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心肺关系分析中医“肺病从心论治”
1
作者 李树弟 邢钰尉 +4 位作者 张云晓 李研 张国伟 陈莹 陈守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469-1473,共5页
肺系疾病与心系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自古有着“心肺同源”之说,临床中对于咳嗽咳痰、胸闷憋喘严重,久治不愈的患者,中医应用一些治疗心系疾病的补气活血化瘀之药,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结合陈守强教授临床治疗经验、现代... 肺系疾病与心系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自古有着“心肺同源”之说,临床中对于咳嗽咳痰、胸闷憋喘严重,久治不愈的患者,中医应用一些治疗心系疾病的补气活血化瘀之药,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结合陈守强教授临床治疗经验、现代理论研究及中医理论,分析心肺之间的中西医关系及疾病联系,总结出了“肺病从心论治”的中医理论。在治疗一些复杂性的肺系病症时,用治疗心系疾病的方法治疗肺系病症,疗效显著,为肺系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关系 中医 肺病从心论治 肺心病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亮生 王蕾 +3 位作者 马玉琼 陈文玉 欧可群 杨正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及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后对松果体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方法。结果松果体内神经末梢、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呈突触体素(P38)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摘除了双...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及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后对松果体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方法。结果松果体内神经末梢、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呈突触体素(P38)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摘除了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大鼠松果体所含神经末梢的平均数密度减少了43%(P<0.01),平均每个大鼠松果体内所含神经末梢总数减少了37%(P<0.05),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内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A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支配松果体的神经纤维有很大部分来自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这些神经纤维对松果体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颈上交感神经节 神经支配 突触体素(P38) 免疫组织化学 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 大鼠
原文传递
川芎嗪注射液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江 武芳 +3 位作者 黄茂 范焕芳 帅金凤 安会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肺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第2天川芎嗪大、中、小剂量组每日开始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至28天,剂量分别为250,150,40 mg/(kg.d)。应...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肺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第2天川芎嗪大、中、小剂量组每日开始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至28天,剂量分别为250,150,40 mg/(kg.d)。应用放免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第14,28天时血清TGF-β1及第28天时肺组织中以上指标的表达。结果川芎嗪注射液能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血清及肺组织TGF-β1的表达,降低肺纤维化增生程度,其中以川芎嗪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降低肺纤维化大鼠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川芎嗪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童建 秦立强 王道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 ,松果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核呈现...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 ,松果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核呈现下调的效应。在体温节律的发生和维持上 ,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皮肤温度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器 ,而深部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受松果体的支配。结论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经由神经和内分泌通路相互偶联并构成统一协调的体温振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汁 昼夜节律 体温调节 视上核 视交叉 大鼠
下载PDF
正常国人松果体MRI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耿左军 刘怀军 +2 位作者 冯平勇 池琛 史朝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国人松果体的MRI表现 ,建立正常松果体的MRI标准。方法 :共有 2 32例受试者。每个受试者均接受 5个扫描序列 /位置 :横断面T1WI、FLAIR ,矢状面T1WI、T2 WI,冠状面T1WI。观察测量指标包括 :性别 ,年龄 ,松果体形态 ,松果... 目的 :研究正常国人松果体的MRI表现 ,建立正常松果体的MRI标准。方法 :共有 2 32例受试者。每个受试者均接受 5个扫描序列 /位置 :横断面T1WI、FLAIR ,矢状面T1WI、T2 WI,冠状面T1WI。观察测量指标包括 :性别 ,年龄 ,松果体形态 ,松果体大小 ,松果体信号 ,松果体的强化特征等。结果 :88% ( 2 0 5 / 2 32 )松果体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总体松果体矢状径 7.3± 3.3mm(均数 +标准差 )。未成年组的松果体矢状径 6 .7± 2 .2mm。成年组男性和女性的松果体矢状径分别为7.2± 3.3mm、7.8± 3.6mm。囊性松果体约占 33.5 % ( 78/ 2 33)。松果体中心距颅左、右壁外板的距离 70 .7± 6 .8mm、71.4± 7.2mm。结论 :松果体主要形态呈不规则的椭圆形 ,稍偏中线左侧。确立了国人松果体的矢状径的正常值范围。发现成年女性的松果体大于成年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磁共振成像 参考值 人体测量法.
下载PDF
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构筑——消蚀法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保芝 王建钦 +1 位作者 刘峰 臼井猛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6-328,共3页
为证明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排列,用消蚀扫描电镜法对该器官做了观察。松果体囊由胶原纤维束构成,囊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由胶原纤维编织成的孔隙。起自囊的胶原纤维构成小叶间隔,分隔松果体实质为直径200~400μm的小叶。囊和... 为证明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排列,用消蚀扫描电镜法对该器官做了观察。松果体囊由胶原纤维束构成,囊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由胶原纤维编织成的孔隙。起自囊的胶原纤维构成小叶间隔,分隔松果体实质为直径200~400μm的小叶。囊和隔由疏松排列的胶原细纤维构成。隔上有直径20~80μm圆形或卵圆形的孔,以此使小叶互相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结缔组织 消蚀扫描电镜法
原文传递
人松果体组织结构的退行性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申新华 马超 +3 位作者 李文婷 王乃利 鲍双振 王保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7-430,472,共5页
目的:观察人松果体的细微和超微结构,探讨松果体内脑砂的形态特点、大小、多少及分布规律。方法:取人尸体的松果体,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结果:松果体主要由实质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松果体实质由松果体细胞和神经... 目的:观察人松果体的细微和超微结构,探讨松果体内脑砂的形态特点、大小、多少及分布规律。方法:取人尸体的松果体,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结果:松果体主要由实质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松果体实质由松果体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间质为结缔组织和穿行其中的神经和血管。脑砂多分布于松果体的中央部,常聚集形成较大的斑块。脑砂的大小、多少个体差异较大。变化趋势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松果体内脑砂增多、增大,并伴有间质成分的结缔组织增生;然而,松果体实质成分减少;而且,在大量的松果体细胞内,可观察到颗粒空泡样变性。结论:松果体组织结构出现的退行性变化,可造成松果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进行性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脑砂 退行性变 人尸体
下载PDF
骨桥蛋白、CD44在遗传高钙尿结石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少刚 苏世强 +5 位作者 席启林 胡东亮 白剑 朱照伟 刘继红 叶章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及其受体CD44在遗传性高钙尿结石(GHS)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PN及CD44与肾间质钙化的关系。方法GHS大鼠和正常对照组SD大鼠各10只,应用Von-Kossa钙染色法检测肾组织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肾组织OPN和...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及其受体CD44在遗传性高钙尿结石(GHS)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PN及CD44与肾间质钙化的关系。方法GHS大鼠和正常对照组SD大鼠各10只,应用Von-Kossa钙染色法检测肾组织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肾组织OPN和CD44表达情况。结果GHS大鼠肾间质存在明显钙化,肾组织OPN及受体CD44表达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GHS大鼠肾间质存在钙化,OPN及其受体CD44分子可能参与调节GHS大鼠肾间质钙化,从而在尿石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 钙化 骨桥蛋白 CD44 高钙尿
下载PDF
去松果体大鼠甲状腺形态和机能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康玉明 白爱莲 +3 位作者 郭仁棣 李茹琴 米芳芳 张桂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4-237,共4页
观察了去松果体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如下:(1)去松果体后1天和10天,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2)去松果体后1天,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增多;(3)去松果体后10天,大鼠甲状腺滤泡变小,滤... 观察了去松果体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如下:(1)去松果体后1天和10天,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2)去松果体后1天,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增多;(3)去松果体后10天,大鼠甲状腺滤泡变小,滤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滤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呈疏散状,分泌颗粒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松果体可能抑制大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甲状腺 大鼠 形态
下载PDF
松果腺的分泌功能与生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柳建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6-53,共8页
在临床上发现,男孩性早熟与松果腺发生肿瘤有关。但其直接原因,长期未被阐明。一种观点认为,性腺早熟直接取决于该腺体分泌物的释放;另一种看法认为,这与间脑产生肿瘤造成的机能损伤有关;有的认为,哺乳类的松果腺是系统发生过程中退化... 在临床上发现,男孩性早熟与松果腺发生肿瘤有关。但其直接原因,长期未被阐明。一种观点认为,性腺早熟直接取决于该腺体分泌物的释放;另一种看法认为,这与间脑产生肿瘤造成的机能损伤有关;有的认为,哺乳类的松果腺是系统发生过程中退化了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 分泌功能 生殖
下载PDF
体成分模型及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婧 阮祥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70-674,共5页
人体体成分已成为人体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内容,即体成分各组分的组成规律及体成分模型,体成分方法学,体内外各种因素对体成分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笔者将对前两个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体成分... 人体体成分已成为人体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内容,即体成分各组分的组成规律及体成分模型,体成分方法学,体内外各种因素对体成分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笔者将对前两个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体成分模型主要包括两组分模型和多组分模型;体成分测量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法、密度法、全身水量法等10余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体体成分学的发展将为检测人体健康状况开辟新的途径,从而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分 模型 测量方法
下载PDF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钟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玉珍 王国卿 +2 位作者 焦旸 丁建松 童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3-946,99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不同时点基因的差异显示,筛选出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并进一步用RNA干涉技术确定其为钟下游基因。结果获得10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3种与已知基因过...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不同时点基因的差异显示,筛选出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并进一步用RNA干涉技术确定其为钟下游基因。结果获得10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3种与已知基因过氧化氢酶、髓鞘蛋白脂蛋白和组蛋白乙酰化酶同源,4种与已知EST同源,另有3种为未知EST,它们均属Clock基因的下游基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至少存在3种以上钟相关基因,其表达水平接受作为昼夜节律振荡器重要组分的Clock基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淋巴细胞 钟相关基因 外周血
下载PDF
松果体细胞致密芯颗粒释放入细胞间小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宇兵 魏保真 王保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1-582,590,共3页
目的:观察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是否释放入松果体细胞间小管,以探讨松果体细胞间小管构成松果体内部特殊的管道系统并承担转运功能.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观察12只2月龄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结果: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存在细胞间小管,松... 目的:观察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是否释放入松果体细胞间小管,以探讨松果体细胞间小管构成松果体内部特殊的管道系统并承担转运功能.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观察12只2月龄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结果: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存在细胞间小管,松果体细胞内大型致密芯颗粒非常少见.在松果体细胞内、贴近细胞间小管壁处观察到有膜包被的大型致密芯颗粒,颗粒被膜与细胞膜部分融合,形成"Ω"形状,开口于细胞间小管.结论:松果体细胞间小管是松果体内的特殊管道系统,松果体细胞分泌物可释放入细胞间小管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细胞间小管 大型致密芯分泌颗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钟基因Clock的昼夜节律性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4期262-265,共4页
探讨 12h光照、12h黑暗交替 (LD)光制下松果体钟基因Clock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在L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4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 探讨 12h光照、12h黑暗交替 (LD)光制下松果体钟基因Clock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在L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4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 ,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是松果体Clock基因mRNA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变化 (P <0 .0 5 ) ,峰值和谷值分别位于CT18和CT6 ,峰值相位- 2 6 8.76± 2 7.6 3,振幅 0 .4 2± 0 .14 ,中值 0 .99± 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昼夜节律 松果体 生物钟
下载PDF
松果体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左军 刘怀军 +1 位作者 陈学华 陈美萍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松果体 影像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钟基因Clock的内源性昼夜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松果体钟基因Clock表达是否存在内源性昼夜节律。方法 持续黑暗 (D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8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 ,用... 目的 探讨松果体钟基因Clock表达是否存在内源性昼夜节律。方法 持续黑暗 (D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8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 ,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 ,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 松果体Clock基因mRNA的表达呈现内源性节律振荡变化 (P <0 .0 5 ) ,峰值和谷值分别位于CT17和CT5 ,峰值相位 - 2 5 3.0 3± 15 .5 1,振幅 0 .30± 0 .10 ,中值 0 .87± 0 .0 9。结论 Clock基因在大鼠松果体中存在明显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内源性昼夜节律 松果体
下载PDF
松果体再认识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泉开 《医学与哲学》 1998年第7期355-356,共2页
长期以来,对大脑松果体一直了解不多。认为它的作用微不足道。只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才认识到它是人类很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与衰老、免疫、抗病、长寿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内分泌的主宰和调控。这说明一切... 长期以来,对大脑松果体一直了解不多。认为它的作用微不足道。只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才认识到它是人类很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与衰老、免疫、抗病、长寿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内分泌的主宰和调控。这说明一切事物总是由不知到知之。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内分泌 松果体素
下载PDF
NaOH消蚀法制备人松果体脑砂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
18
作者 王保芝 王丽 +3 位作者 王建钦 樊宇兵 侯广棋 李向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人松果体脑砂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方法 对经 Na OH消蚀处理的人松果体内脑砂 ,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松果体组织块经用 Na OH消蚀处理后 ,其内部的脑砂能被清晰的暴露 ,并可制得单纯的脑砂样品。... 目的 为了探讨人松果体脑砂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方法 对经 Na OH消蚀处理的人松果体内脑砂 ,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松果体组织块经用 Na OH消蚀处理后 ,其内部的脑砂能被清晰的暴露 ,并可制得单纯的脑砂样品。松果体脑砂大小不等 ,常呈桑椹状球形小体 ;既可存在于松果体的中央区 ,也可位于松果体的周边部。构成脑砂的化学元素 ,主要为钙 (5 4.82 % )和磷 (2 5 .83% ) ,还有少量银(16 .0 1% )和铁 (3.34% )等 ;钙 /磷比值约为 2 .12 / 1。结论 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的结果提示 ,脑砂似为矿物质在松果体内的逐渐沉积 ,更象是一种复杂的时间 -数量性矿化 ,而非简单的年轮样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砂 扫描电镜 松果体 化学元素分析 NaOH消蚀
下载PDF
去松果体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垂体系激素分泌影响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19
作者 周瑞祥 陈奕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探讨松果体摘除对下丘脑-神经垂体系血管升压素(VP)、催产素(OXT)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自然光照,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松果体摘除组。用改良的手术方法摘除松果体,术后1,2,4... 探讨松果体摘除对下丘脑-神经垂体系血管升压素(VP)、催产素(OXT)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自然光照,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松果体摘除组。用改良的手术方法摘除松果体,术后1,2,4,8周取下丘脑,Bouins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染抗VP、抗OXT和抗垂体后叶激素运载蛋白(NP),再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中各阳性细胞数及染色程度。结果松果体摘除后1周室旁核中VP阳性神经元数量及视上核、室旁核两核之和的VP、NP阳性细胞增多(P<0.05),术后4周时视上核及室旁核之和的各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延续至术后第8周,而同期染色强度则从术后2周起下降。结论松果体摘除解除了对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的抑制作用,因而促进血管升压素、催产素合成、转运和分泌,该作用从术后1周起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摘除 下丘脑 血管升压素 催产素 免疫学
下载PDF
猴松果体毛细血管和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保芝 王建钦 +3 位作者 石葛明 崔慧先 侯广棋 樊宇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 目的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内并无血管。毛细血管内皮为窗孔(50nm)型,外有基膜与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分隔。松果体实质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和少数胶质细胞组成。松果体细胞的突起终止于血管周隙内;分泌颗粒大量存在于松果体细胞突起的杵状终末或偶尔见于结缔组织间隙内;分泌颗粒为直径200~500nm的大型膜包密芯颗粒。结论这些超微结构特征提示: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外排形式可能为整体释放而非胞吐分泌;分泌颗粒内的物质更象神经多肽而非生物源胺;松果体分泌物更易经组织信息通道释放入脑脊液而非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毛细血管 超微结构 分泌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