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8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钾离子通道Eag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徐朝 王博畅 +3 位作者 陈娅斐 展永 刘文欣 安海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3-828,共6页
Eag1(ether-à-go-go-1,又称Kv10.1、KCNH1)是电压门控钾离子(potassium,K+)通道KCNH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Eag1的分布和作用机制对揭示其生理功能... Eag1(ether-à-go-go-1,又称Kv10.1、KCNH1)是电压门控钾离子(potassium,K+)通道KCNH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Eag1的分布和作用机制对揭示其生理功能以及与病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目前Eag1的生理和病理特性,Eag1与肿瘤发展演化的关系以及Eag1调节剂抗肿瘤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g1 离子通道 生理特征 肿瘤 调控机制 调节剂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陈颖颖 陈兰 +5 位作者 牟志向 胡小龙 张艺艳 翁娇青 吕佩瑜 关天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300、600μmol·L^(-1)IS干预人原代DC细胞24 h,分为Control组、IS-30组、IS-300组、IS-600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细胞经600μmol·L^(-1)IS干预24 h后加入1 mg·L^(-1)anti-HMGB1或经1 mg·L^(-1)HMGB1单独处理后分为Control组、IS组、HMGB1组、IS^(+)anti-HMGB1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IS浓度增加,CD83^(+)和CD86^(+)细胞数逐渐增加(P<0.01),DCs吞噬能力逐渐下降(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的CD83^(+)和CD86^(+)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吞噬能力增加(P<0.01)。此外,与Control组比较,IS或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拮抗HMGB1可抑制IS诱导的DCs表型及成熟并抑制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树突状细胞 硫酸吲哚酚 表型 吞噬功能
下载PDF
miR-141-5p/ZNF705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源外泌体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作用的机制
3
作者 鲍静 许晗 +3 位作者 汪万杰 许婷婷 戴霁菲 夏瑞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562细胞中的Exo形态大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K562细胞的Exo、BMSCs标记分子及黏附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BMSCs的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BMSCs活性、萤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ZNF705A结合情况等。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41-5p表达在CML患者和K562细胞源Exo中均明显降低;qRT-PCR和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CML患者中BMSCs的黏附蛋白CD44和CXCL12表达明显降低,且能够吞噬K562细胞源Exo。进一步发现,与CD34^(+)细胞相比,K562源性Exo能够降低Exo促进的BMSCs中CD44和CXCL12表达和黏附作用;同时,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等验证miR-141-5p与ZNF705A靶向结合;最后发现通过上调K562细胞源Exo中miR-141-5p的表达,靶向抑制ZNF705A,进而促进BMSCs的活性和黏附功能。结论K562细胞下调Exo中miR-141-5p表达,减少对ZNF705A的靶向抑制,进而抑制BMSCs的黏附功能,从而调控CML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1-5p K562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ZNF705A 外泌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次苷酸查尔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和COX-2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萌 高盼微 +4 位作者 罗子娟 常惠琳 张玥 袁庆 柴丽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399,共3页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 L.)果实,具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的功效[1],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皮肤病、肾炎、骨折等[2-3]。次苷酸查尔酮(corylifol A,CYA)是中药补骨脂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 L.)果实,具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的功效[1],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皮肤病、肾炎、骨折等[2-3]。次苷酸查尔酮(corylifol A,CYA)是中药补骨脂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骨质疏松的特性[4-5]。有研究表明,CYA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且能明显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苷酸查尔酮 RAW264.7 脂多糖 INOS COX-2 NO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的动态变化
6
作者 张勇 付雪琴 +3 位作者 邹旭欢 王漫漫 王玮玮 兰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时空动态变化。方法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90 min后实现再灌注,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观察及取材。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前肢放置实验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时空动态变化。方法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90 min后实现再灌注,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观察及取材。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前肢放置实验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法观察细胞骨架成分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神经丝重链(neurofilament heavy chain,NF-H)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轴突、树突和神经丝亚显微结构。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损伤和神经行为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纹状体损伤比皮层出现的更早、更严重。缺血区域的MAP2相关免疫反应强度降低,NF-H相关免疫反应强度升高。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骨架排列受损,密度降低。结论不同脑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不同。神经元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对缺血和再灌注表现出动态反应,这可能进一步促进脑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细胞骨架成分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损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Parkin泛素化调节线粒体稳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珂娟 陈建淑 +3 位作者 李勇男 谢宜欣 卜佳乐 张小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线粒体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钙稳态、细胞信息传递、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泛素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通过调节线粒体稳态过程进而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 线粒体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钙稳态、细胞信息传递、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泛素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通过调节线粒体稳态过程进而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但目前还未对泛素化调节线粒体稳态的机制进行总结性阐述,特别是Parkin蛋白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机制。该文主要通过对Parkin蛋白泛素化调节线粒体稳态的具体机制进行讨论,同时将线粒体稳态失衡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肌病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途径探究绿原酸对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于红红 杨韵琪 +3 位作者 罗培 俞琦 马玉玲 田维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通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Control)组、模型(Model)组、CG...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通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Control)组、模型(Model)组、CGA低剂量(CGA-L)组、中剂量(CGA-M)组、高剂量(CGA-H)组、CGA-H+Mdivi-1(CGA-H+Mdi)组。油红O法鉴定细胞泡沫化;CCK-8法确定CGA干预浓度;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ELISA检测IL-1β、IL-18、IFN-γ表达;qRT-PCR及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泡沫细胞模型制备成功。与Model组相比,不同浓度CGA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诱导了PINK1、Parkin、p-Parkin、PHB2、LC3Ⅱ表达,抑制了TOMM20表达,以及降低了IL-1β、IL-18、IFN-γ的表达(P<0.05或P<0.01);与CGA-H组相比,CGA-H+Mdi组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加重,抑制了PINK1、Parkin、p-Parkin、PHB2、LC3Ⅱ表达,诱导了TOMM20表达,以及增强了IL-1β、IL-18、IFN-γ表达(P<0.01)。结论CGA可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诱导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以及抑制了促炎因子IL-1β、IL-18、IFN-γ过表达,这可能是CGA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泡沫细胞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炎症机制与潜在药物靶标
9
作者 韩晓静 韩齐齐 钱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32,共5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行性的、治愈难度大的慢性间充质性肺疾病。导致肺纤维化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吸烟、外界环境污染、药物、病毒感染等。肺泡上皮损伤,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和胶原纤维沉积是特发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行性的、治愈难度大的慢性间充质性肺疾病。导致肺纤维化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吸烟、外界环境污染、药物、病毒感染等。肺泡上皮损伤,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和胶原纤维沉积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特征,进而导致功能性气体交换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IPF发病原因不明且缺乏治愈的特效药,所以,探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十分迫切。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巨噬细胞介导肺纤维化的炎症机制,成纤维细胞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纤维化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 成纤维细胞 潜在药物靶标
下载PDF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表型鉴定
10
作者 白莹 王一卉 +2 位作者 葛欢欢 卞雯晗 陈鹏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并鉴定其表型的稳定性。方法提取小鼠角膜上皮原代细胞,以猴空泡病毒40大T抗原(SV40-LT)慢病毒感染小鼠角膜上皮原代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通过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对角膜上皮组织表... 目的探讨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并鉴定其表型的稳定性。方法提取小鼠角膜上皮原代细胞,以猴空泡病毒40大T抗原(SV40-LT)慢病毒感染小鼠角膜上皮原代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通过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对角膜上皮组织表型和标记物(K12、Pax6、Ki-67)进行鉴定。提取原代角膜上皮细胞并对其角膜上皮细胞分层蛋白K14进行鉴定,观察细胞明场视野评估细胞形态学特征。对转染后的P1和P8代细胞的部分标志物(K12、Pax6、Ki-67、ABCG2、K14)进行鉴定。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转染后的P1和P8代细胞克隆的形成能力。结果小鼠角膜上皮组织中K12、Pax6、Ki-67染色阳性;P1、P8代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中K12、Pax6、Ki-67、K14和ABCG2染色阳性,上述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1与P8代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克隆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SV40-LT慢病毒转染小鼠角膜上皮,成功建立永生化小鼠角膜上皮细胞系,表型稳定且稳定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上皮细胞 角膜 转染 遗传标记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CAFs分泌的PDGFC通过PI3K-mTOR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耐药
11
作者 董浩 王雪洁 +3 位作者 段万理 盛智梅 史立宏 张宝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来源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C,PDGFC)是否促进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提取CAFs和正常成纤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来源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C,PDGFC)是否促进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提取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并获取CAFs和NFs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al medium,CM),观察CAFs-CM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对DOX的敏感性;检测CAFs及其条件培养基中PDGFC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耐药蛋白ABCG2、线粒体膜蛋白TOM20与COXⅣ及信号蛋白(p-)PI3K与(p-)mTOR的表达;DCFH-DA荧光染色、JC-1试剂盒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内ROS水平与线粒体膜电位。结果CAFs-CM减少乳腺癌细胞中DOX的含量,诱导对DOX耐药,同时乳腺癌细胞中BAX减少,Bcl2增加,ROS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及线粒体膜蛋白TOM20与COXⅣ表达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CAFs及CAFs-CM中PDGFC均高表达,重组人PDGFC产生了与CAFs-CM相似的促进乳腺癌细胞对DOX耐药的作用,PDGFRα的特异性抑制剂则显著抑制了CAF-CM诱导的耐药;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CAFs分泌的PDGFC通过激活PI3K-mTOR信号通路诱导了乳腺癌细胞耐药。结论CAFs分泌的PDGFC通过PI3K-mTOR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对DOX耐药,这一发现为开发靶向CAFs的抗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 乳腺癌 耐药 线粒体 PI3K-mTOR
下载PDF
铁死亡途径及其相关分子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晓妍 周媛静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铁死亡是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过氧化损伤引起的一种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多条途径,包括铁稳态调节途径、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途径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途径等。铁... 铁死亡是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过氧化损伤引起的一种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多条途径,包括铁稳态调节途径、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途径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途径等。铁死亡参与多种疾病(如心梗、脑卒中、癌症和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泛素化是机体内各种蛋白分子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研究表明,通过对铁死亡途径相关分子泛素化水平的调控可调节细胞铁死亡。靶向调控铁死亡途径相关分子泛素化水平可有效促进或抑制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癌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策略。该文将就铁死亡途径及其相关分子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泛素化 铁代谢 细胞死亡 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下载PDF
小鼠骨髓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钟家帅 冯玉梅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定向分化能力。方法从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BM-MSCs和AD-MSCs,分别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两种...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定向分化能力。方法从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BM-MSCs和AD-MSCs,分别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两种细胞定向分化。采用茜素红、阿利新蓝和油红O染色检测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分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鉴定MSCs并检测定向分化相关基因Runx2、Sp7(成骨),Sox9、Col2a1(成软骨),Pparg和Cebpa(成脂)表达水平,确定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基于GEO数据库中GSE43804和GSE122778数据集的小鼠和人类BM-MSCs和AD-MSCs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分离培养得到的BM-MSCs和AD-MSCs细胞形态不同,AD-MSCs梭形形态更明显;两种细胞均表达CD29、CD44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定向诱导后AD-MSCs的成骨和成脂分化程度高于BM-MSCs,而成软骨分化程度低于BM-MSCs(P<0.05);定向诱导后AD-MSCs中Runx2、Pparg和Cebpa mRNA表达水平高于BM-MSCs,Sox9 mRNA表达水平低于BM-MSCs(P<0.05)。小鼠和人的AD-MSCs高表达的基因富集于PPAR和WNT信号通路,BM-MSCs高表达的基因富集于软骨和骨发育信号通路。结论小鼠AD-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强于BM-MSCs,而成软骨分化能力弱于BM-MSCs,PPAR、WNT、软骨和骨发育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在决定BM-MSCs和AD-MSCs不同定向分化潜能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脂肪类 PPARγ Wnt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成脂分化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通过LncRNA TUG1/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血管钙化的机制
14
作者 倪英群 林逸轩 +4 位作者 汪四海 卢芹 骆金芝 吴春琴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906,共8页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成骨样分化是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细胞学基础。线粒体功能障碍在VSMCs成骨样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成骨样分化是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细胞学基础。线粒体功能障碍在VSMCs成骨样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通过调节LncRNA TUG1/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VSMCs线粒体功能减轻血管钙化的机制。方法使用β-甘油磷酸盐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模型,并采用维生素D 3+高脂饲料来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管钙化模型。Von Kossa染色检测细胞和血管组织钙化;用邻甲酚酞络合物比色法测定钙含量;采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RT-qPCR分析VSMCs成骨样转化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alpha,ɑ-SMA)及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 taurine up-regulated1,LncRNA TUG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分析BMP2、ɑ-SMA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结果DJC降低β-甘油磷酸盐诱导的VSMCs中LncRNA TUG1的表达,下调β-catenin的表达,降低ALP活性和钙沉积,保护线粒体功能,恢复膜电位,减少VSMCs成骨样转化。重要的是,DJC通过下调糖尿病下肢血管组织LncRNA TUG1、β-catenin的表达,上调ɑ-SMA的表达来减轻糖尿病下肢VC。结论DJC对糖尿病下肢VC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制是通过LncRNA TUG1/β-catenin信号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VSMCs成骨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TUG1 Β-CATENIN 线粒体 糖尿病 成骨细胞转化 血管钙化
下载PDF
靶向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娜 李占强 芦殿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疾病,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PAECs)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在维持肺血管稳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疾病,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PAECs)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PAECs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在维持肺血管稳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PH发生的早期,PAECs出现损伤及凋亡的现象,而在PH发展的晚期,PAECs则呈现抗凋亡的特征。缺氧、炎症因子诱导的PAECs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也参与了PH的发病过程。PAECs的癌样代谢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炎症,是导致PH患者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新的靶向PAECs功能障碍的治疗措施,有望在未来治疗PH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内皮细胞 功能障碍 表型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探讨海昆肾喜含药血清对N2a/APP695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16
作者 孙妍华 季敬 +2 位作者 彭娇 何珊 付先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8,共8页
目的研究海昆肾喜(haikun shenxi,HKSX)含药血清对N2a/APP695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HKSX含药血清,高效薄层色谱(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含药血清干预N2a/APP695细胞,MT... 目的研究海昆肾喜(haikun shenxi,HKSX)含药血清对N2a/APP695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HKSX含药血清,高效薄层色谱(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含药血清干预N2a/APP695细胞,MTT检测HKSX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ELISA检测Aβ_(1-42)含量;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TP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评价线粒体功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诱导的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ght chain-3,LC3)及p-Tau S396蛋白的表达;设置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干预组,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p-Tau S396蛋白表达,ELISA检测Aβ_(1-42)含量,验证HKSX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MC)相比,HKSX低、中、高剂量组Aβ_(1-42)含量明显降低,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1);线粒体膜电位及ROS含量明显降低(P<0.01)、ATP含量升高(P<0.01);PINK1、Parkin(P<0.01)及LC3Ⅱ(P<0.01)的表达增加,而p62的表达降低(P<0.01),p-Tau S396蛋白亦降低(P<0.01);而Mdivi-1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HKSX对PINK1、Parkin蛋白的活化(P<0.01)及对p-Tau S396和Aβ_(1-42)的清除(P<0.01),表明HKSX的神经保护作用依赖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结论HKSX能够提高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蛋白的表达,激活线粒体自噬,提高线粒体功能,抑制Aβ及p-Tau S396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的沉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起到防治A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昆肾喜含药血清 化浊排毒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N2a/App695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LPS诱导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17
作者 郭俊 唐光能 +2 位作者 赵祺 曹政 涂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end...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LDH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筛选最适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秋水仙碱(10 nmol·L^(-1))组,LPS(10 mg·L^(-1))模型组,LPS+秋水仙碱(10 nmol·L^(-1))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内皮标志物(CD31/VE-cadherin)及间质转化标志物(α-SMA/FSP-1)表达情况;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CCK-8及LDH实验显示,10 nmol·L^(-1)的Col为最适药物浓度;LPS可诱导细胞形态发生变化,Col在一定程度可逆转HUVECs的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实验显示,LPS处理组HUVECs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Col可明显逆转这种现象(P<0.05);小管形成实验显示,LPS处理可抑制HUVECs小管形成能力(P<0.05),Col可改善LPS诱导的小管形成能力受损(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l与LPS共同孵育后,CD31及VE-cadherin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α-SMA及FSP-1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在LPS诱导内皮细胞EndMT过程中,Col可抑制NF-κB/Snail信号通路激活。结论Col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EndMT,其机制与调控NF-κB/Snai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秋水仙碱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韩沁 许宵钰 +3 位作者 耿艺菲 刘静静 孙晓波 罗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复方苁蓉益智胶囊(fufang congrong yizhi capsule,FCYC)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中国药典》以及文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复方苁蓉益智胶囊(fufang congrong yizhi capsule,FCYC)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中国药典》以及文献筛选FCYC的活性成分及治疗MCI的作用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以及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图,通过易汉博生物信息平台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Aβ25-35诱导神经细胞PC12损伤建立MCI细胞模型,FCYC预处理探究药效及机制:CCK-8法和LDH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ELISA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表达,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FCYC共有57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66个潜在靶点治疗MCI,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339个生物过程、39个细胞组成以及65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TNF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表明,FCYC可明显提高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PC-12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上调Bcl2/Bax的比例,并增加p-PI3K/PI3K和p-AKT/AKT的表达。结论FCYC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MCI,其可抑制神经炎症和神经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治疗M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网络药理学 AΒ25-35 Bcl2/Bax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COPD细胞微环境体外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19
作者 秦燕勤 刘含 李建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COPD病理机制复杂,细胞微环境改变是其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COPD病理机制及药效药理评价的重要工具。该文介绍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COPD病理机制复杂,细胞微环境改变是其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COPD病理机制及药效药理评价的重要工具。该文介绍了肺内细胞微环境的基本构成,COPD病理进程中细胞微环境变化,总结了细胞微环境体外模型在COPD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提出COPD细胞微环境体外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细胞微环境 体外模型 细胞共培养 气-液面培养 气血屏障 肺类器官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介导JNK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神经保护作用
20
作者 姚思凡 张鑫 +1 位作者 戴月英 沈丽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通过调节JNK信号通路抑制Aβ25-35引起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PC12细胞,使用Aβ25-35诱导其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受损模型,Que、17β-雌二醇(17β-E2)和金雀异黄素(...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通过调节JNK信号通路抑制Aβ25-35引起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PC12细胞,使用Aβ25-35诱导其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受损模型,Que、17β-雌二醇(17β-E2)和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进行干预,并设定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组。Fluo-4 AM染料荧光检测PC12细胞钙离子;Rhodamine123染色液检测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Caspase-3活性检测Caspase-3酶活性;免疫荧光检测p-JNK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ERβ、p-JNK、JNK、Bcl-W、Bim和Cytochrome C蛋白表达。并使用雌激素受体α/β拮抗剂MPP/PHTPP和SP600125进行干预,探讨Que发挥神经保护介导的分子机制。结果与Aβ25-35组相比,Aβ25-35+Que组能提高线粒体膜电位(P<0.01);降低钙离子浓度(P<0.01)。免疫荧光、Caspase-3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β25-35组相比,Que可以逆转Aβ25-35诱导的ERα表达降低(P<0.01),当加入MPP抑制Que与雌激素受体α结合后,Caspase-3表达增加(P<0.05);Que抑制p-JNK表达(P<0.01);降低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P<0.01),减少Cyt C的释放(P<0.01),促进抗凋亡蛋白Bcl-W的表达(P<0.01),当加入SP600125后,Que对Bcl-W、Bim和Cyt C的作用和SP600125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保护作用机制相同(P<0.01)。结论Que可通过介导JNK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 细胞凋亡 JNK信号通路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