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9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NA沉默α-TAT1对肝肺综合征中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刘畅 朱佳熙 +2 位作者 刘亚楠 徐木 陈璟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目的 探究siRNA沉默微管乙酰化转移酶1(alpha tubulin acetyltransferase 1,α-TAT1)对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中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 Muris分析肺组织各细胞亚群α-TAT1的表达。24只... 目的 探究siRNA沉默微管乙酰化转移酶1(alpha tubulin acetyltransferase 1,α-TAT1)对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中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 Muris分析肺组织各细胞亚群α-TAT1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am组,n=6)、胆管结扎组(HPS组,n=18)。造模后在第2、4周分别取材HPS组大鼠,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2周和4周HPS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α-TAT1表达水平变化。收集Sham和HPS大鼠血清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12 h和24 h,之后进行小分子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实验,分为Sham血清+siRNA NC组、Sham血清+siRNA α-TAT1组、HPS血清+siRNA NC组、HPS血清+siRNA α-TAT1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s中α-TAT1、Ace-α-tubulin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各组诺考达唑(10μmol/L)预处理后HUVECs中α-Tubulin微管聚合水平,评估微管的结构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联合细胞免疫荧光观察HUVECs的细胞迁移能力和高尔基体的定位。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HUVECs成血管能力。结果 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HPS中肺血管内皮细胞α-TAT1表达显著增加(P<0.01)。siRNA α-TAT1干扰组中α-TAT1和Ace-α-tubulin表达量均显著下调,且微管稳定性减弱(P<0.01)。另外,siRNA α-TAT1干扰组中GM130标记的高尔基体在核周细胞突出段方向的分布比例降低,且迁移能力下降(P<0.01)。同时,成血管长度及网络水平显著减弱(P<0.01)。结论 沉默α-TAT1可减弱HPS中内皮细胞迁移和成血管能力,其机制与减弱微管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内皮细胞 病理性血管新生 α-TAT1 迁移极性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孙悦 张杰 +5 位作者 张濒丹 彭小勇 周远群 李涛 刘良明 陈力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6只12周龄的SD大鼠,雌雄不论,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6)、脓毒症组(n=16)、丙泊酚组(n=16)、丙泊酚+ROCK抑制剂Y-27632组(n=16)、丙泊酚...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6只12周龄的SD大鼠,雌雄不论,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6)、脓毒症组(n=16)、丙泊酚组(n=16)、丙泊酚+ROCK抑制剂Y-27632组(n=16)、丙泊酚+PKCα抑制剂GO6976组(n=16)、丙泊酚+IP3抑制剂2-APB组(n=8)以及丙泊酚+细胞缝隙连接抑制剂甲氯灭酸钠(Movens)组(n=8),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和血管环钙敏感性测定技术,研究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与RhoA/ROCK、PKCα、IP3和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结果 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实验和钙敏感性测定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均显著降低,量-效曲线右移,其中肠系膜上动脉降低最为明显,降低比例达51.42%(P<0.05);而丙泊酚组可明显改善脓毒症组血管低反应性以及钙敏感性,在股动脉的恢复作用最为显著,恢复比例达89.57%(P<0.05)。钙敏感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与丙泊酚组相比,丙泊酚+Y-27632组和丙泊酚+GO6976组量-效曲线右移,Y-27632和GO6976可显著拮抗丙泊酚对严重脓毒症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血管钙敏感性的改善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46.95%和88.63%(P<0.05)。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实验显示,丙泊酚+Y-27632组和丙泊酚+Movens组可显著拮抗丙泊酚组对脓毒症组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抑制程度分别为40.79%和169.90%(P<0.05);而丙泊酚+GO6976组和丙泊酚+2-AP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丙泊酚治疗可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RhoA/ROCK通路改善血管钙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丙泊酚 血管低反应性 RhoA/ROCK 钙敏感性
原文传递
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韦英秀 崔伟 蒙喜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48)和未成功组(n=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影响因素。结果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率为88.89%,成功组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低于未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为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OR=1.328、1.521、1.234,P均<0.05)。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非急性症状性ICAO,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高,但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因素也会对患者预后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仍需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 症状性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治疗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娜 李占强 芦殿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疾病,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PAECs)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在维持肺血管稳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疾病,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PAECs)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在维持肺血管稳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PH发生的早期,PAECs出现损伤及凋亡的现象,而在PH发展的晚期,PAECs则呈现抗凋亡的特征。缺氧、炎症因子诱导的PAECs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也参与了PH的发病过程。PAECs的癌样代谢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炎症,是导致PH患者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新的靶向PAECs功能障碍的治疗措施,有望在未来治疗PH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内皮细胞 功能障碍 表型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及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颜倩 孙洋 +8 位作者 龙俊鹏 刘莎莎 姚娇 林玉婷 阳松威 杨岩涛 裴刚 艾启迪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指伴有炎性反应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广泛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性退行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参与了心血管疾病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指伴有炎性反应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广泛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性退行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参与了心血管疾病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发病机制。PAH患者的肺部存在血管周围炎症浸润,肺血管病变存在于极度发炎的微环境里,细胞焦亡中的促炎因子驱动了PAH患者的肺部血管重塑。本文针对细胞焦亡在PA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PAH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治疗PAH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治疗药物 炎症小体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环状RNA表达谱的影响
6
作者 费长义 张丽娟 +6 位作者 王倪 褚福瑞 余超 薛苏君 潘凌宇 彭代银 段贤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目的筛选和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HSWD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下一代RNA测序技术检测THSW... 目的筛选和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HSWD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下一代RNA测序技术检测THSWD治疗后MCAO大鼠circRNA表达谱,并与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潜在的靶向微小RNA(micro RNA,miRNA)和mRNAs。应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潜在作用。对表达差异显著的circRNA进行RT-qPCR验证。结果MCAO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87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MCAO组与THSWD组之间存在8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THSWD可逆转MCAO模型诱导的17个circRNAs。为了证明DECs靶向的mRNAs的作用,使用了GO和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表明,5个表达差异显著circRNAs表达量与测序结果相似。结论首次确定了THSWD治疗后MCAO大鼠circRNAs的全面表达谱,提示THSWD对MCAO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ircRNAs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大脑中动脉闭塞 环状RNA 生物信息学 下一代RNA测序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LPS诱导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7
作者 郭俊 唐光能 +2 位作者 赵祺 曹政 涂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end...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LDH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筛选最适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秋水仙碱(10 nmol·L^(-1))组,LPS(10 mg·L^(-1))模型组,LPS+秋水仙碱(10 nmol·L^(-1))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内皮标志物(CD31/VE-cadherin)及间质转化标志物(α-SMA/FSP-1)表达情况;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CCK-8及LDH实验显示,10 nmol·L^(-1)的Col为最适药物浓度;LPS可诱导细胞形态发生变化,Col在一定程度可逆转HUVECs的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实验显示,LPS处理组HUVECs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Col可明显逆转这种现象(P<0.05);小管形成实验显示,LPS处理可抑制HUVECs小管形成能力(P<0.05),Col可改善LPS诱导的小管形成能力受损(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l与LPS共同孵育后,CD31及VE-cadherin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α-SMA及FSP-1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在LPS诱导内皮细胞EndMT过程中,Col可抑制NF-κB/Snail信号通路激活。结论Col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EndMT,其机制与调控NF-κB/Snai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秋水仙碱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映山红花总黄酮促进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H_(2)S的关系
8
作者 仲美静 陈硕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及H_(2)S含量和钙离子荧光强度,包括CCK-8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基质胶成管、H_(2)S试剂盒及钙离子荧光探针法。结果在单独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H_(2)S供体NaHS(200μmol·L^(-1))和TFR(90、270、810 mg·L^(-1))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及[Ca^(2+)]i荧光强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EGFR_(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可抑制TFR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血管及[Ca^(2+)]i荧光强度;在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TFR显著地升高共培养中H_(2)S含量,并被CBS抑制剂AOAA(200μmol·L^(-1))抑制。与此同时,TFR明显地促进共培养中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血管作用,并可被AOAA和VEGFR_(2)阻断剂SU5416显著地抑制。结论TFR在体外可通过VEGFR_(2)升高[Ca^(2+)]i来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并可通过诱导神经元中CBS生成H_(2)S作用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_(2)来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海马神经元细胞 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成管 映山红花总黄酮
下载PDF
双侧股深动脉缺如1例
9
作者 王思清 黄治发 +6 位作者 许之靓 陈泳润 蔡楠茜 任倩 姜素娜 徐盈 张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39,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双侧股深动脉缺如,极为罕见。为了积累解剖数据,报道如下。右侧股动脉起始处稍下方,依次可见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6.3 cm、17.9cm处,股动脉分别发出旋股内、...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双侧股深动脉缺如,极为罕见。为了积累解剖数据,报道如下。右侧股动脉起始处稍下方,依次可见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6.3 cm、17.9cm处,股动脉分别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营养大腿内侧群肌和大腿前群肌;股动脉在其所发出的旋股外侧动脉下方2.4cm、11.1 cm处,发出2条分支动脉营养缝匠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股深动脉 阴部外动脉 缝匠肌 旋股外侧动脉 缺如 腹壁浅动脉 股动脉
原文传递
左侧头臂静脉双支变异1例
10
作者 李姝含 刘环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在局部解剖教学过程中,解剖1例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头臂静脉出现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头臂静脉在汇入上腔静脉过程中分为上、下2支[1]。上支经主动脉弓上方,斜行经过动脉弓3大分支的前方,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的后方与右侧头臂... 在局部解剖教学过程中,解剖1例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头臂静脉出现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头臂静脉在汇入上腔静脉过程中分为上、下2支[1]。上支经主动脉弓上方,斜行经过动脉弓3大分支的前方,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的后方与右侧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该支长度为4.00 cm,左端直径为6.60 mm,右侧直径为6.10 mm,中间直径为5.20mm,此分支与正常的左侧头臂静脉的走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尸体标本 头臂静脉 成年女性 胸肋 动脉弓 局部解剖教学 斜行
原文传递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
11
作者 李俊超 侯娟 +1 位作者 刘文亚 赵梓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采用5分制根据整体图像质量、血管清晰度及血管树完整度对常规CTA(A组)及以CE-boost行后处理后所获图像(B组)进行主观评分,以...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采用5分制根据整体图像质量、血管清晰度及血管树完整度对常规CTA(A组)及以CE-boost行后处理后所获图像(B组)进行主观评分,以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2组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结果B组针对整体图像质量、血管清晰度及血管树完整度的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P均<0.001);B组颈部及颅内各级动脉平均CT值、SNR及CNR均高于A组(P均<0.001)。结论利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可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下载PDF
藏族成人肾动脉血管变异多层螺旋CT观测
12
作者 次旦旺久 洛桑多吉 +2 位作者 拉孜 拉巴顿珠 尼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观测藏族成人肾动脉变异,为临床肾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回顾1218例接受全腹MSCT增强检查的藏族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明确有无副肾动脉及肾动脉过早分支并计数,按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观测藏族成人肾动脉变异,为临床肾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回顾1218例接受全腹MSCT增强检查的藏族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明确有无副肾动脉及肾动脉过早分支并计数,按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试人群中副肾动脉检出率为32.59%(397例,95%CI 29.90%~35.22%),男性检出率为34.59%(247例,95%CI 32.10%~38.08%),女性检出率为29.76%(150例,95%CI 25.77%~33.75%),男、女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Z=-1.771,P=0.077)。397例患者中共计519支副肾动脉,右侧53%(277/519),左侧46%(242/519)。右副肾动脉平均直径为(0.30±0.89)cm,左副肾动脉平均直径为(0.30±0.90)cm,双侧副肾动脉直径无统计学差异(t=0.045,P=0.964)。肾动脉过早分支检出率为25.86%(315例,95%CI 23.40%~28.32%),315例患者中共计358支肾动脉过早分支,右侧44%(161/358),左侧55%(197/358)。副肾动脉及肾动脉过早分支入肾位置均以肾门最为多见,分别占50.29%和55.87%。结论藏族人群中肾动脉变异占一定比例,术前明确肾动脉解剖变异对肾外科手术、肾移植以及介入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肾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术前血压变异性与术后颈动脉窦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殷亮 赵新秀 +1 位作者 许娟娟 李倩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前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颈动脉窦反应(CSR)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具有预测CSR及类型的BPV指标。方法:纳入行颈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病人59例,根据CSR的定义分为CSR组和非CSR组,进一步将CSR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前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颈动脉窦反应(CSR)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具有预测CSR及类型的BPV指标。方法:纳入行颈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病人59例,根据CSR的定义分为CSR组和非CSR组,进一步将CSR组病人分别归类为低血压型、心动过缓型以及混合型三种亚型。使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术前24 h血压变化,比较病人24 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MSBP)、舒张压(MDBP),以及各自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59例病人中25例未发生CSR,34例发生CSR,其中低血压型19例,心动过缓型8例,混合型7例。CSR组病人的高血压、吸烟史和血管狭窄程度均高于非CSR病人组(P<0.05),高血压为CSR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CSR病人24 h MDBP、DBP-SD/CV、SBP-SD/CV均高于非CSR病人(P<0.01),同时2组病人日间、夜间SBP-SD/CV和DBP-SD/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24 h SBP和DBP的SD和CV均与病人术后CSR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混合型CSR病人24 h DBP的CV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病人(P<0.05),混合型日间和夜间SBP的SD和CV均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P<0.05),在夜间混合型病人的DBP的SD和CV也均高于低血压型病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24 h DBP的CV以及日间和夜间的SBP的SD/CV均是混合型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前BPV与CSR的发生及类型相关,提示BPV可作为预测病人术后发生特定类型CSR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应 颈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 收缩压 舒张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血管铸型结合CT三维模型评估先兆子痫胎盘血管结构
14
作者 郭红志 王瑜 +5 位作者 张加琪 梁海彬 马梓玮 冯伟 吴忧 司子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通过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型及CT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分析子痫前期胎盘血管的解剖学特征,为子痫前期的临床预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的134例孕周≥34周胎盘,其中正常组68例,子痫前期66例(轻度组36例、重度... 目的通过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型及CT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分析子痫前期胎盘血管的解剖学特征,为子痫前期的临床预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的134例孕周≥34周胎盘,其中正常组68例,子痫前期66例(轻度组36例、重度组30例)。以自凝型牙托粉添加造影剂硫酸钡构建胎盘的血管铸型模型,对胎盘血管铸型模型进行CT扫描得到数字化的三维结构模型,测量铸型模型胎盘动静脉分级数、各级分支血管的直径及胎盘动静脉血管容积并比较3组差异。结果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与同期正常组、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胎盘血管总容积及胎盘静脉容积变小(P<0.05),胎盘静脉分级数减少、静脉各级分支直径变细(P<0.05),动脉分级数减少及动脉第3、4级分支直径变细(P<0.05)。结论血管铸型结合CT三维模型有助于直观、全面地认识先兆子痫胎盘血管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铸型 CT三维模型 胎盘 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交联”策略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登烜 赵杨 +1 位作者 刘玉萍 陈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然而肿瘤血管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相互交错的复杂关系导致其疗效不如人意。散乱的肿瘤血管阻碍CD8^(+)T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然而肿瘤血管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相互交错的复杂关系导致其疗效不如人意。散乱的肿瘤血管阻碍CD8^(+)T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而且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驱动力VEGF干扰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抑制T细胞的启动,VEGF还诱导CD8^(+)T细胞的耗竭。同时,多种先天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加速失控的血管生成,促进血管不成熟。因此,靶向肿瘤血管和免疫是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潜力的策略。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运用血管与免疫相互干预的策略来进行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综述对免疫和血管交联肿瘤微环境进行总结与讨论,综述了近几年内运用血管-免疫相互干预策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 血管 交联作用
下载PDF
3D智能管电流调控技术对不同体质指数患者头颈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晓静 晁旺 +2 位作者 张苗 赵澄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在头颈动脉CTA应用3D智能管电流(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个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根据BMI将患者分为A组(18.5 kg/m^(2)≤BMI≤22.5 kg/m^(2)),... 目的探讨在头颈动脉CTA应用3D智能管电流(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个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根据BMI将患者分为A组(18.5 kg/m^(2)≤BMI≤22.5 kg/m^(2)),B组(22.5 kg/m^(2)<BMI W26.5 kg/m^(2)),C组(26.5 kg/m^(2)<BMI≤30.5 kg/m^(2)),每组30例。采用3D smart mA调控技术,管电压为100 kVp,前置自适应迭代为50%,噪声指数为4。由2位诊断医师对三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三组患者目标血管的CT值、噪声值、SNR及CNR,记录三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值,计算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三组患者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三组患者目标血管的SNR、CNR、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值随BMI增加而降低;3)三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随BMI增加而增加。结论3D smart mA调控技术在头颈动脉CTA成像中可以智能调控管电流,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个人体质指数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对微血管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兰白尔·买买提 古力吉热·太来提 +1 位作者 巴图尔·吐尔地 王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对微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经病理证实低级别脑胶质瘤(LGG)2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H...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对微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经病理证实低级别脑胶质瘤(LGG)2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HGG)2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获得相应的容量转运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采用t检验比较LGG与HGG患者上述定量分析参数的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Ktrans、Ve、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胶质瘤分级、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诊断HGG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HGG组Ktrans、Kep、Ve值均高于LGG组(P<0.05);ADC值低于LGG组,且两组患者Ktrans、V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Ktrans、Ve分别与胶质瘤分级、MVD呈正相关(P<0.05),ADC与胶质瘤分级、MVD呈负相关(P<0.05)。Ktrans、Ve、ADC值鉴别诊断LGG、HGG的AUC分别为0.959、0.831、0.675,Ktrans值的诊断效能最好,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6%、95.83%。结论DCE-MRI可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对脑胶质瘤分级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脑胶质瘤的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DCE-MRI 微血管
下载PDF
高盐饮食上调跨膜蛋白16A致C57BL/6J小鼠脑动脉重构的机制
18
作者 侯晓敏 施熠炜 +5 位作者 孙琳 赵旭 郑志发 常铭洋 张明升 秦小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高盐上调跨膜蛋白16A(transmembrane protein 16A,TMEM16A)致小鼠脑动脉重构的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模型制备8周),空白对照组(正常饮水、摄食)、低盐组(2%高盐饲料)、中盐组(4%高盐饲料)和高盐组(8%... 目的探讨高盐上调跨膜蛋白16A(transmembrane protein 16A,TMEM16A)致小鼠脑动脉重构的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模型制备8周),空白对照组(正常饮水、摄食)、低盐组(2%高盐饲料)、中盐组(4%高盐饲料)和高盐组(8%高盐饲料)。HE染色观察脑动脉形态学变化;血管渗透性实验比较脑组织颜色及吸光度值;免疫荧光检测脑动脉TMEM16A的表达;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动脉TMEM16A的mRNA和蛋白表达;离体肌张力检测脑动脉舒缩反应;膜片钳记录脑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氯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CaCC)电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和8%高盐饮食可浓度依赖性引起脑动脉管壁逐渐增厚、管腔狭窄;注射埃文斯兰后,4%和8%高盐组脑组织逐渐变蓝,且吸光度值明显增加;2%、4%和8%高盐组脑动脉对60 mmol·L^(-1) KCl的收缩反应逐渐增强,对10-5 mol·L^(-1)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逐渐减弱;TMEM16A阻断剂可抑制脑动脉对60 mmol·L^(-1)KCl的收缩反应;高盐组脑动脉TMEM16A不仅荧光表达逐渐增强,且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多,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CaCC电流逐渐增大。结论高盐可致C57BL/6J小鼠脑动脉重构,其机制与上调TMEM16A表达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脑动脉 血管重构 TMEM16A 肌张力 钙激活氯电流
下载PDF
新生儿脑白质损伤伴深髓静脉受累MRI分析
19
作者 尹燕 庄霞梅 +4 位作者 李晓明 王海 李君伟 何四平 金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3-768,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累及深髓静脉的MRI特征及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21年本院新生儿科57例严重脑白质损伤,其中深髓静脉受累组19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11例),15例行1~8次不等的MR复查,对比分析病灶分布特征、出血部位及...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累及深髓静脉的MRI特征及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21年本院新生儿科57例严重脑白质损伤,其中深髓静脉受累组19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11例),15例行1~8次不等的MR复查,对比分析病灶分布特征、出血部位及演变。深髓静脉未受累组38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26例),35例行1~6次不等MR复查,对比深髓静脉受累组与深髓静脉未受累组脑软化灶形成情况。结果:早产儿生发基质/侧脑室旁白质出血发生率较足月儿高(P<0.05),早产儿脑损伤评估为4等级者较足月儿高(P<0.05),其余病灶发生部位足月儿与早产儿无明显差异,顶叶(15/19)、额叶(13/19)较多见。19例患儿中7例在第1次MR检查发现侧脑室周围脑软化灶形成,7例随访患儿最后发展为脑软化灶形成,1例在复查中无软化灶形成,仅见胶质增生。38例深髓静脉未受累组中最后12例形成脑软化灶。结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伴有深髓静脉受累者侧脑室旁出血发生率更高且脑白质损伤程度更严重。相比无深髓静脉受累的严重脑白质损伤者,深髓静脉受累患儿更易形成脑软化灶。因此在新生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中当深髓静脉异常时需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脑白质病 婴儿 早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股深动脉起点变异1例
20
作者 赵子龙 王小艳 +2 位作者 乌日尼乐 高伟龙 霍东升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0-81,共2页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操作时,发现1例右侧股动脉分支存在变异,现描述如下。女性,约70岁,身长约1580.0 mm,上肢长560.0 mm,下肢长830.0 mm。右下肢股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0.1 mm处向外下方发出股深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6...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操作时,发现1例右侧股动脉分支存在变异,现描述如下。女性,约70岁,身长约1580.0 mm,上肢长560.0 mm,下肢长830.0 mm。右下肢股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0.1 mm处向外下方发出股深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6 mm处由股深动脉向外上方发出旋髂浅动脉。股深动脉向下走行过程中,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32.3 mm处向外侧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在旋股外侧动脉下行7.0 mm处向外侧发出1个升支,在旋股外侧动脉下行22.5 mm和38.7 mm处向外侧发出第1个横支(命名为横支Ⅰ)和第2个横支(命名为横支Ⅱ),旋股外侧动脉下行24.1 mm和37.4 mm处向内侧发出第1个降支(命名为降支Ⅰ)和第2个降支(命名为降支Ⅱ),在股深动脉下行58.3 mm处向外侧发出1个穿支。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股深动脉 局部解剖学 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 横支 上肢长 下肢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