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1
1
作者 陈文梅 金鸣 +2 位作者 吴伟 李金荣 杨树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41-74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对血小板聚集性、5 HT释放、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红花总黄色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红花水煎液经硅胶吸附法除杂质得到红花总黄色素 ,以比浊法及邻苯二甲醛 (OPT)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其对PAF诱导... 目的 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对血小板聚集性、5 HT释放、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红花总黄色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红花水煎液经硅胶吸附法除杂质得到红花总黄色素 ,以比浊法及邻苯二甲醛 (OPT)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其对PAF诱导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聚集及 5 HT释放的影响。以Fura 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红花总黄色素抑制PAF诱发的WRP聚集、5 HT释放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AF 2 .0× 10 - 9mol·L- 1 时 ,0 .2 1,0 .42 ,0 .85 ,1.6 9g·L- 1 红花总黄色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依次为 2 8.0 % ,32 .9% ,6 0 .0 % ,79.4% ;5 HT释放抑制率分别为 4.70 % ,12 .9% ,32 .9% ,5 8.4% ;同时 4.1,6 .5 ,10 .3 ,16 .7,2 6 .7mg·ml- 1 红花总黄色素剂量依赖地抑制 8× 10 - 1 0 mol·L- 1 PAF引起的血小板内游离钙增高。结论 红花总黄色素可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总黄色素 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小板聚集 中药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五味子多糖双水相提取工艺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化 柯华香 +4 位作者 李发洁 董红敬 贺敬霞 张继丹 杨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3-597,共5页
目的: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采用双水相体系优化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药液量、K_2HPO_4用量、PEG6000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双水相体系的相比、分配系数和萃取效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响应值,采用Box-Beh... 目的: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采用双水相体系优化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药液量、K_2HPO_4用量、PEG6000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双水相体系的相比、分配系数和萃取效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五味子多糖双水相提取参数为:药液量5 m L,K_2HPO_4用量1.0 g,PEG6000用量1.8 g,离心时间9 min。该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验证试验的实测OD值为0.950,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3.94%。结论:所优选的双水相提取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可用于五味子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双水相体系 提取 多糖 响应面法 总评归一值
原文传递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郭君 苏慈宁 +1 位作者 陈维平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79,共2页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即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经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药物注入胃内,注入完毕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它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及...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即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经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药物注入胃内,注入完毕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它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造成机体营养代谢失调,还会因进食不当引发吸入性肺炎,重者危及生命。2006年1—12月我科对3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营养法 胃管 口腔 间歇 脑卒中患者 常见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乌苏里藜芦碱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4
作者 韩国柱 李欣燕 +2 位作者 吕莉 李卫平 赵伟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 ( Vn A)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瘀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 Vn A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大鼠 iv6种不同剂量的 Vn A ( 7.2~ 4 2 .9μg/...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 ( Vn A)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瘀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 Vn A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大鼠 iv6种不同剂量的 Vn A ( 7.2~ 4 2 .9μg/ kg)导致血管阻塞时间 ( OT)显著延长 ,且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Vn A 30μg/ kg产生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与赖氨匹林 18.0 mg/ kg的作用相当。单次 iv Vn A30 μg/ kg使 OT呈时间依赖性延长。Vn A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起效迅速 ,持续至少 80 min,iv后 15 m in达效应峰值。iv Vn A( 15~ 4 5 μg/ kg)显著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干质量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Vn A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 ,并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抗血栓效能高 ,作用强度大 ,在大鼠的有效剂量低至μg/ kg水平。V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乌苏里藜芦 生物碱 藜芦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创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俊琴 邱彦 +3 位作者 蔡如珏 李铁军 芮耀诚 张卫东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低(25 mg/kg×2)、高(50 mg/kg×2)剂量灯盏花素组。采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脑创伤的同时尾静脉注射灯盏花素,...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低(25 mg/kg×2)、高(50 mg/kg×2)剂量灯盏花素组。采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脑创伤的同时尾静脉注射灯盏花素,8 h后重复给药一次。检测各组大鼠脑创伤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MDA和SOD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别。大鼠脑创伤后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灯盏花素均可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含量(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减轻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其对大鼠脑创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氧自由基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脑损伤 脑水肿 血脑屏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大鼠
下载PDF
知母宁对老化红细胞CR_1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伟 祝其锋 +1 位作者 郭峰 李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79,共3页
观察不同浓度的知母宁(Chimonin)温育后的老化红细胞免疫指标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改变,发现5、15μg知母宁时,RBC-C3bRR、RBC-ICR、RBC-CaR有上升的趋势但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 观察不同浓度的知母宁(Chimonin)温育后的老化红细胞免疫指标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改变,发现5、15μg知母宁时,RBC-C3bRR、RBC-ICR、RBC-CaR有上升的趋势但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50、100μg浓度时RBC-C3bRR、RBC-ICR、RBC-CaR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1)。知母宁5、15、50、100μg温育后的老化红细胞LPO含量的改变,以知母宁50、100μg浓度时LPO水平明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一定剂量知母宁提高红细胞CR1活性,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宁 老化红细胞 补体受体CR1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降脂胶囊干法制粒工艺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苗苗 徐桂红 +3 位作者 刘洪波 高如意 徐振秋 毕宇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研究降脂胶囊干法制粒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降脂胶囊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及流动性为指标确定了降脂胶囊辅料种类及用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颗粒一次成型率为指标,对轧轮压力、轧轮转速、送料速... 目的:研究降脂胶囊干法制粒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降脂胶囊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及流动性为指标确定了降脂胶囊辅料种类及用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颗粒一次成型率为指标,对轧轮压力、轧轮转速、送料速度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研究,从而得到最佳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降脂胶囊原料(浸膏粉+葡萄籽提取物)与辅料最佳配比为原料∶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100∶4∶6,干法制粒最佳工艺参数为轧轮压力5.8 MPa,轧轮转速22 r/min,送料速度20 r/min。按照优选的工艺进行3批干法制粒工艺验证,制成的颗粒具有堆密度高、吸湿率低、流动性较好的优点。结论:该实验结果可靠,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胶囊 干法制粒工艺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亚临界流体萃取樟叶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海旭 李忠海 +1 位作者 付湘晋 张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樟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最优的萃取条件(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65℃)下樟叶精油得率为3.54%,这与模型预测值3.56%相匹配。GC-MS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超过1%的有12种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4%)、4-亚甲基-1-(1-甲基乙基)-[3.1.0]二环乙烷(7.05%)、芳樟醇(5.82%)、石竹烯(4.75%)。樟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萃取工艺安全可靠,精油得率较高且具有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精油 亚临界提取 响应面试验 GC-MS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β-榄香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陆群 朱路佳 +1 位作者 谢梅林 顾振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 ( β elemene ,β Ele)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 :采用血栓法观察了大鼠口服 β Ele 4 0~ 1 60mg/kg/d 1 0d后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其抗血小板聚集性和TXA2 及PGI2 的含量。结果 :β...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 ( β elemene ,β Ele)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 :采用血栓法观察了大鼠口服 β Ele 4 0~ 1 60mg/kg/d 1 0d后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其抗血小板聚集性和TXA2 及PGI2 的含量。结果 :β Ele能明显抑制大鼠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同时可明显抑制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TXA2 释放 ,但对大鼠动脉壁中的PGI2 无明显影响。结论 :β Ele抗血栓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TXA2 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血栓形成 血栓素A2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抗血小板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项耀祖 商洪才 张伯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0-294,共5页
在止血、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血小板中药研究已成为热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对抗血小板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很... 在止血、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血小板中药研究已成为热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对抗血小板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很多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和单体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或研究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 中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穿山龙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逍 赵鹏 +2 位作者 段玺 王昌利 邓寒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筛选穿山龙多糖脱蛋白的最优工艺。方法:以穿山龙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脱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4种脱蛋白方法对穿山龙多糖脱蛋白的影响。结果:确定木瓜蛋白酶法结合Sevage法为最佳工艺,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木瓜蛋白酶用量2.0%,酶... 目的:筛选穿山龙多糖脱蛋白的最优工艺。方法:以穿山龙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脱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4种脱蛋白方法对穿山龙多糖脱蛋白的影响。结果:确定木瓜蛋白酶法结合Sevage法为最佳工艺,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木瓜蛋白酶用量2.0%,酶解时间122 min,1次Sevage;在此条件下,穿山龙多糖蛋白脱除率为91.24%,多糖保留率为80.12%。结论:木瓜蛋白酶结合Sevage法是一种良好的穿山龙多糖脱蛋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多糖 脱蛋白
原文传递
川牛膝多糖促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祖伦 石圣洪 +1 位作者 陈红 刘友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27,共2页
研究了川牛膝 多糖对实验小鼠红细胞 免疫功 能的作 用。结果 显示,川 牛膝多 糖能提 高小 鼠 C7b受体花环率,亦能降低 I C 花环率,表明它既能促进红细胞免 疫粘附作 用,也能 加强红 细胞对 循环免 疫复合 物的清除作用。
关键词 川牛膝多糖 红细胞免疫 实验研究 川牛膝 免疫粘附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泽泻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雪 谌赛男 +3 位作者 陈莹 张方方 黄小强 吴水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14-1617,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泽泻多糖的工艺。方法:以泽泻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料液比、pH值、酶解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纤维素酶提取泽泻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0(g/m L...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泽泻多糖的工艺。方法:以泽泻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料液比、pH值、酶解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纤维素酶提取泽泻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0(g/m L)、酶用量为0.4%、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120 min、pH为4.5、物料粒度为80~100目。在该条件下,泽泻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8.89%,是传统水提多糖得率的3.96倍。结论:纤维素酶能显著提高泽泻多糖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多糖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宏川 刘思洋 +2 位作者 孙宁阳 顾健 谭睿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连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黄连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回流提取时间及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出各因素对黄连生物碱提取率...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连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黄连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回流提取时间及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出各因素对黄连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结果:优化后黄连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70%乙醇,液料比16.5∶1(m L/g),超声时间27 min,回流提取时间1.5 h,黄连生物碱理论提取率为255.475 mg/g,实际测得提取率为252.897 mg/g。结论: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可以较好的对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连生物碱 响应面分析法
原文传递
当归多糖对骨髓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与造血调控的关系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静 王亚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骨髓巨噬细胞(BMMΦ)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与造血调控的关系,从而阐明当归的活血机制。方法采用骨髓造血祖细胞和巨噬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技术。结果经APS诱导...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骨髓巨噬细胞(BMMΦ)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与造血调控的关系,从而阐明当归的活血机制。方法采用骨髓造血祖细胞和巨噬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技术。结果经APS诱导的BMMΦ的培养上清液可提高髓系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产率;经APS诱导后,BMMΦ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EPOmRNA和GM-CSFmRNA的表达水平和强度明显提高。结论APS可以直接和(或)间接地刺激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BMMΦ,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促进造血调控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髓系多向性造血祖细胞(CFU-Mix)、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骨髓巨噬细胞 造血祖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丹参和钙通道拮抗剂抗LDL氧化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吴卫平 匡培根 +3 位作者 张小澍 金泽武道 小野寺庚午 大池弥三郎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提取健康成人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丹参和硝苯吡啶、尼索地平及Cu透析,分别于透析后24、48及72小时从各组LDL中提取脂类进行薄层层析(TLC)。结果显示:①cu可使LDL氧化成oxLDL,TLC示x带... 提取健康成人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丹参和硝苯吡啶、尼索地平及Cu透析,分别于透析后24、48及72小时从各组LDL中提取脂类进行薄层层析(TLC)。结果显示:①cu可使LDL氧化成oxLDL,TLC示x带、游离脂肪酸(FFA)、磷脂(PL)增加,而胆固醇酯(CE)及甘油三酯(TG)减少;②钙通道拮抗剂+Cu透析与单纯Cu透析结果相似;③丹参+Cu透析的x带显著低于Cu透析组及钙通道拮抗剂组,且脂质成分与透析前相似。结果表明,X带可作为脂质过氧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丹参具有拮抗LDL氧化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 丹参 钙通道阻滞剂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跌打祛风膏基质处方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艳 黄志辉 +1 位作者 区展龙 吴雪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6-849,共4页
目的:优化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为考察因素,以成型巴布剂的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结果:跌打祛风膏... 目的:优化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为考察因素,以成型巴布剂的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结果:跌打祛风膏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30∶30∶1∶0.3。结论:按优化基质处方制备的跌打祛风膏性能良好,易涂布、表面均匀、黏着力良好、剥离无残留、使用方便,该处方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打祛风膏 正交设计 基质配方
原文传递
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对其水溶性成分连翘苷体外透皮、透黏膜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伟泽 赵宁 +2 位作者 梁泽 康翰方 李金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采用纳米胶束增溶技术制备同时含有脂溶性挥发油与水溶性成分连翘苷(PN)等的全成分载药液体制剂,并考察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对水溶性成分PN体外透皮、透黏膜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提法提取连翘的挥发油与水溶性成分,并用GC-MS测... 目的:采用纳米胶束增溶技术制备同时含有脂溶性挥发油与水溶性成分连翘苷(PN)等的全成分载药液体制剂,并考察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对水溶性成分PN体外透皮、透黏膜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提法提取连翘的挥发油与水溶性成分,并用GC-MS测定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再将挥发油以纳米胶束的形式增溶于水溶性药液中制备全成分载药液体制剂(ACLL),采用透射电镜(TEM)、光子相关光谱仪(PCS)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考察挥发油纳米胶束的药剂学性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N含量,采用水平双室扩散池法考察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对PN体外透皮、透黏膜吸收的影响,并与连翘水溶性药液(HCLL)进行对照。结果: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49.01%)、α-蒎烯(15.78%)、β-罗勒烯(13.79%)、芳樟醇(5.91%)、α-侧柏烯(2.07%)、β-香叶烯(1.91%)与异松油烯(1.84%)等萜烯类混合物;挥发油胶束为圆球形,粒径为193.3 nm,Zeta电位为-83.8 m V;连翘药液为澄清透明的棕褐色液体,其中PN含量为0.225 mg/m L。实验表明,ACLL组的PN在整个透皮、透黏膜实验过程中的累积透过量始终高于HCLL;7.0 h时,对于透皮给药实验ACLL组PN累积透过量是HCLL组的2.04倍,透黏膜给药实验ACLL组PN累积透过量是HCLL组的1.16倍。结论: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能够促进水溶性成分PN的透皮、透黏膜吸收,体现了其全成分作用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阐明了中药全成分发挥协同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挥发油 纳米胶束 透皮给药 透黏膜给药
原文传递
丹参致肝功能异常1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仲康 王悦晴 +1 位作者 成东海 金天大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丹参 肝功能异常 不良反应 病例
下载PDF
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及体外同步释放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先闯 郝海军 +3 位作者 宋晓勇 刘瑜新 张永州 张红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3-366,共4页
目的:研制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考察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主要成分体外释药的同步性。方法:以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的最佳处方。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释放度为... 目的:研制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考察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主要成分体外释药的同步性。方法:以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的最佳处方。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最佳处方中3个主成分的同步释放性。结果:衣膜增重、衣膜中PEG 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行为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微孔渗透泵片中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约为90%,3个主成分呈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同步释放性较好。结论:制备的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重复性较好,可以实现其多组分同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微孔渗透泵片 同步释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