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动态表达
1
作者 薄双玲 马太芳 +3 位作者 白慧健 杨羽甜 孙亚洁 赵欣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18-4021,共4页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段的胎鼠(E12,14,16,18 d)和仔鼠(N1,3,7,14,24,40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不同肾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结合体视学和Western blot对它们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免疫组化显示:在E12 d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主要定位在输尿管芽尖端的生后肾组织,随后表达在各期未成熟的肾小体、部分远曲小管和毛细血管袢,反应部位主要集中在生肾区;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开始即在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后肾发育,定位于未发育成熟的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集合管和髓袢细段,成熟肾小体表达微弱;②体视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生前表达较高,出生后逐渐下降,N7 d后表达很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肾脏的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而升高,N7 d后趋于稳定;③结果表明:在肾的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呈一定的时空性表达,推测二者可能参与了肾单位的发育与成熟,而在输尿管芽分支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小鼠 肾脏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下载PDF
Cortactin/N-cadherin信号轴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钺镁 喻文静 +3 位作者 孙袭孟 张静 路静 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2,共9页
目的探究皮层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rtactin)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病理性心肌肥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ISO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24 h,在细胞水平建立心肌肥大模型;C57BL/6... 目的探究皮层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rtactin)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病理性心肌肥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ISO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24 h,在细胞水平建立心肌肥大模型;C57BL/6小鼠皮下注射ISO 1周,在动物水平建立心肌肥大模型。采用RT-qPCR检测mRNA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应蛋白含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ortactin的亚细胞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采用腺病毒感染的方法过表达Cortactin,通过转染小干扰RNA敲低Cortactin。结果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成功建立ISO诱导的心肌肥大模型,均观察到ISO引起Cortactin和N型钙黏连蛋白(N-cadherin)水平降低;过表达Cortactin可逆转ISO导致的N-cadherin蛋白水平的降低及心肌细胞肥大反应;敲低Cortactin则显示相反的效应。结论Cortactin可能联合N-cadherin通过增强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发挥抗心肌肥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大 心肌细胞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N-CADHERIN 细胞连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的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侯林华 张华铮 +6 位作者 高硕 张云 何秋霞 刘可春 孙晨 李建恒 夏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4-974,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斑马鱼心肌缺血模型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评价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斑马鱼心肌缺血模型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评价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利用TCMSP等数据库检索心可舒片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潜在作用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疾病靶点;分析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的潜在治疗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斑马鱼和细胞模型对活性成分进行验证;利用qRT-PCR检测心可舒片对关键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心可舒片可以明显缓解ISO诱导的斑马鱼心包水肿、心动过缓、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增大,提高细胞存活率。心可舒片的30个潜在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ALB、AKT1、MAPK1等30个核心靶点;通过调节蛋白质磷酸化、负调控凋亡、正调控PI3K信号转导等627个GO条目,调控PI3K/Akt、FOXO、Ras等117条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丹酚酸A、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D、丹酚酸B、人参皂苷Rg2、金丝桃苷、3′-甲氧基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和人参皂苷Rg1能够缓解ISO引起的斑马鱼心肌缺血、提高缺氧细胞存活率。心可舒片能够上调ras、akt1等基因的表达,下调mapk1、mapk8等基因的表达。结论心可舒片中的丹酚酸A、紫草酸等活性成分通过靶向AKT1、MAPK1等靶点,调控PI3K/Akt、MAPK、Ras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可舒片 网络药理学 斑马鱼 H9C2 心肌缺血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下载PDF
7,8-二羟基黄酮对脂多糖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启航 马紫微 +7 位作者 张曼茹 于华青 葛凤琴 宋雨晨 郭丹丹 赵静 杭鹏洲 朱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6-722,共7页
目的研究7,8-二羟基黄酮(7,8-dihydroxyflavone,7,8-DHF)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LPS组、LPS+7,8-DHF组和7,8-DHF单独处理组,给药24 h后... 目的研究7,8-二羟基黄酮(7,8-dihydroxyflavone,7,8-DHF)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LPS组、LPS+7,8-DHF组和7,8-DHF单独处理组,给药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ive/Dead染色检测细胞活死比例、Mitosox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核因子κB(NF-κB)p65、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7,8-DHF增加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减少氧化应激水平和细胞死亡。7,8-DHF激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Akt信号,抑制STAT3磷酸化水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7,8-DHF可能通过激活Akt、抑制磷酸化STAT3和NF-κB p65信号分子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7 8-二羟基黄酮 脂多糖 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调控自噬和Na^(+),K^(+)-ATPase活性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5
作者 张哲 野战鹰 +2 位作者 王杏 杨林泉 马慧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RG)抑制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HG组、低、中、高剂量LRG(LRG-L、LRG-M、LRG-H)组、LRG-H+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RG)抑制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HG组、低、中、高剂量LRG(LRG-L、LRG-M、LRG-H)组、LRG-H+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表面积;试剂盒测定细胞膜Na^(+),K^(+)-ATPase(NKA)活性;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测定NKAα1、NKAα2 mRNA和蛋白表达;单丹磺胺戊二胺(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囊泡数量;Western blot测定肥大标志基因(ANP、β-MHC)、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p62)蛋白表达。随后将H9c2细胞分为CON组、HG组、LRG-H组、LRG-H+Sirt1抑制剂EX 527组、LRG-H+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组,再次检测上述指标;Western blot测定Sirt1/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LRG可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下调ANP、β-MHC蛋白表达;LRG可促进NKA活性恢复,上调NKAα2 mRNA和蛋白表达;LRG可增加自噬囊泡数量,上调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下调p62蛋白表达;LRG可上调Sirt1、p-AMPK/AMPK蛋白表达,下调p-mTOR/mTOR蛋白表达;使用自噬抑制剂3-MA、Sirt1抑制剂EX 527、AMPK抑制剂CC则部分逆转了LRG的作用。结论LRG可抑制高糖所致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与调控Sirt1/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及促进NKA活性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 2型 自噬 Na^(+) K^(+)-ATPase 心肌细胞肥大
下载PDF
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对鼻骨骨折患者鼻腔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烽 张勇 +2 位作者 陈伟 江满杰 吴锋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293-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对鼻骨骨折患者鼻腔结构及鼻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成复位组和手术组,每组44例。复位组开展鼻骨复位术,手术组在复位组基础... 目的 探讨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对鼻骨骨折患者鼻腔结构及鼻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成复位组和手术组,每组44例。复位组开展鼻骨复位术,手术组在复位组基础上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后6个月评价疗效,评定鼻美观度、通气性、嗅觉功能等3项主观指标,测定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和鼻总呼气等3项客观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组治疗优良率为93.18%高于复位组的75.00%(P<0.05);术后6个月,2组鼻美观度、通气性、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手术组3项主观指标均低于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2组NMCA、鼻腔容积和鼻总呼气均大于术前(P<0.05),且手术组3项客观指标均大于复位组(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复位组为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骨骨折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鼻骨复位术,可明显增加鼻部美观度,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及嗅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中隔矫正术 鼻骨复位 鼻骨骨折
下载PDF
小鼠发育过程中胸腺上皮细胞的动力学变化
7
作者 杨书平 郑仲 +3 位作者 刘相邑 豆晓婕 刘国红 柴玉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究小鼠发育过程中胸腺上皮细胞的动力学变化。方法:取2月龄、6月龄、12月龄雌性昆明小鼠各5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胸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胸腺皮质和髓质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胸腺上皮细胞的分子标记(... 目的:探究小鼠发育过程中胸腺上皮细胞的动力学变化。方法:取2月龄、6月龄、12月龄雌性昆明小鼠各5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胸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胸腺皮质和髓质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胸腺上皮细胞的分子标记(角质蛋白5、角质蛋白8)、胸腺上皮细胞成熟有关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胸腺上皮祖细胞的标志物[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干细胞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免疫印迹法检测FoxN1、EpCAM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FoxN1、Aire的mRNA的表达。结果:2月龄小鼠胸腺的皮质和髓质结构较为完整,边界清晰;6月龄小鼠胸腺的皮质和髓质结构逐渐融合;12月龄小鼠胸腺的皮质和髓质结构较紊乱,皮髓质交界处不清楚,皮质变薄;随着月龄增加,小鼠胸腺组织的结构完整性逐渐丧失。随着月龄的增加,小鼠胸腺中K5、K8、Aire、EpCAM和Sox2阳性细胞逐渐减少,FoxN1蛋白和mRNA、EpCAM蛋白和Aire mRN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以及上皮干细胞/祖细胞随发育逐渐减少,提示胸腺正常组织结构逐渐丧失,导致胸腺衰老和免疫功能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胸腺上皮细胞 祖细胞 小鼠 衰老
下载PDF
bFGF和IG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促进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巧敏 刘洋 +4 位作者 吕洋 郭蕊 高京 马聪聪 王海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5-722,共8页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Ms)分化的影响,以及IGF-1和bFGF促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IGF-1和bFGF单独或联合使用,以及IGF-1和bFGF分别与LY294002联用,诱导4周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和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诱导1、2和4周后,采用RT-qPCR检测心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IGF-1和bFGF单独或联合组,均提高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且最高表达水平出现在IGF-1和bFGF联合组。IGF-1和bFGF联用组,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平行排列的肌丝,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等丰富细胞器。IGF-1和bFGF分别与LY294002联用组,相较于IGF-1和bFGF单独诱导组降低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通路相关蛋白Akt磷酸化水平。结论 IGF-1和bFGF均可诱导BMSCs向CMs的定向分化,且两种生长因子的联合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诱导方法。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IGF-1和b FGF促进BMSCs向CMs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心肌梗死 PI3K/Akt
下载PDF
草苁蓉多糖下调miR-302a-3p表达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虹 黄明伟 +4 位作者 程振东 陈金成 卢辉耀 许朝祥 吴晶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1247,共7页
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oschniakia rossica polysaccharides,BRPS)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H/R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不同剂量的BRPS处理H9c2细胞;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oschniakia rossica polysaccharides,BRPS)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H/R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不同剂量的BRPS处理H9c2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qRT-PCR检测miR-302a-3p的表达量;anti-miR-NC、anti-miR-302a-3p分别转染至H9c2细胞后进行H/R处理,miR-NC、miR-302a-3p mimics分别转染至H9c2细胞后加入100 mg·L^(-1)BRPS处理24 h,进行H/R处理;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线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302a-3p和LRP8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LRP8)的表达量。结果BRPS降低H/R诱导的H9c2细胞中MDA的水平、miR-302a-3p的表达量、细胞凋亡率、Bax表达(P<0.05),提高SOD、GSH-Px、Bcl-2(P<0.05);转染anti-miR-302a-3p后,MDA的水平、细胞凋亡率、Bax表达下调(P<0.05),SOD、GSH-Px、Bcl-2上调(P<0.05);转染miR-302a-3p mimics后,MDA的水平、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SOD、GSH-Px和Bcl-2降低(P<0.05)。miR-302a-3p靶向调节LRP8,且BRPS通过下调miR-302a-3p上调LRP8基因的表达。结论BRPS通过调节miR-302a-3p/LRP8轴减轻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苁蓉多糖 缺氧/复氧 大鼠心肌细胞H9c2 miR-302a-3p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完成 被引量:61
10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20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数据资料 人体解剖学
下载PDF
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介导的m6A修饰参与高静水压诱导的心房肌细胞电重塑
11
作者 刘攀月 曾珑 +7 位作者 肖海茵 肖菲菲 朱蕊 杨慧 邝素娟 邓春玉 饶芳 魏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8-2265,共8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对高静水压下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调控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持续给药4...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对高静水压下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调控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持续给药4周)。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房组织纤维化情况,斑点印迹实验检测小鼠心房组织中m6A,Western blot检测METTL3和Cav1.2表达情况。体外培养的小鼠心房细胞株HL-1细胞,予加压构建高静水压模型及干预METTL3,观察细胞中m6A表达含量、METTL3和Cav1.2水平的改变,全细胞膜片钳检测HL-1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及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 Ca,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小鼠心房肌细胞形态紊乱,间质纤维化增加,且心房组织中m6A含量及METTL3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离子通道蛋白Cav1.2表达减少。体外培养的HL-1细胞,施予不同静水压(0、20、40 mmHg)干预后,随着静水压的升高,细胞中m6A、METTL3上调,Cav1.2下调。STM2457(特异性METTL3抑制剂)和si-METTL3可逆转上述变化,同时STM2457逆转高静水压所致的HL-1细胞的APD缩短和I Ca,L峰值密度降低,METTL3可直接与CACNA1C(Cav1.2 mRNA)发生结合。结论高静水压下METTL3介导的m6A修饰可直接调控CACNA1C参与心房肌细胞电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高静水压 m6A L型钙通道 心房电重塑 房颤
下载PDF
山羊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谭景和 孙青原 +1 位作者 杨增明 秦鹏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本研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山羊卵巢内发育不同时期卵母细胞的核及胞质成分,并发现其某些变化规律。作者认为,随着卵母细胞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不断丰富和增多,并逐渐移向皮质区。在直径1.5~3mm卵泡卵母... 本研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山羊卵巢内发育不同时期卵母细胞的核及胞质成分,并发现其某些变化规律。作者认为,随着卵母细胞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不断丰富和增多,并逐渐移向皮质区。在直径1.5~3mm卵泡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全都变为带帽状;核仁内出现的纤维中心最多,但尚未发生致密化。到直径3.5~5mm卵泡,颗粒细胞突起开始退化,卵母细胞微绒毛自透明带中退缩,此期卵母细胞可用于体外培养成熟。当卵母细胞成熟时,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整齐排列在质膜下,线粒体分散在胞质中央,为受精作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心音 超微结构 山羊
原文传递
膜联蛋白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欣 高福禄 +3 位作者 李建团 颜勇 付广莉 许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膜联蛋白A5(ANXA5)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人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15例,细胞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和人...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膜联蛋白A5(ANXA5)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人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15例,细胞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确定ANXA5的表达部位及其变化,我们收集人子宫颈鳞癌蜡块4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蜡块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两种组织ANXA5的表达进行检测,原位杂交法在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Westen blotting显示人子宫颈鳞癌组织ANXA5比人正常子宫颈组织表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均显示人子宫颈癌组织中ANXA5的染色比人正常子宫颈组织染色重,阳性信号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结论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人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增高;ANXA5与人子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5 子宫颈鳞癌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能力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富国 刘革新 +1 位作者 董果雄 郭云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43-2846,共4页
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血管改变,观察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血管改变,观察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细胞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新生儿脐带(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②实验过程及分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先缺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0,40,80mg/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12h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用硫代巴比妥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免疫化学法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虎红染色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增多(P<0.01);随着黄芪甲苷预处理剂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P<0.01),呈剂量依赖性。②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Β阳性细胞率、细胞培养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率升高(P均<0.01);随着黄芪甲苷预处理剂量的增加,核转录因子κB表达阳性细胞率、中性粒细胞黏附率下降(P<0.05或P<0.01),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减少(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NF-κB 胞间粘附分子1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表达特征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付小兵 孙同柱 +3 位作者 杨银辉 顾小曼 孙晓庆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 ,经 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 ,用 SP免疫组...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 ,经 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 ,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EGF和 b FGF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  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发育阶段大鼠皮肤 ,主要位于表皮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b FGF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表皮及真皮呈强阳性表达 ,但在胎鼠皮肤则为弱阳性乃至阴性。结论  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呈强阳性表达 ,表明其对上皮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而大鼠胚胎皮肤 b FGF低表达或缺乏的结果表明它可能是动物胚胎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 大鼠 表达特征 创面 修复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解剖学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家豪 任爽 +3 位作者 邵嘉艺 牛星跃 胡晓青 敖英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590,共5页
目的:解剖研究大体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的形态,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ACL的力学止点分布,为临床ACL重建提供新理念。方法:选取1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男6例,女4例,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 目的:解剖研究大体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的形态,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ACL的力学止点分布,为临床ACL重建提供新理念。方法:选取1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男6例,女4例,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打开关节腔,暴露并解剖剔除ACL,观察并记录ACL胫骨止点形态,测量胫骨止点前后径和左右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膝关节模型,模拟临床体格检查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观察ACL在胫骨和股骨端止点的受力分布情况。结果: ACL胫骨致密止点大体观呈扁长的弧形,其前后径为(13.8±2.0) mm,体部左右径为(5.3±0.6) mm,前缘左右径为(11.5±1.2) mm。有限元分析显示,股骨端应力较高区域为住院医师嵴(residents’ ridge)附近一类椭圆形区域,胫骨端应力较高部分延内侧髁间嵴(medial intercondylar ridge)狭长分布,与解剖观察相符,从理论上验证了ACL止点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结论:解剖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均证实ACL胫骨止点为一扁长的弧形,理想的ACL重建技术应依据其生物力学特点进行重建,基于解剖学研究和生物力学分析本课题组提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理念,并建立手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止点 解剖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志刚 熊丹 +2 位作者 蔡玉桂 梁亮 李庆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07-5610,共4页
背景:近年的研究发现,染料木黄酮具有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周期等生物活性。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HL-60细胞c—Myc,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设计、时... 背景:近年的研究发现,染料木黄酮具有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周期等生物活性。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HL-60细胞c—Myc,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于2006—03/2007—09在广东医学院血液疾病研究室完成。材料: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来源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方法:HL-60细胞分别以0.1,0.5和1.0mmol/L的染料木黄酮处理12~16h,显微镜下观察并经DNA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别经碘化丙啶染色和经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鼠抗人Bcl-2,c-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作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Bcl-2,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的表达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HL-60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②HL-60细胞凋亡百分率和c-Myc,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率。结果:①HL-60细胞经染料木黄酮处理12~16h,显微镜下可见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DNA凝胶电泳显示典型的凋亡DNA梯形条带。②0.1~1.0mmol/L的染料木黄酮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同时,下调Bcl-2,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染料木黄酮可能通过抑制Bcl-2和c-Myc的表达水平从而诱导HL-60细胞凋亡;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下调,则可能是染料木黄酮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 myc基因 BCL-2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育的形态学研究及立体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慧雯 李村 +2 位作者 金连弘 刘芷余 李学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对63例胚胎期至生后不同发育时期Wistar大鼠睾丸Leydig细胞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立体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从胚胎15d出现,17d初具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结构特点。2.Leydig细胞存在... 对63例胚胎期至生后不同发育时期Wistar大鼠睾丸Leydig细胞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立体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从胚胎15d出现,17d初具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结构特点。2.Leydig细胞存在两个细胞增殖峰,一个在胚胎17~19d,另一个在生后4周。两峰之间有一个低谷(约在生后第2周)。从胚胎至生后,细胞核的体密度逐渐减小,细胞质、线粒体及滑面内质网的体密度逐渐增大,脂滴的体密度呈现较大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间质细胞的功能状态。3.生后第2周后,睾丸间质内明确见到明、暗两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间质细胞 发育 超微结构 体视学
原文传递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朝伦 余资江 +3 位作者 余彦 令狐艳 孙宝飞 李玉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7,共2页
断层解剖学是运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的科学,是分析和识别现代医学图像的形态学基础,是为了适应CT、MRI和超声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目前,国内... 断层解剖学是运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的科学,是分析和识别现代医学图像的形态学基础,是为了适应CT、MRI和超声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断层解剖学教学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图片幻灯+实物标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断层解剖学 解剖学实验教学 应用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基础科学 形态结构 医学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