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0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1
作者 王娟 王玲 +3 位作者 左会武 郑成 王广兰 陈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2-0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6个连续型变量。运用EndNote X9.1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5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其中对照组126例,肌内效贴组12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患者腘绳肌力量显著增加[SMD=0.68,95%CI(0.12,1.23),P=0.02]、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降低[MD=-0.56,95%CI(-1.04,-0.08),P=0.02],两组患者间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肌内效贴可能有助于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腘绳肌力量、减轻患者疼痛,然而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膝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疼痛评分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探索专家共识
2
作者 殷芳芳 杨振宇 +51 位作者 蔡璟 柏森 陈敏斌 陈明 陈牧 戴安伟 单国平 邓小武 葛云 耿建华 耿立升 胡春洪 胡鹏 胡伟刚 黄晓延 蒋承峰 金献测 黎田 李左峰 刘蔓居 卢晓明 倪昕晔 潘玉藤 秦颂兵 秦文健 邱杰 全红 沈定刚 王大江 王辉东 王建良 王理 王石 王为 温宁 吴锦昌 杨益东 姚毅 尹勇 于金明 俞家华 张红志 张雷 张艺宝 赵维 赵旭娜 郑志鸿 周超 周光明 周凌宏 卓维海 朱玉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物理 学科建设 教育体系 临床应用 国际合作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钉扎螺旋波反馈控制
3
作者 赖瑶瑶 陈鑫梦 +1 位作者 柴振华 施保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7,共10页
螺旋波是心室跳动过速和纤维性颤动的根源,钉扎螺旋波相对于自由螺旋波来说更难消除.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求解,以FitzHugh-Nagumo模型为对象,研究了使用反馈控制法消除钉扎螺旋波.数值结果表明,无论钉扎螺旋波钉在圆形障碍物还是... 螺旋波是心室跳动过速和纤维性颤动的根源,钉扎螺旋波相对于自由螺旋波来说更难消除.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求解,以FitzHugh-Nagumo模型为对象,研究了使用反馈控制法消除钉扎螺旋波.数值结果表明,无论钉扎螺旋波钉在圆形障碍物还是矩形障碍物上,反馈控制法对其都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此外,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可激性系数、反馈控制信号幅度、记录反馈信号时间和障碍物的大小对钉扎螺旋波的控制情况.研究表明,钉扎螺旋波消除有三种情况.首先,反馈控制信号幅度和可激性系数与钉扎螺旋波消除所需的时间有关,反馈控制信号幅度越大或可激性系数越小,钉扎螺旋波消除越快.其次,障碍物大小和可激性系数影响着能成功消除钉扎螺旋波下记录反馈信号时间与加入反馈控制时间之间对应的时间间隔.最后,在保持加入反馈控制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记录反馈信号时间影响着能成功消除钉扎螺旋波所需的最小反馈控制信号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控制法 钉扎螺旋波 FitzHugh-Nagumo模型 格子BOLTZMANN方法
下载PDF
母婴分离应激导致青少年期大鼠抑郁并改变海马兴奋性突触传递
4
作者 韦红巧 邱然 +4 位作者 王芳 林楚臻 莫景筌 陈业俊 杨林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明确母婴分离(MS)应激及GABAA受体α6亚单位(Gabra6)抑制剂对海马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组,MS乳鼠与母鼠定期分离,建立母婴分离大鼠模型;新环境进食抑制、强迫游泳以及糖水... 目的明确母婴分离(MS)应激及GABAA受体α6亚单位(Gabra6)抑制剂对海马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组,MS乳鼠与母鼠定期分离,建立母婴分离大鼠模型;新环境进食抑制、强迫游泳以及糖水偏爱实验检测青少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全细胞脑片膜片钳方法检测对照及大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结果青少年期MS大鼠在新环境中进食潜伏期(P<0.01)以及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均延长(P<0.01),Gabra6拮抗剂呋塞米可显著增强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中记录到的eEPSC(P<0.001),呋塞米对慢性MS应激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eEPSC的增强作用较弱(P<0.05)。结论MS应激可作用于海马Gabra6,改变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并导致大鼠抑郁,在此基础上研究作用于GABA受体的药物有望成为抑郁症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海马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GABAA受体α6亚单位
下载PDF
有氧运动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逆转衰老大鼠心脏的病理性重塑
5
作者 唐亮 王合霞 +2 位作者 王庆博 皮亦华 张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34-2541,共8页
背景:衰老与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增加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各种原因所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规律体力活动有益心血管健康并能够防治慢性心脏疾病,然而线粒体在运动对衰老心脏发挥保护作用中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 背景:衰老与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增加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各种原因所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规律体力活动有益心血管健康并能够防治慢性心脏疾病,然而线粒体在运动对衰老心脏发挥保护作用中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心脏病理性重塑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20只:青年安静组(6月龄)和老年安静组(20月龄)大鼠在鼠笼内饲养12周,老年运动组(20月龄)大鼠进行12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60%最高跑速,坡度0°,60 min/d,5 d/周)。12周后,取大鼠心脏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检测:与青年安静组比较,老年安静组大鼠出现心脏向心性肥大、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和缺失、心脏舒张功能障碍(P<0.05);与老年安静组比较,老年运动组大鼠心肌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率减轻、细胞数量增加、心功能改善(P<0.05),心脏表型由病理性肥大向生理性肥大转变;②心肌线粒体功能:与青年安静组比较,老年安静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过氧化氢生成速率增加(P<0.05),态3、态4呼吸速率和呼吸控制比下降(P<0.05),呼吸链复合体Ⅰ、Ⅱ和Ⅳ活性下降(P<0.05),线粒体钙保留能力下降(P<0.05)、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增加(P<0.05);与老年安静组比较,老年运动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③心肌线粒体质量控制:与青年安静组比较,老年安静组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下降(P<0.05),线粒体自噬活性增加(P<0.05),线粒体融合减少(P<0.05)、分裂增加(P<0.05);与老年安静组比较,老年运动组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线粒体自噬活性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增加(P<0.05)、分裂减少(P<0.05);④结果表明:规律有氧运动通过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发挥对衰老大鼠的心脏保护效应,进而逆转病理性心脏重塑并提升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衰老 心脏重塑 线粒体质量控制 生物合成 融合分裂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的形态结构和膀胱功能
6
作者 焦子远 卓越 +4 位作者 梁柔筠 丁强盛 曾学究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484-4490,共7页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T8椎体下脊髓;模型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电针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后第19天给予电针干预,选择“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0 d。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尿流动力学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下降(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固有膜被破坏,逼尿肌肌束肥大,肌纤维排列紊乱,组织水肿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相对规则有序,膀胱纤维化及组织水肿程度相对减轻;③Masson染色: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较重,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④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线粒体肿胀、发生空泡化,逼尿肌形态发生扭曲变形,肌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线粒体轮廓略清晰可见,线粒体发生空泡化减少,肌间隙缩小;⑤Western blot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⑥结果表明: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逼尿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逼尿肌
下载PDF
基于DCE-MRI图像TIC分析法的类风湿关节滑膜炎定量评估
7
作者 毛瑾玲 朱中旗 +5 位作者 李英豪 何东仪 姜婷 夏天 石洁 汪红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6-432,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 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增强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ROI)勾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该病例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早期增强率(MSI)、强化幅值差(MSD)、达峰时间、拟合曲线尾部切线斜率]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特征。使用独立特征定义4型曲线(Ⅰ型,缓升型;Ⅱ型,速升速降型;Ⅲ型,速升平台型;Ⅳ型,速升缓升型),并计算出ROI内每个类型TIC所占容积,再与RAM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相关性最强的TIC,基于该曲线特征进行滑膜炎的定量分级和二维多切片彩色编码显示。结果:MSI与MS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Ⅱ型区域容积与RAMRIS评分具有极好的相关性(r=0.812),即动态增强MRI图像中,TIC为速升速降型区域符合滑膜炎性血管翳类型。结论:TIC分析法方便医生精准地进行炎性血管翳的定量分析,为R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及用药治疗前后对比提供重要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血管翳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TIC分析
下载PDF
TRPV1、TRPV4在光生物调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菲 李美润 +1 位作者 刘海亮 宋武琦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敏感,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有研究表明光生物调节法(PBM)可以通过TRP发挥作用。本文对TRPV亚型在PBM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光生物调节 低能量激光治疗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前景
9
作者 汪领 黄琼 +3 位作者 孙玉梅 陈永刚 吴斌 袁义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61-64,85,共5页
导管消融已成为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主要治疗方法,肺静脉隔离是最常用的治疗策略。与应用于心房颤动消融的热能相比,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非热替代方法,在细胞上施加高压场以诱导细胞膜发生改变... 导管消融已成为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主要治疗方法,肺静脉隔离是最常用的治疗策略。与应用于心房颤动消融的热能相比,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非热替代方法,在细胞上施加高压场以诱导细胞膜发生改变,产生纳米孔,从而损害细胞的完整性和生存能力。纳秒脉冲电场消融(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 Ablation,nsPFA)具有通过IRE产生跨壁连续病变的能力,传输到心脏组织的热量较小,并且心肌细胞对电场有超高敏感性,因此,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总结了nsPFA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的科学证据,并将其与最近的实践建议进行结合,讨论新兴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电穿孔 纳秒脉冲电场 消融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课程过程性考核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晓清 郭学谦 +3 位作者 李姗姗 黄菊英 薛艳丽 张海霞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引入全方位、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考核能够使教学动态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得到合理评价,并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学相长。以医用物理学理论课程为例,将雨课堂教学平台的课堂授课、学习任务推送、在线测试... 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引入全方位、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考核能够使教学动态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得到合理评价,并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学相长。以医用物理学理论课程为例,将雨课堂教学平台的课堂授课、学习任务推送、在线测试、互动反馈、成绩评定等功能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过程性考核方案。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考核方案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的信息化数据管理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性考核 雨课堂 物理 理论课
下载PDF
基于Vgg16-Unet模型的MRI图像下前列腺分区智能分割研究
11
作者 呼延若曦 吴哲 +5 位作者 许杉杉 崔慧林 曹锡梅 马晋锋 吴毅 顾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41-1449,共9页
目的基于前列腺核磁共振图像(MRI),构建深度学习智能分割模型,展开MRI图像下前列腺分区的智能分割研究。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33例经MRI扫描的前列腺癌患者T2WI本地数据,包括T1期6例,T2期15例,T3期9例,T4期3例... 目的基于前列腺核磁共振图像(MRI),构建深度学习智能分割模型,展开MRI图像下前列腺分区的智能分割研究。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33例经MRI扫描的前列腺癌患者T2WI本地数据,包括T1期6例,T2期15例,T3期9例,T4期3例。选取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提供的前列腺MRI公开数据集中前列腺癌患者的T2WI序列数据,共379例数据,所有数据按照7∶1∶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265例、验证集38例和测试集76例。在Unet模型基础上以Vgg16模型为编码器,使用多层卷积层的同时利用迁移学习策略,构建Vgg16-Unet模型,以医师手工勾画和标注的前列腺分区(前纤维基质带、中央带、外周带、移形带)为金标准,在测试集上,采用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95%豪斯多夫距离(95%Hausdorff surface Distance,HD95)评估模型对前列腺分区的分割精度。结果模型在测试集上对前纤维基质带、中央带、外周带、移形带实现了较为准确的分割,其平均DSC分别为56.95%、47.28%、80.78%、90.63%,平均HD95分别为20.84、20.02、15.39、11.20 mm。模型智能分割与手工标注测量的体积一致性较好,其差值均位于95%一致性区间内。结论构建的Vgg16-Unet模型分割精度优于Unet、Unet++、ResUnet++3个Unet经典变种网络,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MRI图像分割效率,减轻医师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前列腺肿瘤 智能分割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分析准确性的影响
12
作者 鄢苏鹏 魏良 +2 位作者 龚渝顺 胡厚源 李永勤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60-1868,共9页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和72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的24 h心电数据,运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计算临床常用的9个指标。以24 h结果为标准,对比3种信号长度(5、30、60 min)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对3种长度的信号进行分析,HCM患者的9个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当信号长度为5、30和60 min时,随着信号长度的增加,HRV结果和24 h结果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分别为0.36±0.22、0.76±0.14和0.97±0.04 (P<0.05),和24 h结果的相对误差逐渐减小,分别为(28.09±22.96)%、(7.78±4.78)%和(3.27±1.7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逐渐增大,分别为0.75±0.04、0.87±0.08和0.89±0.08 (P<0.05)。结论 短时HRV分析对HCM患者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随信号长度的减小而降低。当使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分析方法时,获得准确结果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为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长度 心率校正 心率变异性 准确性
原文传递
超短脉冲Er:YAG激光对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最佳脉冲宽度的研究
13
作者 甄丹静 夏荣 +3 位作者 徐基亮 孙子环 刘春 余金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6-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究超短脉冲Er:YAG激光对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的最佳脉冲宽度。方法选取50颗离体的第三磨牙在颈部按楔状缺损形态制备,取冠向面,将样本随机分为5组,G0组为空白对照组,G1~G4组,使用30 MJ,20 Hz Er:YAG激光处理,脉冲宽度分别设置为30... 目的探究超短脉冲Er:YAG激光对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的最佳脉冲宽度。方法选取50颗离体的第三磨牙在颈部按楔状缺损形态制备,取冠向面,将样本随机分为5组,G0组为空白对照组,G1~G4组,使用30 MJ,20 Hz Er:YAG激光处理,脉冲宽度分别设置为30、40、50、60μ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的形态学改变,并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检测各组钙磷比。通过冷热循环实验,以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剪切粘结强度(SBS)及体式显微镜下的断裂形式。评价不同脉宽值对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SEM观察牙本质表面经不同脉冲宽度激光处理后玷污层均去除,牙本质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开放,经激光处理后牙本质表面钙磷比均上升,G2组激光处理前后的钙磷比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循环实验后SBS平均值:G2>G3>G1>G4>G0,G2组与G0组、G1组、G3组和G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组与G1组、G2组、G3组和G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断裂形式主要为类型1和类型3。结论30 MJ,20 Hz Er:YAG激光脉冲宽度设置为40μs可显著提高牙本质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超短脉冲 牙本质粘结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切伦科夫发光机制及肿瘤放射治疗相关应用进展
14
作者 罗大双 宋莹 +1 位作者 李光俊 柏森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1期148-154,共7页
切伦科夫发光(Cerenkov Luminescence,CL)是一种光谱谱峰位于蓝紫光附近的发光现象,自发现以来已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研究。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基于CL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远程、无创和高效等特点,并有望成为临床放疗中可靠的剂量... 切伦科夫发光(Cerenkov Luminescence,CL)是一种光谱谱峰位于蓝紫光附近的发光现象,自发现以来已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研究。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基于CL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远程、无创和高效等特点,并有望成为临床放疗中可靠的剂量评估工具。本文以阐述CL现象的机制为基础,进一步对肿瘤放疗中相关应用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放疗的监测、评估和质量保证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伦科夫发光成像 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 剂量验证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与人体模型的硼中子俘获治疗硼浓度在线监测方法
15
作者 侯振峰 耿长冉 +2 位作者 田锋 赵胜 汤晓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78-285,共8页
针对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硼浓度在线分布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康普顿相机的双能瞬发γ硼浓度在线监测方法,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实现了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快速提升康普顿相机重建图像质量的方法,训练后的网络可在0.8... 针对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硼浓度在线分布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康普顿相机的双能瞬发γ硼浓度在线监测方法,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实现了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快速提升康普顿相机重建图像质量的方法,训练后的网络可在0.83 s内优化原始图像,与反投影重建图像相比更接近真实的瞬发伽马分布图像;搭建双能瞬发γ硼浓度监测系统模型实现了基于新方法的硼浓度分布计算,肿瘤区域平均硼浓度计算结果为86.91 ppm,正常组织区域硼浓度为18.37 ppm,肿瘤区域硼浓度与正常组织区域的硼浓度比值平均为4.75,硼浓度比值的计算误差为5.00%,该结果验证了双能瞬发γ硼浓度监测新方法的可行性,为硼中子俘获治疗硼浓度在线监测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治疗 蒙特卡罗 生成对抗网络 硼浓度监测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的放射性肺炎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露 王琳婧 +3 位作者 张国前 李慧君 廖煜良 吴书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808-813,共6页
目的:旨在利用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的多组学方法,建立并验证一个有效的基于CT图像的放射性肺炎(RP)预测模型。方法:对2019年至2021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除去临床靶区的全肺(Lun... 目的:旨在利用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的多组学方法,建立并验证一个有效的基于CT图像的放射性肺炎(RP)预测模型。方法:对2019年至2021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除去临床靶区的全肺(Lung-CTV)作为感兴趣区域,从Lung-CTV区域的CT图像和剂量分布中提取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特征。将单独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特征、影像组学结合DVH(radio+DVH)特征、影像组学结合剂量组学(radio+dose)特征,分别输入11个不同的分类器来构建预测模型,采用五倍交叉验证法来完成分类实验。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准确性、精确性、召回率和F1值来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与DVH模型相比,radio+DVH和radio+dose的AUC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VH和radio+DVH模型相比,radio+dose的准确率和F1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的多组学方法预测RP的性能更好,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剂量组学 放射性肺炎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摆位误差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的影响
17
作者 黄竹先 汪志 +1 位作者 李迪迪 裴曦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配准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改进定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的1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CBCT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扫描并...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配准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改进定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的1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CBCT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获得摆位误差。在放疗计划系统中通过患者的移床参数,计算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患者摆位误差分别是Vrt(前后)=(0.31±0.39)cm、Lng(头脚)=(0.33±0.43)cm、Lat(左右)=(0.31±0.42)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BRT放疗前摆位误差使PTV的适形度CI由(0.77±0.19)下降为(0.49±0.18)(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使平均剂量改变了3.95%±10.01%(P=0.002)。结论采用CBCT图像引导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区位置校准,可有效降低摆位误差,为精准放疗的实施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下载PDF
石墨烯热疗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庞新颖 徐广超 +2 位作者 任慧雅 张琳琳 刘二军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石墨烯热疗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乳腺增生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并分析石墨烯热疗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乳腺增生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石墨烯热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质指数及肿块最大直径),治疗前后肿块大小,血清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_(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块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肿块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RL、E_(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血清L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清PRL、E_(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L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秩和检验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墨烯热疗能有效缩小乳腺增生结节,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结节 石墨烯热疗 外治法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和脑电联合作用时电磁场分布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耀 逯迈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69-377,共9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磁刺激和脑电(TMS-EEG)联合作用时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搭建3层同心球人头模型、TMS线圈模型和EEG电极模型,在TMS线圈的作用下,对比分析了有无脑电极时,人头...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磁刺激和脑电(TMS-EEG)联合作用时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搭建3层同心球人头模型、TMS线圈模型和EEG电极模型,在TMS线圈的作用下,对比分析了有无脑电极时,人头模型当中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的不同。结果:取头部组织几个特殊位置点,放置脑电极后,各点处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均发生变化,磁感应强度最大变化达19.19%,感应电场强度最大变化达75.33%。添加脑电极后,人体头部组织YZ纵切面的最大磁感应强度降低7 mT,最大感应电场强度值降低0.6 V/m。大脑处的三维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放置脑电极后,脑组织中的最大磁感应强度值减少1.4 mT,最大感应电场强度值减少0.13 V/m。结论:经TMS-EEG联合作用时,在人头皮处放置脑电极会对电磁场的分布产生影响,间接影响TMS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电图 人头模型 电磁场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通过破坏线粒体诱导心肌消融研究
20
作者 吴胜军 陈若诗 +2 位作者 陈新华 滕鹏 马量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对体内外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细胞凋亡及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研究进一步探讨机制。方法利用0~20 kV/cm场强对体外H9c2心肌细胞进行各50次电击的消融试... 目的通过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对体内外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细胞凋亡及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研究进一步探讨机制。方法利用0~20 kV/cm场强对体外H9c2心肌细胞进行各50次电击的消融试验,确定能实现有效细胞凋亡的参数,进一步在此参数下进行小鼠心肌消融及转录组研究。结果15 kV/cm场强+50次电击体外心肌细胞在0、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62.3%、78.8%、80.6%,可见消融区域线粒体膜结构明显破坏,诱导心肌细胞进入凋亡调控,导致心肌细胞释放细胞色素c;小鼠心肌完全消融率达76.2%。结论15 kV/cm场强+50次电击通过破坏线粒体诱导心肌凋亡并最终实现消融区域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且不影响心脏周围的其他组织,可作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消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心肌细胞 心房颤动 线粒体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