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亢颗粒理论依据及组方规律探讨
1
作者 姜旭 尹远平 杨潇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8-84,共7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亢在理论和临床上均取得很大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研制的甲亢颗粒以“益气养血、滋阴制阳”为功能主治,能够有效改善甲亢患者的临床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亢在理论和临床上均取得很大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研制的甲亢颗粒以“益气养血、滋阴制阳”为功能主治,能够有效改善甲亢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恢复甲状腺功能,不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疗效显著。本文结合甲亢的病因、病机及甲亢颗粒的组方规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颗粒 病因 病机 中医药
下载PDF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处方优化和质量评价研究
2
作者 刘晓艳 雷文娟 +3 位作者 王萌 韩著 孟敏 史彦斌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处方组成,并建立该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铵、甘草苷和黄芪甲苷含量;采用正交实验L_(9)(3^(4))对复方甘芪止咳颗粒处方组成进行优化;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颗粒剂质量评价项目对其...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处方组成,并建立该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铵、甘草苷和黄芪甲苷含量;采用正交实验L_(9)(3^(4))对复方甘芪止咳颗粒处方组成进行优化;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颗粒剂质量评价项目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最佳处方组成为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粘合剂、淀粉:糊精(1∶1,w/w)为填充剂、1.2%干淀粉为崩解剂;薄层色谱可有效监测颗粒中黄芪甲苷和甘草苷;颗粒中黄芪甲苷和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约为29.21μg·g^(-1)、2.45 mg·g^(-1)和10.72 mg·g^(-1)。结论:优化的复方甘芪颗粒处方具备优良的成型性和溶散性;质量评价方法可有效控制该颗粒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 处方优化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从厥阴病机论乌梅丸现代临床证治思路
3
作者 宋雪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肠炎上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为经方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 乌梅丸 糖尿病性胃轻瘫 慢性顽固性腹泻 胃食管反流病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胆囊炎 顽固性失眠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评述
4
作者 张彦彦 李晶洁 +4 位作者 龙芸鸾 杜番攀 王无忌 张仕倩 李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 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常单独或联合给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高血压、头痛、脑卒中、眩晕、创伤性脑损伤、高脂血症、老年性耳鸣等方面治疗效果颇为显著。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天麻钩藤饮的化学成分、精制工艺、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天麻钩藤饮后续研究和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化学成分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羌活胜湿汤同病异治的生物学基础
5
作者 邓建 李双阳 +3 位作者 张建磊 王凌雪 唐红梅 白雪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与羌活胜湿汤的成分、靶点及机制差异,初步阐明“同病异治”在偏头痛中的内涵。方法 通过TCMSP检索半夏白术天麻汤和羌活胜湿汤的有效成分,并在SwissTargetPrediction中预测潜在靶点,通过TTD、Gen...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与羌活胜湿汤的成分、靶点及机制差异,初步阐明“同病异治”在偏头痛中的内涵。方法 通过TCMSP检索半夏白术天麻汤和羌活胜湿汤的有效成分,并在SwissTargetPrediction中预测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偏头痛的疾病基因,运用Cytoscape3.9.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选取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较大的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及羌活胜湿汤共同靶点320个,半夏白术天麻汤特有靶点319个,羌活胜湿汤特有靶点66个。二者可能通过IL6、AKT1、TNF、VEGFA等共同关键靶点及HIF-1、IL-17等信号通路作用于偏头痛。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GABRB3、CHRM2、GABRB2等蛋白所富集的5-羟色胺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MAPK信号通路发挥特有作用。羌活胜湿汤通过IL10、CAMK2B所在的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存活等途径治疗偏头痛。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结构稳定。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内生风痰之头痛,羌活胜湿汤主治外感风湿之头痛。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二者既具有共同的靶点与作用通路,也有各自特有的靶点与作用通路,通过对差异靶点和通路的分析,可初步阐明同病异治不同证型头痛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羌活胜湿汤 偏头痛 同病异治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人参基于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进展
6
作者 潘宇南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人参是一种补益类中药,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机体功能,以经典名方及中药复方制剂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剂的研制需要对药材及工艺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文中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中... 人参是一种补益类中药,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机体功能,以经典名方及中药复方制剂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剂的研制需要对药材及工艺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文中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中人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如药材基原鉴定、色谱法、核磁共振技术等,为人参相关中药经典名方及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经典名方 物质基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名医类案》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崩漏
7
作者 韩文舫 李凡娥 +3 位作者 王华峰 田魏巍 邵常力 张闯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梳理总结《名医类案》中补中益气汤治疗崩漏医案的辨证施治要点,辨析其所治医案的病因病机,对医案中补中益气汤的运用规律及其化裁规范进行探讨。方法:以文献整理为基础,结合医案分析,探讨不同医案病因病机。结果:《名医类案》中... 目的:梳理总结《名医类案》中补中益气汤治疗崩漏医案的辨证施治要点,辨析其所治医案的病因病机,对医案中补中益气汤的运用规律及其化裁规范进行探讨。方法:以文献整理为基础,结合医案分析,探讨不同医案病因病机。结果:《名医类案》中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崩漏案及其类方共计5案,围绕中气亏虚、气虚不摄崩漏案;脾气、脾阳虚崩漏案;脾虚兼夹湿热案;元气下陷,虚寒内生崩漏案;脾阳下陷崩漏案;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灵活化裁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视温补治病求本,有别与现代繁杂的加减变化。结论:补中益气汤为《名医类案》治疗崩漏最为常用方剂,疗效肯定,化裁灵活有度,总体以元气亏损,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为核心病机,在药物方面中重视黄芪、人参加量应用,符合“气为血之帅”“补气生血”的理论,蕴含后世血症治疗“塞流”理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类案》 崩漏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弱 升提中气
下载PDF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移生 董琦 +1 位作者 熊浩仲 侯吉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8-1614,共7页
中医里黄精丸存在同名异方的现象,分别有黄精与白蜜及天冬蜜制之方、朱丹溪之方、黄精和当归蜜制之方,但各方方源等关键内容尚不明确。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黄精丸各方方源、药材及辅料的基原与炮制、剂量配比、制法与用法、功效与主治... 中医里黄精丸存在同名异方的现象,分别有黄精与白蜜及天冬蜜制之方、朱丹溪之方、黄精和当归蜜制之方,但各方方源等关键内容尚不明确。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黄精丸各方方源、药材及辅料的基原与炮制、剂量配比、制法与用法、功效与主治等关键内容进行考证,以助中医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亦期有利于黄精丸各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丸 同名异方 文献分析 考证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欢 文颖娟 +1 位作者 陈茉 陈丽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等病机的疾病皆可使用本方,所治疾病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脑病、皮肤病等,疗效显著。现代临床扩大了升阳益胃汤的应用范围,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参考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健脾益胃 清热除湿 升阳益气 异病同治 名方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汤液经法图”系列研究之六:《辅行诀》辨心脏病证文并方的组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红叶 金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中记载的五脏病证下大小补泻诸方,具有非常严谨的组方规则,而其中辨心脏病下所列的8首方则不完全符合其中组方规律。另书中留存的“汤液经法图”为汉以前已失传《汤液经法》的关键组方原理图,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中...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中记载的五脏病证下大小补泻诸方,具有非常严谨的组方规则,而其中辨心脏病下所列的8首方则不完全符合其中组方规律。另书中留存的“汤液经法图”为汉以前已失传《汤液经法》的关键组方原理图,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五脏虚实辨证体系与中药五味补泻化合配伍规则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本文主要运用“汤液经法图”解构《辅行诀》中辨心脏病文下诸方法式,从五味补泻配伍和病因病机角度分析心病的证治原理,通过研究心病治疗五味化合组方的原义和深义,发现大小补心汤虽形式与一般大小补泻汤存在差异,但其原理仍符合五味化合理论,可能为后人对“汤液经法图”的发挥与应用,属一脉相承。并运用该理论解析心病经典方两首,为该理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经典方剂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辅行诀 心病 中药配伍
下载PDF
桔梗-姜半夏配伍促进小鼠NK细胞在肺脏募集并抑制肿瘤肺脏转移
11
作者 王悦 张玥 +3 位作者 孔令婉 张珊 杨雯越 姚成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0,共2页
肺脏肿瘤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疾病[1],在发展早期主要依赖NK细胞等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2],其中CXCR3^(+)NK细胞可依赖CXCL9/10等趋化因子的招募作用[3]而快速迁移,并大量分泌IFN-γ和穿孔素等效应因子,发挥免疫监视等作用[4]... 肺脏肿瘤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疾病[1],在发展早期主要依赖NK细胞等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2],其中CXCR3^(+)NK细胞可依赖CXCL9/10等趋化因子的招募作用[3]而快速迁移,并大量分泌IFN-γ和穿孔素等效应因子,发挥免疫监视等作用[4]。桔梗-姜半夏配伍(the combination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nd Pinella Ternata,PG+PT)常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5]。本研究旨在探讨PG+PT对肺脏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特别是CXCR3+NK的免疫药理作用,以明确该配伍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部分药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姜半夏配伍 肿瘤肺脏转移 自然杀伤细胞 CXCR3 CXCL9 募集
下载PDF
唐宋时期运用附子治疗肢体痹的文献研究
12
作者 黄慧萍 陈晓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69-75,共7页
目的通过对唐宋时期记载治疗肢体痹方剂中附子的应用研究,梳理附子使用剂量、炮制及配伍方法,以期指导现代临床应用。方法整理唐宋医籍中治疗肢体痹方剂,筛选其中含附子的方剂,经古今剂量换算等,分析附子的使用范围、剂量、炮制及配伍... 目的通过对唐宋时期记载治疗肢体痹方剂中附子的应用研究,梳理附子使用剂量、炮制及配伍方法,以期指导现代临床应用。方法整理唐宋医籍中治疗肢体痹方剂,筛选其中含附子的方剂,经古今剂量换算等,分析附子的使用范围、剂量、炮制及配伍情况。结果唐宋时期肢体痹方中,附子应用范围广,不仅用于寒邪所致之痹,通过药物配伍,也运用到热痹的治疗中;痛痹、行痹、着痹三痹之中,以痛痹使用附子为多。唐宋时期肢体痹治疗方药中,汤、丸、散剂的附子常用剂量相仿,以汤剂剂量跨度最甚,最大使用量为160g。宋代煮散剂中附子的每服剂量远远低于唐代剂量。肢体痹方中附子无特殊煎煮法;附子-防风是常见的减毒配伍药对。结论疼痛是应用附子治痹之契机,根据是否兼热酌情佐以清热;中小剂量、常规煎煮或许更能发挥附子抗炎镇痛之效,且无中毒之虞;防风与附子相配治痹,既能增效又可减毒。唐宋时期附子治痹经验对当今风湿病中医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肢体痹 附子 有毒中药 剂量 增效减毒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黄柏药对的配伍机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宝才 李俊江 +1 位作者 杨小源 徐志伟 《甘肃科技纵横》 2023年第12期87-92,共6页
黄柏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甾醇类、酚酸类、苯丙素类、三萜类、酰胺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止血、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保护神经、平喘、预防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黄柏在... 黄柏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甾醇类、酚酸类、苯丙素类、三萜类、酰胺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止血、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保护神经、平喘、预防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黄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逐渐与某些药物形成了固定的配伍关系即黄柏药对,文章将重点阐述黄柏药对的配伍机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黄柏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药对 配伍机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宋元时期寒疫理论演变探析
14
作者 张文风 马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18-721,共4页
宋元时期各医家的特色学术思想推动了疫病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而隐藏在疫病理论中的寒疫理论脉络也逐渐隐现,在宋元时期疫病理论演变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寒疫理论开始逐渐从伤寒辨证体系中脱离出来,以庞安时、朱肱、郭雍为... 宋元时期各医家的特色学术思想推动了疫病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而隐藏在疫病理论中的寒疫理论脉络也逐渐隐现,在宋元时期疫病理论演变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寒疫理论开始逐渐从伤寒辨证体系中脱离出来,以庞安时、朱肱、郭雍为代表,第二阶段是寒疫理论体系在金元四大家等医家的学术思想不断创新中彻底脱离伤寒学理论体系,将寒疫理论体系完全归于热病体系下。由于宋元时期温病学理论体系还尚未完善,所以寒疫理论体系在该阶段大多隐含在内伤与外感发病关系的中医理论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疫 宋元时期 理论演变
下载PDF
柴草瓜果 第91讲 沙参
15
作者 吕选民 常钰曼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3期6-8,共3页
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植物狭叶沙参、石沙参、川藏沙参、长白沙参、丝裂沙参、昆明沙参、多歧沙参、细叶沙参等的根。全国各地均产,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芦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用或... 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植物狭叶沙参、石沙参、川藏沙参、长白沙参、丝裂沙参、昆明沙参、多歧沙参、细叶沙参等的根。全国各地均产,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芦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用或蜜制用。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益胃生津、补虚催乳等作用,适用于肺胃阴虚津亏之久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参 药食同源 医用处方 单验方 药膳食疗方法
下载PDF
《伤寒论》单元药组之方剂计量学解析
16
作者 王苗 周铭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提取、解析《伤寒论》方剂之药组配伍关系。方法选取《伤寒论》方剂88首,统计用药频数,并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提取其中的药组;引入方剂计量学新立药组分析法,解析药组的配伍特性与运用情况。结果①《伤寒论》8... 目的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提取、解析《伤寒论》方剂之药组配伍关系。方法选取《伤寒论》方剂88首,统计用药频数,并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提取其中的药组;引入方剂计量学新立药组分析法,解析药组的配伍特性与运用情况。结果①《伤寒论》88首方剂,全部用药60味,431药次。②对全部用药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得11个或3药或4药为组合运用单元药组,可视为初选药组。③结合实际方剂加以甄别初选药组,从中确定大枣-生姜-桂枝-甘草、人参-半夏-黄芩-柴胡、石膏-知母-粳米、附子-白术-茯苓、天冬-葳蕤-升麻、桃仁-水蛭-虻虫等10组药为《伤寒论》方剂之常用药组。④解析10个药组,计算其运用频度、亲和度、离组比,以揭示其配对亲和程度及其独立性或依存性关系;分析其成组和离组运用功效,以表明其运用时机。结论《伤寒论》方剂药组为后世医家用药之典范,迄今仍被广泛使用;方剂计量学之药组分析法可以为方剂药组的研究和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单元药组 药组分析法 聚类分析 方剂计量学
原文传递
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有效药物配伍发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潞潞 彭艳 +3 位作者 宋观礼 白宇宁 姚乃礼 张润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1568,共8页
目的基于前瞻性临床观察发现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有效药物配伍。方法将116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7例,平均年龄43.06岁,对照组39例,平均年龄36.56岁,比较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处... 目的基于前瞻性临床观察发现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有效药物配伍。方法将116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7例,平均年龄43.06岁,对照组39例,平均年龄36.56岁,比较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处方中具有调神作用的中药配伍和加减规律,利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发现有效配伍。结果对于心神症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调神中药配伍为:郁金-生龙骨;茯苓-生龙骨;生龙骨-合欢花。疗效最高而药味最少的配伍为生龙骨、茯苓、百合。结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心神症状具有显著疗效的最佳配伍为生龙骨、茯苓、百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法 功能性胃肠病 数据挖掘 有效配伍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胆南星成药的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旭 王晶 +5 位作者 邹婷 马晓蕾 刘晔 贺素容 张桥 赵重博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526-530,共5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胆南星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胆南星的合理使用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药智网平台收录的含有胆南星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以Excel 2017、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作为...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胆南星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胆南星的合理使用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药智网平台收录的含有胆南星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以Excel 2017、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作为统计软件,统计含胆南星中成药处方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主治疾病与证候分布,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获得含胆南星的143种中成药处方,共涉及325味中药,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肺热咳嗽等。含胆南星中成药处方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6味中药分别是牛黄、僵蚕、朱砂、天麻、甘草、天竺黄;药性主要为温、寒、平性;药味主要集中在苦、甘、辛、咸;归经以肺、肝、脾、心、膀胱经最为常见。主要治疗肺热咳嗽、小儿惊风、小儿急热惊风等中医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5对,如“胆南星-冰片”“胆南星-牛黄”“天麻-全蝎-胆南星”“胆南星-牛黄-冰片”等。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息风止痉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发散风寒药、开窍药等。结论 本文梳理了含胆南星的成药中胆南星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组合,主要与息风止痉药、清化热痰药、开窍药等药配伍。胆南星治疗肺热咳嗽时配伍半夏(法)、水牛角、麻黄、黄芩、陈皮等;治疗小儿急热惊风、癫痫时配伍天竺黄、天麻、钩藤、朱砂、琥珀、僵蚕等;治疗跌打损伤时配伍石菖蒲、狗脊、升麻、重楼、白芷等;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配伍五味子、川贝母、洋金花、百部、甘草(蜜)等。本文可为胆南星的科学用药及其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南星 中成药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小雨 郭锦晨 +3 位作者 朱茂萍 潘垒 张颖 储全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5-1843,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代中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病症特点,归纳辨证治法特色,指导临床运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代中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病症特点,归纳辨证治法特色,指导临床运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数据库中的中医医案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组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465首处方涉及中药258味,涵盖6个病位证素和21个病性证素;总用药频次5948次,大于平均频次的药物68味,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是茯苓、甘草、黄芪、丹参、葶苈子,病位证素以肺、心、肾为主,病性证素以痰、血瘀、表、气虚、阳虚为主;当最小支持度为5%,最小置信度为70%,得到药对关联组合25项,当最小支持度为5%,最小置信度为85%,得到三项关联组合38项;复杂网络生成核心组方为茯苓、白术、甘草、桂枝、半夏、丹参、黄芪、陈皮、葶苈子;系统聚类得到石菖蒲、天南星、郁金、枳实等19组药物聚类组合,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4个公因子。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多见卫表不固,气阳两虚,肺失宣降,内有痰瘀互结,故治则上辨寒热、表里之别,治法上多以宣肺化痰散瘀为要,虚则补益,临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延胡索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雨鑫 段小云 +2 位作者 寇楠 李儒杰 于余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延胡索方剂的深入挖掘,分析组方规律,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延胡索的方剂,并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后,实施Apr... 目的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延胡索方剂的深入挖掘,分析组方规律,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延胡索的方剂,并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后,实施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并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筛选出908首含延胡索的方剂,涉及病证112种,其中高频病证为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疝气作痛,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为当归、肉桂、白芍、木香,功效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理气药为主,药味多为辛、苦、甘,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物归经主肝、脾、心、肾经;且延胡索与当归、白芍、肉桂、木香、香附具有密切配伍关联;对高频病证和性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延胡索在不同病证和配伍中可发挥不同功效。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延胡索方剂组方规律,为延胡索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探索其后续方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