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5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文本挖掘的余甘子研究进展
1
作者 方龙伟 卓玛东智 +2 位作者 多吉卓玛 央拉 巴桑卓玛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42-148,共7页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余甘子相关研究的研究脉络、热点和进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2003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录的余甘子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文献的作者合作视图和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突现...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余甘子相关研究的研究脉络、热点和进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2003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录的余甘子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文献的作者合作视图和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突现及时间线知识图谱,Python挖掘摘要主题内容,并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制剂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804篇,英文文献577篇。余甘子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高频关键词有没食子酸、藏药、数据挖掘等。关键词聚类、突现分析发现,藏药、保健功能、提取、黄酮、氧化应激等为当前余甘子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热点,多酚、生长、绿色合成、质量标准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文本挖掘出中文文献、英文文献各8个主题,重点内容聚焦在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深度分析表明,余甘子的研究多呈现活性成分多、靶点广、机制新、应用多等特点。结论:近年来国内外余甘子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余甘子研究领域不断更新,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分子药理、抗病毒和肿瘤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PYTHON
下载PDF
藏医视角下高原地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诊治经验
2
作者 德庆多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分析西藏高原地区缺铁性贫血的成因,探讨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评价藏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为缺铁性贫血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综合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了2017年1月—2... 目的:分析西藏高原地区缺铁性贫血的成因,探讨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评价藏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为缺铁性贫血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综合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了2017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9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深入分析西藏高原地区缺铁性贫血的成因。同时,将过去四年内接诊的90例贫血患者根据血液检验结果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两组,探讨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此外,随机将收集到的8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单纯西药组和藏西医联合组(每组43例),比较和研究藏西医联合治疗的优越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缺铁性贫血与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强调了识别和消除病因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合理饮食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在血液检验中,缺铁性贫血组的RDW-CV、MCV等指标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HGB较低。治疗方面,藏西医联合治疗在总有效率、HGB、MCV、MCH、MCHC、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含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在药物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低发生率。结论: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同时,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操作简便、迅速获得结果、成本较低且准确度高等优点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前景广阔。研究还突出藏西医联合治疗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不仅有助于更快纠正贫血,还有效减少了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西医 高原地区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植物药材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3
作者 叶西多杰 李先加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大健康产业的不断壮硕,藏医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不断普及,国家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宏伟蓝图下,藏医药的市场需求剧增,尤其是植物药材的需求更是供不应求,同时如何解决植物药材可持续使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大健康产业的不断壮硕,藏医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不断普及,国家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宏伟蓝图下,藏医药的市场需求剧增,尤其是植物药材的需求更是供不应求,同时如何解决植物药材可持续使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藏药材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地区,对推动卫生医疗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也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是世界屋脊给予人类宝贵的大健康资源。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藏医药产业的发展已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等方式,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藏医药目前发展的状况、现有问题及建议方案。同时通过翻阅大量藏医药典籍及各地区使用植物药材现状,总结归纳,为今后植物药材的合理使用和资源保护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植物药材 资源保护
下载PDF
藏医“汗法”临床应用理论价值探析
4
作者 他日瓦加 旦增尼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汗法”即解表法,是藏医经典外治疗法之一。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促使失配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防未病、治已病日显重要。藏医“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病随汗解,效果显著,此法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有... “汗法”即解表法,是藏医经典外治疗法之一。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促使失配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防未病、治已病日显重要。藏医“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病随汗解,效果显著,此法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有详细记载。本文基于此疗法的理论价值与临床应用前景的探析,强化此疗法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汗法” 理论价值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曼唐在藏医药理论体系中的学术价值探析
5
作者 俞科贤 张艺 +1 位作者 索南卓玛 扎西东主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60-62,共3页
曼唐作为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和藏医药学完美融合和升华的典型代表,使得唐卡艺术在呈现藏医药学丰富内涵的同时,不断得以完善和传承。然而,仅把曼唐视作简单的、特殊的唐卡形式,远远不抵其在藏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价值,尤其是其学术价值。在... 曼唐作为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和藏医药学完美融合和升华的典型代表,使得唐卡艺术在呈现藏医药学丰富内涵的同时,不断得以完善和传承。然而,仅把曼唐视作简单的、特殊的唐卡形式,远远不抵其在藏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价值,尤其是其学术价值。在现有的曼唐应用文献中,叙论曼唐的艺术价值的较学术价值多,尚未对其蕴含的学术价值进行阐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曼唐在藏医药理论体系中的学术指导地位。从一个全新视角重新审视曼唐在藏医药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发现其集唐卡艺术、藏医经典于一体,实现了从视觉感官到抽象理论的升华;集树喻图示、藏医药宝库于大成,勾勒出从形象思维到理论体系的架构;集自然之医学科学、民族文化于一体,实现了藏医药发展和藏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发掘藏医药民族文化,汲取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学术精华,丰富民族医药文化,是当代藏医药人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唐 藏医药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藏药珍珠丸联合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ET-1、sICAM-1等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李静 翟佳 郑丽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藏药珍珠丸联合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ET-1)、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66例,西医对症常规治疗)和研究组(66例,... 目的:探讨藏药珍珠丸联合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ET-1)、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66例,西医对症常规治疗)和研究组(66例,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藏药珍珠丸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期间均联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S-100β、ET-1、sICAM-1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63/66),高于对照组的80.30%(53/66)(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ADL、FMA评分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佳(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水平降低,ET-1、sICAM-1水平升高,研究组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ET-1、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藏药珍珠丸联合循证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程度,肢体恢复效果和生活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 藏药珍珠丸 循证护理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刍议组胺受体与中医肝藏相关性
7
作者 曹淼 符超君 +3 位作者 肖凡 张贝 喻嵘 何清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1-3206,共6页
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其内容多由取象比类而来,其中“主疏泄”和“主藏血”的肝藏涉及神经、消化、循环、造血、生殖等众多系统,很难找到西医学中对应的解剖学器官或组织。笔者分析认为中医肝藏系功能系统的集合,将肝藏与分布于全... 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其内容多由取象比类而来,其中“主疏泄”和“主藏血”的肝藏涉及神经、消化、循环、造血、生殖等众多系统,很难找到西医学中对应的解剖学器官或组织。笔者分析认为中医肝藏系功能系统的集合,将肝藏与分布于全身多个系统的组胺受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调节组胺受体药物的主治症候、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认为组胺受体所组成的功能系统可能承载了中医肝藏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 组胺受体 中西医结合 藏象学说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藏药抗缺氧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方龙伟 秀措吉 +2 位作者 央拉 多吉卓玛 巴桑卓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2期60-70,共11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藏药抗缺氧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收集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和《藏药部颁标准》中关于藏药抗缺氧的处方资料,使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用药组方和关联规则分析,筛选出高频...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藏药抗缺氧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收集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和《藏药部颁标准》中关于藏药抗缺氧的处方资料,使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用药组方和关联规则分析,筛选出高频核心药组。从TCMSP数据库获取核心药组的活性成分、靶点,从GeneCards平台数据库收集缺氧疾病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R软件等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PPI、GO、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等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180个藏药处方,116个高频方剂,共计247味藏药,23味高频中药,进一步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组6个。应用网络药理学对核心药组“木香+丁香+肉豆蔻+余甘子+诃子”的抗缺氧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发现31个化合物可作为主要的抗缺氧活性成分,其关键抗缺氧活性靶点60个,富集了PI3KAkt、HIF-1、激素的反应、蛋白激酶活性、线粒体外膜等通路1527个。分子对接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豆甾醇、山奈酚等不同类别分子与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结论:传统处方与数据库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并重,发现藏药可能是通过药物分子调节体内氧化应激因子、呼吸通路、代谢通路等来调控体内氧气运输、利用体系,从而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抗缺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缺氧 藏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健黎 张梦如 +3 位作者 郑博文 闫清伟 刘铜华 孙芳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6期68-72,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藏医药理论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七十味珍珠丸(RNSP)作为藏药中的一枚瑰宝,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藏医药理论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七十味珍珠丸(RNSP)作为藏药中的一枚瑰宝,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文章主要回顾与梳理现代医学与传统藏医对AD病因的研究观点以及RNSP的主要成分与作用,并对RNSP改善AD的临床作用以及RNSP在减少Aβ沉积、抑制氧化应激和改善能量代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RNSP在AD领域研究提出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味珍珠丸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与记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藏药十味乳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子机制探究
10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2 位作者 陈耀龙 李依奇 赵建栋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3期71-85,共15页
目的:探讨藏药十味乳香散(SWRXS)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CNKI及PubMed查阅文献收集药物的化学成分,借助化源网、PubChem、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及Cytoscape筛选SWRX... 目的:探讨藏药十味乳香散(SWRXS)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CNKI及PubMed查阅文献收集药物的化学成分,借助化源网、PubChem、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及Cytoscape筛选SWRXS的靶点及核心活性成分;依托Drugbank、OMIM、GeneCards疾病数据库收集AGA的相关靶点。将SWRXS及AGA交集靶点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微生信可视化。建立AGA大鼠模型,观察SWRXS对AGA大鼠关节肿胀度、步态、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SWRXS的核心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鞣花酸、异鼠李素等,核心靶点包括TNF、IL6、PTGS2、SRC、IL1B等,核心通路包括NF-κB、TLRs、JAK-STAT、PI3K-Akt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WRXS可以减轻AGA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降低大鼠血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使滑膜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减轻。结论:十味乳香散通过多种化合物作用于多个通路、多个靶点发挥其对AGA的治疗作用,其中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可能通过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进而通过NF-κB、TLRs、JAK-STAT、PI3K-Akt等信号通路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减弱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嘌呤化合物代谢和抑制破骨细胞过度增殖等方面的分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十味乳香散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信号通路 藏药
下载PDF
藏药柳茶提取物及其生物合成纳米银的抑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韦体 陈宏福 +4 位作者 边缘 吴登宇 高丹丹 杨具田 郭鹏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3期33-35,71,共4页
藏药柳茶是一种青藏高原特色植物,纳米银是目前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抑菌材料,以藏药柳茶叶片为材料,采用加热回流法获得藏药柳茶提取物浸膏,一步还原法生物合成藏药柳茶纳米银抑菌剂,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不同生长期、不同质量浓度、... 藏药柳茶是一种青藏高原特色植物,纳米银是目前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抑菌材料,以藏药柳茶叶片为材料,采用加热回流法获得藏药柳茶提取物浸膏,一步还原法生物合成藏药柳茶纳米银抑菌剂,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不同生长期、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藏药柳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藏药柳茶提取物具有抑菌效果,幼苗期3月采摘70%乙醇提取质量浓度100 mg/mL藏药柳茶抑菌作用最强,其生物合成纳米银材料具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大肠埃希菌抑菌直径为(23.66±0.34)mm,白色念珠菌为(23.08±0.03)mm]。本研究结果表明,柳茶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且能够合成出高效、稳定及环保的新型抗菌剂,为藏药柳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柳茶 抑菌作用 生物合成 纳米银
下载PDF
中藏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桑学军 孙玄厹 +2 位作者 根嘎江才 达瓦 王丽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藏药内服、面部熏蒸结合中医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迪庆州藏医院内科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试... 目的:观察藏药内服、面部熏蒸结合中医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迪庆州藏医院内科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试验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藏药内服和面部熏蒸,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结果:按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分优、良、中、差4个等级,疗程结束时试验组优级率96.55%(28/29),对照组优级率78.57%(22/2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藏药内服、面部熏蒸结合中医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地方治疗方案中可考虑用藏药替代糖皮质激素等化学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藏药 面部熏蒸 针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脑中风与藏医“隆”功能调节机理研究
13
作者 李晴晴 张丰荣 +3 位作者 祝娜 王均琪 李彦文 李志勇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67-72,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推测藏药成方治疗脑中风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对“隆”具有调节作用的高频药物治疗脑中风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分析其作用机制并对主要病因“隆”的内涵进行解析。方法:在《藏药标准》等书中检索、筛选...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推测藏药成方治疗脑中风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对“隆”具有调节作用的高频药物治疗脑中风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分析其作用机制并对主要病因“隆”的内涵进行解析。方法:在《藏药标准》等书中检索、筛选治疗脑中风的藏药成方,根据《晶珠本草》等整理所含的药物,利用R工具arules包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分析得到的高频药物组合中对“隆”具有调节作用的药物,利用文献挖掘、TCMSP等数据库分析治疗脑中风的藏药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采用Cytoscape构建治疗脑中风的调“隆”藏药“化合物-靶点-通路-隆”关系网络图。结果:数据挖掘得到沉香、丁香、诃子、木香、肉豆蔻、乳香共6味调“隆”药物,其作用于MAPK3、PTGS2、MAPK14等关键靶点和c GMP-PKG、PPAR等通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等功能减轻脑中风症状。推测“隆”的功能与血液的运行、血管的功能、神经元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本研究探讨了藏族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推测“隆”的功能与血液的运行、血管的功能、神经元的调节等关系密切,为藏医药治疗脑中风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脑中风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藏药奇正消痛贴膏联合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茹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分析奇正消痛贴膏(藏药)联合中医护理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入院治疗的68例R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A组给予奇正消痛贴膏(藏药)+中医护理,B组给予基础治疗+常规护理,对比总... 目的:分析奇正消痛贴膏(藏药)联合中医护理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入院治疗的68例R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A组给予奇正消痛贴膏(藏药)+中医护理,B组给予基础治疗+常规护理,对比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前,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B组,A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为RA患者实行奇正消痛贴膏(藏药)+中医护理能够改善相关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的治疗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奇正消痛贴膏 中医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外科难治性伤口的作用和护理方案探讨
15
作者 张清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外科难治性伤口的作用和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54例难治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参考组采用常规伤口换药及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 目的:探究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外科难治性伤口的作用和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54例难治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参考组采用常规伤口换药及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及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外科难治性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外科难治性伤口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比护理前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外科难治性伤口出现感染、化脓等不良事件概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难治性伤口采用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可缩短愈合时间,配合全面护理,缓解疼痛,降低伤口不良事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高渗盐水 外科难治性伤口 作用 护理方案
下载PDF
中藏医名方六味锦鸡儿汤散降尿酸作用机理研究
16
作者 向阳 张敏 +1 位作者 胡红梅 岳崇俊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尿酸代谢及肾脏炎症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模型组(B),别嘌醇组(C),六味锦鸡儿汤散高(D)、中(E)、低(F)剂量组,每组8只。除A组外,各组采用灌胃氧嗪酸钾(... 目的:探讨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尿酸代谢及肾脏炎症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模型组(B),别嘌醇组(C),六味锦鸡儿汤散高(D)、中(E)、低(F)剂量组,每组8只。除A组外,各组采用灌胃氧嗪酸钾(1.5 g/kg)、腺嘌呤(0.1 g/kg)造模4周,造模成功后D(1.6 g/kg)、E(0.8 g/kg)、F(0.4 g/kg)组采用六味锦鸡儿汤散水煎液进行灌胃,C组灌胃别嘌醇(30 mg/kg),A组、B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治疗6周后,麻醉大鼠,收集样本,采用生化检测血清SUA、Cr、BUN含量及XO活性,WB检测肾脏GLUT9、URAT1、OAT1、OAT3、TLR2、TLR4、MyD88、NF-κB、NLRP3、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在SUA、Cr、BUN及血清XO活性水平上较A组显著升高(P<0.05),D、E、F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肾脏GLUT9、URAT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显著降低(P<0.05);B组肾脏OAT1、OAT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B组肾脏NF-κB、NLRP3、TLR2、TLR4、MyD88、IL-1β蛋白较A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显著下调(P<0.05)。结论: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可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关键性酶的表达,加速肾脏尿酸排泄,同时可通过抑制尿酸盐诱发的肾脏炎症减轻组织损伤,进而对HUA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锦鸡儿汤散 高尿酸血症 藏药 血浊
下载PDF
藏药七味铁屑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贫血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玛顿多旺玖 扎西罗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藏药七味铁屑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贫血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两组施以不同治疗方式,通过多项指标进行对比,综合评价藏药七味铁屑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贫血发病率的影... 目的:探讨藏药七味铁屑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贫血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两组施以不同治疗方式,通过多项指标进行对比,综合评价藏药七味铁屑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贫血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贫血检出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七味铁屑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对贫血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铁屑散 类风湿关节炎 贫血 效果
下载PDF
基于藏医霍尔美疗法护理隆病的经验
18
作者 张梅燕 马壹 +2 位作者 毕怀梅 张桂兰 王国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10-0013,共4页
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冲击,藏医霍尔美疗法是少有的既保持传统藏医特色,又在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藏医护理技术,其在护理隆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霍尔美疗法的理论基础,根... 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冲击,藏医霍尔美疗法是少有的既保持传统藏医特色,又在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藏医护理技术,其在护理隆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霍尔美疗法的理论基础,根据临床实际,总结藏医霍尔美疗法的护理规律,以期藏医霍尔美疗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运用,加快藏医药文化理论体系建设,助力实现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霍尔美疗法 临床护理运用
原文传递
藏医石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多杰杨忠 普措多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藏医石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2022年在青海省藏医院行藏医石敷疗法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评定藏医石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得出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接受藏医石敷治疗... 目的:观察藏医石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2022年在青海省藏医院行藏医石敷疗法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评定藏医石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得出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接受藏医石敷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日常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达80%以上。结论:本疗法疗效确切,应加大对该疗法挖掘、传承与创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石敷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的生物碱 被引量:27
20
作者 尚小雅 石建功 +3 位作者 杨永春 刘欣 李冲 张承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 (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用IR ,MS ,1D 和 2D 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3个生物碱 ,分别鉴定为去甲血根碱 (norsanguina... 目的 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 (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用IR ,MS ,1D 和 2D 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3个生物碱 ,分别鉴定为去甲血根碱 (norsanguinarine ,I)、O 甲基淡黄巴豆亭碱 (O methylflavinantine ,II)和五脉绿绒蒿碱 (meconoquintupline ,III)。结论 化合物III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五脉绿绒蒿 生物碱 去甲血根碱 0—甲基淡黄巴豆亭碱 五脉绿绒篙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