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6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蝶呤对器官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浩 尹连红 彭金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作为一种抗肿瘤药与抗风湿药,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MTX毒副作用较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黏膜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损伤等。这些毒副作用常常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很大困扰,明确MTX对各器...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作为一种抗肿瘤药与抗风湿药,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MTX毒副作用较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黏膜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损伤等。这些毒副作用常常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很大困扰,明确MTX对各器官毒性的机制成为解救其中毒的关键。该文旨在总结MTX对各器官毒性的作用机制,以便临床发生不良反应时的解救和对其毒性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器官 毒性 分子机制 叶酸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裙带菜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
2
作者 刘伟萍 陈建芬 +2 位作者 安金琪 罗艺 刘凤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78,共9页
目的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 目的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P干预后对HepG2、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法检测HepG2、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SPUP对HepG2、SMMC-7721细胞有短期和长期的抑制增殖作用,对正常肝细胞L-02无明显抑制作用,SPUP可促进两种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同时,SPUP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EMT和MMPs水平。结论SPUP通过促进凋亡和自噬、抑制EMT和MMPs,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多糖 肝细胞癌 增殖 自噬 凋亡 侵袭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魔芋甘露低聚糖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改善酒精性中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陈晶晶 钟文艳 +2 位作者 沈文卓 肖莉 袁成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目的慢性酒精摄入导致的大脑过度神经炎症是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本实验主要研究魔芋甘露低聚糖(Konjac mannan oligosaccharides,KMOS)保护酒精喂养小鼠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采用Gao-binge法制备慢性... 目的慢性酒精摄入导致的大脑过度神经炎症是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本实验主要研究魔芋甘露低聚糖(Konjac mannan oligosaccharides,KMOS)保护酒精喂养小鼠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采用Gao-binge法制备慢性酒精喂养小鼠模型,同时使用不同剂量的KMOS灌胃干预,喂养6周。评估脑组织皮层和海马区域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和炎症反应,检测血清LPS浓度。体外使用LPS直接刺激Caco-2细胞制备肠黏膜损伤模型。结果慢性酒精的摄入可导致小鼠大脑神经元损伤,而不同剂量的KMOS均能有效降低酒精喂养小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降低NLRP3炎性小体活化导致的炎性因子表达,减轻神经元受损。对结肠组织的分析结果表明,KMOS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酒精喂养小鼠外周血中内毒素LPS的浓度,减轻酒精喂养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和炎性反应,增强肠道组织Occludin表达。体外实验也显示,KMOS能显著抑制酒精暴露下Caco-2细胞的炎性反应,显著提高Occludin表达水平。结论KMOS的使用可有效的抑制酒精摄入导致的肠道炎症,修复肠道屏障,减少肠道LPS进入脑组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的过度神经炎症反应,进而改善脑神经元损伤。KMOS具有预防酒精性神经损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甘露低聚糖 酒精 LPS 小胶质细胞 OCCLUDIN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超声矢量血流成像联合奇异值分解滤波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
4
作者 叶华容 田怡 +4 位作者 王琦 余靖 雷炳松 胡海曼 张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矢量流速成像(VFI)联合奇异值分解(SVD)滤波对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1例疑诊肝血管瘤患者采集肝脏灰阶超声、CDFI及超声造影(CEUS)图;对CEUS图行SVD滤波处理,以互相关算法分别获取基于灰阶超声... 目的观察超声矢量流速成像(VFI)联合奇异值分解(SVD)滤波对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1例疑诊肝血管瘤患者采集肝脏灰阶超声、CDFI及超声造影(CEUS)图;对CEUS图行SVD滤波处理,以互相关算法分别获取基于灰阶超声、原始CEUS及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的VFI,比较其检测肝脏微血管血流方向和速度的差异。结果肝脏灰阶超声、原始CEUS及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图的信噪比(SNR)分别为7.56、17.65及22.43 dB,对比组织比(CTR)分别为1.12、7.56及16.34 dB。相比基于灰阶超声和原始CEUS的VFI,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的VFI可检出更高速、方向更均一的血流。SVD滤波处理前、后,VFI所测肝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分别为1.91(0.81,4.11)及6.83(4.25,9.41)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671,P<0.001)。结论联合SVD滤波可显著提高VFI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奇异值分解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董浩 丁晓蕊 岳艳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Hp感染初始治疗失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2组接受为期14 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 目的观察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Hp感染初始治疗失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2组接受为期14 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链霉蛋白酶颗粒及碳酸氢钠散。计算意向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时Hp的根除率。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中18例成功根除,ITT分析根除率为36%,PP分析根除率为36%。观察组中,37例患者的14C呼气试验结果呈阴性,ITT分析的根除率为74%,TT分析根除率为74%。2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根除前后腹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霉蛋白酶联合四联疗法的补救治疗方案可提高初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蛋白酶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消化系统 根除率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粗壮女贞总苷对高脂血症金黄仓鼠的降脂作用机制
6
作者 徐晨曦 潘瑞乐 +4 位作者 董梦晨 杨志宏 李晓亚 金文 杨润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3,共8页
目的评价粗壮女贞总苷(total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extracted from 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LRTPG)对高脂血症金黄仓鼠的降脂作用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仓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RTPG-... 目的评价粗壮女贞总苷(total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extracted from 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LRTPG)对高脂血症金黄仓鼠的降脂作用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仓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RTPG-L组、LRTPG-M组、LRTPG-H组。高脂饲料诱导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周,进行血脂和肝脂含量检测,并采集对照组、模型组和LRTPG-H组仓鼠结直肠部位成形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LRTPG对高脂血症仓鼠具有降低血清TG、TC、LDL-C水平和肝脏TG、TC含量的作用。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LRTPG在门水平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P<0.01);科水平上明显升高克里斯滕森菌科、消化球菌科、疣微菌科相对丰度(P<0.05或P<0.01);属水平上明显升高颤螺菌属、颤杆菌克属、解黄酮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或P<0.01)。这些菌群的变化均有益于LRTPG降脂作用的发挥。结论LRTPG可能通过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金黄仓鼠肠道菌群紊乱发挥降脂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女贞总苷 高脂血症 金黄仓鼠 肠道菌群 16S rDNA 降脂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7
作者 王语涵 许雅萍 +6 位作者 李南 陈婷婷 李玲 高萍萍 王华 魏伟 孙妩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fl))和Lrat-Cre工具鼠进行多次繁殖,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Grk2^(ΔHSC))小鼠模型。观察和分析小鼠的生长繁殖情况;通过PCR反应鉴定flox和Cre基因型;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肝星状细胞中GR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星状细胞及肺、脾、肾脏、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及肺、脾、心脏、肾脏组织学形态。结果成功鉴定Grk2^(ΔHSC)小鼠基因型;两组小鼠体质量、繁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双染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k2^(ΔHSC)小鼠的肝星状细胞中GRK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Grk2^(ΔHSC)小鼠肺、脾、肾脏和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Grk2^(ΔHSC)小鼠肝脏及主要组织结构与Grk2^(fl/f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RK2在肝脏中的作用提供了优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Cre-loxP重组酶系统 细胞特异性敲除 肝星状细胞 基因鉴定 繁育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黄湘 方坤凤 +3 位作者 范氏泰和 梁杏梅 黄仁彬 李学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51,共7页
目的探讨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2-do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DMDD)对CCl_(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CCl_(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液中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 目的探讨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2-do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DMDD)对CCl_(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CCl_(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液中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A/G)、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大鼠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ColⅢ)和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和纤维形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I)、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ed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Smad7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SMA、ColI、TGF-β1、Smad7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ST、ALT、TP、T-BIL、HA、LN、ColⅢ、ColⅣ水平明显升高,A/G水平明显降低,肝脏HE和Masson染色显示有大量纤维形成,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DMDD给药组大鼠AST、ALT、TP、T-BIL、HA、LN、ColⅢ、ColⅣ含量和α-SMA、ColI、TGF-β1、Smad2、Smad4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调,A/G、Smad7水平上调。肝脏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纤维增生明显减少。结论DMDD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D CCl_(4) 大鼠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骨脂素在2D和3D培养模型的肝毒性差异研究
9
作者 蒲位凌 夏宁 +2 位作者 张孝莹 张玥 周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0,共2页
中药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等作用,主治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等。补骨脂及其方剂的不当使用有造成肝损伤的风险。补骨脂素是补骨脂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之一[1]。体外毒性实验具有速度快... 中药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等作用,主治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等。补骨脂及其方剂的不当使用有造成肝损伤的风险。补骨脂素是补骨脂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之一[1]。体外毒性实验具有速度快、成本低、通量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肝毒性 3D培养 代谢组学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中国人群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Meta分析
10
作者 王静静 付亚如 +10 位作者 刘军清 刘敏 杨卓 张艳芳 赵学科 宋昕 张强 崔月龙 雷玲玲 王立东 鲍启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2022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文献,收集关于食管癌危险因素的文献,荟萃分析使用Stata 17.0软件完成,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通过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2022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文献,收集关于食管癌危险因素的文献,荟萃分析使用Stata 17.0软件完成,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通过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文献发表偏倚的检测使用Egger检验和Begg检验,进一步使用剪补法检验未发表文献对荟萃分析结果是否造成显著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项研究,病例组样本量共计8518例,对照组样本量共计12940例。饮酒、吸烟、食管癌家族史、喜食油炸食品、喜食腌制食品、喜食辛辣食品、喜食坚硬食物、喜热烫饮食、进食速度快、饮食不规律、喜食霉制食物、高盐饮食、食管病变、胃肠炎、精神刺激、性格内向、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低收入、饮用非自来水共19个危险因素合并OR值及95%CI均>1。喜食葱蒜、喜食豆制品、文化程度高、喜食水果、喜食蔬菜合并OR值及其95%CI均<1。饮茶、喜食鲜肉、喜食禽蛋的合并OR值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受发表偏倚影响较小,结果较为稳定、可靠。结论食管癌的发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环境、饮食及遗传因素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OR值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眼镜蛇神经毒素分离纯化及其经大鼠直肠给药吸收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昊 廖明 +6 位作者 张学荣 周怡 孔露平 胡少聪 肖曼琪 张子彦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4,共8页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神经毒素在大鼠直肠组织中的分布。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和数据库检测大鼠血浆神经毒素片段。利用HE染色观察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醋酸扭体法测定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后镇痛活性。结果通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直肠给药3 h后直肠黏膜组织内神经毒素分布明显,阳性面积比率、平均光密度值、H-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质谱检测到大鼠血浆中神经毒素有关片段。HE染色表明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没有损伤,组织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醋酸扭体法测定小鼠直肠给药神经毒素3 h后扭体抑制率达50%,提示具有镇痛活性。结论眼镜蛇神经毒素可以通过直肠吸收入血并且发挥镇痛作用,为后续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神经毒素 直肠给药 免疫组化 质谱 镇痛
下载PDF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的分离纯化及其对HSC-LX2细胞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12
作者 孔露平 王秀男 +4 位作者 廖明 张学荣 周怡 张昊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9-600,共2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通过影响HSC的增殖和凋亡来调节肝纤维化[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1 分离纯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HSC-LX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小鼠NLRP3信号通路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作者 郭浩林 姚杰凝 +4 位作者 董璐 王菲 董颖 杨勇 白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9-1000,共2页
酒精性肝病是一组由于酒精使用障碍(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导致的慢性肝病,早期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并伴随炎症的发生,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ALF)、甚至肝癌[1]。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个动态过程... 酒精性肝病是一组由于酒精使用障碍(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导致的慢性肝病,早期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并伴随炎症的发生,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ALF)、甚至肝癌[1]。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个动态过程,可通过治疗发生逆转。随着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肠道微生态与炎性肠病、代谢性疾病等都互相影响,且与肝脏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密切[2]。大黄素甲醚(physcion,PHY)是蒽醌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在蓼科的大黄和豆科的决明子中提炼出,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等功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酒精性肝纤维化 酒精性肝病 NOD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小鼠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机制
14
作者 夏梦婷 孙润洁 +3 位作者 付佳琪 李素贞 于漫亚 崔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背景: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应用中药改善肠道炎症、调节自噬以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道急性移... 背景: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应用中药改善肠道炎症、调节自噬以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机制。方法:CB6F1小鼠经总剂量8 Gy的60Co X射线照射后通过尾静脉输入Balb/c H-2d小鼠的单个核细胞悬液(骨髓+脾)制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芩汤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黄芩汤或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进行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并记录生存时间,取小肠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行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使用16S rDNA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PCR等检测自噬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下降(P<0.01),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性部分恢复;(2)肠道菌群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剂量组促炎菌株肠球菌显著减少(P<0.05),而有益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及促自噬的红球菌显著增多(P<0.05);(3)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剂量组的自噬标志物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下,黄芩汤中剂量组自噬泡数量显著增多;(4)结果表明:黄芩汤显著降低条件性致病菌丰度和小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同时促进小肠黏膜自噬的表达,从而明显改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黄芩汤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菌群 梭状芽孢杆菌 肠球菌 抗炎 自噬
下载PDF
脐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颖文 陈璐 +1 位作者 胡学军 齐永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3期345-347,共3页
介绍脐针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与思路。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发明,以易经理论和中医思维为指导,以脐部为全息,在脐壁实施针术,通过调动人体先天之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脐针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 介绍脐针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与思路。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发明,以易经理论和中医思维为指导,以脐部为全息,在脐壁实施针术,通过调动人体先天之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脐针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脐针治病遵循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的基础治疗顺序。讲究“下针必有方向,进针需含补泻”,脐针没有手法补泻,只有方位补泻,所以方位的确定非常关键。本文主要从“以症状落脏为首”“确定脐针方位”“以疾病对应八卦卦象”“确定脐针方位”“以中医辨证论治,确定脐针方位”“根据气机升降理论,确定脐针方位”“根据发病时间,确定脐针方位”“根据脐诊,确定脐针方位”等方面阐明脐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思路。每个思路可独立成为治疗疾病的方案,也可以根据病情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脐针疗法 八卦卦象 辨证论治 时间医学 齐永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的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16
作者 陈婉燕 岳耕羽 +1 位作者 徐小林 庄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7-1006,共10页
目的 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胃镜室H.pylori阳性患者的胃... 目的 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胃镜室H.pylori阳性患者的胃镜标本以及H.pylori感染小鼠的胃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ANGPTL4在胃组织中的表达部位;用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和胃类器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ANGPTL4的表达;探讨H.pylori感染诱导ANGPTL4表达的调控机制;利用ANGPTL4重组蛋白刺激胃上皮细胞,检测其对密封蛋白1 (claudin 1,CLDN1)表达的影响。结果 H.pylori感染能显著诱导胃上皮细胞ANGPTL4表达增加,且具有毒力因子CagA依赖性、细菌浓度依赖性和感染时间依赖性(P<0.05);相对于未感染组和CagA敲除(△cagA)H.pylori感染组,野生型(wild-type, WT)H.pylori感染组的人和小鼠胃类器官ANGPTL4表达显著上调(P<0.05);调控机制方面,阻断信号通路NF-κB可明显抑制胃上皮细胞ANGPTL4表达增加(P<0.05);功能机制方面,ANGPTL4重组蛋白通过激活通路ERK下调胃上皮细胞CLDN1表达(P<0.05)。结论 H.pylori依赖毒力因子CagA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ANGPTL4;ANGPTL4激活通路ERK下调胃上皮细胞CLDN1表达,从而影响H.pylori感染相关胃部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NF-ΚB信号通路 密封蛋白1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铁负荷的影响
17
作者 吕琨 李婵 谢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与铁负荷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方面的作用。方法 1 mmol/L游离脂肪酸构建NAFLD大鼠肝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鉴定造模成功与否;利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铁蛋白的含量,筛选姜黄素... 目的 探讨姜黄素与铁负荷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方面的作用。方法 1 mmol/L游离脂肪酸构建NAFLD大鼠肝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鉴定造模成功与否;利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铁蛋白的含量,筛选姜黄素的最佳作用浓度;将细胞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Fe^(2+)组、姜黄素+Fe^(2+)组;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三酰甘油(TG)的含量,qPCR检测铁调素(Hepcidin)和膜铁转运蛋白(Fpn)-1 mRNA的表达量,Western印迹检测Hepcidin和Fp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姜黄素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5μmol/L;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Hepci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G含量、Fp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细胞存活率、Hepci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G含量、Fp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Fe^(2+)组相比,姜黄素+Fe^(2+)组的细胞存活率、Hepci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G含量、Fp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调节细胞中铁负荷的方式来保护NAFLD大鼠肝细胞模型,为NAFLD的临床治疗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铁负荷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临床针对性护理对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丽文 周素密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2-284,288,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临床针对性护理对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临床针对性护理对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并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淀粉酶和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予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临床针对性护理,不仅利于促进临床疗效提升,还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加速病情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 针对性护理 胰腺炎 胃肠功能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构建模型预测二维自旋回波-平面回波MR肝脏弹性成像图像质量
19
作者 翟亚楠 庄辛 +1 位作者 李建林 郭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肝脏二维自旋回波-平面回波MR弹性成像(2D-SE-EPI-MRE)图像质量模型,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肝脏病变患者的上腹部2D-SE-EPI-MRE资料,以MRI显示可测量肝脏容积百分比(pMLV)中位数为界,将其分为质量优良(优良组... 目的建立预测肝脏二维自旋回波-平面回波MR弹性成像(2D-SE-EPI-MRE)图像质量模型,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肝脏病变患者的上腹部2D-SE-EPI-MRE资料,以MRI显示可测量肝脏容积百分比(pMLV)中位数为界,将其分为质量优良(优良组)或不良(不良组),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82)与测试集(n=34)。以MRI肝脏左叶平均硬度(MSLL)、肝实质T2WI信号(SI_(T2-liver))、特异性增强肝胆期相对强化比值(RE)、扫描时驱动器振幅(DA)及患者屏气状态(BHS)为自变量,以可测量肝脏容积百分比(pMLV)为因变量,基于训练集建立预测MR弹性成像图像质量的随机森林和线性回归模型;以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2)评估2种模型对于测试集的预测效能。结果优良组59例、不良组57例,组间MSLL、DA、BH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RE、SIT2-live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试集中,随机森林模型的R2值均高于线性回归模型、而MSE、RMSE及MAE均低于线性回模型。结论所获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预测肝脏2D-SE-EPI-MRE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朱小利 安惠 +4 位作者 李荣科 张磊 魏昭晖 苗琳琳 万生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7-913,共7页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polysacchcaide,HPS)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12只及造模组5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大...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polysacchcaide,HPS)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12只及造模组5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1),连续3 d)联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复制DGP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Model组(灌胃纯净水)、HPS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d^(-1))及Metformin组(90 mg·kg^(-1)·d^(-1))分别灌胃处理,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HE染色观察各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ELISA检测大鼠胃黏膜TNF-α、IL-6、GAS、MTL含量;RT-PCR检测胃黏膜JAK2、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JAK2、STAT3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HE染色胃黏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TNF-α、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GAS、MTL含量明显减少(P<0.01);JAK2、STAT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JAK2、p-STAT3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炎性表现有所改善;TNF-α、IL-6含量明显减少,GAS、MTL含量明显增加;JAK2、STAT3 mRNA表达明显降低;p-JAK2、p-STAT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HPS可改善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修复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红芪多糖 胃黏膜损伤 JAK2/STAT3信号通路 胃肠动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