱离警告... 一些辛味中药具有止痛功效,具有寒温之分,用于治疗热痛或寒痛。热敏通道(thermoTRP channels)是寒温感受器,也是伤害感受器,在感觉神经中表达。超出生理范围的寒热以疼痛方式报警,这是热痛与寒痛的分子见解。辛味是植物对动物的驱离警告,它们敏化热敏通道,产生疼痛,分为热痛和寒痛。持续刺激,使得热敏通道对辛味的刺激不再敏感,疼痛信号减弱或消退从而产生止痛效果。辛味中药对热敏通道的脱敏是其止痛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主要热敏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瞬时受体电位melastatin亚型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TRPM8)、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的中药调节剂,阐释其止痛的分子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通道 TRPV1 TRPM8 TRPA1 辛味中药 止痛
原文传递
覆盆子改善肥胖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管咏梅 郭鑫 +4 位作者 陈丽梅 屈宝华 刘红宁 刘良徛 李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0,共6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和流行率正在迅速上升。肥胖可以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肥胖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和流行率正在迅速上升。肥胖可以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肥胖的方式主要通过西药治疗和改变饮食,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难以持续等现象,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覆盆子作为药食两用功能性中药,日益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大量研究发现,覆盆子作为膳食添加剂可有效改善肥胖症并发挥有益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能量利用、糖脂代谢、肠道菌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文章主要通过综述肥胖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覆盆子改善肥胖的内在机制,以期为覆盆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肥胖防治及减肥药物研发提供启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肥胖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姜状三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沈晓静 王圆圆 +2 位作者 张广辉 杨生超 姜薇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7-63,共7页
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sis)为五加科(Araliaecae)人参属(Panax)植物,主要含有皂苷类成分,根及根茎入药,西南地区常作为三七的代用品。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植物资源的... 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sis)为五加科(Araliaecae)人参属(Panax)植物,主要含有皂苷类成分,根及根茎入药,西南地区常作为三七的代用品。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化学成分高值化利用和非传统药用部位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姜状三七药材的利用策略,以期为姜状三七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状三七 化学成分 皂苷 含量测定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菊苣复合物30 d喂养实验对SD大鼠生理状况的影响
20
作者 吴芳洁 陈秋华 骆伟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了解在30 d喂养实验中使用菊苣复合物对SD大鼠进行喂养并观察SD大鼠的生理状况变化。方法:选取60只体型相似的SD大鼠进行为期30 d的喂养实验,将60只大鼠每30只分为一组,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菊苣复合物对... 目的:分析了解在30 d喂养实验中使用菊苣复合物对SD大鼠进行喂养并观察SD大鼠的生理状况变化。方法:选取60只体型相似的SD大鼠进行为期30 d的喂养实验,将60只大鼠每30只分为一组,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菊苣复合物对大鼠进行喂养,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喂养方式对大鼠进行喂养,观察并记录菊苣复合物对大鼠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在30 d动物喂养期间,菊苣复合物未引起大鼠的生理、生化功能器官以及组织形态、整体健康状况等身体的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各项检查结果对照组传统鼠粮与菊苣复合物喂养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 d大鼠喂养实验后,对比喂养前前后以及观察组的数据分析食用菊苣复合物对大鼠的各项生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所以菊苣复合物喂养SD大鼠对其的生理指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复合物 30 d动物喂养实验 SD大鼠 实验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