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族及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基因诊断、精子超微结构观察和辅助生殖结局分析
1
作者 刘翛然 武爽 韩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 目的探讨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析患者的遗传学病因,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联合卵母细胞激活技术(ICSI+AOA)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并观察其助孕结局。结果2例患者均存在DPY19L2基因109681 bp纯合缺失,其中P2患者的DPY19L2基因缺失来源于近亲结婚的父母。P1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高,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发现精子顶体缺失,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超微结构缺陷;P2患者精子活力及精子DNA碎片率均正常,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观察发现精子主要缺陷为头部小而圆伴随顶体缺失,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少见。2例患者夫妇均接受ICSI+AOA助孕,ICSI受精率P1患者夫妇为62.5%,P2患者夫妇为75%,均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结论DPY19L2基因异常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圆头精子症患者中都是主要的致病遗传学原因。圆头精子可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ICSI+AOA是圆头精子症患者的有效辅助生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圆头精子症 DPY19L2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卵母细胞激活技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思路与方法
2
作者 张芳 孙自学 +2 位作者 陈建设 门波 李鹏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具有病程长、病因不明、发病率高的特点。随着育龄、高龄夫妇生育需求的增加本病呈现渐增趋势,影响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近年来中医医家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研究日益深入,立足学术典籍,结合自...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具有病程长、病因不明、发病率高的特点。随着育龄、高龄夫妇生育需求的增加本病呈现渐增趋势,影响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近年来中医医家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研究日益深入,立足学术典籍,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对本病的认识,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诊疗思路与方法。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病位主要在肾,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特点。治疗上除口服中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精子质量外,针刺、艾灸等中医传统疗法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西医融合疗法更是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中医病机、名医经验、治疗研究等方面,总结目前中医药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状况,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推动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 中医药 思路与方法
原文传递
两种商品化培养液的辅助生殖结局比较
3
作者 林运鸿 黄鹏宇 +3 位作者 史航 杜生荣 孙艳 郑备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临床结局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40个取卵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进行分组,其中Vitrolife组有831个周期,Cook组有709...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临床结局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40个取卵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进行分组,其中Vitrolife组有831个周期,Cook组有709个周期,比较分析两组的体外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Cook组的D3优质胚胎率(69.63%vs.67.54%)、囊胚形成率(53.47%vs.49.01%)、可利用囊胚形成率(46.72%vs.42.70%)和D5可利用囊胚形成率(35.03%vs.30.32%)均高于Vitroli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其余体外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常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周期中,培养液可能影响体外培养胚胎的优质胚胎和囊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优质胚胎率 囊胚形成率 可利用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精子相关参数与体外受精受精率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黄玲 杨帆 +1 位作者 江利 李苏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精子参数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助孕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27例病例。依据我中心胚胎实验室质控数据考核标准分为低受精组(受精率<3... 目的探讨精子参数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助孕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27例病例。依据我中心胚胎实验室质控数据考核标准分为低受精组(受精率<30%,n=19)和正常受精组(受精率≥30%,n=308)。收集男方的基本信息与精子相关参数以及胚胎信息。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参数与精子受精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精子受精率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是影响受精率的相关因素,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8、0.306、-0.243(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三者均是影响IVF受精率的独立因素,并得出多因素回归方程式:受精率预估值=-2.561+0.035×精子顶体酶活性+2.066×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1×精子DFI。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FI及三因素联合预测低受精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06、0.889、0.827、0.899,其Yuden指数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61.2μIU/10^(6)精子、2.98%、27.50%、-21.32,敏感性分别为95.70%、76.90%、68.40%、64.30%,特异性分别为43.50%、94.70%、87.70%、100.00%,表明3个指标联合预测受精率的效能较好。结论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FI是预测IVF受精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用多因素回归方程式预测IVF的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顶体酶活性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 精子DNA碎片指数 体外受精 正常受精率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表达及睾酮与胚胎质量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仇雪梅 赵明蕊 +1 位作者 解晓丽 赵淑芹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及睾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COH周期PCOS患者(28例)和非PCO...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及睾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COH周期PCOS患者(28例)和非PCOS患者(40例),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后,收集卵泡液及卵丘周围颗粒细胞,提取RNA,逆转录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DCD4表达情况,分析PDCD4表达及睾酮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和非PCOS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FSH、E_(2)、PRL和睾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用胚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的PDCD4表达略高于非PCO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可用胚组的PDCD4表达高于正常可用胚组(P=0.04)。高睾酮水平组的正常受精率(P=0.00007)和卵母细胞利用率(P=0.038)低于低睾酮水平组。结论:COH中卵巢颗粒细胞PDCD4表达增高与低可用胚率相关,睾酮水平与受精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密切相关,睾酮水平升高,受精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PDCD4 睾酮 胚胎质量 卵巢颗粒细胞
下载PDF
“补肾活血”针刺疗法对辅助生殖技术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肖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针刺疗法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2例行ART助孕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前予补肾活血针刺疗法治疗[取穴:腹部取中极、关元、大赫(双...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针刺疗法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2例行ART助孕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前予补肾活血针刺疗法治疗[取穴:腹部取中极、关元、大赫(双)、子宫(双)、归来(双),头部取百会,四肢取血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合谷(双)],每次留针30 min,1次/周,月经期暂停治疗。胚胎移植前予针刺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1),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临床妊娠率、高龄临床妊娠率、卵裂期胚胎临床妊娠率、囊胚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分别为53.22%(33/62)、37.50%(6/16)、41.38%(12/29)、63.64%(21/33)、0%(0/33)、27.27%(9/33)、38.71%(24/62)。结论:补肾活血针刺疗法可增加ART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缓解肾虚血瘀症状,提高临床妊娠率;但流产率较高,活产率偏低,其确切疗效及作用机制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辅助生殖技术 补肾活血 针刺 妊娠率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刘建春 高岚 张育敏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310-314,共5页
按照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依托一流课程建设,立足学生中心,结合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针对课程传统实验教学的痛点,山西中医药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组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运用数... 按照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依托一流课程建设,立足学生中心,结合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针对课程传统实验教学的痛点,山西中医药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组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运用数字切片扫描仪和扫描软件将经典组织结构的切片扫描建立数字切片库,在原有实验报告册基础上,增加数字切片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 学生中心 中医院校
下载PDF
“识图+讲图+绘图+学习通”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梁娜 陆祥 +5 位作者 檀军 刘连 伍冬梅 柳琼友 吴莹 李春鸣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遵义医科大学2019级、2020级、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识图+讲图+绘图+学习通”四维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法,注重课前、课堂和课后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在遵义医科大学2019级、2020级、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识图+讲图+绘图+学习通”四维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法,注重课前、课堂和课后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习通进行多方位识图;然后讲述知识点,绘画出形态特点;课程结束后填写问卷调查。教师分析教学效果并进行教学反馈。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及格率高,案例分析题平均分高。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识图+讲图+绘图+学习通”四维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高。因此,“识图+讲图+绘图+学习通”四维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法,特别是在学习通进行主题讨论、辩论赛等活动时,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微结构辨别能力,提高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学习通平台 混合式教学法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广东地区不育男性精液质量与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彭红波 刘晃 +3 位作者 郑凤娇 黄婉玲 宋小燕 赵文忠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精液质量与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指导不育男性人群的生殖健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集不育男性精液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分离培养48 h,根据培养结果,分为无致病菌生长组、有致病菌生长组、无菌生长组,完成有致...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精液质量与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指导不育男性人群的生殖健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集不育男性精液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分离培养48 h,根据培养结果,分为无致病菌生长组、有致病菌生长组、无菌生长组,完成有致病菌生长组细菌耐药性分析,并进行各组间精液质量比较。结果分离培养48 h后,200例精液中无致病菌生长163例,占比81.5%,有致病菌生长33例,占比16.5%,无菌生长4例,占比2.0%;33例有致病菌培养结果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0.0%、87.5%、100.0%。结论不育男性精液中细菌培养检出率较高,且致病细菌会对精液质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男性精液 细菌培养 鉴定结果 大肠埃希菌 无乳链球菌
下载PDF
构建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优质囊胚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及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超 蒋月园 +1 位作者 庾广聿 于春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90-2097,共8页
背景:不明原因不孕具有较高的流产率与较低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临床亟待建立不明原因不孕相关临床预测模型,以解决临床预后与开展个体化医疗服务问题,并最终达到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累积活产率的目的。目的:构... 背景:不明原因不孕具有较高的流产率与较低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临床亟待建立不明原因不孕相关临床预测模型,以解决临床预后与开展个体化医疗服务问题,并最终达到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累积活产率的目的。目的:构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在体外受精过程中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常州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科进行体外受精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共419例,以其中317例形成优质囊胚患者与102例未形成优质囊胚患者建立预测模型并作为模型组,通过对模型组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作为验证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套索算法(LASSO)挑选出最佳匹配因素后,纳入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找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与准确度及临床应用效能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基础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卵泡刺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酮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P<0.05);②通过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出的最佳匹配因素为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基础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卵泡刺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P<0.05);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③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模型组曲线下面积为0.880(0.834,0.926),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89(0.859,0.918);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36,表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预测形成优质囊胚的概率与实际优质囊胚形成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分别在阈概率值为0.16-0.96与0.08-0.93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结果表明,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为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独立影响因子,通过其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与临床应用效能,可为临床预后与干预及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预测模型 优质囊胚 列线图 活产
下载PDF
补肾促排卵汤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卵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11
作者 崔阳阳 田丰 王文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 探讨补肾促排卵汤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晋中婴泰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反复移植失败再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 探讨补肾促排卵汤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晋中婴泰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反复移植失败再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IVF-ET治疗前2 d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移植前月经周期黄体生成素峰值时联用补肾促排卵汤治疗,2组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激素水平、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及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经色暗淡、腰膝酸软、阴道干涩各项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第3周,观察组血清孕酮(P)和雌二醇(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排卵日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精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获得卵子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和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促排卵汤能改善反复移植失败再次接受IVF-ET治疗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促进子宫血流循环,提高性激素水平及卵子质量,从而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促排卵汤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子质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发育完全停滞的体外受精胚胎线粒体DNA突变研究
12
作者 姚欣怡 王伟 +5 位作者 王启航 阮卓琳 游艳琴 赵勇 钟威 商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 通过探究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发育全部停滞患者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突变。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我院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共计46人,均进行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检测。经筛选纳入研究... 目的 通过探究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发育全部停滞患者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突变。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我院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共计46人,均进行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检测。经筛选纳入研究组10人,为全部胚胎发育停滞患者;对照组15人,为具有3个以上可移植胚胎的患者,所有入组病例夫妻双方未见染色体异常。统计2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胚胎发育情况,比较2组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定位基因情况,并对特异性突变位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研究组发现5个特异线粒体突变位点,分别为:MT-16172(T>C)、MT-12882(C>T)、MT-12406(G>A)、MT-10609(T>C)、MT-16129(G>A)。这些突变点均位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基因和线粒体基因调控区。结论 5个线粒体基因特异性突变位点[MT-16172(T>C)、MT-12882(C>T)、MT-12406(G>A)、MT-10609(T>C)、MT-16129(G>A)]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发育停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生殖技术 线粒体 基因突变 D-loop环
原文传递
HRT-FET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13
作者 鲁娟娟 邵雨菡 +4 位作者 张倩 倪天翔 王泽 李敬 颜军昊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37-40,46,共5页
目的:探讨替代方案冻胚移植(HRT-FET)周期中患者补充孕激素前的雌激素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经HRT-FET获单胎活产的3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 2水平将患... 目的:探讨替代方案冻胚移植(HRT-FET)周期中患者补充孕激素前的雌激素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经HRT-FET获单胎活产的3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 2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组1(E_(2)≤137pg/mL,≤25%,866例),组2(137pg/mL<E_(2)≤240pg/mL,25.01%~75%,1806例),组3(E_(2)>240pg/mL,>75%,834例)。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组3患者的HDP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aOR=0.653,95%CI为0.463~0.920,P=0.015)及组2(aOR=0.750,95%CI为0.566~0.994,P=0.045)。各组间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妊娠期并发症及早产、过期产、SGA(小于胎龄儿)、LGA(大于胎龄儿)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替代方案冻胚移植周期中转化内膜前的高雌激素水平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冻胚移植 雌二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心粒蛋白SAS-6的表达和亚细胞分布
14
作者 宋可 宋柯 +2 位作者 李静宇 马伟 杨晓葵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51-657,共7页
目的研究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中心粒蛋白SAS-6的蛋白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分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析SAS-6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与微管组织中... 目的研究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中心粒蛋白SAS-6的蛋白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分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析SAS-6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与微管组织中心(MTOCs)和囊泡之间的相关性;通过Western blot测定SAS-6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阶段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SAS-6始终与中心粒周围蛋白Pericentrin保持共定位;在小鼠卵母细胞内SAS-6恒定表达于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并特异性聚集在高尔基体基质蛋白GM130阳性的囊泡上,而没有分布在MTOCs上。结论SAS-6可能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调节囊泡而参与纺锤体的趋皮质区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体异常组装蛋白6 卵母细胞 微管组织中心 囊泡 纺锤体迁移
下载PDF
评估胚胎发育潜能研究的新进展
15
作者 黄梓楷 张智博 +1 位作者 陶萍 李友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87-694,共8页
胚胎发育潜能关系到辅助生殖结局中单胚胎移植的选择和最终的临床妊娠结局。形态学评估法因其简单、便捷、廉价、较稳定和时效性高的优势,成为辅助生殖实验室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最广泛运用的方法;时差成像(TL)技术的诞生和兴起为辅助生殖... 胚胎发育潜能关系到辅助生殖结局中单胚胎移植的选择和最终的临床妊娠结局。形态学评估法因其简单、便捷、廉价、较稳定和时效性高的优势,成为辅助生殖实验室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最广泛运用的方法;时差成像(TL)技术的诞生和兴起为辅助生殖实验室提供了实时记录胚胎完整发育动态过程的手段;代谢组学可通过检测葡萄糖、氨基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代谢产物对胚胎发育潜能进行生理学上精确地评估;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可对胚胎进行严重遗传疾病或染色体异常状况(非整倍性)的检测。本文对以上4种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潜能 时差成像技术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形态学评估
下载PDF
人类示指与环指指长比与男性生殖系统癌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梦怡 牛世博 +2 位作者 徐彧 霍正浩 陆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人类示指与环指指长比(2D∶4D)是产前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暴露水平及敏感性的宏观标记物之一,在性别间差异明显。产前性激素暴露对出生后个体的心理特征、运动能力及多种性激素相关疾病均有影响。本研究综述了2D∶4D与男性生殖系统癌... 人类示指与环指指长比(2D∶4D)是产前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暴露水平及敏感性的宏观标记物之一,在性别间差异明显。产前性激素暴露对出生后个体的心理特征、运动能力及多种性激素相关疾病均有影响。本研究综述了2D∶4D与男性生殖系统癌症(前列腺癌和睾丸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4D 性激素 前列腺癌 睾丸癌
下载PDF
葛根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17
作者 钱坤 宋祎一 曹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5,共7页
目的观察口服葛根素(puerarin,Pue)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ic mellitus,GDM)大鼠母体的药效及对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Pue用于治疗GDM提供参考。方法给已孕母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GDM大鼠模型,灌胃Pue治疗12 d,记录... 目的观察口服葛根素(puerarin,Pue)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ic mellitus,GDM)大鼠母体的药效及对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Pue用于治疗GDM提供参考。方法给已孕母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GDM大鼠模型,灌胃Pue治疗12 d,记录孕鼠体质量及流产情况,检测孕鼠给药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并分别于给药后的第5天和第10天检测母鼠糖耐量;母鼠怀孕第20天行剖腹产,检测胎鼠血糖含量,并观察胎鼠生长发育情况。测定胎鼠体质量、体长、尾长及胎盘和重要脏器的重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ue可显著降低GDM孕鼠及胎鼠的空腹血糖,改善孕鼠糖耐量,有效缓解GDM导致的孕鼠体质量过度增加和胎鼠体质量过大的状况,降低流产率;并可逆转GDM引起的胎鼠脑、心、肝等脏器指数下降和肾脏脏器指数升高。结论口服Pue可缓解GDM母体及胎儿的高血糖状态,降低流产率,减少巨大儿的发生,促进胎儿重要脏器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胎鼠 生长发育 宫内生长受限
下载PDF
构建女方因素异常受精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18
作者 周超 李欢 +6 位作者 庾广聿 于春梅 陈迪 唐程民 莫秋菊 覃仁利 黄新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6-1703,共8页
背景:降低异常受精率是提高体外受精应用效能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对异常受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原核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对异常受精所形成胚胎、染色体倍性与利用价值的分析,缺乏基于回顾性研究而建立的异常... 背景:降低异常受精率是提高体外受精应用效能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对异常受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原核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对异常受精所形成胚胎、染色体倍性与利用价值的分析,缺乏基于回顾性研究而建立的异常受精临床预测模型。目的:构建常规体外受精中基于女方因素发生异常受精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助孕治疗患者共5075例,以匹配容差为0.02按1∶1倾向评分校准男方混杂因素,匹配成功1672例,根据维也纳共识,以正常受精能力值≥60%的患者纳入正常受精组(836例),<60%的患者纳入异常受精组(836例),通过模型组∶验证组=7∶3随机抽样获得模型组与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模型组发生异常受精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套索算法(LASSO)挑选出最佳匹配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找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与准确度及临床应用效能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发生异常受精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不孕因素、抗苗勒管激素、窦状卵泡数、基础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P<0.05);②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出的最佳匹配因素为年龄、微刺激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P<0.05);③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异常受精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微刺激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④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模型组曲线下面积为0.761(0.746,0.777),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767(0.733,0.8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0.044,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预测异常受精的概率与实际异常受精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准确性;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组和验证组分别在阈概率值为0.00-0.52与0.00-0.48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⑤结果表明,基于年龄、微刺激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构建女方常规体外受精发生异常受精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以及临床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受精 体外受精 预测模型 正常受精 列线图 女方因素
下载PDF
基于第3天胚胎培养液340 nm处吸光度建立优质胚胎预测模型及验证
19
作者 周超 庾广聿 +3 位作者 范嘉琪 于春梅 吴敏 陈施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0-1056,共7页
背景:既往大量研究证实,高浓度代谢产物与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且胚胎发育沉默理论表明正常发育胚胎体外培养时与外界保持较低的物质交换水平,而当胚胎出现DNA损伤时常因应激修复机制而表现出代谢异常活跃状态。目的:基... 背景:既往大量研究证实,高浓度代谢产物与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且胚胎发育沉默理论表明正常发育胚胎体外培养时与外界保持较低的物质交换水平,而当胚胎出现DNA损伤时常因应激修复机制而表现出代谢异常活跃状态。目的:基于第3天胚胎培养液340 nm处吸光度建立优质胚胎预测模型及验证,为更客观而准确的胚胎质量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269例,其中162例于第3天形成优质胚胎873枚,优质囊胚214枚,将其纳入优质胚胎组;107例于第3天形成非优质胚胎859枚,非优质囊胚214枚,将其纳入非优质胚胎组;采用朗伯-比尔定律筛选出对优质与非优质胚胎具有区分度的特征波长,分析其与优质胚胎的相关性及影响趋势,并建立该波长下吸光度对优质与非优质胚胎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与结论:(1)第3天优质与非优质胚胎培养液于340 nm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与第3天优质胚胎的形成呈负相关性(r=-0.486,P<0.001);优质与非优质囊胚在培养液340 nm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与优质囊胚的形成呈负相关性(r=-0.642,P<0.001);(2)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第3天优质与非优质胚胎培养液于340 nm处吸光度的最佳截断值为0.235,曲线下面积为0.799,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78.0%、准确度为70.5%;优质与非优质囊胚培养液于340 nm处吸光度的最佳截断值为0.175,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74.3%、特异度为89.1%、准确度为82.2%;(3)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显示,当培养液340 nm处吸光度≥0.221时,对第3天非优质胚胎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趋势,当培养液340 nm处吸光度≥0.160时,对非优质囊胚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趋势;(4)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培养液340 nm处吸光度对第3天优质胚胎与优质囊胚预测模型分别于阈概率为0.18-0.95与0.16-1.00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损失与获益的比值始终小于1,证实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胚胎移植结果显示,未妊娠患者胚胎培养液于340 nm处吸光度显著高于临床妊娠、生化妊娠、早期流产患者(P<0.05);(5)结果表明,优质与非优质胚胎培养液于340 nm处吸光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与相关性,通过对其建立的优质胚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应用效能,通过联合胚胎形态学评估能一定程度提高胚胎质量评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质量评估 胚胎代谢组学 胚胎形态学评估 预测模型 优质胚胎
下载PDF
基于活产建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精子DNA碎片指数的参考阈值及子代短期安全性
20
作者 周超 王淑娴 +2 位作者 于春梅 庾广聿 蒋月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背景:精子DNA碎片指数与受精、胚胎发育潜能、胚胎植入、流产及子代安全性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其临床参考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意义极其有限,该研究以活产为结局,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构建精子DNA碎片指数... 背景:精子DNA碎片指数与受精、胚胎发育潜能、胚胎植入、流产及子代安全性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其临床参考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意义极其有限,该研究以活产为结局,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构建精子DNA碎片指数与活产的最佳临床截断值,并对其进行内外部验证,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应用效能。目的:探讨基于活产建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精子DNA碎片指数的参考阈值及子代短期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1921例,以倾向匹配容差0.02为标准,1∶1进行倾向评分匹配,结果活产组与非活产组各成功匹配540例,以此建立模型组;通过选取同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135例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探求精子DNA碎片指数对活产的临床最佳截断值,分别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标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及内外部验证等方法,对该截断值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非活产组精子DNA碎片指数显著高于活产组且与活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444,P<0.001);(2)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显示,DNA碎片指数对活产的最佳截断值为24.33%,曲线下面积为0.775(0.746,0.804),特异度为72.60%,敏感度为78.90%,准确度为75.70%;(3)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当精子DNA碎片指数大于24.57%时,临床非活产的风险呈趋势性增涨;(4)Logistic回归概率分析结果显示,精子DNA碎片指数为活产的危险因素[OR(95%CI)=0.916(0.904,0.928),P<0.001],且当精子DNA碎片指数大于27.78%时,临床活产发生的概率将小于50%,随着精子DNA碎片指数每增高1个单位,活产的概率下降8.4%;(5)内外部对该临床截断值的验证均显示,该截点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及准确性;(6)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以该临床截断值建立的预测模型在阈概率为0.22-0.73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值,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损失与获益的比值始终小于1,证实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7)精子DNA碎片指数与子代短期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精子DNA碎片指数与出生儿早产、体质量、畸形、性别差异无显著性;(8)结果表明,精子DNA碎片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活产的最佳临床截断值为24.33%,以此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准确度与临床应用效能,精子DNA碎片指数对子代短期安全性影响并不显著,但仍需大样本及长期的追踪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指数 活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子代安全性 最佳截断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